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教案
【三维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庄子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说理的方法。(重)
2、把握该寓言的含义和感受(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同学们知道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吗?
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庄子使用这个故事有何作用呢?(与时代背景有关吗?)
有关时代背景——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1)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
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2)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3)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二、整体感知
齐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
第二段:从文慧君的称赞引出庖丁技术高超的阐释(承上启下)(
第三段:阐述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
第四段:文慧君得养生之道,点出本文主题。
三、欣赏“解牛之美”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在这里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思考: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四、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思考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2、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
3、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五、庄子之道”——引导课文意旨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4、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教师小结:人处身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事情,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尽可能的避开种种矛盾冲突。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但不免遇到困难、冲突时,则要全神贯注,谨慎处理。在困难解决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于这个社会之中。(2分钟)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思考: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请结合《庄子,养生主》总论谈谈你的看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评价: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认知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从中可知,当年文惠君看到的是一种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养生之道。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