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摊原则

合集下载

研发费用分摊原则

研发费用分摊原则

研发费用分摊原则
研发费用分摊原则是指在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时,将相关的费用分摊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决策分析。

主要的原则包括:
1. 确认研发活动所涉及的成本范围,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 计算研发费用的成本基础,包括人工、材料、设备折旧、租赁等费用。

3. 确定研发成果的使用范围和生命周期,以便对研发费用进行适当分摊。

4. 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如按研发人员工时、按研发成果使用量等进行分摊。

5. 强化成本控制,合理利用研发资源,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确保研发费用的有效利用。

总之,研发费用分摊原则是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重要基础,应遵循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实现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和最大化。

合作协议中的费用分摊规定

合作协议中的费用分摊规定

合作协议中的费用分摊规定在商业合作中,费用分摊规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明确了各方在合作过程中所需承担的费用责任和分摊比例。

本文将探讨合作协议中的费用分摊规定,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规定来保障各方的权益。

一、费用分摊的必要性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可能需要共同承担一些费用,如市场推广费用、研发费用、运营费用等。

费用分摊规定的制定可以确保各方公平地承担费用,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同时,明确的费用分摊规定也有助于减少合作争议,提高合作效率。

二、费用分摊的原则1. 公平原则:费用应按照各方的实际贡献程度进行分摊,避免某一方承担过多的费用负担。

2. 合理原则:费用应合理、合法,并且与合作目标和合作内容相符合。

3. 透明原则:费用分摊规定应明确详细,各方应清楚了解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避免产生争议。

4. 协商原则:费用分摊规定应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各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常见的费用分摊方式1. 按比例分摊:各方按照约定的比例承担费用,比例可以根据各方的实际贡献程度、权益比例等因素确定。

2. 按阶段分摊:合作项目可能存在多个阶段,各方根据各自承担的阶段性任务和责任来确定费用的分摊比例。

3. 按功能分摊:根据各方在合作中承担的具体功能和责任来确定费用的分摊比例,如市场推广费用由销售方承担,研发费用由技术方承担等。

4. 特定费用分摊:对于一些特定的费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约定,如某一方独自承担某项费用,或由特定方按比例分摊等。

四、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规定的建议1. 充分沟通:各方在制定费用分摊规定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明确各自的期望和需求。

2. 考虑实际情况:费用分摊规定应根据合作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考虑各方的实际能力和资源情况。

3. 明确责任和义务:费用分摊规定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4. 灵活调整:费用分摊规定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调整。

工程施工怎么分摊

工程施工怎么分摊

工程施工分摊是指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方式分配到各个相关方身上。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摊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分摊可以有效降低各方成本负担,提高工程项目整体效益。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成本分摊的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工程施工成本分摊的概念工程施工成本分摊,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方式,将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相关方身上。

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费、安全费、环保费等。

成本分摊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提高各方效益。

二、工程施工成本分摊的原则1. 公平原则:成本分摊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各个相关方承担的成本与其收益相匹配。

2. 效益原则:成本分摊应考虑各方参与工程项目的效益,优先分摊成本较高的部分,以提高整体效益。

3. 合理原则:成本分摊应合理确定分摊比例,避免过度分摊或分摊不足。

4. 可行性原则:成本分摊应考虑实施的可行性,确保各方能够顺利履行分摊的成本。

三、工程施工成本分摊的方法1. 直接成本分摊:直接成本分摊是根据各方的实际消耗量或工作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例如,人工费可以根据各方的用工需求进行分摊,材料费可以根据各方的材料消耗量进行分摊。

2. 间接成本分摊:间接成本分摊可以采用比例分摊、定额分摊等方法。

比例分摊是根据各方的投资比例或收益比例进行分摊,定额分摊是根据各方的工程量或工作量进行分摊。

3. 综合成本分摊:综合成本分摊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结合的分摊方法。

首先将直接成本分摊给各方,然后根据各方承担的直接成本比例分摊间接成本。

4. 合同约定分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方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约定成本分摊的比例或方式。

合同约定分摊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成本分摊义务。

四、工程施工成本分摊的注意事项1. 充分沟通:在成本分摊过程中,各方应充分沟通,确保理解成本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简述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的原则。

简述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的原则。

简述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的原则。

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原则指的是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风险由谁来承担的原则。

在技术开发合同中,风险负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技术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没有明确的风险负担原则,可能会引起合同纠纷。

以下是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原则:
1. 合同约定原则
根据合同约定原则,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应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具体来说,合同中应明确列出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由哪一方承担。

2. 优先责任原则
根据优先责任原则,如果一方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违反了合同约定,导致了一些风险,那么该方应承担风险。

例如,如果开发方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导致延期交付,那么开发方应承担因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

3. 分摊原则
根据分摊原则,如果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双方都无法控制的风险,那么双方应该共同承担风险。

例如,如果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自然灾害或政策变化等无法预见的情况,双方应按照约定比例分摊损失。

