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和要求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和要求(一)基础培训。
1.基本理论知识培训(1)法律法规: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规范标准:掌握《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等康复治疗规范要求。
(3)规章制度:掌握康复治疗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康复治疗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多学科诊疗制度、康复医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康复治疗工作流程等。
(4)康复治疗概述:掌握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治疗等概念,掌握解剖学、运动学等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方案与实施等内容,了解康复医疗工作现状及进展。
(5)康复治疗风险管理:掌握患者易发风险(如电击伤或电流伤、灼伤、过敏反应、跌倒、骨折、肺栓塞、体位性低血压等)的识别、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掌握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6)康复治疗文书:掌握康复治疗记录、康复治疗方案、康复评定量表等康复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7)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疾病功能障碍的居家康复方案及其注意事项等。
(8)心理指导:了解伤病残后不同心理反应阶段的特点、不同疾病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措施。
(9)沟通技巧:了解康复治疗中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
(IO)职业素养: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
2.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培训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具体名称见附件2)。
3.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培训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具体名称见附件3)。
(二)专业培训。
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疾病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1. 诊断和治疗- 骨折是骨头受到断裂或打碎的伤害。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闭合骨折(皮肤未破裂)和开放骨折(皮肤破裂)。
- 如果怀疑骨折,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
医生通常会进行物理检查、X光检查等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骨折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包括石膏固定、矫正装置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骨折,需要手术修复或植入金属板螺钉等。
2. 康复阶段- 骨折康复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法。
- 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功能。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冷敷、保护性运动和物理治疗。
- 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温敷、适度活动、物理治疗和体力训练。
- 后期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完全功能和预防复发。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功能锻炼、平衡训练和逐渐增加负重。
3.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 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负荷,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伤害。
- 注意饮食营养,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利于骨折愈合。
-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康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重要的是坚持并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 恢复时间- 骨折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类型而异。
一般来说,轻度骨折的恢复时间约为6-8周,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 康复期间应进行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以上是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但请注意,这份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处理。
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2022年修订)

发布时间: 2022-6-20 10:37:00 阅读次数: 708次作者:人社部我要评论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 (2022年修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二○一三年四月说明工伤康复是在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下,利用现代康复的理论和技术,为工伤人员提供康复服务,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其生理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促进其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
本规范针对颅脑损伤、持续性植物状态、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截肢、手外伤、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烧伤等九个常见工伤病种的住院康复服务内容,从康复住院标准、康复住院时限、医疗康复、职业社会康复和出院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上述各工伤病种的临床检查、治疗、基础护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诊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诊疗常规或者临床路径执行。
一、康复住院标准康复住院标准对工伤职工由临床治疗转入康复治疗的指征进行了规范。
工伤职工住院康复的普通标准是:经临床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病情相对稳定,但仍有持续性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精神、吞咽、排尿排便和性功能等障碍)而影响生活自理、劳动能力下降,仍不能回归家庭和社会,且具有恢复潜力和康复价值者,均应及早转入康复协议机构住院康复治疗。
对于后遗症期病情变化浮现新的功能障碍等问题并且有康复价值的,参照上述标准入院康复治疗。
二、康复住院时限根据受伤部位与损伤类型、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潜力大小,对康复住院时间予以合理限制,住院康复时间不超过12个月。
职业康复住院时限普通为6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职业康复住院时限可分段累计计算。
如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影响康复进程,或者已到出院时限,但仍有较大康复治疗价值,需继续康复治疗或者安装辅助器具者,必须由康复协议机构出具诊断意见和延期康复建议书、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方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医疗康复规范医疗康复规范包括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等3部份。
功能评定部份根据不同工伤病种功能障碍特点,结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方式和康复治疗专业分工,对运动、感觉、吞咽、排尿排便和性功能等躯体功能障碍的评定以及心理、认知和言语等功能的评估进行了规范。
简述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

