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9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3x+1=42.x-2=33.2x+0.5x=-104.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点评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点评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点评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点评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校教师黎晓莹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校数学组经过两轮集体备课,最终定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及修改进行说明: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研究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教科书安排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小学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方法解题和简单方程的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考虑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后,可以尽早渗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鉴于此,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②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③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思考目标: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结合以上目标,我校数学组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宗旨,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分析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二、教学策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在教学过程我们设计了以下5个活动:活动1 解决问题体会方程活动2 结合实例抽象概念活动3 拓展延伸完善定义活动4 畅谈收获梳理新知活动5 目标检测挑战自我同时,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3篇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3篇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三、教学过程1、课前训练一(1)如果|| = 9,则= ;如果2 = 9,则=(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C、0的相反数是0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5)如果,则()A、互为倒数B、互为相反数C、都是0D、至少有一个为0(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A、+25=310B、+(+25)=310C、2 =310D、2=310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
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7、随堂练习PO1518、达标测试(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A、B、C、D、(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B、C、D、(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出方程的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内容】师生互动:请你随意想一个人的年龄.(1)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想的那个人的年龄.(2)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再把所得结果乘2减6,说出最终结果,看谁能更快猜出那个人的年龄.【设计意图】(1)生动有趣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然唤起学生对方程的回忆,为本节课做好学前准备.(3)两个问题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促使习惯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学情预设】第(1)个游戏中,学生多数会使用算术解法,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明显.第(2)个游戏中,若学生使用算术解法会比较慢.通过第二个游戏,学生能体会出用方程解法更简便.【教学策略】1.第(1)个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无论学生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此问题中两种解法的简便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别.2.第(2)个游戏让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选出最快的学生来展示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方程解法,则教师展示方程解法.3.利用学生的方程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一个是逆向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当题目较复杂时.方程思考起来更容易.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内容】国庆假期,小华和小彬两家人一起结伴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游玩.(1)一进大门,两人就看见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这次菊展有红多少种金色的菊花呢?如果设金色菊花有x 种,那么可以得到方(2)假期游园的人真多!据统计十一期间观光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到12000人,比五一假期增长了20%,你知道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少人?设五一假期每天平均接待游客x 人,可以得到方(3)观光园东侧建有一片漂亮的蒙古包露营地,其中大蒙古包可容纳4人,小蒙古包可容纳2人,整片露营地的大小蒙古包共可容纳200人,那么大蒙古包与小蒙古包各有多少个?如果设大蒙古包有x 个,小蒙古包有y 个,那么可以得到方(4)观光园内,游客最密集的场所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是一个面积为99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场地的长与宽之差为23米,儿童乐园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如果设儿童乐园的宽为x 米,那么长为 米,由此可以得(5)游玩结束,大家驾车返程.小华家和小彬家离观光园的距离都是45千米,小华的速度比小彬快10千米/小时,因此,小华比面积990平方米 长宽小彬早到家15分钟,那么小彬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设小彬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小华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请根据题意补全下列表格:反思总结:通过对上面问题的研究,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意图】(1)选取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来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突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2)设计的例题仿照课本中的问题设置,创编了增长率、面积、行程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体现了方程模型的多样性.(3)五个问题分别以文字、图形和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模型思想.【学情预设】第(1)题:多数学生能自己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若有学生存在困难,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语句,再写出等量关系.第(2)题:学生学着仿照上面的问题,自己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并根据关键语句写出等量关系.第(3)题:学生习惯于只设一个未知数,因此这里直接给出所设的未知数,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根据所设未知数,在图中表示出边长.第(5)题:由于学生从没见过分式方程,因此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引导,让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补全,填完即可列出方程.【教学策略】第(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关键语句列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审题的方法.第(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仿照第(1)题的方法分析此题,并板演.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仿照前面的方法分析此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图形中标注出边长,使图文合一,并借此向学生渗透利用图形分析题意的方法.第(5)题:为了更好的是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小华和小彬的返程过程,然后寻找等量关系,再由教师展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尝试补全表格,同时让学生体会用表格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五个问题情境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第三环节知识提炼【内容】(一)播放微课,介绍方程小史,以及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二)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观看了微课后,你能给这些方程命名吗?