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

合集下载

湖北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361课堂教学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4课时)

湖北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361课堂教学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4课时)
分析:求sinA就是要确定∠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求sinB就是要确定∠B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我们已经知道了∠A对边的值,所以解题时应先求斜边的高.
三、、巩固提高
练习:做课本第77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内容:28.1锐角三角 函数(二)
主备人:朱静
授课人
审核人:张庆
初备
个人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 边的比.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 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
【问题三】一般地,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由Rt△ABC与Rt△A`B`C`,∠C=∠C` =90 o,∠A=∠A`=α,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于∠C=∠C` =90o,∠A=∠A`=α,所以Rt△ABC∽Rt△A`B`C`,
内容:28.1锐角三角函数(一)
主备人:朱静
授课人
审核人:张庆
初备
个人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所以Rt△ABC∽Rt△A`B`C` ,
,即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B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B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在Rt△ABC中,∠C=90o,把锐角B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B的余弦,记作cosB即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学习特殊(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值进行相关计算。
3.通过实际例题,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为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新教材的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后的内容###”二、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2.逻辑推理:通过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推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进行精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
2.基本概念与性质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强调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本节课教学内容的PPT。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关于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较好的理解,但记忆特殊角的函数值还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一些记忆方法,如编口诀、画图等,帮助学生记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还需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巩固。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课件(两套)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课件(两套)
【答案】 ﹥, ﹤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6.已知锐角a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计算器求锐角a(精确 到1′) (1)sin a=0.2476; (2)cos a=0.4 (3)tan a=0.1890;
(C)45°<∠A <60° (D) 60°<∠A <90°
6.(滨州中考)在△ABC中,∠C=90°,∠A=72°, AB=10,
则边AC的长约为(精确到0.1)( )
A.9.1
B.9.5
C.3.1
D.3.5
【解析】选C.AC=ABcos72°≈10×0.309≈3.1
7.(钦州中考)如图,为测量一幢大楼的高度,在地面
3.用计算器求下式的值.(精确到0.0001) sin81°32′17″+cos38°43′47″ 【答案】 1.7692 4.已知tanA=3.1748,利用计算器求锐角A.(精确到1′) 【答案】 ∠A≈72°30′.
5.比较大小:cos30°______cos60°, tan30°______tan60°.
3.已知:sin232°+cos2α=1,则锐角α等于( B )
A.32°
B.58°
C.68°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tan75°>tan48°>tan15° B. tan75°<tan48°<tan15° C. cos75°>cos48°>cos15° D. sin75°<sin48°<sin15°
二 利用计算器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
探究归纳
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思维导图+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思维导图+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思维导图】28.1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1.Rt△ABC中,∠C=90°.(1)∠A的对边与斜边比,叫做∠A的正弦,记为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a(2)∠A的邻边与斜边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aa(3)∠A的对边与邻边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a∠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提示:sin A 不是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cosA和tanA同理;锐角三角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sin A,sin 56°,sin∠DEF.2.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它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它没有单位.在Rt△ABC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A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为定值.锐角三角函数锐角α30°45°60°sin α12√22√32cos α√32√2212tan α√331√3(1)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2)sin α=cos(90°-α)cos α=sin(90°-α)tan α·tan(90°-α)=1(3)锐角A 的正弦、余弦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sin A<1,0<cos A<1, (4)cos 2A+sin 2A=1 sin 2A+sin 2(90°-α)=1(5)tan A=sin A cos A4.锐角三角函数值是个常数值,它只与角的度数有关,将来离开了直角三角形也存在.5.若α=45°,则sin α=cos α; 若α<45°,则sin α<cos α; 若α>45°,则sin α>cos α;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是a 2+b 2=c 2(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是∠A+∠B=90° 边角之间的关系有sinA=∠A 的对边斜边,cosA=∠A 的邻边斜边,tanA=∠A 的对边∠A 的邻边3.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4.在Rt △ABC 中,∠C=90°,若已知∠A=α,AB=c ,较简便的方法是用正弦求出BC ,用余弦求出AC ,也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C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B.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α为锐角,且sin a=12,则∠α=( )A.30°B.45°C.60°D.90°2.sin 60°的相反数是( )A.-12B.−√33C.−√32D.−√223.如图,在∠ABC中,∠B=90°,BC=2AB,则cosA的值为( )A.52B.12C.255D.554.如图,在4×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那么sin∠ACB 的值为( )A.3√55B.√175C. 35D. 455.在∠ABC中,∠A,∠B均为锐角,且|2sin A-1|与(cos a-√22)2互为相反数,则∠C的度数是( )A.45°B.75°C.105°D.120°6.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B=35,则AC的长为( )A.3 B.9 C.4 D.127.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倾仪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α,测倾仪的高A D为1.5米,则铁塔的高BC为( )A.(1.5+150tanα)米a.(1.5+150tan a)米C.(1.5+150sinα)米a.(1.5+150sin a)米8.在Rt∠ABC 中,∠C=90°,AB=2BC,则cos A 的值为 ( ) A.√32 B .12 C .√33 D .√229.如图,在∠ABC 中,CA =CB =4,cosC =14 ,则sinB 的值为( )A.102 B .153 C .64 D .10410.如图,电线杆CD 的高度为h ,两根拉线 AC 与BC 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 BC 的长度为(点 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 a .asin a a .acos a a .atan a D. h·cosα11.定义一种运算: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例如:当α=60°,β=45°时,cos(60°-45°)=12×√22+√32×√22=√2+√64,则cos 75°的值为 ( )A.√6+√24 B .√6-√24C.√6-√22 D .√6+√2212.如图,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 ,D ,则cos∠ADC 的值为( )A .21313B .31313C .23D .53 二、填空题,则cos B=_______.13.在∠ABC中, aa=90°,tan a=√3314.已知α为锐角,当无意义时,cos α的值是_______.√3tan a-11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C= 5 ,BC =2,则sin∠ACD的值为_________.16.某物体沿着坡比为4:3的坡面上升了8米,那么在坡面上移动了_______米.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点G在AD上,GF与CD交于点,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则BH的长为_______.H,tan∠ABG=12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9.图1是一种三角车位锁,其主体部分是由两条长度相等的钢条组成.当位于顶端的小挂锁打开时,钢条可放入底盒中(底盒固定在地面下),此时汽车可以进入车位;当车位锁上锁后,钢条按图1的方式立在地面上,以阻止底盘高度低于车位锁高度的汽车进入车位.图2是其示意图,经测量,钢条AB=AC=50 cm,∠AB C=47°.(1)求车位锁的底盒BC的长;(2)若一辆汽车的底盘高度为30cm,当车位锁上锁时,问这辆汽车能否进入该车位? (参考数据:aaa47°≈0.73,aaa47°≈0.68,aaa47°≈1.07)20.某景区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拟在如图∠所示的景区内修建观光索道.其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以山脚A为起点,沿途修建AB、CD两段长度相等的观光索道,最终到达山顶D处,中途设计了一段与AF平行的观光平台BC,BC长为50 m.索道AB与AF的夹角为15°,C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A、B两处的水平距离AE为576 m,DF∠AF,垂足为点F.(图∠中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点A、E、F 在同一水平线上)(1)求索道AB的长(结果精确到1 m);(2)求AF的长(结果精确到1 m).(参考数据:sin 15°≈0.25,cos 15°≈0.96,tan 15°≈0.26,√2≈1.41)21.八年级二班学生到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当天,他们先从基地门口A处向正北方向走了450米,到达菜园B处锄草,再从B处沿正西方向到达果园C处采摘水果,再向南偏东37°方向走了300米,到达手工坊D处进行手工制作,最后从D处回到门口A处,手工坊在基地门口北偏西65°方向上,求菜园与果园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5°≈0.91,cos65°≈0.42,tan65°≈2.14,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28.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纯知识点

