制备氯霉素的中间体的合成_高怡生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3536af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3.png)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生产工艺氯霉素的生产工艺班级:09级药学姓名:张晓敏学号:180112009053§1 概述一、药物名称及结构式药物名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14-1)化学名称:D-苏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羟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 )-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分子式:C 11H 12Cl 2N 2O 2 分子量:323.13结构式: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注射液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
熔点149~153℃。
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
比旋度25[D]α+18.5~21.5°(无水乙醇)。
化学性质:在干燥时稳定;耐热,煮沸也不见分解(水溶液煮沸5小时对抗菌活性无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遇碱类易失效,在强碱强酸条件下可水解。
三、药理性质1、药用作用: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内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一般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②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③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④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⑤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2、不良反应:①骨髓造血机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②灰色综合症(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
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复);③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及严重失眠,有时发生中毒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精神失常等(常在长程治疗时发生,及早停药,常属可逆);④过敏反应较少见。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cb9808449649b6648d74795.png)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11.1 概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化学名为D-苏*-(-)-N-((alpha-羟甲基)-beta-羟基-beta-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alpha-hydroxymethyl)-beta-hydroxy-beta-p- nitrophe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注:在Fischer投影式中,两个相邻的手性碳原子上如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它们不在同一边的称为苏式,在同一边的称为赤式(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p173)。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味苦。
熔点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比旋度[alpha]D25=+18.5~+2l.5度(无水乙醇)。
氯毒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的感染,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其主要副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粗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但仍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11.2 氯霉素的合成路线氯霉素的碳骨架具苯丙基结构,按碳骨架的构建方法,氯霉素主要有两类合成路线,即分别以具有苯甲基结构和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分子含两个手性中心,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解决:①使用含指定手性中心的原料;②利用空间效应;③利用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方法。
11.2.1 以具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1) 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①与甘氨酸反应,再酯化,拆分和还原。
此法步骤少,而且产物几乎都为苏式,我国曾采用。
但对硝基苯甲醛用量大,硼氢化钙还存在供应问题。
②与乙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合成氯霉素。
此法使用符合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经过溴水加成引入二个官能团,而且产物为苏式。
这条路线的合成步骤不长,而且各步收率不低,是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方法。
(2) 以苯甲醛为原料硝化时需-20℃低温,限制了此法的应用。
氯霉素
![氯霉素](https://img.taocdn.com/s3/m/575ab48dd0d233d4b14e69d6.png)
氯霉素简介
理化性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是由委内瑞拉链 丝菌产生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 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 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 还含有氯。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 二醇有关。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 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 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 酮、丙二醇中易溶。在干燥时稳 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 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 失效。
+Br2
O2N
COCH2Br
+HBr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工艺
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加入溴代罐中,加入 少量溴(约占全量的2%~3%)。保持温度在 26~28摄氏度,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溴滴加 完毕后,继续反应一小时,然后升温至35~37 摄氏度,静置半小时后,将澄清的反应也送 至下一步成盐反应。
反应条件
结构式
药效
本品在体外具广谱抗微生物 作用,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 及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 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 属。对下列细菌具杀菌作用: 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 膜炎奈瑟菌。对以下细菌仅 具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 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 本品属抑菌剂。氯霉素为脂 溶性,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 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 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 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 了转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 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 质的合成.
