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讲座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28张

(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4~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①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 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 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 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 愿来排遣离愁。
模拟题链接——2023年2月深圳一模韩少功《月下桨声》试题分析
9.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 、回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6分)
考查目标 本题通过“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的设问,引导考生关注小说文本 的叙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在复习备考中,如果学生对《石门阵》的“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这道 “延宕”叙述方式的题目,并由此对叙述方式进行“专题式”复习总结,并 形成叙述方式的必备知识,那么对于这道题,考生完全可以触类旁通作出恰 当的回答。(节选自《深圳一模官方试题分析》)
二、关于蓝皮书
(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关键能湓力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第二句“题惠诗远岁东晏林住离得鸿无断?”,以望问阙句天形遥式病,鹤委婉孤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与劝告, 含蓄劝莫诫友谩人拘不牵要雨轻花易社产生③,逃避青、云厌依弃旧官是场前的情途绪。。颔联两句是通过写想象中江州景致的
四、努力方向
2.放眼全国,精挑细选,严把训练关
【最新课件】全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和技巧资料(共77张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yuèdú) 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改纲前后表述并无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 改纲前后表述并无变化。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七页。
修订 的解读 (xiūdìng)
服务选拔 题型设置更合理
提高试题区分度
提高试卷的效度 导向教学 通过考查更好引导考生注重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
第五页,共七十七页。
精心研制备考策略(cèlüè),抓住三个关键
关键(guānjiàn):每一节课都能精准设计
明确(míngquè)不同轮次复习的作用与价值
第一轮:抓基础;
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适当提高要求,初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 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 社科文难度有所下降
•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漫画(mànhuà)型或基 本材料作文)。任务驱动作文的目的是反 宿构反套作,材料立意可选、开放性。
• 古诗一选择题一主观题 • 名句题稳定
第十九页,共七十七页。
考核目标(mùbiāo)修订
考核(kǎohé)能力目标表述学科化
识记
原:指识记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内容(nèiróng)总结
语文二轮复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zhìyí)精神,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引入学习工具、思维工具使思维过程可视化,让抽象思维步骤具体化。重 视思维建模,帮学生寻找正确的思维路径。教师:学科组团队、班级管理团队。语 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古诗一选择题一主观题。“诣阙”既可指赴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引导对价值观进行思考并树立正确价值观。整卷阅读量有所增加, 答题量没有下降。语言文采
改纲前后表述并无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 改纲前后表述并无变化。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七页。
修订 的解读 (xiūdìng)
服务选拔 题型设置更合理
提高试题区分度
提高试卷的效度 导向教学 通过考查更好引导考生注重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
第五页,共七十七页。
精心研制备考策略(cèlüè),抓住三个关键
关键(guānjiàn):每一节课都能精准设计
明确(míngquè)不同轮次复习的作用与价值
第一轮:抓基础;
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适当提高要求,初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 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 社科文难度有所下降
• 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漫画(mànhuà)型或基 本材料作文)。任务驱动作文的目的是反 宿构反套作,材料立意可选、开放性。
• 古诗一选择题一主观题 • 名句题稳定
第十九页,共七十七页。
考核目标(mùbiāo)修订
考核(kǎohé)能力目标表述学科化
识记
原:指识记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内容(nèiróng)总结
语文二轮复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zhìyí)精神,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引入学习工具、思维工具使思维过程可视化,让抽象思维步骤具体化。重 视思维建模,帮学生寻找正确的思维路径。教师:学科组团队、班级管理团队。语 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古诗一选择题一主观题。“诣阙”既可指赴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引导对价值观进行思考并树立正确价值观。整卷阅读量有所增加, 答题量没有下降。语言文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强化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和批改,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包 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ABCD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理解 能力,包括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
拓展文化视野
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文化素养和 审美能力。
复习策略
分模块复习
将高考语文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如基 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有针对性
追求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注意词语的选用和搭配,使语言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句式多变
02
03
修辞得当
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长句、短 句、整句、散句等,使语言节奏 鲜明、富有变化。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 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 象性。
创新亮点
见解新颖
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展现个性化的思考和感悟, 使文章具有深度和新意。
阅读理解模拟题
选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阅读理解文章,进行模拟题 的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
