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讲坛12: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阅读到阅读
培养语感
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 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 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 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 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2.从阅读到阅读
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浅阅读状态,必须要改变的 其实是他阅读的素材,如果一直只给他看故事类的 课外读物,同时还想要他改变只看故事情节,不关 心人物的这种阅读习惯,其实是基本上不可能。
2.从阅读到阅读
除了故事,还能给孩子读什么?其实可以读的东西是很多 的,首先是语言类读物,比如诗歌和散文。这类读物在阅读 之初,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朗诵”的形式进行大声朗读, 或是边放音乐边一起读,让孩子通过朗读的过程,从音律中 领略语言之美,重新培养对母语的语感感知能力,而这种语 感能力其实也是深度阅读的基础之一。
2.从阅读到阅读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 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 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至少就我 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
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 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 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就应当抽时间写一些 读后感、人物探究心得、对某个话题的探讨、或者对书中某 种表达的质疑。
3.从阅读到写作
多读、多仿、多写。
多读:批注式阅读,勾画,摘抄,积累。 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发人 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 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 这也是一种参与感和选择能力的练习,也为积累打下基础。
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一)“功利性阅读” (二)“非功利性阅读”
(一)“功利性阅读”
读书使人除愚启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使人高尚——“书籍引领人类的灵魂上升”; 读书祛病治疾——清代《老异继编》; 读书使人美丽——“腹有诗书气自华”; ……
(一)“功利性阅读”
香港地区2001年以后要求 大、中、小学生每学期30本书
台湾地区2000年发文: 小学低年级80本,中年级至少 60本,高年级至少40本以上。
中国 2002年 2005年 2008年 2011年
人均每年1.6本书 人均每年2本书 人均每年4本书 人均每年6.6本书
孩子的智力生活, 是从阅读开始的。
我们应该让校园里每一个掩映在绿意葳蕤中的书架,让教室里每一个 精致典雅的“书香格”,让每一张可以尽情舒展我们美丽的阅读姿势的书 桌书椅,都吐露出浓郁的经典意蕴。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微笑的眼神都因为 共同的阅读而心领神会,让孩子和孩子之间,让老师和老师之间,让老师 和孩子之间都文明、儒雅、芬芳、书香四溢。我们应该让每个窗前阅读的 姿势定格为家庭最美妙的剪影,即使清贫也拥有高贵的阅读,即使忙碌也 偷得阅读的闲暇。当我们,包括孩子的各科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保姆阿姨们,都念念不忘为孩子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的生活 就必然增添了许多无邪的笑声,这样幸福的笑声会给我们带来慰藉、安顿 和启示。于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也会在这种孩子赐予的恩典中学会 阅读,学会在他的优游行走中,他的种卧静养中,他的谈笑风生中,他的 礼尚往来中,他的良行善举中,展现优雅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表情, 风趣的阅读姿态,良好的阅读习惯,浓郁的阅读气息,并用它来滋养家庭 的风尚,社区的文化乃至城市或乡村的精神。这时,我们的孩子就拥有了 动人的童年,继而他们的人生一定会成长为蔚蓝天空下最嘹亮的一种存在, 纵然是雄关漫道,纵然是千山阻隔,都无所惧怕,勇于追求,勇于探索, 勇于攀登,去创造一个更加美丽灿烂的明天。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家庭作业就是 回家读书一小时。
——美国 艾尔菲 科恩
指向丰盈内心、涵咏情怀、兴趣满足、 幸福行走的阅读。
(二)“非功利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 比喻:“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是吸收。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 精神上的养料。”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对阅读的 重要性是这样概述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 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 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 阅读水平。”
愿每个孩子拥有完整而幸福的阅读人生!
