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证

小儿疳证
小儿疳证

疳证

一、概述:

1、定义: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

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的一种疾病。

2.临床特征: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肚腹胀大,青筋暴露。

3.发病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

4.“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5.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6.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7.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8.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目前遵从古代资料,结合病程与证候特点,执简驭繁,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本证西医学泛指: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病机:(1)“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关键在于脾胃受损,气阴耗伤。

(2)“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本病可因脾病及肝,致眼疳;及心致舌疳;脾虚失运,水湿泛滥致疳肿胀;脾虚不摄致紫癜;脾虚及肾致骨疳;脾气衰败,元气耗竭致阴阳离决。

疳证演变:

1.病初,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脾胃之气未伤,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仅属功能失调,属疳气。

2.继之,脾胃气虚,积滞内生,壅塞气机,阻滞脉络,虚中夹实,属疳积。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脏,见各种兼证。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轻度营养不良: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

重度营养不良: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病理生理:低血糖症—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

血清胆固醇下降—体内脂肪大量消耗。

负氮平衡—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

低渗状态,离子缺乏,血钾,血钙偏低,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

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3岁以下多见,有喂养不当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

(如过食肥甘生冷,过度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是为早产,双胎等;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瘦、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作,严重者有小老头貌。(3)体征:体重减轻: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腹部、躯干、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减少;

Ⅱ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25~40%,皮下脂肪明显减少,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吵闹,眠

差,常有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

Ⅲ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神萎,反应低下。

腹部皮脂层测量法:在锁骨中线、脐水平线交叉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角,将皮脂层

捏起,然后测其上缘厚度。

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腹部-胸背(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2.实验室检查:体格生长指标;皮下脂肪厚度;血清蛋白;微量元素;免疫功能。

3.并发症:(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盂肾炎等。

(2)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

(3)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

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4)自发性低血糖症: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突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

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营养性贫血

五、鉴别诊断: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

积滞:积滞与疳证同为脾胃疾患。积滞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乳食,大便酸臭或便秘,腹部胀满为特征。与疳证以形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

二者有密切的联系。《证治准绳.幼科.疳》说:“积为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侯”。积滞为实证,积久可成疳。

但临证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

七、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辨病因:饮食喂养不当

多种疾病影响,互相参杂

先天禀赋不足

2、治疗原则:顾护脾胃为本。

疳证属虚,扶正为正治法。

疾病的不同阶段,针对各自主要病机治之:脾运失健—疳气以和为主

脾虚挟积—疳积以消为主

脾胃气阴俱伤—干疳则以补为主

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大补”“纯补”,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同时,以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治疗法则。

思考题1、形成疳证的病因有哪些?主要病机是什么?

2、如何理解:“疳”的含义?怎样区别疳气、疳积、干疳?

3、疳证常见的兼证有哪些,其治法、方药如何?

4、疳证有哪些辅助疗法?

规培考试儿科总结材料

一、掌握: 小儿生理病理及病因特点 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病因: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儿科特有)居多。 二、熟悉: A儿科常见病症 1、感冒:(特点夹痰夹滞夹惊) 病因病机:夹痰:肺脏娇嫩,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夹滞: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脘腹胀满。夹惊: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心神不宁,睡卧不安。 诊断: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可伴呕吐、腹泻。婴幼儿发热较高,可出现高热惊厥。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两季,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3.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辩证: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清热解毒银翘散和普及消毒饮 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二陈汤 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 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保和丸 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镇惊丸 2、咳嗽:西医支气管炎 病因病机:肺脾虚弱,感受外邪(风邪)。肺失宣降,清肃失职。 诊断:病史、症状体征、放射线等。 辩证: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 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 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3、哮喘:西医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机: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痰阻气道,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味异物,刺激机体,触动伏痰,阻于气道。 诊断:1、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甚者不能平卧,口唇青紫。2、有反复发作病史,多有诱因,如气候骤变,过敏物质。3、多有婴儿湿疹期,家族哮喘史。4、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明显,呼气延长。5、支气管哮喘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粒细胞增高,伴肺部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升高。辩证:发作期: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甘石汤合苏葶丸 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上盛者苏子养亲汤

