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氯霉素的中间体的合成_高怡生

合集下载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吴高升;豁银强;汤尚文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24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定识别性、化学稳定性和广泛适用

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检验、化学分析、药物分离和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系统介绍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页数】2页(P279-280)

【作者】吴高升;豁银强;汤尚文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湖北文

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

品科学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2.63

【相关文献】

1.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 [J], 李增威;陈姝娟;王娜;雷婵;曾月;付珍珍;何利;刘书亮;周康;敖晓琳

2.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洗脱方法 [J], 唐仕荣;刘全德;刘辉;沈跃丽;

顾永金;邢洪伟

3.含水溶剂中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J], 梁冰;李慧馨;李璐;李延芳

4.微波辅助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萃取蜂蜜中的氯霉素 [J], 陈海燕;丁兰;刘密兰

5.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氯霉素表面增强拉曼检测中的应用 [J], 谢云飞;姚卫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1)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

11.1概述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化学名为 D-苏*-(-)-N-((alpha-羟甲基)-beta-羟基-beta-对硝基苯乙 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alpha-hydroxymethyl)-beta-hydroxy-beta- p- n itrophe 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们不在同一边的

称为苏式,在同一边的称为赤式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 (上),p173)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 149〜153 C 。易溶于

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比旋度

[alpha] D 25=+18.5〜+2L5 度(无水乙醇)。

氯毒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的感染,亦可用于 立克次体感染。

其主要副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引起粗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但仍是治疗

伤寒的首选药物。 11.2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的碳骨架具苯丙基结构,

按碳骨架的构建方法, 氯霉素主要有两类合成路线,

即分别以具

有苯甲基结构和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分子含两个手性中心, 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解决: ①使用含指定手性中心的原料;

②利用

空间效应;③利用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方法。 11.2.1以具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注:在Fischer 投影式中,两个相邻的手性碳原子上如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氯霉素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过程56-优秀课件PPT

氯霉素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过程56-优秀课件PPT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酸度和用量的影响 强酸下反应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4、注意事项
(1)盐酸量与反应酸度应严格控制,如遇成盐岗位补加乌托品, 应适量补加盐酸(按1:1补加)
(2)若反应中母液的量少,可采取加盐盐析的办法或增加洗涤 次数
(3)水解物中铵盐、盐酸、缩醛等含量过多会直接影响下步乙 酰化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六、配料比-α-乙酰氨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硝基的存在降低了氨基的反应活性,采用强酰化剂醋酸酐 先将水、醋酸酐与氨基物盐酸盐混悬,在逐渐加入醋酸钠,防 止双分子缩合反应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水解物:醋酸酐:醋酸钠=1:1.08:3.8 步骤 加母液冷至0-3 ℃,加入水解物 搅拌,加入醋酐 在30min内,先慢后快地加入38-40%的醋酸钠溶液 在18-22 ℃反应1h,测反应终点。 冷却至10-13 ℃,析出晶体,过滤,常温水洗 在10 ℃下用1-1.5%碳酸氢钠洗结晶液pH为7 10 ℃以下的清水冲洗至pH=7 甩干称重交缩合岗位。滤液回收醋酸钠 终点测定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1)pH pH过低,反应物会进一步缩合 pH过高,氨基酮和乙酰化物都会发生双分子缩合 (2)加料次序和加乙酸钠的速度 加乙酸酐和乙酸钠的次序不能颠倒 严格控制加醋酸钠的速度

氯霉素药物中间体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氯霉素药物中间体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氯霉素药物中间体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动物和人类领域的抗生素,它的化学结构有机会导致它对人体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通过对氯霉素药物分子结构的修改,可以获得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其中,硝基苯乙酮就是氯霉素的重要中间体,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硝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一、硝基苯乙酮的概述

硝基苯乙酮分子式为C8H7N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作为氯霉素等药物合成的中间体、染料颜料合成的前体以及合成烟霉碱等化合物的原料。

二、硝基苯乙酮的常规合成方法

硝基苯乙酮常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苯乙酮硝基化法

将苯乙酮与硝化混酸反应,可得到硝基苯乙酮。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比较危险,具有易燃、易爆等缺点。

