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理据性
词语理据性与俄语词汇记忆
The Motivations of Words and the Memory of
RussianVocabulary
作者: 刘朋
作者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出版物刊名: 黑河学院学报
页码: 20-2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俄语;理据性;词素;词汇记忆
摘要:词汇记忆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因其数量庞大而成为学习的难点。
其实,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俄语词汇在构词结构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词汇构词理据性有自身特点,构词词素中前缀、后缀、词根具有各自的一般意义。
在记忆俄语单词时,借助词语理据性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词语的理据性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载 2008年,《词语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日本)第2卷:56-65页。
从理据性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李思旭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1.符号的理据性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
(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
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
汉字记录的语言是书面语。
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
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就是这一符号的所指。
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一个。
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
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而英语中则称“sister”。
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
词语理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词语理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刘荣琴来源:《语文建设》2009年第06期理据,顾名思义就是理由和根据。
所谓词的理据是指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
换言之,词的理据就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王艾录先生认为:语言的发展和物质世界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的运转过程。
在语言这一自组织运转过程中,每一个促动或激发语言存在、变异和发展的动因,我们都称为理据。
如果把语言比为生命,那么理据就是语言生命的基因。
汉语的理据性非常强,字词层面就具有非常丰富的理据。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造字之初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表意文字,其字形和字义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如“日、月、水、火、上、下、采”。
占汉语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体,也充分体现了汉字的理据。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加强这种理据意识,充分利用汉字的理据,就能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些汉字的意义。
如“特”乃大公牛之称;而“豪”跟猪有关;古人视羊为最吉利、最高贵的动物,从而许多褒义词的构成都跟羊有缘,如“祥”(从示从羊),“美”(从羊从大),“鱼”和“羊”合为“鲜”。
汉语的合成词开始大都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才逐渐凝固为一个词。
很多合成词的理据比较直接,从语素组合的关系和意义中直接反映出来,这就是“显性理据”,通过对语素义及结构关系等的分析就可以探究到。
一般我们以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明显的特征作为词语命名的理据,如颜色、形状、属性、分类、时间、地点、来源、用途等。
比如:“草绿、橘黄”(颜色),“面包车、带鱼”(形状),“腊八粥、立春”(时间),“苦瓜、冰糖”(味觉),“雨衣、体温计”(用途)。
有一些合成词的理据不太明显,比较迂回,这就是“隐性理据”。
这些合成词的词义不能直接从语素义中推断出来,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段把这些理据揭示出来。
如“草包”原义是“草做的包”,后指“无用的人”,这自然与草包这种物品易烂不结实、不经用有关。
词汇理据
Marzo 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意大利本族语者对词汇理据关系的判断。他对词汇理据的定义带有 浓重的皮尔斯符号学色彩: 如果一个词汇单位的形式和概念都与其他词汇单位有关联的话,它 就是有理据的。据此,作者区分了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 前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语义上存在认 知关联,后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形式上有关联。 Umbreit 考察的也是词汇理据的内部关系。借助本族语者的直觉判断,他发现传统上认为词汇 理据是从简单词汇到复杂词汇的单向过程的观点并不正确,并指出所有形式和意义存在关联的 所有词汇形成一个多向的理据网络。因此,一个词汇单位可与多个词汇单位互为理据,它们之 间的关系或为一词多义、或为派生、或为合成。
