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外事用地
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D3
保安用地
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卫部门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和公安分局,该用地应归入公共设施用地(C)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E1
水域
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水域,不包括公共绿地及单位内的水域
E2
耕地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U12
供电用地
变电站所、高压塔基等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
U13
供燃气用地
储气站、调压站、罐装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用地。不包括煤气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
U14
供热用地
大型锅炉房,调压、调温站和地面输热管廊等用地
机场用地
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S1
道路用地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道路用地
S11
主干路用地
快速干路和主干路用地
S12
次干路用地
次干路用地
C11
市属办公用地
市属机关,如人大、政协、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各党派和团体,以及企事业管理机构等办公用地
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
在本市的非市属机关及企事业管理机构等行政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含公寓式酒店)和市场等用地,以及为商品流通服务的现代物流业用地
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总体设计简述
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总体设计简述作者:张璇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针对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情况,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设计要点和路线总体布置情况,主要包括:路线方案比选;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互通立交的布置及设计;桥型方案;景观设计等方面。
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为以后类似一级公路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设计要点方案比选总体设计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干线公路是中山市规划干线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是对现状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即现状中拱公路的扩建及改线升级。
省道S111线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
纵二线南段路线全长7.38km。
设计速度为80km/h,主线按照交通量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同时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在部分路段主线两侧或单侧增设辅道。
路线起点在南朗工业园区道路,终点与珠海规划S111线位衔接,采用分离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如下:1 自然地理条件项目区先后穿越微丘和平原,位于广澳高速公路西侧,多处经过微丘,一般海拔高程为12.5~50m(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无大型河流,路线在跨过广澳高速公路以后,基本处于平原地段,一般海拔高程为2.8~6.8m。
路线经过区域沟渠众多,鱼塘星罗棋布,是属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冲积平原区,地表多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且多被垦为农田、花地、甘蔗地及人造鱼塘。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四季草木常青,夏季湿热,夏秋两季常有强热带风暴侵袭本区;冬季偶有冷空气侵入。
本区降水量较高,多年平均降水量1645~2013mm,历史最大降水量2413~3326mm,最小降水量953~1200mm。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图规划背景:为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市政府建设“省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中山市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了本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活力、环境品质和改善民生,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研究范围: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主城区为规划研究重点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目标:践行“公交都市、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集约、绿色、和谐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中山市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内涵发展、低碳理念,强化“多元网络体系、设施支撑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实现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精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中山市“公交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与方向。
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客运走廊为纽带,以换乘枢纽为节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化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层次分明、模式多元、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大公交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结合中山市“两轴两带、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城市向东发展及“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线网串联城区以及各主要镇区,并全面对接周边广州、佛山、珠海、深圳、江门等周边城市。
快速公交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公交骨干走廊,全力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同打造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快速公交网络覆盖全市80%公交骨干走廊,快速公交通道网络化。
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外围组团至主城区控制在60分钟以内,市中心至主城各主要枢纽30分钟可达。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目录目录 (I)前言 (1)1总则 (1)2术语和定义 (2)3总体交通设计 (4)3.1一般规定 (4)3.2工作内容与深度 (4)3.3技术要点 (5)3.3.1交通和土地使用协调 (5)3.3.2道路功能与交通组织 (7)3.3.3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9)3.3.4轨道车站周边交通 (12)3.3.5公共交通 (16)3.3.6机动车停车 (18)3.3.7地块出入口 (18)3.3.8道路横断面、平面和竖向 (20)3.3.9交叉口初步方案 (24)3.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交通设计要素 (25)4详细交通设计 (27)4.1一般规定 (27)4.2工作内容与深度 (27)4.3技术要点 (28)4.3.1步行交通设计 (28)4.3.2自行车交通设计 (37)4.3.3轨道站点周边交通设计 (41)4.3.4公共交通设计 (44)4.3.5小型公交枢纽设计 (52)4.3.6交叉口详细交通设计 (56)4.3.7机动车停车设计 (62)4.3.8地块机动车出入口交通设计 (65)4.3.9交通控制信号设计 (68)4.3.10交通标识设计 (71)4.3.11道路景观与市政设施协调 (72)5实施与保障机制 (77)附录一:城市交通设计编制大纲 (78)第一部分总体交通设计编制大纲 (78)1 研究内容 (78)2 主要图纸 (79)第二部分详细交通设计编制大纲 (80)1 研究内容 (80)2 主要图纸 (81)附录二:典型交通设计案例 (83)附图1:小型公交枢纽设计实例一 (83)附图2:小型公交枢纽设计实例二 (84)附图3:小型公交枢纽设计实例三 (85)附图4:交叉口详细设计示例一 (86)附图5:交叉口详细设计示例二 (87)附图6:交叉口详细设计示例三 (88)附图7:交叉口详细设计示例四 (89)附图8:交叉口详细设计示例五 (91)附录三:参考文献 (92)附录四:本导则用词说明 (93)前言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的紧密衔接,切实提升和改善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引导绿色交通的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交通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