小儿疳积食疗

小儿疳积食疗 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处方: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处方: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制作: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服法:早、晚代粥食。经常食用。 、治小儿疳积、消瘦:鲜鲈鱼肉50克,牡蛎20克,陈皮10克,同煮汤食用。 2、蒸鹌鹑: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加少量油盐调味,蒸熟食用。有健脾胃,补益五脏作用。适用于小儿疳积。 3、治小儿疳积:鳝鱼1条,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炖熟,用适量酱油调味食用。 4、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症。 5、山楂炒炭30克,水煎服,治食积腹胀,食肉停滞,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体质瘦弱者慎用)。 小儿疳积食疗方-大麦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炒大麦芽、苍术各等分,研细末,每次3至10克,一日两次,用白糖开水调服,治小儿疳积,慢性肠胃病,不思饮食,腹胀下痢。 2、鲜番薯叶250克,煮熟后淡食其汤,治小儿疳积,夜盲;若用油盐炒熟食,一日两次,治便秘。 3、香姜牛奶:公丁香2粒,姜汁1茶匙,牛奶250毫升,同煮沸,捞去丁香,白糖少许调味饮用。有补益,降逆气,止呕吐作用,适用于疳积瘦弱,食之即吐的患儿。 4、黄鳝一条,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蒸熟,用适量酱油调味食之,治小儿疳积。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DOC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划分了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方向,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本课程开设主要针对于在三年级就业班。现阶段就业班学生总人数94人,由于是第一次教2014级的专业课程,所以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不很熟悉,主要是从班主任和以往带成人推拿实训课程中总结的一些情况,对于2014级就业班学生总体来说在学习方面还是比较认真,动手能力比较强,再加上就业目标明确,学习的动力更足。当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就业班人数较多,对于之后实训课的开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态度不够认真,在平时的理论和实训过程中,眼高手低,不能够自觉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熟练地手法技巧,并能根据临床具体病症,从辨证、辨证论治入手拟订治疗原则、推拿处方,合理组合推拿手法。通过系统的学习,能运用所掌握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一定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对症处理的能力,并能将熟练地手法和合理的操作步骤,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具有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谨、认真、耐心、细致、不怕苦与累,对患者充满爱心。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诊法概要;第三章推拿手法;第四章推拿穴位;第五章常见病症推拿治疗,理论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多向学生提问,由学生思考后,老师总结性讲解,配以多媒体教学等。而根据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列表如下: 七、考核方式 《小儿推拿》的考核方法,期末主要采用书面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应尽可能采取模拟病案测试和推拿手法的具体使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手法实践技能的操作水平。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小儿疳症