(三)、对硝基-α-乙酰胺基羟-β-基苯 乙酮的生产及其过程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3、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4、对硝基-α-乙酰胺基- 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氯霉素合成
![氯霉素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ceb57f037cd184254b3535aa.png)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熟悉溴化、Delepine 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 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
化学结构式为:NO 2C HOH CCH 2OH HCl 2CHCOHNNO 2C HO H CCH 2OH HNHCOCHCl2NO 2C H OH CCH 2OH Cl 2CHCOHNHNO 2C OHH CCH 2OH NHCOCHCl2H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或D (-)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mp.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
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 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O2N COCH3Br2, C6H5ClO2N COCH2Br(CH)N , C H ClO2N COCH2Br(CH2)6N4C2H5OH2O2N COCH2NH2. HCl(CH3CO)2O3O2N COCH2NHCOCH325O2N COCH CH2OHNHCOCH3Al[OCH(CH)]33O2N CHOHC CH2OHHNHCOCH3O2N CHOHC CH2OHHNH2.HClHCl , H OO2N CHOHC CH2OHHNH2O2N CHOHC CH2OHHNHCOCH3CHCl2COOCH3, CH3OHO2N CHOHC CH2OHHNHCOCHCl2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
药化实验氯霉素合成
![药化实验氯霉素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1293da81cc22bcd126ff0c82.png)
药化实验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熟悉溴化、Delepine 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 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
化学结构式为:NO 2C HOH CCH 2OH HCl 2CHCOHNNO 2C HO H CCH 2OH HNHCOCHCl2NO 2C H OH CCH 2OH Cl 2CHCOHNHNO 2C OHH CCH 2OH NHCOCHCl2H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或D (-)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mp.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
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 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O2N COCH265O2N COCH2Br(CH)N , C H ClO2N COCH2Br(CH2)6N4C H OH2O2N COCH2NH2. HCl(CH CO)O3O2N COCH2NHCOCH3HCHOC2H5OHO2N COCH CH2OHNHCOCH3Al[OCH(CH)]33O2N CHOHC CH2OHHNHCOCH3O2N CHOHC CH2OHHNH2.HClHCl , H OO2N CHOHC CH2OHNH2O2N CHC CH2OHHNHCOCH3CHCl2COOCH3, CH3OHO2N CHOHC CH2OHHNHCOCHCl2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333f00869eae009581bec8a.png)
(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评价:最后引入硝基,需要在低温下 进行,需要制冷设备,这是其缺点。
二、以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一)以乙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
评价:起始原料价廉易 得,各步反应收率较高 ,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缺点:合成步骤较多, 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及副 产物。
简介
氯霉素的结构\名称
化学名称为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 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氯霉素
简介
药理性质(1)
第三节 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 1. 工艺原理
讨论:可能的副产物有哪些???
副产物分析: 副产物:二硝基乙苯酚
2.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温度控制在40-45℃, 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措施. (2).配料比
乙苯:硝酸=1:1.05(接近理论量)
(3). 产品分离
• 硝化反应结束后, 冷却至20℃, 静置分层, 分去下层废酸, 用水洗去硝化产物中的残留酸, 再用碱洗去酚类, 最后用 水洗去残留碱, 送往蒸馏岗位.
• 将水及未反应的乙苯减压蒸出, 余下的部分送往高效分 馏塔, 压力5.3×103Pa以下, 塔顶馏出邻硝基乙苯, 塔底 的高沸物再进行一次减压蒸馏, 得对硝基乙苯.
