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中华医学会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诊疗指南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诊疗指南【概述】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SAPS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
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P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临床表现】一、动、静脉血栓形成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及(见表1)。
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
静脉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视网膜。
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及冠状动脉等部位。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动脉血栓会引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应排除PAPS可能。
二、产科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
典型的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10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抗心磷脂抗体(aCL)的滴度无关。
APS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即HELLP(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s)综合症。
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
四、其他80%的病人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需要做瓣膜置换术。
此外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概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 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 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 可仅有上述一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
由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 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 ACS)。
实验室标准
1 狼疮抗凝物
2 抗心磷脂抗体
3 抗 β2 糖蛋白 I 抗体
以上三项抗磷脂抗体至少每项发现2次阳性, 2 次间隔至少12 周
发病原因及机制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患抗心 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抗心磷脂抗体产生,进而引 起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
环境因素
感染、某些药物、理化因素等可 诱发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
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10周的胚胎 丢失
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羊水少、FGR、脐动脉血流舒张期断流、 胎心监护异常
20周以后,血压高班尿蛋白阳性,或无 蛋白尿,但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 肺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
轻度50×109/L-150×109/L 重度<50×109/L
治疗原则
发病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结合,导致血管 壁炎症、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绒毛外滋养 细胞未能重 建螺旋动脉
胎盘缺血、 缺氧、损伤
子痫前期 FGR 死胎
母体流入胎 盘的血流减 少、中断
影响胎儿营 养输送
凝血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抗磷脂 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皮肤病: 使用抗炎 药物,如 非甾体抗 炎药、糖 皮质激素 等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抗凝血药物、免疫抑 制剂等
辅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 等
手术治疗:血管成形术、血管内 支架植入术等
研究进展:新型药物、新型治疗 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预防
章节副标题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等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 愉快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 免疫力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 查,监测抗磷脂 抗体水平
定期进行心脏超 声检查,监测心 脏功能
定期进行血脂检 查,监测血脂水 平
定期进行肾功能 检查,监测肾功 能状态
预防复发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液 检查,监测抗磷脂抗体水 平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 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 食物
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运 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章节副标题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反复出现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实验室检查:抗磷脂抗体(APL)阳性 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超声等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抗磷脂抗体 检测:包括 抗心磷脂抗 体(ACA)、 抗β2-糖蛋白 I抗体(β2-
GPI)等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心理疗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疗法: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多吃蔬菜和水果 药物疗法: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凝血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策略
康复指导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查,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6
抗磷脂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后患者血栓形成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逐 渐恢复正常。
案例三:康复经验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28岁,女性,已婚未育。因自然流产 1次就诊。
01
实验室检查
ACL阳性,β2-GP阳性。
03
治疗经验分享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个体化的药物治 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凝血异常
抗磷脂抗体干扰凝血因子 功能,导致凝血异常,易 形成血栓。
炎症反应
抗磷脂抗体可引起炎症反 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 伤和血栓形成。
03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抗磷脂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抗体、抗狼疮抗凝物等抗磷脂抗体,有 助于诊断抗磷脂综合征。这些抗体在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APS可 分为原发性(家族性)和继发性(获 得性)两类。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血栓形成
APS患者容易出现动脉和静脉 血栓形成,包括脑梗塞、心肌
梗塞、肺栓塞等。
流产
APS患者常出现反复流产或胎 儿死亡,可能与胎盘血管血栓
形成有关。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
反复动静脉 血栓
实验 室
中高滴度的 抗磷脂抗体
习惯性流产
临床综合征 本病可血小以板累减少及多个系统、器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漏诊或误诊
APS传统划分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 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Second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SAPS)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上述症状)
新诊断的SLE
次要危险因素
网状青斑
雷诺现象
不明原因持续血小板减少 反复早期流产
BMJ 2010;340:c2541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 aPL) 是一族针对
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
*狼疮抗凝物 (Lupus anticoagulants,LA) *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 *抗 2-糖蛋白I 抗体 (Anti-2-glycoprotein-I antibodies,
APS:IgG和/或IgM β2-GP1抗体的阳性率为30-60% 在一些无症状的人群中也可出现该抗体(低滴度,一过性) 可独立存在; 常伴随AcL一起出现,与AcL滴度正相关
APS特异性指标!