小儿疳症如何辨识? 疳症是指引起小儿全身虚弱、消瘦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面黄少华、毛发 稀疏、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饮食异常、腹部胀大、皮肤干皱、大便不调。小儿各年龄段皆 可发病,以1-3岁发病率最高。本病受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功能受损,可影响 生长发育脾胃功能明显失调者,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形体消瘦者,体重 比正常平均值低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 值40%兼有精神不振、好发脾气、烦躁易怒、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状。 患者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史。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减少 出现肢体水肿的属于营养性水肿者,人血白蛋白量大多在45克/升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 克/升以下。 ●如何防护? 如发现小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面色无华则应引起注意,分析原因,及时治疗。经常带小儿到室外,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倡母乳喂养,宣传合理喂养方法以及添加辅食的知识。保证居室空气流通、清洁,湿度、温度适宜。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授乳定时定量,饮食宜易于消化、营养丰富。添加辅食掌 握先稀后干、先秦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合理喂养。 ●如何捏脊 捏脊对小儿疳症的防治有确切的效果,捏脊3遍,配合提痞根穴、擦痞根穴,分推、合推脊椎。 操作者在小儿的腿部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 的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捏脊时,两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 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捏住小儿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 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项后 枕部为止。然后,两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背部第1腰椎棘突下缘中点旁开3.5寸处的痞根穴,以指腹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擦痞根穴,两手拇指分别按放在两侧痞根穴处,用指腹推擦3分钟分推、合推脊椎。一手拇指与四指分别按放在脊椎两侧,以掌根对称用力,先 从外向内合推,再从内向外分推。从第1胸椎处开始,每推动数次下移一点,至第5腰椎处为止。分推时,两手向两侧推开,注意动作和缓;合推时,应将两侧肌肉由外向内挤起, 两侧用力均匀。分推、合推后,可在背部和缓按揉,以消除分推、合推后带来的不适。 ●如何进行饮食调养?孩子断奶后,应当及时地增添辅食,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掌握“从少 到多,从软到硬,从细到粗”的原则。在婴儿4个月龄时,就应该增加辅食。这时候,除了 继续母乳喂养外,还要给孩子加一些米汤、米糊、果汁、蛋黄及菜汁等。随着月龄的增加,孩子长出了牙齿,胃中也有了淀粉酶,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含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较 多的婴儿米粉、肝泥、瘦肉泥、豆腐泥及绿叶菜等。切记不要过早地给婴儿添加辅食,一 方面,孩子吸乳少了,妈妈的乳汁分泌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孩子贫血。此外,如果食物或饮水受到污染,还易造成孩子腹泻。全球每年约有500万儿童因为腹泻而死亡,也有大批儿童因腹泻而致营养不良。孩子的饮食要注意精细加工,同时注意清洁卫生。根 据月龄和幼儿的食欲、大便的变化,增加适宜的辅食,保证断奶后幼儿的营养供给,同时要 营养丰富、合理搭配。1-3岁的幼儿,牙齿逐渐长齐,活动量也大大增加,所以要给幼儿供 给足够的含优质蛋自质的食物。比如,每天至少要让孩子喝两杯牛奶或豆浆;每天的食品 要多样,选择细、软、烂的食物;要注意少量多次,除一日三餐外,上午、下午适当地添

小儿推拿教材

下篇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

小儿推拿课程学习

小儿推拿课程学习 小儿推拿课程学习,金职伟业职业培训学校由中国母婴健康服务领域发起人之一彭英女士率领一批母婴职业教育精英共同创办于2013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金职伟业恪守“让千万妇幼老实现实现健康幸福生活”的使命,立志打造中国高端母婴服务技能人才培训领先品牌,帮助中国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实现更健康幸福的人生。 长沙市金职伟业职业培训学校集产、学、研于一体,拥有教学、办公和实训场地2000平方米,24人的专职师资,6人的专家级兼职师资团队。学校依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女子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委员会等机构专家研发新职业,同时面向全国培训、输出高技能服务人员(母婴保健师、母乳喂养指导师、小儿推拿保健师、产后康复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养老健康管理师、失智老人护理师等)、管理人员(家政门店店长、家政培训师、家政职业经理人、养老职业经理人等)。 经过4年的发展,金职伟业职业培训学校在广西、广东、江西、山东、山西、青海、甘肃、宁夏、湖南娄底等多个省市开设分校。小儿推拿课程学习, 金职伟业现已牵头成立湖南健康养老学会,并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及中国妇幼保健院等机构专家委员会的支持下,筹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康复指导分会。金职伟业将不断提升学校教学、研发、管理、就业实力,为职业教育和服务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小儿推拿课程学习, 金职伟业小儿推拿保健师课程 小儿推拿课程学习,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经过长期的发展,小儿推拿已经形成多种派别,金职伟业小儿推拿课程理论体系以湘西小儿推拿为基础。 金职伟业小儿推拿课程包括中医理论、手法学习和真人实操、实习四大版块,学习期间老师将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法的教学,带领0基础或者由一定基础的学员进入小儿推