城市设计导则 (自动保存的)
一.总体设计指导1.1规划原则土地高效利用——在CBD模式下,土地需要高效率的开发,多样化的利用,尽可能的优化土地资源,立体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这体现在在住宅区和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尽量避免中低层建筑,尤其是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在竖向上要将办公和商业和农产品结合交织。
绿地和广场要合理规划,确定发挥最大作用。
交通流畅便捷——交通流畅便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恰当合理的设置。
改变混乱、尺度不合宜的交通现状:结合原有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按照功能地块分割为外环和内环,两环间有道路连接。
沿河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使其与机动车不互相妨碍。
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为理念,以河道构筑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绿色景观,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明个性。
其中,结合人与环境的重点在于绿色生态技术,尤其以水利技术为核心,其他绿色技术为辅助,全方面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建设。
深度的文化——以文化为背景,融合谁空间,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活地带,营造人温度是氛围,增强市民归属感。
郫县农耕文化、陵园红色文化和都江堰水文化三方面结合,大到从功能地块划分上,到绿地广场设计上,小到小品雕塑设计上,都要渗透进文化因素,使规划有理可依,有理可究。
1.2指导思想以沱江河滨河地区的城市更新为契机,综合考虑城市功能需求与生态景观需求,按照人性、多元、可实施的原则,对本片区进行综合城市更新,以达到充分利用景观生态效益、提升滨水区城市职能、优化城市形象、促进旧城更新的目的,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滨水新城。
1.3规划结构以沱江河为轴线,在基地中游部分打造人造浅滩,形成片区中心区,朝四周发散多个水节点,分割出水网脉络,组合成四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心四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均好的发展目标。
1.4经济技术指标设计指标规划区平均容积率为3~5,拆建总量由城镇区域综合平衡。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公示版)中山市城乡规划局2016年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2)2.1 城市用地分类 (2)2.2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2)第三章用地规划与布局 (5)3.1 居住用地 (5)3.2 工业用地 (7)3.3 物流仓储用地 (8)3.4 绿地与广场用地 (9)第四章容积率、建筑密度与绿地率 (11)4.1 容积率(FAR)与建筑密度(D)控制指标 (11)4.2 容积率计算标准 (12)4.3 建筑密度计算标准 (14)4.4 绿地率控制指标及计算标准 (14)第五章建筑控制与城市设计 (17)5.1 建筑间距控制 (17)5.2 建筑退让控制 (21)5.3 建筑高度与面宽控制 (24)5.4 居住建筑控制 (25)5.5 城市设计 (27)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 (28)6.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分级标准 (28)6.2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准则 (28)6.3 公共服务设施的混合设置 (33)第七章交通设施 (34)7.1 道路系统 (34)7.2 城市道路交叉口 (37)7.3 常规公共交通 (40)7.4 轨道交通 (42)7.5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设置 (43)7.6 停车场(库)机动车出入口及其相关设计参数 (45)7.7 步行设施 (50)7.8 自行车设施 (51)7.9 公共加油加气站 (55)7.10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55)7.11 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 (57)第八章市政设施 (59)8.1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 (59)8.2 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工程 (61)8.3 城市供电系统工程 (67)8.4 城市通信工程 (73)8.5 燃气工程 (81)8.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91)第九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95)9.1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准则 (95)9.2 地下空间分区管制 (95)9.3 地下空间开发控制 (96)9.4 地下交通设施 (97)9.5 地下空间防灾设计要求 (98)9.6 地下空间环境保护指引 (99)第十章生态与历史保护 (100)10.1 生态保护 (100)10.2 历史保护 (100)第十一章综合防灾 (101)11.1 城市消防 (101)11.2 城市人民防空 (101)11.3 城市防震减灾 (102)11.4 地质灾害防治 (103)11.5 城市防洪(潮)、防涝 (103)11.6 应急避难场所 (104)附录一:用词说明 (106)附录二:名词解释 (107)第一章总则1.1为实现城市规划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科学、合理、经济地利用城市土地,配置城市公共设施,更好地发挥城市的综合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并结合中山市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标准与准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镇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阶段与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2014.06——南京、再次形成拼合稿件,各单位代表集中讨论
参编单位:
深圳交研中心、南京城交院、同济大学、天津 市规划院、重庆交通院、天津市政院、杭州交 研中心、广州交研院等
2014.06-2014.09——分头工作,持续调整完善 2014.08、09、2015.01——北京,主编单位三次封闭工作 2015.02——北京、专家评审 2016.08——征求意见稿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挑战五:目前的规范内容存疑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对自行车网络密度没有规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步行和自行车路网密度规定如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自行车专用路路网密度
城市所有地区是否
1.5~2.0(km/km2),道路间 均能按此标准实
站点与周边用地脱节 出入口数量少、距离地块过远 接驳设施数量不足、使用不便
北京公主坟地铁站,名副其实的“换乘站” 地铁1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 1号线:日均客流100百万人次; 10号线:日均客流约200万人次 所有的出入口,均设在立交内
北京公主坟地铁站
对于多数城市而言,轨道交通仍然作为缓解拥堵的方式, 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而已
以问题为导向编写详细交通设计内容
强调精细化、人性化的交通 设计理念和方法
