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章病例对照研究讲稿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

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

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

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Controls
Cases
Study object
Now
4
表2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
病例组
有暴露史
a
无暴露史
c
合计
a+c
对照组 b d
b+d
第五页,共五十六页。
合计 a+b c+d N
5
特点(tèdiǎn)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果”→“因”
30 30
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
资料的收集 主要在研究现场以询问方式,填写调查表而
收集。有些情况下辅以查阅档案(dàng àn),采取样品 化验等。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第五节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
2、资料的分组、归纳,或者编码、输入计算机
χ2
37
37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OR: Woolf
Var(ln OR) 1 1 1 1 abcd
ln OR95%CI ln OR 1.96 Var(ln OR)
OR95%CI=exp(ln OR95%CI )
xuǎnzé)的原则
1、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 例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
的一个随机样本
2、对照一定(yīdìng)是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
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
3、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bù yīnɡ)与所研 究疾病的病因相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3
第一节 概 述
基本原理 研究示意图 研究目的 研究类型
4
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 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 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 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 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 究。
5
一、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 危险因素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 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6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回顾性 由果 因研究
观察法 不能验证病因
7
例1: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某研究者选择了
从同胞、亲戚、邻居、同学中选取对 照
28
对照的形式: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在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
病例与对照匹配
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或特性作为匹配因 素,使对照与病例在匹配因素上保持一致
目的 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9
匹配法注意事项 匹配因素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 可疑病因不作为匹配因素 比例一般为1:1,最多不超过1:4 避免 “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42
表5-2 母亲孕期腹部x线照射与儿童患癌关系研究
x线照射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178(a)
93(b)
271(n 1 )

1121(c) 1206(d)
2327(n 0 )
合计
1299(m 1 ) 1299(m 0 )
2598(T)

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ppt教学课件

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ppt教学课件
(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
(3).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
(4).病例交叉研究 (case-crossover design)。
(5).病例-时间-对照设计 (case-timecontrol design)。
四、用途
1、探索疾病可疑的危险因素。 2、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设。 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4、用于疾病预后因素的比较:
2. 病例类型的选择
新发、现患、死亡。
3. 病例来源限制
医院确诊、普查。
(二)对照的选择
条件 1. 未患此病的人(可以是其它疾病); 2. 不能有共同危险因素的疾病病人; 3. 除研究因素外其它条件一致; 4. 来自同一人群;
来源 1. 从医院病人中选对照; 2. 从全人口中选对照; 3. 从亲属、同事、邻居中选对照。
四、样本大小的估计
1、有关的影响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 (2)、估计该因素引起相对危险度; (3)、希望达到的精确度;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5)、是单侧还是双侧检验;
2、估计的方法: 样本只是一个估计值,过大、过小都不好,
相等时效率最高。(见下页)
除查表法,还可按分式估计样本含量 :
(当RR从2—4时,样本对子数从186对下降至45对)
(4)、1:R配比样本的估计:
N =(1+1/ R)pq(Zα+ Zβ)2 /(P1 –P0 )2 P =(P1+RP0 )/ (1+R) 按上例:设α= 0.05(双侧), β= 0.1, R(对照)=2 RR=2, Zα =1.960, Zβ =1.282,
RR(relative risk)称为相对危险度,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教案课程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在病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缺点、偏性的种类及控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及其方法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难点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提问法结合案例教学:己烯雌酚与阴道腺癌关系研究案例;经典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案例教具多媒体演示新内容新知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时间对照研究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力和鉴别力;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学态度。

双语内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匹配(matching)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比值比(odds ratio)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队列设计(case-cohort study)单纯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病历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病例时间对照设计(case time control study)要求自学内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复习题或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病例对照四格表整理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提问:流行病学研究disease.(三)“对照” 是未患该病或不具有所感兴趣的事件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

精品-病例对照研究讲解

精品-病例对照研究讲解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量。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匹配分为:A:频数匹配。

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如此。

B:个体匹配:指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1﹕1匹配又称配对,1﹕2、1﹕3、……1﹕R匹配时,称为匹配。

配比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

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

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变量应当一致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变量的性质、实际可能与必要性。

如果匹配的因素与暴露有联系,则会低估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匹配和匹配后按匹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控制匹配因素的混杂作用的必要途径。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02 知识巩固
课后练习与总结
03 互动环节
学员间的讨论与交流
课程评估及建议
参训人员对课程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 程的优点和改进意见将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起到 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分享
学习资料
课件下载链接 参考书目推荐
文献推荐
专业期刊推荐 相关论文链接
课后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小组组建
课程结束与感谢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2020
Brown, K. et al.
Research Journal, 2018
Johnson, L.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05
第5章 排版及制作技巧
PPT制作技巧
知识检测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章重点知识 梳理相关概念
重点概念梳理
整理本章重点概念 强化记忆和理解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章学习内容 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
案例研究
病例分析
通过真实病例进行 深入分析
结果总结
总结病例对照研究 的结果
经验分享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
对照研究
比较不同病例的治 疗效果
01 色彩搭配
女性患病率
女性患病比例
总结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 同疾病与暴露因素、药物使用、工作时间和性别等因素之间 的关联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04
第四章 数据解读与结论
01 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影响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
02 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05章_病例对照研究115

