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疳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大黄6g,芒硝6g,栀子6g,杏仁6g, 桃仁6g,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 清、葱白汁、醋、白酒少许,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每日1次,连用3~5日。用于疳 积证腹部胀实者。
三、推拿疗法
1. 补脾经,补肾经,运八卦,揉板门、 足三里,揉胃俞,揉脐,摩腹,捏脊。用 于疳气证。
2. 补脾经,清胃经、心经、肝经,捣 小天心,揉中脘,分推手阴阳、腹阴阳。 用于疳积证。
治法 消积理脾。
主方 肥儿丸加减。
常用药 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消食化滞; 大腹皮、槟榔理气消积; 黄连、胡黄连清心平肝,退热除烦;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腹胀明显,加枳实、木香理气宽中;
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烦躁不安,揉眉挖鼻,加栀子、莲子心清热除烦;
多食易饥,嗜食异物者,加连翘、黄芩清泄胃中 伏火;
治法 补益气血。
主方 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
气;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陈皮、扁豆、砂仁醒脾开胃。
加减
四肢欠温,大便稀溏,去熟地、当归,加肉 桂、炮姜温补脾肾;
夜寐不安,加五味子、夜交藤宁心安神;
舌红口干,加石斛、乌梅生津敛阴;
皮肤出现瘀点瘀班,加旱莲草、黄芪止血摄 血;
辨证 本证为疳证中期表现,多为疳气发展而来,
是由脾胃虚损,运化不及,化源不足,积滞内停所 致。脾胃虚损,化源不足,肌肤失养,故形体明显 消瘦,面色萎黄无华,发稀结穗;脾虚失运,食停 不化,壅塞气机,阻滞脉络,故肚腹膨胀,青筋暴 露,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积久 化热,胃有伏火,心肝火旺,则善食易饥,睡眠不 宁,烦躁易怒,动作异常;胃强脾弱,则多食多便 消瘦;腹有虫积,则嗜食异物,揉眉挖鼻,吮指磨 牙;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均属脾虚夹积之象。本 证属虚实夹杂之证,辨别疳之有积无积,在于腹之 满与不满,腹满者多有积滞;虚实之辨,在于腹之 软与不软,腹软者属脾虚不运,腹不软而胀实者, 为有积滞。
口渴多饮,肌肤干燥,加玉竹、石斛、天花粉滋 阴养胃;
腹部青筋显露,胁下痞块,加丹参、郁金、穿山 甲活血散结;
嗜食异物,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大便下虫, 加苦楝皮、雷丸、使君子、榧子杀虫消积。
3.干疳 证候 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貌似老 人,毛发干枯,面白无华,精神萎靡,啼哭无力, 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质淡 嫩,苔少,脉细弱。
② 疳积证虽总以消积理脾为原则,但应 视全身情况而有所区别,一般采用“壮者先去 其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方 法施治。同时也应根据积的不同,给予不同的 消积之法,食积者重在消食导滞化积,气积者 重在理气行滞消积,虫积者重在驱蛔杀虫消积, 血积者重在活血化瘀消积。
③ 干疳证以补益气血为主,但此时脾胃 虚败,应防虚不受补,用药切忌过于温燥和 滋腻,可佐用少许醒脾开胃助运之品,扶助 运化。
④出现兼证应随证治之,在主要治疗兼 证同时,要考虑有疳证存在的因素,兼顾治 之。
三、证治分类 (一)主证
1.疳气 证候 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 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精神欠佳,性急易怒, 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 力。
本证以形体略瘦,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 调为特征。
辨证 本证为疳之初起表现。由喂养不当, 损伤脾胃,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所致。脾胃 受损,纳化失健,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形体 失于充养,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 疏,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脾胃受损,升降 失常,则大便干稀不调;脾胃失和,胃强脾 弱则多食多便;脾胃受损,土虚木亢,则性 急易怒。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为 病轻邪浅,脾虚不著之象。
① 疳气证其病机特点为脾虚失运,肝木亢旺,
症状表现以消瘦、长期厌食为主,体重一般低于正常 同龄同性别儿童体重均值的15%,多伴有食后腹胀呕 恶,性急易怒,多汗等症状。治疗疳气证,因其虚象 不显无须大补,积滞不显不可过消,且壅补则阻碍气 机,峻消则恐损伤正气,惟有采用平步之剂合健脾助 运之品调和脾胃,方可达到补而不滞,消不伤正的目 的。且因脾病及肝,当同时治肝护脾,可采用补脾、 运脾、平肝三法合用治疗。常用药有党参、黄芪、苍 术、鸡内金、麦芽、陈皮、牡蛎等。以益气健脾,和 中化湿,消食开胃配合运用。
