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傅斯年

傅斯年
傅斯年
山东聊城人,1896.3.26-1950.12.20
国学根底,就读北大 学生领袖,运劢旗手
留学西欧,仸教大学
叱语所长,重构历叱 书生报国,参政议政
代理校长,平息学潮
反共立场,文化转秱 教育理念,台大校长
Page 2
家学渊源,书香门第 祖父,母亲的教诲 聪颖 勤奋 自学 正统思想 丌入仕途 孝子 爱护学生
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建议在中央研究院中设立历 叱语言研究所。
在1928年3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批准了傅斯年的提议,聘 请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为常务筹备委员。 1928年9月,傅斯年就仸中央研究院历叱语言研究所所长, 幵担仸这一职务直至1950年12月20日傅去世。在这22年 间,叱语所紧紧地不傅斯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幵成为他 的化身,其一生志业的所在。
Page 22
抗战胜利后重整北大
办理北大迁校事宜 恢复北大爱国传统
Page 23
平息学潮
反战学潮不昆明一二一惨案
处理学潮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Page 24
反共立场
“四· 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 同清党。 1932年《中国现在要用政府》称中共为流寇 1945年出访延安,称共产党“愚民”“与制” 致书李宗仁,力陈和议之非
中央研究院历叱语言研究所
《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Page 11
叱语所分类和成就
叱料学、汉语、文籍考订、民间文艺、汉字、考古学、人 类学民物、敦煌材料研究 1929年6月 划分为三组,即历叱组、语言组、考古组, 后来人们通常称其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陈寅恪、 赵元仸、李济分仸各组组长。 历叱组:新叱料的搜集不整理 成就:整理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整理校勘《明实弽》;敦 煌卷子的搜求不整理;汉魏汉简特别是居延汉简的整理不 研究。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傅斯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傅斯年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傅斯年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傅斯年个人简介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20xx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xx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20xx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20xx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xx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0xx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0xx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傅斯年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傅斯年,胡祖望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有风骨、有气节,英年早逝,为史学界不可多得的巨人。

学术与政治品格双重高尚,恪守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

这是民族的脊梁!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游行总指挥。

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是一位爱国学者。

1.人文品格:爱读书、买书,知识丰富广博;生活简朴;富有血性,爱憎分明;善于修身,为人正直。

2.原因: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3.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国学大师傅斯年的一生

国学大师傅斯年的一生

国学大师傅斯年的一生傅斯年是20世纪初期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著名国学大师。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傅斯年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学家傅斯年简介资料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

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刚满20岁的傅斯年升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北大,在这里他怀着一腔热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年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不断的磨砺自己,曾先后入爱丁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学习结束后回国任教,大量优秀学生出自他门下,同时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钻研,发表了诸多的文献著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在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继续教书育人,他与北大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经担任北大的临时校长。

1942年1月,战争原因历史语言研究所要迁到台北,傅斯年也迁至台北,随后继续育人出任当时台湾大学的校长。

在做台大校长期间,整治学风,提倡注重科学研究,为台大注入了一股新的学术之风,台大优秀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晚年的傅斯年身体每况愈下,先后患有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

在1950年12月20日的早上,他去参加议会,一位议员当时对教育行政提出质疑,傅老先生因太过于激动气愤的回答突发脑溢血逝世。

一代学者就这样突然离开,年仅55周岁,一位学者曾因感佩写下“天下英雄独使君”的诗句。

这是对傅斯年先生最好的评价!对傅斯年的评价对于傅斯年来说,他只是一个知识份子,有血有肉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感情和理性并存,学术和政治并存的高尚人格,可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傅斯年产生不同评价,也许是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相同的人。

在家庭中,傅斯年是一个极致的儿子和丈夫。

傅斯年的母亲脾气不是很好,即便当时傅斯年事业风生水起,回到家里他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每次母亲生气,傅斯年都会长跪不起,等母亲消气了再慢慢的跟母亲讲述事情的缘由。

遇到了喜欢的俞大綵,傅斯年也是敢爱敢恨,绝不含糊。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_名人故事素材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_名人故事素材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的人。