28.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纯知识点

28.1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把∠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正切注:(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反映里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没有单位。

锐角三角函数值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无关,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表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时,可直接将角的名称或度数写在符号(“sin”、“cos”、“tan”)后面。

如sin∠ABC,sin∠1,sin60°等。

若角的名称是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的,在表示它的三角函数时,习惯省略“∠”的符号,如“sinA,sinα”等。

(3)三角函数的乘方运算,“(sinA )n”可简写为“sin n A”(4)锐角三角函数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

(5)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A<1,0<cosA<1,tanA >0知识点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1)直接利用定义求值:当已知条件为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第三边长,依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直接代入求值。

(2)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值,关键要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

(3)求等角的三角函数值:当直接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某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困难时,可通过转化求等角的三角函数值。

(4)设参数求三角函数值:当已知某两条线段的比或某一三角函数值,可设参数求解。

知识点四、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锐角的度数在0°~90°之间变化时,其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直角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提高空间想象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思维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需确保学生理解函数定义的几何意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锐角三角函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直观的方式解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函数名称和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仍存在一定的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

斜边c 对边a b C B28.1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2、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和增减性3、理解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和互余两角间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sin cos ;tan A A A ===对边;2.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30°·cos45°+cos60°; (2)2sin60°-2cos30°·sin45°二、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80—P81 的学习三、合作探究1、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已知∠A 为锐角,则有(1) <sin A <理由:(2) <cos A <理由:(3)tan >A理由: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已知∠A 为锐角,则(1)sin A 随角A 的增大而(2)cos A 随角A 的增大而(3)tan A 随角A 的增大而例:比较大小斜边c 对边a b CB sin 20 sin 50︒︒;cos 70 cos15︒︒;tan 39 tan 45︒︒ cos 70 tan 48︒︒;sin 10 tan 10︒︒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1)思考:22sin cos =A A +证明:应用:① 22sin 30+cos 30=︒︒ ;② 22sin 71+cos 71=︒︒ ;③ 已知∠A 为锐角,且1sin 3A =,则cos A =归纳:sin A =cos A = (2)sin tan cos AA A =4、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已知∠A+∠B=90°,则有sin =cos A B ,cos =sin A B即:()sin =cos 90-αα︒;()cos =sin 90-αα︒应用举例:(1)已知sin 180.309︒≈,则cos 72︒=(2)22sin 1+sin 89=︒︒(3)在△ABC 中,设A 、B 均为锐角,且sinA -cosB=0,则△ABC 是______三角形.四、小结1、22sin cos =A A + ; 变形:sin A =; cos A =sin tan cos AA A =2、()sin =cos α;()cos = 90-αα︒五、作业布置完成数学练习册P93—P96六、自我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 。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下28.1锐角三角函数(4)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下28.1锐角三角函数(4)同步练习

