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证

合集下载

疳证(中医儿科学)

疳证(中医儿科学)

3.分证论治
(1)主证
①疳气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 精神欠佳,急躁易怒,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淡, 苔薄微腻,脉细,指纹淡紫。
●证候分析本证为疳证初起表现。由喂养不当,损 伤脾胃,纳化失健所致。脾虚则食欲不振;水谷 精微化生不足,形体失于濡养,则形体消瘦,面 色少华,毛发稀疏,精神欠佳;脾胃Baidu Nhomakorabea降失常, 则大便或溏或秘;土虚木亢,则急躁易怒。以形 体略瘦,食欲不振为证候要点。
●(2)积滞本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腕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 征。无形体消瘦。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有主证、兼证之不同,主证重在辨轻重, 应以八纲辨证为主;兼证应分清所累及脏腑, 宜以脏腑辨证为纲。同时还应注意辨别病因。
(1)辨轻重
●主要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辨别。初期病见面黄发疏,食欲不 佳,形体略瘦,大便不调,易发脾气,此时病尚轻浅,未涉他脏, 称为疳气;病情进展,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隆,烦躁多啼,夜 卧不宁,此为脾胃虚弱、积滞内停、虚实夹杂之疳积;病情进一 步进展,形体极度消瘦,貌似老人,杳不思食,腹凹如舟,精神 萎靡,为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之干疳,此期极易发生脱证,危及 生命。
2.疾病影响
●小儿长期吐泻,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后失调,或失治、误治, 药物损伤,或肠道虫证,导致脾胃受损,津液耗伤,气血亏损, 肌肉失养,形体消瘦,日久成疳。

小儿疳积实用单方

小儿疳积实用单方

小儿疳积实用单方

【中医理论】疳证是由于长期喂养不当,或摄入不足,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慢性病证。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毛发焦枯、烦躁不安、腹大青筋及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发病季节,5岁以下小儿多见。西医学中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营养障碍可属疳证范畴。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疳证的命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成疳,食人五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病变在脾胃。疳证主要分为积滞与疳证两部分,后者也可为前者发展的结果,临床上两者又可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疳积。【临床特点】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史。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面色萎黄,毛发焦枯。严重者形体干枯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饮食异常,大便溏薄,或有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的表现。3.兼有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或挤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辨证论治】小儿疳积的辨证论治见图14-3。

图14-3 小儿疳积的辨证论治

1.疳气(1)证候:形体消瘦,面萎少华,毛发稀疏,便溏或秘,舌淡,脉细。(2)治法:和脾健运。(3)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味。

2.疳积(1)证候:形体消瘦,肚腹膨胀,精神不振,或烦躁失

眠,舌淡,脉细数。(2)治法:消积健脾。(3)方药:肥儿丸加味。

3.干疳(1)证候:极度消瘦,毛发焦枯,目光无彩,呈老人貌,时有低热,舌红嫩,脉沉细。(2)治法:补益气血。(3)方药:八珍汤加味。

疳证

疳证

•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则云:“凡 久下一月不差,成疳候。”由此可见久 泻可以成疳。 • 《小儿药证直诀· 脉证治法》 指出;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 并指出大病,吐泻、误治均可致疳。 • 《活幼心书· 疳证》 “疳之为病,皆因过 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 余脏。”
附:疳证分类
• 2.水肿型营养不良:凹陷性水肿 • 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介于两者之间
• 3.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 (2)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 素A、B及C缺乏常见 (3)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辅助检查
• • • • 1.血浆蛋白血常规 2.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 3.血浆氨基酸 4.其他
诊断
• • • • • • 1.中药成药 2.单方验方 3.外治疗法 4.刺四缝 5.捏脊疗法 6.割治疗法
治疗
• (一)西医治疗 • 1.调整饮食: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逐渐增加饮食,直到恢复正常 •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 3.并发症治疗
病案1-陆石如医案
• 马XX,男,3岁。因食欲不振,面黄 肌瘦,夜眠不安,多饮多尿,经常发 热,大便时稀时干而来诊。曾以酵母、 胃蛋白酶、维生素等治疗无效。又给 予驱虫治疗未见好转,舌苔白垢。质 较好,脉细弱,来诊时精神尚可。
现眼部症状 • 症状:初起夜盲,入暮暗处视物不明, 甚或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 白翳遮睛。 •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 • 方药:石斛夜光丸加减 。( 石斛、天 冬、生地黄 、羚羊角、青葙子、黄连 、 菟丝子、肉苁蓉 、党参 、川芎、枳壳 )