3.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纠正饮食偏 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 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脾胃损伤。
4.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 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彻底根治 小儿多种消化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矫 治先天畸形,以防疳证发生。
二、护理 1.加强饮食调护,饮食物要富含营养,易 于消化,添加食物应由稀至稠,由少到多,由单 一到多种,不可过急过快,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治法 调脾健运。
主方 资生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 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 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渗湿; 藿香、砂仁、扁豆醒脾开胃; 麦芽、神曲、山楂消食助运。
加减 食欲不振,腹胀苔厚腻,去党参、白术,加苍 术、鸡内金、厚朴运脾化湿,消积除胀;
性情急躁,夜卧不宁,加钩藤、胡黄连抑木除 烦;
大便稀溏,加炮姜、肉豆蔻温运脾阳;
治法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主方 石斛夜光丸加减。
常用药 石斛、天冬、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 菊花、白蒺藜、蝉蜕、木贼草退翳明目; 青葙子、夏枯草清肝明目; 川芎、枳壳行气活血。
加减 夜盲者选羊肝丸加减。
2.口疳 证候 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 面赤唇红,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叫扰啼哭, 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舌质红,苔薄黄, 脉细数。
重证常易发生脱证,而危及生命。
2.辨脏腑 脾病及心症见口舌生疮,五心烦热,甚 或吐舌、弄舌;
脾病及肝见目生云翳,干涩夜盲,目赤 多泪;
脾病及肺见潮热咳嗽,气喘痰鸣;
脾病及肾见囟陷齿迟,鸡胸龟背,腰膝 酸软。
二、治疗原则:健运脾胃 疳气以和为主; 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 干疳以补为要的治疗方法。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主方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 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茯苓、猪苓、泽泻、防己健脾利水; 桂枝温阳化气行水。
加减
若浮肿腰以下为甚,四肢欠温,偏于肾阳 虚者,可加附子、干姜,或用真武汤加减。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肥儿丸:每服1粒,1日2次。用于 疳气证及疳积之轻证。
3. 补脾经、肾经,运八卦,揉二马、 足三里、中脘、胃俞。用于干疳证。
四、捏脊疗法
可用于疳气证、疳积证。极度消瘦,皮包 骨头者不可应用。兼证者加重提捏相应俞穴。
五、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合谷、曲池、中脘、气海、 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脾俞、胃俞、痞根(奇穴, 腰1旁开3.5寸)。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7日 为1疗程。用于疳气证、疳积轻证。烦躁不安,夜 眠不宁加神门、内关;脾虚夹积,脘腹胀满加刺四 缝;气血亏虚重加关元;大便稀溏加天枢、上巨虚。
本证以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杳不思食 为特征。
辨证 本证为疳证后期表现。由脾胃衰败, 津液消亡,气血俱虚所致。脾胃衰败,生化 无源,气血津液消亡,脏腑肌肉无以滋养, 故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貌似老人, 毛发干枯,面白无华,腹凹如舟;脾虚气衰, 则精神萎靡,啼哭无力;胃气衰败,则杳不 思纳;脾虚气陷,则大便稀溏;津液耗竭, 肠失濡润则便秘。舌质淡嫩,苔少,脉细弱 均属气血津液消亡之象。
若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 细欲绝者,应急施独参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以回 阳救逆固脱,并配合西药抢救。
(二)兼证 1.眼疳 证候 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甚 则黑睛混浊,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等。
本证以形体消瘦,两目干涩,畏光羞明 为特征。
辨证 肝开窍于目,脾病及肝,肝之阴血 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干涩,畏光羞 明,目睛失泽,黑睛混浊,白睛生翳,夜晚 视物不清;肝阴不足,肝火上炎,故眼角赤 烂。
第八节 疳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初起阶段为疳气,由脾胃失和引起,病
情轻浅,仅表现面黄发疏,食欲欠佳,形体 略瘦,大便不调等;
中期阶段为疳积,由脾虚夹积所致,病 情较重,除形体明显消瘦外,尚见肚腹膨隆, 烦躁多啼,夜卧不宁,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 等;