在对外来词的态度上, 西方人大胆而开放地接受, 并将其同 化于自己的语言中, 而中国人则总体上倾向于保守, 强调规 范化、纯洁性,这点正好印证了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体化 政治结构造就了传统文化的大一统, 在此氛围下, 中国人思维方式具有趋于排异性、封闭性, 僵 化、保守的特征, 而西方人受西方哲学体系的影响, 其思维 方式趋于求异性、开放性、进取和创新性, 勇于探索, 敢于 挑战甚至否定权威。
而汉语中如: 树、花、鸟、兽、天、地等先出现的单音节词表示了 事物的整体, 而后才出现表局部的词汇, 如: 树梢、树枝、树皮、 树干; 花苞, 花蕾, 花瓣等 这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高于个人。
语义理据与生活方式
1.词的联想义和比喻义
在动物词汇中 中国人往往认为熊愚笨无能, 呆头呆脑, 所以有“笨熊”“ 熊样” 之说。而西方人则认为熊是危险、凶猛动物。所以不会产生“笨、 傻”的联想, 但中、西方人都把“驴” 认为是愚笨的象征, 有stupid 、ass (笨驴、蠢驴) 之说。中国有关“龙”的词汇多为褒义词, 如: 望子成龙、龙凤成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 这源于华夏民族对龙 图腾的崇拜, 他们赋予龙神圣、至尊、吉祥、非凡之褒义; 而西方人 则认为 龙是制造水灾、危及人类生存的一种凶残动物, 因而无法理 解汉语龙词汇的语义。
浅析网络词语的理据性
、
网络 语言 的定 义和 特点
在英 国著名 语 言学 家 D a v i d C r y s t a l 所著《 语 言
与互联网》 一书中, 网络语言被如下定义 : 出现在所 有网络环境中的 、 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 , 它具 有 电子性 、 全球性 、 交互 性 的特 征 。 … 从 该 定 义 可 以 看出, C r y s t a l 对于网络语言的界定相对较为笼统宽 泛, 从 整体 描述 了 网络 语 言 的宏 观 特 征 。我 国学 者 于根元编著的《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一书 中, 如下定 义 网络语 言 , “ 大部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 是 网 民为 提 高 输 入 速
语 音 是语 言符 号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网络语 言 的 语 音理 据 主要 体现 在 网络语 言符 号 的语 音特 征 和语 义 的关 联性 方 面 。 因其 有 别 于 普 通 语 言 的 特 殊性 , 其 语音 理 据 主要表 现 为如下 几 种 : 第一 , 同音 节 谐 音 。 由于 网络 语 言 主 要 采 用 汉 语 拼音 和 计算 机键 盘输 入 相 结 合 的形 式 , 因此 网络 交 际 的及 时 眭特点 造 就 了相 同音节 谐音 替换 的网络
1 6
从语 言 的音 、 形、 义 三方 面探 讨 网络语 言所 具有 的理
据性 特 征 。
( 一) 语 音 理据
趣 味轻松 特 征 。还有 一些 网络 词汇 的形 成源 于方 言
中的合音现象 , 也就是两个音合为一体 。例如 : 在台
湾 地 区的方 言 中 , “ 知道” 一 词 的语 音 表 象类 似 于 汉 语 普通话 中 “ 造” 一 词 的语 音 表 象 。 在 特 定 的 网络 交 际环 境下 , “ 造” 一词 便 取代 了 “ 知道 ” 一 词 的语 义
词的理据
什么是词义客观事物(这里指人脑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切生物、非生物、事件以及它们的行动、状态、性质等等)反映在人脑中,产生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表象(representation);人脑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和抽象,形成概念(concept)。
人们用语言形式把概念固定下来,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符号(sign),这就是有一定意义的词。
也就是说,词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难怪英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说过,"Words have no meaning; peop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人赋予之)。
传统语义学家通常用三角图形来说明词义,称"词义三角"(triangle of significance):意义(概念)Meaning (Concept)词Word形式Form……所指对象Referent这个图形表示:第一,词有两个方向—“形式”和“意义(概念)”。
“形式”首先是指词的语音形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发音,其次是指词的书面形式,也就是平常的说的拼写;与此相对的是词的意义(其核心部分是概念),也就是词的内容。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形式和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统一在每个词中。
第二,词义与所指对象联接在一起--一方面,词义在客观世界中是有所指的,另一方面,词义又是客观世界的某一(或某些)事物在语言中的反映。
客观世界是无穷无尽、无限丰富的,客观世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千差万别。
人类语言无法完完全全地准确表达客观世界。
一种语言无论词汇多么浩瀚、词义多么丰富,都不足以完完全全地准确反映客观世界。
现代语义学家对"词义三角"提出很多批评,涉及哲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
但是如果我们从学习语言的实用目的出发,粗浅地分析词义、解释有关词义的种种现象,传统语义学提出的"词义三角"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理据性 语义 拟声词 构词 隐喻
理据性论文:俄语词汇理据性探讨【中文摘要】理据性研究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科学方向,已成为许多语言学科研究的对象。
