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培养审美人格 审美素养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

合集下载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审美情趣是指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语言的美,领悟作品的意境,学会欣赏文字的艺术之处。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欣赏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感悟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而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是为了学科学习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内在修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它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会人文精神,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道,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具备尊重他人、理解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品质。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人修养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实现个人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欣赏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内心的美好情感,在审美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和解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教育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全面人格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全面人格发展涵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是培养健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性。

I. 人格形成对未来发展的关键影响学生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接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影响。

积极的人格塑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我们能够培养他们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II. 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特长。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现自己潜能的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这样的全面人格发展将使学生更加自信,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III.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提供团队项目和社区服务等机会,学生能够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样的全面人格发展将使学生具备强大的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IV.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

通过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正直诚实、公正公平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能够塑造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这样的全面人格发展将使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V.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人格发展不仅仅是学生传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他们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适应能力。

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挑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全面人格发展将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成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有能力的个体。

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美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教育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和文化修养,提高人的内在素质和综合能力。

而人格培养是指通过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熏陶,使人形成健全完善的品德和性格,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

美育与人格培养密切相关,其对人格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育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美育注重培养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感受等感知能力,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并逐渐形成辨识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开阔包容的心态和品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情感态度。

其次,美育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接触和表达艺术形式,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种情感,如喜悦、忧伤、愤怒、恐惧等。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文关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并培养出人们对他人的关切和同情心,形成善于感受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情感体验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增强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出亲和力、同理心和责任感等,从而形成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美育能够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创意,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人们能够培养出开放、灵活的思考方式,培养出独立、创新的精神,从而培育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发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创新的人生态度。

最后,美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是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习和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哲学、文化内涵,能够使人们具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同时,美育也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一、审美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审美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美的感觉、认识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美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只有懂得欣赏文学作品,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自己的文学情趣,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审美素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欣赏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画面,学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学作品朗读和赏析,或者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名画,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来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讲解,或者分析一些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观影,一起讨论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从而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结语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和家长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人文情感丰富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情怀的人,有修养的人。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对人格塑造的意义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对人格塑造的意义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对人格塑造的意义探析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去渗透美育教育,承担起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重大责任,教师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

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并且健全的人格。

1 发挥语文美育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中学语文课本大多是文学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明,里边体现了浓烈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从现实主义的屈原到浪漫主义的杜甫,从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到花前月下的李清照,无一不在让学生领略古人的风骨,接受着美学和艺术形式的双重教育。

对于现代文学来说,涌现出了诸如鲁迅,郭沫若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作家,他们用那些富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和杂文,创造了现代新学的里程碑,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人文思想的机会,不论是《阿Q正传》,还是《雷雨》,让学生们在看到时代烙印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引领学生积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深意,比如在《拿来主义》的时候,让学生先体会鲁迅先生语言犀利,幽默的杂文写作特点,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比喻的各种深层含义,在“送出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对比中,启发学生领会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依然闪烁着思想的火花,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着一曲同工之秒。

对学生的人生处世态度有着很好的指点作用,成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良师益友。

2 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挖掘学生塑造人格的方法和途径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情操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和塑造学生的人格,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语文教师就该成为“智慧老师”在教学与生活中创造美、追求美,让自己崇高的人格影响感染学生。

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会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中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我们老师都知道,自古以来文道统一,语文老师自然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

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显而易见的是,陶冶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

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由爱美而动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二、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首先,要寻找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其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

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此外,教材中好诗美文比比皆是,且皆有美妙的佳境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体现了诗的意境美,把环境渲染得明丽灿烂,表达出喜出望外、欢快急切的心情,情感热烈奔放。

郑振铎的散文《燕子》则塑造了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声形俱佳的意象美,与柳丝、微风、阳光构成一种美好的意境,妥切地抒发了作者的情绪。

提升审美素质实现人性完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提升审美素质实现人性完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提升审美素质实现人性完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进步的审美观点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受教育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使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感觉完善起来,并能按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和自身。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在法律上,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但通常,它常被用以表明人的道德品质。

在这里,人格是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的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做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

高尚的人格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修养和完善而成的。

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都从不同角度对人格的本质、产生、发展以及完善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审美教育学中也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

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把握美的规律,提高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固然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从改造社会来讲,培养了能真正用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的新一代的人,应该说是最终的目标。

在“新一代的人”德智体美的多种素质中,应该是德冠其首。

德,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它能决定或制约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者都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包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以及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旨在人格完善的美育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的“寓教于乐”的主要手段,为历代的美学家、教育家所重视,孔子的美学思想和其政治思想如出一辙,他谈美育,总是立足于“仁”和“礼”,着眼于人格的完善。