简述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摘要:一、康复医疗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1.个性化原则2.早期干预原则3.综合康复原则4.家庭与社会参与原则三、康复医疗服务的实施与评价四、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康复医疗是一种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一、个性化原则康复医疗追求因人而异、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这包括康复计划、康复方法和康复评估等环节。
二、早期干预原则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抓住康复的黄金时期。
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疾病或损伤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三、综合康复原则康复医疗并非单一的治疗手段,而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
康复团队通常包括医生、康复师、护士、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
综合运用药物、物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康复手段,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四、家庭与社会参与原则康复治疗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
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与陪伴,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康复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医疗服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康复医疗的投入,完善了相关政策,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改革,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总之,康复医疗旨在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和损伤带来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骨科疾病是指发生在骨骼、关节、肌肉、软组织等结构的各种疾病,如骨折、关节炎、滑膜炎、脊柱疾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如何规范治疗骨科疾病成为了医生们的一大挑战。
治疗骨科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性化治疗、综合治疗等。
一、早期诊断对于骨科疾病,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治疗的难度和费用也会增加。
因此,患者在发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诊断。
二、早期治疗早期治疗对于许多骨科疾病来说也非常的重要。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控制病情并最终治愈疾病。
如果寻求治疗的时间过晚,就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并且康复的时间也会更长。
三、个性化治疗骨科疾病的治疗应当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治疗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
四、综合治疗骨科疾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包括术后康复、膳食调理、药物治疗、理疗、针灸、推拿等各种方法,以及合理的锻炼及保养。
在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各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在治疗骨科疾病时,需要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性化治疗、综合治疗等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治愈疾病,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康复医学科宣传展板

康复在整个医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是医疗的延续,而是与临床医学同时并进,从医疗的第一阶段就开始进行。
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而且费时少,经济、精力耗费少。
伤、病者急性期的治疗一般1~2周。
其后需要经过相对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时间可能为数周至数月。
康复治疗早期介入还可以有效地制止或减轻各种疾病导致的二次性功能障碍,如长期卧床静止不动产生的“废用综合症”(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直立性低血压,心肺功能下降和肢体血栓形成等。
康复治疗对二次性功能障碍的有效预防是任何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现代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身心上使伤病残者得到全面康复。
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不仅要提高伤、病、残者的生活质量,还要使其重返社会,成为有尊严、有品质、能自食其力又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病已成为医疗的重要问题,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期死亡外,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就有赖于康复医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参加康复治疗者的死亡率比不参加者低36.8%。
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
在癌症方面,据统计目前有40%左右的癌症可以治愈,在余下60%不可治愈的患者中又有60%的可以存活15年之久,这些患者在15年中需要给予一些积极的康复措施来解决遗留的慢性疼痛或身体衰竭面临的折磨。
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
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20世纪50年代后中期延长到5.9年,但这些患者由于残障,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至1976年,国内外已有53%的截瘫患者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至1980年,这部分患者已达到83%左右。
这就使许多严重残疾的患者不但不致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这也是康复医学能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而到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
骨折的康复治疗

主动运动 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即静力性肌肉收缩,在
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 放松。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即动力性肌肉收缩可以称之为肌肉的“绷劲”, 就是肌肉在做类似一张一弛的收缩运动时,长度不改变, 不产生关节的活动,但是肌肉内部的力量会有增减。
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 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 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 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第二阶段
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 的关节伸屈活动。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 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骨折的康复常用评定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关节活动度
AROM:active range of motion,主动关节活动度 PROM:passive range of motion,被动关节活动度
禁忌证: 1、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 2、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 3、骨化兴肌炎
围度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 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 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 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 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 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
固定术后2~3周,由于无论骨或软骨都不能容忍过度的压缩或弯曲力量,所以以 轻微的等长运动开始。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 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 强试验阳性;
3.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 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或 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
8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节负担从而加重症状。 6、按摩及理疗 缓解疼痛和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7、药物治疗 中药散风祛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消炎
镇痛药口服,改善症状。 8、矫形器和生活辅助具 夹板和矫形器常用于不负重关节和不稳定的关节,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康复医学专业指标解读

2022年第32卷第1期/RM·名家论坛·《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康复医学专业指标解读周谋望1,2*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2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100191*通信作者:周谋望,E-mail:***********************收稿日期:2021-06-08;接受日期:2021-08-29基金项目:国家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经费DOI:10.3724/SP.J.1329.2022.01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周谋望,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点负责人,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促会康复医学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副总编辑,《康复学报》顾问。
擅长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及膀胱功能重建、骨质疏松症治疗及疼痛治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2篇,主编及编写专著教材共计42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及参加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各1项,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及科学课题各1项。
于2012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摘要自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承担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连续5年编制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康复医学专业部分)(以下简称《报告》),弥补了我国康复医学相关数据的空白。
本文旨在对《报告》所提取和分析的指标进行解读,以期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调查的完整率和准确率,促进我国康复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指标由质量控制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2类指标构成,其中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共16个大项149个分项。
(完整版)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详]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1644a9296bec0975f465e2c7.png)
临床科室诊疗规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GF-02 头部伤病康复诊疗规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GF-07 眩晕诊疗规GF-08 腰痛诊疗规GF-09 痹症诊疗规GF-10 面瘫诊疗规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最新 四肢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及流程(70页)

