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

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1.1 课程背景:幼儿园是儿童起步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旨在通过传授国学经典、培养文化自信,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课程目的: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自我修养、道德品质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门课程,幼儿将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创造力。
此外,课程还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爱国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点2.1 课程内容: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经典名著、民间故事、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体课程内容包括:(1) 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2) 中国历史:如《古事记》、《宋词三百首》等;(3) 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剪纸等;(4) 中国文化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5) 民间故事:如《孔子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学生的故事》等。
2.2 教学要点:在课程教学中,要抓住以下重点:(1) 用寓言故事和形象化的手段来讲述国学内容,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2) 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对国学的理解和感受;(3) 结合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中华传统文化;(4)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并给予表扬和奖励;(5) 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国学经典、民间故事等课程内容;(2) 课堂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3) 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5) 集体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国学入门教案

国学入门教案教案标题:国学入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国学相关的经典文献、教材或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学习资源:国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国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国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阶段;2. 介绍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3.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文献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国学的意义和现实意义;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3.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思辨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篇章或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感悟;2. 学生分享: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思考;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并写一篇读后感;2. 组织国学经典朗读比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邀请国学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国学基础

但是胡适与章太炎的国学观立场仍有相当的差异。胡适等在思想 上有这样的倾向:研究。(参见《国学通论》第8页)中国传统学术 已“旧”,不能担负起拯时救弊的作用,须用新说代替之。章太炎等 人却更充满这样的情绪:传统学术乃中华文化的根本,不能抛弃,还 需要
马一浮的国学观与章太炎、胡适都不同,他批评两者的国学观, 并认为国学的源头是六艺之学,六艺是人人所本有的心性中流淌出来 的,研习六艺、研习国学就是回归自己的仁德、心性,从而自己得到 栽培、得到成就、成就德性,并影响及人。
胡适的“科学整理国故”说
虽然在学派上胡适与章太炎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否认两者在国 学观上的相承性。胡适承接章太炎以国学为史学、国故的思路,进一 步将传统学术作为史学材料,提出“用科学的研究法去做国故的研 究”。 胡适“科学整理国故”的方法: 第一、历史的观念。“我们看旧书, 可当它做历史看。” 第二、疑古的态度。“疑古的态度,简要言之, 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 第三、系统的研究。 第四、整理。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 扰乱,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 延至晚清,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 六艺分类法。 《庄子·天下篇》将天下道术分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 类。《汉书·艺文志》分为六艺九种(易、诗、书、礼、乐、春秋、 论语、孝经、小学)与诸子十家等,并以诸子为六艺之“支与流裔”。
▲ 四部分类法。 《隋书·经籍志》分经、史、子、集四部。 ▲ 或义理、考据、辞章(清人姚鼐的说法)、经世之学等诸路向。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古文字学课程综述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开设课程:《古文字学》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
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国学的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制定一份国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学教学的重要性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国学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学教学的目标国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能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热爱。
同时,国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国学教学的内容国学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经典著作、古代文化、传统礼仪等多个方面。
其中,经典著作是国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诗经》、《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文献的学习。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智慧和哲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
另外,国学教学还应该涵盖古代文化的学习,包括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
通过了解古代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国学教学还应该包括传统礼仪的学习。
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传统礼仪,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礼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国学教学的方法国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经典著作等方式进行。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的内涵和意义。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通过朗诵、写作、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进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国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国学经典大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领悟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4课时四、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概述2. 《弟子规》学习3. 《论语》学习4. 诗词鉴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国学经典概述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讲解国学经典(1)讲解国学经典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分析国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第二课时:《弟子规》学习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弟子规》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讲解《弟子规》(1)逐句讲解《弟子规》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礼仪、诚信等道德观念。
3. 学生互动(1)学生背诵《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2)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强调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论语》学习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个人修养、社会道德的影响。
2. 讲解《论语》(1)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中的仁爱、礼仪、诚信等道德观念。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第四课时:诗词鉴赏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诗词鉴赏(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并尝试进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
执笔人: 冯杜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
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
第二讲经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
第一节经学的发展
一、“经典”的确立
二、历代经学
第二节经典概述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三礼”
四、春秋
五、孝经
六、尔雅
七、“四书”
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
一、史部目录学
二、经部史籍简说
三、史籍的传统分类
四、经学与学术
(经学与中国哲学)
第三讲经学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
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二节史籍的分类
一、史籍的分类
二、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第三讲:子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子学概说
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
第三节先秦诸子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大纲说明:
本课程教学应本着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着重学生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龚成鹏:《国学入门》
钱穆:《国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