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5章精品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路幅分隔的方式:
分隔带分隔(整体式断面) 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分离式断面)
昌九高速公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
行车道
右路肩
路幅布置类型 ⑴. 单幅双车道
⑵.双幅多车道
⑶.单车道
( 四 级 公 路 )
双幅多车道(高速、一级公路) 部分四级公路)
单幅双车道( 二、三级公路及
单 车 道
公路横断面小结
• 最大超高坡度: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高横 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积雪冰冻地区不宜大于6%。 • 超高坡度的确定:根据圆曲线半径,自然条 件和公路等级按《规范》确定。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无中间带公路
三、超高过渡方式
有中间带公路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一、加宽值
1. 几何加宽值
-几何关系
b
NA 2R
2
2. 摆动加宽值
-速度
b
0 . 05 V R
3. 标准规定的加宽值(内侧全加宽)
b N( A
2
0 . 05 V R
)
2R
• 4. 加宽值的运用 • 平曲线半径≤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表3.15 、3.16 •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
1 .路肩的构成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 铺设硬路肩 结构部分。
进行了铺装的路 肩,可以承受汽 车荷载的作用力 又称“加固路肩 ” 路 缘 带 路肩的构成
路肩
硬路肩 土 路 肩 又称“保护路肩 ”
• 2 .路肩的作用 (1)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 (3)提供侧向余宽,有利于安全,增加舒适感; (4)可供行人、自行车通行; (5)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位置; (6)作为养护操作的工作场地; (7)在不损坏公路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 位置; (8)挖方路段,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9)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2020/4/11
.
第二节 路线总体布局与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 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一)选线的步骤
1.总体布局:基本走向
总体布局阶段主要研究路线大方案,主要是解决起、终点 间路线的大控制点,以确定基本走向。 (小比例尺1:2.5~ 1:10万地形图)
2.逐段安排: (局部方案也即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横三方面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 • 缺点: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 步骤:① 实地敷设导线;② 实测地形图;
③ 纸上选定路线;④ 实地放线。
2020/4/11
.
3、自动化选线
• 基本作法:测得航测图片,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 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 机,则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 较、优化,最后自动输出全部设计图表。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 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 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 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2)山岭重丘地形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 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5.2.1 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3. 新《标准》规定的行车道宽度
▪ (1)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 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 (2)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 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 (3)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 (4)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 (5)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宜
(2)加宽值的采用: ➢ 圆曲线加宽值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实际交通组成确定。 ➢ ①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应采用第3类加宽值; ➢ ②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在考虑铰接列车通行时,应采用第3类加
宽值;不考虑铰接列车通行时,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 ③作为支线的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 ➢ ④有特殊车辆通行的专用公路可根据特殊车辆验算确定其加宽值。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因本身路面宽度大,不再需要曲线加宽。
▪
x=0.51+0.01(V1+V2)
▪
x+2y=0.79+0.014(V1+V2)
2.50
x
2.50
y 2.31 x
2.31 y
路面
路
基
5.2.1 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2. 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一般
设置中央分隔带。
单侧行车道宽度:
整体式断面
5.1.1 公路横断面组成 1. 路幅的构成:
高速、一级公路路幅组成: (整体式断面、分离式断面、复合式断面)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硬路肩、土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避险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
重丘地形:指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 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 分受地形限制;高原地区的深浸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 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以上,路 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 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4.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
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
二级公路为15年 三级公路为10年 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
设计路段长度: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不宜过短。
高速公路不宜小于15km
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到2000年底 全国仍有353个乡(0.8%),6.9万个村(9.2%)不 通公路。公路密度各省市差距大。上海95.4km,天 津85.1km,北京81.0km,海南61km,广东58km,江 苏56.6km。10km以下的省有5个,西藏、青海、新疆、 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省13.8km,排位倒数六。