二、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2. 工艺过程
• 醋酸锰的制法: CaCO3和10%的醋酸锰溶液混匀, 发生吸 附, 过滤, 干燥得到.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4248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d.png)
文件编号:S O P-M F-301-01XXXX药业有限公司现行文件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2 份设备部 : 2 份质量保证 : 2 份目录1.产品概述 (4). 产品名称 (4)产品化学结构 (4)执行标准 (4)理化性质 (4)药理作用 (4)包装规格 (4)2.物料(de)规格和质量标准 (5)3.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图 (8)化学反应式 (8)工艺流程简图 (9)4.工艺过程 (12)配料比 (12)工艺操作过程 (12)重点工艺控制点 (13)异常现象(de)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3)5.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3)6.技术安全说明书 (14)安全防护制度 (14)危险品防护救治 (16)7.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20)8.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20)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20)10.设备一览表及设备生产能力 (20)11.原辅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21)12.物料平衡 (21)生产工艺规程1.产品概述产品名称中文名称:氯霉素拼音名:Lümeisu英文名称1:chloroamphenicol 化学名称2:chloromycetin 产品化学结构:结构式:分子式:C11H12Cl2N2O5分子量: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776页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de)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熔点本品(de)熔点(附录Ⅵ C)为149 ~153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50mg(de)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为+°至+°.药理作用主要抗菌谱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布氏杆菌、败血出血巴斯德杆菌、白喉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些厌氧菌.其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较易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敏感.肠杆菌科(de)一些菌,如沙门菌、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大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但耐药菌日见增.沙雷杆菌、普鲁威登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杆菌(de)多菌株对本品耐药包装规格包装规格:20㎏/桶包装材料:纸板桶储藏:遮光,密闭,在阴凉(不超过20度)干燥处.2.物料(de)规格和质量标准3.化学反应式和工艺流程图主反应:辅助反应:副反应:工艺流程简图4.工艺过程配料比(1)乙苯:硝酸:硫酸:水=1 :::(质量比)(2)对硝酸乙苯:空气:硬脂酸钴:醋酸锰=1:适量::(质量比)(3)对硝酸乙苯酮:溴:氯苯=1::(质量比)(4)溴化物:六亚甲基四胺= 1 :(质量比)(5)成盐物:盐酸:乙醇=1::(质量比)(6)水解物:乙酸酐:乙酸钠=1::(质量比)(7)乙酰化物:甲醛:甲醇=1::(质量比)(8)缩合物:铝片:异丙醇:三氯化铝:盐酸:水:10%NaHo=1::::::适量(质量比)(9)精制D-氨基物:二氯乙酸甲酯:甲醇=1::(质量比)工艺操作过程(1).对硝基乙苯制备先加入92%以上(de)硫酸,在搅拌及冷却下,以细流加入水,控制温度在40℃~45℃之间.加毕,降温至35℃,继续加入96%(de)硝酸,温度不超过40℃.加毕,冷至20℃.对硝基乙苯先加入乙苯,在28℃滴加混酸,加毕,升温40℃~45℃,继续保温1h ,使反应完全.然后冷却至20℃,静置分层.用水洗去残留酸,用碱洗去酚类,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液.连续减压分馏压力为×103Pa以下,在塔顶馏出邻硝基乙苯.从塔底馏出(de)高沸物再经一次减压蒸馏得到精制对硝基乙苯,由于间硝基乙苯(de)沸点与对位体相近故精馏得到(de)对硝基乙苯尚含有6%左右(de)间位体(2)对硝基苯乙酮(de)制备将对硝基乙苯加入氧化塔中,加入硬脂酸钴及乙酸锰催化剂(内含载体碳酸钙90%),逐渐升温至150℃以激发反应,在135℃进行反应.当反应生成热量逐渐减少,生成水(de)数量和速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反应,稍冷,将物料放出.根据反应物(de)含酸量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对硝基苯甲酸转变为钠盐.冷却、过滤,干燥,便得对硝基苯乙酮.(3)成盐制备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加到溴代罐中,加入少量(de)溴(约占全量(de)2%~3%).保持反应温度在26℃~28℃,逐渐将其余(de)溴加入.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升温至35℃~37℃,静置后,将澄清(de)反应液送至下一步成盐反应.(4).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制备将经脱水(de)氯苯加入干燥(de)反应罐内,加入干燥(de)六次甲基四胺,加入上一步(de)反应液,33℃~38℃反应1h,然后测定反应终点.(取反应物少许,过滤,往一份滤液中加入两份六次甲基四胺(de)氯仿溶液,加热振摇,冷后如不呈混浊表示已到反应终点).2)盐酸加入搪玻璃罐内,降温至7℃~9℃加入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当转变为颗粒状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出氯苯.3)加入乙醇,搅拌升温,在32℃~34℃反应4h.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冷至-3℃,离心分离,得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5)1 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de)制备将1.21g化合物5溶解于10ml乙醇中,加入5mol/L盐酸溶液4ml ,回流6至8 h,减压蒸除溶剂,溶解于适量乙酸乙酯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有机相至pH8-9,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干,得浅黄色固体,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体0.74g.重点工艺控制点异常现象(de)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停水时,紧急切断反应进料,应防止反应和各部压力升高,及时撤压.停水后,要防止设备超温、超压,应适当关小冷却水出口阀(不要关死),供水恢复后缓慢开大进、回水阀,防止水急速进入,突然涨缩,损坏设备.