既有规范的内容存疑问题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研究
针对关键指标提出建议
应对一:将交通设计“嵌入”既有规划设计体系
原有体系必要的有益补充和衔接手段
纵向拓展、承上启下 向上承接综合交通规划和各类交通专项规划
(道路网、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货运、慢 行等…) 向下指导具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施工设计和实 际建设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8•【字号】中府办[2009]79号•【施行日期】2009.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府办〔2009〕79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设在市交通局,联系电话:88860683)。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促进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拟定实施方案如下:一、职责分工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中提出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中山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各项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落到实处。
(一)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本方案的落实、检查和监督工作;督促各镇区及各有关单位落实公共交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市交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公交发展规划,加强公交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整合市域组团公共交通资源,完善和优化公交系统,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打击和取缔非法营运,加强公交服务质量监督,编制公共交通补贴支出预算;会同市财政局、物价局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为政府实行公交补贴提供科学依据。
中山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规范道路车位篇
第十章城市道路交通10.1 城市道路10.1.1 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地下工程管线以及对沿线建筑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10.1.2 城市快速路是联系城市各片区间的交通性干路,交通组织采用全部或部分封闭式;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任何单位不得设置直接通向快速路的路口,只允许辅道出入;进入快速路的出入口数量应加以限制,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公里;快速道路与高速公路或其它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10.1.3 城市主干路是城市各区或组团间的交通性干路,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并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10.1.4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承担小区内部及大型建筑出入交通作用并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支路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如果需要联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10.1.5 道路网节点上相交道路的条数宜为4条,并不得超过5条。
道路宜垂直相交,最小夹角不得小于45゜。
10.1.6 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按道路红线计)按下列标准控制:主干道: 20米~30米;次干道: 15米~20米;非主次道路: 10米~20米。
机动车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应大于50米。
居住区道路红线转弯半径不得小于6米,工业区不小于9米,有消防功能的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
10.1.9 小区级主要道路出入口距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少于80米,次干道不少于70米。
(按两条交叉道路的道路红线的延长线交点计)。
10.2 城市道路交叉口10.2.1 道路平面交叉口:10.2.1.1 当主干道与主干道及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时,相交道路的红线宽度要相应增加一个等级,其加宽范围从道路中心交叉点为起点200米~250米。
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
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试行稿)2018年3月目录一、编制说明 (1)二、规定条文 (5)三、条文编制说明表 (11)四、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说明 (22)五、部门意见的回复说明 (23)六、市规划局讨论会纪要及回复说明 (30)一、编制说明(一) 编制历程2017年6月1日,住建部启动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设计的地位,以及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体系、规划管理体系的衔接方向,要求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为落实《管理办法》,贯彻住建部、省住建厅的工作要求,中山市城乡规划局于2017年6月启动了《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前期研究》课题(下称“研究报告”),并草拟了《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试行)》(下称“管理规定”)。
《研究报告》已于2017年11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管理规定》在通过专家评审后,于2017年11月征求部门、镇区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
2018年3月,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相关科室、分局对《管理规定》进行讨论,并再次修改完善,现将《管理规定》的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二)《管理规定》的合法性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管理规定》的编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各地可根据本办法,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和技术导则。
”为落实《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市实际,对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实施要求进行细化,制定本管理规定。
2.坚守总规、控规的法定规划地位。
《城乡规划法》明确总规、控规的法定规划地位,并将控规作为“一书两证”规划管理的依据。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并要求城市设计内容应纳入总规、控规。
依据《城乡规划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本管理规定坚持城市设计内容应先纳入法定规划,再作为规划管理依据的原则,坚守总规、控规的法定规划地位。
db37∕t 5167-20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db37∕t 5167-20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本标准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以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道路等级与规模:规定了城市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包括车道数、路幅宽度、车流量等指标,以及道路设计年限和设计车速等参数。
3.道路平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4.道路纵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纵坡、竖曲线、坡长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与横向排水设施的协调设计。