作文模拟题
提供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 写作训练,提升写作水平和应对能力。
历年真题回顾
近五年高考真题
回顾近五年来的高考语文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特点 ,把握命题趋势。
01
经典真题解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真题进行深入解 析,了解答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 力。
高考语文二复习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24
contents
目录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目标与策略 • 语言知识及运用 • 古代诗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 作文训练与指导 • 模拟试题与真题演练
0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目标与策略
【精品讲座】高考二轮复习指导课件(含语文)

一、课程理念方面 2003年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帥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017年版:(一)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三)加强实践 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可以看出:新版课标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二、课程目标方面 2003年版: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 整合;2.感受· 鉴赏;3.思考· 领悟;4.思维· 拓展; 5.发现· 创新。 2017年版:1.语言积累与建构;2.语言表达与交流;3.语言梳理与整合;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5.发展逻辑思维;6.提升思维品质;7.增进对祖 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8.鉴赏文学作品;9.美的表达与创造,10.传承中华文化,11.理解多样文化,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可以看出: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新版课标,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目标具体明确,内容丰富。 三、课程结构方面 2003年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 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滨。每个系列可设 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 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2017年版: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 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 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 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 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可以看出:新版课标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部分的课程,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
二轮复习备考漫谈 课件41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二)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呈现的变化与备考 信号
这给我们的备考带来哪些启示: 1、思辨能力的训练始终是主线。虽然材料变了,任务指令变了,但作文 题中依旧包含多个要素,要辨析多个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2、概念的辨析是重点。训练学生区分不同情境下的同个概念,建构概 念的限定条件,然后在作文中能组织多个概念展开分析。
(二)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呈现的变化与备考 信号
变化四: 诗词鉴赏超越情景关系,上升到人生感悟。 备考信号: 诗词鉴赏首先要求读懂诗词内容,接着对读懂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这 一步要训练学生思维精确,信息提炼无遗漏,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理解 诗词的基本内容,所以诗词和文言文要在阅读的基础层面贯通。然后是提炼 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但新高考并不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上升到作者从 所写的事,所记的人产生哪些人生感悟。
高考评价体内在的三条逻辑线。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 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 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 “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 “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 “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三)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试题与2022年高考试题呈现 的共同特点
(1)突出了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 (2)阅读文本选文上适度增加了阅读难度,减少阅读量,提升阅读质 量; (3)进一步突出了核心素养和价值取向,突出了情境任务和综合考查; (4)充分体现“反套路”“反死记硬背”的命题方式对育人方式的引 导作用; (5)突出了注高考试题的创新能力,防止试题模式化,倡导考查文本 多样性问题,注重“随文设题”“因文设题”。 (7)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突显了高考命题和教材衔接。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修辞(PPT)课件29张

五、随堂演练(一) 【答案】(1)以“东风”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万紫 千红的春天”喻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2)①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说得形象可感,增 强了文章说服力。②以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对美好未 来的期待,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分析构成”,2分。表达效果,3分;答出1点得2分, 答出2点得3分)
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30 正确使用修辞
一、考点解读
高考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考 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即辨析材料或句子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及表达效果,所给材料与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 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二是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 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与“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 贯”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二、知识储备——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 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 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 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6.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 子成串地排列。主要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段落排比等。作用:节 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增强感情。