疳 证

疳   证
▪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 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 治疗法则。
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
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 或伴动作异常。
(3)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 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 消积理脾 方药 肥儿丸加味。
E.白蛋白低于25g/L
三、简答题
12.简述“疳者甘也”与“疳者干也”的含义。 13.简述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
四、问答题
14.如何预防疳证的发生?
五、病案分析题
15. 患儿,2岁。体重9.5 kg。出生后3个半月时,一次进食蛋黄1个,遂 出现食欲减退,强迫进食则呕吐,体倦乏力,易发脾气,面色少华,毛发稀 疏,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血常规:RBC 4.5×1012/L, Hb 120g/L。血生化:球蛋白47g/L,白蛋白35g/L。
治法 和脾健运。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味。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 蔻、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连、橘红
▪ 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 “大补”“纯补”,
▪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 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 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小儿疳积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疳积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疳积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小儿疳积概述

小儿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属于中医病证的范畴。本病是疳证(分疳气、疳积、干疳三阶段)发展至第二阶段,是由于喂养不当、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胃,脾脏

常见症状:腹胀、睡眠不安、消瘦、面黄

主要病因: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

检查项目: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超声检查、X 线、CT、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家长应合理喂养孩子,科学营养搭配,避免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小儿疳积的发病特点

三、小儿疳积的病因

病因总述:小儿疳积主要由于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等原因所造成。

基本病因:

1、喂养不当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会一次性大量喂哺或频繁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但是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

2019/3/21
推拿学科
36
治则:滋阴益气 处方:摩腹,揉中脘,揉脐,揉丹田,按揉足三 里,补脾经,推三关,掐捣小天心,补肾经 ,按揉脾俞、胃俞、肾俞,擦命门,捏脊。
2019/3/21
推拿学科
37
方义: 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疏调肠胃 按揉足三里,补脾经,按揉脾俞、胃俞——健脾和 胃,理气和中 揉脐,推三关——补益气血 掐捣小天心——安神除烦 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命门——补肾壮阳 捏脊——增强抗病能力
Ⅲ0营养 不良
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蔻、 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 连、橘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曲、槟榔 麦芽、使君子、 黄连、肉豆蔻、木香、胆 汁+人参、白术,茯苓 《和剂局方》
四君子合四物汤+麦芽、神曲
3、分型治疗
(1)疳气 表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 疏,食欲不振或消谷善饥,精神欠佳,大便 或溏或秘,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积滞 :积滞与疳证同为脾胃疾患。积滞以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乳食,大便 酸臭或便秘,腹部胀满为特征。与疳证以形 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

二者有密切的联系。《证治准绳.幼科.疳 》说:“积为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 侯”。积滞为实证,积久可成疳。
但临证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 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