05章_病例对照研究11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 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既往某些 因素的暴露情况,判断该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病有关联及 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从疾病出发,去探讨可能的病因 回顾性研究 (Retrospective study)
暴露即是具有该研究因素
6
决定因素/ 研究因素
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
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
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利用病因推断技术,对统计学上的关联进行分析。
收集病人的一般情 况、协变量、环境 暴露资料,病收集 生物标本
采用分子 生物学技 术检测基 因型
根据某一基因 型的有无将研 究对象分为类 病例组和类对 照组
统计分析,计 算OR值、p值
判断有无相乘模型交 互作用及显著性意义
若有,进一步判断为正相 乘作用,抑或负相乘作用
研究示意图
环境暴露
+ + -
基因型
+
病人
-
单纯病例研究
表5-1 环境暴露与基因型
G+
G-
E+
a
b
E-
c
d
OR=ad/bc 当ORge>1时, 有正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当ORge=1时, 无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当ORge<1时, 有负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design)
解决问题 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病例交叉设计 日常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之后,常会伴随某些结果 的发生。究竟是这些突发事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还是仅仅由于机会所致?

流行病学:第5章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第5章 病例对照研究
因有后两个因素存在才使用己烯雌酚治疗 做出结论:
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 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2020/11/10
流行病学
11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研究开始可以选择病例 研究对象分病例和对照组 暴露通过回顾获得 由果及因 比较暴露率或计算OR来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可以探索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因素的关系 可以以较少病例展开病因分析 实施相对容易 经济
病暴例露组 暴发露病率
对照组 暴发露病率
流行病学
4
1843年Guy伦敦统计学会报告→职业暴露与肺结核
发 1844年Louis提出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1926年Lane Claypon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
展 1947年Sckreck和Lennowitz →阴茎癌与包皮环切和性卫生的关系 史 1947Sartwell →输血与肝炎
2020/11/10
流行病学
3
基本原理
病因验证的基本思路
病例对照研究 (case 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过去 现在 调查方向 现在 将来
人数 暴露 疾病
暴露 发病或死亡 人数
a+
+a
+

b—
研究
-b
人群
c+ -

+c
d-
a ab
c cd
-d
2020/11/10
2020/11/10
流行病学
26
调查因素、混杂因素、检测方法
资料来源 调查因素 获得信息 混杂因素的考虑 检测方法
2020/11/10
流行病学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ppt课件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ppt课件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 包括 • A.患者母亲年龄 •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 倚的措施? •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 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暴露水平
匹配设计资料分析(1:1)
对照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病例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a c b d
对子数
a+b c+d
对子数
a+c
2
b+d
2
t
χ 2=
b c
bc OR= c/b
χ 2= b c 1
bc
病因分值
• 暴露人群归因分值(AFe)也叫暴露人群病 因分值(EFe)也称归因危险百分比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ARP, 或AR%) AR%是指暴露者中由该暴露所致的危险性, 占其总危险性的百分比例;或即在暴露人 群的总发病率中,由该暴露所致发病率占 的百分比例。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 例组和对照组 •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 的回忆获得的 •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 因”的研究方法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
目的: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ppt课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ppt课件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20第206/1版2/29流行病学电子版
-
7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基 本 原 理
1947年Schreck和Lenowitz
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
1947年Hartwell
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 1950年Doll和Hill
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20第206/1版2/29流行病学电子版
-
8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基 本 原 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de)与婴儿短肢畸形 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 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 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 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腺癌等之间的关系
20第206/1版2/29流行病学电子版
第二节 研究类型
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因果关系清楚 资料可靠 论证强度高 省时省力省钱 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1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研究类型
二、病例与对照匹配 匹 配/配 比(matching)
要求 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 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分类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20第206/1版2/29流行病学电子版
-
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研究类型
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
第 五 章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6 2020/12/29
第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流行病学 配套光盘
-
1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研究类型 第三节 研究实例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五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六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七节 注意的问题 第八节 与队列研究的比较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1课件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1课件