APS血清诊断指标总结
• 心磷脂抗体 APS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中高滴度,以IgG型为主, 持续阳性)。 在部分感染性疾病和健康人群中可出现阳性(低滴度, 以IgM型为主,一过性阳性)。 诊断APS,必须在3-6周后再复查检测一次。
• 尿常规、便常规、电解质均正常; • 生化20:TG:1.86mmol/l,DBIL 1.3umol/l,HDL
抗磷脂综合征(APS)诊断及治疗指南
药物
普鲁卡因胺、氯丙嗪、苯妥英钠、普萘洛尔、 口服避孕药
健康
12%
疾病
Lyme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等 肿瘤:黑色素瘤、肾母细胞癌、肺癌、淋巴、白血病等
动脉 血栓
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血管炎、高血压等
PART
5
治疗方案 及原则
APS 伴中~高滴度 aPL 患者的治疗方案
vimentin ★狼疮抗凝物
其他检查
其他检验
血尿常规、生化 ESR、ANA、ANAs
(排除)
超声
动脉、静脉 心脏 胎儿
影像学
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组织活检
皮肤、胎盘 血管内血栓
PART
4
诊断要点
(分类标准)
2006年悉尼国际APS会议修订的分类标准
诊断 APS必须具备下列至少1项临床标准和1项实验室标准 临床标准
aCL
• IgG/IgM • GPL/MPL
抗β2-糖蛋白1抗体
• 血栓相关性>acl • 假阳性低 • 敏感性与aCL相近
抗磷脂抗体谱
广义抗磷脂抗体谱包括:
★抗心磷脂抗体:aCL ★抗磷脂结合血浆蛋白抗体
β2-GP1 凝血酶原(PT) 蛋白C 蛋白S 膜联蛋白AnnexinA2和 A5
★抗磷脂-蛋白复合物抗体 磷脂酰肌醇anti-PI 磷脂酰乙醇胺anti-PE 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anti-PS/PT) 波形蛋白/心磷脂复合物anti-
1 血管栓塞 任何器官或组织发生1次以上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血栓必须被客观的影像学或组织学 证实。组织学还必须证实血管壁附有血栓,但没有显著炎症反应 2 病态妊娠 (1)发生1次以上的在10周或10周以上不可解释的形态学正常的死胎,正常形态学的依据必须被 超声或被直接检查所证实,或(2)在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的子痫或先兆子痫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所 致1次以上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或(3)在妊娠10周以前发生3次以上的不可解释的自发性流产, 必须排除母亲解剖、激素异常及双亲染色体异常 实验室标准 1 血浆中出现LA,至少发现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 2 用标准ELISA在血请中检测到中-高滴度的IgG/IgM类aCL抗体,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3 用标准ELISA在血清中检测到IgG/IgM型抗β2-GP1抗体,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抗磷脂综合症诊断治疗-史群APS1
抗磷脂抗体
*抗 2-糖蛋白I 抗体(a-2-GPI) 2-GPI系天然抗凝物质,326个氨基酸
蛋白,相对分子50,000,血浆浓度4umol/L ,其中40%与脂蛋白结合,故又称为“载脂 蛋白H”。用ELISA方法检测,敏感性与aCL 相似,而特异性更高。但目前尚无标准化 检测方法。
(1) 磷脂依赖性的凝血过筛试验延长,如APTT、KCT、 dRVVT、稀释的PT和Textarin time ;
(2) 与正常乏血小板血浆混合无法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
(3) 补充外源磷脂可以缩短或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
(4) 排除其他的凝血系统异常,如存在因子VIII抑制物或肝素 检验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 指南(1995) 进行
*抗 2-糖蛋白I 抗体 (Anti-2-glycoprotein-I antibodies,
a-2-GPI)
抗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L) 属于IgG/IgM型的自身抗体,通常使用
ELISA方法测定,其中IgG被认为与血栓形成 和习惯性流产有很强的相关性。
aCL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2-GPI依赖型抗体,多见于感
APS的华法令抗凝治疗:
华法令治疗的功效: Khamashta,MA et al.的研究表明,对所观察 的APS患者(包括用和未用华法令治疗),血 栓复发率为 7.1~10.7%;未治疗的患者血栓复 发率为:19~29%。
N Engl J Med 1995;332:993
APS的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制剂:
Sapporo APS分类标准(1999)
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
2.病态妊娠:
抗磷脂综合症
(3)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
常用的抗凝治疗为肝素加口服抗凝剂(华法令)
多用在溶栓治疗之后
常用的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 肝素是未分层的混合物,相对分子量为3000-57000 低分子肝素是指用化学和酶学方法将肝素裂解并提 纯的一组相对分子量在4000-6000的葡糖胺
(3)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
(5)补体在致病中的作用
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的C5b-9膜攻击复合
物(MAC)或C5a等同样可产生类似的级联效应。aPL通过经
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Fc-及C4依赖),产生的C3a、C5a作 用于多种效应细胞表面受体,释放的效应因子,包括组
织因子(TF)、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引起炎症细胞募
1、功能性检测:狼疮样抗凝物质(LA)
2、免疫学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ACL) 抗b2糖蛋白I抗体(Anti-b2GPI)
二、抗磷脂抗体的基本特征
抗磷脂抗体既能影响促凝途径也能影响抗凝途径,详见下表