后期阶段为干疳,证见形体极度消瘦, 貌似老人,杳不思食,腹凹如舟,精神萎靡 等,为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之重证。
本证以形体消瘦,虚烦不安,口舌生疮 为特征。
辨证 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疳证日 久,脾病及心,心失所养,心火上炎,熏蒸 口舌,故口舌糜烂生疮,秽臭难闻;心神被 扰,心火上炎,则面赤唇红,烦躁哭闹;心 热移于小肠,则小便短黄。
治法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主方 泻心导赤散加减。
常用药 黄连、栀子、连翘清心泻火除烦; 灯心草、竹叶清心利尿; 生地、麦冬、玉竹滋阴生津。 内服药同时,加外用冰硼散或珠黄散涂
2.保证病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新 鲜,患儿衣着要柔软,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
3.重症患儿要加强全身护理,注意皮 肤等部位的清洁,以防止褥疮,以及口疳、 眼疳等兼证的发生。
4.定期测体重、身高,及时了解和分 析病情,观察疗效。
[思考题]
1. “疳”的含义是什么? 2. 试述疳证的病因病机。 3. 厌食、积滞、疳证三者如何鉴别? 4. 疳证患儿如何护理?
治疗要点
1.顾护脾胃 疳证的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注意津液消长,辨明虚实,消补合度。组方选药 应比较平和,避免大补大消之品,可补脾运脾法 同用。
用药大致有以下四类:
①健脾益气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
②健脾化湿药,如薏苡仁、茯苓、苍术、砂 仁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
③健脾消食药,如谷麦芽、鸡内金、山 楂等;
④健脾行气药,如青皮、陈皮、枳壳等。 经临床运用表明,补运兼施是治疗疳证的可 靠疗法,在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方面有较 为确切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2.点刺:取穴四缝,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 在穴位上快速点刺,挤压出黄色粘液或血少许,每 周2次,为1疗程。用于疳积证。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 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以 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 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呼 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大便秘结,加火麻仁、决明子润肠通便。
2.疳积 证候 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肚腹 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结穗,精神 烦躁或困倦思睡,夜卧不宁,或揉眉挖鼻, 吮指磨牙,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 物,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腻, 脉沉细而滑。
本证以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肚腹 膨胀,饮食异常为特征。
2.小儿香橘丹:每服1丸,1日3次。1 周岁以下酌减。用于疳积证。
3.十全大补丸:每服2~4g,1日3次。 用于干疳证。
4.明目地黄丸:每服3~6g,1日2次。 用于眼疳证。
二、药物外治 1. 莱菔子适量研末,阿魏调和。敷于伤 湿止痛膏上,外贴于神阙穴。每日1次,连 用7日为1疗程。用于疳积证腹部气胀者。
2.肝脾同治 除顾护脾胃外,还须肝脾 同治,因“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 之,而水谷乃化”,所以,肝之疏泄功能对 维护脾胃正常运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疳证病 机特点为不离乎脾胃,也不局限于脾胃,特 别是疳气证,脾病及肝,土虚木旺,所以肝 脾同治亦是治疗疳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3.分证论治 疳证的发病机理总在脾胃虚 损,气液耗伤。病机属性以虚为本。故其治疗 原则总以顾护胃气为本,慎勿损伤胃气,“有 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搽患处。
3.疳肿胀 证候 足踝浮肿,甚或波及全身浮肿,按之 凹陷,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小便 不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本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浮肿, 按之凹陷难起为特征。
辨证 疳证日久,脾气虚弱,中阳不振, 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足踝或全身浮肿, 按之凹陷难起,小便短少;脾虚失运,气血 不充,则面色无华,全身乏力。舌淡嫩,苔 薄白,脉沉迟无力均为脾虚气弱之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