他与弟子谈松论玉观水察山,常以“君子比德”,于是他观水时,水则“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动而下之,其似有礼者”;察玉,玉则“廉而不刿,君子比仁爱”,他自己会欣赏音乐,闻《韶》能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认为音乐不仅能够“独以自乐”,而且能够“乐人”,陶冶人的情操,于是特别重视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的社会作用。

简述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简述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简述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教育能够帮助人们领略美的世界,更全面的认识世界,提升从审美角度出发的审知能力,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水平。

首先,艺术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出艺术修养,在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社会价值观,科学的审视现实社会,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次,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探索新的思维模式,拓宽思维视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水平。

最后,通过艺术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礼仪礼节,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艺术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水平,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实现全民受教育的幸福感。

注重美育素养培养

注重美育素养培养

注重美育素养培养美育素养是指个体在审美、创造、表达、欣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育素养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注重美育素养培养的意义、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一、美育素养培养的意义美育素养培养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美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通过学习艺术、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个体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参与创作、表演等活动,个体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在艺术活动中,个体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增强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美育素养培养的方法1. 定期开展艺术类活动学校、社区以及其他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各种艺术类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话剧表演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个体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审美视野,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2. 引入艺术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将艺术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艺术教育。

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且有机会进行实践和表达。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3. 鼓励多样化的艺术表达个体在艺术表达方面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和尝试。

学校和社区应该提供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学习机会,如绘画、音乐、舞蹈、摄影等。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激发他们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4. 培养艺术欣赏的习惯个体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习惯。

学校和家庭可以为个体提供定期的艺术欣赏机会,如观看优秀的艺术影片、访问博物馆等。

通过这些活动,个体能够逐渐培养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应对措施1. 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重视美育素养的培养,并且加大对于艺术教育的投入。

论当代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

论当代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

论当代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内容摘要:无论是从时代特点[来自]还是从职业特点看,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

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构成教师高尚人格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教师的审美素质能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形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美育作用。

关键词:教师审美素质意义什么是审美素质呢?所谓审美素质是指包括美学知识、美感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

广大教师要“按美的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审美的人”。

无论是从时代特点还是从职业特点看,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

本文着重谈谈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

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构成教师高尚人格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一个塑造、规范、引导人们生活的职业。

从本质上说,美育是一种生活教育。

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生命教育,其核心是培养生命意识。

其内涵是尊重、珍惜、热爱生命。

只有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才能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种价值,并利用它创造新的价值;只有有生命意识的人才知道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只有拥有生命意识,能够尊重一切生命的存在,才能真正拥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美好,而不被世俗和眼前的功利所遮蔽,同时这种美好又能导向善。

职业要求教师要有生命意识,这样教师才能把热爱、尊重、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教育不再仅仅是谋生,而是被视为美的艺术,热爱教育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样的老师是有崇高境界和完美人格的老师。

第二,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者,也是社会思想、道德风尚、审美价值的传授者。

教师的神圣使命,要求教师成为“最博学和最优秀的人”,并通过自身“体现人类的理想”。

因此,教师必须用包括审美和美育知识在内的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必须具有包括审美理想在内的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必须形成包括审美心理结构在内的完美人格。

浅谈美育对健全人格形成的重大意义

浅谈美育对健全人格形成的重大意义

浅谈美育对健全人格形成的重大意义作者:李琪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人格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也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应该说,随着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我国小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经济大潮的洪流使得泥沙俱下,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儿童的心灵。

儿童是未来的公民,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儿童的样子就是未来社会的样子。

要建现代化的文明国家,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公民的素质,而提高公民素质,就要从儿童少年抓起。

【关键词】人格美育儿童小学美育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美感意味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

美育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美育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的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一、美育美育是在提高生命质量、人生价值的人的终极关怀下的生命教育,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教育。

培养、提高儿童对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是通过审美体验使儿童的情感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整的人格。

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

情感是内在的、没有功利性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二、美育对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美育有助于培养、发展和提高人观察力和想象力在美育过程中,无论是引导人观赏美景、欣赏乐舞、鉴赏字画,还是指导人朗诵诗歌、阅读散文、赏析名著,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它旨在使个体能够通过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思维来提高自己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审美能力,也关注个体的道德情操、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下文将分别从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审美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个体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分析和理解能力,促进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认知。

