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诊治进展赵岩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
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因此控制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的关键。
目前,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药物治疗二、新药研发进展1. 针对尿酸水平的药物近年来,针对尿酸代谢的药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最具代表性的新药是瑞方宁(Rasburicase),它是一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研究表明,瑞方宁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会对肾脏产生损害。
一些新型的尿酸降低剂也正在研发中,例如尿酸转运抑制剂和尿酸生成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望成为未来痛风治疗的新选择。
2. 利用基因治疗3. 中药治疗在痛风治疗领域,中药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一些中药制剂如桂枝加附子汤、胡椒酊等,被证实对痛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些中药提取物如黄芪、防己等也显示出了降低尿酸水平的潜力。
中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其广泛的来源和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使其在痛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三、治疗策略的新思路除了药物研发,痛风治疗领域还有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在不断涌现。
针对痛风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不同的痛风患者尿酸水平的变化机制有所不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还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和体育锻炼也可以对降低尿酸水平产生一定的作用。
这些新思路为痛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新药不断涌现,痛风患者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丰富。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痛风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痛风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痛风治疗的进步。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及相关器官损害。
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诊断方法的新进展1. 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痛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相关的石症等。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的改进血尿酸水平是痛风诊断的关键指标,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波动。
近年来,血尿酸光敏法及干扰测定已应用于临床,可提高尿酸浓度的测定准确性。
此外,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3. 免疫学技术进展免疫学技术的进步为痛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例如,尿酸结晶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液中的尿酸结晶,有助于确定尿酸结晶性痛风的诊断。
此外,尿酸结晶相关的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1. 药物治疗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尿酸降低治疗。
近年来,全身性和局部性的抗炎药物不断涌现,并逐渐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中。
同时,尿酸降低治疗方面的药物也不断更新。
新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溶性尿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和尿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等具有较高效果和较低副作用,成为痛风治疗中的新选择。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体重控制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营养学、生活习惯和运动学等领域的研究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3. 综合治疗策略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
在新进展中,痛风临床研究不断开展,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指导。
临床医生通过精确的诊断和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痛风治疗的成功率。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痛风是一种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的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并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中,从而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和炎症的关节炎。
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痛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前景。
目前,痛风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降低尿酸的药物和缓解症状的药物。
降低尿酸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尿酸排泄增加剂和尿酸合成抑制剂等。
针对利尿剂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
目前主要使用的利尿剂为噻嗪类和袢利尿剂。
此外,美洛昔康和苯溴马隆等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尿酸排泄增加剂主要有丙磺舒和辛格利贺等,丙磺舒可以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辛格利贺则可以通过肝脏代谢作用增加尿酸的分泌。
尿酸合成抑制剂主要是阿罗氨、利托那韦和貝爾比洛等。
它们能够抑制尿酸酶或核苷酸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因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针对这些不足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个焦点是以蛋白酶体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弱痛风发作的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酶体抑制剂,如Ubenimex和Icatibant,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还有研究探索了利用微调发酵产物合成代谢途径来降低尿酸水平的策略。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酵母菌合成的黄嘌呤酸的代谢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可以生产出尿酸水平更低的化合物—5-氢苷嘌呤酸(5-HGP)。
因此,这种方法为寻找创新药物治疗痛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总之,针对痛风的治疗药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痛风宁胶囊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中图分类】R589.7
【相关文献】
1.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机制的探讨 [J], 武士杰;周然;王永辉
2.湿痹通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抗炎作用机制的探讨 [J], 姚红;杨飞燕;刘昌盛;陈瑞旦;童娟
3.除湿通痹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J], 王涛;廖江龙;殷红;艾元亮;许燕飞;温辉;郭英
痛风宁胶囊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樊海瑞;赵岩;傅警龙;张海波;王德超;郜玉钢;张连学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