”罗家伦如是说。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胡适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胖子,很胖。

他少年时即禀赋异于常人,被誉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后于北大师从胡适。

他是“五四”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旗手与总指挥,风云一时。

他留学海外7年,辗转伦敦、柏林和巴黎等地,涉猎文学,西藏学,化学,地质学,史学,数学等,他甚至还跑去爱因斯坦的研究生班听过相对论。

但是,他留学期间却没有拿到一个学位,一个都没有。

然而他的学识却几乎碾压同辈留学之人,当时留学的一批人被碾压得毫无脾气。

他一生特立独行,狂放不羁,在学届和政界都留下了赫赫盛名。

人送外号“大炮”,他的“大炮”之名在当时响彻中华大地,绝不亚于现今“任大炮”之名。

却又博得各方钦佩有加,甚至蒋介石都对他及其敬重,可谓一代传奇。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

一人之力轰下两任民国行政院长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纵横朝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1938年,时任国民参政员的傅斯年站了出来,接连在报纸和国民参议大会上炮轰时任行政院长孔祥熙。

傅斯年毫不留情的公开炮轰直接导致了孔祥熙的黯然下台,一时舆论哗然。

孔祥熙下台后,其接任者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然而宋子文并不比孔祥熙好到哪里,贪腐依旧。

彼时傅斯年和宋子文还有着不错的私交,然而即使如此,傅斯年依旧站了出来。

傅斯年在报纸上连发《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等大论,一时朝野震动。

傅斯年的几篇大论登上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各大报纸甚至一度洛阳纸贵。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宋子文亦黯然下台。

一个虚职的参政员,以一人之力,接连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名留青史的对话在傅斯年炮轰孔祥熙之后,蒋介石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请傅斯年吃饭,留下了一段足以留名青史的精彩对话:蒋介石:“你信任我吗?”傅斯年:“我绝对信任。

”蒋介石:“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

一代学人傅斯年

一代学人傅斯年
一 代 学 人 傅 斯 年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物综述: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 孟真,山东聊城人,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在近 代学术史上,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 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的北大领袖、 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 大学校长,他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代学人傅斯年
他说:“大批伪教职员进来,这是暑假后北 大开办的大障碍,但我决心扫荡之,决不 为北大留此劣根。”把困难解除,把“天下” 扫平,为胡适回校铺好道路,这是傅斯年 做代理校长以报胡适的决心。他又说:“实 在说在这样局面下,胡先生办远不如我, 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办下 去。” 傅斯年是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对北大特有 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对北大也是特 有贡献的。
傅先生是20世纪前半世纪有代表性的一类知 识分子典型。他能古今相通,学贯中西,并 以独立特行的人格标准处世 ,是一位有着重 要影响的一代学人。
一代学人傅斯年
2
◎人物年表:
傅斯年1896年出身于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其先 祖父傅以渐是满清国第一位状元,曾官至相位,在 山东傅氏有“开代文章第一家”的称誉。 1913年17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议》,提倡白话文。 1919-1926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入英国爱丁堡大学、 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及研究实验心理 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比较语言学,对多个 领域学术较为精通。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 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
一代学人傅斯年
22
“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 报。”傅斯年这句话是1947年说的。傅斯年 及其周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再办报刊 议论时政,留下不少抨击专制、腐败和推 进民主、法治的精彩文章,成了自由思想 传承的文本,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增添了 光彩。 在台湾,傅斯年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翘二 郎腿的人。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傅斯年(James Mellon Menzies Fussell)是一位英国考古学家,他在20世纪初至中期对中国近代考古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见解。

本文将对傅斯年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贡献进行介绍和分析。

傅斯年生于1873年,他在英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20世纪初,他受邀前往中国,担任在北京的中央研究院中国考古系的系主任。

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傅斯年进行了大量的考古研究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傅斯年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他特别关注了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遗址,对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傅斯年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傅斯年还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

他在中国广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和文物,为我们认识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化的研究空白,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傅斯年还通过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他的研究不仅只局限于考古本身,而是试图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对古代历史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他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中国历史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斯年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在中国近代考古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也日益凸显。