2.苯乙酮氧化氨基化法

将苯乙酮与氢氧化铵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氨基苯乙酮,再通

过氧气或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可以得到硝基苯乙酮。但是,该方法

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且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铵。

3.苯甲醛加氰合成法

将苯甲醛和氰化钠在强碱的作用下反应,得到苯甲腈,接着再将

苯甲腈和乙酸酐在氯化铝存在下的条件下脱水重排,可得到硝基苯乙酮。但该方法需要较多的化学试剂,反应时间也较长。

三、硝基苯乙酮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在工业上,硝基苯乙酮的合成主要采用废气回收的技术,即将制

氢氧化钠和硫固定,得到硫化物,再通过过量的盐酸加入硝酸,反应

生成硝基苯乙酮。该方法以制氢氧化钠为原料,将废气中的氢硫化物

和二氧化碳吸收,再利用硝酸对硫固定,最终得到硝基苯乙酮,因此,

该方法不但可以高效利用废气,还可以降低化学废水的排放量,对于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氯霉素

氯霉素
1)注意水分的控制 2)本反应避免与金属(铁)接触,因为金属 离子的存在能引起芳环上的溴代反应。 3)对硝基苯乙酮的质量对溴化反应的影响也 较大。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 备(氯霉素中间体A3)
原理
O2N
+
(CH2)N4/C6H5Cl
+
COCH2Br
O2N

COCH2N4(CH2)6.Br
(三)、对硝基-α-乙酰胺基羟-β-基苯 乙酮的生产及其过程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3、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4、对硝基-α-乙酰胺基- 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氯 霉素中间体A2)
原理
O2N COCH3
ETOH/HCL 33~35,1h
O2N
COCH2NH2.HCL
工艺
1)将脱水的氯苯加入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干燥的 六次甲基四胺,用冰盐水冷至5~15摄氏度,33~38 摄氏度反应一小时,然后测定反应熔点。 2)加入盐酸搪玻璃关内,降温至7~9摄氏度加入对硝 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当转变为颗粒状 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出氯苯。 3)加入甲醇和乙醇,搅拌升温,在32~34摄食度时 反应4小时。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冷至-3摄氏度,离心 分离,得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合成对氯霉素中间体C4

合成对氯霉素中间体C4
2.讲解方案。讲解小试方案的依据,及其与工业生产的 异同点,说明原因。
3.实训操作。按照修改完善的方案,在实训室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C4。
二、必备知识
(一)酰化技术概念
酰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与氧、氮、碳、硫 等原子相连
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酰基:从含氧的有机酸、无机酸或磺酸等分子中脱去羟基
后所剩余的基团。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3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4
合成氯霉 素中间体
C5
任务7
合成氯霉 素原料药
C
任务4 合成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 (氯霉素中间体C4)——酰化技术
一、布置任务 二、必备知识 三、实用案例 四、项目展示及评价 五、知识拓展
一、布置任务
1.制定方案。制定合成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氯霉 素中间体C4)的实训室制备方案。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对 比、分析、完善,确定优化的方案。
药物合成技术
项目3 合成氯霉素原料药 任务4 合成对氯霉素中间体C4
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O
O
氧化
卤化
O2N
C2H5
O2N
C CH3
O2N
C CH2Br
烷基化 O2N
O C CH2NH2
酰化 O2N
O
还原
O2N
C CH CH2OH
O2N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高升豁银强汤尚文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4期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定识别性、化学稳定性和广泛适用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检验、化学分析、药物分离和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系统介绍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氯霉素;食品

中图分类号 O6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279-02

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的氯霉素残留物,进入人体后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限制或者禁止氯霉素在畜牧产品中使用。我国农业部已经将氯霉素从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中删除并列为禁药。欧盟对进口畜产品中氯霉素的含量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其含量达到不能检出的要求,即含量低于1 μg/kg。