精品医学课件-疳证

精品医学课件-疳证
按:本例为轻证疳积,有食滞内热之象,故第一方未 用黄芪,因恐脾胃虚弱而不受滋补,故先用枳术丸 加味化滞健脾,推积止泻。第二方用黄芪当归补气 血,脾胃健,气血充,疳积可愈。
医案精选:
2.董廷瑶医案—疳积重证 董某,女,11个月。
初诊:疳积腹胀,按之硬满,口馋嗜食,大便坚硬, 面色萎黄,毛发焦枯,夜眠烦扰,易见汗多,舌红 苔黄。针刺四缝穴液多。
其后诸证渐平,发泽色润,继以调补而愈。
[思考题]
1、解释“疳者干也”、“疳者甘也”。 2、疳者的主要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 3、疳证常分哪几种证型辨证治疗? 4、你对疳证所属的西医学范围是怎样理解的?
1.防重于治:因本证为脾胃虚损致病,故防止脾胃受 损显得极为重要。众多学者认为:小儿疳证的防治, 是防重于治。
2.纠正世俗常给小儿喂服凉茶的不良习惯:据临床 观察,常服凉茶或过食生冷,易伤中阳之气,是导 致本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要纠正这一世俗偏见, 否则发病率将不断增高,或已发病的也难以治愈。
3.注重综合治疗:据临证所得,对本病的治疗, 若单纯以内服中药汤剂疗效进展缓慢,当适当配 合食疗、小儿推拿、捏脊等其他疗法,将能收到 较满意的疗效。
常发热,大便时干时稀而就诊。曾以酵母、胃蛋白 酶、维生素等治疗无效。又予驱虫治疗无效,舌苔 白垢、质较好,脉细弱,精神尚可。 辩证:脾胃虚弱,兼有食滞(疳积轻证) 治疗:化滞健脾,和营补血 方药:炒枳壳,当归,橘红,炒白术,炒白芍,茯苓 ,神曲,胡连,炒谷芽。3剂。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写书写到疳证。按照记忆中的脾虚积滞来写。写完了,也满意,至少将如何脾虚,如何积滞,脾虚和积滞的关系,以及如何补脾化积等阐述并总结了。

突然想到,疳证的“疳”字,过去老师讲授和其它人引用,也就是“干”和“甘”吧?但还是想查一查,看历史上的“疳”这个字和疳这个证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一查,见到最早提出疳的竟然是《诸病源候论》。认真阅读体味1400多年前巢元方博士的论述,才豁然开朗。原来,疳证的发生是另有其因,疳证属于脾虚积滞真的就是想当然。

由于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医都忽略了巢元方的疳积理论。没有抓住关键,治疗方向都偏离才导致了中医千百年治疗疳积的困惑。

完成这篇文章后,我再次告诫自己,读书要认真思考,要带着独立的、科学的观点去检查我们所谓的传统中医理论!

正本清源是传统中医刻不容缓的任务!

疳证

【定义】“干”者,干也。一言其形体消瘦如干柴棒,二言其干涸、津枯,喜饮水自救。是一类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肚大青筋,食欲不振或喜饮水等为特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病位】脾(胰)胃,肾,并累及五脏。

【病势】气机壅遏。

【病性】可寒可热。脾胃虚寒,食积化热化燥

【病因】先天不足与后天喂养不当,长期营养摄入障碍。或严重呕吐、腹泻、急腹症等伤及脾胃。

【基本病机】无积不成疳与蒸热薰灼。前者多虚,因脾胃虚损,运化无力,积滞内停。后者为实,乃变蒸异常,蒸热内燔,薰灼焚毁,致气液两伤。两者均致患儿气血不足,发育障碍。

【理论依据】

一、中医

1.疳积的脾虚积滞学说

这是传统中医的主流观点。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食养疗法
养血柔肝 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加减
石斛、天冬、生地黄、羚羊角、 青葙子、黄连、菟丝子、肉苁 蓉、党参、川芎、枳壳。
补充VitA—鱼肝油
可口腔外吹锡类散
兼证-疳肿胀
疳肿胀相当于营养不良性水肿,除药 物治疗外,可配合食养疗法,补充高蛋 白饮食,乌鱼、鲤鱼汤等可起消肿作用。 若患儿浮肿明显需忌盐,小便增多,浮 肿减轻后可改为低盐,浮肿消退后吃普 通饮食,不应长期忌盐。
2 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 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3 形体明显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平均 值85%以下。
【临床诊断】
4 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 或喜揉眉擦眼,吮指磨牙等症。 5 贫血者,Hb及RBC均减少。出现肢体水肿, 属于营养不良性水肿(疳肿胀)者,血 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 白大约在20g/L以下。
滞为实证,积久可成疳。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l) 辨病因 饮食喂养不当 多种疾病影响 先天禀赋不足
互相参杂
辨别主要病因,掌握重点。
【辨证论治】
(2) 辨主证
疳证初期—面黄发稀,多见厌食,形体略瘦,
大便不调,精神如常,症情较轻—疳气; 疳证发展—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发如结 穗,腹大肢细,烦躁激动,夜卧不宁,嗜食异 物等,为本虚标实,症情较重—疳积;
【概述】