Ia级证据: 一些电疗法形式对于骨折的愈合可能
是有益的。光疗增强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加速康复。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结合可调式关节固定器治疗骨 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疼痛、屈 曲功能、肌肉力量及活动度等均较治疗前 好转.
运动疗法结合可调式关节固定器的应用 对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及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实际上在显微镜下骨折界面间几乎不可
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接触,总有一些部位未 完全对合,导致接触面间存在微小腔隙。
在“稳定”的间隙内发生直接愈合, 而在非坚强固定的条件下,骨折间隙内存 在“显微失稳”,即骨折端之间有细微的 活动存在,由此可以诱导
骨的吸收,加宽骨折间隙。主
要通过间接愈合取得骨性连接。
相对而言,髓内钉固定有利于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2021/5/142021/5/142021/5/14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42021/5/142021/5/145/14/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42021/5/14May 14, 2021
4 本体感觉训练
使患者在术后更好的适应重建的人工关节,使残留的本体感受器 更快的建立代偿机制,以帮助患者正确的控制置换关节及肢体
5 器械的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及助行器等辅助器械,以便患者在 术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6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以尽量避免由于术后 疼痛不敢咳嗽排痰而致呼吸道阻塞导致的感染
疼痛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疼痛分级法(NRS)、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多学科诊疗(MDT)开展现状与典型案例鉴赏

多学科诊疗开展现状与典型案例鉴赏本期报告关键结论关键结论政策指南我国MDT诊疗相关政策经历了政策探索期、政策推动期与政策高峰期三个历程。
已发布的多学科诊疗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主要聚焦于肿瘤领域,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居多。
实践分析透过80家医院实践分析,我们发现:①医院MDT诊疗开展时间与政策发布趋势保持一致;②医院开展MDT诊疗大致可分为“三类七型”;③医院间组建MDT诊疗团队数量及年诊疗例数差异较大;④共覆盖病种200余个,其中肿瘤MDT诊疗开展医院最多;⑤医技、护理、中医、药学等被纳入MDT诊疗团队;⑥MDT诊疗收费标准尚未完全规范化,医院间差异大;⑦医院在MDT诊疗建设中重点关注13个要点。
困境发展我国MDT诊疗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作出努力。
概念界定综合考量我国相关政策要求及医院实践,将多学科诊疗定义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由多个专业专家组成相应团队,通过一定的协作机制,为患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协作诊疗模式(下文简称为MDT诊疗)。
目录01M D T诊疗概述02M D T诊疗政策与指南分析03M D T诊疗开展现状分析04典型案例鉴赏05困境与发展06附录01.MDT诊疗概述l MDT诊疗概念界定l MDT诊疗发展必然性l 国内外发展简述p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多学科专家协作组协作诊疗的工作模式,称之为“多学科诊疗”(MDT诊疗)。
p MDT诊疗模式与传统治疗模式差异如下:介入治疗科患者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影像中心病理科介入治疗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影像中心病理科患者传统治疗模式MDT诊疗模式p通过标准文件及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国家对于MDT诊疗概念界定不尽相同。
VS •2007年英国卫生部将其定义为“不同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在特定的时间聚在一起讨论一个特定病人的情况,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其中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做出独立的贡献。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骨科康复的临床策略 - 副本