氯霉素残留分析到目前为止,已建立很多方法,其中分子印迹技术(MIT)作为一种基于分子识别的分离技术,因其对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而在分析检测领域倍受关注。该文概述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分子印迹技术是基于自然界的分子识别作用,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合成具有特殊分子识别功能的印迹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交联剂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共聚制备得到颗粒介质,然后洗脱除去包埋在介质中的目标分子,便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介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对一种或一类物质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1]。因此,可以针对氯霉素合成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样品中的氯霉素进行富集和萃取,以准确检测到浓度非常低的氯霉素。

制药工艺学 氯霉素

制药工艺学 氯霉素

回收异丙醇
氢氧化铝
产品
4、 问题
1)本工艺回收的异丙醇溶液除异丙醇外,还有那些成分? 2)异丙醇与水能形成共沸,应采用何种分离方法才能得 到无水异丙醇? 3)“亚胺物”加入水解反应中为何能提高收率?
二、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拆分 1、 生产原理 诱导结晶法
2、 生产工艺
[]D25+18.521.5
第一节
用途
概述
二、氯霉素的开发过程
1947年发现,48年用于伤寒病 1951年中国开始研究,1954年生产合霉素 60年代生产氯霉素 80年代产量1000吨/年以上,开始出口
三、生产工艺简介
第二节 氯霉素中间体合成原理与工艺
一、对硝基苯乙酮 1、对硝基乙苯生产
氯霉素生产工艺研究
•概述 •氯霉素中间体合成原理与工艺 对硝基苯乙酮 对硝基--乙酰胺基--羟基苯丙酮 •氯霉素合成原理与工艺 •三废处理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概述
一、氯霉素的性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分子式:C11H12O5N2CL2 结构:
化学命名:D-threo-(-)-N-[ -(hydroxymethyl)-hydroxy-p-nitrophe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D-苏式-(-)-N[- (羟基甲基)- -羟基-对硝基本 乙基]-2,2-二氯乙酰胺

氯霉素合成

氯霉素合成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溴化、Delepine 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 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化学结构式为:

NO 2

C H

OH C

CH 2OH H

Cl 2CHCOHN

NO 2

C H

O H C

CH 2OH H

NHCOCHCl

2

NO 2

C H O

H C

CH 2OH Cl 2CHCOHN

H

NO 2

C OH

H C

CH 2OH NHCOCHCl

2

H

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或D (-)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mp.149~153℃。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 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

O

2N COCH

3

Br

2

, C

6

H

5

Cl

O

2

N COCH

2

Br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11.1概述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化学名为D-苏*-(-)-N-((alpha-羟甲基)-beta-羟基-beta-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alpha-hydroxymethyl)-beta-hydroxy-beta-p- nitrophe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注:在Fischer投影式中,两个相邻的手性碳原子上如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它们不在同一边的称为苏式,在同一边的称为赤式(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p173)。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149~153℃。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比旋度[alpha]D25=+18.5~+2l.5度无水乙醇)。

氯毒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的感染,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其主要副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粗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仍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11.2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的碳骨架具苯丙基结构,按碳骨架的构建方法,氯霉素主要有两类合成路线,即分别以具有苯甲基结构和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分子含两个手性中心,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解决:①使用含指定手性中心的原料;②利用空间效应;③利用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方法。

11.2.1以具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

(1)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

①与甘氨酸反应,再酯化,拆分和还原。此法步骤少,而且产物几乎都为苏式,我国曾采用。但对硝基苯甲醛用量大,硼氢化钙还存在供应问题。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红棕色的溴素颜色消失时, 表示反应开始. 保 温27±1℃, 逐渐加入其余的溴素. 加溴素时 产生的溴化氢用真空抽出, 以水吸收, 制成氢 溴酸.
溴素加完后继续反应1h, 升温至35-37℃, 通 压缩空气排除反应液中的溴化氢. 静置半小时 , 将澄清的反应液进行下一步成盐反应, 罐底 残液用氯苯洗涤、套用.
2、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肟的合成路线
评价:硝基乙苯的异构体不需分离,成肟后对位体沉淀析出,而邻位体留在 母液中,可省去分离步骤。 缺点:本法工艺过程复杂,原料品种种类较多,而且邻位体的综合利用较困难。
(二)以苯乙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从苯乙烯出发经a-羟基苯乙胺的合成路线
评价:该路线优点是原料苯乙烯价廉易得,合成路线较简单且各步收率 较高。若硝化反应采用连续化工艺,则收率高,耗酸少,生产过程安全。 缺点:胺化一步收率不够理想。
❖ 味苦。 ❖ 熔点149~153℃。 ❖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
微溶。 ❖ 比旋度[α]25D+18.5~21.5°(无水乙醇)。。
• 氯霉素于1947年从委内瑞拉链霉菌 (Streptomyces venezuelae)培养液中获得, 目前用 合成的方法得到.
• 中国科学家沈家祥和邢其毅为氯霉素的工 业化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评价:最后引入硝基,需要在低温下 进行,需要制冷设备,这是其缺点。