他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傅斯年还对培养中国考古学人才也有重要的贡献,他在中国的工作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著名考古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和发掘工作对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傅斯年于1895年生于江苏镇江市,自幼喜爱历史和考古,15岁时获得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入学资格。

在学习期间,傅斯年对于考古学的研究特别感兴趣,曾发现了不少古墓、遗址和文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21年,傅斯年出版了《中国考古学原理》,成为中国考古学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方法,对于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具有拓展性和深远的影响。

随后,傅斯年开始了他的田野考古之旅。

他发掘的遗址包括了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多个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1958年在安阳市殷墟发现的商代甲骨文。

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中国历史上商代的存在,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傅斯年在发掘过程中注重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工作方法,对于绘制遗址图、清理出土文物和编制遗址报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的努力使得中国考古学成为了一门科学,提高了考古学研究的水平。

此外,傅斯年还注重将考古学的成果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

他主张“历史是文化的上层建筑”,认为考古学不仅仅是对于古代遗迹的挖掘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揭示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特征,从而弘扬中华文化。

傅斯年的工作不仅展现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更为后来的考古学工作者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他走过的路,为后人铺出了一条开展科学考古工作的道路,为中国考古学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傅斯年终其一生专注于中国的田野考古和理论研究,以扎实的实践和严谨的方法,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工作不仅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更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傅斯年

傅斯年




反共立场
• 流寇
• 堂哉,皇哉 • “我要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我也许会对共产党发 生兴趣。但我自从与共产党接触以后,绝对不会 当共产党!” • 斯大林的苏联是一个“独占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选拔式的封建主义”“唯物论的东正教会” 。
忠于国民党
• 他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也看到和成人这个“核心 ”的腐烂,但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 不成钢”式的痛恨,骨子里一直是忠诚不减,且 有欲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倾的妄念。
傅斯年
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知识分子
2015-08
南渡-----北归-----别离
•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字孟真,山 东聊城人。 •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 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国民参政员、北京 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 主要著作有: • 《东北史纲》(第一卷)、 《性命古训辨证》、《古 代中国与民族》、《古代 文学史》; • 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 《夷夏东西说》、《论孔 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 来的社会的缘故》、《评 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 对于世界之想象》等。 • 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五四运动旗手
学在柏林
• 由英转德 • 陈寅恪、俞大维;罗家伦、毛子水、何思源、金 岳霖、徐志摩等 • 俞大綵、丁蘸萃
史语所的创立
• 1927年8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 清华国学院 • 1928年10月宣告成立中央研究院中设立历史语言 研究所。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 西”
傅大炮
弹劾孔宋
• 炮轰孔祥熙; • 蒋问:“你信任我吗?” • 傅斯年答:“我绝对信任。” • “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 • 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 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 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 蒋介石无奈,只得让孔祥熙下台。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就在朋友撮合下,娶了比他小10岁的俞大彩。

傅斯年死后,俞大彩透露两人婚姻持续16年的真相。

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家里是清朝有名的官宦之家,他的先祖傅以渐是大清开国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

他在历史上和古典文学上颇有造诣,令很多人敬佩。

然而,令很多人佩服的还有他背后的女人。

傅斯年一生有两个妻子。

因自幼丧父,傅斯年作为家中长子,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按照农村习俗,应该结婚生子了。

1912年,傅斯年16岁,祖父和母亲就提议让他娶妻。

傅斯年很孝顺,生怕自己说不就会让母亲不高兴,便点头同意。

女方叫丁蘸萃,能书善画,长得漂亮,有“聊城第一美女”之称,他的父亲丁理臣是聊城县的绅士,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可他们还是免不了包办婚姻的悲剧。

虽然丁蘸萃也懂文墨,但是毕竟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做贤惠女人,三从四德。

结婚后更是放弃了继续学习,一心就只想着料理家事,再加上生活在小地方,她的所见所闻都很狭隘。

而傅斯年不同,结婚后他仍然继续求学,并且店铺,接受西方文化。

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傅斯年越来越想挣脱包办婚姻的牢笼。

他曾强烈表达过对旧式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中国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子娶妇,是为自己娶儿媳妇。

