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04-关系的性质
离散数学关系
离散数学关系离散数学关系是一种在有限集上定义的函数,用来描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它是抽象数学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描述由一列实例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关系有三种:一对一映射(one-to-one mapping)、可枚举映射(enumerable mapping)和量级(order)关系。
1、一对一映射:一对一映射是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映射关系,一个域元素只能映射到一个定义域元素,而且每个定义域元素也只被一个域元素映射。
2、可枚举映射:可枚举映射是指有多个域元素可以映射到一个定义域元素,反之亦然,定义域元素也可以映射到多个域元素,但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域元素都被映射。
3、量级(order)关系:量级关系是一种非抽象的关系,它可以用来描述元素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用唯一的映射关系表示。
量级关系表示一组元素之间的大小或者其他特征的排列顺序,比如“比”,“等于”,“交换”等等,它们可以表示不止一种关系。
二、关系的性质1、可满足性:可满足性是指关系的存在与否与域元素具体的值之间的关系。
可满足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满足一定的条件来进行检查,不满足的情况下就会说明这个关系不存在。
2、唯一性:唯一性是指关系的定义域与域元素之间的唯一映射关系。
唯一性可以用来确定定义域元素与域元素之间的唯一映射关系,它不能够产生重复的映射关系。
3、可枚举性:可枚举性是一种可以将定义域与域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一一列出来的性质。
可枚举性允许定义域元素有多个域元素与之映射,但它不一定满足唯一性。
4、可组合性:可组合性是一种可以将两个定义域之间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性质。
可组合性可以将多个关系组合为一个或多个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的表达更多更复杂的关系。
三、应用1、在离散数学中,离散数学关系经常用来描述中间结果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2、在计算机科学中,离散数学关系常常作为数据结构的基础,用来表示复杂的逻辑结构。
3、在数据库系统中,离散数学关系的应用非常广泛,用来表示不同表之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第2版课件第4章 关系
第4章 关系
定义4.7 A×B的任意子集R称为A到B的二元关系。特 别当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其中称为空关系, A×B称为全关系。
关系可以推广到n元关系,我们主要讨论二元关系。 在计算机领域中,关系的概念也是到处存在的。如数据 结构中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关系等。 例如,若A={1,2,3,4,5},B={a,b,c},则R= {<1,a>,<1,b>,<2,b>,<3,a>}是A到B的关系,S={<a, 2>,<c,4>,<c,5>}是B到A的关系。
第4章 关系
4.2 关系及其表示
4.2.1 关系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和人之间有“同志”关 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两个数之间有“大于” 关系、“等于”关系、“小于”关系;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 关系;程序之间有“调用”关系等。所以,对关系进行深刻的 研究,对数学和计算机都有很大的用处。
定义4.6 令R为二元关系,DR={x|y(xRy)}和RR= {y|x(xRy)}分别称为R的定义域(或前域)和值域。关系R的域记 为FR=DR∪RR。
例如,设H={<1,2>,<1,4>,<2,4>,<3,4>}是一个 二元关系,则DH={1,2,3},RH={2,4},FR={1,2,3,4}。
2021/4/1
第4章 关系
定义4.8 若IA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满足IA={<x, x>|x∈A},则称IA为A上的恒等关系。