28.1锐角三角函数(4)●双基演练1AC2、用计算器验证,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sin18°24′+ sin35°26′= sin54°B、sin65°54′- sin35°54′= sin30°C、2sin15°30′= sin31°D、sin70°18′-sin12°18′= sin47°42′3、用计算器验证,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sin37°24′>cos37°24′+cos3°10′B、cos45°32′>sin45°-sin1°12′C、sin63°47′<cos18°21′-cos87°D、2sin30°12′<sin60°24′4、已知α是锐角,且cosα=0.9794,下列各值中,与α最接近的是()。

A、73°33′B、73°27′C、11°37′D、11°45′5、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保留四位小数):sin38°19′= ; cos78°43′16″= ;tan57°26′= 。

6、已知sinα=0.8310,则锐角α= ;cosα=0.9511,则锐角α= (精确到1′)。

7、已知tanα=9.7340,则锐角α= (精确到1′)。

●能力提升8、为了方便看电视和有利于彩电在使用中所产生热量的散发,将一台54寸的大背投彩电放置在墙角,下图是它的俯视图,已知∠DAO=22°,彩电后背AD=110厘米,平行于前沿BC,且与BC的距离为60厘米,则墙角O到BC距离是多少厘米(精确到1厘米)?9、要求tan30°的值,可构造如图2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作Rt△ABC,使∠C=90°,斜边AB=2,直角边AC=1,那么ABC=30°,tan30°=AC BC ==在此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可求出tan15•°的值,请简要写出你添加的辅助线和求出tan15°的值.聚焦中考10、(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如图1,草原上有A 、B 、C 三个互通公路的奶牛养殖基地,B与C 之间的距离为100千米,C 在B 的正北方,A 在C 的南偏东47°的方向且在B 的北偏东43°方向,A 地每年产奶3万吨;B 地有奶牛9000头,平均每头牛的年产奶量为3吨;C 地养了三种奶牛,其中黑白花牛的头数占20℅,三河牛的头数占35℅,其他情况反映在图2,图3中.(1)通过计算补全图3;(2)比较B 地与C 地中,哪一地平均每头牛的年产奶量更高?(3)如果从B 、C 两地中选择一处建设一座工厂解决三个基地的牛奶加工问题,当运送一吨牛奶每千米的费用都为1元(即1元/吨·千米)时,那么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应在何处建设工厂?11、如图所示,A 、B 两地之间有条河,原来从A 地到B 地需要经过桥DC ,沿折线A -D-C-B到达,现在新建了桥EF ,可直接沿直线AB 从A 地到B 地.已知BC=11km,∠A=45°,∠B=37°,桥DC 和AB 平行,则现在从A 地到B 地可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1.41,sin37°≈0.60,cos37°≈0.80)1 2 30° CB A答案:1、A2、D3、B4、C5、0.6193;0.1956;1.56576、54°23′;18°0′7、84°8′8、98厘米9、延长CB 到D ,使BD=AB ,连结AD ,则∠D=15°,tan15°=AC DC=2 10、解:(1)只要条形高度约在3 500左右即可评1分(注:条形图上未标注数字3 500不扣分)(2 )C 地每头牛的年平均产奶量为 52000 3.13500 2.1450010000⨯⨯+⨯+(或5×20%+3.1×35%+2.1×45%) =3.03 (吨) ,(2分)而B 地每头牛的年平均产奶量为3 吨,所以,C 地每头牛的年平均产奶量比B 地的高. (3分)(3)由题意:C 地每年产奶量为10 000×3.03=3.03万吨,B 地每年产奶量为9 000×3=2.7万吨,A 地每年产奶量为3万吨.(4分)(注:此处为独立得分点,计算出B ,C 中一地的年产奶量即可评1分)由题意,∠CBA =43°,∠ACB =47°,∴∠BAC =90°,(5分)∵BC =100(千米),∴AB =100×sin47°≈100×0.731=73.1(千米) ,∴AC =100×sin43°≈100×0.682=68.2(千米),(6分)(注:此处为独立得分点,计算出上面两个结果中任一个即可评1分)如果在B 地建厂,则每年需运费W 1=73.1×3×1+100×3.03×1=219.3+303=522.3(万元)(7分)如果在C 地建厂,则每年需运费W 2=68.2×3×1+100×2.7×1=204.6+270=474.6(万元)而522.3>474.6答: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应在C 地建设工厂.(8分)11、4.9km。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1第4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1第4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值