理据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关于它的一些重要概念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揭开了“名称”和“形式”的面纱,19世纪帕杰布尼提出了“内部形式”这一概念,在同一世纪,索绪尔提出了词汇的“理据性”和“非理据性”的概念,形成了它的两个特征,即“任意性”和“理据性”,还有词汇的理据性关系。
词的内部形式、理据性、理据性关系在理据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几年,通过一些语言学家的不懈研究,“理据性”、“词的内部形式”、“理据性关系”在理据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理据性关系进入到词汇范畴,与其他一些词汇现象密不可分,因此成为词汇学新的研究对象。
在俄罗斯,И.С.Улуханов、Е.А.Земская、Е.С.Куарякова、А.Л.Семенас、А.А.Хаматова以及《80年语法》的作者们都曾对俄语词汇的理据性进行过研究。
《80年语法》的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术语:构词理据,理据词,非理据词等等。
在中国,英语和汉语界对理据性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俄语词汇的理据性研究还很少,因此有很大的探究空...【英文摘要】【关键词】理据性语义拟声词构词隐喻【英文关键词】【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俄语词汇理据性探讨摘要5-7Списоктаблиц7-13Введение13-17ГлаваⅠ.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темы’’мотивация’’17-24 1.1. Понятиямотивации17-18 1.2.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ьизучениямотивации18-19 1.3. Значениеизучениямотивации19-20 1.4.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видовмотивации20-24ГлаваⅡ. Историяизучениямотивации24-29 2.1 Историяизучениямотивациизарубежом24-28 2.2 ИсторияизучениямотивациивКитае28-29ГлаваⅢ.Теориямотивированностисвязиформыизначенияслов29-51 3.1 Определениезнакакакязыковойединицы29-31 3.2 Моделизнакакакязыковойединицы31-42 3.2.1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двуугольник’31-32 3.2.2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Треугольник32-37 3.2.3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многоугольник’’37-42 3.2.4 Проблемыопределений42 3.3 Обсужденияотношениямеждуформойизначением42-51 3.3.1 ТочказрениянапроблемуСократа43 3.3.2 ТочказрениянапроблемуФердинандадеСоссюра43-47 3.3.3 ТочказрениянапроблемуЧ.С.Пирса47-49 3.3.4 Общепринятаяточказрениясегодня49-51ГлаваⅣ. Фонетическаямотивация51-59 4.1 Особенностьзвукоподражательногослова51-52 4.2 Мотивациязвукоподражательногослова52-56 4.3 Функциязвукоподражательногослова56-59 4.3.1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аяфункция56-57 4.3.2 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аяфункция57-59ГлаваⅤ. Структурнаямотивация59-70 5.1 Правила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59-61 5.2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и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61-65 5.2.1 По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муформанту61-62 5.2.2 По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мтипам62-65 5.3 Способы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65-68 5.3.1 Несмешанныеспособы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65-67 5.3.2 Смешанныеспособы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67-68 5.4 Функциямотивациив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68-70ГлаваⅥ.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мотивация70-83 6.1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мотивация---метафора70-71 6.2 Видыметафоры71-72 6.3 Функция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ймотивации72-79 6.3.1 Образнаяфункция73-74 6.3.2 Номинативнаяфункция74-76 6.3.3 Когнитивнаяфункция76-78 6.3.4 Генерализирующаяфункция78-79 6.4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метафорическоймотивации79-83Заключение83-85Списоклитературы85-89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89-90作者简介90。