”无可非议,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傅斯年和丁蘸萃两人结婚20多年,但一直没有孩子,因为他常年在外学习,二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丁蘸萃一直坚守着,这就在于她是婆婆满意的儿媳。

而这段对于丁蘸萃来说,近乎一个人的婚姻终于在傅斯年留学回来画上了句号。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犹豫了很久,终于拿出一笔钱给丁蘸萃,以弥补这20多年来她的付出,然后两人协议离婚。

许是丁蘸萃在这段婚姻里也失望吧,离婚后她一生没有再嫁。

然而,没过几个月,傅斯年就在同学俞大维的介绍下跟小自己10岁的俞大彩结婚。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傅斯年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876年,是江苏苏州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文人,对古代文化十分痴迷,这也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傅斯年先生在1900年代初期开始了他的考古探险之旅。

他参与了清苏州考古学会的考古工作,并且在盛行临时学中读书。

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实地经验,并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

傅斯年先生对考古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他在遗址的发掘和整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如苏州平江府的唐代墓葬、豫章太平县的汉代墓葬等。

他精心挖掘和整理了这些遗址,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考古资料。

他还对藏书楼、旧炮楼等重要文物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傅斯年先生在考古学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的成果。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陶器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淡水区”和“青铜区”两个区域的区分,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陶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还研究了中国古代文物鉴定的方法和技术,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文物的分类和鉴定标准,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傅斯年先生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他还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动。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考古学会的组建,并且在学会中任要职,推动了考古学研究的开展和交流。

他还出版了大量关于中国考古学的著作,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展示给了世界。

傅斯年先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不仅为古代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中国古代文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傅斯年(Fulinian)是中国近代考古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我算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工作者之一,我的学生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历史上的先驱者。

”傅斯年先生于1901年出生在中国河北省保定。

他在青年时代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他在大学就读期间选择了考古学作为他的专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一直都备受重视,傅斯年先生也从小就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之后的学术生涯和研究方向。

傅斯年先生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初期就投身于考古学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中。

他曾参与了中国多个著名古迹的考古发掘工作,包括被誉为“中国第一古都”的洛阳等地。

在这些工作中,傅斯年先生通过实地调查、勘探和发掘等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在实践中的积累,傅斯年先生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历史的专著和论文,其中不乏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

傅斯年先生对中国古代文物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都做出了重要工作,这为今后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发展的历史上,傅斯年先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曾在中国多所大学担任考古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培养了一大批对中国古代文明和文物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不乏后来成为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和专家,他们在继承和发展傅斯年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也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傅斯年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推动也在他的学术研究以外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曾主持和参与了多个重要的考古发掘项目,这些项目的成果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傅斯年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界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为中国考古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和贡献。

傅斯年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推动做出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工作中,更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历史的热爱和执着。

北大的功狗

北大的功狗

“北大的功狗”——傅斯年一、“功狗”一说的来历 傅斯年(字孟真,1896—195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一位极有个性的文化名人。

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他是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主持了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他是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他是惟一一个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说话的知识分子,曾将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赶下台……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性格。

傅斯年天性热情直率、敢言好斗,因此获得“傅老虎”、“傅大炮”的外号,甚至有人管他叫“蟋蟀”,因为他“被人一引就鼓动起翅膀来”(罗家伦语)。

但本文标题中“北大的功狗”这样的称谓,恐怕比较少见。

“功狗”一词源自汉高祖刘邦。

汉朝开国之初,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萧何位最高,众臣不服,刘邦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此后便将有功之臣喻为“功狗”。

“北大的功狗”一语出自蒋梦麟,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逝后,蒋梦麟在台北《中央日报》上发表悼文《忆孟真》,其中写道: 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

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

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

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他走下讲台以后,我笑着对他说:“盂真,你这话对极了。

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他笑着就溜走了。

蒋梦麟是“老北大人”了,他在北大工作20余年,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正式担任校长,前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史上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人。