2.主干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 能力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宣采用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 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 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为次于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 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高速公路总量也明显偏少。
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高速公路里 程已达8.8万公里和1.9万公里,法国国土仅为中国 的十七分之一,高速公路里程已达9000公里;日本 国土很小,而高速公路已达近7000公里。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5
缓和坡段的具体位置应结合纵向地形的起伏
情况,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数量来确定。一般情 况下,缓和坡段宜设置在平面的直线或较大半径 的平曲线上,以便充分发挥缓和坡段的用,提高 道路的使用质量。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将缓 和坡段设于半径比较小的平曲线上,但应适当增 加缓和坡段的长度。
七、 平均纵坡 Average Longitudinal Grade
/
d2y dx 2
式中: dy
dx
ip
,
d2y dx 2
1 k
,代入上式,得
R k 1 iP2 3/2
因为iP介于i1 、i2之间,且i1 、i2均很小,故 iP可忽略不计,则 R k 。
抛物线各点的曲率半径近乎为常数。二次抛 物线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为:
y
2L
x2
i1 x
或
y
1 2R
x2
7、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 利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节 竖曲线 Vertical Curve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
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 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 有差别,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 为方便。所以,竖曲线一般采用抛物线者居多。
在挖方路段、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 通的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 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 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 0.5%为宜。
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 应单独作排水设计。在弯道路段,为使行车道 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超高允许渐变率。
到视觉平顺等的要求,我国《标准》规定竖曲线最
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相当于a=0.278
第五章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54、55介绍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4、5节)
第四节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一.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 视距包络曲线法 ② 最大横净距法
(一)视距包络曲线
横净距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
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S
h B
A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内侧车道中线行车轨迹与视距线 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1.平曲线资料:半径、缓和曲线、偏角、曲线位置(交点桩号) 等;
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 3.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分别确定左右侧宽度); 4.各中桩的超高值; 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 ); 6.路基边坡坡度值; 7.边沟、截水沟的形式及尺寸; 8.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视距台设计)。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形 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K5+300.00 2.52
K5+300.00 右:3.7, -.17, 12.7, -1.07, 25, -2.31 左:6.4, 0.82, 8.7, 1.3, 13.58,1.79, 25, 2.87
(三)坐标法
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则断面面积为:
F1 2
arc{tlg[1l'(l')2]}
6RS l l
l'12(Ls S)
(3)曲线总长L<S:
h aR s r( c1 t gc l o 2 2 s ) ls2 i n ) (S 2 L ss2 in 6RS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5
在进行平曲线设计时,可按下式计算平曲线上允许 的最大纵坡:
iR I max ih
2
2
式中:iR―――平曲线上的允许最大纵坡度(%); Imax―――最大允许合成坡度(%); ih―――横向超高坡度(%)。
各级道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当合成 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 排水畅通。
Highland Longitudinal Grade Reduction
《规范》规定: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 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的公路,最大纵 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 采用4%。 高原纵坡折减值
海波高度(m) 3000~4000 4000~5000 1 2 折减值(%) >5000
五、 坡长限制
Grade Line Limit
1、最小坡长 最小坡长是指纵断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 长度。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 要求考虑的,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 行驶在连续起伏的路段会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 化,导致乘客感到极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 另外,坡长太短,变坡点之间不能设置相邻两竖曲 线的切线长;此外,对两凸型变坡点间的距离还应 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考虑上述因素,应对最小坡 长加以限制。
2、最大坡长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 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汽车影响也越大。 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汽车行驶速度显著下降,需 换较低排挡以克服坡度阻力,同时,坡长太长,易 是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 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 至造成车祸。因此,为保证行车的正常与安全,应 对坡长加以限制。
1、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表4-1;
道路勘测与设计第五章PPT课件
四幅路:分隔带,最有利,占地多,适用机动车速
度高--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高速公路
4
第二节 行车道宽度
一、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 度的确定
• B单=(a+c)/2+x+y(图)
