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雪》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6课《雨和雪》教案
第六课雨和雪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2、了解人工降雨过程过程与方法:1、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雨的形成作出有根据的假设2、能够做实验模拟雨的形成3、能根据雨的形成实验推导雪的形成情感态度:1、能表现出对雨、雪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通过了解人工降雨技术,体会人们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假设、模拟雨的形成进而推导雪的形成难点:尝试制造“雨”并解释雨和雪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烧杯、酒精灯、金属加热容器、金属桶、塑料罩、铁架台、水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前面我们学习的露、霜、雾、云等天气都与水有关,那么还有没有与水有关的天气现象呢?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时,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或下雪了,雨和雪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那么,你知道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吗?雨和云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探究雨和雪这两种天气现象吧课题:6 雨和雪(二)探究与发现(1)探究雨的形成雨来自哪里?下雨时,天上的云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回想下雨前的情景下雨前,天上都会出现厚厚的云,白云变成乌云,且乌云密布。
看来雨的形成与云有关系那么,云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云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白云又是怎样变成黑云的呢?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这些小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就会产生云的外观。
当小水滴密度足够大,它们就会变成可见的白云;当水滴越来越大时,白云会变成乌云。
那么,雨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雨的形成可能和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增多变大有关。
下面就让我们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金属加热容器、金属桶、塑料罩、铁架台、水等实验方法:1、提前将金属桶里的水冻成冰2、往金属加热容器中倒入水,再将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悬挂在铁架台上。
3、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刚开始塑料罩内壁上有一层水雾,进而变成小水珠,小水珠逐渐变大,最后变成水滴从塑料罩内壁上落下来。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咏雪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咏雪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咏雪》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感悟自然美,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咏雪》2.课件或黑板3.学生作文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谈谈对雪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关于雪的趣事。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咏雪》的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划分段落。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皑皑”、“晶莹”、“翩翩”等。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教师给予解答。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描写中,发现雪的美。
第二课时一、作文指导1.教师展示学生作文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2.学生根据素材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课堂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2.收集关于雪的诗词,进行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咏雪》,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提高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巩固所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咏雪》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对雪的赞美之情。
初三语文《雪》(作者鲁迅)苏教版知识精讲
1.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2.这篇文学评论认为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六)作业: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将雪地游戏描述出来。
(七)附录: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作者:王蒙)
课文总体分析:本文是1963年王蒙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时所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雪》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避开一般的研究套路,王蒙从联想的角度,谈了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感受。作者对那种脱离《雪》的形象和思想、简单地从象征比喻的角度进行粗浅的判断的做法,给予了坚决的否定,指出要想真正深入地感受作品,必须借助于联想。透过作者融注于作品中的与“雪”的具体描写相关涉的各种信息,展开联想,就可以达到对“雪”的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的把握。
3.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好文章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__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
雪,这一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从古籍中的描绘,到现代文学作品的传颂,雪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愈发凸显。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常常被赋予纯洁、高雅、壮美的意象,成为诗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
雪的起源和形成,源于地球大气中的水汽在低温环境下凝结成冰晶。
这一自然现象在地球上不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如北国的飘雪、南国的雨凇等。
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我国,雪代表着坚韧、刚毅、不屈的品质,象征着中华民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不同文化中,雪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雪代表着浪漫与梦幻,许多俄罗斯诗人和画家都将雪作为创作的主题。
而在我国,雪则寓意着纯洁无瑕、洗净尘埃,如唐代诗人刘长卿所言:“洗尽铅华雪里归。
”
雪的自然现象和气候特点,使其在地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
雪天的到来,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享受。
同时,雪也具有实用价值,如雪中嬉戏、雪仗等娱乐活动,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总之,雪这一自然现象在文学、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
从古至今,雪一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雪教案
6 雪(一)【教学目标】①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②通过比较,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③通过仿写,内化情感,引导学生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江南的雪对孤独感的衬托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品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走近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
2.了解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3.解读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残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
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