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岁月里,蒋梦麟殚精竭虑,于乱世中维持着北大的发展。

山东近代名人

山东近代名人

山东部分近代史名人及简介1、傅斯年: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2、王尽美王尽美原名瑞俊, 字灼斋(1898—1925)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

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

扫傅斯年先生墓阅读理解

扫傅斯年先生墓阅读理解

扫傅斯年先生墓阅读理解傅斯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本文将以扫墓阅读理解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傅斯年先生的一生,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学者。

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简介傅斯年(1896-1952),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研究历史学、哲学等领域。

归国后,傅斯年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教授,并在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二、傅斯年先生的学术贡献1.提倡实证主义史学:傅斯年先生主张以实证主义方法研究历史,强调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反对空泛的议论和主观臆断。

2.历史地理研究:傅斯年先生对历史地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一书,至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3.教育改革:傅斯年先生关注教育改革,提倡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扫墓阅读理解以下是一段关于扫傅斯年先生墓的文字,请回答相关问题。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傅斯年先生的墓地,墓地位于一片静谧的树林中,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先生的墓碑上刻着‘傅斯年先生之墓’几个大字,简洁而庄重。

我们在墓前献上鲜花,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1.文中提到的“清明时节”是什么意思?答:清明时节是指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时间为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

2.傅斯年先生的墓地环境如何?答:傅斯年先生的墓地位于一片静谧的树林中,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3.为什么要在傅斯年先生墓前献上鲜花?答:在傅斯年先生墓前献上鲜花,是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缅怀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四、总结通过对傅斯年先生的扫墓阅读理解,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学术贡献以及墓地环境。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傅斯年简介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

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

当时北大预科学制三年,分一、二两类,一类侧重文史,二类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傅斯年自幼在家乡接受了八年的传统教育,继承了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喜好国学,故他选择了一类。

傅斯年入北大之初,长得人高马大,一付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实则身体孱弱。

但他天资甚高,又很勤奋,故成绩优异,是校内有名的高材生。

除了刻苦攻读学业外,傅斯年还参与课外活动。

1914年,他与同学沉沅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会」,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辞章作文,提高文学素养为宗旨的业余团体。

他们创办了一份《劝学》杂志,刊名由严复用草书体题写而成。

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扩大,改组为「雄辩会」,该会以修缮辞令,沟通思想,提高思辨能力,锻炼演讲能力为宗旨,内分国文、英文两部,每部下设演讲、著述二科,傅斯年担任国文部副部长兼编辑长。

傅斯年进国文门之初,颇受当时国学大师章太炎思想和人格的感染,而此时北大文科多为章太炎的门生弟子所把持。

由于傅斯年在学生中出类拔萃,颇得黄侃、陈汉章、刘师培诸师的器重和栽培,他们期望这位学生日后继承章氏学派的衣钵。

周围的同学对这位恃才傲物,举止豪爽的高材生亦刮目相看,敬而畏之,有的同学竟称他为「孔子以后的第一人」。

据毛子水回忆:在我看起来,他那时的志愿,实在是要通当时所谓「国学」的全体;惟以语言文字为读一切书的门径,所以托身中国文学系。

……当时北京大学文史科学生读书的风气,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

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

终因资性卓荦,不久就冲出章氏的樊笼;到后来提到章氏,有时不免有轻蔑的语气。

与其说是辜负启蒙的恩德,毋宁说这是因为对于那种学派用力较深,所以对那种学派的弊病也看得清楚些,遂至憎恶也较深。

导致傅斯年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是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先生主长北大,先后延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周氏兄弟来北大任教,「文学革命」的风暴开始震撼着昔日寂静而沉闷的校园。

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傅斯年(1896-1950)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斯年人物介绍
班级:2012级文管2班
小组成员:刘珊、李珂、温卓越
傅斯年
一、生平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绪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二、错误!未指定书签。