《医宗金鉴》目录卷五疳证门

《医宗金鉴》<目录>卷五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疳证总括 属性:大人为劳小儿疳,乳食伤脾是病原,甘肥失节生积热,气血津液被熬煎, 初患尿泔午潮热,日久青筋肚大坚,面色青黄肌肉瘦,皮毛憔悴眼睛晛. [注] 大人者十五岁以上也,病则为劳, 若十五岁以下者,皆名为疳, 缘所禀之气血虚弱,藏府娇嫩,易于受伤, 或因乳食过饱,或因肥甘无节, 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热盛成疳,则消耗气血,前灼津液, 凡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 日久失治,致令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发晛,而疳证成矣, 然当分其所属而治之,庶不致有误也。 % 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脾疳 属性:脾疳面黄肌消瘦,身热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满肿胀,卧冷食泥腹痛坚, 头大颈细食懒进,吐泻烦渴便腥粘,攻积消疳肥儿治,补脾参苓白术先。 [注] 脾属土,色黄主肌肉, 故脾疳则见面黄肌肉消瘦,身体发热,困倦喜睡, 心下痞硬乳食懒进,睡卧喜冷,好食泥土,肚腹坚硬疼痛,头大颈细,有时吐泻,口干烦渴,大便腥粘之证也, 宜先攻其积,用消疳理脾汤肥儿丸主之, 积退然后调理其脾,以参苓白术散主之。 (消疳理脾汤) 芜荑三棱莪术青皮炒陈皮芦荟槟榔 史君子肉甘草生川黄连胡黄连麦芽炒神麴炒引用灯 心水煎服。 (方歌) 消疳理脾用芜荑,三棱莪术青陈皮芦荟槟榔史君草,连胡连麦芽麴。 (肥儿丸) 人参二钱半白术五钱土炒茯苓三钱黄连二钱 胡黄连五钱史君子肉四钱神麴炒麦芽炒山查肉各三钱半甘草钱半炙芦荟二钱半煆以上为末,黄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化下。

(参苓白术散) 人参二钱茯苓白术土炒扁豆炒薏米炒 山药各五钱炒陈皮三钱缩砂桔梗各二钱甘草一钱炙建莲子五钱去心 以上共为细末每服一钱,老米汤调服。 % 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疳泻 属性:疳疾伤脾因作泻,先清后补为妙诀,初宜清热和中汤,久泻参苓白术捷。 [注] 疳泻之证多缘积热伤脾,以致水榖不分,频频作泻, 法当清热渗湿,以清热和中汤主之, 若泻久不愈,当渐为调理,参苓白术散主之。 (清热和中汤) 白术土炒陈皮厚朴姜炒赤苓黄连神麴炒谷芽炒史君子生甘草泽泻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疳久泄泻名疳泻,清热和中功甚捷,白术陈厚赤苓连,柛榖史君草泽泻。 (参苓白术散) 方见脾疳。 % 疳证门