定理4.5 若R和S是集合A到B的两个二元关系,则: (1)DR∪S=DR∪DS。 (2)DR∩SDR∩DS。 (3)DR-DSDR-S。 (4)RR∪S=RR∪RS。 (5)RR∩SRR∩RS。 (6)RR-RSRR-S。
关系的性质-集合与关系-离散数学
非(不是)对称的 (x) (y) (xA∧yA∧<x,y> R ∧ <y,x> R )
第8 页
对称性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特点
定义:R是集合A上的关系,若对任何x, y∈A,若有 <x,y>R,必有<y,x>R ,则称R为A中的对称关系。 R是A上对称的 (x)(y)((xA∧yA∧<x,y>R) <y,x>R) 从关系矩阵看对称性: 以主对角线为对称的矩阵。 从关系有向图看对称性: 在两个不同的结点之间,若 有边的话,则有方向相反的 ? 1 0 两条边。
第2 页
一、自反性
定义: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若对于任意x∈A都 有<x,x>∈R (xRx),则称R是A中的自反关系。即 R是A中自反的(x)(xA<x,x>∈R ) 该定义表明在自反关系 R中,除其他序偶外,必 须包括有全部由每个x ∈A所组成的相同元素的 序偶。 例如:设X={a,b,c}, R1={<a,a>,<b,b>,<c,c>,<a,b>} 是自反关系。 R2={<a,a>,<b,b>,<a,b>} 不是自反关系。 例如:相等关系(=),小于等于关系(),包含关系() 等是自反关系。 非(不是)自反的 (x)(xA∧<x,x> R )
第7 页
三、对称性
定义:R是集合A上的关系,若对任何x, y∈A,若有 <x,y>R,必有<y,x>R ,则称R为A中的对称关系。 R是A上对称的 (x)(y)((xA∧yA∧<x,y>R) <y,x>R)
离散数学 第四章 关系
若ai Rbj 若ai Rbj
矩阵MR 称为R的关系矩阵。
17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例:设A={1,2,3,4},A上的关系R={<x,y>|y是x 的整数倍},故R={<1,1>,<1,2>,<1,3>,<1,4>,<2,2>,<2, 4>,<3,3>,<4,4>}.
1 2 3 4
1 1 2 0 MR 3 0 4 0
2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4.1.1 基本概念
4.1.2 关系的表示
3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4.1.1 基本概念 1)定义: A×B的子集叫做A到B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A1×A2×A3的子集叫做A1×A2×A3上的一个三元 关系。 A1×A2×…xAn的子集叫做A1×A2×… × An上的 一个n元关系。 A×A×A ×… × A的子集叫做A上的n元关系。
1 1 0 0
1 0 1 0
1 1 0 1
18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3.关系图表示法
关系图由结点和边组成
若A= {x1, x2, …, xm},R是A上的关系,R的关系图是 GR=<A, R>,其中A为结点集,R为边集。如果<xi,xj> R,在图中就有一条从 xi 到 xj 的有向边;如果<xi,xi> R,在图中就有一条从 xi 到 xi 的有向边。
12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4)关系的个数: 2,A×A的子集有 2 n 个。 假设|A|=n,|A×A|=n 2n 所以 A上有 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关系》课件
等价关系
表示元素之间具有相同性质的 关系,等价关系具有自反性、 对称性和传递性。
偏序关系
表示元素之间的部分顺序关系 ,偏序关系具有自反性、反对
称性和传递性。
02 关系的运算
关系的并
总结词
关系的并运算是将两个关系中的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关系。
性质
离散数学关系具有传递性、反对称性、自反性等性质。传递性是指如果关系R(x,y)和关系R(y,z)都成立,则关系 R(x,z)也成立;反对称性是指如果关系R(x,y)和关系R(y,x)同时成立,则x=y;自反性是指对于集合中的任意元素x ,都存在关系R(x,x)。
关系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
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示关系,行表示关系的起点,列表示关系的终 点,表格中的元素表示起点和终点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05 关系的应用
关系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关系数据库
关系代数