停电时对待停电,有许多方法,主要是根据电力负荷(de)要求进行:1、一级负荷(de)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de)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2、二级负荷(de)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de)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de)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de)二级负荷.对于重要(de)设备,如分析仪器,还应该配备不间断电源(UPS).5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6技术安全与防火安全防护制度(1)安全防火防毒制度有毒有害物(de)防范措施对可能产生泄漏(de)设备,管道在满足工艺条件(de)情况下,尽量敞开布置.为防止布置在厂房内(de)生产装置产生(de)有毒有害物积累,厂房内设计可靠(de)通风系统.火灾、爆炸防范措施装置内(de)设备、管道、建构筑物之间保持一定防火间距.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de)建构筑物(de)结构形式以及选用材料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具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de)生产装置设防静电接地系统.具有火灾爆炸危险(de)生产设备和管道设计安全阀、爆破板、水封、阻火器等防爆阻火设施.另外在甲醇压缩厂房、精馏泵房和罐区设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器.化学灼伤害措施化学灼伤危害作业区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并安装必要(de)信号报警、安全联锁和保险装置.另外在作业区安装洗眼器、淋浴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工作人员配备必要(de)个人防护用品.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备各种必须(de)防护用具和用品.包括眼面防护具、工业安全帽、工作帽、防护手套、防护鞋靴、防毒面具、耳塞、耳罩及护肤用品等.(2)工艺卫生1. 目(de)对车间工艺卫生进行控制,确保车间工艺卫生(de)洁净性,并符合产品所规定(de)要求.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车间人员、设备、设施、工作服、产品工艺卫生(de)管理.3. 职责车间主任负责本部门工艺卫生(de)管理及实施.设备科负责设备、设施、模具、夹/治具(de)工艺卫生(de)管理及实施质检科负责检查、监督车间及设备、设施(de)工艺卫生执行及实施.4. 人员(de)工艺卫生要求:凡进出生产区域人员必须按穿戴管理规范流程进出,;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必须经管理层批准,并在指定人员陪同下,按穿戴管理规范流程进出;工作服应有效遮盖服装, 工作帽应有效遮盖头发及耳根, 工作服不得穿离工作场所,工作服要定期清洗;10万级车间工作服应全部遮盖内衣盒头发.生产区域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留长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生产区域工作人员禁止涂搽易掉粉(de)化妆品(如口红,脂粉,指甲油等),禁止戴戒指、耳环、手镯等,手表、项链等也必须有效遮盖不得外露;生产区域不得大声交谈,喝水应到指定地点;生产区域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患传染疾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工作.5.物料(de)工艺卫生和传递:传递窗或缓冲室在传递物料时,两侧门严禁同时打开;进入生产区域(de)物料,有条件时尽可能去除外包装,或对外包装进行清洁处理,以防止污染生产环境;生产废弃物应及时放入指定(de)收纳容器内, 收纳容器每日清理一次.6.设备、设施(de)工艺卫生:进入生产区域(de)设备、设施,应擦洗干净,定点放置;每天应用干净(de)擦布,擦洗设备、设施表面(de)油污等异物,做好5S;所有设备、设施管线应排列整齐,若出现跑、冒、滴、漏等情况必须及时处理.7.工位器具(de)工艺卫生:进入生产区域(de)工位器具, 必须预先清洗干净;工位器具应按指定位置堆放.工位器具要定期清洗,周转筐要定期清洗.8.工作服(3)劳动保护制度第一条为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de)安全与健康,促进劳动生产率(de)提高和生产(de)发展,根据党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建立工会组织(de)工业、交通、建筑企业.第三条凡有300名职工以上(de)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以上(de)车间工会,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300名职工以下(de)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以下(de)车间工会,设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均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指导下工作.第四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通过民主协商产生,经同级工会委员会批准.委员应由具有较高(de)安全技术水平和工业卫生知识,热心劳动保护工作(de)职工担任.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由7--15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主任委员由基层(车间)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任期与基层(车间)工会委员会同. 第五条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委员)(de)职权:一、向职工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及企业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对职工群众进行遵章守纪和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知识(de)教育.二、监督和协助企业行政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法令、规程、条例和规定,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de)有关安全卫生方面(de)问题,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三、监督检查企业劳动保护经费(de)提取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de)落实,搜集整理有关劳动保护工作方面(de)问题、意见和建议,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列入议程,做出相应决议. 四、监督检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de)劳动保护设施严格按照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de)规定执行.五、经常检查劳动保护设施状况,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使其保持完好状态.