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感

合集下载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理解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理解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理解面向青少年《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吗?其实呀,这句话就是说,当我们自己想要站稳的时候,也要帮助别人站稳;当我们自己想要成功的时候,也要帮助别人成功。

比如说,在学校里,你想考个好成绩,那你是不是得认真学习呀?这时候,如果你的同桌有不会的题,你主动给他讲讲,帮助他也能把知识学明白,这就是“以欲立而立人”。

因为你在帮助他的同时,自己对知识也会理解得更深刻,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你就能轻松应对啦。

还有呢,假如你参加了一场跑步比赛,你特别想拿第一名。

那在训练的时候,如果有小伙伴跑得慢,你鼓励鼓励他,给他分享一些跑步的技巧,这就是“以欲达而达人”。

说不定因为你的帮助,他也能进步,你们还能一起为班级争光呢!所以呀,咱们在生活中,要多想着帮助别人,这样大家都能变得越来越好。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我懂啦!》同学们,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这句话。

咱们就拿玩游戏来说吧。

比如说玩跳棋,你特别想赢,那你是不是得好好动脑筋想策略?可要是你的小伙伴不太会玩,总是输,心里很难过。

这时候,你要是能教教他怎么布局,怎么搭桥,让他也能体验到赢的快乐,这就是在实践这句话。

再比如,小组一起做手工,你想做出一个超级棒的作品。

那你是不是得准备很多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意?要是有同学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你给他点建议,帮他一起完成,你们的小组作品获得了表扬,大家都很开心。

这也是“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

当我们有了目标,想要实现的时候,别忘了拉身边的小伙伴一把,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收获快乐和成功!《“以欲立而立人”,伴我成长》小伙伴们,我最近学到了一句话,叫“以欲立而立人”,它对我的启发可大啦!就说上次参加书法比赛吧,我一心想写好字,拿个奖。

每天都认真练习,研究笔画和结构。

有个同学也报名了,可他总是写不好,很着急。

我就把我练习的方法告诉他,还给他示范。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指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这句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1. 自我成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古代我国,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才能够去影响和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为他人树立榜样,引领他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人成就自己后,也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人,使自己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在学习中的意义在学习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帮助他人,首先要成就自己。

学生要从基础知识学起,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帮助他人。

在学习中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交往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才能够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引领团队,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才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达成共同的目标。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能够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成长,实现共同的价值观。

只有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从而使整个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引领他人向前。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在成就自己的才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

5. 总结与回顾【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我们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

欲:想要。

立,站立。

而,表连接。

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

达,腾达。

达人,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

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

如果自己都站不稳,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么扶他呢?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一一(《论语·雍也》)译文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非常地博有,腾达,并且能够周济众人,救济民众。

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必须可以是圣啊!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博施济众而感到愧对于民呀!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1]”这里的“而”翻译为“也”“就近取譬”,取,争取。

譬,比喻,打比方。

就近取譬,就是说从身边,从自己能力范围里做起,有多大能力贡周济贡献多少能力,不去逃避,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仁爱之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

如果能够做到“乐于助人”,也就做到了“仁”。

同样体现“仁”的思想,在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忘势》里还有这样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不是普遍认为没有钱就是穷,这里的穷是中性词,形容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达”,腾达,不仅仅指有钱,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兼善天下,让天下人能独善其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习总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在不断地刷新。

从一开始也就是知道的最久的含义:自己想要建立就要先帮助别人建立,自己想要达成目标就要先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这是我们接触最广,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含义。

直到上次听课恍然明白了其第二种含义,即自己欲望(即目标)实现以后再去帮助别人,即立人和达人。

当我直到这个含义以后不由得对古人的智慧以及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出了赞叹。

这方面的含义很好理解,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理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这其实也就是道了,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知名的富豪喜欢做慈善。

但是他们做慈善的目的是什么?这恐怕就要用行仁义的逻辑来考虑了。

而在今天听董事长解读张载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有一个新的了解,而这个理解似乎更符合儒家仁义道德的思想。

就是自己想被怎样对待,就要这样对待别人,你想让别人把你当老师,那就要先做别人的学生,说的再直接一些,你想怎样让自己的儿女对待自己,那就要先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你想得到怎样的待遇,就要先用这样的待遇对待别人。