数据库规范化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 的数据库,使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和存 储数据。关系数据库中的表通过行和 列来组织数据,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关系数据库 中的关系是指表格之间的关系,通过 主键和外键来建立表格之间的联系。
基数性质
关系的基数具有一些性质,如非 负性(基数总是大于或等于0)、 传递性(如果关系R中存在元素a 和b,且a和b之间有关系,那么 在关系S中a和b也一定有关系)等 。
基数计算
计算关系的基数需要先确定关系 中所有元素的数量,然后进行计 数。例如,如果一个关系是由两 个集合的笛卡尔积形成的,那么 它的基数就是这两个集合的元素 数量的乘积。
VS
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是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 为其推荐相关或感兴趣的物品或服务的过 程。在推荐系统中,关系是指用户和物品 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用户和物品之间的 关联规则和协同过滤等技术来实现个性化 推荐。
离散数学-第四章 关系-内容提要
{}
传递。
(5)如 果 VJ
:IT{∶ ∶ ∶ ∶ 蚕 ⒈11∶⒈ ∶ Ll ;, 翕 罐 ∶ ∶ ∶ 置 R在 A上
:I∶
:: 1∷
Vj V石
(Π
、 、 y,z)∈ R→ 〈 R∧ 〈 J,z〉 ∈ R),则 称 Π ,y,z∈ A∧ 〈 ,j〉 ∈
1亠
判别法
:
利用关系表达式判别 (1)R在 A上 白反 ㈡rA∈ R。
,
系:简 称全胛 蜮 线序 曳
柙
\宀
:'艹
° Γ ˉ叽
抖 ¨ ‰ 艹 渺 冖妒 ”
^讷
p¨ ¨
¨
i
∶
^¨
Ⅱ… ¨
=艹
)。
`呻
/
‘ :° f耷
一
^A’
工 < ′
工 < ′
Ι ⒕
,
、
\′
I纟
:
轱
/廴
跃
:
h,如 果 J≤ y∨ y※ J,贝 刂 ∈ 称
J与 j可 比。
称 y覆 盖 J。
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
得 ⒎ 则
:
y,z〉 ∈ S))。 ∈ R∧ 〈
有关基本运算的定理 ・ 定理 4.1 设 F是 任意的关系 ,则
(1)(Fˉ l)ˉ ^l=F。
・
(2)domFˉ ˉ ∴ =ranF,ranF~l=domF。
定理 4.2 设 F,G,Ⅳ 是任意的关系 ,则 (1)(F° G)° H=Fo(G° H), (2)(FoG)ˉ l=G^loF_ˉ
:
(2)R在 (3)R在 (4)R在 (5)R在 (1)R在 (2)R在 (3)R在 (4)R在
A上 反 自反 ⑶R∩ rA=¤ 。 A上 对称 山R=Rl。 ; A上 反对称 ㈡R∩ R~l∈ A上 传递 ㈡R。 R∈ R。
离散数学第四章课件
无对称的偶对。
表示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两侧各有一个1且 对称,即有一个对称的偶对。
C1
n(n+1) 2
n(n+1) C 2 n(n+1) 2
表示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两侧全为1,
C1 + n(n+ +…+ 2
n(n+1) C 2 n(n+1) 2
于是
C0 n(n+1) 2 =
2
n(n+1) 2
四、反对称性 ⒈ 定义: 若xy(x∈A∧y∈A∧xRy∧yRx→x=y), 称R是反对称的。 例:设A={ a , b , c , d } R={ < a , b > , < a , c > , < b , b > , <b,d>,<c,c>,<c,d>, < d , d >}
⒉自反关系的关系矩阵的特征
R的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
1 ,则该关系就不具有自反性;
主对角线上有一个元素不为1,则该关
系就不具有自反性。
⒊ 自反关系的图的特征 自反关系的关系图中,每个顶点都有 自回路,则该关系具有自反性。
二、反自反性 ⒈ 定义:若x(x∈A xRx)则该关系是 反自反的。 ⒉ 具有反自反性的关系的关系矩阵的主对角
2 t1× t2 × … ×tn
五、关系的表示法-----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⒈ 集合表示法: 因为关系也是集合,所以也可以用集合 的表示方法
例:A={ 2, 3,4,6 ,9,12 }上的整除关系
用特征描述法表示为
R={ < x , y > | x∈A ∧ y∈A ∧ x|y }
用穷举法表示为
R={ < 2 , 2 > , < 2 , 4 > , < 2 , 6 > ,