【摘 要】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 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 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 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 TFN组大鼠血清中 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 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ongfengning Capsule(TFN)in the ra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and to clarify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FN in the acute gouty arthritis rats.Methods:The rat model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a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microcrystal sodium urate solution into articular cavity of the ankle joint.A total of 48 mice were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model group,low(100 mg·kg-1),middle(200 mg·kg-1)and high(550 mg·kg-1)doses of TFN groups,colchicine(0.63 mg·kg-1)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8 rats in each group.The degrees of joint swelling of the rats were monitored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modeling.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WBC),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in the whole blood of the rats in various groups were detected,and the nitric oxide(NO)levels in the serum and homogenate as well as serum uricacid(UA)were detected.The levels of IL-1βand TNF-αin the soft tissue and synovial fluid around the ankle joint of the rats in various groups were measured.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the swelling degrees of ankle joint of the rats in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and high dose of TF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0-8 h(P<0.05 or P<0.01),especially in 4 h(P<0.01);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w and medium doses of TFN groups(P> 0.05).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the levels of WBC,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in the blood of the rats in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and TFN groups were decreased, especially in high dose of TFN group(P<0.05).The UA levels in serum of the rats in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and high dose of TF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P<0.05 or P<0.01),and the levels of serum NO was increased(P<0.05);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w and medium doses of TFN groups(P<0.05).The levels of NO,IL-1βand TNF-αin soft tissue and synovial fluid of the rats in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and high dose of TF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P<0.05 or P< 0.01);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w and medium doses of TFN groups(P<0.05). Conclusion:TFN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and this effec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ng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
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
长期以来,痛风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而现在,博士生们正通过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缓解关节疼痛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基因研究揭示疾病机制博士生们在痛风研究中将目光聚焦在基因层面。
通过对痛风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基因分析,他们发现某些基因在痛风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基因与尿酸的代谢、炎症反应等方面密切相关,为痛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这一突破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二、新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博士生们也在痛风治疗领域进行着积极的创新研究。
通过研发新型药物,他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干预痛风的发病过程。
一些新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从而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的效果。
而另一些新药则能够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从源头上阻断炎症反应的产生。
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个体化治疗的实施博士生们在痛风研究中还探索出了个体化治疗的新思路。
通过对痛风患者的基因型、代谢情况等进行评估,他们能够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如饮食调整、体育锻炼等,供患者参考,并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四、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痛风研究作为一门复杂而多维的科学,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博士生们在研究中积极倡导跨学科的合作,与遗传学、代谢学、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
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痛风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思路。
综上所述,“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这一课题下,博士生们通过基因研究揭示了病理机制,研发了新型药物,开展了个体化治疗,实施了跨学科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为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他们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痛风,使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
痛风的发病与尿酸代谢紊乱有关,尿酸在体内积聚形成结晶,导致关节炎症状加重。
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尿酸降低药等,但这些药物常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多等问题。
