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第七章常见的病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性
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对同型病毒可产生特
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HA为中和抗体,包括血清中IgG、IgM及
局部SIgA,特别是SIgA能清除呼吸道局部病毒、 阻止感染。抗NA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但能抑制 病毒释放,阻止病毒传播。特异性CD4+、CD8+ T细胞能溶解感染细胞,清除病毒,有助于疾病 的恢复。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1)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2)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3)临床表现:多数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或仅有轻
微发热、咽痛、腹部不适等。少数感染者病毒可侵入中 枢神经系统和脑,轻者引起暂时性肌肉麻痹,以下肢多 见;重者可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后遗症,极个别可因延 髓麻痹,导致呼吸、循环中枢麻痹而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2)传播途径:经飞沫或接触鼻、眼分泌物传播 (3)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流泪、流
涕、眼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全身皮肤出现 红色斑丘疹。多数患者在口颊黏膜处出现柯 氏斑(Koplik 斑),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2.免疫性 麻疹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
2.免疫性 :隐性或显性感染后机体对同型病毒 均可产生牢固而持久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呼吸道黏膜局部均产生SIgA,可阻止病毒的 吸附和增殖。血清中和抗体可清除血流中的病毒, 阻断其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婴幼儿可通过胎盘接 受母体给予的IgG抗体,故6个月内较少发生感染。
(三)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二、柯萨奇病毒与ECHO病毒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从美国柯萨奇镇两名 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故名。
ECHO病毒是1951年在脊髓灰质炎流行期 间从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分离,称其为人类肠道 致病细胞病变孤儿病毒,又称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virus,ECHOV)
(1)传染源:带病毒的蚊子叮过的家畜或家禽 (2)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 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还是重要的储存宿主。乙 型脑炎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易感者主要是 10岁以下、尤其是2~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3.致病性与免疫性: 乙型脑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血管内皮细胞
及淋巴结增殖,少量病毒随后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
二、出血热病毒
(一)汉坦病毒 首次在韩国汉坦河发现,故名。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为有包膜的RNA病毒,球形。宿主动物有黑
线姬鼠、褐家鼠、野兔、猫、犬等。通过带毒动物的唾液、 尿液及粪便污染食物、水、空气等,人经呼吸道、消化道 或直接接触等方式被感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出血和肾损 害为特征。预防原则主要是灭鼠及注意环境卫生等。人群 接种灭活疫苗,两年保护率90%以上。
第七章 常见的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二节 肠道感染病毒 第三节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 第四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五节 反转录病毒 第六节 肝炎病毒 第七节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呼吸道感染病毒是指一大类仅能侵犯呼吸 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 要引起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2、分型与变异
(1)分型
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不同分为甲 (A)、乙(B)、丙(C)三型,三型之 间无交叉免疫。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抗原不同又 分为若干亚型。
(2)变异
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导致流感 在局部地区的中小流行
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导致新亚 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4、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应用免疫荧光检查特异性抗原或用ELISA检 测特异性 IgM 抗体具有诊断意义。
对 SARS 的预防应采取以严格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措施。 对 SARS 患者和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严格的隔离 和治疗。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公共场
所保持空气流通。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
共同特点: 1.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4~30nm,衣壳为20面体对称无膜。 2.核酸类型为单链RNA。 3.耐乙醚,耐酸,在 pH 3~5环境下稳定,56℃ 30分钟可使病
毒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对干燥、紫外线敏感。 4.主要经粪 - 口途径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并能侵入血流、
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临床临床表现多为肠道外临床表现, 引起麻痹、无菌性脑炎、心肌损伤、腹泻等多种临床表现。
二、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常见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年龄为6个月~5岁。 (一)生物学性状
麻疹病毒为球形有包膜的RNA病毒。抗原性 强且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较低,加热 56℃30分钟可被灭活,对紫外线、一般消毒剂以 及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均敏感。麻疹病毒感染 的细胞浆和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麻疹多见于6个月 至5岁的婴幼儿,这是由于6个月内的婴儿体内有 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故不易感染;但随着年 龄增长,被动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易感染性也 随之增加; 5岁后自身免疫建立而不易感。
(三)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检查方法 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快速诊断。
2.防治原则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离患者,对易感人群进行人
第三节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
一、虫媒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乙脑病毒为有包膜的RNA病毒,球形。病毒抗
原性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乙型脑炎病毒抵抗力 不强,一般化学消毒剂可消除其感染性,对酸、乙 醚以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或 100℃2分钟均可使病毒灭活。
2 . 传播途径
(二)SARS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的病原体。 1.生物学性状
SARS冠状病毒 形态与冠状病毒类似, 病毒颗粒呈不规则形, 有包膜。