一般特征描述 均衡性检验
统计性推断
χ2检验 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1. 资料整理成四格表/数据库
2. 计算两组暴露率,χ2检验
3.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OR 4. 计算OR值的95%可信区间
不匹配/成组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病例 对照 合计
=a
/ac/
c
对照组暴露比值 =
b /b+d d /b+d
=b/d
OR a/c ad b/d bc
O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 >1, 暴露使疾病危险性增 加
OR <1, 暴露使疾病危险性减 少
疾病率小于5%(罕见病)时,OR是RR的极好近似值
OR的95%可信区间
Miettnen氏法
OR95%C.I.=OR(1±1.96/√χ2 ) ➢ 可信区间包括1时,则暴露与疾病
合计 29 88 543 638 1298
OR 1 8.10 11.52 17.93
常见的偏倚(bias)
➢是指在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阶 段所出现的系统误差
➢主要类型: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 偏倚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入院率偏倚(Berkson偏倚)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Neyman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时间效应偏倚(time effect bias)
OR与OR95%可信区间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
OR=c/b=9.67
病例有暴露、对照无暴露的对子数
病例无暴露、对照有暴露的对子数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没有哪一种对照就一定优于另一种对照,各有优势、 各有局限性,不同来源的对照解决不同的问题。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 2. 3. 4.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 P0 ) 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 (RR)或比值比 (OR) 预期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预期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
c 病例有暴露对照无暴露 的对子数 OR b 对照有暴露病例无暴露 的对子数
OR95%CI = OR
(11.96 / X 2 )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 对照组中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
=OR
本例中:
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ad/bc=178×1206/93×1121=2.06
说明孕期照射腹部X线的母亲,其子女患癌症的危 险性是没有此情况的母亲的子女的2.06倍。此因 素与儿童患癌症的有正联系,是儿童患癌症的危 险因素。
研究中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不能求得 若经过假设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的 RR,只能计算 OR值,近似地估计RR。 暴露率有统计学差异,则可进一步估计该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常用的指标是比值比OR 所谓比值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 能性之比,比值比OR即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 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3.研究目的
(1)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2)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3)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 (4)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4. 研究类型 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或特征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 作为配比因素,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 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组成病例组 或有充分理由怀疑是混杂因子的,如年 和对照组,对病例和对照之间不做限制和规定, 龄、性别等。配比因素不能是要研究的 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大于病例。 可疑病因因素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又称为配比,所选择的对 照要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是去除配比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控制 混杂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6学时)讲稿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的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一样,均属于分析性研究,是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近些年来,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一些新方法,弥补了经典方法的缺陷,丰富和发展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内涵,成为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进展的重要部分。

因此,病例对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病因学研究中,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首先,我们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研究类型、分层资料和等级的分析方法;(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不分层次资料的分析方法,相对危险度、病因分值,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

第一节基本原理a)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b)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c)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那么病例对照研究相对队列研究有哪些特点呢?(1)回顾性(2)由果及因的研究(3)观察法(4)一般不能验证病因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病例对照研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研究简史:例:1843年Guy向统计学会报告-最早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例:1844年Louis的著作最早出现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例:1926年Lane Claypon 报告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例:1947年Schreck和Lenowitz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例:1947年Hartwell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例:1950年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 孕妇服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与婴儿短肢畸形● 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 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 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 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腺癌等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些都是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经典范例,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之广,已成为使用最高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第二节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种(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3)衍生的研究类型1.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1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2 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3 对照组应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2. 病例与对照匹配(1)匹配/配比(matching)● 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2)分类● 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3)匹配法注意事项:●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 可疑病因不作为匹配因素● 比例一般为1:1,最多不超过1:4● 避免“匹配过度(overmatching)”(4)匹配的目的:● 提高研究效率● 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在病例对照研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一些研究类型: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作为病因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且这些优势与不足相互补充,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类型,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扬长避短。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病例研究病例时间对照设计(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1 按队列研究方式进行: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采集所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2 随访: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的病例数为止3 匹配: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匹配条件,从同一队列选择1个或数个非病例作对照,抽取病例与对照的基线资料并检测收集的标本4 资料处理:按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处理资料例如:1992年Ross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①上海地区肝癌与尿中黄曲霉素生物学标志关系②18244名中年男性队列中发现22例肝癌③每例配5或10个对照检测研究开始时的尿样:发现黄曲霉素B1及其代谢产物和DNA加成物的OR值经调整混杂因素后,为3.8(1.2~12.2)。

黄曲霉素作为肝癌致病因素最直接的证据(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基本原理:1 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随机选取一组样本作为对照组2 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被研究疾病所有病例作病例组3 与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模式,可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疾病有不同病例组,但对照组都是同一组随机样本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a) 对照是随机选取,不与病例进行匹配b) 随机对照组中成员如发生被研究疾病,既为对照,又同时为病例c) 1个随机对照组可以同时和几个病例组比较分析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因果关系清楚,资料可靠论证强度高(2)省时省力省钱(3)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病例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也称单纯病例研究背景1994年Piegorseh、Begs等提出: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交互作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效率费用。