离散数学第4章-二元关系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 三 性质 • 定理4.13 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 (1)对任一a∈A,有a∈[a]; (2)对a, b∈A,如果aRb,则[a]=[b]; (3)对a, b∈A,如果(a, b)∉R,则[a]∩[b]=∅; (4)∪a∈A[a]=A。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 定理4.14 集合A上的任一划分可以确定A上 的一个等价关系R。 • 定理4.15 设R1和R2是A上的等价关系, R1=R2⇔ A/R1=A/R2 。 • 定理4.16 设R1和R2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 R1∩R2是A上的等价关系。
4 .3 关系的运算
• 一 逆运算 • 定义4.7(逆关系) 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则从B到A的二元关系记为R-1,定义为R-1 ={(b,a)|(a,b)∈R},称为R的逆关系。 • 定理2.1 (1)(R-1)-1=R; (2)(R1∪R2)-1= R1-1∪ R2-1; (3)(R1∩R2)-1= R1-1 ∩R2-1; (4) (A×B)-1= B×A;
4 .5 关系的闭包
•
• (1) (2) (3) • (1) (2) (3)
二 基本性质
定理4.5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 R是自反的 ⇔ r( R )=R; R是对称的 ⇔ s( R )=R; R是传递的 ⇔ t( R )=R; 定理4.6 设R1和R2是A上的二元关系,若R1⊆R2则 r(R1)⊆ r(R2); s(R1)⊆ s(R2); t(R1)⊆ t(R2)。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性质 4 .3 关系的运算 4 .5 关系的闭包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4.1 二元关系
• 一 定义4.1(二元关系)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A×B的子集R称为从A到 B的二元关系。当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若 (a, b)∈R,则称a与b有关系R,记为aRb。 (a, b)∉R:a与b没有关系R R=∅:空关系 R=A×B:全关系
离散数学 关系的性质 PPT
自反性与反自反性
例: 自反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A, 恒等关系IA
小于等于关系LA, 整除关系DA 反自反关系:实数集上的小于关系
幂集上的真包含关系
实例
例1 A={1,2,3},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1={<1,1>,<2,2>} R2={<1,1>,<2,2>,<3,3>,<1,2>} R3={<1,3>}
说明: • 对于有穷集合A (|A|=n) 上的关系, (3)中的并是有 限的. • 若 R是自反的,则 r(R)=R; 若R是对称的,则
s(R)=R; 若R是传递的,则 t(R)=R.
(3)t(R)=R∪R2∪R3∪…
先证R∪R2∪… t(R)成立,为此只需证明对任意 的正整数n有 Rn t(R)即可。用归纳法。 n=1时,有 R1=R t(R)。 假设Rnt(R)成立,那么对任意的<x,y>有
R2自反, R3反自反, R1既不是自反也不是反自反的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
实例: 对称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A, 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
反对称关系:恒等关系IA,空关系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
实例
例2 设A={1,2,3}, R1, R2, 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1={<1,1>,<2,2>}, R2={<1,1>,<1,2>,<2,1>} R3={<1,2>,<1,3>}, R4={<1,2>,<2,1>,<1,3>}
R1 和 R3 是A上的传递关系 R2不是A上的传递关系
离散数学4-关系与函数
A={}, P(A)A= {<,>, <{},>}
7
笛卡儿积的性质
不适合交换律 ABBA (AB, A, B) 不适合结合律 (AB)CA(BC) (A, B) 对于并或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x,y>∈A×(B∪C) x∈A∧y∈B∪C x∈A∧(y∈B∨y∈C)
(x∈A∧y∈B)∨(x∈A∧y∈C) <x,y>∈A×B∨<x,y>∈A×C <x,y>∈(A×B)∪(A×C)
所以有A×(B∪C) = (A×B)∪(A×C).