4. 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如果一方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行为导致了风险,那么该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例如,如果开发方故意泄露了技术秘密,导致了商业机密泄露,那么开发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总之,在技术开发合同中,风险负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双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风险负担原则,以防止出现合同纠纷。

此外,合同双方还应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研发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研发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研发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研发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你想想看啊,就好比几个人一起做了一个大蛋糕,那怎么分这个蛋糕才公平合理呢?这研发费用不就跟这蛋糕一样嘛!
研发费用分摊的原则首先就得公平公正呀!比如说,不能因为谁职位高就多分一点,那可不行!就像分蛋糕时不能因为谁长得壮就给他大块,那其他人能乐意嘛!举个例子,在一个研发项目中,每个参与人员的付出和贡献都应该被充分考虑,不能因为某个人跟领导关系好就多给他算费用呀,这多不合理呀。

然后呢,还要考虑合理性,这可太重要啦!不能乱摊一气。

比如说一个项目主要是技术部门在搞,结果把大部分费用摊到销售部门头上,那销售部门能没意见嘛!好比做蛋糕时,做蛋糕的材料费用总不能算到帮忙递工具的人头上吧。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根据各个部门或人员实际参与和贡献的程度来分摊,这才合理,大家才会心服口服呀。

再来说说方法,第一种可以按比例分摊呀。

就好比一个团队五个人,各自承担的工作比例是 2:2:3:1:2,那费用也按这个比例分摊就挺合适呀。

再打个比方,就像切蛋糕时,按照每个人吃蛋糕的胃口大小来分,那也比较科学嘛。

第二种就是按照实际消耗来分摊,谁用的多就多摊一点。

想象一下,做蛋糕时,有人用了很多奶油,有人用的少,那用得多的人就应该多分担奶油的费用嘛。

总之呀,研发费用分摊这事得认真对待,可不能马虎。

只有公平公正、合理科学地分摊,才能让大家都有积极性,都愿意为研发努力呀,这样咱们的项目才能成功,咱的事业才能越来越好呀!这就是我的观点,大家觉得呢!。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一、分摊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分摊面积和费用应公平、公正地确定,不能偏袒一些业主或者歧视其他业主。

2.使用面积原则:分摊的面积应按照各业主实际使用的公用建筑面积来确定,而不是按照房屋建筑面积。

3.增减调整原则:分摊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有新建或拆除公用设施等情况,需要进行面积的增减调整。

4.资金平衡原则:分摊的费用应保证总费用平衡,即各业主应承担的费用之和等于总费用。

二、分摊方法1.按使用面积平摊法:根据各业主实际使用的公用建筑面积占总使用面积的比例,确定每户应承担的分摊面积和费用。

2.按摊销法:在一定周期内,按照公用设施的使用寿命,将总费用平摊到每户上,即每年或每月支付相应的费用。

3.按人头平摊法:根据各业主的居住人口数量来确定每户应承担的分摊面积和费用。

适用于一些以人头计费的公共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等。

三、费用项目1.基本费用:包括公用设施的维护、清洁、修缮等费用。

2.设备设施费用:包括电梯、供暖、空调等设施的使用、维护、修缮等费用。

3.管理费用:包括物业管理、公共区域保洁、安保等费用。

4.其他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公共绿化、停车位等费用。

四、分摊计算1.单位面积法:根据分摊方法的选取,结合基本费用总额和实际使用面积总额,分别计算出每平方米的基本费用和每户各承担的分摊面积及费用。

2.人头计费法:根据分摊方法的选取,结合基本费用总额和实际居住人口数量,分别计算出每人应承担的分摊面积及费用。

五、分摊周期1.按月分摊:将总费用平均分配到每月,由业主按月缴纳。

2.按季度分摊:将总费用平均分配到每季度,由业主按季度缴纳。

3.按年分摊:将总费用平均分配到每年,由业主按年缴纳。

六、费用结算方式1.提前缴纳:业主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缴纳下一周期的分摊费用。

2.抵押缴纳:业主可以按年度或季度提前交纳一定的费用作为抵押金,以确保及时缴纳分摊费用。

3.按实收分摊:每个周期结束后,公布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情况,并根据实际收支进行调整和分摊。

专利损害赔偿计算中技术分摊规则的适用条件及证据规则

专利损害赔偿计算中技术分摊规则的适用条件及证据规则

专利损害赔偿计算中技术分摊规则的适用条件及证据规则[摘要]技术分摊指的是确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时,除了参考被控侵权产品的市场因素外,还需考虑被控侵权产品中被侵权的专利技术所占的价值比重。

根据侵权情形的不同,技术分摊规则的适用条件及当事人相应的举证责任也应该有所不同。

[关键词]损害赔偿;技术分摊;专利法损害赔偿是认定侵犯专利权成立并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害时权利人最主要的救济手段。

2008年修改的《专利法》细化了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及其适用顺序,依次为权利人因侵权所受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法定赔偿。