术后转我院进一步治疗,创骨于2016年8月8日行“左髋臼骨 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 张力带内固定术”
4天后,行“右胫骨平台,右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转 我科治疗。
术后4月余,骨科以“左尺骨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收住,于 2016年12月5日行“尺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断端清创取髂骨植 骨LCP内固定”复查右股骨颈x线示:空心钉脱出内固定失效 骨不连,建议内固定取出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遂于12月30日 行右股骨颈内固定取出术。转我科治疗。
• 第二阶段: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主要是进 行预防血栓、减轻疼痛为主的物理治疗。 目前主要的康复方法等长疗法、有经皮神 经电刺激仪、冷空气治疗仪、空气压力波 治疗仪、气压手功能康复治疗仪、极超短 波治疗仪、智能疼痛治疗仪、CPM疗法、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等。
• 第三阶段:术后中期。主要康复目标是失 用性肌肉萎缩、瘢痕粘连、纤维组织挛缩、 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受限。目前主要的 康复方法CPM疗法、等张疗法、有电脑骨 创伤治疗仪、离子导人仪、超声波治疗仪、 上肢机器人、下肢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
骨科康复的基本原则
1、及早进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尽早进行 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也有利于 缩短骨折的愈合过程,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功 能疗效。 2、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骨折的治疗及康复不能仅仅注 意到骨折的局部,还应兼顾到全身各系统、 各器官的康复,避免发生综合征。
骨科康复的临床路径
• 以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和炎症疼痛消除为基 础;继之以本体感觉训练和运动感觉综合 训练为中心的功能性训练;最后通过日常 生活能力训练全面恢复患者功能。 • 1、早期,保守期、炎症期(术后3周内) (1)止痛:止痛药(口服、止痛泵);理 疗。 (2)减轻患肢肿胀: 加压包扎;被动:抬 高患肢、理疗、CPM、下肢静脉泵;主动: 等长肌力训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53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53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7•【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535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康复医疗工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我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一是印发文件指导各地加快发展康复医疗。
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强康复医疗建设,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逐步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二是规范机构管理和队伍建设。
先后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等,对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管理提出要求。
印发《康复治疗师培训大纲》,指导各地规范培训康复治疗专业人员。
同时,将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纳入医药卫生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给予经费支持。
三是推动康复早期介入。
为规范康复治疗行为,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为指导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康复,并深入其他临床科室开展早期康复。
印发《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并将早期康复内容纳入30余个适宜病种的临床路径,帮助其他临床医生建立早期康复意识。
四是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
印发《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部分省市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功能定位,为构建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体系奠定基础。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其身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则和方法。
一、个体化原则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康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
二、综合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按摩、电疗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恢复;职业治疗则侧重于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职场;言语治疗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心理治疗则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阶段性原则康复治疗通常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分为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主要以疾病控制和运动功能恢复为主,中期康复则侧重于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期康复则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功能恢复原则康复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
因此,在制定康复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现有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潜力,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并通过专业的方法和训练,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
五、长期性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患者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因此,康复治疗方案应当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康复医生和患者需要保持长期的配合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持续评估治疗效果。
六、家庭支持原则康复治疗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和参与。
患者的家人是治疗的重要支持者和帮助者,他们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和康复活动。
医学专题精品骨折后的康复7715672

全身(quán shēn)表现:发热,休克,或伴神经损害 应该注意是否合并 其他系统器官的损 伤, 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和 生命体征。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早期处理(chǔlǐ)原则
防治休克、抢救生命 由于创伤疼痛、骨折端及软组织出血,尤其是多发性骨折或合并有内脏损伤(sǔnshāng)者,常可出现直接危及生命的休克,故应将其置于首位进行防治。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出现(chūxiàn)骨与关节畸形等等,开放性损伤还可以出现(chūxiàn)伤口流血,软组织、骨与关节外露。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huó dòng)和骨擦音/感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畸形、弹性固定和关节空虚感
各种类型的骨折:开放性和非开放性、关节内和关节外、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延迟愈合:骨科处理同时加强康复治疗禁忌症:局部炎症(yánzhèng)、病理性骨折暂缓功能锻炼:关节内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骨折与脱位尚未妥善处理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康复(kāngfù)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肌力测定肌耐力测定肢体围径和长度测定步态分析(fēnx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体积变大,核染色变淡,核仁明显可见,胞浆内较多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其中充满中等电子密度物质,可见较丰富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肿胀
核异染色质明显增加,细胞突起减少,胞浆内出现较多的空泡样物质,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明显肿胀,嵴结构减少或消失
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制动(zhì dònɡ)后兔膝关节超微结构改变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髋关节置换术后
早期康复(kāngf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运动创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力,神经功能状况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根据损伤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运动能力、本体感觉、负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组织损伤和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避免二次损伤。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髋/膝关节置换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内。
鼓励在手术前根据病情开展适宜的康复诊疗及宣教。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手术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预防假体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手术部位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轻度外展,避免易引发假体脱位的体位和动作。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伸直,膝后不垫枕。
(二)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确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
(三)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四)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脱位、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手外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受伤手疼痛、肿胀情况,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受伤手保持功能位或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组织愈合。
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肌力训练、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手功能训练和感知觉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肌腱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以主动运动为主,注意避免肌腱断裂。
(二)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循环功能,反射检查,必要时实施神经电生理评定。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保持肢体处于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神经修复。
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关节活动度。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肌力训练和感知觉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时,应当避免代偿动作,防止皮肤损伤。
禁忌过度牵伸动作,避免过度疲劳。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定脊髓休克、神经损伤的平面和程度。
根据患者情况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和肾脏损害、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或肌肉肌腱的损伤、肌肉萎缩和肌腱萎缩、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早期坐站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神经源膀胱和直肠处理、疼痛处理。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五)开展早期心理支持。
四、注意事项(一)早期坐站训练时根据损伤平面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护,支撑脊柱。
(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一)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促醒治疗。
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
(四)吞咽治疗。
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五)认知和言语治疗。
(六)精神行为治疗。
(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四、注意事项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