疳证(针灸治疗学)

疳证(针灸治疗学)

【经验介绍】
李西坤取双侧疳积穴,即第2、3、4、5指掌面中节中央,用6号消 毒针头浅刺,并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液体。对照组针刺四缝穴,方 法同上,每周1次,3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月,治疗组385例, 痊愈342例,好转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7.66%。对照 组共418例,痊愈258例,好转67例,无效93例,总有效率 77.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李西坤.针刺 疳积穴治疗小儿疳积385例观察。
重症
若为重症,表现为面颊脂肪消失,颧骨突出,额有皱纹,体 重比正常小儿减轻25%~40%,胸壁皮下脂肪厚度不足 0.5cm,甚至脂肪层消失。临床表现为气血两亏,如皮肤干 燥无弹性及光泽,头发稀疏而脆。精神不正常,烦躁好哭, 或萎靡嗜睡,表情淡漠,口唇指甲苍白,体温低于正常,呼 吸浅表无力等。重症还可伴有各种并发症。
【辨证分型】
主症:
临床以精神疲惫,形体赢瘦,面色 萎黄,毛发稀疏干枯为主症。
脾胃虚弱
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 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虫毒为患
兼见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 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 淡,脉细弦者。
辨主症
本病主症为形体赢瘦、精神疲 惫、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干枯。 若进一步发展则影响生长发育, 累及内脏各系统。
疳证
广西中医药大学
【概述】Fra Baidu bibliotek

疳证-中医课件

疳证-中医课件

七、其他疗法
1.辨证使用中成药 (1)健脾开胃饮(本科科研成果):起
健脾消滞和胃之功。较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及 脾虚食滞型。
(2)小儿消滞颗粒(本科制剂):消积 理脾,行气开胃。
(3)补中益气丸:起健脾补中之功,适 用于胃强脾弱型。
2.经验方
(1)胡黄连粉1份、鸡内金粉2份、 混和每日1~2g,1日3次,用于纳呆, 烦躁、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者。
复习提纲:
1.如何理解“疳”的含义? 2.如何辨证论治疳证? 3.疳证有哪些辅助疗法?
1.临床表现 (1)病史:3岁以下多见,有喂养不当史或先天
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如过食肥甘生冷,过度 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是为早产,双胎等; 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瘦、 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作,严重 者有小老头貌。
(3)体征:体重减轻 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 腹部、躯干、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减少 Ⅱ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25~40%,皮下 脂肪明显减少,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吵闹, 眠差,常有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 Ⅲ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全身 皮下脂肪消失,神萎,反应低下。

皮 肤 正常或稍苍 苍白,弹性 苍白明显,干皱,弹性消失


有瘀点

肌肉 轻微
明显

疳证

疳证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 胃功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 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赢 瘦 3.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或长期消瘦史 4.因蛔虫引起者称“蛔疳”,大便镜检可见蛔虫 卵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6.出现肢体水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 白量大多在45克/升以下,血清白蛋白在20克/升 以下。
20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 病经验效穴。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①疳积穴挂 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 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②治疗后忌 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 油荤。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 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 中西医结合治疗。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 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 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王维恒)
疳 证 (infantile malnutrition)
1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面黄肌廋、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 痿靡为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2
3
4
5
《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调,甘肥无 节所致。本证病变的关键在脾胃。多见于 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 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病因 复杂,名目繁多。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 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 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 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 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 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下疳——精选推荐