归纳: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巩固练习: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1)1y x =+;(2)53x x =+;2(3)1y y -=;(4)5172a a +=-;2(5)17x+=; (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请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方程.【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理解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在通过对方程的观察,发现不同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为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做好铺垫。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的后续内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更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依据课标、教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2.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是,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2.达成目标2是,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5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达成目标3是,在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解决以秋游为主题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三、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具备娴熟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用简易方程解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对方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2.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仅仅是在感知和模仿层面,缺乏学习方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对方程缺少理性认知,对复杂文字和抽象符号的理解也不够,加之小学阶段形成了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定势.因此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学生有一定思维障碍.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突破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四、教学策略分析1.应用PPT课件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学生讲解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2.借助学习工具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也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多解归一、一题多解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体验(算式到方程)情境1:1.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猜猜明星的年龄:成龙年龄加上13再除以3就是邓伦的年龄,邓伦26岁,求成龙年龄?【教师活动】问题1:请同学们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老师完成这两个数学问题:问题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求解?【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解题过程写在学案中,然后板演.教师会追问“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展示、对比、评价.【设计意图】两道数学问题的引入唤起学生对算术法和简易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对比学生更习惯于借助算术法解决数学问题.情境2: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二十头,下有五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活动】1.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个我们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2.本题有哪些种解法?请同学们将你喜欢的解法写在学案中.【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后将解法写在学案中,同时请几名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并讲解解题思路.学生1:利用列举法得出鸡13只,兔7只.学生2: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全是鸡,则脚数为2×20=40只,但是一共有54只脚,说明多出的应是兔的角,则54-40=14只,14÷2=7(只).所以鸡的只数为20-7=13只.学生3: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都是兔……(学生解释不同)学生4:利用方程求解.设有鸡x只,则兔有(20-x)只.所列方程:2x+4(20-x)=54.(借助假设法)学生5 利用方程求解.设有兔y只,则鸡有(20-y)只.所列方程:4y+2(20-y)=54.【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解题方法,评价板演讲解的规范.2.分析算术法中假设20头全是鸡(或兔子)的“假设”思想,与方程法中用一个字母(未知数)去表示我们要求的那个量之间的联系.3.调查一下,分别用算术、列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追问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前面两道数学问题学生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而本题学生想到列举法,算术法,方程法.其中两种算术法中引入“假设”思想,恰恰为方程中引入未知数提供了思维的基础.通过鸡兔同笼问题,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情境3: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书中章前图内容)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文中的大致意思是: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七分之一的生命旅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便入黄泉.悲伤的老人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余生,四年后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教师活动】1.前面我们猜的是明星的年龄,这回咱们猜猜数学家丢番图的年龄.这段材料是章前图的一段内容,求丢番图的年龄,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2.这道题你是依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3.对比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展示在黑板上,再次讲解、对比、评价.情境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教师活动】1.猜丢番图年龄用算术法依旧可解,这回咱们再看一道数学问题,看看这道题算术法是否依然可解?2.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探讨,代表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评价.【设计意图】前面几道数学问题学生有用算术法求解,有用方程法求解,但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运用方程法依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适时引入猜丢番图年龄问题.这个时候再次调查更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使用方程法求的更多些.方程意识逐渐明朗.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从情境1→情境2→情境3→情境4,随着问题难度逐渐深入,以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都能用方程这个模型表达,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算术法求解.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二)归纳概括(形成概念)1.回忆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1:接下来我们要在小学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深入研究方程.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方程,什么叫做方程?【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2:如何识别方程?回忆并剖析方程概念.【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识别方程的关键两点:(1)未知数;(2)等式.【教师活动】教师指出以下这些等式都是方程.①4x =24;②26313=+x ;③2x +4(20-x )=54; ④4y+2(20-y)=54; ⑤x x x x x =+++++21457112161; ⑥255850+=x x; ⑦x(x +25)=5850. 【设计意图】从五个实际问题中得到七个方程,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就学过的方程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2.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3:再次观察这些方程,以上七个方程哪些类似于我们小学学习过的简易方程?帮助老师找一找?【学生活动】指出①4x =24;②;26313=+x ③ 2x +4(20-x )=54; ④ 4y +2(20-y )=54; ⑤x x x x x =+++++21457112161;这些方程都是小学学习过的简易方程. 【教师活动】问题4: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指出的这些方程又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试着说说吗?