小儿疳证的预防和治疗

经验交流 小儿疳证的预防和治疗 赵美林 蒋芙蓉 刘文成 (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学院临床教研组,河北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疳积;中药疗法;小儿推拿;膳食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272.405;R 2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8)03-0260-02 作者简介:赵美林(1974— ),女,讲师,学士。从事护理学教学工作。 疳证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病证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疾患。“疳”有2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谓其病因恣食肥甘厚味;其二“疳者干也”,指其证见气液干涸,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头发稀疏、精神疲乏、腹部胀大、饮食异常等。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会给患儿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现将其临床常规防治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为疳证常见原因,或喂养不当,长期吐泻,医药误治,妄用寒凉、攻下或温燥等造成脾胃虚损,气血精微化生不足,脏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失养。脾虚积滞日久,郁而化热,热灼阴津,致津液干枯,气血虚衰;脾虚及肾,耗损肾精,发育迟缓,终至五脏虚损,气血衰败,阴阳两竭。 2 临床表现 疳证初起患儿体质量不增,常被家长忽视。后则体质量逐渐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至消失,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肌肉松弛、萎缩。重者精神萎靡,反应差,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临症状较典型,加之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以及长期消瘦的病史,不难诊断。 小儿各系统、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将给患儿一生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应及时诊治。 3 治疗方法 主要有中药疗法、推拿按摩及西医的膳食疗法。可根据情况联合应用。 3.1 中药疗法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以实 为主者先攻后补,以消为补,寓补于消中;以虚为主者先补后攻,以补为消,寓消于补中。临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应辨证论治。 3.1.1 积滞伤脾型 证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 振,胸脘胀满,夜卧不宁,大便时干时稀,苔腻,脉濡细,或指纹淡滞。药用:使君子、三棱、莪术各3g ,黄连12g ,芦 荟、甘草各6g ,神曲、麦芽、青皮、陈皮各9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1.2 脾胃气虚型 证见:面色晦黯无华,形体枯瘦,发 如结穗,目无光采,大便见不消化食物,舌淡,脉濡细无力。药用:红参5~10g ,茯苓、白术、山药、炒砂仁、神曲各 9g ,薏苡仁、陈皮各15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3.1.3 气血两虚型 证见:面色白,唇干、口渴,头大,颈 细,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如舟,发育迟缓,神疲困倦,发黄干枯,哭声无力,纳呆厌食,大便溏,舌淡,脉细弱。方药:红参6~9g ,白术、茯苓、陈皮、当归、木香、黄芪各9g ,半夏、山药各12g ,神曲、麦芽、谷芽各15g ,炙甘草3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2 推拿疗法 3.2.1 摩腹法 医者两手交替着力,一手4指罗纹面或 掌心置于腹部,沿剑突下至耻骨上缘,做有节律、轻揉顺时针方向环旋抚摩3min 。 3.2.2 推脾法 医者一手握腕部,另一手在拇指桡侧缘, 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2min 。 3.2.3 推三关 医者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拇指或中、示 指沿前臂桡侧线,从腕关节至肘关节成一直线推摩 1~2min 。按揉足三里:医者一手扶住小腿部,另一手拇 指罗纹面置于足三里穴,做旋转按摩1min 。 3.2.4 捏脊法 医者两拇指桡侧面置尾骶部皮肤,示、中 指前与拇指相对用力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分别捻动向前推移到大椎穴处,进行捏拿推捻提放按揉脊柱两侧肌肤,连续操作5~6遍。 3.3 西医治疗 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配合膳 食疗法。选择高营养(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轻重,消化功能的强弱,循序渐进逐渐补充到正常量。轻度患儿消化功能尚好,开始每日供应能量334~418k J/kg ,以后根据消化功能递增至每日585k J/kg ,待体质量接近正常后,再恢复至正常能量需要。中度及重度患儿对食物耐受能力差,开始宜每日167~250k J/kg ,后渐增至正常。蛋白质供给,轻度患儿开始每日给予3g/kg ;中度及重度患儿开始宜每日2g/kg ,随患儿消化功能的恢复渐增至正常。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给菜汤、果汁或碎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由少量开始,逐渐添加以免发生腹泻。婴儿应鼓励

小儿推拿2

小儿推拿推广方案 一.市场背景 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目前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近年来,人们开始倡导整体治疗观念,提倡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推拿作为自然疗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市场环境分析 1.宏观分析: A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段。同时人们也发现,现代医学的弊端在不断的显现。现代医学在预防小儿生病以及长期保健方面与中医相比略显不足。且西药存在副作用,服用不当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系统产生损害,如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存在过敏,应用抗生素可造成耳聋等等,都从侧面说明了西药的副作用。所以人们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养生,对预防未病的意识的提高。 C 国家二胎政策的开发,意味着会有更多新生儿的来临,小儿推拿有越来越广的市场。 D 小儿推拿技术的日渐成熟 2.微观环境 A 零风险投入,只要你有一双勤劳的手,投入你的真心和热情便能

治好一个孩子,交一个朋友。B 学得快见效快,简单易学,短时间内即可操作产生经济效益。C 竞争少。小儿推拿虽然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绿色疗法的兴起才刚刚起步,早学习,早受益。 2.消费者分析(STP) S 我们的目标人群选择在收入小康并有3到12岁孩子的家庭。 T 现在的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那么一个好的身体,少生病、少感冒、少吃药。 P 我们的小儿推拿选择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的家庭,通过中医小儿推拿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未来可能遇到的疾病,有病治病没病健身。二.推广目的 通过我们的推广方案,提高小儿推拿的知名度,改变它在人们心中不好的负面形象。将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城区,区县的社区推广,探索中医实用技术向社区推广的有效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进而提高小儿推拿门店的销售三.产品推广 1.在大型小区周边开店,增加人们对小儿推拿的认识。 2. 安排专业人士多跟周边带孩子的聊天做宣传。 3. 开通微信公共号,用公众号发送宣传关于小儿推拿的好处,让人们更加的相信小儿推拿。 4. 办免费的小儿推拿讲座,吸引人们对小儿推拿的注意力。四.效果预测