• B双=a+c+2x+2y 对高、一级公路 采用3.75m
四级公路应设置超高缓和段,对线形 设计有要求二次抛物线。(P115)
24
5.超高形成过程: 准备阶段、双坡阶段、旋转阶段。 (1)准备阶段: 提肩,Lo=1~2m,将路肩横坡提高至 与路面同坡。 (2)双坡阶段: 路面内侧不动,外侧绕中线旋转至与内 侧同坡,所需的路线长度为Xo。
P=B*ih / Lc=B/2*2iG/X0
路幅: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高等级道路: 整体式断面
分隔式断面
插入高一级公路的横断面
2
路幅布置:
单幅双车道: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交通量较大, 非机动车混入率高
双幅多车道:高、一级公道宽度3.50m,设置错车道--交通量小、
h中=B/2*iG+bJiJ
bj
B
bj
绕路面边缘的超高值计算
(1)圆曲线上
外缘hc=bJiJ+(bj+B)*ih 中线hc’=bJiJ+B/2*ih 内缘hc’’=bJiJ-(bJ+b)ih
b bJ
in iG
B
bJ
27
(2)超高缓和段上的超高 值计算
A、x<=x0时
P=EG/x0=FG/x(图)
x/x0=FG/EG=CA/AB =CA/[(B/2+Bj)-2iG)]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5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张玥道路勘测设计5 平、纵面组合设计5.3 视觉分析及平纵组合n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立体线形来分析研究。
n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5.3.1 视觉分析n1)视觉分析的概念和意义n视觉分析: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
n视觉是连接道路与汽车的重要媒介。
视觉分析是道路线形设计的有效手段。
2)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动视觉特点)n(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n(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n(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n(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当车速再增加,驾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不同车速时视野与注视点的关系3)视觉评价方法n视觉评价方法:n①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n②三维动画;n③虚拟现实系统。
n道路透视图: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
n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的地方等等。
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
透视图5.3.2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n当设计速度≥60km/h时,必须注重平、纵的合理组合;而当设计速度≤40km/h时,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最大、最小值),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组合。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5章
3)桥头线形改善
第5章 选 线
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 尽量避免。
3)桥头线形改善
第5章 选 线
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 尽量避免。
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
4)桥位选择
第5章 选 线
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跨主流(跨河换岸) 跨支流
1. 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 占高产田。
❖ 5.2.2 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
第5章 选 线
1. 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 占高产田。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 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第5章 选 线
❖ 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和实例
1.方案比较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布局路线,初拟方案; (3)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 (4)实地视察、踏勘测量; (5)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2. 方案比较实例
第5章 选 线
第5章 选 线
第5章 选 线
第5章 选 线
第5章 选 线
本章提要
➢ 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 路线方案的拟定、必选因素和选择方法; ➢ 平原区选线要点; ➢ 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选线要点; ➢ 丘陵区选线方式;
5.1 概 述
❖ 定义
第5章 选 线
第5章 选 线
➢ 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 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道路勘测设计线形设计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时极限值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纵坡缓些为好,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 坡不应低于0.3%~0.5%;但在山区道路的设计 中,应避免过分追求平缓的纵坡,使工程量和工程 投资增大,影响区域自然环境。 纵坡也不宜过陡,应避免为节省工程量,采用 较长的陡坡或采用不合理的陡坡与缓坡组合而影响 行车安全。 纵坡值的确定应从三方面分析: (1)工程和环境 (2)道路通行能力 (3)车辆行驶速度
(三)隧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1、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 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最小纵坡 不宜小于0.3%。隧道内纵坡可设置成单向坡,地 下水发育、特长和长隧道可用人字坡。紧接隧道 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其长度不 宜小于3s行程。
(四)平面交叉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制处方可采用凸型。
5、 复合型
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 的线形。
要求:复合型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 1:1.5为宜。
适用条件:除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外,复合型仅在 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使用。
6、 C型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 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总要求:对设计速度V≥60km/h的道路,必须
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 愈高,线形设计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设计速度 V≤40km/h的道路,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 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 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 合。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一)选线的步骤
1.总体布局:基本走向
总体布局阶段主要研究路线大方案,主要是解决起、终点 间路线的大控制点,以确定基本走向。 (小比例尺1:2.5~ 1:10万地形图)
2.逐段安排: (局部方案也即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图5-2 路线方案比选二