【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后说出这类方程的特点:(1)都是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3)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教师活动】将同学们得出方程的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就得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出一元一次方程课题(板书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 问题5:你认为我们怎样辨别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呢?(剖析概念)【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再通过对概念的剖析形成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做判断的三个条件.【教师活动】试一试: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了吗?考一考同学们,看PPT 中的5个式子谁是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 ; ; ; .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直接回答,提出质疑,同学互解,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你能举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举例.如:3x +1=7,7x +3=21等等.121-x )(12=+y x )()1(2343+=-x x )(2314=+x)(03252=--x x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举一元一次方程例子活动,反复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3.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师活动】问题7:引导学生回到鸡兔同笼问题.观察三种不同方法.列举法和算术法得出的鸡的只数与方程中设鸡x只中的x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说明x=13.请同学们将x=13代入这个方程中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等号左右值相等.【教师活动】有理数13满足这个方程,我们说x=13是方程2x+4(20-x)=54的解. 请同学们再把兔的只数7代入到4y+2(20-y)=54中算一算.7依然满足4y+2(20-y)=54.则y=7是4y+2(20-y)=54的解.引出方程解的概念,——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师活动】算一算:再举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的概念.①情境中的例子进行验证.②x=2是方程3x+(10-x)=20的解吗?【设计意图】借助算术法求出的鸡兔同笼问题答案,引入方程解的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思维与算术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应用概念(感受方程模型)【教师活动】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去秋游吧!请同学们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54名同学去游湖划船,共用船20条,若每条大船可以坐4人,每条小船可以坐2人,如果小船x条,则可列方程.2.用54元钱买苹果和橘子共20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2元,橘子每千克4元.如果买了x千克苹果,那么可得方程.【教师活动】找同学回答,并问本题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的方程?观察所列的方程你发现了什么?那问题情境一样吗?【学生活动】观察列出的两个方程,得出结论.【教师活动】秋游中的两个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实质是同一方程模型,课下同学们不防也用2x+4(20-x)=54这一模型再编两道不同情境的应用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探究生长的基础,选择“秋游”主题活动.通过同一模型2x+4(20-x)=54来展开迁移活动,让学生体验同一方程模型可表述不同的问题背景.先是将问题背景生长到秋游活动中“用船问题”;然后将问题背景生长到秋游活动中协助“后勤部长”工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无处不有“从问题到方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此知识必要性的认识.【教师活动】问题8: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道数学应用.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列方程?【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后将自己的列法写在学案中.小组交流.【教师活动】问题9: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不一,小组派代表板书.法一:设路程为x km. 60170x x =+. 法二:设客车行驶时间x h,则卡车行驶时间为(x +1)h.70x =60(x +1).法三:设卡车行驶时间为xh,则客车行驶时间为(x -1)小时.70(x -1)=60x .【设计意图】行程问题情境的设定,学生经历、分析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知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模型来呈现,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发展方程模型思想.(四)课堂小结(深化提升)【教师活动】本节课接近尾声,请谈一谈:1.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几个实际问题?这几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你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谈一谈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再次带学生回忆、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说的不全的方面,教师补充.【教师活动】教师进行简单小结和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方程的方法及方程与方程之间关系.因为本节课不仅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章的起始课,也是初中将要研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起始课,所以教师在小结部分不仅揭示了本章将要学习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还渗透了接下来初中要学习的各类方程都要按着这章的学习方法去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程的基本“套路”,为接下来学习其它类型的方程打好基础.(五)当堂检测【教师活动】1.若x=1是方程2x-a=0的解,则2a=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⒈.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⒈.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⒈.回顾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情感态度。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也可能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挫败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方程的认识仅限于等式的平衡性,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形象思维来辅助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形象与抽象的结合,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过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学会运用基本的解法步骤进行求解。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如购物找零、年龄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的模型,进而理解方程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最终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设想实施: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设计互动性强、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操作上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实施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设想实施:准备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同时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准确的理性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答、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解方程的能力.这时解方程的操作依据为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简单算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再对列出的方程进行对比、归纳,最后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教科书的人文色彩。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是让学生根据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感受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的意义,列出方程.重点是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问题:我的年龄乘2减5等于65,你知道老师多大了吗?(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编题,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有几个不同的等式.结合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所列等式进行观察分析.