10
二元关系的定义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关系R1 :{m, n}到 {w, x, y, z} ,且R1 ={<m, x>,<m, z>,<n, w>}。
❖ 计算R1∘R2
a R2 m
R1
w
b
n
x
o
y
c
p
z
23
第二种方法:关系矩阵乘法
利用图示(不是关系图)方法求合成
❖关系R2:{a, b, c}到 {m, n, o, p} ,且R2={<a, p>,<a, o>,<b, m>}。
12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系叫 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 A上的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关系与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离散数学关系与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离散的对象和结构,与连续的对象和结构不同。
在离散数学中,关系和函数是两个基本的概念,它们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关系和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一、关系的定义与性质关系是一个数学概念,用于描述两个数或多个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离散数学中,关系可以用集合表示。
设A和B是两个集合,R是从A到B的关系,记作R:A→B。
如果元素a∈A与元素b∈B满足某种规定的条件,则称a与b有该关系。
例如,若X表示所有学生的集合,Y表示所有课程的集合,而R表示学生与所选课程之间的关系,则若学生x选择了课程y,则(x, y)∈R。
在关系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根据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划分不同类型的关系。
常见的关系类型包括:1. 自反性:对于集合中的每个元素a,(a, a)∈R,即a与自身相关。
2. 反自反性:对于集合中的每个元素a,(a, a)∉R,即a与自身无关。
3. 对称性:对于任意a和b,若(a, b)∈R,则(b, a)∈R,即a与b有关时,b与a也有关。
4. 反对称性:对于任意a和b,若(a, b)∈R且(b, a)∈R,则a=b,即a与b有关时,a=b。
5. 传递性:对于任意a、b和c,若(a, b)∈R且(b, c)∈R,则(a,c)∈R,即a与b有关,b与c有关时,a与c也有关。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在离散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图论中,关系可以用于描述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关系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的特定结构。
二、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系,它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函数是一种将输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输出集合中唯一元素的关系。
假设A和B是两个集合,函数f:A→B表示从A到B的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A,存在唯一的b∈B使得(a, b)∈f,则称f为一个函数,记作f(a)=b。
函数的性质同样对于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离散数学第4章关系
关系的复合运算
总结词
复合运算是一种二元运算,它返回两个 关系中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组成的新关 系。
VS
详细描述
关系的复合运算是指将两个关系中的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 的关系。这个新的关系只包含满足一定条 件的元素,这些元素按照它们在各自关系 中的顺序排列。
关系的表示
总结词
关系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包括表格、图形和符号等。
详细描述
关系的表示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格表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二维表格的形式列出所 有可能的元素对及其关系状态。图形表示法则更加直观,通过节点和边的形式展示关系。符号表示法 则使用特定的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关系,如集合论中的笛卡尔积等。
04
关系闭包
闭包的定义
闭包
对于给定的关系R,其闭包记作R+, 是指在R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有序对 后得到的新的关系。
定义方式
如果存在一个集合A,对于A中的任意 元素x和y,如果(x,y)在R+中,那么(x,y) 在R中也一定存在。
闭包的性质
02
01
03
自反性
如果一个关系是自反的,那么其闭包也是自反的。
详细描述
如果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都不满足关系 R,使得x与自己有R关系,则称关系R具有反 自反性。例如,在一个班级中,“是自己的 老师”这个关系不具有自反性,因为没有人
是自己的老师。
对称性
总结词
对称性是指如果元素x和元素y之间有关系R,并且元素y 和元素x之间也有关系R,则称关系R是对称的。
详细描述
02
关系的运算
关系的并运算
总结词
并运算是一种二元运算,它将两个关系合并成一个新的关系 。
关系的性质-离散数学
定理7.4 设F,G,H是关系,则 (1) F(G∪H)= FG∪FH; (2) (G∪H)F = GF∪HF;
(3) F(G∩H) FG∩FH; (4) (G∩H)F GF∩HF. 证: 以(3)为例.