三、抗磷脂综合症的分类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血栓与习惯
性流产伴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者。
当累及大血管如大动脉和静脉时,表现为血栓形成或栓塞; 当累及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动静脉时,则可表现为血栓性
微血管病。
全身多个脏器包括肾脏均可受累。
二、抗磷脂抗体的基本特征
抗磷脂抗体(APL)是一组识别并与磷脂或磷脂结合蛋
白结合的自身抗体,具有多种不同类型靶抗原。
根据检测方法不同,抗磷脂抗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APL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激活和促进血小板凝集,通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时被破坏增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
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APS)抗磷脂综合征(APS)会带来血栓事件和不良妊娠。
对于备孕和已怀孕女性来说,确诊APS 的依据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治疗策略。
一、备孕及怀孕期间的治疗1. 依据「血栓事件+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 的女性这类女性怀孕时,应采取「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请注意,不是预防性剂量。
考虑到APS 妊娠女性还有子痫前期风险,因此还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通常选择每天100mg-150mg。
注意,其他女性为降低子痫前期风险,会在从孕12 周或13 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最好是在孕16 周之前开始,并持续使用至分娩。
但APS 女性应在备孕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最迟应在得知怀孕后开始使用。
2. 依据「妊娠丢失+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 的女性(且已知目前无血栓事件)这类女性怀孕时,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
请注意,是预防剂量而不是治疗剂量。
也同时每天口服100mg-150mg 阿司匹林来降低子痫前期风险;建议备孕期间开始使用,最迟在得知怀孕后开始。
3. 依据「子宫胎盘功能不全相关早产+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34 孕周早产且婴儿形态正常)如果既往早产的产后胎盘检查显示广泛蜕膜炎症和血管病变和/或血栓形成,我们会选择性给予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如果没有发现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则只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4. 常规治疗后仍有不良妊娠结局时的治疗上述治疗措施是APS 妊娠期间的常规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后,仍有不良妊娠事件发生。
那么为了减少再次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可以考虑启动二线治疗。
但是,目前的二线治疗的支持证据不够充分,医生应谨慎看待。
联合羟氯喹治疗。
已有的数据支持羟氯喹可能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但是,羟氯喹要见效,则起码要在怀孕前3 个月启动。
在怀孕期间联合免疫球蛋白、激素也似乎是有效的。
但支持的证据不充分。
除非一线治疗无效,否则不宜使用。
二、备孕和妊娠期的保健措施值得注意的是,APS 女性妊娠时还同时有其他妊娠不良风险。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1、什么是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 antibo dy,aPL) 持续存在、血栓事件(又称血栓性APS)和不良妊娠发生(又称产科APS)为主要特征。
APS患者中女性占82%左右,近50%的APS患者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2、抗磷脂综合征的危害(1)AP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栓形成和不良妊娠:①血栓形成包括动静脉、小血管的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中风等;②不良妊娠包括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及子痫、胎盘功能不全等,约占APS的15%。
(2)APS的不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A PS相关的肾脏血管病变、心脏瓣膜病变、网状青斑、皮肤溃疡以及A PS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
(3)灾难性APS是抗磷脂综合征的一种少见类型,可因妊娠诱发而出现,以多发血栓形成、多脏器衰竭为主要表现,病死率高。
3、抗磷脂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磷脂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之中,是构成体内细胞膜主要的脂质。
抗磷脂抗体(aPL)是一组可与磷脂特异性结合的自身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抗β2GP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A)等。
目前认为抗磷脂抗体的主要靶点是β2-糖蛋白I (β2GPI),两者结合可将封闭的、非免疫原性的β2GPI转化为开放的、具有免疫原性的β2GPI。
(1)抗原抗体反应使血管内皮细胞、补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活化,导致血栓形成;(2)作用于滋养细胞使补体系统过度激活、HCG合成减少、滋养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妊娠过程被破坏,不良妊娠发生;(3)因胚胎的合胞体滋养层和绒毛间质中大量表达β2GPI,所以当患者体内含有低剂量的抗β2GPI抗体时,免疫破坏过程就被激活。
抗磷脂综合征
二 、发展历史