近年来,针对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将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尿酸降低药物的研究进展尿酸降低药物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目前广泛应用的尿酸降低药物主要包括丁酸钠、非布司他等。
但对于一些对传统药物不耐受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的患者,寻找新的尿酸降低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型尿酸降低药物的研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例如费布鲁酸等。
费布鲁酸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XO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尿酸的生成。
临床试验显示,费布鲁酸在改善关节炎症状、降低尿酸水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适应症广泛,成为了痛风治疗的新选择。
在痛风的治疗中,一些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崭露头角。
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内,修正或者替代病理性基因,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在痛风的治疗中,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治疗可以干预尿酸代谢途径,从而降低尿酸水平,减轻病情。
通过转染尿酸清除酶基因(uricase gene)到患者的细胞内,可以增加尿酸清除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尿酸的降解,减少尿酸的聚集。
目前,基因治疗药物在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发展潜力,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痛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疾病特定的分子靶点,通过干预分子信号通路或者代谢途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痛风治疗中,一些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尿酸代谢相关酶的抑制剂。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或者增加尿酸代谢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尿酸的水平,减轻症状。
【推荐】痛风性关节炎(赵岩)
对别嘌醇过敏和肾脏病患者最有价值
较300mg/d别嘌呤醇达标率更高
• 肾功能不全:CrCl>30ml/min可以使用,不需要调整剂量 • 尚未发现严重的超敏反应
难治性痛风
难治性痛风的判定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
1、无明确病因的高尿酸血症 2、规范治疗无明显改善
痛风的急性期治疗 严格的降尿酸达标治疗 达标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 最难治的可治愈性疾病
目标治疗(T2T):血尿酸≤6mg/dl
消除体内尿酸盐结晶,缩小甚至 化解痛风石
减少甚至终止痛风发作 防止关节结构改变
十年随访:
目标治疗(T2T):血尿酸≤6mg/dl
1、非布索坦和别嘌醇在发生药物不耐 受、不良事件或首次达单药最大浓 度疗效仍不理想时,可相互替换
3、治疗后难以达到目标血尿酸浓度 (XOI治疗后或出现肾损害后)
4、ULT中出现多次和(或)严重药物 不良事件
2、XOI与促尿酸排泄药物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用
3、Pegloticase: 适应证:1)症状、体征严重的痛风
痛风的急性期治疗 严格的降尿酸达标治疗 达标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 最难治的可治愈性疾病
秋水仙碱 NSAIDs 皮质激素 IL-1拮抗剂(二线用药)
秋水仙碱
初始一次剂量1.2 mg (1.0mg) 1小时后单次附加0.6mg(0.5mg) 12小时后继续使用(最大0.5mg,每日1-2次) 疗程7-10天
低剂量泼尼松(≤10mg/日)
痛风的急性期治疗 严格的降尿酸达标治疗 达标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 最难治的可治愈性疾病
别嘌呤醇 (100mg-600mg) 苯溴马隆 (50mg-100mg) 非布索坦(40mg-80mg)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痛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尿酸盐在关节、软组织甚至肾脏中的沉积,形成痛风石,触发炎症反应。
痛风的治疗主要围绕调节尿酸代谢、抑制炎症反应两个方面展开。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治疗效果也日益提升。
传统的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等,这些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但长期应用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
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痛风治疗药物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实现对痛风的综合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也更加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还涉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由于痛风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各不相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是实现痛风有效治疗的关键。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为痛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痛风治疗药物将更加安全、有效,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
1. 痛风定义及流行病学现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日益普遍的疾病,其定义主要围绕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发的关节炎症。
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所引发的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关节病。
它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等因素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痛风的典型病理过程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进而引发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
从流行病学现状来看,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一定分布,且其发病率受到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仁崇, 蒋电明, 黄伟, 梁熙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刊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年,卷(期):2011,15(9)被引用次数:2次1.姚海红.苏茵关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最新建议[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2.臧长海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退稿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3.温淑云.张文.赵岩.曾小峰.张奉春.WEN Shu-yun.ZHA NG Wen.ZHAO Yan.ZENG Xiao-feng.ZHA NG Feng-chun大动脉炎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173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4.周二叶.顾美华.陈志伟.邓迎苏.武剑.章懿婷皮肤钙质沉着症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5.魏克娜.邹红云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6.陶怡.TAO Yi男性骨质疏松不容忽视[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7.姜林娣.周易.丁玉琴.周建军.王臻.孙颖.邹和建.曾蒙苏.JINAG Lin-di.ZHOU Yi.NG Yu-qin.ZHOU Jian -jun.WANG Zhen.SUN Ying. ZOU He-jian.ZENG Meng-su双源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8.王春燕.张娟.刘媛媛.王轶.王丽萍.张莉.WANG Chun-yan.ZHANG Juan.LIU Yuan-yuan.WANG Yi.WANG Li-ping.ZHANG Li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9.胡文霞.杨晋.杨新玲.赵绍林.吴惠毅.HU Wen-xia.YANG Jin.YANG Xin -ling.ZHAO Shao -lin.WU Hui-yi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期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9)10.钦斌.黄伟.黄永火.黄志澎.王仁崇.甘强.QIN Bin.HUANG Wei.HUANG Yonghuo.WANG Rencong.HUANG Zhipeng.GAN Qiang手舟骨的有限元建模及其损伤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32(3)引用本文格式:王仁崇.蒋电明.黄伟.梁熙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9)。