.
单项指标比选
某公路南、北方按主要指标比较表 表5-2
2020/4/16
.
综合论证
• 路网构建
垭口 3300m
• 工程难易
• 旧路利用
垭口 3000 m
.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平原(plain 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 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一、平原区自然及路线特点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2020/4/16
.
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多方案比选
2.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及城镇的关系
3.弄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4.注意与农业的配合,严格保护耕地
5.注意立体线形设计
6.注意文物保护
7.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2020/4/16
.
三、选线的步骤与方法
• 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
实地选线特点
• 优点:① 简便、切合实际;
② 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作出的方案比较 可靠;
③ 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
• 缺点:① 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
② 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 净 高 , 一 条 公 路 应 采 用 一 个 净 高 , 高 速 公 路 和 一 级 、
二 级 公 路 为 5.0m, 三 级 、 四 级 公 路 为 4.5m;
L1— — 左 侧 硬 路 肩 宽 度 ;
L2— — 右 侧 硬 路 肩 或 应 急 停 车 带 宽 度 ; L — — 侧 向 宽 度 , 高 速 公 路 、 一 级 公 路 的 侧 向 宽 度 为 硬 路 肩 宽 度 ( L l 或 L 2),
10 25.10.2020
2. 特 殊 组 成
( l) 应 急 停 车 带 : 在 高 速 公 路 和 一 级 公 路 上 设 置 的 供 临 时 发 生 故 障 或 其 它 原 因 需 紧急停车车辆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其 设 置 间 距 不 宜 大 于 500m, 其 宽 度 包 括 硬 路 肩 在 内 3.50m, 有 效 长 度 不 小 于 30m。 ( 2) 爬 坡 车 道 : 在 高 速 公 路 和 一 级 公 路 上 , 当 纵 坡 大 于 4% 时 , 设 置 的 专 供 慢 车 爬 坡 使 用 的 车 道 。 其 宽 度 一 般 为 3.5m。 ( 3) 变 速 车 道 : 在 高 速 公 路 互 通 式 立 体 交 叉 、 服 务 区 等 处 设 置 的 , 供 车 辆 驶 入 或 驶 离 高 速 车 流 的 加 速 或 减 速 车 道 。 其 宽 度 一 般 为 3.5m。 ( 4) 错 车 道 : 四 级 公 路 , 当 采 用 4.5m 的 单 车 车 道 路 基 时 , 在 适 当 的 可 通 视 的 距 离内设置的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 于 6.5m, 有 效 长 度 不 小 于 20m, 错 车 道 布 置 如 图 5- 4。
定所征用的地幅。 道路用地的征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土地法规,依据公路横
断面设计的要求,在保证其修建、养护所必须用地的前提下, 尽量节省每一寸土地。
2 25.10.2020
2. 公 路 用 地 范 围 的 划 定
( 1) 新 建 公 路
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
100km/ h 时 0.25m;
S1— — 行 车 道 左 侧 路 缘 带 宽 度 ;
S2— — 行 车 道 右 侧 路 缘 带 宽 度 ;
M1, M2— — 中 间 带 及 中 央 分 隔 带 宽 度 ;
E — — 建 筑 限 界 顶 角 宽 度 , 当L 1m 时 , E = L ; 当L>1m , E = 1 m ;
4 25.10.2020
二、建筑限界 1. 定 义 道 路 建 筑 限 界 又 称 净 空 ,是 为 保 证 车 辆 、行 人 的 通 行 安 全 ,对 道
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 何 障 碍 物 侵 入 的 空 间 界 限 。它 由 净 高 和 净 宽 两 部 分 组 成 。建 筑 限 界 的 上 缘 边 界 线 为 水 平 线 ( 超 高 路 段 与 超 高 横 坡 平 行 ), 两 侧 边 界 线 与 水 平 线 垂 直 ( 超 高 路 段 与 路 面 垂 直 )。 在 道 路 横 断 面 设 计 时 , 应 充 分 研 究 各 路 幅 组 成 要 素 与 道 路 公 共 设 施 之 间 的 关 系 ,在 有 限 的 空 间 内 合 理 安 排 、正 确 设 计 。道 路 标 志 、标 牌 、护 栏 、照 明 灯 柱 。电 杆 、行 道 树 、 桥墩桥台等设施的任何部件不能侵入建筑限界之内。
高填深挖路段,可能会因取土、弃土以及在路基开挖填筑和养护过程中占用更
多土地。为保证路基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用地范围。
( 2) 改 建 公 路
对现有的公路,保持其原有的用地范围不变,改建路段参照新建公路规定具体
确定。
( 3) 其 它
立 体 交 叉 、服 务 设 施 、安 全 设 施 、交 通 管 理 设 施 、停 车 设 施 及 路 用 房 屋 、料 场 、
外 ,挖 方 地 段 为 路 堑 坡 顶 截 水 沟 外 边 缘( 无 截 水 沟 为 坡 顶 )以 外 ,不 小 于 lm 的 土 地
为 公 路 用 地 范 围 。在 有 条 件 的 地 段 ,高 速 公 路 、一 级 公 路 不 小 于 3m,二 级 公 路 不 小
于 2m 的 土 地 为 公 路 用 地 范 围 。
5 25.10.2020
6 25.10.2020
2. 规 定
我 国 《 公 路 工 程 技 术 标 准 》 规 定 各 级 公 路 建 筑 限 界 如 图 5- 1。
图 中 : W— — 行 车 道 宽 度 ;
C— — 当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等 于 或 大 于 100km/ h 时 为 0.5m, 小 于
(4)边 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 坡面。
(5)边 沟: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流水在挖方或 低填方路基
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沟。
8 25.10.2020
高 速 公 路 与 一 级 公 路 的 横 断 面 组 成 如 图 5- 2
9 25.10.2020
二 、 三 、 四 级 公 路 横 断 面 组 成 如 图 5- 3
其 它 各 级 公 路 的 侧 向 宽 度 为 路 肩 宽 度 减 去 0.25m。
7 25.10.2020
5.2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一、路基横断面组成
1.一般组成
(1)行车道: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
(2)路 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 带状构造物。
(3)中间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带 状构造物。
苗圃等应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在风沙、雪害严重的地段设置的防护林、拦沙设施所需用地范围依据实际需要确定。
25.10.2020
3. 城 市 道 路 用 地 城 市 道 路 用 地 范 围 为 城 市 道 路 红 线 宽 度 。城 市 道 路 红 线 指 划 分 城 市 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 线宽度为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内的规划道路的总宽度, 所以也称为规划路幅。城市道路的红线规划考虑道路的功能与性质、 横断面型式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合理宽度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由城市 规划部门确定。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5.1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5.2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路拱、边沟及边坡 5.4路基横断面设计成果 5.5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复习思考题
1 25.10.2020
5.1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一、道路用地范围 1.定义 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