(一)小组得出如下的结果.1、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232、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213、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194、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17(二)小组接着算出了以上四位同学的实际年龄为14、13、12、11.并由此得出了四个等式:设某人的年龄为X岁,2X-5=232X-5=212X-5=192X-5=17二、情境引入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1、引入情境要求找出每个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出相等的量。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的后续内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更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依据课标、教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2.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是,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2.达成目标2是,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5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达成目标3是,在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解决以秋游为主题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三、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具备娴熟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用简易方程解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对方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2.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仅仅是在感知和模仿层面,缺乏学习方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对方程缺少理性认知,对复杂文字和抽象符号的理解也不够,加之小学阶段形成了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定势.因此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学生有一定思维障碍.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突破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四、教学策略分析1.应用PPT课件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学生讲解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2.借助学习工具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也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多解归一、一题多解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体验(算式到方程)情境1:1.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猜猜明星的年龄:成龙年龄加上13再除以3就是邓伦的年龄,邓伦26岁,求成龙年龄?【教师活动】问题1:请同学们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老师完成这两个数学问题:问题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求解?【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解题过程写在学案中,然后板演.教师会追问“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展示、对比、评价.【设计意图】两道数学问题的引入唤起学生对算术法和简易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对比学生更习惯于借助算术法解决数学问题.情境2: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二十头,下有五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活动】1.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个我们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2.本题有哪些种解法?请同学们将你喜欢的解法写在学案中.【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后将解法写在学案中,同时请几名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并讲解解题思路.学生1:利用列举法得出鸡13只,兔7只.学生2: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全是鸡,则脚数为2×20=40只,但是一共有54只脚,说明多出的应是兔的角,则54-40=14只,14÷2=7(只).所以鸡的只数为20-7=13只.学生3: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都是兔……(学生解释不同)学生4:利用方程求解.设有鸡x只,则兔有(20-x)只.所列方程:2x+4(20-x)=54.(借助假设法)学生5 利用方程求解.设有兔y只,则鸡有(20-y)只.所列方程:4y+2(20-y)=54.【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解题方法,评价板演讲解的规范.2.分析算术法中假设20头全是鸡(或兔子)的“假设”思想,与方程法中用一个字母(未知数)去表示我们要求的那个量之间的联系.3.调查一下,分别用算术、列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追问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前面两道数学问题学生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而本题学生想到列举法,算术法,方程法.其中两种算术法中引入“假设”思想,恰恰为方程中引入未知数提供了思维的基础.通过鸡兔同笼问题,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情境3: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书中章前图内容)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文中的大致意思是: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七分之一的生命旅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便入黄泉.悲伤的老人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余生,四年后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教师活动】1.前面我们猜的是明星的年龄,这回咱们猜猜数学家丢番图的年龄.这段材料是章前图的一段内容,求丢番图的年龄,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2.这道题你是依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3.对比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展示在黑板上,再次讲解、对比、评价.情境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教师活动】1.猜丢番图年龄用算术法依旧可解,这回咱们再看一道数学问题,看看这道题算术法是否依然可解?2.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探讨,代表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评价.【设计意图】前面几道数学问题学生有用算术法求解,有用方程法求解,但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运用方程法依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适时引入猜丢番图年龄问题.这个时候再次调查更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使用方程法求的更多些.方程意识逐渐明朗.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从情境1→情境2→情境3→情境4,随着问题难度逐渐深入,以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都能用方程这个模型表达,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算术法求解.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二)归纳概括(形成概念)1.回忆方程概念【教师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认识教案简书
一元一次方程认识教案简书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理解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基石。
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是每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享一份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教案,旨在提供一个实用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主题。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1.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2.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购物、贷款、测量等场景。
三、教学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3.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五、课堂活动与实践
1.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2.案例分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在购物、贷款等场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际背景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等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出现漏项、错项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