这种审美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个体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审美教育还能培养个体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个体的信息加工和整合能力,有助于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最后,审美教育对人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态度,提高个体对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这种审美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另外,审美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培养出更多具有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推进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审美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人才。

同时,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关注个体的审美兴趣和需求,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学习机会,帮助个体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也是我们与世界相连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不仅能够开发其潜能,更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首先,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对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孩子们所面临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正确辨别、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美感的敏感度,使其更加具备辨别美与丑、真与伪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美的享受,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各种形式的美学创作,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其次,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审美和欣赏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基石之一,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感。

而对于艺术、文化传统的欣赏,不仅能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能够培养他们对各种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性和理解力,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是培养人的心灵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可以改善心情,增强心理健康。

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加善于感受、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呢?首先,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美的体验,如带他们赏析音乐、欣赏绘画、观赏舞台剧等。

同时,父母也要激发孩子的审美情趣,与他们共同欣赏美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适当安排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戏剧等,培养孩子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重视审美健全人格的发言稿

重视审美健全人格的发言稿

重视审美健全人格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视审美和健全人格的想法。

审美是指我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能力,而人格则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审美健全的人格对于一个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重视审美意味着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欣赏艺术、阅读经典文学、观看优秀电影等都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够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培养欣赏美的眼光,拓宽审美差异的理解能力。

这样,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琐事、遭遇困难时,脑海中就会更多地存在美的印记,帮助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重视审美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审美能力能够促进我们的情绪管理和个性发展。

通过欣赏美的事物,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同时,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判断力和理性思维,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重视审美与建设美好社会密不可分。

一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

只有在一个具备审美能力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更好地追求美的境界,创造美的作品,形成健全的审美取向。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
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而努力,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重视审美和健全人格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关注的重要议题。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和树立健全的人格,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塑造美好的个人和社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造一个富有美感和道德高尚的社会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中小学美育对人生完整性的奠定作用

中小学美育对人生完整性的奠定作用

中小学美育对人生完整性的奠定作用
美育是指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其具备美感、锐意创新、全
面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情操修养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美育在学生的人
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人生的完整性有着积极的奠定作用。

中小学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正处于感受和接
受外界影响的关键阶段,通过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提高他们对
美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感受美的也能学会欣赏和鉴赏,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这种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乐趣横生,也可以丰富他
们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中小学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中
小学美育教育,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创
作中,学生需要思考、想象、创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
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它不仅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让学
生在人生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中小学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
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通过学习艺术、欣赏艺术和参与艺术活动,
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情绪,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操修养,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使自己更加具备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

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塑造多元化人格美育教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被赋予的美育教育会塑造一个人独特的人格。

美育不仅仅只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一个人全面性格的培养和发展。

下面介绍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1. 塑造多元化人格美育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多元文化和多元审美的认识,从而塑造一个包容、开放、多维度的人格。

一个受过美育熏陶的人,会拥有对不同文化、异质审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包容性,培养出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人格。

2. 培养自我品味和自信美育教育追求的不仅是达到审美水平,更是鼓励学生去探究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品位。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学生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对自己更有自信。

3. 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美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从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美术方面,也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具有很强创造力的人。

4. 培养健康心态美育教育是非常积极的,它可以将人们带入一个积极、愉悦的状态,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样的心态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美育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情感、表达自我,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痛苦,培养自己的健康心态。

总的来说,美育的培养能力是非常全面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味、创造力、能力和健康心态,让学生成为一个充满多元性格的人,为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能够培养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提升情感的外化和沟通能力。

艺术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学校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

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基础课程外,还可以开设电影、戏剧、摄影等新兴艺术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加强艺术欣赏教育艺术欣赏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教育。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等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之美,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艺术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欣赏环境。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艺术创作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创作活动。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展览、创作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注重艺术修养的跨学科整合艺术修养不仅仅是学习艺术本身,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为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性、培养途径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审美是人类高级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体验。

同时,审美素养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艺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美术课程可以教授学生绘画技巧,音乐课程可以教授学生乐理和音乐欣赏,舞蹈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美术展览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和欣赏艺术的魅力。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可以提供艺术品欣赏的机会,带领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

最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多种实施策略。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敞明亮的艺术教室,配备专业的艺术设施和器材,营造出艺术创作的氛围。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合作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试述审美素养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改 (1)

试述审美素养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改 (1)

试述审美素养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摘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影响和意义。

美学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摘要审美人格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高度耦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个新的结合点。

关键词:审美;完整人格;教育培养一、审美素养相关概念界定(一)审美素养素养强调后天的形成与积累,是个体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集合体。