痛风的治疗进展
痛风的治疗进展武东;刘湘源【摘要】痛风已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近些年在痛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和急性痛风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给予积极抗炎镇痛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联合治疗。
急性发作期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可给予降尿酸治疗,不影响急性发作的缓解。
除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外,新型降尿酸药物lesinurad 有望与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联合应用,达到更好的降尿酸效果。
%ABSTRACT:Gout has already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endangering people's health.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The review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including acute gouty arthritis,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acute gout flares and so on. A positive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and severe cases may be given combination therapy.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an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gout flare,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remission of gout flares. Besides febuxostat,which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uric acid,lesinurad,as a new uric acid lowering drug,can be expected to obtain better effect in lowering uric acid when combined with febuxostat or allopurinol.【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344-1346)【关键词】痛风;体征与症状;诊断;治疗【作者】武东;刘湘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药物治疗痛风的新进展
药物治疗痛风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受到关注。
其中,痛风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
痛风的特征是由尿酸水平升高引起的血液中的尿酸晶体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造成炎症,引起关节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上,痛风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尿酸水平,但许多患者仍面临治疗方案的挑战,因为传统疗法对排泄清除尿酸功能受损或高尿酸血症患者无效。
然而,近年来药物治疗痛风的新进展显著,这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希望。
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开发和引入,这些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所针对的是过去单一的控制尿酸水平的方法,而是针对痛风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痛风的发病机制、尿酸的生成机制、尿酸的代谢机制、疼痛水平的控制等方面。
1、控制炎症:IL-1β抑制剂IL-1β是一种炎症介质,而这对于患者的寿命和生活影响非常重大,因为痛风与全身炎症有关,尤其是在心血管方面。
炎症跟血尿酸水平有关,IL-1β抑制剂Anakinra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风,研究证明Anakinra的使用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显著减少了急性痛风2、新型尿酸生成抑制剂针对尿酸所作新型的药物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突破,Pegloticase是第一种美国FDA批准治疗痛风的尿酸降解酶,它通过将尿酸转化为另外一种代谢产物来帮助痛风患者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从而减轻病情、预防肾功能不全等。
另外,一种新型的尿酸生成抑制剂Febuxostat甚至比传统的阿洛普卡尼更有效,Febuxostat是一种口服药物,通过抑制xanthine 氧化酶减少体内尿酸的合成,而不是将尿酸排出体外。
研究发现,Febuxostat具有更好的降低尿酸水平的效果,可能对于前线治疗效应不佳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Adenosine反应体内产生大量儿茶酚胺,催化出肾素激活一条神经反馈环路,从而阻断了尿酸排泄。
因此,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Allopurinol已成为传统治疗痛风的重要药物,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尿频、皮疹很明显。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些富含嘌呤的食物,饮酒过量和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痛风的高发因素。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中。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症状发作、尿酸降低治疗和预防痛风反复发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可待因来缓解关节炎症状,以及利尿剂和草酸盐酶抑制剂来降低尿酸水平。
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寻找更有效的痛风治疗药物,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一项关于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显示,利用天然产物和化学合成技术,已经研发出一些新型的痛风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尿酸排泄增加剂和炎症介质抑制剂。
尿酸合成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降低尿酸水平;尿酸排泄增加剂通过促进尿酸的排泄来减少其在体内的积累;而炎症介质抑制剂则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作用,来减轻症状和降低尿酸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例如免疫调节疗法、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免疫调节疗法主要是利用免疫抑制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减缓病情进展;基因治疗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和调控嘌呤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细胞治疗则是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来修复受损组织和减轻症状。
在痛风治疗的研究中,一些中药和天然药物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的中药,被认为可能对痛风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尿酸作用的天然药物,如樱桃、草莓、车前草、芦荟等,也被科研人员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风症状。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也在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2021年痛风临床管理(全文)