解:(1)锐角 A≈47°31′21″; (2)锐角 A≈89°20′44″; (3)锐角 A≈27°5′3″.
15. 在 Rt△ ABC 中, ∠C=90° , ∠A=42°24′, ∠A 的平分线 AT=14.7 cm,用科学计算器求 AC 的长(结 果精确到 0.001).
解:∵AT 平分∠BAC,且∠BAC=42°24′, 1 ∴∠CAT=2∠BAC=21°12′. AC 在 Rt△ ACT 中,cos∠CAT= AT , ∴AC=AT· cos∠CAT =14.7×cos21°12′≈13.705(cm).
16. 用计算器探究: (1)tan1° · tan89° = tan2° · tan88° = … tan44° · tan46° = ; , ; , ,
(2)tan13°25′·tan76°35′= tan72°21′·tan17°39′=
(3)根据(1)(2)运算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出来; (4) 利 用 上 面 发 现 的 规 律 计 算 : tan41°·tan42°·tan43°·tan44°·…·tan48°·tan49°.
7. 如图,若 45° <A<90°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B )
A.sinA=cosA C.sinA>tanA
B.sinA>cosA D.sinA<cosA
8. 根据图中信息,经过估算,下列度数与 α 最接 近的是( B )
A.10°
B.20° C.30°
D.40°
9. (2018· 烟台)利用计算器求值时,小明将按键顺 序 ( sin 3 0 ) yx - 4 = 的显示结果记为 a , 6 x2 ab/c 3 = 的显示结果记为 b,则 a,b 的大小关系为 ( B ) A.a<b C.a=b B.a>b D.不能比较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学期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学期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 cos260°+sin260°
(2) csoins4455

-tan45

【解析】(1)cos²60°+sin²60°
cos²60°表示 (cos60°)², 即cos60°的平方.
=( 12)²+(
3 2
)²
=1;
(2)cos 45 tan 45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2.(黄冈中考)在△ABC中,∠C=90°,sinA=
则tanB=( B )
A. 4
B. 3
C. 3
D. 4
3
4
5
5
3.(丹东中考)如图,小颖利用有一
个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30 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为5m,AB为 °A
B 1.5m(即小颖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例】如图,在Rt△ABC中,∠C=90°,BC=6,sinA= 3 ,
求cosA,tanB的值.
5
B
【解析】 sinA BC ,
AB
6
AB BC 6 5 10,
sinA 3
又 AC AB2 BC2 102 62 8,
A
C
cosA AC 4 , tanB AC 4 .
100
D.不能确定
3.如图 A
B
1
3
,则 sinA=___2___ .
30°
C
7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1.(温州中考)如图,在△ABC中,∠C=90°, AB=13,