这可以说是榜样作用,但更多的,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推己及人,也就是把别人当人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侍奉君主该有的礼节对待君主,以对待同僚该有的礼节对待同僚,同理,长辈、同辈、晚辈,这可以理解为“仁”的一部分。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人之美是不是就是立人和达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美在这里是别人想要的、喜欢的事物,君子做别人喜欢、想要的事情,帮助别人,因为自己本心要求自己,这是本心的要求,别无目的,即由仁义行,换句话说,己所欲,施与人,就是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感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感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感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并且希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取得成功。

这句中文谚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需要自己取得成功并取得进步。

要成为一个立人,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品质。

首先,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

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个人成长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并且努力追求。

其次,我们需要有纪律和毅力。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需要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韧。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并且能够帮助他人。

同时,我们希望达到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希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成功。

要达成这个目标,与人为善和关心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和了解他人的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来达到这个目标。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要充当一个良好的沟通纽带。

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我们也将更加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目标需要我们首先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和价值的人,同时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成功。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成功,也能够成为一个有影响力和价值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漫谈中庸何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也无不及,合乎常情,合乎常理。

惟精惟一。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又给四书中庸加注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平常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人说:中,就是贫穷也不要心浮气躁,富贵也不能为富不仁;中,就是做平民不要低三下四,为官不要专横跋扈;中,就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中,就像孟子说得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是每个人最本真的情感,当这种情感未发时,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的状态。

但是,人生活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上,总会有异常的变故,从而情绪随之变化波动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就要注重一个“度”字。

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内部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它的要求,才是正确的。

要达到度的要求并不是件难事,需要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

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

俗言常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适当而有节制,不过度与刺激的发泄。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思是人最本真的情感是天生的,顺应人的天性来发展就是社会规律。

人总活着,希望能够标新立异,运用创新思维,勇攀高峰,创设自己完美的生活氛围;高尔基曾经说过:“人们永远不能满足于手到擒拿的东西,如果有盏灯照亮他穿过黑暗,他会因为它不是灿烂的星斗而立即将它抛弃;幸福像沼泽里的磷火,站在咫尺之间欢跳,但他却弃之不顾,而要去攀摘天上的星星;美丽对他来说不值一文,因为更有甜言蜜语将他引诱;财富再多也嫌贫穷,因为别人会以更多的金钱将他压倒;名望只是空中楼阁,因为还有比他更伟大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议论文