应用前提条件在正常人群中基因型与环境暴露各自独立发生,所研究疾病为罕见病(此时可用OR来估计RR值)(4)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design)解决问题例如: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病例交叉设计日常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之后,常会伴随某些结果的发生。

究竟是这些突发事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还是仅仅由于机会所致?基本原理:(1)暴露与某急性事件有关(2)比较相同研究对象暴露情况在急性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与未发生事件的某段时间如果暴露与少见的事件(或疾病)有关,那么刚好在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内的暴露频率应该高于更早时间内的暴露频率。

研究对象(1)病例和对照,两部分的信息均来自于同一个体。

(2)"病例部分“到危险期,疾病或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3)“对照部分”到对照期,危险期外特定的一段时间(4)研究是对个体危险期和对照期内的暴露信息进行比较例如:据报道某种药物可以引发猝死,如果该报道正确,则应该可以观察到服用此药物后一段时间内猝死增多,或者说在猝死前几天或几周内应有服药增多的报道。

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1)首先我们提出假设: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的记录或现况调查得到的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提出病因假设。

(2)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选择病例与对照比较的方法即用匹配或成组比较法如用匹配法,需确定病例与对照的比例及匹配条件;如果研究目的是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的方法;如果所研究的是罕见病,或所能得到的符合规定的病例数很少时,则选择个体匹配方法,因为匹配比不匹配的统计学检验效率高。

以较小的样本量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

如 1 : R(或称 1 : M)的匹配方法。

匹配可保证对照与病例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

对于小样本研究以及因为病例的某种构成(例如年龄、性别构成)特殊,随机抽取的对照组很难与病例组均衡可比,此时个体匹配特别有用。

(3)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对照的选择是整个研究的关键之一。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首先要看对照的选择是否合理。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性、可比性(往往更重要)。

选择方法有抽样和匹配选择病例的要求: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病例来源:总体人群中全部病例或总体随机样本人群中全部;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对照的选择原则:对照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人群,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1)成组比较法(group comparison)(2)匹配法(matching)对照的来源: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医院中患有其它疾病的病人、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4)确定样本含量:与有关参数、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exposure rate)、RR或OR值(查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α值、把握度有关。

方法:(1)查表法:(2)公式法:求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的公式(病例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例:为研究某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欲进行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某市普通人群中吸烟率 P0=20%,OR=2.0,α=0.05,把握度=0.90,问需要多少病例与对照?α、β值查表,Zα为1.96, Zβ为1.282代入公式得: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需232人。

病例组与对照组例数不等时的公式:病例数:对照数=1:c对照组例数为c*n(5)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根据研究的目的或具体的目标,确定调查变量的数目和每一个变量的具体项目。

每项变量都要有明确的定义。

研究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量度。

(6)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资料的收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十分重要,方式方法不恰当,收集的资料就不可靠,统计处理无法纠正的系统误差。

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同学们,又到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后阶段,要想得到因素的效应估计与因果关联的强度,我们就必须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利用统计学分析得出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程度。

资料整理包括两个方面即原始资料的核查及分组、归纳或编码输入计算机。

整理以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步。

(1)描述性统计一般包括:描述资料的一般特征及均衡性检验。

均衡性检验:检验两组在研究因素以外其它主要特征有否可比性;两组间非研究因素均衡可比,才能认为两组暴露率差异与发病有关;均衡性检验,应把两组的这些特征逐一加以比较,必要时作显著性检验。

(2)统计推断包括: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1:1配对资料的分析、混杂因素作用的估计与分层分析。

(a)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χ2检验:是检验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否统计学联系?可用传统的四格表公式,也可用Mantel-Haenszel (M-H)方法(b)混杂因素的估计:配比法和分层分析法第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一)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产生原因: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最常见偏倚: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与对照,这些病人可以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入院率的差异。

例如高血压、肿瘤、阑尾炎病人的入院率显然各不相同入院率的不同就可造成偏倚。

选择偏倚的控制:(1)尽量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2)尽可能地从多家(类)医院选择病例与对照2.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回忆偏倚: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弱点,很难完全避免。

3.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病例对照研究遇到很多混杂因素:不易识别、不易确定。

控制:(1)混杂因素作为匹配因素(2)分层分析(3)进行多因素分析(限制)4.对照选择中的偏倚:(1)选择的对照不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2)与所研究的可疑病因有关的其它疾病病人作为对照5.匹配研究方法的偏倚:(1)匹配过度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