3.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这些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应用练习: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进行求解。
-总结提升: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要点,强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引入变式练习,通过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让学生在挑战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年龄问题,引出方程x + 3 = 10,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
-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方程中的“一元”和“一次”的特点。
-解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总结出解法步骤。
4.通过方程求解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4.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层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合作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实录及反思临沂高都中学王兴玲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它的原理、方法及实质则显得十分重要。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为什么要列方程、怎样列方程、怎样简捷地列方程等来阐明列方程的优越性、实质性及规律性。
具体设计如下:一、引言——故事的开端(为什么要列方程)问题1:临沂高都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小埠东橡胶坝和沂河大桥(多媒体展示小埠东橡胶坝的图片、沂河大桥的美图等)师:在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一起解决。
在参观小埠东橡胶坝时,朋朋感叹道:“这座橡胶坝真是宏伟壮观,不知道刚才参观的沂河大桥有多长”?小波马上说:“我知道,小埠东橡胶坝长1一叁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
”朋朋想:那么沂河大桥有多长呢?同学们能帮朋朋解决这个问题吗?问题1、小埠东橡胶坝长1一叁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那么沂河大桥有多长?生1:沂河大桥长为(米)(师板演)师:除了列算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可以列方程师: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设哪个未知数为x? 生2:设沂河大桥的长为x米。
师:根据怎样的相当关系来列方程?方程的解是多少?生2:根据小埠东橡胶坝长1一叁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列方程1一叁5=2x+55,解得:x=540(教师板演)师:以上两种方法,大家比较、体会一下,我们为什么有时要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列方程有什么优越性?生3:列方程就是直来直往。
师:非常棒,列方程是顺向思考,而算数方法是逆向思考,较繁琐,且有时易出错,所以才需要学习:一元一次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师:有的同学习惯了算数方法,不愿意列方程,但有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用算数方法不易解决,如下面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内容并不陌生,关键是要学生清楚问什么要用列方程来解决问题,列方程比直接算数列式有何优越性,小学中的算术可以吗?问什么要换个角度研究呢?)二、故事的发展——怎样列方程师:参观完大桥后,在途中我们遇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大米和面粉的手推车上坡,几位同学立即上前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强调列方程时是依据了相等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相等
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在归纳方程特征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综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
述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教师与全班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
术法发展到代数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方程随着实践的
需要而产生,它是具备了“含有未知数”特征的等式,
教材分析 它使得实际Βιβλιοθήκη 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
来。列方程描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方程使问题中的
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工具解决问题的
思想即为“方程思想”、它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
元一次方程是代数方程中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整式方程
用 150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
定的修检时间 2450 小时?(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
52%,比男生多 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
表分析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再次熟悉列方
程时的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为
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解,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敢的品质;通过小组比赛激发
学生的热情;最后给学生送上爱因斯坦名言鼓励学生学
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当面对新的代数领
域,我希望通过上述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钻
研数学的热情,使他们快乐学习.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 (3)、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总之:通过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以及应该满足的三个条件,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总结归纳能力。为了巩固重难点,让学生自主完成几个
闯关练习,由易道到难,让学生了解常考的题型和知识
点。
通过一个简单案例引入新课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准备的几个即时练习,让学生判断方程,这样
的题型对于学生而言完成率较高,让学生观察并且小组 课例研究综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初中数学教学课 Nhomakorabea名《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称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
程概念以及如何列方程,为后面学习应用题和解方程做
教材分析 铺垫。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列方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判
力,最后请学生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来总结本节课
知识点。
首先我是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入方程,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方程概念以及几个方程
让学生观察总结得出方程判断条件。为了及时强化方程
概念,我准备了几个即时练习,让学生判断方程。再给
出三个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三个式子的 教学过程
题方法时积极做笔记,小组讨论环节前后桌也积极配 力分析
合。根据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求解字母的取值
学生会误以为是求方程的解,这类题型对于学生而言有
一定难度。
采用一个小案例导入(情境导入),教学过程中学
生采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培 教学策略选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择与设计
讨论,再请小组代表回答,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述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称
1.经历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的模型,使
学生形成利用方程观察、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
教材分析 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
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实
际问题形成方程的模型、列方程.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
教学目标 概念、方程的解.
2.使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
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学习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力分析
2、代数式:像 2a+3b,3x,2x2-5x-1,4+3(x-1),
6,a3 等式子,它们都是用运算符号把
和连接而成的,像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如 2x-1=5,
x-y=3,x2-2x-3=0
教学过程
二、知识探究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 6 再减 5”
15000 元,王叔叔想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价值 19500
元的电脑,他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付清全部货款?
