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12

老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杨利娜

(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老子是万世敬仰的具有大智慧的思想家,其著作《老子》中蕴涵着带有睿智特色的、浓厚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以后的统治阶级影响较大,对当代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论文主要分析了老子的政治思想基本内容及其对汉、唐、宋、明等朝代政治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老子;政治思想;后世政治的影响;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1-0068-04

老子出生在春秋晚期,他是当时的饱学之士,曾在周朝任过国家“守藏室之史”的官职。他在当时接触到不少史书,包括读过一些历史变迁和统治经验方面的史书,对社会政治了解颇多。这样的背景对他的社会政治的思想的创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以“道”为纲纪的“自然无为”思想。所谓以“道”为纲纪,就是说作为宇宙万物本根的“道”内涵着“自然”之法则,一切都要效法或遵循“自然”法则,连“道”本身也不例外,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是万事万物的价值目标,“无为”则是其运行原则。“自然无为”就是要让事物按自己的法则或规律去运行,而不人为地去横加干涉,强作妄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皆自化。”(《老子・二十五章》)这就是老子告诫统治者,要按道所固有的自然法则去治理国家。

老子治国的政治思想总体上来说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所不为。自古以来,凡是用无为的思想去治理国家的,国家无不大治。关于老子的无为思想以及对后世政治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

(一)以百姓之心为心

首先,如果治国者能以百姓之心为心,那么他们从政就不是为了捞取私立或满足贪欲,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为了

收稿日期:2011-11-05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1ZYXS07)的资助。

作者简介:杨利娜(1986-),女,河南新乡人,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人民能按照自己本性自由自在地生活。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老子・二十五章》)圣人应该无私心,要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将心混同在天地、百姓以及事物之中,不以心来计较长短,用道的善和信来对待百姓。

(二)少私寡欲、清静无为

首先,老子认为,人类自私的愿望,驱使着人们去贪婪追求,同样的,统治者的私欲也成为国家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老子认为对于财富和名利,一旦超越或者不达“和”这个标准,都会有它反面的作用。特别地贪恋某种事物,结果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丰富的收藏敛聚,结果也一定会大大地丢失。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二十五章》)这段话中,老子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名利和财富都是身外之物,身体才是与人最紧密相连的,过分爱财会使人吝啬而消耗身体,多藏者必定会担心货物的失去,进而使人心灵和精神承受极大地负担。只有保持平常心,适足而止,才能保持长久。所以,统治者要少思寡欲,实行无为政治。在治国方面,老子还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策宽厚、简单,会使民风淳朴、民心安定,政策严厉、繁多,反使民心不安定。老子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其实,这两段话都是讲如何以道来治理国家与民众,老子强调的是不干扰民众,以道的“自然”、以民心的“自然”来管理国家,而达到对国家治理“无不为”之目的。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意思是说,为政者不可每事必问,应该遵循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不去干扰民众,让他们回归自然,休养生

息,达到老子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境界。在这里,老子所说的“烹小鲜”,是指把小鱼放在锅里,不要来回翻腾它们,过不会儿就是一顿美餐。治国好比烹制小鱼,不要老是去折腾民众,否则只会伤害民众,让民众更加的反感,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比如秦始皇时,由于赋税过重,刑罚严酷,最终导致民众的反抗,国家的灭亡。

(四)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首先,“小国寡民”思想的提出是有他的社会背景的。他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禁令太多,使得民众愈来愈穷困;民间的利器多,国家便会处于昏乱的境地;人的技巧愈多,就会滋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法令愈多,盗者四起。一句话,人为的东西愈多,天下民众就会苦不堪言,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所以老子说要“以无事取天下”,“无事”也就是运用无为的自然之法。他还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七十五章》)“食税之多”“其上之有为”“求生之厚”这些行为都是违背了道的清静无为,老子认为圣君治理天下应该自然无为,如果反道而行之,民心会不安定,社会势必不稳定。老子又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说,对于多余的,要减损之而补不足,而人为的方法通常却是剥夺不足者的东西来增加本来就多余者,这就是说的逆道而为。那么,谁能做到将有余补不足呢?只有那些遵循自然法则的人们,也就是那些顺道而为者。

在以上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并最终绘制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蓝图。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想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七十五章》)“小国寡民”虽然是老子的一种社会幻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原始的落后的社会,而是对自然的回归、对所谓文明的摒弃,是很具有远见的,还可以说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小国寡民”社会中无战乱,人们的朴实、真诚、守信等是社会和谐重要因素。“小国寡民”社会中的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式的百姓生活美满,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不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吗!

以上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每当大的社会动荡之后,人心安定,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往往得到重视,甚至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从而使社会走上稳定和谐的轨道。

(一)汉朝政治的道家思想指导

汉朝初年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止,这一段时间的政治,可说是主要接受道家思想指导的。当时的道家思想通称“黄老”,老是老子,黄则是皇帝。汉朝初年所以独独采取这种治国的政策,绝非出于偶然,因为汉初的统治者是十分注意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的。秦王朝由于其自视强大而恣意妄为,横征暴敛,税赋严重,大办工程,致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最终逃离不了灭亡的命运。汉初统治者治国,主要适时运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即如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所描述的那样:“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德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啬,衣食滋殖。”我们可以看到,君臣上下之无为,表现在这一时期外间朝廷的政治运作主要有臣来主持,惠帝和吕后的治理行为不干涉外间朝廷的政治运作。这种治理方式方便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景二帝时,他们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无为策略,具体措施有:降低赋税、减轻刑罚、奖励农耕、提倡节俭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安定,社会和谐稳定。对这段时期,史称“文景之治”。班固也曾高度评价说:“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汉书·刑法志》)。在立法上,汉初的统治者反对严刑峻法,刘邦时“尽除秦苛法”,文帝时先后“除收孥相坐律”、“除诽谤律”,文帝景帝时先后废除黥、刖等肉刑,减少死刑适用。这些都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可惜的是,后期的统治者逐渐背离了道的指导思想而使得社会陷入混乱。张松辉《老子研究》指出:“汉武帝是一位‘多为’皇帝,他凭借文、景留下的基业,对内求制、求仙,对外用兵。”汉武帝不遵循无为政治,到处征战,虽然对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国库空虚,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对外用兵耗费大量财力,为开辟财源,他采取一系列严重背离道的措施,比如:出卖武功爵、榷盐铁等。武帝后期元气更加大伤,社会境况糟糕: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汉书・食货志》)那么汉代为什么没有像秦朝一样落个灭亡的地步呢?《汉书・西域传》记载: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养民也。(《汉书・西域传》)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当初自己的作为深感后悔,他在最后关头调整了自己的政策,继续执行了老子的清静无为的政策,才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