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1]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Ξ——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王立杰(天津商学院国际商业汉语教学中心,天津300400)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描写词语的理据特点,本文从理据来源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两类: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并论述了分析词语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理据;直接理据;间接理据分类号 H030The M otiva tion of W ords and the Understand i ng of W ordsW ang L ijie(In ternati onal Comm ercial Ch inese T each ing Cen tre,T ian jin U n iversity of Comm erce,T ian jin300400)Abstract T h is paper ai m s to discu ss abou t the mo tivati on of Ch inese w o rds in o rder to w ell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 tivati on of w o rds,the M o tivati on is divided in to tw ok inds acco rding to its sou rce:direct mo tivati on and indirect one.F inally,the sign ificance ofthe analysis of the mo tivati on of the w o rds,especially in the teach ing of Ch inese as a fo reignlanguage is discu ssed as w ell.Key words mo tivati on;direct mo tivati on indirect mo tivati on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有一种好奇心,常常想弄清楚:为什么媒人叫“红娘”,与红有何关系?人脸颊上抿嘴时出现的小坑为什么叫“酒窝”而不叫“水窝”或者别的什么“窝”?它跟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对人表示喜欢或者器重时说“青睐”或者“垂青”?为什么“问鼎”有“图谋国家政权”之义?初学日语的中国人也一定很想知道,为什么用“饼肌”来形容人的皮肤又白又嫩?外国人学习汉语也是如此。
词汇搭配的理据分
诗中deep, keep, sleep的同现很显然是出于诗歌修辞的需要,因而产生一种韵律美。 修辞语音理据大多以头韵 (allitcration)和尾韵(rhyming)为表现形式,不仅广泛运用在诗歌 等韵律文体中,而且在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
brain drain, high and dry, safe and sound, wear and tear 我们除了说brain与drain存在语音理据以外,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不可以用intellectual drain或human drain来表示人才流失。 语音理据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并不局限于拟声词或回声词。任何一个词在特定的 情况下都有可能表示不同的语音理据,表达不同于两点:一是语法规则,二是词汇的语义特征。 He elapsed the man.
He frightened that he was coming.
从语法规则来看这两个句子是错误的。elapse为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 而frighten后面不可跟从句。
三、语义理据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ohn Steinbeck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第25章里对丰收 果园有一段描写: And then the leaves break out on the trees,and the petals drop from the fruit trees and carpet the earth with pink and white. The centers of the blossoms swell and grow and color: cherries and apples, peaches and pears, figs which close the flower in the fruit (and the fruit grows heavy, and the limbs bend gradually under the fruit so that little curtches must be placed under them to support the weight. 读完这段文字,相信大家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不仅欣赏了作者用文字创造的 果园美景,同时还领略到了文字本身的魅力。而这段文字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 它生动再现了人类对果园从开花到结果的认知过程,源自它与人类认知规律的高度 吻合。因为果园,所以有trees, petals, blossoms, (fruit)trees, cherries, apples, peaches, pears, figs等,所以会看到盛开的和凋落满地的pink和white等花朵;因 为开花、结果、生长,所以才会breakout, drop, carpet, swell, grow, color, close in the fruit;因为丰收,果树枝才不堪重负,才会grow heavy、limbs bend,才需要 crutches ,placed under,support the weight。可见,语言的搭配有时是受到人类认 知规律的高度制约的。
英汉网络新词的形态理据性分析
.