从法律条文的叙述上看,我国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判定采取填平原则,即损害赔偿金足够弥补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即可。

但是,专利权不同于有体物,计算侵权行为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如侵权产品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本、定价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再加上法律上缺少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所需要举证的证据要求和损害赔偿金的详细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侵权损害赔偿金数额的难以确定。

比起权利人因侵权所受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侵权人所经营的被控侵权产品的利润是比较容易获悉的。

实务中,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利润也常用来确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

技术分摊规则就是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金中的一个因素,我国部分法院的判例证实技术分摊也在确定损害赔偿金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技术分摊规则的概念法院在根据销售量、单位售价、成本、利润等因素确定侵权人的利润额之后,还需要考虑到专利对整个利润额的贡献程度,并将其百分比乘以侵权人所获的净利润额来决定最后的赔付额。

[1]其中技术分摊规则就是确定专利所占整个产品利润额的百分比,从而在计算侵权损害赔偿金时将技术问题作为一个因素进行评价。

美国最高法院在Garretson v. Clark一案[2]中阐述了技术分摊规则的具体内容。

“当专利不是一项全新的机器或发明,而是一项改进专利时,专利权人必须说明他的改进在哪些特定的细节对该机器或发明的实用性做出了贡献。

分摊情况说明范文(二)2024

分摊情况说明范文(二)2024

分摊情况说明范文(二)引言:分摊情况说明是一种详细说明资源或费用分摊情况的文档,它可以帮助各方了解资源使用或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以分摊情况说明范文(二)为例,分为引言、正文和总结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正文:1. 分摊原则a. 公平性原则:确保每个参与方按照其实际使用或受益程度进行分摊,避免偏向个别参与方的不公平现象。

b. 合理性原则:确保分摊的方式和金额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分摊导致不公平或资源浪费。

c. 透明性原则:确保分摊过程公开透明,让各方了解分摊的原因、依据和方式,减少误解和争议。

2. 分摊方法a. 按比例分摊:根据各方的实际使用情况或受益程度,确定各方的分摊比例,按照该比例进行分摊。

b. 定额分摊:将总费用或资源分摊为固定的额度,每个参与方按照这个额度进行分摊,不考虑实际使用和受益程度。

c. 混合分摊:将总费用或资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定额分摊,剩余部分根据实际使用或受益程度进行按比例分摊,综合考虑两者的因素。

3. 分摊对象a. 资源分摊:将共享资源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分摊给使用方,如办公设备、软件许可等。

b. 费用分摊:将共同发生的开支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给相关方,如会议费用、差旅费等。

4. 分摊过程a. 确定分摊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进行资源或费用分摊的项目。

b. 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各方的实际使用情况或受益程度的数据,作为分摊的依据。

c. 计算分摊比例或额度:根据分摊原则和方法,计算各方的分摊比例或额度。

d. 通知各方并协商:将计算结果通知各方,并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分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e. 进行分摊:按照确定的分摊比例或额度进行实际的资源或费用分摊。

5. 分摊结果监控与调整a. 监控分摊结果:定期监控分摊结果,确保各方按照分摊原则和方法进行实际分摊。

b. 随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分摊原则、方法或对象,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条件。

总结:分摊情况说明范文(二)详细介绍了分摊原则、分摊方法、分摊对象、分摊过程以及分摊结果监控与调整等内容。

维修费用分摊

维修费用分摊

维修费用分摊维修费用是指在物业管理中,由业主共同承担的用于维修和维护共用部分设施设备的费用。

为了公平合理地分摊维修费用,维修费用分摊的具体办法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制定。

一、分摊原则1. 公平原则:维修费用的分摊应当基于公平原则,即根据各业主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分摊。

2. 共同承担原则:维修费用应由所有业主共同承担,无论是否直接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3. 分摊比例原则:分摊比例应根据各业主实际使用权或公摊面积比例来确定。

二、分摊方式1. 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分摊:根据各业主实际使用某一设施设备的频率或时间来确定分摊比例。

例如,公共电梯的维修费用可按照各户住户的使用次数进行分摊。

2. 按照公摊面积分摊:根据各业主住房的公摊面积比例来确定分摊比例。

例如,公共楼道、大堂等区域的维修费用可按照各住户的公摊面积比例来分摊。

3. 按照特定比例分摊:对于某些特定设施设备,可以根据特定协议或约定来确定分摊比例。

例如,游泳池或健身房等设施的维修费用可以按照各住户的购买或使用权益比例来分摊。

三、分摊程序1. 维修费用预算:物业管理方应提前制定维修费用预算,包括维修项目、费用金额等内容,并将预算内容向业主公示,以征求意见和建议。

2. 业主讨论决定:物业管理方应组织业主大会或成立业主委员会,讨论并决定维修费用分摊的具体办法和比例。

3. 维修费用公示:物业管理方应将维修费用分摊方案和具体细则公示,使业主能够清楚了解分摊方式和比例。

4. 缴纳维修费用:根据分摊比例,各业主按时缴纳维修费用,物业管理方进行专项账务处理,确保金额的正确性和透明度。

四、费用监督与维权1. 费用监督:业主有权监督和检查维修费用的使用情况,物业管理方应提供相应的账务报告和凭证。

如发现费用使用不当或违规情况,业主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解释和调查。

2. 维权途径:如发生维修费用分摊的纠纷,业主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投诉渠道、仲裁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促进问题的解决与公平。

