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和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本病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科室临床研究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1 寒湿阻络: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 血瘀症: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绣,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弦滑。

3 肝肾不足: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 痰湿阻窍: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三)病理分型1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部不适以及上肢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依据以下的标准进行判断和康复。

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疼痛程度以及疼痛部位,并结合体格检查来确定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 或 MRI。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颈椎的变化,并确定颈椎病的程度和类型。

3. 保守治疗: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或轻度患者,通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椎病的中、重度患者,如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压迫神经和稳定颈椎。

5. 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手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按摩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颈椎保护,改善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应该根据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导语:在亚健康流行的当下,颈椎病也是一个大众熟知的疾病。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知道颈椎病不好,但是很少人会去做预防,所以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在亚健康流行的当下,颈椎病也是一个大众熟知的疾病。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知道颈椎病不好,但是很少人会去做预防,所以患病的人越来越多,也是因为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危害,很多人也对轻度症状毫不在意。

其实,颈椎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后会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

作为常见疾病,颈椎病有很多种类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是很常见的。

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很多,患病后及时的接受治疗,效果也很好。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有以下几种:
1.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增强肌力和稳定颈椎,改善患部血循环,促进神经血管正常,增强肌肉张力,恢复颈部功能作用。

3.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好

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好

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好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好改善微循环治疗。

早期患者输液改善微循环意义重大。

因为颈髓损伤早期为缺血性改变,是可逆性改变,及时改善微循环可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很快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期,并可使一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软化灶变小。

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明显,但具体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一般为每周2次。

颈椎增生退变是引起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因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颈椎椎体位移,以第4、5颈椎错位常见。

手法治疗要充分体现稳、准、轻、巧的特点,所以患者风险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

中药敷或中药熏蒸。

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它可改善颈部肌肉血液循环、舒筋通络、解除肌肉痉挛、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是脊髓型颈椎病重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牵引治疗。

它可祛除脊髓型颈椎病的动态损伤因素(即动态性椎管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水肿及椎间盘压力等,尤其对车祸外伤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突出。

颈椎牵引的时间、角度及牵引力十分重要,牵引时间为15~20分钟,其中持续牵引时间10~15分钟。

牵引力可以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力度,牵引角度根据发病部位而定。

颈椎小关节囊封闭治疗。

它属于脊髓型颈椎病重要的辅助治疗,可以尽快消除小关节囊无菌炎症,增加复位椎体的稳定性,大大缩短治了疗期。

同时,它可减轻炎症对神经血管的刺激,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以治本为主兼治标的治疗。

超短波理疗。

它可改善深部软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康复。

具体治疗方法: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方法 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缓慢或继发于外伤后。

2.开始多见双下肢无力、发软、行动缓慢易摔倒或伴双手麻木、行动不灵活。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3.体征:常见锥体束征,四肢生理反射亢进。

4.影像学检查异常。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在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颈椎病,而且颈椎病具备五个分型,主要包含了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几个类型。

而在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脊髓型,其通常是因为颈椎发生了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包括椎间盘的退变等,其会对脊髓造成刺激与压迫,从而出现了脊髓一系列的症状。

比较常见的就是双下肢出现麻木与发冷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疼痛与双下肢无力。

在进行相关的检查的时候,患者会出现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阳性、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就这种情况就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那么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文章问您进行简要的介绍。

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主要的病因呢?(一)静态因素由于椎间盘质地出现了变性,含水量也在逐渐的减少,出现了高度下降和周缘的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出现了增厚与骨化的情况,而且椎体边缘也发生了骨质增生的情况,其相对应的椎板间黄韧带以及椎间关节应力都出现了增加的情况,而且韧带的关节囊发生了增厚,弹性逐渐降低,使椎管径线出现减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前后径来说,也就是矢状径的减少造成了脊髓压迫症,属于一种静态因素。

(二)动态因素动态因素主要指的是颈椎发生了伸屈活动,这样提高了脊髓的应力,时期发生了变形,而且颈椎在伸展的时候,也使椎管的长度出现,导致脊髓出现松弛,而且脊髓组织变得更加的“短粗”,使整个截面积变大,而且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出现了后突,导致脊髓受压提升。

