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 辞手法?如何理解本诗末句中“愁”字的?
• 答案:(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第二步)通过这种比 喻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步)
• (2)一个“愁”字,既包含着遭贬的悲凉,又蕴藏着失意 的幽愤。(第一步)
“歌”、“歌行”、“引”、
“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
wk.baidu.com
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 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 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 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 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 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 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 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想。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
新乐府。(《庭中有奇树》)
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野望》《黄鹤楼》。
2.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 简要分析。
附: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精读品味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 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 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 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 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 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 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 3、词曲
•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 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 变化的感慨。
• 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 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 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 精妙所在。
【答案】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 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 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 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 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 赏析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答案】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 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 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 “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 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 的安详宁静。
12 唐诗五首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
诗歌的分类
•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 •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
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
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
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
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
4.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 景象?
【答案】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 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 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 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 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 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本诗主旨(情感)
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颔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 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则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 描绘;尾联即景生情,都以“愁”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颇 有章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黄鹤楼》 中,诗人面对“汉阳树”和“鹦鹉洲”时触发了个人羁绊异 乡的旅怀愁思;《登金陵凤凰台》中作者在面对三山二水之 时抒发出忧国忧民忧君的愁绪,含蓄而又深远。
景物类试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这景物具 有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借助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某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④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 间,有许多凤凰飞集此山,因而筑台称凤凰台。一说天宝 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 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 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 的情怀。
本诗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 写景,景中寓情,借日暮山野秋景,写忧 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
研读探究
【难点探究】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 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 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 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借景抒情类
写景抒情诗歌常见的考点: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 表达皇帝受奸臣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的伤痛,以及对 “安史之乱”后,唐朝局势动荡的不安与担忧,抒发了诗 人忧国伤时,渴望得到重用一展抱负的情怀。(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