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
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
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绝妙的江南、江北雪景图。
3.掌握生字词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凛冽(lǐnliè)博识:见识广博。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章第一句话讲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二、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大笑乐。
四、公大笑乐。
说明谢太傅更喜欢哪一个比喻?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六、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七、写出关于雪的比喻词或诗句。
例如:梨花飞花鸭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八、你喜欢雪吗?将你看到的雪景描绘出来吧!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我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做以下解读。
一.课标解读:(一)单元目标:新课标第三学段目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新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1.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特从以下三方面拟定《轻叩诗歌大门》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搜集诗歌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六课《雪》
6、雪定向思维疏导〔学习标准〕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要点〕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难点:领会作者在不同的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言积累〕1、辨音模mï模仿识shí认识处chǔ处理旋xuán 旋转mú模样zhì博闻强识chù住处xuàn 旋风2、辨形溯――追溯溯源粹――精粹纯粹蓬――蓬勃蓬松塑――塑料塑造萃――荟萃萃取篷――篷车船篷朔――朔风朔方瘁――鞠躬尽瘁逢――相逢重逢悴――憔悴3、释词美艳之至:美好艳丽达到极点。
之,动词,达到。
至,极点。
目光灼灼:形容目光明亮。
壮健:健壮。
真切:清楚确实;一点不模糊。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蓬勃:繁荣,旺盛。
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包藏:包含;隐藏在里面。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4、辨词消失: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
消逝: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消释:疑虑、嫌隙、痛哭、恐惧等消失解除。
5、赏句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②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6 雪 主课件配套教案
6 雪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法学法:情景激趣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雪景江南的雪北方的雪二、简介作者作品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本文选自哪里? 《野草》本文体裁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三、检查预习字词读写磬.口( qìng )脂粉奁.( lián )朔.方( shuò)忙碌.( lù)闪烁..:(lǐn liâ)刺骨地寒冷。
..( Shǎn shuò)凛冽灼.灼:( zhuó)博识:学识丰富。
消释:消融;溶化。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四、朗读感知课文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江南的雪(第1、2、3段)朔方的雪(第4、5、6段)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滋润美艳之至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第一段)解释处子:处女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图片欣赏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冷绿的杂草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滋润美艳明艳有趣不能持久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略有遗憾五、精读第一段冰冷、坚硬、灿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温度、硬度、形状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雨本无“幸”与“不幸”的感受,引发读者遐想,开启下文。
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雨和雪教案(冀人版2017)
第六课雨和雪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归纳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1.能从雨、雪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对雨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4.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5.能运用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不一致。
6.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雨和雪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雨的形成的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人工降水等技术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能归纳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2.能对雨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教学难点1.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3.能运用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不一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金属加热容器、金属桶、塑料罩、水、铁架台、火柴、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 (出示下雨和下雪天气的图片或课件)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时候,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或者下雪了,雨和雪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天空中没有大水库,为什么会经常降雨或降雪呢?2.提问: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1.引导:下雨时,天上的云和平时有什么不样? ( 出示白云和乌云的图片。
)白云中的水蒸气凝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多(或越大)时白云变成了乌云。
天空中有了大量的乌云说明降雨就要来临了。
通过以上分析,你为雨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2.假设:我认为雨的形成可能和乌云有关。
( 也就是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力成大量的云。
)(三)提供思路,设计实验1. 讲解:设计实验思路。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智育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素质发展目标]: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变化[教学难点]:按照顿音标记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雪花》歌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设计为歌曲创编动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①注意顿音的唱法。
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
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
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能运用肢体动作表演雪花情景。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胆表演的能力。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雪花飘落的视频。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大意;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雪》小学生古诗文PPT课件
拍手读
雪
猜一猜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你印象中的雪景是什么样子的呢?
