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解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沉降现象,进而判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项目组织和管理2.观测人员:负责实施沉降观测工作,包括安装测点、测量数据记录等。

3.设计人员:负责制定观测方案和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三、工作步骤和流程1.观测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规模确定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周期等。

2.测点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负荷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测点标定:在测点位置进行标定,包括建立参考基准点和确定测点坐标系。

4.测点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5.数据采集: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拟合等。

7.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8.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观测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或拆除已安装的测点设备。

3.在观测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1.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2.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3.数据处理软件: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软件。

六、预算和时间计划1.预算: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预算,包括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

2.时间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七、质量控制1.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观测工作的操作技能。

2.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某城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建筑,该建筑地上 30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约 100 米。

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该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办公,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变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如果沉降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监测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单位提供反馈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和标准本次沉降观测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进行: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该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布设原则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以及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等也应布设观测点。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根据上述布设原则,结合本建筑的结构特点,共布设了 16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四角、长边中点和沉降缝两侧。

观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观测点布置图。

3、观测点的制作和保护观测点采用不锈钢制作,埋设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高出地面约 05 米。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研究背景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由于地基变形或松弛引起的下沉现象。

沉降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筑物沉降观测必不可少。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和各个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为建筑物的维护、修复和加固提供支持。

三、观测方法1. 使用水平测量仪:选择合适的水平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或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进行连续的水平位移测量。

2. 使用竖向测量仪:选择合适的竖向测量仪器,如测斜仪或水准仪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面,进行连续的竖向位移测量。

3. 安装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在建筑物的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如沉降点、沉降管等,定期测量地基的沉降情况。

4. 建立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将水平测量仪和竖向测量仪等设备统一安装在这些点上,定期进行观测,以获得更全面的建筑物沉降数据。

四、观测频率与时间1. 设定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观测频率,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观测。

2.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覆盖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新建的建筑物,观测应始于施工完成后;对于已存在的建筑物,观测应从启动阶段开始进行,并持续到使用寿命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对于连续的观测数据,采集频率应根据观测设备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补偿,消除或减小误差,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

3.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沉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结果应用1. 建筑物维护:根据观测结果,定期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及时修复和加固建筑物。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背景和目的沉降观测是土地沉降现象的监测手段之一,通过对特定地点的沉降进行观测,可以监测土地沉降的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提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点布置方案1.选取观测点位置:观测点应选取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且能够代表该区域的沉降状况。

选取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情况等因素,选择处于地层变化明显的地点,并避免选取近期施工活动频繁的区域。

2.确定观测深度:观测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需要选择相对于地表深度较小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深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

3.确定观测点间距: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通常要求观测点间距均匀、分布合理。

观测点间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布置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设备的布置方式。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

同时还应充分保护和防护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土地调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地貌特征等情况。

包括地表形态、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2.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根据前期的土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

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深度、观测点间距等。

3.施工准备:根据观测点布置方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组织人员、编制工程施工计划等。

4.观测点开挖:按照观测点布置方案,在选定的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地层的完整性,避免破坏或扰动地层。

5.安装监测设备:在开挖好的观测点中,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的安装。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

6.数据采集和处理:安装完设备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完整版)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完整版)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2)二、沉降观测 (3)1、沉降水准点布设 (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8)建设面积:177054 平方米(9)建筑形式:1 栋、10 栋楼地上18 层(首层层高4.5 米,二至十八层层高2.9 米);2 栋—5 栋楼地上33 层(首层5.5 米,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 米);6 栋—9 栋楼地上34 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 米);商铺一层(层高5.6 米)。

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 米)。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2007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

二、沉降观测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 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一、引言沉降是指土地或地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垂直下沉的现象。

在工程施工或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土地沉降情况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的方案设计,包括观测方法、观测点的选取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观测方法沉降观测的方法多样,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GPS观测法、水准观测法和铁丝测量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场合和要求。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工程性质:不同类型的工程对沉降的要求不一样,如建筑工程对沉降的容许值要求较低,而大型水利工程对沉降的容许值要求较高。

2.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以保证对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3.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观测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如在地质活跃区域,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观测方法。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综合考虑采用GPS观测法和水准观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

GPS观测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沉降数据,水准观测法则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参考基准。

三、观测点选取观测点的选取是沉降观测中的关键步骤。

选取观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工程布置:根据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情况,合理选择观测点,包括工程的主要结构部分和潜在沉降发生区域。

2.地质条件:在地质活跃区域,应选取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区域作为观测点,以减小地质因素对沉降观测的影响。