下疳——精选推荐

下疳

下疳

下疳,⼜称“阴疮”、“阴蚀疮”、“疳疮”、“媾精疮”、“耻疮”、“臊疳”等名,是指⽣于男⼦外⽣殖器之疳疮。《医宗⾦鉴》说:“此证统名疳疮,⼜名妒精疮,⽣于前阴。”根据疳疮所在部位及形状殊异之特点,疳疮⼜可细分为9种,如《医宗⾦鉴》说:“其名异⽽形殊,⽣于马⼝之下者,名下疳;⽣茎之上者,名蛀疳;茎上⽣疮,外⽪肿胀包裹者,名袖⼝疳;疳久⽽遍溃者,名蜡烛疳;痛引睾丸,阴囊肿坠者,名鸡魇疳;痛⽽多痒,溃⽽不深,形如剥⽪烂杏者,名瘙疳;⽣马⼝旁,有孔如棕眼,眼内作痒,捻之有微脓出者,名镟根疳;⽣杨梅疮时,或误⽤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者,名杨梅疳;⼜有⽣杨梅疮时,服轻粉、⽔银打成却药,以致便溺尿管内刺痛者,名杨梅内疳。”可见“下疳”有⼴义和狭义之分,⼴义泛指⽣于外阴之疳疮,即包括上述9种,狭义者专指9种当中之“下疳”。西医所谓之梅毒发于阴茎、龟头、包⽪者,也称下疳,可按中医所说之下疳诊断治疗。

下疳之病,其种类虽有9种,然其理则⼀,主要由欲⽕过旺、房中热药、外肾不洁以及与阴器不洁之妇⼈交合⽽染之。其病理主要是热毒灼伤外肾肌肤。其治以祛除热毒、收敛⽣肌,内外兼⽤为要。《外科证治全书》云“其治不离乎内因外因两法”,《⼤众万病医药顾问》云”下疳虽有九种之名称,各以其状⽽定名。但“名虽不同,⽽其病源治法则完全⼀致,⽆稍异也”。

本病发端于《肘后备急⽅》,称“男⼦阴疮烂损”,仅有外治。《疮疡经验全书》⾸次认识到本病与性⽣活不洁有关。《丹溪⼼法》认为系由热毒下传⾜厥阴所致。《薛⽒医按》则指出

属“肝经湿热下注或阴虚⽕燥”。《外科正宗》对此病进⾏了详细⽽系统的论述,认为其因有三:⼀由欲念不遂,⼆由与不洁之妇交⽽传染,三由房术热药,其理乃“邪淫欲⽕郁滞”,《医宗⾦鉴》及《⼤众万病医药顾问》均承沿此说。《外科证治全书》则⽴内外⼆因说,“内因者,由欲⽕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外因者,由娼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最不易愈”。总之,历代对下疳⼀病的认识⽐较全⾯。尤以认识到该病与娼妇交合有关更为可贵。

08第八节 疳 证

08第八节  疳  证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营养失调, 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 , 其 营养失调 , 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病因病机示意图 病因病机示意图Fra Baidu bibliotek 病因病机示意图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健运脾胃为主 本病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 本病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 疳气以和为主; 疳气以和为主; 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 疳积以消为主, 消补兼施; 干疳以补为要. 干疳以补为要. 出现兼证者,按脾胃本病与他脏兼证合参随症治之. 出现兼证者,按脾胃本病与他脏兼证合参随症治之. 补充营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各种原发疾病, 补充营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各种原发疾病, 对本病康复至关重要. 对本病康复至关重要.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疳气: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 ① 疳气 : 形体略瘦 , 面色少华 , 毛发稀疏 ; 不思饮 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薄, 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薄, 脉细有力. 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缪仲淳方》)加减. 方药:资生健脾丸(《缪仲淳方》)加减. (《缪仲淳方》)加减 常用参术,山药健脾;茯苓,苡仁,泽泻健脾渗湿; 常用参术,山药健脾;茯苓,苡仁,泽泻健脾渗湿; 藿香,砂仁,扁豆醒脾;麦芽,神曲,山楂消食助运. 藿香,砂仁,扁豆醒脾;麦芽,神曲,山楂消食助运.