多仿:小学生的起步作文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从课文中模仿, 从他人的习作中模仿(教材中的习作都有例文引路就是这个原 因),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模仿。
多写: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 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
你读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 你越聪明,在校学习时间就越长; 你在校学习时间越长,获得的学历就越高; 你获得的学历越高,工作时间就越长; 你工作的时间越长,你的收入就越多! • ——美国 吉姆 崔利斯《朗读手册》
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北京2016高考:英语100分语文180分
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 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文 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 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2016年起高 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
(凤凰资讯网)
中年段“非功利性阅读”与“功利性阅读”的牵手。
三年级以“悦读悦成长”为阅读主题,以作家为 线索,重点推荐了曹文轩、金波、岛田洋七等著名儿 童作家的代表作。《草房子》《乌丢丢的奇遇》《佐 贺的超级阿嬷》三本厚厚的书为必读书目,同时推荐 了六本选读书目。面向全年级的“学生讲坛”活动, 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展示舞台,集体诗朗诵《书的旋 律》、评选读书小明星、有奖竞答、好书与你分享…… 孩子们热情高涨,阅读着,收获着,分享着。我们用 这样的引领,确保三年级孩子一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不 少于20万字。
(一)“功利性阅读”
特指关于提高语文成绩的、指向学习方法的阅读。
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 既爱读教科书,也爱读课外书; 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 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
(一)“功利性阅读”
从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上说,阅读是人生重要的 学习能力,也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们通 过阅读的活动,接触语言材料,积累知识经验,以 此为载体,开阔生活视野,陶冶精神情操,内化积 淀为文化素养,并将阅读的感悟扩展迁移,提高综 合智力,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这是人成长发 展必备的基本功,即人的发展的功能性基础。
(二)“非功利性阅读”
于儿童而言,多一些非功利性的阅 读,通过好的作品,赢得更有深度的 想象空间,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智慧、 勇气和爱的力量,是成长过程中是童 年记忆里多么美妙的事情!
非功利性的阅读才是启蒙的开始
• 低年段主要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纯纯的“ 非功利性阅读”。
• 一年级:本学期我们启动了为一年级孩子 量身定制的芽芽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绘本 阅读是重要的板块。一学期来,采用师生共读 +主题活动的形式,我们带着一年级的孩子读 了20本必读绘本(其中包括4本数学绘本和4本 英文绘本),又给孩子们推荐了14本选读绘本 ,为减轻家长购买的压力,我们将这14本绘本 全部翻拍成电子资料,供孩子们阅读。
一个喜爱阅读的家庭是营造子女成长成才的 最好环境。
儿童的阅读,必须有家长的介入。这种介入, 不仅是父母对孩子阅读内容的审美把关,还可以 通过设定家庭阅读时间、与孩子讨论图书内容、 引导孩子进行延伸阅读等方式,与儿童一起阅读、 一起成长。
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说:“真正的儿童阅 读的盛景出现在什么地方?每个屋檐下的床头都亮起 一盏灯,妈妈是点灯人;每个教室都亮起一盏灯,老 师是点灯人。”
其次,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科普类或 是手工类的书籍,再结合生活,进行一些延伸活动。比如, 孩子喜欢昆虫,就给他买一本昆虫记,再带孩子去可以观 察昆虫的地方,结合书本中的文字描写,进行观察,再自 己做一些记录,等等。这种结合生活和爱好的阅读,会让 孩子发现,除了阅读情节之外,即使是没有情节,书中的 每个细节其实都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享受,这样,他自 然会更多地专注于阅读细节了。
二年级以“走进图书馆”为活动主题,推荐的书 目有绘本,有童话,有百科,有历史等等。孩子们在 活动的引领下,走进了南京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社 区图书馆……学会了定期借书,还书,并在班级开展好 书推荐会,评选小书虫。各班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秀 资源,将班级图书角的书进行漂流,并有意识的由绘 本向桥梁书过渡。十二月份开展亲子、师生共读《小 巴掌童话》,学习张秋生先生朴实细腻的语言,感受 生活中细节的美。利用语绘课、和韵课诵读古诗,品 读美文,并和《乐学少年报》合作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年段“非功利性阅读”与“功利性阅读”的牵手。
四年级重点做好“影子阅读”,将推荐阅读紧紧 联系课内阅读。学完《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 》《李时珍夜宿古寺》我们带着孩子阅读名人故事; 学完《桂花雨》我们推荐琦君等名家散文;学完《开 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我们引领 孩子们读寓言和神话……从课内到课外,读与写相结合 ,改变的不仅是阅读的广度,更在老师的引领下迈向 阅读的纵深。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 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一、孩子阅读遭遇的困境
1
2
3
纸媒的弱化
可以读什么
时间去哪儿了
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 母都明白,但随着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学业负担不断加 重,阅读和学业开始争抢时间,二者间的矛盾也变得似乎 难以调和。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 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 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 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要读400万字,按照一本书10 万字算,每年读书约4.5本。
一二年级每天读69个字
三四年级每天读548个字
五六年级每天读1370个字,每分钟 默读300字,只需要4.7分钟
初中三年每天读2375个字,每分钟 默读500字,只需要4.8分钟
犹太人均每年64本书 芬兰人均每年60本书 俄罗斯人均每年55本书 美国人均每年50本书 日本人均每年40本书 韩国人均每年25本书
这就是语感。
2.从阅读到阅读
培养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 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 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 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 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
2.从阅读到阅读
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也 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 的差别。
2.从阅读到阅读
只有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 书本时,它于孩子的学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 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 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 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 知力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