5.道路横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部分的宽度和布置方式,以及交通设施和绿化设施的设计。
6.交叉口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交叉口的形式、交通组织、信号控制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7.无障碍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盲道、缘石坡道、过街设施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设计,以及满足残疾人的通行需求。
8.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绿化、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景观设计。
本标准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
同时,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整理)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中山市规划局2009年6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用地第三章居住用地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第五章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第六章公共设施第七章工业、仓储第八章旧城区改建第九章城市绿地第十章城市道路交通第十一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附录I 名词解释第一章总则1.1为实现城市规划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科学、合理、经济地利用城市土地,配置城市公共设施,更好地发挥城市的综合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山市进行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按照本准则执行。
我市现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
本准则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
1.3本规范由中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4本准则自2009年月日起执行。
2004年印发的《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同时废止。
第二章城市用地2.1城市用地分类2.1.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1.1公司、社等用地检验中心、中学、科学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以及为工业设施配套服务、工业产品流通服务的现代物流业、新型产业用地等,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它用地(E)用地面输气管和墓地等桑园、茶园、橡胶园等园地尚不能使用的2.2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2.1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2.2.2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2.2.3中心城区与镇中心区总体规划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05~120 m2/人控制。
2.2.4 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的规划人均单项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6版)》的批复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6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02•【字号】中府函〔2016〕562号•【施行日期】2016.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6版)》的批复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2日文号:中府函〔2016〕562号市城乡规划局:你局《关于批准〈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请示》(中规报〔2016〕18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6版)》(简称《标准与准则》)的目标、任务和范围明确,编制依据充分,采用的基础资料详实,运用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恰当,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我市有关政策、专项规划进行对接,基本满足规划管控要求。
《标准与准则》对推动我市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城市发展策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中山建设精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标准与准则》符合国家、省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适应我市发展实际,因此原则同意《标准与准则》。
二、《标准与准则》是我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标准与准则,市域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照本技术标准与准则执行,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法定程序办理。
三、你局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环境保护局、中山供电局等单位将相关要求落实到行政审批、管理、执法等各个环节当中,并做好《标准与准则》的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标准与准则》落到实处。
四、你局要在《标准与准则》获批准之日起30日内,将《标准与准则》文本送市有关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本技术导则的目的是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以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开展的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以人为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满足其对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审美、体验和使用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设计范围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等,体现地域特征。
此外,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同时,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应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最后,应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同时,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践行公众参与,体现公众意愿。
城市设计的意图与管控要求应明确,表述简洁明了,便于规划管理和具体实施。
最后,宜通过形象易懂的图、文、表格、三维模型等方式进行交流展示。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镇规划区进行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城市的定位和愿景,制定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规划,明确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组织方式,提出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
广东高速公路设计导则
广东高速公路设计导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高速公路设计导则是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的一套规范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广东省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工作。