审美品质成就的基础上共同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基于美学的概念内涵和作为一个人能够做基本的审美活动质量,本文作者研究美学质量指的是审美主体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内化的质量个人审美活动的支持,而在真实的审美语境中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是作为个体具有审美经验与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审美价值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1]。

审美素养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个体身心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对个体审美活动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审美素养强调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能力,即人们感受、体验、欣赏、表达、创造和评价美的能力和意识,涉及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审美素养的构成要素根据学界的一般理解的结构学科素养,素养的结构通常是由知识、情感、意图、行动和其他地区,但每个部分的组件是不同的,这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参考构建审美素养的结构[2]。

事实上,审美行为总是服从于个人的审美信念,只有当个人思考和做同样的事情时,他们才能内化成一种品质或成就。

因此,一个完整的审美素养结构,离不开隐藏在知识能力背后、支撑行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的观念和精神。

(三)审美人格的基本特征审美人格的和谐。

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是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在审美人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和谐是审美人格的重要特征。

审美人格的和谐是指审美人格的感性、理性、非理性等组成部分是完整的,没有缺陷的。

同时,元素仍处于相对平衡和有机统一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要培养审美人格审美素养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关于人格的发展走向,迄今为止,人们提得较多的还是健康人格。

一般认为,健康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完整且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

笔者认为,健康人格是对所有人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能定位在这种层面。

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人格发展应当有更高的境界。

这是因为,人格建构的目标既需要有现实性,又需要有理想性。

没有理想性,对人格建构就没有激励作用;没有现实性,则丧失其实际价值。

审美人格符合这两条要求或标准,它是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

一、当代人格发展的审美走向。

什么是审美人格?它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

这种人格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超越性,即能够超脱现实的、物质功利的需要。

美是人类的生活理想,又是人类的重要力量源泉。

因为有了美,人生才有情趣,生活才有意义,世界才有生命的冲动和热情。

“人只有在美的追求中,才能把自己的灵性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世界笼罩上一个虔诚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

”审美在人类生活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是人类一种近乎天性的追求。

人类的审美需要,就是人类表现自己生命的需要,就是从这种生命表现中获得享受的需要。

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无疑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审美人格的人才能真正过上审美的生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苏联美学家布洛夫也说过:“人直接需要美,因此审美因素渗透到他的整个生活中,人不仅按照物质必然性,而且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

”无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还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其对象或领域不仅指向物质,而且指向主体自身。

换句话说,主体的人格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并朝着审美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提升。

当人格朝着审美化的方向发展时,主体会更多地去追求精神的满足与愉悦,对于物质欲望、功名利禄则会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一心理距离就是超越。

审美人格的超越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脱功利。

这里所说的超功利,不是与功利无关,更不是否定和排斥功利。

具有审美人格的人不是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也是世俗中人、现实中人。

所以,审美人格并不贬低人的合理欲望,更不是要赋予人以高不可攀的优秀品质而使之成为完美无瑕的圣人或超人。

我们要培养的具有审美人格的人,虽然有物质利益的需求,但他的追求不只在于此,他汲汲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充实。

富有情趣。

有审美人格的人生活富有情趣。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另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

前者是艺术家,后者则是俗人。

所以,具有审美人格的人,或者说人生富于情趣的人,其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其生命是诗化的生命。

他既是生活的艺术家,又是生命的诗者,至于他是不是搞艺术创作,是不是写诗,那倒是无所谓。

乐观豁达。

审美人格的人必定乐观豁达。

所谓乐观,是指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表现为以悦纳和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和观照周围的现实世界。

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不完全取决于客观的外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内在感受,取决于个体对问题的看法。

具有审美人格的人能在日常很多简单而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乐趣。

心态宽容。

宽容者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人与自己。

他们遇事不会走极端,不会钻牛角尖,不会只用一种标准去衡量这个原本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千差万别的他人。

有了宽容,世界就会充满着安宁与祥和;有了宽容,生活将进入恬静和超脱之境。

反之,如果失去了宽容,则会充满冲突、争斗和仇恨。

审美人格的人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斤斤计较会成为生命的负累。

所以,具有审美人格的人对别人宽容,对自己的要求虽然严格,也绝不苛刻和过分。

生活简朴。

复杂是生命处于衰竭状态的标志,简单则说明生命处于旺盛状态。

文学家林语堂甚至认为:“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是文明与文化的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当一种文明失掉了它的简朴性,而浸染习俗,熟悉世故的人们不再回到天真纯朴的境地时,文明就会到处充满困扰,日益退化下去。