而且颈椎在发生屈曲的时候,椎管整体拉长,脊髓也出现了变扁、变宽的情况,弓弦作用使其整体出现前移,而椎管前方的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都抵压着脊髓,加重了脊髓的损害。

(三)先天因素很多的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了发育性的椎管狭窄都很有可能会降低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阈值,这种情况就表明先天发育导致患者出现了椎管狭窄,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脊髓型颈椎病。

(四)慢性的损伤脊髓的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病理原因就是发生了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出现脊髓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的情况,也会导致轴浆流出现阻断、扭曲、变形、脱髓鞘变化,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脊髓炎症缺血等情况,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胶原的增生,还可能会发生瘢痕情况或者是囊性病变。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是临床医生指导诊断和治疗颈椎病的准则,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适用于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
的程度、部位和性质,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征象,如肌力减退、感
觉异常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颈椎、测量颈椎的活动度等。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X线、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颈椎病的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和椎间盘的状况。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休息、生
活方式调整、理疗、药物疗法等。

理疗包括颈部牵拉、物理疗法、
康复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选择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旨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部功能、减轻疼痛和恢复生活能力。

总之,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颈椎病,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有效。

因此,患者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欢迎光临中华骨外科网这是个免费网站欢迎来稿脊髓型颈椎病概述文章精选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变最常见的一类疾患,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

从70年代中期起,我国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其中,上海长征医院首创的经前路环锯减压技术已经成熟,并推广到全国。

自MRI等新技术应用10余年来,对其认识更加深刻,为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直观的影像学依据;对本病的骨性或纤维性致压物及脊髓受压状态研究的重大进步,为外科治疗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征,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当今,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掌握了本病的诊治技术。

报道颈前路减压治疗CSM 每年达数十至数百例的医院已不少。

然而,鉴于CSM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其转归非常复杂,许多临床现象仍较难解释,因此,对本病的研究仍有深入的必要。

现就CSM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归纳如下。

1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1.1 颈椎退行性变的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是人体发育、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必然变化。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及以这一变化为基础而继发的颈椎本身结构的退变,归根到底表现在生物力学功能上的改变。

我院通过对颈椎间盘退变后钩椎关节、后部小关节、黄韧带的力学变化,以及椎间盘切除后对相邻节段的退变等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加深了对颈椎退变前因后果的认识,为推进从多方位对颈椎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还表明,椎间盘退变与炎性介质也有明显相关关系,退变椎体周边关节软骨中AKP活性增高,从生化角度表明这些部位具有形成骨赘能力。

1.2 颈椎退变作为CSM致病因素的研究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已证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CSM发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交感型颈椎病
定义:交感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交感神 经症状的颈椎病。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跳过速或过缓、血 压异常等。
诊断:通过颈椎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进行 诊断。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颈椎牵引、理疗、针灸、药物 治疗等。对于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颈部疼痛、 上肢麻木、放射痛 等。
病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或骨质增 生压迫神经根。
治疗原则:非手术 治疗为主,包括颈 椎牵引、理疗、药 物治疗等,严重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定义: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压迫脊髓引起的疾病。 症状: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 诊断:通过颈椎MRI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颈椎病的分 类
03.
颈椎病的治 疗原则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颈椎病的分类
02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义:由于颈椎间 盘退行性改变或骨 质增生,压迫颈神 经根而引起的颈椎 病。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颈椎,减轻颈椎压力,缓解颈椎疼痛和压迫症状。
手法治疗:如按摩、推拿、针灸等,调整颈椎错位,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 功能。

劲椎病康复治疗与功能评估

劲椎病康复治疗与功能评估

劲椎病康复治疗与功能评估劲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颈椎段,会导致严重的颈椎疼痛、僵硬和肩颈部不适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康复治疗和功能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劲椎病的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劲椎病康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非甾体抗炎药物、解痉药、镇痛药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劲椎病。

它们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劲椎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理疗、牵引等。

热敷有助于舒缓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冷敷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理疗和牵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颈椎压力,改善颈椎症状。

3.运动疗法:对于劲椎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推荐的运动包括颈椎伸展运动、肩颈肌肉锻炼、颈椎操等。

但在进行运动疗法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劲椎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增加鱼类、坚果、蔬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量,因为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补充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物质也对骨骼健康有益。