己欲立而立人议论文

己欲立而立人议论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这也是孔子从人的内在心灵的需求中所揭示出来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这些命题表现了孔子对人的本质以及人与人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刻性,也是孔子哲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秘密之所在.孔子在《论语》中两处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在回答仲弓问仁时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二是在回答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在孔子回答什么是“仁”和“恕”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命题.“仁”的基本意思就是“爱人”,包含亲亲、泛爱众、仁民爱物.按照程颢、程颐的说法“仁”是“全体”,它“涵义、礼、智、信”,他称为“四支”,即它是一切美好德行的总概括.《说文·心部》“恕,仁也”.“恕”属于仁的范畴,“恕”的基本意思是“推己及人”,把自己内在的爱心推及于爱众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是从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人性假设出发的.要求用自己的仁心和善心去推度别人的心,从善心出发去处理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和物质利益关系.在这个命题中包含着要分清两个对立的的概念,即“所欲”与“所恶”,这是从人的个人主体出发而体验到的,人的全部心灵活动和行为追求,不外乎就是这两个东西,也整个人类主体所能共同感悟到的.“己所不欲”,“施诸己而不愿”,是“所恶”,它的反面就是“所欲”,即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管子·小问》).相反,“所欲与之聚之”(《孟子·离娄上》),亦是“仁”.所以,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中,体现着人类的伟大的“爱”.其中所包含的“微言”或真谛,就是“泛爱博施”.关于人的类的主体意识的确立,是人意识到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差别,意识到灵魂与肉体差别,进而追索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思考自身的来源和归宿,思考对外部世界的终极解释以及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等.人意识到自身是区别于自然的存在,因而人类逐渐确立了“群类”的观念,确立了人为万物之灵的主体意识.关于人个体的主体意识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中出现的.在人的群类的内部,自身与别人、自身与整体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呢?中国的先哲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孔子总结了前人探索的成果,建立了“仁”的哲学,肯定了人类的主体意识之外,还强调个体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孔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孔子的这种个体的主体意识中,这是相对于群体来说的.因为个体的主体意识,如果脱离了群体,就成了孤立的个人,任何个体都是群体中的个体.脱离群体的个人,将可能丧失人性的某些规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必然逻辑是己之所欲,应施之于人.不论所欲与施还是所恶勿施,都应该站在人类的整体的角度来考虑.自己所不欲的东西,不要施加于人,自己所欲求的东西,就要自觉的给与别人.这种个人的所欲与所恶,是群体为其参照的.在儒家看来,只有把自己溶入群体中,才算是一个完满的人.作为人本质规定的“仁”,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得确定的,脱离了群体的人,就不成其为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肯定自己时要肯定别人,肯定了别人,同时也就肯定了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处于人与人的因缘和合之中的.在人类社会中,个人作为类的一份子而存在,个人的生存安全、物质利益、精神生活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爱的,应所恶勿施,所欲与之.但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当权者和黎民百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区别.所施与勿施的主体是当权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应该施德于民,施教于民,施政于民,施富于民.庶民之间也应该树立和实施所施与勿施的思想,人人都应该施恩惠于他人,这就体现了人与之间的爱与社会的和谐.二孔子“所恶勿施”与“立人达人”的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之上.孔子在人性问题上,虽然只是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模糊性命题,但孔子实质上是坚持的人性善.孔子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仁”,即人者仁也,同时又把“仁”定义为“爱人”,这就说明了人的内在本质是善的,孔子的这一实质性的思想,被孟子明确地揭示出来.孟子认为,人的善的本性是先天的,它来源于“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这“四端”中包含有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恻隐之心萌发出仁德来,羞恶之心萌发出义德来,辞让之心萌发出义德来,是非之心萌发出智德来.这“四德”是人人本身有固有的.由于人具有这种善性,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时,不要违背了人的善的本性.执政者得民心的疹结在于“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所欲与之”民就会爱其上,一个政权“民而爱之则存”,相反,如果“所恶而施”,民就会怨恶其上,民“恶之则亡也”.(《大戴礼·子张问入官》)在孟子看来,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善性发挥出来,就能和别人的心灵相感应,就能和别人的心灵相沟通.“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韩诗外传》)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找到了心灵的感招点,作为执政者就应该“施泽于民”,“施实德于民”;作为庶民百姓,就应该施恩惠于人.