∵ <x,y> F(G∩H) t(<x,t>F∧<t,y>(G∩H)) t(<x,t>F∧<t,y>G∧<t,y>H) t((<x,t>F∧<t,y>G)∧(<x,t>F∧<t,y>H)) t(<x,t>F∧<t,y>G)∧ t(<x,t>F∧<t,y>H) <x,y>FG∧<x,y>FH
证: (1) ∵ <x,y>((FG)H) t(<x,t>(FG)∧<t,y>H)
t(s(<x,s>F∧<s,t>G)∧<t,y>H) ts(<x,s>F∧<s,t>G)∧<t,y>H) s(<x,s>F∧t(<s,t>G∧<t,y>H)) s(<x,s>F∧<s,y>(GH)) <x,y>F(GH) ∴ (FG)H = F(GH) (2) ∵ <x,y> (FG)– 1 <y,x>FG t(<y,t>F∧<t,x>G) t(<x,t>G–1∧<t,y>F–1) <x,y>(G–1F–1) ∴ (FG)–1=G–1F–1
(4) y FA∩B x(<x,y>F ∧ (xA∩B)) x(<x,y>F ∧ xA∧xB) x((<x,y>F ∧ xA)∧(<x,y>F∧xB))
离散数学中关系性质的判定方法
离散数学中关系性质的判定方法摘要:关系是离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而关系的性质是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半序关系的基础,本文给出了关系四种性质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离散数学关系性质判定关系的概念是离散数学中关系的基础,又是集合概念的应用,因此应该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概念及关系矩阵、关系图表示。
而关系的性质既是对关系概念的加深理解与掌握,又是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半序关系的基础。
对于四种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有如下方法加以判定:一、依据其定义1.自反性: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一个a∈A,若有(a,a)∈R,即aRa,则称R在集合A上具有自反性。
2.对称性: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对于任意的a、b∈A,若有(a,b)∈R,就有(b,a)∈R,则称R在集合A上具有对称性。
3.反对称性: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对于任意的a、b∈A,若(a,b)∈R且(b,a)∈R时,必有a=b,则称R在集合A上具有反对称性。
4.传递性: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对于任意的a、b、c∈R,若(a,b)∈R,且(b,c)∈R,就有(a,c)∈R,则称关系R在A上具有传递性。
二、依据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关系1.关系R具有自反性,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或者在关系图中每个结点上都有一条自回路。
2.若关系R具有对称性,当且仅当关系矩阵是对称矩阵;或者在关系图中,若两个结点间存在有向弧,必是成对的。
3.若关系R具有反对称性,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中以主对角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元素不能同时为1(可以同时为0),而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是1或者是0;在关系图上,若两个结点间存在有向弧,不可能成对出现,结点可以有自回路。
4.若关系R具有传递性,关系矩阵没有明显特征。
关系图的特点是:任意两个结点a、b间若能通过一条以上的弧间接连结起来,则必有一条直接从a到b的弧。
作为它的一种特殊情况,若两点间各有一条直接从a到b和由b到a的弧连接时,则在这两个结点a、b上必然各有一条自回路。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例题
• 例题4.8:下列关系都是整数集Z上的关系,分别求出它们的 定义域和值域.
– R1={<x,y>|x,yZxy}; – R2={<x,y>|x,yZx2+y2=1};
• domR1=ranR1=Z. R={<0,1>,<0,-1>,<1,0>,<-1,0>} domR2=ramR2={0,1,-1}
IA={<0,0>,<1,1>,<2,2>}
关系实例
• 设A为实数集R的某个子集,则A上的小于等于关系定义为 LA={<x,y>|x,yA,xy}.
• 例4.4 设A={a,b},R是P(A)上的包含关系, R={<x,y>|x,yP(A),xy}, 则有 P(A)={,{a},{b},A}. R={<, >,<,{a}>,<,{b}>,<,A>, <{a},{a}>,<{a},A>,<{b},{b}>,<{b},A>,<A,A>}.
– 例如:A={a,b},B={0,1,2},则 AxB={<a,0>,<a,1>,<a,2>,<b,0>,<b,1>,<b,2>}; BxA={<0,a>,<0,b>,<1,a>,<1,b>,<2,a>,<2,b>}.