21 02年4月
Ap i 0 2 r 2 1 l
●外 语 研 究
英 汉 网络新 词 的形 态 理 据 性 分 析
40个 …。新词现象一直是语 言学界的一个研 究热 门, 0 在
本 文 分 析 英 汉 网络 新 词 的 生 成 规 则 , 重 分 析 词 的 形 态 着
新词构成 的规则成 因方 面 , 各学者 的分 析方 法各 不相 同。
理据性在词汇构成过 程 中的重要作 用 。分 析新词 汇 的形态
中文新词 由于受英文影响 , 其理据性在 逐渐增强 。 中图分类号 : 3 3 H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6 8 2 1 )2— 17— 3 10 2 3 (0 2 0 0 4 0
一
、
引 言
指相联 结所产 生的整体 , 简单地 说 , 言符号是 任意 的。 由 语 ” 此 可见 ,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 意性 , 也就是说 , 词义与
词形之 间是 没有关 系的。韩琨 做 了详 细的文献综述 , 论述
当今世界是 一个 信息时代 , 息成了人们认知世界 的基 信 础 。语言作为信息交 流 的基本媒 介 , 在科 技、 活 的高速 推 生
动下 , 在发生着显著 的变化 。由于英特网的重要传播媒 介 也
了从古至今如 : 苟子的“ 字无 固宜 , 约之 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 宜 , 于约者谓之 不宜 ” 亚里 士多 德等 的唯 名论 ( o ia 异 ; N m n1 . i ; s 徐通锵 , m) 胡壮麟 , 戴炜栋都在各 自的文章中提及语 言任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词义扩展,指的是一个词的词义在一定条件下扩展成其他新的词义,成为更加丰富和完整的词汇,是表达更准确的语言的必备技能。
为此,有必要探析这种词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这种扩展的认知模式。
首先,词义扩展的理据性来源于特殊上下文。
特殊上下文指的是,使用某一特定词语时,其前后的文字环境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意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词义扩展。
这种情况发生在熟悉语境中,最常见的例子恐怕就是常用语中的“俯仰”一词,在一般环境下,“俯仰”指的是头部的姿势,但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俯仰”就会变成特定的概念,例如“歌声俯仰”就指的是歌曲的悠扬旋律;而“夜空俯仰”就是指夜空中的星空灿烂。
因此,词义扩展是在特定上下文中发生的,扩展后的词义也都是与此上下文相关的,因此词义扩展是有理据的。
其次,词义扩展的认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类比认知、抽象认知和归纳认知。
类比认知是以扩展词义时的常用手法,例如“平淡”和“凄凉”这两个词,“平淡”的来源可能就是“淡”的类比,即“淡”的弱化形式,而“凄凉”的来源也可能就是“凉”的类比,即“凉”的强化形式。
另外,抽象认知是从一个抽象概念获得扩展词义,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认知模式,例如“怨恨”这个词,就可以抽象归纳为“对他人的不满情绪”。
最后,归纳认知是从一系列的类似的情况抽象出一个概念,例如“幸福”这个词,就可以归纳为一系列积极的情绪和品质的总和。
此外,词义扩展也受到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等许多方面的影响。
语言学习环境可以促进一个人在语义上的思考与理解,从而使其对词义有更多的理解,从而产生更多发散性的想法,促进词义扩展。
同时,文化背景也可以成为促进词义扩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带来不同的语义解读,而让人们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新的词义扩展。
总之,词义扩展是对某一特定词义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为此,必须了解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
有研究表明,特殊上下文是词义扩展的理据来源,而扩展的认知模式可以分为类比认知、抽象认知和归纳认知。
论词语理据性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论词语理据性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作者:贾莲莲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期摘要:关于语言理据性研究由来已久,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
语言学家对于理据的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没有很好地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
本文讨论了词语理据和任意性的关系,对词语理据性的界定,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理据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词语;理据性;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84-01一、词语理据性的界定(一)关于词语理据的定义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张志毅认为“词的理据,是指用某个词称呼某事物的理由和根據,即某事物为什么获得这个名称的原因。
它主要是研究词和事物命名特征之间的关系。
”许光烈认为:“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源结构’、‘词的命名义’,指的是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
”关于词的理据性定义,语言学家们的看法基本一致(二)词语理据性和任意性的关系理据性和任意性是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不相互矛盾。
词语的任意性指用什么名称来表示什么事物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称的,所以世界才可能有丰富多彩是语言。
词语的理据性指这种命名是有道理可讲的,并非凭空捏造。