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比其它人类冠状病毒 强。因其有包膜 ,故对脂溶剂敏感。病毒在人体排泄物 (痰、粪便、尿液)中至少能保持活力1~2天。紫外线 及常用化学消毒剂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SARS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 、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3)致病性与免疫性:目前SARS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免 疫病理损伤可能是其致病的主要机理。SARS 起病急,以发 热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干咳、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胸部 X线检查可见肺部双侧或单侧出 现阴影。患病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实验证明 IgG可能是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
轮状病毒A组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引起成人 腹泻。轮状病毒经粪 - 口传播, 6个月~2岁儿童易感。 该病多在秋冬季流行,潜伏期短,起病急,临床症状 为大量水样腹泻、发热、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可因 脱水、酸中毒而导致死亡。防治原则主要是控制传染 源,切断传播途径,及时输液,纠正电解质失调,防 止严重脱水及酸中毒的发生。
3.抵抗力 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56 ℃ 30分钟即被灭活;对脂溶剂、干燥、 紫外线、甲醛、酸类等比较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1)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3)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患者出 现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其毒素样物质进入 血液,引起畏寒、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 等症状。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由病毒引起,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 毒、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腺病 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形态:多呈球形 结构: RNA (7~8个节段) 内层 核蛋白(NP) RNA多聚酶 中层 基质蛋白(M蛋白) 外层 脂质双层 刺突 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至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 继续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
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少数人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病变,表现为高热、呕吐、惊厥、 抽搐、昏迷等症状,病死率可达10%~40%,少数患者 留有后遗症。乙型脑炎病后免疫力稳定而持久。
4.防治原则:
工主动免疫。对 6 个月以上未患麻疹的儿童应接种麻疹减 毒活疫苗;对未接种疫苗而又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紧急 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肌肉注射麻疹抗血清或丙种球蛋白。
三、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一)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单股正链 RNA 病毒,核衣壳呈 螺旋对称,有包膜。电镜下,包膜上有排列间隔较宽 的突起,形如花冠,故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主要 有人呼吸道冠状病毒和人肠道冠状病毒,分别引起人 类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该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 播,多在冬春季流行。病后免疫力不强。
四、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
病毒名称 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主要致病性
防治原则
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可侵犯睾丸、卵 减毒活疫苗 巢、胰腺、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风疹;孕妇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流产、死胎、智力低下等(先天性风 孕妇与患者接触应立
疹综合症)
即注射丙种球蛋白
1.检查方法 :取发病1周内患者的粪便标本用抗 生素处理后,接种于原代猴肾细胞,观察细胞病 变作出诊断;取患者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或 利用PCR直接检测病毒。 2.防治原则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 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对未接种疫苗又与患 儿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人
工被动免疫,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症状。
(三)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检查方法
取流感患者急性期含漱液或鼻咽拭子, 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鸡胚或进行细胞培 养;取羊水或尿囊液做血凝试验、血凝抑 制试验进行鉴定。
2.防治原则 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
要注意空气流通。用乳酸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 消毒,对防止流感扩散有一定效果。接种流感 疫苗可获得对同一亚型病毒的免疫力。盐酸金 刚烷胺是目前防治甲型流感的常用药物,干扰 素及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等有一定疗效。

引起多种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 眼结膜感染、婴幼儿肠炎、急性出血 性膀胱炎等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气管炎等 干扰素有一定作用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肺炎,儿童鼻炎、目前尚无理想疫苗 咽炎、气管炎,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肠道感染病毒
肠道感染病毒是指一大群寄生于人消化道 并在肠道内增殖的病毒。常见的肠道感染病毒 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轮状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等。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无包膜,衣壳呈20面体对称。病毒可在 灵长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引起细胞变圆、坏死、脱落。根 据抗原性不同分为Ⅰ、Ⅱ和Ⅲ型。3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 中可存活数月,在食品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较稳 定,不易被胃酸、胆汁灭活。耐乙醚。对紫外线、干燥、 热均敏感,56℃30分钟可被灭活。高锰酸钾、双氧水、漂 白粉、甲醛、氯化汞和碘酒可使病毒灭活。
预防原则包括防蚊灭蚊、对动物宿主进行管理 和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免疫对象 为9个月~10岁儿童,免疫保护率可达60%~90%。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登革病毒
是登革热的病原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均有发生。
人和猴是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伊蚊是传播媒介。病 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 巴结肿大、皮肤出血及休克等。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是 灭蚊及改善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孳生和对人叮咬。疫苗正 在研究之中。
柯萨奇病毒与ECHOV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疱疹性咽峡炎 普通感冒 心包炎、心肌炎 皮疹 婴幼儿腹泻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
A组
B组
















ECHOV
+ + - + + + + -
三、轮状病毒
人类轮状病 毒是婴幼儿急性 腹泻的主要病原 体。病毒基因类 型为RNA,具双 层衣壳,内衣壳 呈放射状排列, 犹如车轮状故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