– 如果A中的元素为m个元素,B中的元素为n个元素, 则AxB和BxA中有mn个元素.
0100 1010 . 0001 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续)
例2 设A={a,b,c}, R1, R2, 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1={<a,a>,<b,b>}, R2={<a,a>,<a,b>,<b,a>} R3={<a,b>,<a,c>}, R4={<a,b>,<b,a>,<a,c>} R1 对称 R2 对称 R3 对称 ? ? ? 反对称 反对称 反对称 ? ? ?
12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传递性(续)
例3 设A={a, b, c},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1={<a,a>,<b,b>} R2={<a,b>,<b,c>} R3={<a,c>}
R1 和 R3 是A上的传递关系, R2 不是A上的传递关系.
13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R∘RR 对MR2中1所在 位置, MR中相 位置都是1
如果顶点xi到 xj有边, xj到xk 有边,则从xi到 xk也有边
20
主对角 主对角 线元素 线元素 全是1 全是0
每个顶 点都有 环
每个顶 点都没 有环
注意:IA是对称关系也是反对称关系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实例
例8 判断下图中关系的性质, 并说明理由
18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传递性证明
证明模式 证明 R 在 A上传递 任取<x, y>,<y, z> <x, y>R<y, z>R …..………. <x, z>R 前提 推理过程 结论
例7 证明若 R∘RR , 则 R 在 A 上传递. 证 任取<x, y>,<y, z> <x, y>R <y, z>R <x, z>R∘R <x, z>R 因此 R 在 A 上是传递的.
10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续)
注: (2) 从关系图的特点来看: 对称关系的关系图中每对结点之间如果有边,一定是 有一对方向相反的边 , 在反对称关系的关系图中,每对结点之间如果有边,一 定是 一条单方向的边 , 在一个关系图中既有单方向的边,也有双方向的边,那 么这个关系 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 在一个关系图中,任意两结点之间都没有边,那么这个 关系 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 .
19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关系性质判别
自反性 表达 式 关系 矩阵 关系 图 IAR 反自反 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R∩IA=
R=R1
矩阵是对称 矩阵 如果两个顶 点之间有边, 一定是一对 方向相反的 边(无单边)
R∩R1 IA
若rij=1, 且 i≠j, 则rji=0 如果两点之 间有边, 一定 是一条有向 边(无双向边)
29
4.3.2 关系的闭包
定理4.7的证明(续)
证 (2) s(R)=R∪R-1 只需证明R∪R-1满足对称闭包定义. ① 由(R∪R-1) -1= R-1∪( R -1) -1 = R-1∪ R 可知 R∪R-1 在 A上是对称的. ② RR∪R-1 ③ 下面证明R∪R-1是包含R 的最小的对称关系. 假设R是A上任一包含R 的对称关系,那么 RR, R-1 R-1= R
自反性与反自反性
定义4.14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x∈A→<x, x>R), 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 (2) 若x(x∈A→<x, x>R), 则称R在A上是反自反的. 下列关系哪些是自反的,哪些是反自反的? 自反 A上的全域关系EA : , 恒等关系IA: , 自反 自反 小于等于关系LA : , 自反 整除关系DA: , 实数集上的小于关系: 反自反 , 幂集上的真包含关系: 反自反 .
(3) 自反 ?
反自反 ? 对称 ?
反对称 ? 传递
? 22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实例
例10 A={a, b, c}, 构造A上的关系R,满足自反、对称、不 传递。
解:构造
R a b c a 1 1 b 1 1 1 1 1 c
(1) 自反、对称、传递 (2) 自反、对称、传递 (3) 自反、对称、不传递 (∵ <c, a> R)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
定义4.15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y(x,y∈A∧<x,y>∈R→<y,x>∈R), 则称R为A上 对称的关系. (2) 若xy(x,y∈A∧<x,y>∈R∧<y,x>∈R→x=y), 则称R 为A上的反对称关系.