六、督促和协助行政方面在推行经济责任制(de)同时,落实安全责任制,并把执行安全责任制情况,做为评比、计分、计酬(de)重要条件.七、督促企业行政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de)规定,制止危害职工安全健康(de)加班加点.八、会同女工工作委员会做好女职工(de)劳动保护工作,监督和协助企业行政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女职工(de)规定,切实做好女职工(de)“四期”保护工作.九、参加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de)调查处理,协助查清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严肃处理(de)意见.并有权代表职工和家属对造成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de)主要责任者,提出控告,追究其行政(de)或法律(de)责任. 十、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时,有权代表职工向企业行政或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停产解决(de)建议.如无效,即应支持或组织职工停止操作,撤离危险现场,职工工资照发.第六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成员执行任务时,企业行政必须提供方便,不得阻挠他们进入生产(工作)现场或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索取资料、召集会议、听取意见.对有意阻挠和破坏监督检查正常活动或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者,应报告有关上级机关要求严肃处理;对触犯刑律(de),向检察机关或法院提出控告.第七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应随时向同级工会委员会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工会对工作成绩显着(de)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委员)和积极分子,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要给予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第八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委员)应认真学习、模范遵守党和国家(de)政策法令.工作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基层和车间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作废.本条例解释权属中华全国总工会.危险品防护救治7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8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操作工时:6小时生产周期:8小时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10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力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11原辅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12物料平衡日生产能力=日生产批次批产量年生产能力=日生产能力年生产天数13补充部分附页:。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合成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3f2074bda32d7375a4178088.png)
中国矿业大学有机合成与设计A 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氯霉素的合成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化工XXX班学号:xxx姓名:XXX2014年6月氯霉素的合成姓名:XXX化工学院化XXX班摘要:氯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抑菌抗生素,因其对伤寒病等有疗效,早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现在医学证明它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
简要的综述了部分经典的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关键字:氯霉素、合成路线、立体结构前言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化学名D-苏式-(-)-N-[a-(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1-1)(1-2)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熔点149-153。
本品在甲醇。
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氯霉素(1-1)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本品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付能,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
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用约期间必须注意检查血象,如发现轻度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
氯霉素(1-1)发现于1947年,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
1948年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
由于氯霉素的疗效显著,结构较简单,所以发现后就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确定了结构,并根据其结构进行了人工合成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氯霉素(1-1)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分子中C —1和C —2是两个手性中心,因而它的光学异构体共有4种。
这4种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D —苏型(或称1R ,2R 型,1-2)和L —苏型(或称1S ,2S 型,1-3);另外一对为D-赤型(或称1R ,2S 型,1-4)和L —赤型(或称1S ,2R 型,1-5)。
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即为合霉素,抗菌活性为氯霉素(1)的一半.现已不用。
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 —苏型(1),其他三种立体异构体均无疗效。
第5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第5章氯霉素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025924cf27284b73f3425027.png)