3.观测密度: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观测点的密度,以保证全面监测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间距一般应按照工程规模和沉降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

在选取观测点时,还需要注意观测点的稳定性和易于操作性。

可以采用固定锚点的方式固定观测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是沉降观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根据选取的观测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1.GPS观测数据处理:GPS观测数据一般通过差分处理得到相对准确的位置信息。

在进行差分处理时,需要考虑系统误差和观测噪声,以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土地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提供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依据。

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针对某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

一般来说,应选择位于建筑物四个角落以及底板中心位置的观测点。

三、观测参数和仪器设备:1. 观测参数:(1) 水平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2) 垂直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

2. 仪器设备:(1) 水平位移测量仪:使用全站仪或全自动水平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2) 垂直位移测量仪:使用自动水准仪或测斜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

四、观测方案:1. 观测频率:(1) 短期观测:每周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3个月,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快速变化情况;(2) 长期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2年,以监测基础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观测方法:(1) 水平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水平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2) 垂直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垂直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位移。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观测点各个时期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

五、责任划分:1. 工程师:负责观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指导;2. 观测人员:负责实际的观测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数据的采集;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沉降曲线。

六、安全措施: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合理安排观测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七、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基础沉降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加固基础,避免因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项目背景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目标通过沉降观测,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三、观测原理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沉降探测器,测量建筑物自身的沉降变化。

观测采用全自动仪器,定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内容1. 建筑物主要结构的沉降观测: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框架等关键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

2. 建筑物周边地基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周边地基是否存在沉降,以及沉降的程度和方向。

3. 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建筑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方案1. 观测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观测仪器,如全自动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和要求,合理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观测时间间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使用期间每月进行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沉降曲线,并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 数据报告与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监测建议和必要的调整措施,在沉降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实施修复工作。

六、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所选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2. 安装质量把关:设定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的安装要求和方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 数据准确性把关: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工操作和仪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标准把关: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避免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 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主要技术指标 (1)五、观测范围及项目 (2)六、观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2)七、观测要求及点位布设 (3)八、观测方法 (5)九、观测频率 (5)十、所需要的配合工作 (6)十一、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6)十二、安全文明施测 (6)附录A、单位资质概况 (9)附录B、观测单位人员证书 (9)附录C、仪器设备计量校准证书 (9)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项目2、建设地点:**3、建筑物概况:4、结构使用年限:5、建设单位:**6、设计单位:**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观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四、主要技术指标1、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和设计、施工文件要求,变形观测的观测精度定为二级,即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2、观测网的观测限差表4.1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表4.2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表4.3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注:1在室内作业时,视线高度不受本表的限制;2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观测要求应满足表中各项要求。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价指标计算等内容。
02
图表展示
报告中应采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观测数据和成果评价指标,方便读
者理解。
03
结论与建议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给出主体结构安全状况的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
处理措施和建议,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需指出观测中
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为后续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05
沉降观测案例分析与实 战演练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01
02
03
数据筛选
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筛选 ,排除异常值和误差较大 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平滑
采用适当的数据平滑技术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减 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 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 研究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 ,为主体结构的安全评估 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成果评价指标
沉降观测的适用范围
• 适用范围:沉降观测适用于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堤坝等土木工程结构物的变形监测。特别是在地基条件较差、荷载 较大或对变形要求较高的工程中,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大坝等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02
沉降观测技术与方法
传统沉降观测技术
水准测量法
通过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变化, 计算沉降量。这种方法精度较高
设定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实时、连续的数据采集,并 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对观测成果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隧道的沉降变形特征,采用数 值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沉降趋势。
实战演练:沉降观测现场操作
01
02
03
04
仪器准备
准备相应的沉降观测仪器 ,如电子水准仪、测量标 杆、数据传输设备等,确 保仪器精度符合要求。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钢结构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钢结构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钢结构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钢结构工程是目前建筑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由于其轻质、高强度、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工程的沉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工程沉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观测和监测。

二、观测目的1.准确了解钢结构工程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施工或使用中的问题。

2.为工程质量评估提供可靠数据,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3.为钢结构工程的维护和维修提供依据。

三、观测对象本方案主要针对钢结构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周边地基土体进行沉降观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对象:1. 钢结构主体框架的柱、梁、桁架等结构部位。

2. 基础土壤的沉降情况。

3. 与钢结构工程相邻的其他建筑或结构的变形情况。

四、观测方法1. 建立观测点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沉降情况主要通过观测点进行观测,观测点的建立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地基环境。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设置在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位和地基土壤附近,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点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结构及其周边地基土壤的变形情况,同时保证观测点的分布均匀和完整,以全面地了解结构变形情况。