本文将对广东高速公路设计导则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导则的背景和概述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交通发达是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提供了便利。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舒适和便捷,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专门制定了《广东高速公路设计导则》。
该导则是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高速公路设计的要求和标准,指导设计单位和建设方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工程建设。
二、导则的主要内容1. 道路设计标准:导则规定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宽度、坡度、曲线半径、路基厚度等内容。
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高速公路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2. 设计要求及规划:导则明确了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和规划内容,包括路线选址、车流量分析、交叉口设置等方面。
设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高速公路的顺畅通行和安全运营。
3. 施工工艺和材料:导则对高速公路的施工工艺和使用材料进行了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4. 设计审查和验收要求:导则规定了高速公路设计的审查和验收流程,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后需进行审查及验收,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
5.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导则要求高速公路的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三、导则的重要性和作用1. 规范指导:导则为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单位和建设方可以根据导则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减少事故隐患:导则规范了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和规划内容,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减少事故隐患,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介绍
中山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交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山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的制定变得
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是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环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动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对中山市城市
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二、总体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应以人民裙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并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
适度。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
的优先地位,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私
人汽车占道行驶的现象,降低交通拥堵。
3. 综合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结
合城市用地、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综合规划,科学合理
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
4. 生态保护: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尽量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推动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
三、交通组织与建设
1. 道路等级设置: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等级,便于交通组织和规划。
2. 路口布局与交通信号控制:科学规划路口布局,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3. 公共交通优先道路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中,设置公共交通优先道路,保障公共交通的畅通和优先通行。
4. 倡导绿色出行:在城市各个区域,建设便捷的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通行系统,倡导居民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交通设施建设
1. 道路标线和标识设置: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行车标识、交通警示标志等道路标线和标识,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识别能力,减少交通事故。
2. 行人通道建设:加强城市人行通道建设,设置便利的过街通道和人行天桥,提高行人交通安全。
3. 车辆停靠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停车位,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减少乱停车现象,改善城市交通秩序。
4. 绿化带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和中央设置绿化带,进行景观设计,美化城市道路环境,提高城市形象。
五、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1. 视距保障设施:设置路灯、反光镜等设施,保障驾驶员和行人的正常视距,减少夜间交通事故。
2. 安全岛和隔离设施建设:在道路中央和路口设置安全岛和隔离设施,保障行人过马路的安全,减少车辆交叉事故。
3. 交通警示设施设置:设置交通警示标志、路灯等设施,提醒驾驶员注重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紧急救援设施建设:在道路沿线设置紧急通联方式、医疗救援点等设施,提高交通事故的救援效率,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六、智能交通设施建设
1. 交通信号控制:在城市主要交通节点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实现车辆和行人的智能识别和控制,提高交通效率。
2. 交通监控设备设置:在城市重要路段设置交通摄像头、电子警察等设备,监控道路交通情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3. 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在公共交通站点和车辆上设置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器,向乘客推送实时的公共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
4. 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建设城市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效率。
七、结语
中山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的制定,是中山市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城市交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了规范和优化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科学组织和建设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和设置交通设施,加强交通安全和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中山市道路交通的运输效率,改善交通
环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动中山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中山市的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为中山市的交通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