《28.1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教案、导学案

《28.1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教案、导学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重点)2.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 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类型一】已知角度,用计算器求函数值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1)sin47°;(2)sin12°30′;(3)cos25°18′;(4)sin18°+cos55°-tan59°.解析:熟练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给出的结果,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解:根据题意用计算器求出:(1)sin47°≈0.7314;(2)sin12°30′≈0.2164;(3)cos25°18′≈0.9041;(4)sin18°+cos55°-tan59°≈-0.7817.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按键顺序.【类型二】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B的度数(结果精确到0.1°):(1)sin A=0.7,sin B=0.01;(2)cos A=0.15,cos B=0.8;(3)tan A=2.4,tan B=0.5.解析:由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度数时,用到sin,cos,tan键的第二功能键,要注意按键的顺序.解:(1)sin A=0.7,得∠A≈44.4°;sin B=0.01得∠B≈0.6°;(2)cos A=0.15,得∠A≈81.4°;cos B=0.8,得∠B≈36.9°;(3)由tan A=2.4,得∠A≈67.4°;由tan B=0.5,得∠B≈26.6°.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在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按键顺序.【类型三】利用计算器验证结论(1)通过计算(可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并提出你的猜想:①sin30°________2sin15°cos15°;②sin36°________2sin18°cos18°;③sin45°________2sin22.5°cos22.5°;④sin60°________2sin30°cos30°;⑤sin80°________2sin40°cos40°.猜想:已知0°<α<45°,则sin2α________2sinαcosα.(2)如图,在△ABC中,AB=AC=1,∠BAC=2α,请根据提示,利用面积方法验证结论.解析:(1)利用计算器分别计算①至⑤各式中左边与右边,比较大小;(2)通过计算△ABC的面积来验证.解:(1)通过计算可知:①sin30°=2sin15°cos15°;②sin36°=2sin18°cos18°;③sin45°=2sin22.5°cos22.5°;④sin60°=2sin30°cos30°;⑤sin80°=2sin40°cos40°;sin2α=2sinαcosα.(2)∵S△ABC=12AB·sin2α·AC=12sin2α,S△ABC=12×2AB sinα·AC cosα=sinα·cosα,∴sin2α=2sinαcosα.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运用了面积法,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得到三角函数的关系,此种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类型四】用计算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用计算器比较大小:20sin87°________tan87°.解析:20sin87°≈20×0.9986=19.974,tan87°≈19.081,∵19.974>19.081,∴20sin87°>tan87°.方法总结:利用计算器求值时,要注意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探究点二: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如图,从A地到B地的公路需经过C地,图中AC=20km,∠CAB=25°,∠CBA=37°,因城市规划的需要,将在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1)求改直的公路AB的长;(2)公路改直后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解析:(1)作CH⊥AB于H.在Rt△ACH中根据CH=AC·sin∠CAB求出CH的长,由AH=AC·cos∠CAB求出AH的长,同理可求出BH的长,根据AB=AH+BH可求得AB的长;(2)在Rt△BCH中,由BC=CHsin∠CBA可求出BC的长,由AC+BC-AB即可得出结论.解:(1)作CH⊥AB于H.在Rt△ACH中,CH=AC·sin∠CAB=AC·sin25°≈20×0.42=8.4km,AH=AC·cos∠CAB=AC·cos25°≈20×0.91=18.2km.在Rt△BCH中,BH=CHtan∠CBA≈8.4tan37°=11.1km,∴AB=AH+BH=18.2+11.1=29.3km.故改直的公路AB的长为29.3km;(2)在Rt△BCH中,BC=CHsin∠CBA=CHsin37°≈8.40.6=14km,则AC+BC-AB=20+14-29.3=4.7km.答:公路改直后比原来缩短了4.7km.方法总结: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已知角度,用计算器求函数值;2.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3.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备课时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舍得把课堂让给学生,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绩.28.1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学习目标】让学生熟识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使用【学习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学习难点】知道值求角的处理【导学过程】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30°·cos45°+cos60°; (2)2sin60°-2cos30°·sin45°(3); (4)-sin60°(1-sin30°). (5)tan45°·sin60°-4sin30°·cos45°·tan30°(6)+cos45°·cos30°合作交流:学生去完成课本68页 练习1、2题学生展示: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学生去完成课本69页的第4、5题 .自我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 。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在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是中学几何的重点与难点.本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指导【本章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本章难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边角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理解和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即需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寻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2.体会转化思想.如:(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的情境转化为几何图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2)把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3.体会方程思想.如: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中,经常设出未知数来表示某一个量,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建立方程,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解.课时计划28.1锐角三角函数4课时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3课时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 正弦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从而引出正弦的概念.2.理解锐角的正弦的概念,并能根据正弦的概念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锐角的正弦的概念的形成,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通过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的意义,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61~P6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即sin A =a c.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sin B =45.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Rt △ABC 中,∠C =90°,求sin A 和sin B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sin A 和sin B 的值,需要分别找出∠A 、∠B 的对边和斜边的比.【解答】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63例1.【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25 cm ,底边长为30 cm ,求底角的正弦值.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转化法: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示意图,再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求解.【解答】如图,过点A 作AD ⊥BC ,垂足为D. ∵AB =AC =25 cm ,BC =30 cm ,AD 为底边上的高, ∴BD =12BC =15 cm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B 2-BD 2=20 cm , ∴sin ∠ABC =AD AB =2025=45.即底角的正弦值为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函数值一定要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sin A 等于( C )A .2B .55C.12D . 52.在Rt △ABC 中,∠C =90°,BC =4,sin A =23,则AB 的长为( B )A.83 B .6 C .12D .83.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B 24.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若AD =9,DC =5,E 为AC 的中点,求sin ∠EDC 的值.解:∵AD ⊥BC , ∴∠ADC =90°. ∵AD =9,DC =5,∴AC =AD 2+DC 2=92+52=106. ∵E 为AC 的中点, ∴DE =AE =EC =12AC ,∴∠EDC =∠C ,∴sin ∠EDC =sin C =AD AC =9106=9106106.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且CD ⊥AB ,BC =6,AC =8,求sin ∠ABD 的值.【互动探索】首先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D =∠ABC ,然后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CB =90°,从而由勾股定理算出斜边AB 的长,再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sin ∠ABC 的值,进而得出sin ∠ABD 的值.【解答】∵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且CD ⊥AB , ∴AC ︵ =AD ︵, ∴∠ABD =∠AB C. ∵AB 为直径, ∴∠ACB =90°.在Rt △ABC 中,∵BC =6,AC =8, ∴AB =BC 2+AC 2=10, ∴sin ∠ABD =sin ∠ABC =AC AB =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函数值时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在圆中,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如图,sin A =∠A 的对边斜边.2.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一定要放到直角三角形中,若没有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弦、正切的定义.2.