三 、 APS分类
• 根据病因分类:(1)原发性抗磷脂综合 征;(2)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原因有 SLE和其他本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生性 疾病,肿瘤、感染(细菌、病毒、原虫 ),炎症、药物等。
三、APS分类
• 根据抗体分类:(1)狼疮抗凝因子血栓 综合征:伴LA连续阳性,往往引起静脉 血栓(2)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伴ACA 连续阳性,主要引起动脉血栓;(3)混 合性抗磷脂综合征:指LA、ACA同步阳 性。虽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体现、 试验室检验、诊疗和治疗不同,但两种 综合征均伴有血栓、流产和血小板降低 。
抗磷脂抗体(APL)旳认识过程
• 1923年Wassermann建立梅毒诊疗措施
• 1950年Moore等 SLE 梅毒血清反应生物
•
学假阳
• 1957年Conley和Hertman BFP-STS 旳SLE中
•
有一种特异旳抗凝物
•
Feinstein 和 Rapaport命名LA
• 1983年Harus发觉心磷脂抗体
鉴别诊疗
• 静脉血栓需与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 Ⅲ缺陷症、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纤溶异常、肾病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 红蛋白尿、白塞病及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旳血栓等疾病相鉴别。动脉血栓需与高 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血管炎、高血压等疾病相鉴别 。
鉴别诊疗
• 需要注意旳是APL旳出现并不一定发生血栓, 约12%旳正常人中能够出现IgG或IgM类ACA 抗体阳性。梅毒和AIDS、Lyme病、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等疾病分别有93%、39% 、20%、20%旳抗磷脂抗体阳性率。某些药物 如酚噻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肼苯达嗪 、苯妥英钠、奎宁, 普奈洛尔和口服避孕药也 能够诱导出APL;另外,有某些恶性肿瘤如黑 色素瘤、肾母细胞瘤、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 等亦可出现ACA或抗2-GPⅠ抗体阳性。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路径来了,请收好!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路径来了,请收好!来源:HAOYISHENG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路径一、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006年悉尼国际APS会议修订分类标准,诊断APS必须具备下列至少一项临床标准和一项实验室标准。
临床标准:1、血管栓塞如何器官或组织发生一次以上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血栓必须被客观的影像学或组织学证实。
组织学证实血管壁附有血栓,但没有显著炎症反应。
2、病态妊娠a、发生一次以上的在10周或10周以上不可解释的形态学正常的死胎,正常形态学的依据必须被超声波或直接检查所证实。
b、在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的子痫或先兆子痫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所致一次以上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c、在妊娠10周前发生3次以上的不可解释的自发性流产,必须排除母亲解剖、激素异常及双亲染色体异常。
实验室标准1、血浆中出现狼疮抗凝物(LA),至少发现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2、用标准ELISA在血清中检测到中/高滴度的IgG/IgM类抗心磷脂抗体(aCL);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3、用标准ELISA在血清中检测到IgG/IgM型抗β2糖蛋白I(抗β2GPI),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一般原则:对症处理,防止血栓和流产再发生。
2、急性期治疗:取栓、溶栓、抗凝。
3、慢性期治疗:抗凝。
4、妊娠期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5、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6、灾难性APS(CAPS)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抗磷脂综合征。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APS诊断标准,且重要脏器受累。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知识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以及抗磷脂抗体(aPL)的存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磷脂综合征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抗磷脂综合征的各个方面。
目录1.抗磷脂综合征概述2.临床表现及特征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过程5.病因6.发病机制7.类型及其概念8.并发症9.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10.鉴别诊断11.治疗12.预防13.案例分析14.总结1. 抗磷脂综合征概述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抗磷脂抗体的存在。
APS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临床表现及特征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栓形成:动静脉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特征。
常见的动脉血栓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妊娠并发症:包括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早产和子痫前期。