例如:“葵花”又叫“向日葵”、“朝阳花”,一个事物有几个不同的名称体现了任意性,而对这种花的命名都不约而同地与“太阳”有关,这正体现了词语的理据性。
所以理据性并不排斥任意性。
二、现代汉语词语的理据类型对于词语的理据分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张志毅在《词的理据》一文中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将词的理据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型、习惯性和自然兼习惯型。
许光烈在《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中,将词语的理据分为:摹声、语源、特征、替代、典故、减缩和禁忌。
从汉语词语的文字理据性看外来词的译介过程
2009年5月第30卷第3期 外语教学F oreign L anguage Educa tionMay.2009Vol.30No.3从汉语词语的文字理据性看外来词的译介过程杨延龙,曹 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5)摘 要: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相比,汉语词语在构词方式和语义特征上具有很独特的文字理据性。
这种文字理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汉语对待外来词的态度和采取的吸收方式。
本文从汉语词语文字理据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语音转写、语义摆布和语音转写兼语义摆布等外来词的不同译介过程,进而指出外来词的翻译是与语言文化因素紧密相关的,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视具体情况,力求既要体现异域特色又要遵守汉语文字理据性的特点。
关键词:外来词;理据性;语音转写;语义摆布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9)0320100204Abstract:Compared with English rep resentative of the phonetic languages,the Chinese word is characterized by a unique mo2 tivati on in its word2f or mati on and se mantic ele ment.This motivati 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translati on of foreign words.I n vie w of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translati on methods such as phonetic transcri p ti on,se mantic mani pulati on and a com2 binati on of phonetic transcri p ti on and se mantic mani pulati on.Then a point is made that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fact or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words,and that whatever method is adop ted,the motivati on of the Chinese word should be taken int o account.Key words:f oreign words;motivati on;phonetic transcri p ti on;se mantic mani pulati on一、引言任何类型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
英语词汇理据
英语词汇理据
一、构词理据
构词理据主要通过词的构造来产生新的词汇,这种理据通常基于语言的形态学和语法规则。
例如,英语中有很多派生词,它们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来改变词义或词性。
例如,“unhappy”是通过添加否定前缀“un”来形成的,“happiness”是通过添加名词后缀“-ness”来形成的。
此外,合成词也是构词理据的一种表现,如“bedroom”、“notebook”等。
二、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与其所指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据通常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
例如,“apple”这个词的语义理据就是指那种圆形的、红色的水果。
此外,一些比喻性的词汇也属于语义理据的范畴,如“lionhearted”、“lamblike”等。
三、文化理据
文化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与其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据通常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传统习俗等。
例如,“turkey”这个词在美国文化中通常指代感恩节晚餐的主菜,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这种含义。
此外,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俚语等也属于文化理据的范畴,如“the salt of the earth”、“to rain cats and dogs”等。
构词理据的词语有哪些
构词理据的词语有哪些
一般说来,词义处在表层,较易掌握;而构词理据却处于深层,往往鲜为人知。
什么是理据?简单的讲,就是道理和根据的意思,进一步讲讲,就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
“公主”这个词的词义指“君主的女儿”,尽人皆知,但它的词源意义,就是它的理据——“古代帝王嫁女时让同姓的公侯主婚”,就是多数人所不知晓的了。
“驸马”是指皇帝的女婿,也众所周知,但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呢?原来魏晋时,皇帝女婿常任驸马都尉这个官职,掌副车之马,作为皇帝外出时的随从。
再如“烧卖”指一种食品,用很薄的烫面皮儿包馅,顶上捏摺儿,然后蒸熟。
为什么这种食品叫“烧卖”呢?