”真正的简单并非浅薄而是深刻。

具有审美人格的人,会远离繁琐和奢华,宁愿过一种简单而素朴的生活。

简单是一种境界,简单的生活可以使人更好地去沉思和反省,去有条不紊地创造人生和享受人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而真正的创造,大多源于精神的宁静和对名利的淡泊。

培养审美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钱学森之问”激起千层浪,诸多教育者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基础教育对审美人格培养的忽视。

回顾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大师,哪一个不是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生活简朴?像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参与建设,早已把物质享受置之度外;除了科学研究,钱学森会吹竹笛,喜欢欣赏交响乐,他甚至提出科学与艺术是“分不了家的。

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当一个人的眼界被项目、经费包裹着的时候,当一个人心胸狭隘、汲汲于物质享受的时候,就会把研究和探索当作谋取饭碗和名誉的工具,而不是把研究和探索本身当成自己人生意义的来源。

这种功利的精神气质,是目前教育界培养出的人的最大弊端之一。

同时,审美人格不仅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主要途径。

杰出人才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的受教育者来说,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生活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感既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它们最终统一并落实在高度和谐的审美人格当中。

审美人格让普罗大众知道个体该如何生活,该如何处理好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让个体成为一个由内而外的和谐存在。

二、培养审美人格的策略。

学校教育既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又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学校是每个儿童在其精神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场景。

因此,它必须能够满足健康的精神成长的要求。

只有当学校与健康的精神发展的必要性保持和谐,我们才说这是一个好的学校。

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被认作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学校。

”我们应当努力追求阿德勒所说的这种“好的学校”,为审美人格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在培养审美人格中,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教育策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

从教育内容来看,和谐的教育是感性教育、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协调和统一。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把教育活动仅仅看成是理性活动或智力活动,对于感性活动和非理性活动则很少予以关注。

这是一种极为错误而片面的认识。

培养审美人格需要感性教育,在感性教育中,观察力的培养处于核心位置;培养审美人格还需要非理性教育,主要是指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把音乐和美术看成是副科,它们是学生审美人格养成的重要营养。

从教育方式来看,和谐的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有阅读、体验、交往、活动等多种教育方式。

应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教育方式。

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进行交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审美人格。

(二)尊重和张扬个性的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要把学生的个性当成宝贵的资源而加以保护利用和积极开发,使它进一步得到发展。

其次应实行小班化教学。

国外不少研究都表明,小班化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较小规模的班级里,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有利于创设友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要求全国各地同时推行小班化教学当然不太现实,但是想办法先将目前过于庞大的班级规模尽可能地缩小一些,然后再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应当是可行的。

这里的关键恐怕还是对教育是不是真的重视。

我们办教育,不能只考虑规模效益,还要考虑教育的实际效果,将学生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再次,从课程层面看,实施个性教育应当开发一些“学生本位”课程。

“学生本位”课程指的是依据学生个体特点和需要而设计的课程,它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也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其目的在于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付诸实施,从而建构起独立人格、自主学习意识和个别化学习方式,同时培养起自我评估、自我负责的能力与精神。

(三)给予学生自由时空的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自由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有了充足的自由时间,才会享有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我们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我们给自己的教育工作定了这样一条常规: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

”同时,儿童的活动不能只限于学校,更不能只限于课堂。

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展现他们天性的生活空间,引导儿童对生活多向感知和领悟,而不把他们限制在课本、课堂、作业及考试的狭窄天地里。

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的“五大解放”,其中就包括了解放儿童的空间。

他打了一个比喻: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

放大的鸟笼比鸟笼大些,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仍然是个放大的模范鸟笼,不是鸟的家乡,不是鸟的世界。

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

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

“鸟笼”的讽喻令人深思,至今具有警示意义。

现在我们提倡自由的教育,就是要破除这种“鸟笼式教育”,使儿童有机会自由地观察、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

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是构建其审美人格的必需经历。

(四)培养超越品格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具有超越性的审美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蔡元培认为,审美教育中美的对象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他形象地说:“一瓢之水,一人饮之,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立;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长人我的区别、自私自利的计较的。

转而观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

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为限,所以纯然有‘天下为公’之概。

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以赏玩;公园的造象,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

”在蔡元培看来,要以超越的态度取代功利的态度,审美教育可以发挥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也认为,对美的欣赏是防止物欲和利己心的重要手段。

他说:“为了防止贪婪而可怕的物质追求和利己态度,光靠道德和宗教的力量是不够的,绝对需要审美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