了解锐角∠A的三角函数的定义.3.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余弦、正切的概念,并会求指定锐角的余弦值、正切值.【教学难点】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4~P6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 A =bc ;(2)∠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即tan A =ab .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cos B =35,tan B =43.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10,BC =6,求sin A 、cos A 、tan A.【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65例2.【例2】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是D ,若BC =14,AD =12,tan ∠BAD =34,求cos C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cos C =DC AC ,所以需要通过tan ∠BAD =34和已知条件求出DC 、AC 的长度,再代入求值.【解答】∵在Rt △ABD 中,tan ∠BAD =BD AD =34,∴BD =AD ·tan ∠BAD =12×34=9,∴CD =BC -BD =14-9=5, ∴AC =AD 2+CD 2=122+52=13, ∴cos C =DC AC =51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清它们的边角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Rt △ABC 中,∠C =90°,AB =13,AC =12,则cos A =( C ) A.513 B .512C.1213D .1252.已知Rt △ABC 中,∠C =90°,tan A =43,BC =8,则AC 等于( A )A .6B .323C .10D .123.如图所示,将∠AOB 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则tan ∠AOB =12.4.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是BC 边上一点,AC =2,CD =1,设∠CAD =α.(1)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2)若∠B =∠CAD ,求BD 的长.解:在Rt △ACD 中,∵AC =2,DC =1, ∴AD =AC 2+CD 2= 5.(1)sin α=CD AD =15=55,cos α=AC AD =25=255,tan α=CD AC =12.(2)在Rt △ABC 中,∵tan B =AC BC, 而∠B =∠CAD , ∴tan α=2BC =12,∴BC =4,∴BD =BC -CD =4-1=3.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尝试说明: (1)sin 2A +cos 2A =1; (2)sin A =cos B ; (3)tan A =sin A cos A.【互动探索】用定义表示出sin A 、cos A 、cos B 、tan A →计算等式的左边与右边→得出结论.【证明】(1)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而sin A =a c ,cos A =bc ,∴sin 2A +cos 2A =a 2c 2+b 2c 2=c 2c 2=1. (2)∵sin A =a c ,cos B =ac ,∴sin A =cos B.(3)∵tan A =a b ,sin A cos A =a c b c =ab,∴tan A =sin Acos A.【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题目中的三个结论应熟记.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对比斜余弦→邻比斜正切→对比邻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 2.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2.通过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与记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65~P6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sin 30°=12,cos 30°2tan 30°32.sin 60°2cos 60°=12,tan 60°3.sin 45°2cos 45°2tan 45°=1.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tan 45°.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算式求值.【解答】(1)cos 260°+sin 260°=⎝⎛⎭⎫122+⎝⎛⎭⎫322=1. (2)cos 45°sin 45°-tan 45°=22÷22-1=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熟练记忆,既能由角得值,又能由值得角,记忆这个结果,可以结合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结合数值的特征,30°,45°,60°的正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分别为1,2,3,而它们的余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正好相反,分别为3,2,1;其正切值分别为1÷3,1,1× 3.【例2】数学拓展课程《玩转学具》课堂中,小陆同学发现:一副三角板中,含45°的三角板的斜边与含30°的三角板的长直角边相等,于是,小陆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拼放在一起,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若BC =2,求AF 的长.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AC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F →AF =AC -F C.【解答】在Rt △ABC 中,∵BC =2,∠A =30°, ∴AC =BC tan A =23,∴EF =AC =2 3. ∵∠E =45°,∴FC =EF ·sin E =6, ∴AF =AC -FC =23- 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若3tan (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A ) A .20° B .30° C .40°D .50°2.若∠A 为锐角,且tan 2A +2tan A -3=0,则∠A =45度. 3.计算.(1)2sin 30°-2cos 45°; (2)tan 30°-sin 60°·sin 30°; (3)(1-3tan 30°)2. 解:(1)0. (2)312. (3)3-1. 4.如图,在△ABC 中,∠ABC =90°,∠A =30°,D 是边AB 上一点,∠BDC =45°,AD =4,求BC 的长.解:∵∠B =90°,∠BDC =45°, ∴△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D =B C.在Rt △ABC 中,∵tan A =tan 30°=BC AB ,∴BC BC +4=33,解得BC =2(3+1).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ABC 中的∠A 与∠B 满足(1-tan A )2+⎪⎪⎪⎪sin B -32=0,试判断△ABC 的形状.【互动探索】根据非负性的性质求出tan A 及sin B 的值→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及∠B 的度数→判断△ABC 的形状.【解答】∵(1-tan A )2+⎪⎪⎪⎪sin B -32=0, ∴1-tan A =0,sin B -32=0, ∴tan A =1,sin B =32, ∴∠A =45°,∠B =60°, ∴∠C =180°-45°-60°=75°, ∴△ABC 是锐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数的绝对值和偶次方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或偶次方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相应的锐角.3.能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使用计算器可以解决部分复杂问题,通过求值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某些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了解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好文化知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时的按键顺序.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7~P6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用计算器求sin 24°37′18″的值,以下按键顺序正确的是(A)A.sin24°′″37°′″18°′″=B.24°′″37°′″18°′″sin=C.2ndF sin24°′″37°′″18°′″=D.sin24°′″37°′″18°′″2ndF=2.使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1) sin 24°≈0.4067;(2)cos 35°≈0.8192;(3)tan 46°≈1.0355.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按要求解决问题:(1)求sin 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2)求tan 19°15′的值;(精确到0.0001)(3)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的值.(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熟悉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操作流程.【解答】(1)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in 63°′′′52°′′′41°′′′=显示结果为0.897 859 012.所以sin 63°52′41″≈0.8979.(2)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tan 19°′′′15°′′′=显示结果为0.349 215 633 4.所以tan 19°15′≈0.3492.(3)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HIFT tan 0.7410=显示结果为36.538 445 77.再按°′′′,显示结果为36°32′18.4″.所以x≈36°3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再按数字键;或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因此使用计算器时一定先要弄清输入顺序.【例2】如图,在△ABC中,AB=8,AC=9,∠A=48°.求:(1)AB边上的高(精确到0.01);(2)∠B的度数(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作辅助线→利用相似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解答】(1)作AB 边上的高CH ,垂足为H . ∵在Rt △ACH 中,sin A =CHAC ,∴CH =AC ·sin A =9sin 48°≈6.69. (2)∵在Rt △ACH 中,cos A =AH AC ,∴AH =AC ·cos A =9cos 48°,∴在Rt △BCH 中,tan B =CH BH =CH AB -AH =9sin 48°8-9cos 48°,∴∠B ≈73°3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三角函数求非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一般情况下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 中,∠ACB =90°,BC =2,AC =3,若用科学计算器求∠A 的度数,并用“度、分、秒”为单位表示出这个度数,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tan 2÷3=B.tan 2÷3DMS =C.2ndF tan (2÷3)=D.2ndF tan (2÷3)DMS =2.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 (1)tan 63°27′; (2)cos 18°59′27″; (3)sin 67°38′24″; (4)tan 24°19′48″. 解:(1)2.0013. (2)0.9456. (3)0.9248. (4)0.4521. 3.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A 的度数.(精确到1″) (1)cos A =0.6753; (2)tan A =87.54; (3)sin A =0.4553; (4)sin A =0.6725.解:(1)47°31′21″. (2)89°20′44″. (3)27°5′3″. (4)42°15′37″.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 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 3.