最新下载本文 - 针灸治疗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下载本文 - 针灸治疗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为“项目(Project)”:如建 造一座大楼、研发一种产品、举办一次演出/培训/旅游/ 庆典
• 项目的特征: •一次性/单件性:各个项目皆不同,有各自特点
•约束性: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 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多重目标及其明确性:明确约束下实现明确的成果/目标 •全寿命期属性和整体性:全寿命期/全方位,整体最优 •成果的不可挽回性:不能失败了重来
1、组织和个人: 组织制定目标、规则、制度、流程, 提供资源,个人想办法执行、落地、达标;
2、组织和组织:项部和分公司、分公司和总公司、分 公司和总公司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和职能部门等等;
聚焦项目360度考核
项目管理的“3S”
事前预控:制定八大方案计划
• 项目范围计划:做什么? • 项目进度计划:什么时候做? • 人员需求和分工计划:谁做? • 资源采购计划:需要什么资源? • 成本预算计划:花多少钱? • 质量保证计划:做出什么样的结果? • 风险管理计划:如何应对意外? • 沟通管理计划?如何分享信息? 进度计划最重要(以时间为核心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定义
通俗的讲: 如果做一件事情,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如时间、资金、人 力等),如何在这些约束条件下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时 间/成本/性能等)就是项目管理(见下页)
“Do the right thing and do thing right”

疳积(中医儿科病程记录)

疳积(中医儿科病程记录)

患儿惠城z,男孩,6Y,因“消瘦1年,腹胀1月余”于2014年07月21日由门诊收入本科。

病例特点:

1、福利院儿童,男孩,6Y,因“消瘦1年,腹胀1月余”入院。既往发现“脑性瘫痪”病史。

2、患儿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体重不增,渐消瘦,胃纳尚可,无挑食、异食,无恶心、嗳气、呕吐,易腹泻,或2~3日大便方解1次,平素易“感冒、发热”,1月余前出现腹胀,无腹痛、哭闹不安,予“开塞露”纳肛后腹胀可稍缓解,今至我院门诊求诊,门诊拟“消瘦、腹胀查因”收住入院。入院症见:精神稍倦怠,营养不良貌,胃纳一般,夜眠一般,大便2~3一解,小便正常。

3、体查:T37.0℃,R24次/分,P92次/分,Wt11.0kg。舌淡红,苔腻,脉细。精神稍倦怠般,营养不良貌。全身皮肤干燥,可见四肢皮肤脱屑,皮下脂肪菲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无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软,漏斗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稍增高,四肢肌力4+级,双侧膝反射可引出,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查:暂缺。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

患儿男孩,6Y,因“消瘦1年,腹胀1月余”入院。本病患儿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四肢枯细,肚腹膨胀,舌淡红,苔腻,脉细,四诊合参,当属疳积型疳证。缘患儿脾胃虚损,气液耗伤,日久而成疳证,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性虚实兼有,经积极治疗、合理调护,多数愈后尚可,若病程迁延,严重者可致阴歇阳脱等危证。

中医鉴别诊断:中医与积滞鉴别,后者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为体征。无形体消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



1.以健运脾胃为基本法则。 2.根据疳证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疳 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 补为要。 3.补脾须佐助运,使补不碍滞;消积勿过用攻伐, 以免伤正。 4.兼证与他脏兼证合参而治之,以平为期。 5.饮食调理,合理补充营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配合其他疗法,方可奏效。



辨证要点
(一)辨病因 疳证的病因有饮食喂养不当、多种疾病 影响及先天禀赋不足等,临床上各种原 因互相参杂,应分辨主次,掌握重点。
辨证要点
(二)辨轻重




疳证之初期,症见面黄发稀,易发脾气,厌食或食欲 不振,形体消瘦,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脾胃不和,运 化失健; 疳证发展,脾失健运,积滞内停,壅滞气机出现形体 明显消瘦,肚腹膨胀,躁扰不安,嗜食异物等,为本 虚标实,病情较重; 若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脱,杏不知食,甚则 突然虚脱,为疳证后期,气血俱虚,脾胃衰败,病情 危重。 审查患儿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好坏,是辨别轻重、判断 预后的关键。
四、 “疳”的含义