二、劲椎病的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评估劲椎病患者康复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功能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颈椎活动度和肢体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1.颈椎活动度测试:通过量化评价颈椎前屈、后伸、左转和右转等动作的幅度,可以了解患者颈椎活动的受限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颈椎测量仪、角度测量仪等。

2.颈椎痛视觉模拟评分:该评分系统通过让患者据此在视觉图表上选择反映颈椎痛程度的面部表情,以量化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3.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如洗澡、穿衣、吃饭等,可以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和劲椎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措施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非常严重的类型,它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决。

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有哪些呢?一、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多数患者出现一侧或者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然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行走困难、双下肢有负重感,尤其是上下台阶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步态不稳,行走困难,这个最主要体征就是病人走路的时候,有一种踩棉花的感觉。

第二、出现一侧或者双侧的上肢麻木疼痛、手没有力量、写字费劲、系扣子、拿筷子这些精细的动作,很容易出现错误。

还有一点,就是拿东西拿不稳,有时拿东西自己掉下来。

第三、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

病人常感觉到自己胸部或者腹部、下肢,像被别人拿皮带勒住一样,我们通常是说束带感,另外,还有一些病人,尽管没有束带感,但是有双下肢感觉异常,感觉烧灼感或者是冰凉的。

二、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措施脊髓型如果发现自己得的是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点,要给颈部做一个制动,这个制动是为了保持颈椎的稳定,然后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从而缓解脊髓缺血的症状。

制动可以用颈托,但是不建议用那种充气式颈托,就是带牵引功能,普通的颈托就可以。

如果没有颈托,还可以使用一个支具,只要把头和肩之间支撑起来,限制颈椎活动就可以。

第二点,一定要注意颈椎的保暖,主要是防止颈椎受凉受寒引起的肌肉痉挛,加重颈椎病症状。

第三点,要及时治疗,很多脊髓型颈椎病最后都是通过手术治疗才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

也可以尝试一下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效果通常得不到保障。

三、脊髓型颈椎病能游泳吗脊髓型颈椎病是绝对不建议游泳的,原因有三:第一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里面有两点,第一点,已经发现要给颈椎一个固定,这个固定可以用颈托可以用支架,但是游泳的时候,这个颈椎是没法固定的,任何一个游泳姿势都需要活动颈椎,活动颈椎的后果,往往会造成的脊髓型颈椎病情的加重。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
颈椎病康复评定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评估: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频率。

2. 活动度评估:测量颈椎的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方向的活动度。

3. 肌力评估:评估颈部肌肉的力量,包括颈前肌、颈后肌、侧屈肌等。

4. 颈椎功能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5. 神经系统评估:检查上肢和下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压迫或损伤。

6. 影像学评估:通过 X 光、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的结构和形态。

7.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颈椎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8. 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以确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以上是颈椎病康复评定的一些常见内容,具体的评定内容和方法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而有所不同。

评定结果将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晕、头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常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下面将结合一个治愈案例,介绍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

患者王先生,50岁,因颈部疼痛、头晕、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就诊于中医医院。

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施治,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中药外敷贴敷治疗,通过药物渗透、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改善颈部局部微循环,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其次,结合针灸疗法,选用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调整气血运行,改善颈椎局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缓解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

最后,配合适当的推拿按摩和康复体操,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稳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经过连续的中医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颈部疼痛逐渐减轻,头晕、头痛明显减少,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颈椎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个治愈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强调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注重整体调理,不仅仅局限于症状的缓解,更重视对病因的调理和对患者整体健康的改善。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强调预防保健,通过适当的康复体操和饮食调理,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复发。

总之,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调理,预防保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剥离颈后软组织、小关节周围病损粘连点,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二)操作常规
同颈型颈椎病
(三)注意事项
1.针刀剥离时应紧贴骨面施术,切勿过深,定点要准确,操作手法要轻稳。

2.经治疗无明显疗效,或有明显手术指征时,应考虑手术及其它疗法。

二、手法治疗
同颈型颈椎病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1.如有颈椎移位,正骨后,颈围固定。

2.牵引推拿可加重症状,应避免使用。

3.其他同神经根和颈型颈椎病。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独立行走或参加一般性工作。