第五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5.1 概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化学名称为D -苏式-(-)-N -[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 -threo-(-)-N -[α-(hydroxymethyl)-β-hydroxy-p-nitrophenethyl] -2,2-dichloroacetamide 。
O 2O ClCl氯霉素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熔点149℃~153℃。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比旋度[α]25D +18.5~+21.5°(无水乙醇)。
氯霉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本品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
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检查血象,如发现轻度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
氯霉素发现于1947年,原系由委内瑞拉链丝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s )产生,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
1948年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
由于氯霉素的疗效显著,结构较简单,所以发现后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确定了结构,并根据结构进行了人工合成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相连的手性中心,因而存在4个光学异构体。
这4个光学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为D -苏型(1R ,2R 型)和L -苏型(1S ,2S 型);另一对为D -赤型(1R ,2S 型)和L -赤型(1S ,2R 型)。
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即为合霉素(Syntomycin ),抗菌活性为氯霉素的一半,现已不用。
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 -苏型,其它三种立体异构体均无疗效。
CH 2OH H HONHCOCHCl 2H 2CH 2OHOH H HCl 2HCOCHN 2CH 2OHOHH NHCOCHCl 2H 2CH 2OHHHO HCl 2HCOCHN 2D-苏型(1R,2R 型)L-苏型(1S,2S 型)D-赤型(1R,2S 型)L-赤型(1S,2R 型)目前医用的氯霉素大多用化学合成法制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课件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9323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0.png)
氯霉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预防和治疗畜禽细菌感染疾病。
其他领域应用
氯霉素还可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其他领域,发挥其抗菌活性。
氯霉素生产的未来展望
生产技术改进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氯霉素生 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 染。
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环 保措施,实现氯霉素生产的可 持续发展。
动物饲料添加剂
氯霉素在畜牧业中被广泛用 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以预防 和治疗动物细菌感染。
其他领域应用
氯霉素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 域,如水处理、食品加工等。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1
发酵过程
2
将原料加入发酵罐中,培养细菌进行发
酵,产生氯霉素。
3
结晶
4
将提纯的氯霉素溶液进行结晶,得到纯
净的氯霉素晶体。
5
包装
6
将干燥的氯霉素产品进行包装和标识, 以便储存和销售。
2 分离提纯
分离和提纯过程能够去除 杂质,获得高纯度的氯霉 素。
3 结晶
通过结晶过程,可以得到 纯净的氯霉素晶体,提高 产品的质量。
4 干燥
干燥是将氯霉素产品中的水分去除,以延长 产品的保存期限。
5 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能够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 提高氯霉素生产的稳定性。
制约氯霉素生产的主要问题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氯霉素的生产工艺。我们将深入介绍氯霉素的概述、 用途以及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还会展望氯霉素生产的未来发展 和市场前景。
氯霉素概述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氯霉素的用途
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
![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cde5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起始物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起始物料,如苯甲醛、氯乙酰氯、甲醇等。
合成氯霉素开题报告
![合成氯霉素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dfeb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b.png)
合成氯霉素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其易于耐药性产生和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对氯霉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本项目的目的是利用合成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氯霉素衍生物,以提高其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合成氯霉素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预期结果。
2.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合成一种新型的氯霉素衍生物,通过结构改造,寻找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的化合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为抗菌药物的研发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3. 研究方法研究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文献调研首先,我们将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工作,了解氯霉素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通过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适合合成氯霉素的化合物以及可能的合成路线。