“疳者甘也”,从病因而言,是指小儿恣 食肥甘厚腻而成疳证。 “疳者干也”,从病机、症状而言,是 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

五、命名


五脏分类:如肝疳、心疳、脾疳、肺疳、 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目前遵从古代资料,结合病程与证候特 点,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 证候及其他兼证。
中医治疗-其他疗法

1.中成药 2.验方 3.捏脊疗法 参考上节厌食。 4.推拿疗法 5.刺四缝疗法 6.割治疗法 7.敷贴疗法
西医治疗思路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和蛋白质缺乏,所以采取补充的 方法。 而营养不良患儿热量和蛋白质缺乏的重要原因是患儿 本身消化吸收功能差,因此应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 改进喂养方法; 应用各种消化酶,或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或胰岛素 等, 目的都在于恢复消化器官的功能,促进消化,改善代 谢。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为最具特征的改变 营养不良患儿多种血清酶的活性降低 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血钾、镁降低,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骨 生长缓慢 生长激素分泌可能增加。
鉴别诊断


厌食 厌食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食量 减少,甚或厌恶进食为主证,无明显消 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 一般预后良好。 积滞 积滞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 而不化,大便酸臭为特征,形体消瘦不 著。但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 致形体显著消瘦时,可转化为疳证。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王菊霞
一、定义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 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 慢性病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 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食、大便异常为 特征。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临床多见 于5岁以下的小儿。 2、发病季节: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3、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难 愈以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如果病久正气虚弱 可出现多种并发症,而使病情恶化,严重者还 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古人视为恶候, 列为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之一。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只有皮下脂 肪减少和肌肉轻度萎缩。 重度营养不良可见肠壁变薄,粘膜皱襞 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脂肪浸润 及变性,淋巴组织和胸腺显著萎缩,以 及各脏器缩小等。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1.新陈代谢失常 ①糖代谢失常 ②脂肪代谢失常 ③蛋白质代谢失常 ④水盐代谢失常
二便
治则 方剂
多食多便
大便溏或清稀
调脾助运。
资生健脾丸加减
消积理脾 肥儿丸加减
补益气血 八珍汤加减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2.兼证 (1)眼疳 证候 初起夜盲,人暮暗处视物不明, 甚或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 白翳遮睛。 治法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方药 石斛夜光丸加减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4)疳嗽 证候 面色苍白,毛发干黄,干咳少痰, 低热汗出,或潮热鼻疮者。 治法 养阴润肺清热。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5)齿衄、紫癜 证候 牙龈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 颜面晦暗无华,唇淡舌淡,脉细弱。 治法 益气摄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
西医治疗思路

西医学在补充热量和蛋白质时,强调要根据营养 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的耐受情况,摄 人后的吸收消化情况,采取给予热量高、低不等, 由低到高、逐渐增加的原则,制定个体化方案, 其目的在于保护消化器官,逐渐实现消化吸收功 能的恢复,防止消化系统负担过重,造成对消化 器官功能的再次损害。
(2)口疳 证候 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秽臭难闻, 面赤唇红,烦躁哭闹,惊悸不安,舌红, 苔薄黄。 治法 清心泻火。 方药 泻心导赤散加减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3)疳肿胀 证候 足踝浮肿,甚则颜面四肢浮肿,面 色无华,四肢欠温,小便不利,大便溏 薄,舌淡红,苔薄白。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1.喂养因素 婴幼儿常因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 或以谷物为主食,长期缺乏蛋白质和脂肪 而发生营养不良。 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 的继续或因长期偏食、食量不足等引起。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2.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或先天畸形。 急、慢性传染病。 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蛋白质消耗过多; 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
ຫໍສະໝຸດ Baidu
预防与调护