工程合同项目分摊

工程合同项目分摊

工程合同项目分摊【】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分摊通常涉及诸如管理费用、公共设施使用费、安全措施费用等。

这些费用虽然不直接关联到具体的建设活动,但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合理地将这些费用分摊至各个工程项目,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合作双方利益的重要环节。

一、分摊原则1. 公平原则:所有分摊的费用应当基于各方实际受益情况,以及各方对共同资源的使用程度进行公平分配。

2. 透明原则:费用分摊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对所有相关方公开,确保每一方都能够了解费用的去向。

3. 可预见性原则:分摊的费用标准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使得各方能够预见到将要承担的费用。

4. 合理性原则:分摊的费用应当与项目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度分摊。

二、分摊范围1. 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薪资、办公费用、培训费用等。

2. 公共设施使用费:如施工现场的临时电力、水源、通讯设施等。

3. 安全措施费用:包括安全设备购置、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等。

4. 其他共担费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能还包括环境保护、法律咨询等费用。

三、分摊方法1. 按比例分摊:根据各方投资额、工程量等因素,按比例分摊各项费用。

2. 固定分摊:对于一些固定的、不随项目规模变化的费用,可以采取平均分摊的方式。

3. 实际使用分摊:对于一些按使用量计费的资源,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摊。

四、分摊流程1. 确定分摊标准:在合同签订之初,双方应协商确定分摊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2. 计算分摊费用:根据确定的分摊标准,计算出各方应分摊的费用总额。

3. 确认分摊金额:将计算结果通知各方,经过确认无误后,形成书面记录。

4. 分摊费用支付:各方根据确认的分摊金额,按时足额支付自己应承担的费用。

五、争议解决若在分摊过程中出现争议,各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进行处理,如提交仲裁或诉诸法院。

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费用分摊是指将企业的共同费用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以便确定每个产品或部门的实际成本。

费用分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衡量每个产品或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一、费用分摊的原则1.直接原则:根据费用产生的直接原因将费用直接分摊到相应的产品或部门上。

例如,原材料的采购费用可以直接分摊到对应的产品上。

2.因果原则:按照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摊费用,即费用与产生费用的原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例如,生产其中一产品所需的加工费用可以按照加工的数量或时间分摊到该产品上。

3.可比性原则:要求分摊成本的依据具有可比性,能够反映不同产品或部门的不同特征。

具体来说,分摊的依据应该是可量化的,并且能够在不同产品或部门之间进行比较。

4.公平原则:分摊的方法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遵循公平的原则。

例如,对于共同使用的资源,应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分摊费用,而不应该偏袒一些产品或部门。

二、费用分摊的方法1.直接分摊法:根据费用产生的直接原因,将费用直接分摊到相应的产品或部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费用产生时可以明确确定归属的费用项目。

2.统一分摊法:将共同费用以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以直接确定费用归属的情况,或者费用比较固定且不易变动的情况。

3.直接方法:直接将共同费用分摊到产品或部门上,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容易理解和计算,但是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分摊结果不准确。

4.比例方法:根据产品或部门的相关量指标(如销售额、生产量等)确定分摊比例,将共同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量指标来确定分摊比例,比较灵活,但是分摊比例的确定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5.标准成本法:根据产品或部门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费用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对于成本有明确标准的企业,可以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来确定费用的分摊。

工程费用分摊制度文件

工程费用分摊制度文件

工程费用分摊制度文件一、总则1.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工程项目中的费用分摊行为,确保各项费用的合理分配与透明管理。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本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等。

3. 所有费用分摊必须遵循合同约定,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二、费用分摊原则1. 公平原则:费用分摊应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平等对待,不得有歧视性或不合理的分摊行为。

2. 透明原则:费用的产生、计算和分摊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

3. 实际发生原则:只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才能纳入分摊范围,任何预期或未发生的费用不得计入。

4. 谁受益谁承担原则:费用的分摊应根据各方的实际受益情况进行,确保费用与收益相匹配。

三、费用分摊范围1. 直接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直接投入到工程中的成本。

2. 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运输费、仓储费等不直接投入但为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费用。

3. 风险费用:根据合同约定,由特定风险引起的额外费用,应按风险承担比例进行分摊。

四、费用分摊方法1. 按比例分摊:根据各方的投资比例或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费用分摊。

2. 按责任分摊:因一方的责任导致的费用增加,应由责任方承担相应费用。

3. 特殊情况下的分摊:在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下,费用分摊应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