四、典题导引 例2. 2021年全国甲卷第2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
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适宜棉花的种植 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 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近年来,新疆棉品质 不断提升,同时③,但仍然供不应求。
最新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备课策略课件(共26张PPT)

也是教育的恒久眺望。
作文二轮备考策略八字诀
(二)
举重若轻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重视审题立 意,重视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轻视了 学生的个性表达,忽视了学生自我实 阅读练笔,葆激情 速批快阅,重指导
阅读练笔,葆激情
死去活来
源头活水,真情实感 关注时事,旧瓶新酒 活学活用,文采突破
源头活水,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 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 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 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 空间。
切行,且珍惜!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回顾2015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
(一)稳中求变,探索创新题型的设计 (二)彰显时代,贴近社会现实和热点 (三)弘扬传统,加强传统文化的考查
特点之一:探索创新题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 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 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 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 能力要求较高。
如全国乙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 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 讲道理,全国甲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 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 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 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特点之二:彰显时代特征
• 全国卷的两个作文题目,不论是《写
一封信》还是《谁最有风采》都具有时代 气息,贴近生活。《写一封信》涉及如今 常见的边开车边打手机的现象,借助于孩 子与父亲的举报与被举报矛盾展开,隐含 教育、法制意义;如果考生在备考期间, 只埋头课本,不关心时事政治,不知什么 是“大国工匠”等,就写不好《谁最有风 采》这篇作文。高考作文题目对语文教育 往往会起“指挥棒”作用,全国卷的两个 作文题目显示了“正能量”。
作文二轮备考策略八字诀
(二)
举重若轻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重视审题立 意,重视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轻视了 学生的个性表达,忽视了学生自我实 阅读练笔,葆激情 速批快阅,重指导
阅读练笔,葆激情
死去活来
源头活水,真情实感 关注时事,旧瓶新酒 活学活用,文采突破
源头活水,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 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 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 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 空间。
切行,且珍惜!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回顾2015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
(一)稳中求变,探索创新题型的设计 (二)彰显时代,贴近社会现实和热点 (三)弘扬传统,加强传统文化的考查
特点之一:探索创新题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 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 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 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 能力要求较高。
如全国乙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 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 讲道理,全国甲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 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 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 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特点之二:彰显时代特征
• 全国卷的两个作文题目,不论是《写
一封信》还是《谁最有风采》都具有时代 气息,贴近生活。《写一封信》涉及如今 常见的边开车边打手机的现象,借助于孩 子与父亲的举报与被举报矛盾展开,隐含 教育、法制意义;如果考生在备考期间, 只埋头课本,不关心时事政治,不知什么 是“大国工匠”等,就写不好《谁最有风 采》这篇作文。高考作文题目对语文教育 往往会起“指挥棒”作用,全国卷的两个 作文题目显示了“正能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98张

(建议以文言词语、文意概括为主) 综合热点专题——根据高考不同形式文本选择
(建议涉及传记、议论、杂记、散文等文本)
最新的“四省联考”(教育部命题)
(二)“问题专题”示例
总体思路: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有何要求? 主要问题在哪里?
具体展开: 学生现状:自我反馈表(阶段性)、群体性与个体性 原因策略:学情调查表 理论实践:内容组织、例题选取、练习力度、复习整理 反思调整:训练后的补充、调整、复练
难道考试的时候某句读不懂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C.诗人通过一扇小窗能远不距能根离据该欣句赏在文这中幅的位画置作来推,敲领猜测略呢?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反思: 诗歌理解,依据该句在诗中的关键位置,利用上下文进行大胆有效反向推测。
以2021届成都三诊为例:
设题——情感的相互“掣肘”与“套板”
B.“各自有四时”“盛过当同衰” ——情感指向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 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审题:
16年开始,古诗鉴赏的提问风格和策略发生了变化,题干设置很具体,把一 个笼统的问题清晰地分解出来,题干几乎就是提供了答题思路。例如:
• 【2016年高考全国卷1】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 笼统地问,老问法是:请谈谈你对前四句的理解,或者前四句在诗中有什
分析: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 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 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这种类型就是侧 重对文字细节的理解。
典例三——2021届成都市二诊考试第12题
原文相关: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
(建议涉及传记、议论、杂记、散文等文本)
最新的“四省联考”(教育部命题)
(二)“问题专题”示例
总体思路: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有何要求? 主要问题在哪里?