3.2 合成方案设计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设计合成方案。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的可行性,我们会选择最合理的合成路径,并确定所需的中间体和试剂。
3.3 实验操作在合成方案确定后,我们将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方案逐步合成目标化合物。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记录重要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并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操作。
3.4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纯度分析。
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仪器的使用,我们可以确定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结果讨论。
4.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合成出一种新型的氯霉素衍生物,并获得以下结果:•成功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得到其结构鉴定和纯度分析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观察和实验条件;•分析和讨论合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分析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毒副作用。
5. 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阶段时间安排文献调研第1周合成方案设计第2周实验操作第3周至第10周结果分析第11周论文撰写第12周至第14周论文修改第15周答辩准备第16周答辩第17周6. 项目团队和资源需求本项目需要多位研究人员的参与,包括导师、指导老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
氯霉素的工业合成
![氯霉素的工业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e4ce5301b52acfc789ebc90e.png)
氯霉素的工业合成姓名:徐英 学号:51007008 专业:应用化学摘要:氯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抑菌抗生素,因其对伤寒病等有疗效,早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现在医学证明它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现在主要用于滴眼液中。
本文从立体化学相关的角度分析了氯霉素的立体构型、立体合成及合成中如何拆分中间体的问题,简要的综述了部分经典的工业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选择了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从起始原料的选择、合成中手性的控制、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手性拆分原理及工业拆分工艺等几个方面对氯霉素的工业合成做了详细的介绍。
可见氯霉素的工业合成与立体化学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字:氯霉素、旋光异构体、手性合成、拆分1、 前言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是一种抑菌类抗生素,由大卫·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 )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土壤内的委内瑞拉链霉菌成功分离,再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1]。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对百日咳、砂眼、细菌性痢疾及尿道感染等也有效。
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著作用。
它因价钱低廉的关系,现时仍然盛行于一些低收入国家;但在其他西方国家经已甚少使用,这是由于它的副作用的关系:会引致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贫血;长期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新生儿、早产儿用量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
现时,氯霉素主要是用在医治细菌性结膜炎的眼药水或药膏上。
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
化学结构式为:O 2NC C H NHCOCHCl 2CH 2OHO 2N 2CH 2OHO 2N 2CH 2OHO 2N 2CH 2OH 1R ,2R (-)1S ,2S (+)1S ,2R (+)1R ,2S (+)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D (-)苏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合成氯霉素中间体C5
![合成氯霉素中间体C5](https://img.taocdn.com/s3/m/ea5c33be2e3f5727a4e96259.png)
1.羟醛缩合
(1)同分子醛、酮自身缩合
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含一个α–活泼氢的醛自身缩合,得到单一的醛加成产物。含两个或三个α–活 泼氢的醛自身缩合,易得到β–羟基醛;温度较高或是在酸催化下,易得到 α,β–不饱和醛。
任务执行
项目三 空运出口货代单证 任务四 航空出口报关报检(报检单、出境货物通关单、报关单)
步骤二:认识并填制出境货物通关单 11.申报总值:填写货物的总值及币种,应与出口贸易合同及发票上 的货物总值保持一致。本任务中货物总值为352000.00美元,此栏应填 352000.00美元。 12.数/重量、包装数量及种类:填写货物实际运输包装的数量或重 量及包装种类。任务给出货物是100箱,重量为600千克,包装方式为纸 箱。所以此栏应填100件/600千克/100纸箱。
C2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3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4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5
任务7
合成氯霉 素原料药
C
任务5合成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 丙酮(氯霉素中间体C5)——缩合技术
一、布置任务 二、必备知识 三、实用案例 四、项目展示及评价 五、知识拓展
项目三 空运出口货代单证 任务四 航空出口报关报检(报检单、出境货物通关单、报关单)
任务执行
项目三 空运出口货代单证 任务四 航空出口报关报检(报检单、出境货物通关单、报关单)
步骤三:填制报关单 李芳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出口货物报关单各 项内容含义如下:
在整理完上述信息后,李芳芳完成的报关单如下: 任务执行
一、布置任务
1.制定方案。制定合成氯霉素中间体C5的实验室制备方案。 对多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完善,确定优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