2021年痛风临床管理(全文)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其规范管理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0年5月11日,2020年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痛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20 ACR痛风指南)正式在线发布。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痛风学组)第一时间进行商讨,并于5月31日下午召开指南解读会。
在赵岩教授和邹和建教授的主持下,9名参会专家分别对指南的更新要点,以及在我国的合理应用做了相应的评析和建议。
会后在痛风学组40名委员中对涉及2020 ACR痛风指南制定的42条推荐意见进行匿名调研,最终收集37份有效问卷。
现就问卷调研结果及会议中专家讨论概要进行总结。
一、起始药物降尿酸治疗(ULT)的指征1.强烈推荐: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痛风患者开始行ULT:皮下痛风石≥1个[2020 ACR痛风指南(下同)证据级别:高],有证据表明存在痛风引起的任何影像学损害(证据级别:中),或痛风频繁发作(≥2次/年)(证据级别:高)。
该推荐痛风学组内无异议,同意度100%。
2.有条件推荐:对曾经发作>1次,但发作不频繁(<2次/每年)的痛风患者开始ULT(证据级别:中)。
该推荐痛风学组内同意度86.49%(32/37),13.51% (5/37)表示中立。
中立原因:需更多证据明确这种情况下ULT可获益;应根据血尿酸水平个体化评估,如血尿酸<480 μmol/L(8 mg/dl)且每年发作<2次的患者可暂不用降尿酸药物;需充分考虑长期服药的利弊,应密切随访,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等。
3.对首次出现痛风发作的患者,有条件反对起始ULT。
以下情况除外,首次痛风发作且合并中重度慢性肾脏病(CKD)(CKD 3期及3期以上)、血尿酸>540 μmol/L(9 mg/dl)或尿路结石的患者,有条件推荐起始ULT(证据级别:中)。
该推荐痛风学组内同意度94.59%(35/37),5.41%(2/37)表示中立。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引言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它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将以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主题,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将介绍痛风的病因和发展,包括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痛风之间的关系。
接着将阐述痛风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症、尿酸结晶沉积等症状。
然后将介绍痛风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随后将讨论痛风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接下来将介绍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的应用情况。
然后将介绍非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饮食调控、锻炼和体重控制等措施。
之后将探讨痛风的并发症与预防,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肾病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最后将介绍痛风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旨在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通过对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痛风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当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痛风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痛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
一方面,高尿酸血症可由于内源性尿酸产生过多或外源性摄入过多而导致。
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排泄不畅也有密切的关系。
尿酸结晶在关节和组织中沉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均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痛风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痛风是一种由
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和关节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
产物,当体内的尿酸浓度超过饱和点时,尿酸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和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
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痛风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药的研究进展也在进行中。
其中一项研究的重点是
寻找新的尿酸合成酶抑制剂。
最近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Febuxostat的新药对于降低尿酸水平和预防痛风发作具有显著的疗效。
Febuxostat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来降低尿酸水平,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或不能使用秋水仙碱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希望的替代药物。
除了新药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改善现有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
通过使用低剂量的可的松,可以降低其副作用,并提高对于急性痛风发作的治疗效果。
另
一项研究研究了尿酸降低药物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还在不断进行中。
通过寻找新的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改善现
有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有望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鉴于痛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完善和验证这些研究成果。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陈玲【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10【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痹症;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作者】陈玲【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处沉积的一个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是常见风湿性疾病之一[1]。
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而高嘌呤饮食、饮酒、BMI、血脂水平等可导致血尿酸增高。
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正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2,3]。
我国痛风发病率约为0.15%~0.67%。
主要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病情控制欠佳,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常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代谢综合征并发。
以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则可最终导致关节破坏畸形[4]。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常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西药有:缓解症状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传统的抗痛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以及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等,这类药物起效快,但存在胃肠道反应大、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疹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不耐受等情况[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中医药理研究发现祖国医学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近几年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1 病因病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白虎历节、脚气”范畴,祖国医学相关记载最早始于《黄帝内经》中的“痹症”。
