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 而教。
• 教师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 师生关系的原则:真诚一致、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人本主义基本教学模式 •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 开放课堂模式 •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学习是 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这是对 传统教育观的冲击,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由于我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 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我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 的最终写照,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 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 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 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 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 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 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 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会使学生对概念知识 获得新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3.情境性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为目标。教师不是将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 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去探索。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尊重个人意见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因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至关重要。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 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必须 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 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讲”、学 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4.支架式教学。以教师的引导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 认知活动。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 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 通互动、辩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使学习者先 前的非正式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尽管整个教学过 程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
1.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2.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
建构
1. 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
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的, 主体也不会对别人传递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全部照收。主动 的关键就在于,主体会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来衡量他 人所提供的各种知识并赋予其意义 。
四、简单评价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在思想根基上充满着 激进的主观主义认识论倾向,有些观点可以借鉴,有些则 值得商榷。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上更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 注意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派,因为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 和精神分析,而被称为“第三次思潮”或 “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洛罗梅。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一、思想渊源
(一)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二)教育学思想(杜威) (三)现实起源: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二、建构主义的分类
• 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文化认知观(social-cultural cognition) •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 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 控制论系统观(cybernetic system)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 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 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
• 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 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随机通达教学 3.情境性教学 4.支架式教学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经验出发。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 习者先前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使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落在学 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并与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尊重个人意见。既然知识并不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 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不以 正确和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 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 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 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和辩论的过程 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 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三、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1.知识观: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 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原有知识经验基 础上建构自己对世界的揭示和理解
2.学习观: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3.教学观:教学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头脑中,
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新的知识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教师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 师生关系的原则:真诚一致、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人本主义基本教学模式 •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 开放课堂模式 •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学习是 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这是对 传统教育观的冲击,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由于我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 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我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 的最终写照,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 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 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 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 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 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 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 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会使学生对概念知识 获得新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3.情境性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为目标。教师不是将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 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去探索。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尊重个人意见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因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至关重要。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 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必须 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 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讲”、学 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4.支架式教学。以教师的引导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 认知活动。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 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 通互动、辩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使学习者先 前的非正式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尽管整个教学过 程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
1.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2.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
建构
1. 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
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的, 主体也不会对别人传递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全部照收。主动 的关键就在于,主体会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来衡量他 人所提供的各种知识并赋予其意义 。
四、简单评价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在思想根基上充满着 激进的主观主义认识论倾向,有些观点可以借鉴,有些则 值得商榷。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上更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 注意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派,因为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 和精神分析,而被称为“第三次思潮”或 “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洛罗梅。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一、思想渊源
(一)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二)教育学思想(杜威) (三)现实起源: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二、建构主义的分类
• 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文化认知观(social-cultural cognition) •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 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 控制论系统观(cybernetic system)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 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 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
• 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 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随机通达教学 3.情境性教学 4.支架式教学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经验出发。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 习者先前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使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落在学 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并与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尊重个人意见。既然知识并不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 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不以 正确和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 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 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 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和辩论的过程 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 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三、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1.知识观: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 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原有知识经验基 础上建构自己对世界的揭示和理解
2.学习观: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3.教学观:教学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头脑中,
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新的知识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