每个人都根据所处环境和地位,把德泽施之于人,不就都可以成为尧舜了吗?人人都从善的本性出发,将心比心,推行“忠恕”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就容易沟通,这是因为人都有共同的欲望和需求,或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所就的那样.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为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性者,天之就也”,人恶的本性是天然的.“情者,性之质也”,情是人性的内容.“欲者,情之应也”,欲是情的反应.情欲是人人都具有的,从天子到庶民百姓都是这样.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他仍然主张所欲与之、所恶勿施,这是顺应人的本性的.荀子认为,人生而好利多欲,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礼义道德是人为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人厌恶因好利多欲而引起的争夺暴乱,厌恶“偏险悖乱”的社会状况;追求和谐平衡的人际关系和正理平治的社会环境.人人都有欲望,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不外如此,因为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份.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尽的.自己所欲的东西,并不等于人家不欲.人人都有欲望而且不可止尽的情况下,怎么办呢?荀子认为:“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去,求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荀子·正名》)为了达到“近尽”和“节求”的目的,就需要制定“礼义”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人最大欲望就是“贵乎生”,“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荀子·强国》)通过“礼”的规定来满足人的欲望,又使人的欲望节制在一定限度之内.换言之,就是所欲与之,只不过是有条件的满足.一般说来,凡人之所欲皆与之,是不可能的.“人之所欲,天必从之”是指整个人类这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欲望.所以,荀子所主张的“近欲”和“节求”是很合乎实际的.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个道德实践原则,孔子还强调作为国家各级政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了解和研究人性问题,不了解人性就不能有效的施政和进行有效的管理.“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之官》)“以生”指人先天具有的善的本性,“有习”指人的善性的丧失而染上的恶习.人的善的本性要求“爱人”,也要求被人“所爱”.以己之心推度他人之心,成己成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成人之美,不把自己所厌恶的、所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别人;同时把合乎人性需求的、自己所响往的东西施之于他人,这样人与人的关系,以至整个就能处在和谐协同之中,人的善的本性就会能够得到发扬,否则,人的邪恶(不论它是先天的本性,还是后天的染习)就会滋长、漫延、泛滥,破坏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使人们丧失了生活基本保证,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研究人性,认识人性以及每一个人正确认识自身,是实践仁德的重要基础.探索人性的目的就是要理解“人类之爱”,“所谓爱就是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在对象中发现自己”.“理解了自己也就理解了他人”,“对于自己茫然无知的人所看见的世界也是千篇一律的灰色,只有在能够用闪烁的眼光凝视自己的灵魂的人的面前,一切事物才会在光彩夺目的交错之中,扩展开来”,“能够透切地理解自己的个性的人,即使在最平凡的人中间,也能发现形形色色的个性”,“个性不可能给予,而只能去获得”,“只有恁借爱才能理解他人的个性.摈弃区别,选择的理智,抱以温柔的情意才能理解他人的个性.不以即兴的印象和反复无常的直观,而是以坚忍不拔的爱和细致的洞察去把握个性”,“你必须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三木清先生的这段话,说明只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只有用爱心,才能理解别人.现在有的人,表面上看他在潜心学佛,似乎在忏悔自己的过失或罪过,似乎心向善了,但实际上满心邪念,贪痴全有,经常把自己所不欲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有的人我执和法执都过重,自我膨涨,心机叵测,排斥一切人,名和利都想个人独占,这种人根本不可能有事业上的成功.这种不具有起码的人的善性,更不具有佛性.由于没有自性,就不能认识自己,也就不能认识他人,也就不能从对象中发现自己.因而他不懂得,也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和意义. 三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在注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引《韩诗外传》的话之后说:“则己所欲,必当施诸人”.(见《论语正义·颜渊第十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当施诸人”,都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在回答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的提问时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孔子对“仁”和“圣”这两个概念严格加以区别,认为“圣”高于“仁”.刘宝楠解释说:“仁”和“圣”共通的地方“皆推心之恕,以长养万物”,不同的是“仁”的德泽范围较窄,圣的“德”泽较广大.“仁训爱,圣训通,并见《说文》,为最初之谊.通之为言无凝滞也,无阻碍也.是故通乎天地、阴阳、柔刚之道,而后可以事天察地,通乎人仁义之道,而后可以成己以成物.若我於理义有未能明晓,我於人有未能格被,是即我之疑滞阻碍,而有所不通矣.如此以之自治,则行事乖戾;以之治人,则多所拂逆.”“博施济众,无一人不遂其欲”,“广施恩惠,言君无私,德能遍及”于大众,“仁道大成”,就称为“圣”,所以“圣”高于“仁”.由此可见,“博施济众”是德泽广大的圣德,也是合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旨的.1,施德教于民.