其构词理据是:这种食品的上部顶端部分有突出的环形摺儿,外观似一朵梅花盛开,故名“梢梅”。
后讹音为“烧麦”。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有时探究词语的理据,首先要揭示其词义。
例如“打春”的词义是“立春”,构成形式是“鞭打春牛”,为什么要在立春之日鞭打春牛呢?这就是它的理据——古代立春日,在府县衙门前用红绿鞭抽打泥制的春牛,是对春耕的动员和对农事顺利的企盼,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
有些词语的理据往往需要绕一个大圈儿,甚至得讲述一个典故故事。
例如: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中有“鹦鹉洲”,这个洲为什么以“鹦鹉”命名呢?是小洲的形状像鹦鹉,还是这里曾栖息过鹦鹉?都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词语的理据性
定义:词的理据(motivation)指 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 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 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 词义构成与发展的逻辑依据和词内 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 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Non-motivation & Motivation
{通过日语的辗转借用~日语借词的3种 形式}
第三次浪潮:现代、西学东渐,五四运 动——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以意译的方式直接对译西语,从而促成了 现代汉语~多为意译,少数为音译或直译}
第四次浪潮:当代、改革开放,新中国成 立——(1949- );
{源于俄语、英语的外来词,从而形成当代 汉语的特征~7类外来词,以直译词和意译 词为主,直接引用原语词汇的现象越来越 突出,以英语文化的影响为主}
⑤词源理据——词源理据是指词的意义与 它们的本源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词的 身世来由可以说明它现今的词义。 Sandwich (三明治)一词就是很好的例证。 英语中具有词源理据的词通常包括三种类 型,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 俚语 (slang )和借词(loan words)。
通过了解理据类型理论,似乎可以得到这 样的观点:汉字的发展史是一部淡化自己 文字理论性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增强自 己形态理论性的历史。
④当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⑤当代汉语中原语词汇/字母 词(社会文化、语言学、翻译 学、出于简约的原则、出于 修辞的需要、受中国港台的 影响)
随着新科学和新技术的引进,我国又吸收 了一些借词(loan word);信用卡一词源 自英语“credit card”,英语的card作为 基本词,构成了等各种贺卡(greeting card)。 汉语也有了以“卡”为基本词的相应的复 合词:生日卡等。随着电脑的推广及普及, 出现了各种磁卡(magnetic card),例如 calling card(电话卡),prepaid calling card(电话储金卡)。电脑部件或配置的 复合词:声卡、显示卡。
②形态理据
汉语的形声字由声符(语音)和意符 (语义)两部分组成。例如以贝为意 符的形声字(财货贿赂资)。许慎的 《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英语中的派生词或复合词—— notebook; worker
语义理据
例:a gleam of hope一线希望;the foot of a hill山脚;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
乌尔曼(Stephen Ullmann)
最早对词语理据展开详细讨论的是英国语 言学家、语义学奠基人之一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他将词分为隐性词 (opaque word)和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每一种语言都包含在语音与语义 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 含有至少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 性的词语。
长期以来,索绪尔的“任意性”被看作是 语言的特征之一。因为语言符号的所指和 能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逻辑的联系,或 者联系是不可论证的,即符号对现实中跟 它没有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约 定俗成的。
自然派认为音与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而习惯派则认为音与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
Non-motivation
①语音理据——象声词
猫叫声:miao 重物落水声:splash/扑通(pu tong)
R.Quirk points out,” Even these echoic words) are conventional to quite a large extent if you throw a stone into water, the sound you hear is by no means the same as when you say splash.”