五、费用分摊程序1. 费用申报:各参与方应在费用产生后及时提出费用申报。

2. 审核确认:由项目管理团队对申报的费用进行审核,确认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分摊通知:审核通过后,发出费用分摊通知,明确各方应分摊的金额。

4. 分摊支付:各方根据分摊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费用支付。

六、违约责任1. 逾期支付:对于未按时支付分摊费用的一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2. 争议解决:因费用分摊产生的争议,应通过协商或提交仲裁机构解决。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更新,将及时通知各参与方。

工程施工费分摊

工程施工费分摊

工程施工费分摊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施工部位或施工环节的过程。

合理的工程施工费分摊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费分摊的定义、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工程施工费分摊的定义工程施工费分摊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根据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原因、费用性质和受益部位,采用合理的方法将费用分配到各个施工部位或施工环节的过程。

工程施工费分摊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等费用的分摊。

二、工程施工费分摊的原则1. 受益原则:工程施工费分摊应按照受益原则,即费用发生的受益部位来分配。

只有受益部位产生的费用才应该分摊到该部位。

2. 合理性原则:工程施工费分摊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即费用分摊的方法应合理、科学,能够真实反映各个施工部位的费用发生情况。

3. 公平性原则:工程施工费分摊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即费用分摊应公平合理,不应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

4. 准确性原则:工程施工费分摊应遵循准确性原则,即费用分摊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应准确无误。

三、工程施工费分摊的方法1. 直接费用法:直接费用法是指将可以直接计入某个施工部位的费用直接分摊到该部位。

例如,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等可以直接分摊到相应部位。

2. 间接费用法:间接费用法是指将不能直接计入某个施工部位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比例分摊到各个施工部位。

例如,企业管理费、措施费等可以采用比例分配法或系数分配法分摊到各个部位。

3. 参数分配法:参数分配法是指根据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某些参数(如面积、体积、长度等)来分配费用。

例如,可以根据各个施工部位的面积、体积等参数来分配材料费、人工费等。

4. 活动分配法:活动分配法是指根据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施工活动来分配费用。

例如,可以根据各个施工部位的施工进度、施工难度等来分配机械使用费、措施费等。

四、工程施工费分摊的注意事项1. 明确费用性质:在进行工程施工费分摊时,首先要明确各项费用的性质,确保费用分摊的准确性。

企业费用分摊怎样才能合理遵守这五大原则

企业费用分摊怎样才能合理遵守这五大原则

企业费用分摊怎样才能合理遵守这五大原则1.公平原则:费用分摊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即按照每个部门或者成本中心实际产生的费用来分摊。

公平原则意味着每个部门都应该承担自己产生的费用,而不是将费用转嫁给其他部门。

只有公平分摊费用,才能保持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2.可操作性原则:费用分摊的方法应该简单而且可行。

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分摊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同时能够方便实施。

费用分摊的过程应该是透明和可验证的,以减少误解和争议。

3.适应性原则:费用分摊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和适应。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费用分摊需求,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结构、业务模式等因素来确定费用分摊的方法和比例。

适应性原则可以确保费用分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4.透明度原则:费用分摊应该具有透明和可追溯性。

企业的费用分摊制度和方法应该向员工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公开和解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了解费用分摊的原则和过程。

透明度原则可以增加费用分摊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5.经济性原则:费用分摊应该以经济效益为导向。

企业应该合理分配费用,避免将不必要的费用转嫁给其他部门或者成本中心。

费用分摊应该根据各个部门或者成本中心的贡献度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企业费用分摊的合理性:1.建立费用分摊制度: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费用分摊制度和方法,明确各个部门或者成本中心应该承担的费用责任和比例,遵循公平、可操作、适应、透明和经济的原则。

2.明确费用分摊基础:费用分摊的基础应该明确并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可以根据成本中心的人员、面积、使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费用分摊的基础,确保基础合理、可操作和透明。

3.设立费用分摊标准:费用分摊的标准应该具体而明确。

可以制定费用分摊的公式和方法,明确各个部门或者成本中心应该承担的费用比例。

同时,也应该设立分摊的上限和下限,以避免过度分摊或者不足分摊。

4.监督和审计费用分摊:企业应该建立监督和审计机制,对费用分摊进行监管和审计。

企业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一、费用分摊的原则1. 公平原则:费用分摊应公平合理,遵循公平原则是确保各部门或个人在费用分摊中享有平等权益的基础。

公平原则要求根据各部门或个人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摊,确保每个参与者按照实际受益程度承担相应的费用。

2. 直接性原则:费用分摊应尽量准确地反映费用产生的直接关系,即费用应该按照产生费用的事项或活动进行分摊。

例如,某个费用是由某个部门或个人直接产生的,那么该费用应当由该部门或个人承担。

3. 经济性原则:费用分摊应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遵循经济性原则是确保企业在费用分摊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尽量选择经济性较高的分摊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可操作性原则:费用分摊的原则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易于实施和管理。

费用分摊的原则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操作,方便各部门或个人按照规定进行费用分摊。