孔子主张“导之以礼,齐之以德”(《论语·为政》),反对“导之以政,齐之以刑”,他认为,只有用“礼”和“德”施教于人,才能启发人的道德自觉,才能使人能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尊的意识.自尊是人的觉悟,也是人的一种德行.人如果丧失了自尊,近乎于禽兽.因为,有的高级哺乳动物有羞愧之心,有某种自尊.人的自尊是建立在人对自身价值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体现了自尊的基础由尊重他人.如果,把自己所“不欲”的东西,施之于人,或强加于人,那说是失了作人的良知,丧失了作人的规定.贪图享受的人,不但不愿意作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而且简单的一般性劳动也都不愿意作,那么他的享受和享乐又是谁给他创造的呢?当然是别人所付出的劳动.自己不愿意劳动,却又别人去劳动,这种人丧失了作人品德,成了个人主义者.极端个人主义往往丧失自尊.个人主义横行的世道,不是协调祥和的世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心比心,都真正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磨擦、减少矛盾、减少怨恨.要做到这一点,民众的道德文化素质十分重要,所以,施德教于民,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是为政者不可忽视的任务.古代十分重视“礼”“乐”的教化,“礼”和“乐”的社会功能都是能使之人与之保持和谐与协合,并且使能人的内心也保持平衡,从而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比较合乎人性的要求.2,施仁政于民.恶政和暴政从来是人民所厌恶的,仁政是民众所响往的.为政者要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体谅、体察普遍民众的愿望,特别最低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尚书·无逸》要求为政者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进而“则知小人之依”,“依者,隐也”,下层的普通民众心中的隐痛和难以言说的疾苦.为政者要从爱民的立场出发,实行祥和的政治,要导之德,教化民众,让他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要使民有恒产,要有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生产资料;要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饱暖,不饥不寒;要薄其赋敛,少派徭役,减速轻民众的负担;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减少征战,不得已要进行的正义战争,也宜速决.为政者在满足民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重视民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自己都不愿意的,自己都十分厌恶的东西施加给别人,为政者更不应该把自己厌恶的东西施加给民众.3,施富裕于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人之欲天必从之.物质生活是民众生存的基础.人来之于自然,自我价值的确定,使之归从于社会,因而人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作为自然的存在,它必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为保持生命的延续,必须要和自然发生物质交换.人和自然发生物质交换的方式、手段和本质皆与动物不同.因此人的生存需求,仍然是第一层次的需求.所以,不断改善和提高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民众的对物质生活的“所欲”,是执政者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孔子提倡“富民惠民”的政策,强调“因民之利而利之”,是德政的重要内容.荀子从所欲与之出发,主张“以政裕民”,他认为只要实行了“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荀子·富国》)这样的政策,民众就可以富裕了.他还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治),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同上)只要执政者实行“裕民富民”的政策,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生产出更多的财富.从历史上和现实都清楚地表明:只有实行富民的政策,使民富之,才能使社会安定,才能使国家强盛,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4,给人的灵魂建立一个家园,是施仁政的一个方面.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不是全部生活.人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需要文化精神生活.文化精神生活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有十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的精神空虚,价值观被扭曲,失去理想和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追求,他很可能颓废,甚至走上犯罪.就人的本性来说,人人都有美的追求,人人都希望自己不但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美好的文化精神生活,都希望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寄托之处.有的人喜欢音乐、绘画、文艺作品,把自己的灵魂寄托在艺术世界里;有的人喜欢探索宇宙和社会的秘密,把自己的灵魂寄托在学术园地里;有的人喜欢花鸟、旅游,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消闲时空中;有的人信仰宗教,把自己的灵魂寄托在彼岸世界里.总之,要使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人的生活,为政者必须要给民众创造一个文化精神生活丰富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总之,我们从“所欲与施”与“所恶无施”的辩证关系中,体悟到了所施的价值,也体悟到孔子“博施济众”的真谛,那就是从爱民的立场出发,满足民众各方面的需求,才是对民众的真正的爱.。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意思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想要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行得通。