(完整word版)氯霉素多种合成路线评价(作业)

(完整word版)氯霉素多种合成路线评价(作业)

(完整word版)氯霉素多种合成路线评价(作业) 对我国生产氯霉素的合成路线与其他合成路线分别作一评价

我国生产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我国生产氯霉素的合成路线是以乙苯经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硝化、氧化、溴化、成盐、水解、乙酰化、羟甲基化、还原、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得到氯霉素。此法的关键在于由乙苯经硝化和氧化制对硝基苯乙酮.

优点:此法起始原料廉价易得,收率较高,对设备要求较低,各步反应的收率都比较高,技术要求条件要求不高。虽然反应步骤比较多,但有些步骤可以连续进行,不需要分离中间体,大大的简化了操作。

缺点:反应步骤比较多,生产路线长.乙苯硝化过程产生大量的邻位异构体(邻硝基乙苯)其利用成为问题,若无妥善的综合利用途径,会给生产造成困难.硝化,氧化两步安全操作要求高,产生的硝基化合物毒性较大。还有就是三废的治理难度较大。

其他合成路线:

①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与甘氨酸反应,再酯化,拆分和还原。

优点:此法步骤少,所需物料品种和设备少.

缺点:对硝基苯甲醛用量大,硼氢化钙还存在供应问题。

②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乙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合成氯霉素。此法使用符合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经过溴水加成引入二个官能团,而且产物为苏式。这条路线的合成步骤不长。

③以苯乙烯为原料经中间体alpha-羟基对硝基苯乙胺的合成路线。

优点:原来廉价易得。合成路线比较简单且各步收率高.

缺点:胺解反应收率较低。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腹膜炎、中耳炎等。氯霉素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酵:氯霉素的生产通常使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进行发酵。首先,通过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选

出适合生产氯霉素的菌株。然后,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这包括调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以促进菌株

的生长和产生氯霉素。

2. 分离和提纯: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菌体和代谢产物。为了提取氯霉素,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提纯。首先,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将细菌和悬浮物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过滤、浓缩和洗涤等方法,将氯霉素从菌体和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最后,通过结晶、溶解、沉淀等步骤,对氯霉素进行进一步提纯。

3. 结晶和干燥:得到的氯霉素溶液需要进行结晶和干燥的处理。首先,将氯霉素溶液进行加热和冷却,促使其结晶形成晶体。然后,通过离心和过滤,将晶体分离出来。最后,将分离得到的氯霉素晶体进行干燥,去除余留的溶剂,得到固体的氯霉素产品。

4. 包装和质量控制:最后一步是将氯霉素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控制。氯霉素通常以固体或粉末的形式存在,可以进行包装和密封,以防止湿气和其他污染物对产品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测氯霉素的纯度、含量和微生物限

度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氯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分离和提纯、结晶和干燥、包装和质量控制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氯霉素产品,供临床应用或药物制剂使用。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合成

(完整word版)氯霉素的合成

中国矿业大学

有机合成与设计A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氯霉素的合成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化工XXX班

学号:xxx

姓名:XXX

2014年6月

氯霉素的合成

姓名:XXX

化工学院化XXX班

摘要:氯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抑菌抗生素,因其对伤寒病等有疗效,早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现在医学证明它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简要的综述了部分经典的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关键字:氯霉素、合成路线、立体结构

