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朗读——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2、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预备: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在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在读读古诗,留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全体感知,理解古诗:1、先生自在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先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先生自在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朗读,指点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点背诵。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某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小学生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电子版上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生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电子版上册人教版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参考)
古诗词诵读
教学反思
难点: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读体验,虽然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诗词的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朗读训练,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真正掌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词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重点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诗人王观和其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时代特点。
2.诗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4.诗词意境: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意境。
5.诗词应用:学以致用,能运用诗词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或表达。
6.古诗词鉴赏方法:学习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案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物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沾染上了些许忧愁,格外动人。
和着音乐,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词。
三、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1.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了十首古诗词。
诗言志,歌咏言。
在毕业联欢会上,许多同学想借诗词来表达情感。
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1)展示书法作品。
(2)诵读古诗词。
2.师总结。
同学们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古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希望同学们都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诗意成长,书写幸福人生。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采薇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5. 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学习的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采薇》的学习内容,包括诗句解读、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个人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采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进行仿写或创作,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古诗词朗读与感悟: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采薇》,掌握其韵律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增强了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创作背景的把握:理解《采薇》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画面。
举例:在解读“是用之行,是用之止”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字的古代用法,联系上下文,解释其表达的是对生活节律的遵循。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诗经》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创作背景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采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薇亦作止”所蕴含的季节变化和生产活动关联。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能力。
3.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诗经》的背景和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采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上课教案 古诗词诵读 3 春夜喜雨
3 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4.感悟“诗眼”,领会诗歌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教学难点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2.感悟“诗眼”,领会诗歌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策略1.从诗题入手,初读感知,读出古诗之“韵”在指导读准诗歌中几个难读的字“潜、径、重”之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精读细品,启发想象,感悟好雨之“喜”以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喜”字的品析为切入点,让学生去品读、寻觅、回味、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赏读全诗,点明“诗眼”,感悟写法之“妙”让学生对诗歌中从实景写到虚景,步步移动,层层深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有初步的感悟。
创设情境,让学生背诵全诗,进一步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学前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小露老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诗人王维,学习了他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在“渭城”的朝雨中送别了故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古诗《春夜喜雨》,跟着诗人杜甫一起去领略春雨的美好。
(板书诗题)板块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师:诗题是一首诗的眼睛,我们首先来看诗题“春夜喜雨”,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吗?生1:“春”指“春天”,“夜”指“夜晚”,“喜”的意思是“令人喜悦的”,“雨”指“小雨”。
课件出示:师:把诗题里的每个字合起来,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试试吧。
生2:诗题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下起了令人喜悦的小雨。
师:你能灵活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去理解诗题,真棒。
2.知作者师:接着我们来了解作者。
经过六年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杜甫这位诗人有所了解了,那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时教案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了十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增加积累,同时试着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从而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诵读十首古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1.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组织古诗词诵读学习活动。
可以开展“课上导读——课下自读——课上赏读”三个活动板块,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诵读积累。
2.将古诗词的学习作为前面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内容,穿插到前面的单元学习中;还可以把这十首古诗词作为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同类古诗词。
3.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班级开展诗词大会的系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和品味古诗词,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
1.学生搜集思乡诗、送别诗以及描写春景的古诗词。
2.学生搜集古诗词作者的资料以及写作背景。
5课时1.熟读十首古诗词。
2.制订古诗词学习计划。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首古诗词,也感受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你还记得哪些古诗词,能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吗?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在课外积累的一些古诗词。
2.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在班内背诵。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入诗歌诵读单元的学习。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词,打开学生记忆的大门,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诗词是最具人文性的一种文学体裁,语言比较精练,能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思想。
谁能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选择一首,说一说你从这首古诗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背诵古诗词,并简单地品析古诗词。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古诗词诵读单元,来欣赏、品味、感悟古诗词,探究古诗词的内涵。
从学生熟知的古诗词谈意境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1.学生回顾学习古诗词的经历,想一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2.师生合作,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总结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明确了方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乐游原》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古诗词汇、句式、意境等方面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
2.学生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感知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乐游原》相关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创意表达作业:
-以《乐游原》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
-尝试编写一段关于乐游原的故事或小剧本,并和同学分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作业:
-与同学合作,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知识传授,深入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乐游原》,解释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体会意境美。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的寓意、表达技巧等,培养合作意识;
-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乐游原》这首古诗,掌握其生字词及词义,如“原、尽、斜、映、灼”等,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意象,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意改编或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教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4】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出示课件6】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爵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想象画面,从诗中悟情。
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地体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7、8】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能熟练背诵诗词。
2.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
5.诗词创作背景了解:简要介绍韩愈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搜集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进行诵读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晚春》,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小诗,分享学习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晚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创作的规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强调核心知识。针对难点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互动讨论、辅助教学资源等,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晚春》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周围景色的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晚春》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春天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
5.家长反馈:
-家长在孩子的作业完成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并在孩子的作品上签字,以示支持。
6.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如“最佳朗读者”、“最美诗句描绘”等,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和战马奔腾的画面,同时播放激昂的战歌,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边塞的雄壮与战争的气息。接着,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铺设一个情感基调。
2.诗意解读: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战争场景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
"同学们,你们觉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勇敢?"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在情感上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感染,对古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美好意境有较高的接受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胆怯、羞涩等情况,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前出塞》古诗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战争背景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表面和深层含义。
古诗歌朗诵低年级教案
古诗歌朗诵低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古诗歌的基本意思。
2. 能够朗读古诗歌,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3. 能够通过朗诵古诗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歌的基本意思。
2. 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通过朗诵古诗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1. 选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古诗歌,如《咏鹅》、《静夜思》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歌的意境。
3. 准备相关的朗诵教材,包括发音、语调等方面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古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或者意境,引发学生对古诗歌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歌。
教师向学生介绍选取的古诗歌,讲解古诗歌的背景和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歌的内容。
3. 朗诵训练。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朗诵古诗歌,包括语调、停顿等技巧。
然后让学生跟读,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4. 分组朗诵。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朗诵古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激发他们对古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诗歌的意思,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古诗歌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在朗诵时发音不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因此,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七、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参观,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组织学生到戏剧院观看古诗歌改编的舞台剧,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古诗歌的魅力。
3. 组织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进行写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来感悟古诗歌的意境。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朗诵技巧。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对古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上课教案 古诗词诵读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目标1.准确、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
2.利用之前所学的方法理解词句,抓住修辞,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3.感受词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准确、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
2.利用之前所学的方法理解词句,抓住修辞,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词作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1.反复诵读,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情。
2.加深体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词人产生情感共鸣,加深体会。
学前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词题1.图片引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云朵老师。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
《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自此,随风飘扬的柳枝,便染尽了文人的离愁、别绪。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细雨蒙蒙,客舍青青,大诗人王维以酒相送。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都蕴藏在这浓醇的酒里。
更有李白“寄愁心与明月”,岑参“踏白雪”以送君。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
因此古人重视离别,“送别”也成为文人吟咏的永恒主题。
课件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揭示词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跟“送别”有关的作品,题目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板书词题)你们一定发现了,这是一首宋词,如果说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那么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咱们在六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起背一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进行口语表达。
)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课件6】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想象画面,从诗中悟情。
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地体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平才能更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对于作者介绍必不可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
【出示课件7、8】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
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2.初读
a.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b.按节奏读诗。
【出示课件9】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指名读诗,评价。
3.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9】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正确,然后读流畅,才能掌握诗歌的内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借助问题理解诗句,产生丰富的想象。
通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扎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