赏析:仁爱之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出自《论语·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词语解释:
欲,想要;立,站得住;而,表示连接;立人,让别人站得住;达,行得通;达人,让别人行得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读后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读后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释义及感悟)出处与释义上面的经典名句,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回应学生子贡如何实行「仁」德的话。

「欲」,想要,希望。

「立」,站立,引申指立身处世。

「立人」,帮助人堂堂正正地站立起来,懂得立身处世。

「达」,达到,引申为通达、达成等意思。

「达人」,帮助人通达事理、达成目标等。

全句的意思是:自己想做好立身处世的修养,也想帮助别人能做好立身处世的修养。

想自己能够通达事理、达成目标,也想让别人能够通达事理、达成目标。

体悟与应用据《论语‧雍也》所载,子贡曾向孔子提问,假如有人能对人民广施恩惠,救助大众,这样是否可算是「仁」呢?孔子表示假如有人真能如此,那他岂止是仁者,简直就是圣人了,连尧舜也恐怕未能做到呢!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仁者应以自己想要确立、办妥某件事情的心态,来给予别人帮助,让他们也能确立、办妥自己想做的事。

如此,凡事皆能从自身出发,推己及人,便可算是行「仁」的方法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重点,在于推行【仁】德。

何谓「仁」?《说文解字》曰:「仁,亲也。

」《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孔子只简单回答二字:「爱人。

」概言之,「仁」指一颗能够亲近别人、关爱别人的心。

子贡出生于富裕之家,善于理财,为中华儒商始祖。

由于本身财力雄厚,所以在子贡心目中,行「仁」需要对人民广施恩惠。

孔子明白学生的心意,故以圣人尧舜为比,既予鼓励,亦有提醒:行仁不需要陈义过高,其首要不在能力高低,而取决于个人意愿。

换言之,我们本身要有一颗向「仁」的心,自强不息,不断自我完善,再将自己欲立、欲达的意愿推而广之,帮助别人也成功,也能达成理想。

进德修业,自我完善,是仁人君子的体现。

只要别人遇上困难,我们都会希望主动伸出援手,即使能力不足,经济条件有限,只要有仁心,大家都可以尽力互助互勉,互相关怀。

只要每个人都能由自身出发,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便足以有效实践仁德了。

己欲而立人己欲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而立人己欲而达人的意思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己欲而立人己欲而达人的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话呢,其实意思可有意思啦。

咱就说这“己欲立而立人”吧。

你看啊,就好比你自己想在班上考个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被表扬,那你要是看到同桌也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想着去帮帮他呀。

为啥呢?因为你知道那种想进步的心情嘛。

你自己想在公司里升职加薪,成为业务骨干,那你看到新同事懵懵懂懂的,你就会忍不住给他指点一二。

这就是你自己想要立足,也想让别人能立足。

你想啊,要是周围的人都发展得好,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这个小圈子得多和谐呀。

再说说“己欲达而达人”。

比如说你自己想开个小店,梦想着把小店开成连锁,赚大钱呢。

这时候有朋友也想开个小店,你就会把自己知道的进货渠道啊,怎么招揽顾客啊这些经验都告诉他。

因为你自己渴望发达,你就希望别人也能发达。

这就像大家在一条船上,你想驶向远方,你也希望身边的人能一起驶向远方。

这其实是一种特别有人情味的想法呢。

要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这么想,那得多美好呀。

没有那种嫉妒别人比自己好,也没有那种只想着自己成功不管别人死活的人。

大家都互相帮忙,你想啊,今天你帮了他,明天他又来帮你,这样来回的,就像一场温暖的接力赛。

每个人都带着一颗善良的心,想着自己的梦想,也关心着别人的梦想。

这就不是那种冰冷冷的只想着自己的社会,而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呢。

而且呀,当你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时候,你自己心里也会特别有成就感,就像吃了一颗超级甜的糖,从嘴里甜到心里去啦。

这就是老祖宗这句话的魅力所在呀,它告诉我们要做个善良又热心肠的人呢。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突破:为人处世类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突破:为人处世类

材料作文:为人处世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对如何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有很多的经典论述,如《论语·雍也篇》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大意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己欲达而达人”与“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具有同一个意思,都是在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乐于助人,团结合作。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谚语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学校某社团举办主题为“我看同理心”的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参加活动,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他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说:“我无法告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在穷困的童年开启了他的阅读之路,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一个人,是他的爷爷,在狂风中拼力拉车,不让车子后退半步,仿佛一尊雕塑。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论语反思自己的人生

读论语反思自己的人生

读论语反思自己的人生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论语》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于人们关于人生的思考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行为、品格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论语》时的体验和感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学而》中的一句经典语录,也是我读《论语》时的第一次感受。

人生是一场不间断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培养和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考验。

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子夏、子贡等先贤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启发自己的学习之道。

例如,孔子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虚心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不断吸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经验。

同时,《论语》还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重复犯错。

只有在学习和反思中,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学习,品格修养也是《论语》所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宽容,不因他人的无知、误解或冒犯而动怒或心生不满。

这是一个提醒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的重要教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会受到挫折和委屈。

而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仁爱之心去面对这些挑战,并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上。

从仁爱中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财富。

当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时,必须直面自己的过去,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而不是掩盖或逃避。

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去和错误。

他们对于过去的错误不保持懊悔和自责,而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坚定地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一、面向儿童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们看,当我们想要自己站得稳稳的,是不是也应该帮助旁边的小伙伴站稳呀?就像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想要自己跑得快快的,先到达终点,那是不是也可以给跑慢的小伙伴加加油,告诉他们怎么跑得更快?比如说,有一次小明在画画,他总是画不好,都快哭啦。

这时候小红过来,教小明怎么画,还给他鼓励。

小明画得可棒啦!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小红自己会画画,还帮助小明也学会了。

还有呀,小花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她每天都认真学习。

她的好朋友小蓝学习有点吃力,小花就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小蓝。

结果期末考试的时候,她们俩都考得特别好!这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小花自己想要成绩好,也帮助小蓝成绩变好了。