前言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化学名D-苏式-(-)-N-[a-(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1-1)(1-2)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149-153。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氯霉素(1-1)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本品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付能,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用约期间必须注意检查血象,如发现轻度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

氯霉素(1-1)发现于1947年,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1948年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由于氯霉素的疗效显著,结构较简单,所以发现后就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确定了结构,并根据其结构进行了人工合成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氯霉素(1-1)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分子中C —1和C —2是两个手性中心,因而它的光学异构体共有4种。这4种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D —苏型(或称1R ,2R 型,1-2)和L —苏型(或称1S ,2S 型,1-3);另外一对为D-赤型(或称1R ,2S 型,1-4)和L —赤型(或称1S ,2R 型,1-5)。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即为合霉素,抗菌活性为氯霉素(1)的一半.现已不用。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 —苏型(1)

制药工艺氯霉素合成简述

制药工艺氯霉素合成简述

氯霉素

一苯甲基结构

(一)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与甘氨酸

优点:合成步骤少,所需物料品种与设备少。

缺点:缩合时消耗过量的对硝基苯甲醛,若减少用量,则得到的产物全是不需要的赤型对映体,另外,还需要解决还原剂钙硼氢等原料的来源问题。

2 与乙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

本路线使用符合立体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合成步骤不多,各步收率不低是一条有发展前途的合成路线。

(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与乙醛反应后还原为肉桂醇

由于缩酮化物空间掩蔽效应影响,硝基利于进入对位,硝化反应收率高达98%,最后引入硝基,需要在低温下进行,需要制冷设备,这是其缺点。

二苯乙基结构

(一)以乙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 经对硝基苯乙酮

起始原料价廉易得,各步反应收率较高,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缺点:合成步骤较多,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及副产物。

2 经对硝基苯乙酮肟

对硝基乙苯的异构体不需分离,成肟后对位体沉淀析出,而邻位体留在母液中,可省去分离步骤。

缺点:本法工艺过程复杂,原料品种种类较多,而且邻位体的综合利用较困难。

(二)以苯乙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 经a-羟基苯乙胺

该路线优点是原料苯乙烯价廉易得,合成路线较简单且各步收率较高。若硝化反应采连续化工艺,则收率高,耗酸少,生产过程安全。

缺点:胺化一步收率不够理想。

2 制成β-卤代苯乙烯经Prins反应

合成步骤较短,从苯乙烯出发经8步反应得到氯霉素,较从乙苯出发少了3步反应。

缺点:需用高压反应设备及高真空蒸馏设备。

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副产物:二硝基乙苯酚亚硝酸酯酚类邻间位硝基乙苯对硝基苯甲酸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1. 概述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其生产工艺包括发酵生产和化学合成两种方式。本文将以发酵生产为主要讨论对象。

2. 发酵生产

2.1 草履虫菌培养基的制备

草履虫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是氯霉素的产生菌株,其培养基是氯霉

素生产的基础。草履虫菌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其他添加剂。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则可选用酵母浸膏、麦麸浸膏等;矿

物盐主要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等。另外,为了提高草履虫菌的生长和产生氯霉素的能力,还可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和调节剂。

2.2 发酵过程

氯霉素的发酵生产分为两个阶段:菌体生长和氯霉素合成。具体步骤如下:

2.2.1 菌体生长阶段

首先,将草履虫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和培养,使其得

到充分营养和生长环境。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温度、pH值、通气量等因素,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2.2.2 氯霉素合成阶段

当菌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入氯霉素合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氯霉

素合成酶的产生和代谢途径的激活。通过适当调节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等,

可以提高氯霉素产量。

2.3 氯霉素的提取和纯化

发酵液中的氯霉素只占一小部分,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常用的方法包括酸沉淀、有机溶剂提取、膜分离等。提取后的氯霉素还需要经过过滤、结晶、干燥等工艺步骤,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霉素产品。

3. 化学合成生产

除了发酵生产外,氯霉素还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生产。化学合成工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