二、费用分摊的方法1. 直接分摊法:直接分摊法是根据费用产生的直接关系,将费用直接分摊给产生费用的部门或个人。

这种方法适用于费用与事项或活动之间的直接关系较为明确的情况。

例如,某个部门使用了办公用品,则这部门应该承担相应的办公用品费用。

2. 比例分摊法:比例分摊法是根据各部门或个人在费用产生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费用的分摊。

具体做法是根据各部门或个人的实际使用量或使用时间,计算出各自的占比,然后按照占比进行费用的分摊。

例如,某个费用需要由两个部门承担,其中一个部门使用了80%,另一个部门使用了20%,则费用分摊比例为80%和20%。

3. 预算分摊法:预算分摊法是根据各部门或个人的预算额度进行费用的分摊。

具体做法是根据各部门或个人的预算额度,按照预算比例进行费用的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预算比较明确的情况,可以避免因实际使用量或使用时间的变化而导致费用分摊不准确的问题。

4. 按产值分摊法:按产值分摊法是根据各部门或个人的产值贡献程度进行费用的分摊。

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分摊方案

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分摊方案

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分摊方案一、分摊原则1. 公平原则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分摊应遵循公平原则,即各参与方应按照其使用或受益程度来分担费用。

这意味着使用或受益越大的单位,应承担相对更多的费用,而使用或受益较小的单位则承担相对较少的费用。

2. 合理原则分摊方案应合理,既要考虑到各参与方的实际承受能力,也要确保整体费用的合理分配。

合理原则要求分摊方案能够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并且不会造成不合理的重负。

3. 透明原则分摊方案应当是透明的,各参与方应清晰地了解其应该承担的费用。

透明原则能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争议,有利于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商和合作。

4. 可行原则分摊方案应该是可行的,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引起过多的复杂性和困难。

可行原则要求分摊方案能够简单明了地进行实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成本和管理成本。

以上四项原则是制定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分摊方案时应考虑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引导我们合理地分担费用,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二、分摊范围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分摊范围包括了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使用部分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直接使用部分,是指能够直接服务于某一特定使用者的费用,例如特定承租商对特定的设备或系统进行了专门化改造或增设的费用。

2. 公共部分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公共部分,是指能够服务于整个建筑物或者整个区域的费用,例如建筑物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3. 管理及维护费用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管理及维护费用,是指建筑物的管理及维护费用,为维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所需支出的费用。

以上三个分摊范围是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分摊的基本范围,其中有些费用是直接为特定单位所用,有些费用是为整体服务,还有一些费用是为了维护管理设备,每一项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摊。

三、分摊方式建筑工程安装费用的分摊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分摊方式:1. 按照使用量分摊按照使用量分摊的方式,即根据单位使用设备或系统的量来决定其应该承担的费用。

建筑工程人工费用分摊方案

建筑工程人工费用分摊方案

建筑工程人工费用分摊方案一、引言人工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正确合理地分摊人工费用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合理的人工费用分摊方案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还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人工费用分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人工费用分摊的必要性在建筑工程中,人工费用一般占据总成本的60%以上。

人工费用分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分配成本,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得到相应的报酬。

另外,合理的人工费用分摊方案还可以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工费用分摊的原则1. 公平原则人工费用分摊应遵循公平原则,即按照每个施工人员的实际劳动贡献来确定其报酬。

不论施工人员的职务、资历或者地位如何,只有按照其实际工作量来确定其报酬才是公平的。

2. 有效性原则人工费用分摊方案应当具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只有施工人员努力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因此,人工费用分摊方案应当能够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 稳定原则人工费用分摊方案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要频繁更改分摊标准,以及施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只有稳定的分摊方案才能够让施工人员有稳定的工作心态,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四、人工费用分摊方案的具体制定1. 确定分摊基准首先,需要确定人工费用分摊的基准,可以根据工作量、时间、技能等因素来确定分摊标准。

一般来说,工作量越大、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其分摊标准就应当越高。

2. 制定工资结构在基准确定的基础上,制定施工人员的工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等。

对于技术水平较高或者工作量较大的施工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技术津贴或者绩效奖金,以激发其积极性。

3. 严格执行制定完人工费用分摊方案之后,需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分摊标准或者工资结构。

只有坚持执行,才能有效地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人工费用分摊方案的实施1.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工费用分摊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确定分摊方法的基本原则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确定分摊方法的基本原则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确定分摊方法的基本原则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确定分摊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 资产比例分摊:根据企业研发活动中各类资产的实际使用比例进
行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使用了不同的资产,比如机器设备、软件工具等。

2. 收入比例分摊:根据企业研发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进行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产生了不同的收入,比如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服务收入等。

3. 按项目分摊:根据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支出进行分摊。

这种方法
适用于企业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有明显的支出差异,比如研发人员工资、实验室费用等。