所以小朋友们,以后我们也要这样,自己想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也别忘了帮助别人一起做好哟!二、面向青少年嘿,青少年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

想象一下,你在篮球场上,特别想赢下比赛,自己努力练球,提高球技。

但这时,如果你的队友技术不行,总是失误,你会怎么做?是只顾自己表现,还是帮队友也提高水平?真正厉害的人会选择后者,因为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

再比如说,你想考个好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鼓励身边同样有梦想的朋友,一起努力,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呢?记住,当我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别忘了拉身边的人一把,这样大家都能变得更好!三、面向成年人朋友们,咱们来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工作中,咱都想升职加薪,出人头地。

但如果只想着自己往上爬,不顾同事的死活,能行吗?肯定不行!比如老王,他业务能力强,有个晋升的机会。

但他没有只顾自己,而是带着小组的成员一起攻克难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小组的业绩上去了,他顺利晋升,同事们也都得到了成长和奖励。

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

再比如,你自己创业成功了,赚了钱。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意思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

欲:想要。

立,站得住。

而,表连接。

立人,让别人站得住。

达,行得通。

达人,让别人行得通。

此句意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

如果自己都站不稳,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么扶他呢?。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作文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作文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文英文回答:To stand up and help others stand up, to achievesuccess and help others achieve success these are two noble aspirations that have been deeply ingrained in human na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desire to uplift oneself anduplift others is a testament to our innate compassion and empathy. When we strive to become better versions of ourselves and reach our goals, we not only benefit personally but also create a positive ripple effect in the lives of those around us.For instance, let's consider the scenario of a young entrepreneur who aspires to establish a successful business. By diligently working towards his goals and overcoming obstacles, he not only achieves personal success but also creates job opportunities for others. His success inspires and motivates his employees to work harder and strive for their own success. In this way, the young entrepreneur'sdesire to reach his own goal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lives of those working with him.Similarly, let's take the example of a teacher who is passionate about education and wants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her students.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her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viding guidance and support to her students, she not only helps them achieve academic success but also instills in them a desire to excel in life. Her dedication and commitment inspire her students to dream big and work towards their aspirations. As a result, the teacher's desire to uplift herself and uplift her students creates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中文回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种崇高的愿望自古以来就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本性。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及解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及解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及解释名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雍也篇》解释: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

赏析:此句讲明了仁人与圣人的区别,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雍也篇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作者:贺正桦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31期摘要: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特别依赖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对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21世纪的高中德育工作者应具有宏大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应进一步贯彻民主平等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关键词:视野;德育;教育高中阶段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首先应该是思想、观念的熏陶和培育。

在学生对社会、人生、家庭、学习及自身等各方面逐渐形成全面、深入而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养成。

遵循这个思路,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就特别依赖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班级管理者对工作、生活、社会、人生诸领域重大问题的认识水平、理解程度和实践的态度、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在给学生心智的发育、行为的养成搭建一个平台;班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活动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究其实质是在给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班级内部的小环境。

而这一切反过来对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起到相当程度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着班级管理者自身的道德力、学习力、创造力。

可以说,“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教学相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尤其是在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不高不可以为师,身不正不可以为范,诚哉此言!下面,本人就不揣淺陋,谈一谈自己对新时期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的管窥之见。

一、21世纪的高中德育工作者应具有宏大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经过无数教育教学工作者近30年的艰苦摸索、实践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全面的讨论、批判之后,现在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施行的可能,同时也到了必须施行的重要关口:面对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之间联系、交流空前频繁、紧密的形势,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格局,面对传统文明成果得到极大重视和新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席卷世界的课改潮流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要求,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从上到下都必须有一番重大的改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感
展开全文
读了本篇“名校方略”,我了解到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的“立人教育”表现为一种根源于人的至性至情,又超越于实用理性之上,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美好存在形态的追求。

立人教育的要义,分而解之,方可见其内蕴丰沛之美!读到“一一三二X”体系时,我不禁为金牛实验中学的“立人教育”点赞,因为这所学校的立人教育考虑到的是“师生”双方的长足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独的一方,是为长期滋养师生的浩然正气,进而化润人的心灵,成其行动,显其浩然之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校长刘仲文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本身的内蕴丰沛之美。

相信他们立人教育
的研究与实践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