《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是痹症主要病因。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田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28
【摘要】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零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特指急性特征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
【总页数】1页(P13)
【作者】田杰
【作者单位】843000,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病理
晶体主要在集合管和肾间质沉积 以结晶为核心,周围白细胞、巨嗜细胞及
纤维组织包裹,可见多核巨细胞 长期患者,可伴发肾小球硬化、动脉硬化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预后
血尿酸控制良好: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占16%
血尿酸未控制: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高达47%
• 生理功能不明 • 临床检测的是空腹血尿酸水平
痛风
•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 关节:急性炎症反应 - 软组织(如软骨):无炎症反应
• 血尿酸急剧波动
–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尿酸盐; –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
晶。
• 尿酸盐结晶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 和水解酶→炎症→急性发作。
2021/1/12
50
2021/1/12
51
• 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特点:单关节炎、剧痛、红肿、 6-12h达到最高峰。
• 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存在典型的尿酸盐晶体是诊断痛 风的金标准,但对具有痛风关节炎典型表现者,单 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也应是准确的。
• 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生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反之, 一部分患者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正常。
2021/1/12
53
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2021/1/12
54
• 教育和基础治疗 • 急性期(痛风)治疗 • 预防发作 • 控制血尿酸水平 • 伴发病的防治
2021/1/12
55
• 疾病教育 • 控制体重:控制饮食和锻炼(目前最为重要) • 改变饮食习惯:限制“红肉”、酗酒和高嘌呤饮食
痛风诊断
具备以下三项者亦可确诊
– 典型急性发作单关节炎之后有一无症状间歇期 –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 – 用秋水仙碱治疗关节炎可迅速缓解(不是唯一)
痛风诊断的一些问题
• 多关节、症状轻、较慢性的痛风:尿酸盐晶体 • 关节内找到晶体,但无痛风急性发作 • 痛风石,但无急性痛风史(老年女性,有服用
利尿剂或NSAIDs者)
痛风诊治进展赵岩
Dr. J Rogers 1500 B. C.
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2021/1/12
3
血尿酸: 人类(灵长类)嘌呤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
高尿酸血症
• 血中的饱和浓度:男:>416μmol/L (7.0mg/dl) 女:>357μmol/L(6.0mg/dl)
2021/1/12
52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与感染同时存在,因此,当怀疑 存在化脓性关节炎时,即使已证实关节内有尿酸盐结 晶,仍需行革兰氏染色和关节液培养,明确是否合并 化脓性关节炎。
• 应对痛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代谢综合征(肥 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慢性肾病,用药史, 家族史及生活习惯等。
• 单体尿酸钠结晶沉积
- 痛风发作 - 痛风石 - 痛风肾病
• 尿酸结晶沉积 - 肾结石和肾结石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2021/1/12
14
•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 急性期(痛风) •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 痛风(1/5) • 高尿酸血症肾病 • 伴发疾病
尿酸水平
>9.0 7.0–8.9
<7.0
痛风发病率
8.0 % 0.5 % 0.1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率关系
高尿酸血症肾病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夜尿增多和尿比重 下降,氮质血症,尿毒症。
急性高尿酸肾病(短期内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尿中有结晶、 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 60%-70%首发于拇趾跖关 节,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 关节
• 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 • 最终造成关节畸形 • 夜间或清晨,通常在几小时
内达到顶峰,常不能被触及, 皮肤发红发亮,并会导致脱 屑
– 足跟、踝、膝、肘、腕、指关节等 – 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 – 间歇期无明显症状
等 • 避免劳累、创伤等 •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CyA等 • VitC (500 mg/d) • 多饮水 • 碱化尿液
实验室检查
• 血尿酸:>420mol/l(不能作为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 - 40%急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正常 - 10%成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高于正常
• 关节液、痛结石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 1/5 CPPD有双折射 - 所有的磷酸盐有双折射 - 做培养
X线检查
• 软组织肿胀 • 关节软骨缘破坏 • 骨质凿蚀样缺损 •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诊断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 ① 关节液有尿酸盐结晶 ② 痛风石 ③ 典型的临床表现
Wallace Sletal.Arthritis Rheuma,1977,20:895-900
痛风的ACR诊断标准
• 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 • 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高峰 • 单关节炎 • 关节发红 • 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 •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疑痛风石 • 高尿酸血症 • X线,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 • X线,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 • 关节液无菌生长
伴发病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梗塞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等
血尿酸水平与伴发的疾病
100
80
60.1 60
40
21 20
31.2
28.3
21.7
0 单纯HUA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肥胖
(Metabolism vol 45,12,1996:1557-61)
•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 急性期(痛风) • 慢性期
第一次发作与二次发作的间隔
1y
62%
1-2y
16%
2-5y
11%
5-10y
6%
10y内无发 5% 作
•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 急性期(痛风) •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慢性期(约10年)
• 痛风石形成 • 临床症状不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