2. 观测设备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结构和地基情况,观测设备的选择可以有所差异。

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GPS和应变仪等。

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其测量精度、稳定性、适用范围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观测频次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使用状况、地基土壤的变形情况以及观测设备的响应速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初次观测点的建立后,需要在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多次观测,以获得完整的变形数据。

在后续观测中,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但需要保证在发生重大施工或使用变化时,能够及时进行观测和监测。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的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是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质量控制、异常值处理等。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一、工程背景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是为了监测建筑主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受地质、地基工程施工质量、建筑物结构设计及施工等因素影响,建筑物主体结构可能会发生沉降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建筑物主体沉降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观测,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1.及时发现并掌握建筑主体沉降情况,预警建筑物结构安全隐患;2.为沉降变形规律和机理研究提供数据基础;3.对建筑物主体结构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三、观测方法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测细动力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传统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测量建筑物各部位的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

全站仪测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建筑物各部位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

GNSS测量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实时、动态观测,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测细动力测量是一种新兴的沉降观测方法,采用微小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微小位移的高精度观测。

四、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质环境,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各个关键部位,可以通过水平、垂直或动态观测方法获取建筑物的位移数据。

2.观测频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和观测要求,确定观测频次。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期观测和实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期观测可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建筑物进行观测,获取建筑物变形的长期趋势数据;实时监测可以对建筑物的位移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及时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是指观测的时间范围,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观测要求确定观测周期。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定观测周期,进行长期的观测。

4.数据处理及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趋势,预警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方案设计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建筑物、桥梁、隧道、管道等工程中。

在土木工程领域,土地的沉降会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可靠地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工程测量沉降观测的方案设计,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测量目标和要求对于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来说,测量的目标是确定某个土地或建筑物在某一时期内的沉降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沉降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量。

2. 沉降的幅度:土地或建筑物整体的沉降量。

3. 沉降的分布情况: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包括局部沉降和整体沉降。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的要求是测量结果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三、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法传统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测斜仪测量。

水准测量是通过水准仪测量高程变化,从而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受到天气、地形、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测斜仪测量则是通过安装在测点上的测斜仪来测量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间接推算出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但受到安装位置的限制。

2. 现代测量法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卫星定位系统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各个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从而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测量范围,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则是通过卫星信号定位测量观测点的位置变化,间接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全球范围的覆盖,是现代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测量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我们将采用现代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四、仪器设备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全方位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全方位性能。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土壤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设计,详细阐述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对土地、建筑物等进行长期稳定性观测。

观测点的选择原则是代表性、稳定性和易于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观测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在不同类型的土壤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远离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如地下水位变化、施工活动等。

2.设置标杆: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标杆,标杆的材料应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筋、石头等。

标杆的设置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3.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高程测量,记录标杆的高程数值。

观测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观测。

4.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趋势分析法等。

2. 区域观测法区域观测法是一种对大面积土地或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规模土地沉降问题的监测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划分观测区域:根据实际需要,将待观测的土地或建筑物划分为多个观测区域。

观测区域的划分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地类型等因素。

2.布设观测点:在每个观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布设观测点,观测点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观测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卫星测量技术等手段获取观测区域的数据,包括高程数据、形变数据等。

4.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区域内的平均沉降量以及沉降分布情况。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插值法、统计分析法等。

观测仪器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观测需求和经济条件进行。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用于测量高程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2)二、沉降观测 (3)1、沉降水准点布设 (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8)建设面积:177054平方米(9)建筑形式:1栋、10栋楼地上18层(首层层高4.5米,二至十八层层高2.9米);2栋—5栋楼地上33层(首层5.5米,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米);6栋—9栋楼地上34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米);商铺一层(层高5.6米)。

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米)。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

二、沉降观测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在布设水准点时要考虑下列因素:1)、水准点要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要尽量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米。

(3)、本工程沉降基准点的设置为市测绘院提供的黄海高程点三个,用建筑标高±0.000为相对标高换算基准值。

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米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

(2)、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精确的查明沉降情况,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应与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负责人研究后确定。

(3)、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求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本工程布置点详见附图。

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1)、购买沉降观测实施专用沉降观测点布置钢筋。

(2)、在主体砼布置点上打孔,用植筋胶将钢筋植入。

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确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较大荷重增加前后(每建一层楼)均应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统计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秒/2mm。

(4)、沉降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为方便计算,可换算成相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

(5)、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契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量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三、沉降观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公司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至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到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

(或△h=∑a-∑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