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将求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利用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1)两锐角互余,即∠A +∠B =90°; (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即a 2+b 2=c 2;(3)边与角关系sin A =cos B =a c ,cos A =sin B =b c ,tan A =a b ,tan B =b a .3.Rt △ABC 中,若∠C =90°,sin A =45,AB =10,那么BC =8,tan B =3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见教材P73例1.【例2】见教材P73例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 sin A=a B.b cos B=cC.a tan A=b D.c tan B=b2.在Rt△ABC中,∠C=90°,∠B=30°,BC=6,则AB的长为3.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ABC中,∠C=90°,b=4,c=8;(2)在Rt△ABC中,∠C=90°,∠A=60°,a=12.解:(1)a=43,∠B=30°,∠A=60°.(2)∠B=30°,b=43,c=8 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互动探索】过点B作BM⊥FD于点M,求出BM与CM的长度,在△EFD中求出∠EDF=60°,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如题图,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45°,AC=122,∴BC=AC=12 2.∵AB∥CF,∴∠BCM=∠CBA=45°,∴BM=BC sin 45°=122×22=12,CM=BM=12.在△EFD中,∵∠F=90°,∠E=30°,∴∠EDF=60°,∴MD=BMtan 60°=43,∴CD=CM-MD=12-4 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8.2.2应用举例第2课时利用仰角、俯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与圆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2.了解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会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仰角和俯角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仰角、俯角等有关问题,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仰角、俯角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合适的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4~P7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2.如图所示,在建筑物AB的底部a米远的C处,测得建筑物的顶端点A的仰角为α,则建筑物AB的高可表示为a tan α米.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面343 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所示,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点P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点P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温馨提示】详细分析与解答见教材P74例3.【例2】如图,热气球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处看一栋楼顶部B处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C处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温馨提示】详细分析与解答见教材P75例4.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AB,测量人员在高21 m的建筑物CD的顶端D处测得河岸B 处的俯角为45°,测得河对岸A处的俯角为30°(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河的宽度AB 约是多少?(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2≈1.41,3≈1.73)解:由题易知,∠DAC=∠EDA=30°. ∵在Rt△ACD中,CD=21 m,∴AC=CDtan 30°=2133=213(m).∵在Rt△BCD中,∠DBC=45°,∴BC=CD=21 m,∴AB=AC-BC=213-21≈15.3(m).即河的宽度AB约是15.3 m.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某大楼顶部有一旗杆AB,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6米的C、D两处测得点B和点A的仰角分别是42°和65°,且C、D、E在一条直线上.如果DE=15米,求旗杆AB的长大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 42°≈0.67,tan 42°≈0.9,sin 65°≈0.91,tan 65°≈2.1)【互动探索】要求AB ,先求出AE 与BE →解直角三角形:Rt △ADE 、Rt △BCE . 【解答】在Rt △ADE 中,∵∠ADE =65°,DE =15米, ∴tan ∠ADE =AE DE,即tan 65°=AE15≈2.1,解得 AE ≈31.5米.在Rt △BCE 中,∵∠BCE =42°,CE =CD +DE =6+15=21(米), ∴tan ∠BCE =BE CE,即tan 42°=BE21≈0.9,解得 BE ≈18.9米.∴AB =AE -BE =31.5-18.9≈13(米). 即旗杆AB 的长大约是13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Rt △ADE 、Rt △BCE ,利用AB =AE -BE 即可求出答案.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利用坡度、方向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行问题.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斜坡问题.3.理解坡度i =坡面的铅直高度坡面的水平宽度=坡角的正切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向角、坡度、坡角等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6~P7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 反馈】(一)方向角1.方向角是以观察点为中心(方向角的顶点),以正北或正南为始边,旋转到观察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锐角,方向角也称象限角.2.如图,我们说点A 在O 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西45°方向上,或者点B 在点O 的西南方向.(二)坡度、坡角1.坡度通常写成1∶m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i=hl=tan α.2.一斜坡的坡角为30°,则它的坡度为(三)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也就是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海问题【例1】如图,海中一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向东航行的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D 的长并与10海里比较→得出结论.【解答】如题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在Rt △ABD 中,∵tan ∠BAD =BD AD, ∴BD =AD ·tan 55°.在Rt △ACD 中,∵tan ∠CAD =CD AD, ∴CD =AD ·tan 25°.∵BD =BC +CD ,∴AD ·tan 55°=20+AD ·tan 25°,∴AD =20tan 55°-tan 25°≈20.79(海里). 而20.79海里>10海里,∴轮船继续向东行驶,不会遇到触礁危险.【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把条件和问题转化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中解决.应先求出点A 距BC 的最近距离,若大于10海里则无危险,若小于或等于10海里则有危险.(二)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坡度、坡角问题【例2】如图,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AD ∥BC ,路基顶宽BC =9.8 m ,路基高BE =5.8 m ,斜坡AB 的坡度i =1∶1.6,斜坡CD 的坡度i ′=1∶2.5,求铁路路基下底宽AD 的值(精确到0.1 m)与斜坡的坡角α和β的值(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将坡度i=1∶1.6和i′=1∶2.5分别转化为正切三角函数→求出AE、DF的长→由AD=AE+EF+DF求出AD的长→利用计算器求得坡角α和β的值.【解答】如题图,过点C作CF⊥AD于点F,则CF=BE,EF=BC,∠A=α,∠D=β.∵BE=5.8 m, i=1∶1.6, i′=1∶2.5,∴AE=1.6×5.8=9.28(m),DF=2.5×5.8=14.5(m),∴AD=AE+EF+DF=9.28+9.8+14.5≈33.6(m).由tan α=i=1∶1.6,tan β=i′=1∶2.5,得α≈32°,β≈22°.即铁路路基下底宽AB为33.6 m,斜坡的坡角α和β分别为32°和2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坡度与坡角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将坡度与坡角放入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一般要添加辅助线(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防洪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高AC为6米,背水坡AB的坡度i=1∶2,则斜坡AB的长为2.“村村通”公路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加速了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如图所示,C 村村民欲修建一条水泥公路,将C 村与区级公路相连.在公路A 处测得C 村在北偏东60°方向,沿区级公路前进500 m ,在B 处测得C 村在北偏东30°方向.为节约资源,要求所修公路长度最短,画出符合条件的公路示意图,并求出公路长度.(结果保留整数)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垂足落在AB 的延长线上,CD 即为所修公路,CD 的长度即为公路长度.在Rt △ACD 中,根据题意,有∠CAD =30°.∵tan ∠CAD =CD AD, ∴AD =CD tan 30°=3C D. 在Rt △CBD 中,根据题意,有∠CBD =60°.∵tan ∠CBD =CD BD,∴BD=CDtan 60°=33C D.又∵AD-BD=500 m,∴3CD-33CD=500,解得CD≈433 m.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小明于堤边A处垂钓,河堤AB的坡比为1∶ 3 ,坡长为3米,钓竿AC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6米,若钓竿AC与钓鱼线CD的夹角为60°,求浮漂D与河堤下端B之间的距离.【互动探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延长CA交DB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EB→解直角三角形得AE长→得△CDE是等边三角形,DE=CE=AC+AE→求得BD长.【解答】如图,延长CA交DB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EB,交EB于点F,则∠。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四课时-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四课时-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解:(1)sin 20°≈0.342 0,cos 70°≈0.342 0; sin 35°≈0.573 6,cos 55°≈0.573 6; sin 15°32′≈0.267 8,cos 74°28′≈0.267 8.
(2)tan 3°8′≈0.054 7,tan 80°25′43″≈5.930 4.
接写出其相应的角的度数;若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 利用计算器求角的度数.求角的度数要先按 2nd F 键, 将 sin 、 cos 、 tan 转化成它们的第二功能键;当三角 函数值为分数时,应先化成小数.
例2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1)sin A=0.516 8(结果精确到0.01°); (2)cos A=0.675 3(结果精确到1″); (3)tan A=0.189(结果精确到1°).
2 已知α 为锐角,且tan α=3.387,下列各值中与α 最接
近的是( A )
A.73°33′
B.73°27′
C.16°27′