什么是小儿推拿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手法作用小儿体表某些特定穴位,改变或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母的。小儿推拿不用吃药,打针,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小儿推拿起什么作用 1.缓解,解除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正气虚弱各种疾病则会乘机而入。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平衡阴阳,恢复正气的作用,达到减少病痛,缩短病程,治愈疾病的目的。 2.减少抗生素对小儿的危害 “是药三分毒”。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人对抗生素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杀死了保护人体的正常菌群。另外,抗生素可以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病原体的变异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使许多疾病治疗和预防起来面临“无药可用”的难题。基于上述情况,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并接受小儿推拿的绿色疗法。 3.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经络和穴位的功能和作用已被现在科学证实。现在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推拿对小儿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推拿可以产生生理物理作用,也可以产生生物化学作用,促进肝糖原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核糖核酸的合成,这是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的营养物质。也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分泌消化酶,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4. 已病防变 已病防变指小儿脏腑娇嫩,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发生危重病侯。通过推拿可以有效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防止急危症候的出现,减少疾病的脏腑及大脑的伤害。另外对于一些慢性病如斜颈,脑瘫,出生过程中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可以达到减轻症状,改善将来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的作用。 小儿推拿的适应范围 1、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 2、调理小儿生理疾病:反复发烧、感冒、咳嗽、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积滞、 便秘、腹泻、腹痛、盗汗、夜啼、遗尿、尿频、及营养不良等。 3.疑难杂症,小儿肌性斜颈,面瘫,多动症,发育迟缓,脑瘫后遗症,以及增强儿童体质免疫力推拿等。 4. 保健服务:小儿健体保健、小儿健脾胃保健、小儿保肺保健、小儿益智健脑保健、 小儿安神保健、小儿捏脊及小儿各关节保健等。 小儿推拿有哪些特点 1见效快,疗效高 2安全稳定,无痛苦,易接受 3无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 4治病除根,不易复发 5可以预防保健,易学适用于家庭