4. 平均分摊:将企业的所有研发活动的费用平均分配到各个研究项
目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有较小支出差异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分摊方法,并确保分摊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政策要求,企业在选择分摊方法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分摊规则是指按照专利因素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比率来计算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

具体而言,就是在专利权人实施专利技术的产品的所失利润总额或侵权人的侵权产品获利总额中,扣除不是由专利因素贡献的利润。

我国专利法中没有规定技术分摊规则,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2009]21号中给予了确认(第十六条),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适用的案例。

但不论是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司法实践经验,均处于初期的粗放阶段,亟待深入研究。

一、技术分摊规则的必要性(一)技术分摊规则与全部市场价值规则之争在发生专利侵权后,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是专利法领域的世界难题。

究竟应该以全部市场价值规则,还是以技术分摊规则为基础确定赔偿额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全部市场价值规则是以涉案专利产品的全部市场价值计算赔偿额,技术分摊规则是以涉案专利在整个产品中的贡献率计算赔偿额。

美国最高法院在1884年Garretson案中阐明了技术分摊规则。

19世纪后期,美国法院对技术分摊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

据统计,自1853年到1915年间,最高法院在至少35起专利赔偿的判决中提及分摊问题。

但是,技术分摊始终是困扰当事人和法院的一个难题。

1922年美国专利法修改增加了合理许可费计算方式。

由此,原告在无法完成技术分摊的举证责任时,法院可以按照合理许可费进行判决。

20世纪30年代,美国法院对技术分摊规则产生了怀疑。

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法官勒尼德?汉德(Learned Hand)提出了技术分摊的不可能性命题,主张一项专利技术特征对整个产品的贡献比例是难以量化的,即使量化了也未必符合市场的评价。

1946年美国专利法修改取消了侵权人非法获利计.算方式。

美国众议院专利委员会对此的解释:一是侵权人所获利益在多大比例上是由侵权行为所引起的,往往难以准确地认定;二是侵权人非法获利赔偿往往造成诉讼上的附带支出和迟延。

因此,技术分摊难题是美国取消侵权人获利计算方法的主要原因{1}。

20世纪后半期,美国法院逐渐抛弃了以技术特征决定因果关系的做法,代之以市场价值决定因果关系。

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阿罗案中提出了“若非”标准:假设侵权人没有侵权,专利权人会获利多少?之后,许多法院认为已经不再需要技术分摊规则。

由此,全部市场价值规则取而代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广泛适用{2}。

美国法院采用全部市场价值规则,判决支持原告高额的赔偿金,对于威慑侵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断刷新的天价赔偿额,也逐渐受到业界、学者的质疑。

在朗讯诉微软案{3}中,加利福尼亚联邦地区法院一审适用全部市场价值规则裁定了赔偿金。

微软提出上诉,Apple、Yahoo等十二家公司联名支持微软,认为:陪审团以Outlook软件的总成本,而不是Date—Picker专利功能的成本为基点计算赔偿额是极其不妥的。

要求法院禁止陪审团以产品的总成本作为计算损害赔偿金的基础。

而应以侵权诉讼涉及到的专利技术的功能价值作为判定损害赔偿金的唯一依据。

针对微软及其盟友的诉求,3M、Exxon Mobil 等十三家公司表明支持朗讯{4}。

我国专利法只是规定了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方式,没有具体涉及技术分摊规则或全部市场价值规则。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21号),对专利侵权赔偿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

其中第20条第2款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

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第3款规定: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

据此,全部市场价值规则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司法实践中,法院依据全部市场价值规则裁决了一些纠纷。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等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

一审法院将施耐德公司销售全部产品的平均营业利润率认定为侵权产品的营业利润率,然后乘以侵权产品的销售额,得出侵权产品的营业利润为3.559亿元。

该数额大于原告的请求额3.348亿元,因此,一审判决施耐德公司赔偿3.348亿元。

二审双方达成协议:施耐德公司支付补偿金1.575亿元。

[1]该案创造了中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最高补偿额,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并人选浙江法院2009年知识产权诉讼十大案例以及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

但是,该案的过度赔偿也成为全部市场价值规则的转折点。

(二)技术分摊规则的合理性在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推动下,现代技术孕育的产品已不再是对单一专利实施的成果,绝大多数产品集合了若干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

特别是在计算机、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一个产品可能会包含成百上千的专利,形成了“专利丛林”。

当这种涵盖“专利丛林”的产品发生侵权时,如果被告仅侵犯了众多技术特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专利技术,那么在大多数情形下,原告获得由众多技术特征共同决定的整个产品的利润就显失公平。

将非由系争专利技术产生的收益排除在损害赔偿之外,方符合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填平”原则。