•血液学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其他系统受累:如心血管系统(心脏瓣膜病)、神经系统(癫痫、头痛)、皮肤(网状青斑)等。
3. 常用术语解释•抗磷脂抗体(aPL):包括狼疮抗凝物(LAC)、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
•动静脉血栓:动脉或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的栓子,阻塞血管。
•习惯性流产:连续发生的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网状青斑(Livedo reticularis):皮肤表面出现网状或环状的青紫斑纹,常见于下肢。
4. 病理过程抗磷脂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抗磷脂抗体的产生:由于免疫系统异常,体内产生针对磷脂或磷脂结合蛋白的自身抗体。
2011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 概述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继发性APS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病(悉尼标准建议不用原发性和继发性APS这一概念,但目前的文献多仍沿用此分类)。
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APS(catastrophic 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原发性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索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2 临床表现2.1 动、静脉血栓形成: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及,见表1。
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视网膜。
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及冠状动脉等部位。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动脉血栓会弓l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应排除原发性APS可能。
表1 APS血栓的临床表现累及血管临床表现静脉肢体深静脉血栓脑中枢静脉窦血栓肝脏小静脉肝肿大,转氨酶升高大静脉 Budd—chiari综合征肾脏深静脉血栓肾上腺中央静脉血栓;出血、梗死,艾迪生病肺肺血管栓塞;毛细血管炎;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大静脉上/下腔静脉综合症皮肤网状青斑;皮下结节眼视网膜静脉血栓动脉肢体缺血性坏死脑大血管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Sned-don综合征小血管急性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慢性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肾脏大血管肾动脉血栓;肾梗死小血管神血栓性微血管病肝脏肝梗死主动脉主动脉弓主动脉弓综合症腹主动脉附壁血栓皮肤指端坏死眼视网膜动脉和小动脉血栓2.2 产科表现: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
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APS)抗磷脂综合征(APS)抗磷脂综合征(APS)为一种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病态妊娠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的疾患。
APS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其他自身免疫病,但也可单独出现(原发APS)。
无论原发或者继发的APS,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无差别。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
APS的家族倾向并不明显,但患者亲属的抗磷脂抗体检查常可阳性。
病因由于在APL阳性的人群中只有部分患者出现临床表现,故APS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有研究提示这些抗体可抑制由带有阴性电荷磷脂催化的凝血瀑布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因子X的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的转换,蛋白C的激活,以及激活的蛋白C所致的因子Va的失活。
APL抑制蛋白C激活或者中和对因子Va失活的作用,可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
已经证明抗心磷脂抗体(ACL)与磷脂酰丝氨酸的交叉反应使之与血小板结合并激活血小板,也可引起血栓形成。
其他可能的机理还包括血小板合成的血栓素增加,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以及刺激由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
在APL介导的血栓形成过程中,一种名为β2糖蛋白1(β2GP1)的血浆蛋白很受关注。
目前认为APL可通过中和β2GP1的抗凝作用引起血栓形成。
自身免疫性APL通过结合β2GP1或其他磷脂结合蛋白而与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为β2GP1依赖性APL。
然而,梅毒、非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钩端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感染,以及药物和恶性肿瘤诱导形成的抗磷脂抗体通常能与磷脂直接结合,为β2GP1非依赖性抗体。
APS发病机制机体遗传基因易感性基础上,外界因素作用。
1、家族倾向,有遗传基因易感性仅某些LP阳性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提示疾病的发生与抗体特异性有关;与宿主易感性有关。
2、HLA抗原相关性:APS患者DR4、DRw53、DR7出现频率较高,SLE患者DR4、DRw53表型往往APS3、免疫球蛋白基因异常:编码Ig可变区基因的胚系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