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嗅觉诊察病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听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言语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大小便臭气等。 1.啼哭声小儿的啼哭,有属生理现象,有因某种不适,也有是各种病态的表现。 新生儿刚离母腹,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若初生不啼,便属病态,需紧急抢救。婴儿也常有啼哭,正常小儿哭声清亮而长,并有泪液,无其他症状表现,属于生理现象。 婴幼儿有各种不适时,也常以啼哭表示。例如:衣着过暖。温度过高或过低,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要抚抱,包扎过紧妨碍活动,尿布潮湿,虫咬,受惊等。不适引起的啼哭常哭闹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后,啼哭自然停止。 病理性啼哭,若声音洪亮有力者多为实证;细弱无力者多为虚证;哭声尖锐惊怖者多为剧烈头痛、腹痛等急重症;哭声低弱目干无泪者多为气阴衰竭危证。哭声尖锐,阵作阵缓,弯腰曲背,多为腹痛;哭声响亮,面色潮红,注意是否发热;哭而骤止,时作惊惕,须防惊风发作;吮乳进食时啼哭拒进,注意口疮;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咽喉急症;夜卧啼哭,睡卧不宁,为夜啼或积滞;哭声绵长,抽泣呻吟,为疳证体弱;哭声极低,或喑然无声,须防阴竭阳亡。 2.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平稳、均匀,声音轻柔。呼吸气粗急促,是肺气失肃;气粗有力,多为外邪袭肺;气急鼻煽,多为肺气闭郁;气喘痰鸣,为痰壅气道;鼻息稍促,张口呼吸,可能鼻塞;呼吸急迫,面青不咳,须防喉风;呼吸声弱,是为肺气虚弱;呼吸微弱,声低不续,间歇如泣,防肺气将绝。 3.咳嗽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初咳、声咳、咳声不扬为肺气失宣;剧咳、连咳、咳兼喘憋为肺失肃降。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多为外感风邪,涕清多风寒,涕浊为风热;干咳无痰,咳声稍嘶,为燥热伤津;咳声重浊,痰多喉鸣,为痰浊阻肺;咳声嘶哑如犬吠,须防喉风、白喉类疫毒攻喉之症;久咳声哑,为肺阴耗伤;久咳声轻无力,为肺气虚弱;久咳而发作时连咳难止,面红目赤,气急呛咳,涕泪皆出,咳毕回声、作吐,日轻夜重,是为顿咳。 4.言语声正常小儿的言语声应当清晰,语调抑扬顿挫有度,语声有力。妄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音粗壮,称为谵语,多属热扰心神或邪陷心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神志不清,称为郑声,多属心气大伤。语声过响,多言躁动,常属阳热有余;语声低弱,断续无力,常属气虚心怯。语声重浊,伴有鼻塞,多为风寒束肺;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为毒结咽喉。小儿惊呼尖叫,多为剧痛、惊风;喃喃独语,多为心虚、痰阻。 5.嗅气味;正常小儿口中无臭气。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口气酸腐,多属乳食积滞;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证出血;口气腥臭,咯痰脓血,常为肺热肉腐。 大便臭秽为肠腑湿热;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为虚寒泄泻。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少臭清长多为脾肾二脏虚寒。矢气频作臭浊者,多为肠胃积滞。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 B.阴维脉 C.阳经 D.奇经 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 B.胸部 C.头部 D.背部 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寸处的穴位是( D )A.少海 B.小海 C.少泽 D.少列 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条条条条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 )A.胃 B.胆 C.脾 D.肝 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E )A.足太阴脾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E )A.天泉 B.少列 C.中冲 D.少府 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D )A.肝 B.耳 C.胆 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B )A.百会 B.大椎 C.风府 D.神庭 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D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 A )A.巨阙 B.鸠尾 C.中庭 D.膻中 E.华盖 腰俞 D.长强 C.中极 B.会阴( C )A.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15. 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C )A.列缺 B.通里 C.内关 D.支沟 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 B.小腹内 C.神阙 D.承泣穴 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D )A.四满 B.四渎 C.四缝 D.四神聪 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 B )A.攒竹 B.印堂 C.鱼腰 D.太冲 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 A.耳垂、对耳轮体 D.三角窝、耳甲 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D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 ( C )A.青春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小儿疳积推拿调理手法及附穴位图-精选.

小儿疳积推拿调理手法(附穴位图) 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通常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推拿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且要保持推拿者双手的洁净,因为宝宝的皮肤是非常稚嫩和脆弱的,很容易感染。夏天的时候,可以在宝宝皮肤上涂一些爽身粉,然后再按摩,效果会更好。当被按摩的部位出现皮疹、破损或者红肿发炎,应停止按摩。治疗小儿疳积可按摩的穴位较多,以健脾、养胃、清肠为主要方向,常取的穴位有大肠、板门、中脘、承山、天枢等。除了点按揉推上述穴位以外,按摩腹部、推下七节骨、捏脊等推拿方法也同样有不错的效果。 推荐穴位(按以下穴位推拿本人亲测有效,但贵在坚持) 补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面。 按摩方法:宝宝仰卧或坐立,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婴幼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反复50-100次。 祛病功效:健脾,和胃,促进小儿消食解滞。 揉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中心。 按摩方法:宝宝仰卧或坐立,按摩者一手拇指指端在婴幼儿大鱼际中点揉板门穴,然后再以拇指桡侧自婴幼儿拇指指根大鱼际向腕横纹处直推,50-100次。 祛病功效: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边。 按摩方法:宝宝仰卧或坐立,按摩者一手托住婴幼儿的手,使其手掌侧放,另一只手用拇指的桡侧面或指腹,自婴幼儿虎口沿桡侧缘直推至食指尖,反复推拿50-100次。 祛病功效:消食导滞,和中健脾,缓解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并不可怕,只要按照以上手法进行推拿,疳积将会远离你的宝宝! 掐揉四横纹 穴位:四横纹即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节关节横纹处。