二、中古英语时期(1150-1450年)— —受法语影响,直接借用外来词语, 特别是拉丁语系的词语;
三、现代英语时期(1450年至今)
语言学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把古英语时期称为“词形 变化完整时期”(period of full inflection),把中古英语时期称 为“词形变化削减时期”(period of leveled inflection),把现代英 语时期称为“词形变化消失时期” (period of lost inflection)。
共时性:英语中 [tri:]不一定是指“树”, 也可以是“鞋楦”;
历时性:古英语中对“树”的称呼并不是 [tri:],只是到了中古英语之后,指树的词 才是[tri:];
范时性:同样是“树”,英语中是[tri:],
汉语用/shu/
许国璋在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时就 曾指出:“文明社会时期创造的新词词语, 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立意的 (motivated),甚而即使是民间任意创造的词, 也被语言学家赋予了有理有据的形态了。”
一、古代汉字(小篆以前), 象形
拼符表词文字;
二、近代汉字(汉代隶书到20世纪
五四以前),方块拼符表意文字;
三、现代汉字(20世纪五四以后),
总体并没脱离隶楷字形。源自 ③汉字的发展(潘文国):
第一阶段——“以形构义”(以形 为主),同西方“记音表义”的手 段相反;
第二阶段——“以音记义”;(以 音为主);
词语理据性的分类
①语音理据——象声词(感叹词 interjection和拟声词onomatopoeia);
②形态理据——派生词或复合词;
③语义理据——借助于词的基本语义的引 申和比喻取得的;
④文字理据——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 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其文字理 据性是相当强的;英文主要特征是以音表 意,字母表音文字的文字理据性要弱于汉 字。
在《语义学》一书中,他将词语的理据分 为三类,即语音理据(phonetic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和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他认为,语音理据是绝对 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是相对理据。
但是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词源理据 (etymological motivation)也是其中一 种类型。另外,许余龙从文字书写形式与 词义联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字理据”一 说。
英语词汇的其他造字理据(新词 Neologism)
人类还根据文学文化、政治事件、科 技等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或赋予旧有词 汇新的含义。例: narcissus;landscape-moonscape;
(2)汉语词语的理据性
①汉字的形义特征:“分析字形有助于对 本意的理解”(王力)。
②汉字形体演变:
汉语——文字理据性大,以表意 见长,不易接受外来词;
态度:汉文化有非常保守的一面, 强调“规范化”、“纯洁性”
②汉语外来词的四大浪潮:
第一次浪潮:古代、佛经传入,东 汉——鸦片战争(148-1840);
{以佛经词语为主~主要是意译,不排 斥音译,还有音译意译合璧的外来词}
第二次浪潮:近代、西学东渐,鸦片 战争(1840-1919);
③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梵语外来 词、日语借词、英语外来词)
汉语中的日语来源的借词其构成主要 有3种形式{回归借词、新造借词、仿 造借词};
英语外来词:从翻译方法上来看,绝 大多数是意译,少数为音译或直译。
原因——汉字的文字理据性/日语外来 词成为汉语的基础词,为汉语直接音 译英语提供了先例和便捷。
翻译学方面
翻译学方面:有些外来词难以意译或音义, 索性直用原文。难以音译的,一是汉语没 有相关对应词,无法意译,如“卡拉OK”, 大量科技新术语属于这种情况。二是汉语 中没有等义词,如“cool”。难以音译的, 一是汉语中没有对应的音,而是音译法, 如用有意义的汉字,则容易使人望文生义, 如“cool”音译为“酷”。随着时间的推移, 源语词汇cool不但被接受,而且音译词“酷” 的语义也随之而变化了。
第三阶段——“形声造字”(形音 结合而以形为主)。
(3)英语词语的理据性
①人类文字的发展的“两段论”(覃学 岚): 图画文字单线发展阶段;
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并行发展
阶段;
表音文字的象形理据性<象形表意文字 (形态理据性相反)
②英语的发展:
一、古英语时期(450-1150年)—— 构词法与德语一样以复合词为主;
(4)英语的理据性与外来词
①根据外来词的同化程度,英语里 的外来词大致可以分为完全同化、 外完全同化、完全未同化三种类型。
②社会文化因素
③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音译借词; 直译或意译借词;音译兼直译/意 译借词
(5)汉语的理据性与外来词
①语言结构本身:
英语——形态理据性大,以表音见 长,易接受外来词;
Bibliography
《汉语词语理据比较》 李冬 《英汉语比较导论》 魏志成 《英汉对比研究》 连淑能 《新编英语词汇学》杨连瑞 《心智的门铃》 杨彬 《英语词汇形态学》 郭海波 《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 《英汉比较语义学》 王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