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席勒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深深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
席勒在18 世纪正式提出“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
并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美育书简》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一、席勒关于美育的必要性的理论
席勒提出,近代文明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达,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级的严格区别,使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
席勒认为,人的天性应该是完整和谐的,人应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和社会之间也应协调,应处于完美和谐的状态。
但由于近代文明的发展,国家成为强制性机器,使得近代人在物质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现实和理想、客观和主观等方面都是分裂的,人的天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活生生的个人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机器。
要客服这种分裂,就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
唯一的办法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只有审美才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
针对这一目的,席勒提出“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三个概念,认为完美的人性“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有机统一。
这两种冲动都是人的天性,只不过在近代文明社会中被分裂开来了。
“游戏冲动”是二者的桥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
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席勒曾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
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
二、席勒的美育理论
关于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
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超越实在、必然与理性的审美的关系性的自由。
也是审美的想象力的自由,是想象力对于自由的形式的追求,从而飞跃到审美的自由的游戏。
当然归根结底,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人性解放的自由,是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走向人性之完整。
由此可见,这种自由观不仅局限于精神领域,而更侧重于现实人生,追求一种人性完整、政治解放的人生自由。
因而是一种人生美学之路,开辟了整个现代美学走向人生美学的方向。
席勒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即是其成为沟通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之中介。
这就使美育成为由自然之人成长为理性之人的必由之途。
这就是席勒关于美育作用的“中介论”,成为整个美育的核心环节,构成了整个审美之谜。
席勒认为,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美的艺术。
他首先从艺术类型的横向的角度论述了理想的美育的途径。
那就是由优美到崇高,达到人性的高尚。
而从纵向的角度,席勒勾画了审美教育的历史过程,即由古代的素扑的诗到现代的感伤的诗,最后走向两者结合的理想形态的诗。
三、席勒关于美育理论的格言警句
1、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2、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
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
3、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