【当堂检测】从正方形的铁皮上,截取 2cm 宽的一
个长方形条,余下的面积是 80cm2,那么原来的正方形
铁皮的边长是多少?(根据题意列方程)
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系,列出方程,体会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效果:通常,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
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 意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书写不规范, 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
环节三: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就是 2x-5,所以得到方程:2x-5=21 组织活动:四人小组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 有几个不同的等式. 如:我的年龄乘 2 减 5 等于 91,你知道老师多大 了吗? 学生算出老师 48 岁了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cm, 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m? 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5x=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 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 1km,因此提前 12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
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km,可以得到方程: (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
2010 年 11 月 1 日 0 时,全国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 化程度的人数为 8930 人,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查相比增长了 147.30%.
如果设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 10 万人中 约有 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1+147.30%)x=8930
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
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教学策略选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
择与设计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 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根据学生的 学习基础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这堂课时,我将采 用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同桌合作的方 法进行学习,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 充分读文、交流。 本堂课分七个环节依次进行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环节二:自主阅读、学习; 环节三:情境引入;环节四: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 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环节五:达标检 测;环节六:课堂小结;环节七:布置作业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 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 的故事。(大约 1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孙洋(辽宁省锦州市第三中学)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的后续内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更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依据课标、教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2.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是,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2.达成目标2是,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5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达成目标3是,在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解决以秋游为主题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三、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具备娴熟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用简易方程解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对方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2.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仅仅是在感知和模仿层面,缺乏学习方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对方程缺少理性认知,对复杂文字和抽象符号的理解也不够,加之小学阶段形成了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定势.因此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学生有一定思维障碍.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突破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四、教学策略分析1.应用PPT课件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学生讲解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2.借助学习工具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也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多解归一、一题多解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体验(算式到方程)情境1:1.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猜猜明星的年龄:成龙年龄加上13再除以3就是邓伦的年龄,邓伦26岁,求成龙年龄?【教师活动】问题1:请同学们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老师完成这两个数学问题:问题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求解?【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解题过程写在学案中,然后板演.教师会追问“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展示、对比、评价.【设计意图】两道数学问题的引入唤起学生对算术法和简易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对比学生更习惯于借助算术法解决数学问题.情境2: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二十头,下有五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活动】1.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个我们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2.本题有哪些种解法?请同学们将你喜欢的解法写在学案中.【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后将解法写在学案中,同时请几名学生将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并讲解解题思路.学生1:利用列举法得出鸡13只,兔7只.学生2: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全是鸡,则脚数为2×20=40只,但是一共有54只脚,说明多出的应是兔的角,则54-40=14只,14÷2=7(只).所以鸡的只数为20-7=13只.学生3:利用算术法求解.假设20头都是兔……(学生解释不同)学生4:利用方程求解.设有鸡x只,则兔有(20-x)只.所列方程:2x+4(20-x)=54.(借助假设法)学生5 利用方程求解.设有兔y只,则鸡有(20-y)只.所列方程:4y+2(20-y)=54.【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解题方法,评价板演讲解的规范.2.分析算术法中假设20头全是鸡(或兔子)的“假设”思想,与方程法中用一个字母(未知数)去表示我们要求的那个量之间的联系.3.调查一下,分别用算术、列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追问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前面两道数学问题学生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而本题学生想到列举法,算术法,方程法.其中两种算术法中引入“假设”思想,恰恰为方程中引入未知数提供了思维的基础.通过鸡兔同笼问题,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情境3: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书中章前图内容)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文中的大致意思是: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七分之一的生命旅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便入黄泉.悲伤的老人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余生,四年后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教师活动】1.前面我们猜的是明星的年龄,这回咱们猜猜数学家丢番图的年龄.这段材料是章前图的一段内容,求丢番图的年龄,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2.