实例 下面哪些关系是对称的,哪些是反对称的? A上的全域关系EA: 对称 , 恒等关系IA: 对称 反对称 , A上的空关系: 对称 反对称 。
(4) R 在 A 上反对称当且仅当 R∩R1IA
(5) R 在 A 上传递当且仅当 R∘RR
15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自反性证明
证明模式 证明 R 在 A 上自反 任取 x, xA ……… ………..…. ……. <x, x>R 前提 推理过程 结论 例4 证明若 IA R ,则 R 在 A 上自反. 任取x, 证 xA <x, x> IA <x, x>R 因此 R 在 A 上是自反的.
23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实例
例11 A={a, b, c}, 构造A上的关系R,满足不自反、对称、 传递。
解:构造
R a b c a 1 1 b 1 1 c
(1) 不自反、对称、不传递 (2) 不自反、对称、不传递 (3) 不自反、对称、传递
24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运算与性质的关系
(1) R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 (2) R R
(3) 对A上任何包含R 的自反(对称或传递)关系R 有
RR. 一般将 R 的自反闭包记作 r(R), 对称闭包记作 s(R), 传递
闭包记作 t(R).
26
4.3.2 关系的闭包
闭包定义(续)
说明: (1) 若R 是自反的,则 r(R)=R; (2) 若 R 是对称的,则 s(R)=R; (3) 若R 是传递的,则 t(R)=R; (4) 没有反自反闭包和反对称闭包。
离散数学(第3版) 屈婉玲 耿素云 张立昂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4.3 关系的性质
上海大学 谢 江
1
4.3 关系的性质
• 4.3.1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 自反性与反自反性 –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 – 传递性
• 4.3.2 关系的闭包
– 闭包定义 – 闭包计算 – Warshall算法
2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如果i = j,那么这条边就变成一个xj的环),那么关系 R
具有传递性.
14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关系性质的充要条件
设 R 为 A 上的关系, 则
(1) R 在 A 上自反当且仅当 IA R
(2) R 在 A 上反自反当且仅当 R∩IA= (3) R 在 A 上对称当且仅当 R=R1
9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续)
注: (1) 从关系矩阵的特点来看: 对称关系R的关系矩阵也是 对称的 , 反对称关系R的关系矩阵中,除对角元素外,处于对称 位置的两元素 不能同时为1 ,即当 i≠j 时,rijrji = 0 , 若一个关系只在主对角线上的位置有1,其它元素为 0, 那么该关系 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 .
17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反对称性证明
证明模式 证明 R 在 A 上反对称 任取<x, y> <x, y>R<y, x>R ………..………. x=y 前提 推理过程 结论 例6 证明若 R∩R1IA , 则 R 在 A 上反对称. 证 任取<x, y> <x, y>R <y, x>R <x, y>R <x, y>R 1 <x, y>R∩R 1 <x, y>IA x=y 因此 R 在 A 上是反对称的.
(1)
(2)
(3)
(1) 自反,反对称.
(2) 反自反, 对称.
(3) 反对称,传递.
21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实例
例9 判断下图中关系的性质, 并说明理由
(1)
(2)
(3)
(1) 自反 ? (2) 自反 ?
反自反 ? 对称 ? 反自反 ? 对称 ?
反对称 ? 传递 反对称 ? 传递
? ?
16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证明
证明模式 证明 R 在 A 上对称 任取<x, y> <x, y>R …… ………..…. ……. <y, x>R 前提 推理过程 结论 例5 证明若 R=R1 , 则 R 在A上对称. 证 任取<x, y> <x, y>R <y, x>R 1 <y, x>R 因此 R 在 A 上是对称的.
R4 对称
?
反对称
?
8
4.3.1 关系性质的定义和判别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续)
对任何集合A, 最大的对称关系是 EA ,最小的对称关系是 最小的反对称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