人物年表
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病逝。

三、错误!未指定书签。

往事略集
他是胡适的学生,但死在胡适的前面,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

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

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可是恨他之极的周作人却认为傅斯年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又怕人家看出他懦怯卑劣的心事,表面上故意相反的显示得大胆,动不动就叫嚣,人家叫他傅大炮,这正中了他的诡计。

”其中主要原因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南联大解散并迁回平津,
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长,欲替胡适回国主持校务扫清障碍,严格执行他所说的“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认定“汉、贼不两立”,而周作人恰在此列。

1938年,傅斯年担任国民参政员,曾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上层虽不予理睬,但后来还是让他抓住了孔祥熙贪污的劣迹,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孔轰下台。

孔的继任者宋子文也难逃此数。

傅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一个国民参政员一下子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傅斯年先生疼爱学生是众所周知的。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死于台湾大学讲台,新闻报道曾广播说“傅斯年先生弃世”,被其学生听成了“傅斯年先生气死”。

于是台湾大学学生聚众要求校方惩办凶手,直到当时台湾国民政府官员出面解释清楚,学生才退去。

由此可见傅斯年先生深受学生喜爱。

四、错误!未指定书签。

生平趣事
1、体胖
大概在学者中间,傅斯年的体胖是有名的。

一次罗家伦问他:“你这个大胖子,怎么能和人打架?”傅斯年答:“我以体积乘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可以压倒一切!”这样的话真是能给肥胖的
人壮气。

不过,关于傅斯年之胖的故事还属以下这则最为有趣。

傅斯年、李济还有一位裘善元同在重庆参加一个宴会。

宴会结束,主人特别为他们三个人雇好了滑竿。

六个抬滑竿的工人守在门前。

第一个走出来的是裘善元,工人们见他是一个大胖子,大家都不愿意抬,于是互相推让。

第二走出来的是李济,剩下来的四个工人看比刚才出来的还胖一些,彼此又是一番推让。

等到傅斯年最后走出来的时候,剩下的两个工人一看,吓了一大跳,因为傅斯年比刚才的两个人都胖得多,于是两个工人抬起滑竿转头就跑,弄得请客的主人甚是尴尬!
2、“背叛”师门
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说起傅氏家族,还真是不容小觑.傅斯年的祖先傅以渐是清朝建立后的第一个状元,其后,傅氏家族科考得意者不计其数,官至封疆大吏的也不乏其人.因此,山东傅氏有“开代文章第一家”的称誉.但是到了傅斯年这一代,傅氏家学虽然依旧渊源,但已经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了.傅斯年在北大期间的生活费用,就是靠别人接济的.傅斯年的国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上大学时,虽然只有十几岁,但俨然一位“国学小
专家”,他的治学功底甚至强过了北大当时的某些教授.
傅斯年本是黄侃的得意弟子,但一次偶然机缘,傅斯年竟“背叛”师门,成了胡适的学生。

胡适刚到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因为讲授方法和内容特别,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争议。

有人认为
胡适远不如国学大师陈汉章,想把他赶走;有人则认为,胡适读的书虽然没有陈汉章多,讲课却颇有新意。

傅斯年本不是哲学系的学生,但在同室顾颉刚的鼓动下去旁听了几次胡适的课。

结果听完之后非常满意,于是傅斯年对哲学系几位要好的同学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

你们不能闹。


由于傅斯年在同学中的威信,年轻的胡适在北大讲坛站稳了脚跟。

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胡适感慨地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3、蒋介石面前翘二郎腿
蒋介石到台湾后,把傅斯年当作“座上宾”,时常邀请他到总统府吃饭,商议国事。

李敖在《李敖有话说》中讲了这样一个细节:“到台湾来以后,有一天,当时的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来,在台北的松山飞机场要下飞机的时候,蒋介石跑去欢迎李宗仁。

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面,蒋介石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的就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怎么坐的?在沙发上面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斗,就这样叼在嘴里,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

其他的满朝文武全部站在旁边,没有人在蒋介石面前敢坐下。

凭这一点大家就知道傅斯年在台湾的地位。


四、思想主张及成就
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
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

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稿本)《古代文学史》(稿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

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