具体展开: 学生现状:自我反馈表(阶段性)、群体性与个体性 原因策略:学情调查表 理论实践:内容组织、例题选取、练习力度、复习整理 反思调整:训练后的补充、调整、复练
难道考试的时候某句读不懂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C.诗人通过一扇小窗能远不距能根离据该欣句赏在文这中幅的位画置作来推,敲领猜测略呢?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反思: 诗歌理解,依据该句在诗中的关键位置,利用上下文进行大胆有效反向推测。
以2021届成都三诊为例:
设题——情感的相互“掣肘”与“套板”
B.“各自有四时”“盛过当同衰” ——情感指向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 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审题:
16年开始,古诗鉴赏的提问风格和策略发生了变化,题干设置很具体,把一 个笼统的问题清晰地分解出来,题干几乎就是提供了答题思路。例如:
• 【2016年高考全国卷1】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 笼统地问,老问法是:请谈谈你对前四句的理解,或者前四句在诗中有什
分析: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 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 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这种类型就是侧 重对文字细节的理解。
典例三——2021届成都市二诊考试第12题
原文相关: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25张PPT)

(二)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尤其是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词语的含义是指基本含义及附加含义, 附加含义包括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以及新产生的含义。
2.分析用词特点,看该词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有无临时借用或活用特点,如它是否为动词 、叠词、成语,是否为褒(贬)义词,是否为反复词、代词的指代意义等情况,是否有值得赏析的动词、 形容词、修饰词等,甚至考虑是否使用了叠字叠词、色彩词等。比如2023新高考Ⅱ卷。可能表达更准 确,更贴切,搭配更合理;。
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
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
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
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
• ④结构角度,和上下文是否有结构关联,比如:照应、铺垫、过渡、照应开头、放在结尾;陈述对象和 角度顺序。陈述对象有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主体是突出人的感受,还是突出物、景的特征。角度顺序是 否发生改变:高低、俯仰、先后;时间,空间,逻辑。可能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条理,从简到难,从浅 到深,从一般到特殊。
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
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
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分析表达效果。分析时应注意几点:①结合词义。②结合词语特点。如使用动词、形容词,有生动 形象之效;使用叠词,强化语意,增强音乐性;反复词语,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等。③从语段 性质(文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课件

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 轮复习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高考语文备考概述 • 古诗歌阅读解题技巧 • 解读诗歌的格局与视角 • 选择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提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演练 • 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展望
01
高考语文备考概述
备考目标与要求
明确高考语文考试要 求,了解考试形式和 评分标准。
情感类题型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古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意象分析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 意义和深层含义。
表现手法
掌握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有助于品味诗歌的 艺术魅力。
诗歌结构
04
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 运用,多进行课外阅读 和写作实践。
02
古诗歌阅读解题技巧
古诗歌阅读题型分析
意象类题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 征意义,进而把握诗歌主旨。
意境类题型
通过描绘诗歌中的景象,感受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理解作者 的情感表达。
炼字类题型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其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提高 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确立备考目标,制定 科学的备考计划,注 重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
备考内容与重点
01
02
03
04
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语音、字词、语法等基础 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
力。
文学常识与鉴赏
掌握古今中外文学基本知识,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阅读理解
诗歌的整体结构与布局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高考语文备考概述 • 古诗歌阅读解题技巧 • 解读诗歌的格局与视角 • 选择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提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演练 • 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展望
01
高考语文备考概述
备考目标与要求
明确高考语文考试要 求,了解考试形式和 评分标准。
情感类题型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古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意象分析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 意义和深层含义。
表现手法
掌握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有助于品味诗歌的 艺术魅力。
诗歌结构
04
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 运用,多进行课外阅读 和写作实践。
02
古诗歌阅读解题技巧
古诗歌阅读题型分析
意象类题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 征意义,进而把握诗歌主旨。
意境类题型
通过描绘诗歌中的景象,感受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理解作者 的情感表达。
炼字类题型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其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提高 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确立备考目标,制定 科学的备考计划,注 重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
备考内容与重点
01
02
03
04
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语音、字词、语法等基础 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
力。
文学常识与鉴赏
掌握古今中外文学基本知识,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阅读理解
诗歌的整体结构与布局
高中语文 高考二轮复习的高效备考 (课件27张)

过的知识串连成线。
如何成串归类联想?