这道题你是依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3.对比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展示在黑板上,再次讲解、对比、评价.情境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教师活动】1.猜丢番图年龄用算术法依旧可解,这回咱们再看一道数学问题,看看这道题算术法是否依然可解?2.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探讨,代表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评价.【设计意图】前面几道数学问题学生有用算术法求解,有用方程法求解,但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运用方程法依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适时引入猜丢番图年龄问题.这个时候再次调查更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使用方程法求的更多些.方程意识逐渐明朗.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从情境1→情境2→情境3→情境4,随着问题难度逐渐深入,以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都能用方程这个模型表达,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算术法求解.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二)归纳概括(形成概念)1.回忆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1:接下来我们要在小学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深入研究方程.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方程,什么叫做方程?【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2:如何识别方程?回忆并剖析方程概念.【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识别方程的关键两点:(1)未知数;(2)等式.【教师活动】教师指出以下这些等式都是方程.①4x =24;②26313=+x ;③2x +4(20-x )=54; ④4y+2(20-y)=54; ⑤x x x x x =+++++21457112161; ⑥255850+=x x; ⑦x(x +25)=5850. 【设计意图】从五个实际问题中得到七个方程,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就学过的方程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2.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师活动】问题3:再次观察这些方程,以上七个方程哪些类似于我们小学学习过的简易方程?帮助老师找一找?【学生活动】指出①4x =24;②;26313=+x ③ 2x +4(20-x )=54; ④ 4y +2(20-y )=54; ⑤x x x x x =+++++21457112161;这些方程都是小学学习过的简易方程. 【教师活动】问题4: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指出的这些方程又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试着说说吗?【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后说出这类方程的特点:(1)都是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3)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教师活动】将同学们得出方程的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就得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出一元一次方程课题(板书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 问题5:你认为我们怎样辨别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呢?(剖析概念)【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再通过对概念的剖析形成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做判断的三个条件.【教师活动】试一试: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了吗?考一考同学们,看PPT 中的5个式子谁是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 ; ; ; .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直接回答,提出质疑,同学互解,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你能举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121-x )(12=+y x )()1(2343+=-x x )(2314=+x)(03252=--x x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举例.如:3x+1=7,7x+3=21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举一元一次方程例子活动,反复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3.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师活动】问题7:引导学生回到鸡兔同笼问题.观察三种不同方法.列举法和算术法得出的鸡的只数与方程中设鸡x只中的x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说明x=13.请同学们将x=13代入这个方程中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等号左右值相等.【教师活动】有理数13满足这个方程,我们说x=13是方程2x+4(20-x)=54的解. 请同学们再把兔的只数7代入到4y+2(20-y)=54中算一算.7依然满足4y+2(20-y)=54.则y=7是4y+2(20-y)=54的解.引出方程解的概念,——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师活动】算一算:再举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的概念.①情境中的例子进行验证.②x=2是方程3x+(10-x)=20的解吗?【设计意图】借助算术法求出的鸡兔同笼问题答案,引入方程解的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思维与算术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应用概念(感受方程模型)【教师活动】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去秋游吧!请同学们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54名同学去游湖划船,共用船20条,若每条大船可以坐4人,每条小船可以坐2人,如果小船x条,则可列方程.2.用54元钱买苹果和橘子共20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2元,橘子每千克4元.如果买了x千克苹果,那么可得方程.【教师活动】找同学回答,并问本题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的方程?观察所列的方程你发现了什么?那问题情境一样吗?【学生活动】观察列出的两个方程,得出结论.【教师活动】秋游中的两个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实质是同一方程模型,课下同学们不防也用2x+4(20-x)=54这一模型再编两道不同情境的应用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探究生长的基础,选择“秋游”主题活动.通过同一模型2x+4(20-x)=54来展开迁移活动,让学生体验同一方程模型可表述不同的问题背景.先是将问题背景生长到秋游活动中“用船问题”;然后将问题背景生长到秋游活动中协助“后勤部长”工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无处不有“从问题到方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此知识必要性的认识.【教师活动】问题8: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道数学应用.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列方程?【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后将自己的列法写在学案中.小组交流.【教师活动】问题9: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不一,小组派代表板书.法一:设路程为x km. 60170x x =+. 法二:设客车行驶时间x h,则卡车行驶时间为(x +1)h.70x =60(x +1).法三:设卡车行驶时间为xh,则客车行驶时间为(x -1)小时.70(x -1)=60x .【设计意图】行程问题情境的设定,学生经历、分析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知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模型来呈现,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发展方程模型思想.(四)课堂小结(深化提升)【教师活动】本节课接近尾声,请谈一谈:1.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几个实际问题?这几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你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谈一谈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再次带学生回忆、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说的不全的方面,教师补充.【教师活动】教师进行简单小结和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方程的方法及方程与方程之间关系.因为本节课不仅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章的起始课,也是初中将要研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起始课,所以教师在小结部分不仅揭示了本章将要学习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还渗透了接下来初中要学习的各类方程都要按着这章的学习方法去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程的基本“套路”,为接下来学习其它类型的方程打好基础.(五)当堂检测【教师活动】1.若x=1是方程2x-a=0的解,则2a=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