雪
《雪》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 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
冬日严寒, 木叶尽脱, 阴云四布, 弥漫天空
•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
• 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模仿“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 云四布,弥漫天空”写其他季节, 比比谁写的好。
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 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吧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 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学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咯咯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公鸡母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并能随乐曲进行音乐小品和表演比赛产生对公鸡、母鸡的喜爱之情2、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感受表现母鸡下蛋的音乐《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的学习式的学习把握其演奏方法,并能用响板为歌曲《下蛋啰》伴奏。
4、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思想教育学习上不能骄傲教学重点:歌曲《下蛋啰》教学难点:歌曲《下蛋啰》的衬词:gegege da gegege da十六分音符,音又短又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清晰准确。
用响板为衬词伴奏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火车开啦》磁带、录音机、课件、母鸡和公鸡的头饰、一篮鸡蛋、草窝、响板、图形谱。
教学过程:一、听《火车开了》一边做动作进入音乐教室二、生问好三、欣赏《公鸡母鸡》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老师的外婆家在金华的农村,你的外婆家在哪?小红的外婆家也在农村,小红特别喜欢到外婆家的院子里玩,因为那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猜有哪些小动物呢?听一听是什么动物在叫?2、初听《公鸡母鸡》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你先听到了什么?〔公鸡〕再听到了什么?〔母鸡〕最后是?〔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公鸡在啼明,母鸡在下蛋等等〕3、欣赏音乐小品是啊、公鸡母鸡在干什么呢?瞧它们来了,请欣赏音乐小品公鸡母鸡请两位同学戴上公鸡母鸡的头饰进行表演:母鸡:坐在草窝里,伸长着脖子涨红了脸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啊,我终于把鸡蛋生下来了,我太快乐了〔表现的很快乐,很得意的样子〕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公鸡: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趾高气昂的样子〕油亮的羽毛金黄脚wowowo要比漂亮我第一最后是公鸡母鸡的合奏他们的表演好不好?〔好〕公鸡母鸡在干什么?你觉得公鸡怎么样?〔很骄傲〕母鸡呢?〔很快乐、很得意〕母鸡为什么快乐?〔因为它生了蛋所以很快乐很得意〕4、模仿公鸡母鸡叫声的比赛出示图形谱公鸡:wowowo母鸡: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1、自由学:你喜欢谁的叫声,为什么?小朋友你能模仿骄傲的大公鸡唱歌吗?〔能〕师:再骄傲一些〔仰着头声音拉长〕小朋友你能模仿一下又快乐又得意母鸡唱歌吗?不够得意,再快一些。
《咏雪》译文(通用12篇)
《咏雪》译文(通用12篇)《咏雪》译文篇1选自《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兴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突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兴奋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
”太傅兴奋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篇2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问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现。
仔细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中文》第三册 第六课《雪》
《中文》第三册第六课《雪》试教: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内容:《中文》第三册第六课《雪》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对象:泰国小学三年级中文班的学生,以泰语为母语。
教学内容:语法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动词重叠用法的技能。
2)学生在双音节和单音节能够使用正确的动词重叠用法:“AA、A一A、ABAB”。
3)学生能够在句子当中说出正确的句子。
4)培养学生使用动词重叠的用法造句的技能。
教学难点:1)设出多样性的练习。
2)引导学生活跃地做练习。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动词重叠的用法:“AA、A一A、ABAB”2)学生能够独立造出含有动词重叠的句子。
3)双音和单音得重叠用法。
4)重叠用法的造句技能。
5)单音节的两种重叠用法:“AA、A一A”教学道具:PPT,白板教学环节一、导入内容± 0.5 分钟二、语法学习 ± 9 分钟三、练习±5 分钟四、布置作业±0.5分钟具体步骤一、导入内容± 0.5 分钟以重叠的词语导入学生:“找找”老师:大家好。
学生:老师好!老师:我们刚学的课文,小狗和小猫她们用什么方法才知道是雪没有味道呢?学生:尝/尝一尝。
老师:你们很认真听课,对了就是尝一尝,那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动词重叠,重叠就是重复的意思,我们来看动词重叠的第一种用法好吗?学生:好!二、语法学习 ± 9 分钟1)给学生讲解动词单音节的重叠意思和用法(1)单音节,A一A的用法和意思老师:第一种用法是A一A,就是动词加一让后加动词,刚才说了尝一尝,那当你们累的时候会不会听一下音乐呢?。
学生:会。
老师:说以我们可以说……………。
学生:听一听音乐老师:很好,同学们看那个小孩听音乐是不是很开心呢?学生:是。
老师:听一听音乐就是听音乐很轻松地感觉,你们看着个图片她要做什么呢?学生:试衣服。
老师:对了,那我们就说…………..。
学生:她要试一试衣服。
老师:好,试一试的得意思就是试一下,看一下适不适合她,我们再看这图片他在做什么呢?学生: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