2.上好讲评课,练思维,记规律,用练
过的能力举一反三。
3.上好练习课,有目标,有练点,让精
选的习题做好样板。
以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为例,谈谈—— 如何成串整理记忆?
分类整合,相关联想,一点多向
把知识点串连成能力运用的链条
例1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 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高效复习,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收获分数
二轮复习的高效备考
高三复习要略:
一轮复习铺开面 二轮复习连成串 三轮复习练规范 综合做题采对点
相关能力点的 归类整理、联想
恰当地定位,引练,是高效复习的关键。
2021年高考,语文又一次确定了新题 型,题型变化来源于教育考试中心正式的 考试说明。复习时一定要以2021年《考试 说明》的样题为准,尤其要有高考时题型 还可能微调整的心态和准备。
写了什么人?——身份地位 什么样的人?——性格特点 怎样写的人?——艺术手法
抓情节、看描写
生活悠闲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外貌怪异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
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性格坚韧
不想做官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
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词人身份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1善.知人道。明问崇什祯么九。年 (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2.。打开相关的知识
考纲变化的宗旨
千变万化,考查能力点不变,只是更要求 了有一效是阅弘读扬的传速统度文,化提(高强了调能古力代要文求化。常
识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
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 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 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 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 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 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2015高考课标语文卷
百日备考提分策略摭谈
2015年3月
一、《考试说明》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二、百日备考提分方略
一、全国课标卷2015年与2014年高考 《考试说明》比较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不变:
2015年《考试说明》中,考试性质、 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 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背诵篇目等均与2014年一致,没有变化。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 “阅读危机”?》2014年4月5日)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
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 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又痛心疾首,感 叹……
其实,完全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 率正在上升,比如……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 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 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 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 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下面是一则新闻短评,请你结合文字的核心内容为这则短评拟写 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考场变成游园、写字姿势要测评、揉泥巴跳拉丁算考试…… 今年年初,郑州市部分小学的期末考试一改传统模式,推出了花 样繁多的“另类考试”。(2014年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孩子的成长需要“书香”,但也离不开书本外的知识与技能。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涵盖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教育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让孩子体验并获得成 功的快乐。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变化:
2015年的“题型示例”中,实用类 文本阅读的选材和题型、文言文阅读的 题型,以及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与2014 年有所不同。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的变化
2014年 现当代人物传记
2015年 (新增)新闻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分析:
(1)概括说明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各自 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比较说明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 目的不同,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3)根据题干筛选、概括信息。 (4)概括对同一件事观点上的根本分歧;
考生谈看法。(探究)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方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 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 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 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 有哪些表现与危害。(6分) (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 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 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 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
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 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 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 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 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 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 (徐硙)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的变化
2015年(新增)新闻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混合性文本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的变化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 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 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 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 有哪些表现与危害。(6分) (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 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 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当然,课程的设置及考试,并非一个老师及一个学校乃至一 个地区所能决定与左右的,需更高层次的谋划设计。而作为学校, 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有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多倾听 孩子的心声,从改革课业结构、考试模式入手,使教学与考试更 具人文情怀,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进而推进民族的进步与复兴。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 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 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 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 种全民阅读活动。(《中ຫໍສະໝຸດ 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
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 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 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 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对比阅读—— 概括、分析异同、探究
今年会不会考这新题型?
非连续、混合、新闻文本 对比阅读:概括、分析、探究
所考查的能力,实用性更强。
2015《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
应对措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化整为散】
1.练习压缩议论语段、新闻短评 2.压缩新闻语段(概括提取信息) 3.写新闻短评(探究分析能力) 4.两则新闻评论的对比分析练习 5.阅读报刊事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