因为,专利的价值体现在实施了该专利的产品因此而增长的利润上,当侵权发生时,权利人受到的损失正是由其专利技术带来的增利{5}。

因此,专利侵权赔偿的应是权利人因侵权而丧失的或侵权人因侵权而获得的增利。

从产品的利润构成角度分析,对于被侵权产品来说,其市场价值一般归因于两部分技术特征,一为涉案专利的技术特征,另一部分则是非涉案专利技术特征。

对于前者,由于专利权人对该技术特征拥有排他性权利,因此由它创造的价值,理应属于专利权人所有。

如果因专利侵权行为导致专利权人未获得由该涉案专利技术特征带来的利润,那么专利权人当然应就此获得赔偿。

而对于后者,由于其并未处在专利权人排他性权利覆盖的范围之内,因此其产生的价值,专利权人无权获取。

所以,“若涉案专利仅为相关产品的部件或该专利对相关产品而言是改进专利,在计算侵权赔偿数额时,与专利构成整个产品是不同的。

如果专利侵权仅仅涉及所售产品的一部分,那么赔偿也应当和必须地被课以相应的限制”{6}。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来对此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假设某汽车生产商拥有十项专利技术,另有十个汽车制造商未经许可分别将其中一项专利使用在自己制造的汽车上。

如果专利权人可以对每一个侵权人都要求整车利润赔偿的话,将导致原告获得十次整车利润赔偿;反之,对于侵权人来说,假如其生产的某一型号汽车侵犯了十个分属于不同主体的专利,如果每个专利权人都可以向其主张整车利润赔偿,该侵权人将对十个专利权人分别承担整车的所失利润或侵权获利赔偿,这会引发对侵权人的过度惩罚,也将导致专利权人获得额外的不当利益,这无疑是有失公正的。

因此,赔偿数额的确定,无论是采用所失利润还是侵权获利的计算方式,都必须考虑技术分摊的问题。

从不同专利类型来看,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中,大多数情况下,原告据以计算所失利润的产品往往只是某一部分实施了专利技术,或者被告侵犯原告专利权的仅仅是据以计算被告侵权获利的产品上的某一个部件,那么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该部分在整体中所起的作用,“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的一般部件应当参照该部件的价值和在实现整个产品利润中所起的作用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才符合侵权损害赔偿的本意;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中,适用技术分摊的需要就更为迫切。

消费者完全基于产品外观而做出购买决定的现象十分少见,尤其是高端、价值额较大的物品或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购买者极少会有完全出于对一部电脑、一辆汽车或者一条生产线的外观的偏爱,而决定购买的。

因此,对权利人使用该外观设计专利生产的产品的利润损失全部给予赔偿,或者让侵权人将其销售侵犯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利润所得全部返还给权利人,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在外观设计专利仅仅作为产品包装物时,如饮料瓶,如果按照原告瓶装饮料的整体利润损失确定赔偿金非常不妥,一般应“参照包装物本身的价值及其在实现被包装产品利润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7},而且,当包装物在影响整体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并不显著时,应单纯以包装物的利润计算赔偿数额,方为合理。

综上所述,由于专利构成的复杂性,进而决定了产品市场价值的多样化,因此,确定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时理应考虑专利因素对产品整体市场价值的贡献率,将产品利润在专利技术特征与非专利技术特征之间进行分摊。

二、技术分摊规则的比较法考察技术分摊规则是两大法系计算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时均采用的规则,在英美法系的美国和大陆法系的日本,技术分摊规则的理论研究和司法运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许多阐述技术分摊规则的经典判词和理论学说,颇具借鉴意义。

(一)技术分摊规则在美国在美国的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权人应首先证明被告所侵犯的专利技术是构成该产品市场需求、形成产品利润的核心之所在,此时技术分摊比例为100%,即适用全面市场价值规则,专利权人不仅对实施该专利的部件所应获的利益能够得到赔偿,其对整个产品,甚至对独立于专利实施物之外的、与专利实施物通常一同销售的非专利实施物的利润,也可主张赔偿。

在Eimco Corporation v. Peterson Filters and En-gineering Company一案中,涉案专利是一个用于排污设施和工业领域的过滤传送带,属于旋转式过滤机器的一部分。

第十巡回上诉法庭认为:过滤传送带优化了整个产品的性能,对于过滤设备的市场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过滤器的全部利润,而非仅赔偿传送带的价值{8}。

在Bendix Corporation v. United States案中,原告的专利能够根据发动机运转速度、大气压力和气体循环产生的温度来监测燃料用量的燃料测量仪表控制装置。

Woodward Governor Company,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等企业未经许可,将涉案专利用于为政府采购而制造的涡轮式发动机等设备上。

法院认为政府采购的发动机如果未安装原告的燃料控制装置就不能发挥其功能,无法满足政府采购该发动机的特定使用需要,即未安装专利产品的发动机设备对于政府这一购买者来说毫无价值,因此专利设备决定了整个发动机的功能,故对原告的损害赔偿金应当按照安装有该燃料控制装置的、包含与之不可分割的所有连接器的整套发动机的全部价值计算{9}。

在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Magna-Graphics Corporation案中,涉案专利是用于卫生纸重绕生产线的卫生纸高密度自动缠绕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支持了地区法院作出的赔偿权利人整个卫生纸生产线所失利润的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