二、好转:症状有改善,但不能参加工作。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由于颈椎受到长期不良姿势、过度使用或外伤等因素影响而引起。

颈椎病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颈椎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症状。

颈椎病患者常常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手指发麻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体格检查。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颈部活动度、颈部肌肉的张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情况。

此外,医生还需要检查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的稳定性、颈椎关节的活动度等,这些都是判断颈椎病的重要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颈椎病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等检查。

X线片可以清晰显示颈椎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情况,MRI则可以显示软组织的情况,如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检查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如电生理检查、颈椎功能评估、颈椎关节穿刺等。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只有准确地诊断了颈椎病,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加强对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病的特定类型,主要特征是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
根及脊髓受压症状。

要确诊脊髓型颈椎病,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病史和症状报告: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椎病的发展过程和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或刺痛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颈部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以评估颈椎的活动度和
神经功能。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减退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常常建议进行颈椎X线片、CT扫描或MRI检查,以显示
颈椎骨骼的结构和神经压迫情况。

这些图像检查可以确定颈椎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病变。

4. 神经电生理测试: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神经电图(EMG)和诱发电位(EP)测试,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和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根损伤或脊髓功能障碍。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脊髓型颈椎病的确诊。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或手术干预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因此,及早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典型案例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典型案例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典型案例
1.病史简介患者,男,40岁,无诱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

双下肢麻木无力加重、行走不稳,自觉腰部束带感3个月。

于当地医院经康复治疗,症状不缓解。

双上肢麻木无力、行走踩棉花感1个月。

于2005年3月1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C5/6 间盘摘除术,椎间融合器植骨固定;后路锚定法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2周入康复科康复治疗。

2.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术后。

3.康复评定
(1)神经功能评定:双侧T10以下触觉及针刺觉减弱,四肢位置觉、运动觉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及跟腱反射活跃。

双侧Hoffman征(十),Babinski征(十)。

Carroll 手功能评定左手90分,右手91分,完全有功能。

ASIA分级D级,ASIA运动指数评分84分,ASIA感觉评分176分。

(2)影像学分析
术前CT:可见C5~C7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脊髓硬膜囊受压(图1)。

图1 术前CT
术前颈椎MRI:可见C3~C4、C5 ~C6、C6 ~C7椎间盘后方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压追脊髓,以C5~C6为重(图2)。

图2 术前MRI
术后X线示C5~C6椎间融合器植骨固定;C4 ~C7后路锚定法椎管扩大成形术(图3)。

图3 术后X线
术后MRI示颈椎椎管减压术后改变,椎管扩大脊髓受压解除,但C5 ~C6椎体对应脊髓水平可见髓内变性信号。

(图4)
图4 术后MRI
问题:1.该患者还需做哪些评定?如何检查?
2.试述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原则。