预防各种传染病和矫正先天畸形 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 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有先天畸形如唇裂、 腭裂及幽门狭窄等,也必须及时予以适当治疗。 定时测量体重和身长 每周测体重1—2次,每月测身长1次,如发 现小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肌肉 松弛,皮肤苍白,应分析原因,及早诊断与治 疗。
病位:主要在脾胃,可累及他脏。 基本病理改变: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病机:源于脾胃,但其影响范围并不局限于脾胃,脾 为后天之本,脾病日久,气血虚衰,诸脏失养,必 累及其他脏腑。 如土虚木乘,脾虚肝旺,肝血不足,肝之精气不能 上注于目,可兼见眼疳; 脾病及心,心火循经上炎,出现口疳; 土不生金,脾病及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出现 “肺疳”。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1.常证 (1)疳气 证候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 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精神欠佳,易发 脾气,大便或溏或干,或有酸臭味,或尿如 米泔,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 治法 调脾助运 。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减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2)疳积


证候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 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失润如穗结,精 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或困倦思睡,或睡眠不 宁或伴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 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 消积理脾。 方药 肥儿丸加减
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婴幼儿)
I 度 ( 轻) Ⅱ度 ( 中 ) III度(重)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0%-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 0.8—0.4cm 0.4cm以下 消失 身长 尚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皮肤 尚正常 苍白、松弛 苍白明显干皱,弹性消失 肌张力 基本正常 弹性差,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精神状态 稍不活泼 较萎靡不安,易疲 呆滞,反应低下,抑 乏,多哭闹 制与烦躁交替
诊断
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2)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同年龄儿童平均值低15%以 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体 重可比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 (3)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 功能失调症状。
(4)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 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出现肢体浮肿, 属于疳肿胀(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 /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
辨证要点
(三)辨兼证




疳证病变部位开始主要在脾胃,主要出现脾胃方面症状 疳证后期,气血虚衰,诸脏失养 出现入夜视物不明,为肝阴不足的眼疳; 出现口舌生疮,为心火上炎的口疳; 出现足踝浮肿,为脾病及肾,气不化水的疳肿胀; 出现咳嗽、潮热,为肺阴不足的肺疳; 出现齿衄、皮肤紫癜者为疳证恶候,提示脾不统血,血 不归经 出现面色咣白,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杳不思纳,为阴 竭阳脱的危候。
中医治疗—分型证治
(3)干疳 证候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 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目无光彩,啼哭 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溏 或清稀,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 脉沉细。 治法 补益气血。 方药 八珍汤加减
疳气 神色
精神欠佳,易 发脾气;面色 萎黄少华,精 神欠佳 形体消瘦,
预防与调护


合理喂养 婴儿期应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 儿,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 或人工喂养。随年龄增长,应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 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应注意补充优良蛋白质。 合理安排生活 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适当安 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疳积
干疳
精神不振或易烦躁 精神萎靡,目无光彩, 激动,或困倦思睡, 啼哭无力 面色萎黄无华 形体明显消瘦,肚 腹膨胀,甚则青筋 暴露,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 貌,大肉已脱,皮包 骨头
形态
食欲
毛发
食欲不振或能 食善饥
毛发稀疏
大便或溏或干, 或有酸臭味,或 尿如米泔
食欲不振
毛发稀疏失润如穗 结
杳不思食
毛发干枯,皮肤干瘪 起皱,
预后

如果患儿生长发育广泛受损,智力及生 理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婴儿患营 养不良的时间越早,其远期影响越大, 尤其是知觉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缺陷。
思考题



1、何谓疳病?其含义是什么? 2、熟悉疳病(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病 理及临床特征是什么? 3、掌握疳病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4、掌握疳病的分型证治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2.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①消化功能低下 ②循环系统功能低下 ③肾功能障碍 ④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⑤免疫功能低下
二、中医病因病机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禀赋不足
脾胃受损
纳运 失调 生化 乏源
疳病
脾运失健 疳气 脾虚夹积 疳积 气阴亏耗 干疳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历史沿革



最早记载于《颅囟经》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证论》, “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久 蒸不除,多变为疳”。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病, 可涉及五脏。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疳皆脾胃病, 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的病位、病及 变化主要在脾胃。 《活幼心书· 疳证》曰:“疳之为病,皆因过餐 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六、范围

本证西医学泛指小儿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 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蛋白质所致 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临床特征为体重下 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 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功能紊乱。急性者 常伴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 养素缺乏。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