D.16°21′
3 在△ABC 中,∠C=90°,BC=5,AB=13,用科学计算
器求∠A 约等于( D )
A.24°38′
B.65°22′
C.67°23′
D.22°37′
(1)sin A= 0. 627 5,sin B= 0.054 7; (2)cos A= 0. 625 2,cos B= 0. 165 9; (3)tan A= 4. 842 5,tan B= 0.881 6.
解:(1)∠A≈38°51′57″,∠B≈3°8′8″; (2)∠A≈51°18′11″,∠B≈80°27′2″; (3)∠A≈78°19′56″,∠B≈41°23′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进一步得到∠A=30°07'08.97
第二种方法: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第一步:按计算器 第二步:输入0. 501 8
2nd F
°'″
键,
屏幕显示答案: 30°07'0897 " (这说明锐角A精确到1'的结 果为30°7',精确到1 "的结果为30°7' 9 " )
练习
1.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
点此图打开 计算器
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 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例如,已知sinA=0.501 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2nd F
sin 键,
第二步:然后输入函数值0. 501 8 屏幕显示答案: 30.119 158 67° (按实际需要进行精确) 还以以利用 2nd F
(1) sin20°=
sin35°=
, cos70°=
,cos55°=


分析第1(1) 题的结果,你 能得出什么猜 想,你能说明 你
,cos74°28 ' =
(2)tan3°8 ' =
,tan80°25'43″=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点此图打开 计算器
2.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1)sinA=0.627 5,sinB=0.054 7;
(2)cosA=0.625 2,cosB=0.165 9;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3)tanA=4.842 5,tanB=0.881 6.
点此图打开 计算器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点此图打开 计算器
求 tan30°36'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分值36 (可以使用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 ″
键),
第二种方法: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30.6°)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九年级 下册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
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 的三角函数值呢?
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求锐 角的三角函数值.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例如求sin18°.
第一步:按计算器 si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8,
屏幕显示结果sin18°=0.309 016 994 (也有的计算器是先输入角度在按函数名称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