3.请给该患者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颈背部 痉挛的肌肉放松,并改善局部血循环,促 进水肿吸收、粘连松解,从而能缓解和消 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使症状逐渐减 轻与消失。
• 2.卧床休息 减少颈椎负载,有利于椎 间关节的创伤炎症消退; 注意枕头的选择
与颈部姿势。
2. 物理治疗
• (1) 高频电疗 常用超短波疗法,电极并置 颈后双侧或颈后与患肢前臂,微热量,每 次10 - 15钟,每日1 - 2次,10次为1疗程。
5. 颈部矫形器
• 围领与颈托可起到制动与保护作用,有助 于缓解症状和组织修复,是一辅助治疗措 施。
• 通常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重,而疗 效不巩固的病人,但戴用时间不宜过久。
6. 手法治疗
• 颈椎病的关节松动手法,主要有拔伸牵引、 旋转颈椎、松动棘突及横突等。
• (1) 拔伸牵引 病人去枕仰卧,颈部置于床沿。 治疗师双足取前后位立于床头,右手四指 放在病人颈部左侧,拇指放在右耳后,使 右手食指的掌指关节正好位于项线。左手 放在病人下颌,左前臂贴在其面部左侧, 双肘屈曲,借助自身重量向后牵引颈椎, 每次持续15 - 20秒,休息5秒,共作3 - 4次。
• 康复治疗的总原则: 针对各型特点,采用适 当的综合治疗,要求病人积极配合,坚持 足够疗程,并注意消除工作和生活上可能 加重病情的因素。
• 所选用的疗法应有助于调整和改善颈椎节 段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
• 从而减轻或消除对各种神经和血管组织的 刺激和压迫、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 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 仅适用于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 或OPLL者
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自1958年Robinson和Smith首次 报道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CSM 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优点
1、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解除 脊髓和血管压迫
4. 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 5. 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康复评定
• 颈椎的活动范围测定 • 肌力的测定 • 感觉和反射的测定 • 疼痛与压痛点的测定 •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 • ADL能力测定
三、康复治疗
• (一) 治疗目标和治疗原则 颈椎病康复治 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体征,尽量恢复正常 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而不可能是消除颈 椎间盘退变与颈椎骨质增生。
2、通过植骨融合达到颈椎稳定 3、术后大多数病例疗效满意
(86-94%)
缺点
1、减压不彻底 2、植骨块不稳定 3、需长期外固定
二、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
优点
1、支撑、稳定手术节段 2、诱导成骨,达到椎间融合 3、避免供骨区并发症
• 但症状明显的脊髓型病人以及病情较重久 治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其他类型病人需要考 虑手术治疗。
(二) 常用康复治疗方法
• 1. 颈椎牵引: 为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 要适用于神经根型患者,其他类型患者亦 可试用。
• 对脊髓型患者,如为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压迫硬膜囊所致,可考虑牵引;若为椎体 后缘增生、小关节或黄韧带病变导致椎管 狭窄,则不宜牵引。
迫脊髓 3、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椎管
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疾病
CSM发病机理
1. 骨赘直接压迫颈髓 2. 骨赘压迫脊髓前动脉或沟动脉 3. 颈部过度活动,颈椎不稳
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 药物。因此,原则上CSM一旦确 诊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 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
手术方法
1. 以颈前路为主 2. 颈后路手术不能去除脊髓前方致
随着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 (ACPS)和技术的问世和改进, 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同时行 ACPS内固定术已成为新的手术 方法
不少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研究 证实ACPS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目 前临床上应用的ACPS种类很多, 可分为静态型和动态型两类
ACPS的优点
1. 操作容易,减压彻底 2. 可达到术后即刻稳定 3. 防止植骨块的移位
• (2)热疗法 如红外线等
• (3)中频电疗 颈后双侧并置,每次20分钟, 每日1 - 2次,10次为1疗程。 此法止痛效 果较好。
• (4) 超声波治疗 于颈后及患 侧肩背部,用 接触移动法; 剂量为0.8 - 1.5W/cm2,每次 10 – 15分钟,每日1 - 2次,10次1疗程。
3. 传统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 的康复治疗和诊断标准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 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其 中危害最大的类型
1. 社会老龄化 2. 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
应用, 尤其是MRI的应用-
CSM的发病率、发现率和诊断准 确率显著提高
CSM诊断标准
1、具有颈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证实颈椎退变,骨赘压
• (1) 按摩推拿 对消除肌肉紧张痉挛,改善血 液循环,松解局部硬结,作用显著。可采 用推摩、揉捏等手法,并配合穴位按摩。
• 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能使合适病例取 得迅速和明显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有后关 节紊乱和颈椎椎节细微错位 的病人。
• 操作必须掌握好“稳、准、轻“的原则, 严禁暴力强行屈伸扭转。
缺点
1、Cage陷入椎体 2、假关节形成
三、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系 统内固定术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with Plating System
单纯前路减压植骨融 合的缺点
1、减压不彻底 2、植骨块稳定性差 3、植骨融合失败率高 4、术后需长时间外固定
• (2) 针灸、火罐、中药外用 均可应用。
4. 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重要手段, 于急性症状减轻后即可开始应用.
• 包括保持和恢复颈部和肩部活动范围的练 习,应用抗阻等长收缩以增强颈部肌肉的 练习,以及牵伸颈部肌肉的练习。
• 所有操作均应平稳地慢速进行,并在病人 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或所用 阻力,以保证达到锻炼目的。锻炼可在家 中进行,每日1 -3次,要持之以恒,长 期坚持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