做法: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外侧缘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 适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滞胀。多用于防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附:按以上穴位推拿本人亲测有效,但贵在坚持。本人有一小孩子两岁左右,体形消瘦,好 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最主要特点是非常难喂食,有时换多种口味也不吃,晚上不易睡觉。后本人按照以上穴位进行按摩,慢慢的一个星期后,喂食多容易点,后再坚持取得实效,所以推荐给大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小儿疳证

疳证 一、概述: 1、定义: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 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的一种疾病。 2.临床特征: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肚腹胀大,青筋暴露。 3.发病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 4.“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5.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6.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7.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8.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目前遵从古代资料,结合病程与证候特点,执简驭繁,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本证西医学泛指: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病机:(1)“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关键在于脾胃受损,气阴耗伤。 (2)“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本病可因脾病及肝,致眼疳;及心致舌疳;脾虚失运,水湿泛滥致疳肿胀;脾虚不摄致紫癜;脾虚及肾致骨疳;脾气衰败,元气耗竭致阴阳离决。 疳证演变: 1.病初,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脾胃之气未伤,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仅属功能失调,属疳气。 2.继之,脾胃气虚,积滞内生,壅塞气机,阻滞脉络,虚中夹实,属疳积。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脏,见各种兼证。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轻度营养不良: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 重度营养不良: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病理生理:低血糖症—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 血清胆固醇下降—体内脂肪大量消耗。 负氮平衡—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 低渗状态,离子缺乏,血钾,血钙偏低,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 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3岁以下多见,有喂养不当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 (如过食肥甘生冷,过度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是为早产,双胎等;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瘦、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作,严重者有小老头貌。(3)体征:体重减轻: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腹部、躯干、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减少; Ⅱ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25~40%,皮下脂肪明显减少,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吵闹,眠 差,常有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 Ⅲ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神萎,反应低下。 腹部皮脂层测量法:在锁骨中线、脐水平线交叉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角,将皮脂层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 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 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 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 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 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 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 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 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此点切记切记啊! 摩腹法——健脾开胃 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这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2017-04-25 16:22阅读:453 廖教授想说的话— 写书写到疳证。按照记忆中的脾虚积滞来写。写完了,也满意,至少将如何脾虚,如何积滞,脾虚和积滞的关系,以及如何补脾化积等阐述并总结了。 突然想到,疳证的“疳”字,过去老师讲授和其它人引用,也就是“干”和“甘”吧?但还是想查一查,看历史上的“疳”这个字和疳这个证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一查,见到最早提出疳的竟然是《诸病源候论》。认真阅读体味1400多年前巢元方博士的论述,才豁然开朗。原来,疳证的发生是另有其因,疳证属于脾虚积滞真的就是想当然。

由于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医都忽略了巢元方的疳积理论。没有抓住关键,治疗方向都偏离才导致了中医千百年治疗疳积的困惑。 完成这篇文章后,我再次告诫自己,读书要认真思考,要带着独立的、科学的观点去检查我们所谓的传统中医理论! 正本清源是传统中医刻不容缓的任务! 疳证 【定义】“干”者,干也。一言其形体消瘦如干柴棒,二言其干涸、津枯,喜饮水自救。是一类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肚大青筋,食欲不振或喜饮水等为特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病位】脾(胰)胃,肾,并累及五脏。 【病势】气机壅遏。 【病性】可寒可热。脾胃虚寒,食积化热化燥

【病因】先天不足与后天喂养不当,长期营养摄入障碍。或严重呕吐、腹泻、急腹症等伤及脾胃。 【基本病机】无积不成疳与蒸热薰灼。前者多虚,因脾胃虚损,运化无力,积滞停。后者为实,乃变蒸异常,蒸热燔,薰灼焚毁,致气液两伤。两者均致患儿气血不足,发育障碍。 【理论依据】 一、中医 1.疳积的脾虚积滞学说 这是传统中医的主流观点。 疳积之本在脾胃虚弱,疳积之标在积滞。脾虚,运化失常,必致积滞生。而积滞停,运化负担过重,又必然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脾虚与积滞孰多孰少,谁先谁后成为了辨识疳积和指导治疗疳积的原则。古人谓“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一般认为由于先天脾胃不足,或后天调护失职,或营养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