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古汉语的双宾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说古汉语的双宾语

安徽淮南陈晓云

先看两个句子:

(1)苏老师送给我一本《古汉语知识辞典》。

(2)我请教秦老师上网的方法。

(1)、(2)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后面分别带两个宾语。这是现代汉语承继古代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早在先秦的典籍就已出现。如:

①周宁王遗我大宝龟。

(《尚书·大诰》)

②吾与女璧。(《左传·哀公十七年》)

以上两个句子虽短,但动词后面都分别支配两个宾语,即①句中的“遗”支配“我”和“大宝龟”,②句中的“与”支配“女”(你)和“璧”。

古汉语的双宾语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常式双宾语

③王赐晏子酒。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④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左传·隐公元年》)

③句中的动词“赐”带两个宾语“晏子”和“酒”,④句中的动词“语”,告诉。之,代指他,颍考叔。“故”,缘故。“语之故”就是告诉他是什么缘故。“之”和“故”都作“语其双宾语的格式是:动→人+物。靠近动词的宾语,叫“近宾语;离动词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近宾语指人,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受动词间接支配,故又称作间接宾语,这种宾语表达的是“谁”。近宾语表达的偶有“物”,但是间接受事者。如“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1 厶,背厶者谓之2 公”(《韩非子·五蠹》)。“之1”指代“自环者”即“厶”字形,间接受事。“之2”指代“背厶者”,即“公”字形,也是间接受事。远宾语指物,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事物,受动词直接支配,故又称作“直接宾语”,这种宾语表达的是“什么”。远宾语表达的偶有“人”,但是直接受事。如:“魏王遗荆王美人”(《韩非子·内储说下》)。“美人”虽指人,但相当于所赠之物,直接受事。常式双宾语的生命力强,直到现当代的汉语仍可常见这种语言现象。

二、变式双宾语

1、双宾语换位

⑤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国语·越语上》)

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史记·平原君列传》)

⑤句中的“纳”的近宾语“之”指代的虽然是“美女八人”,但这个“美女八人”是作为礼物送给太宰嚭的,所以“之”所指的相当于物。“纳之太宰嚭”就是“进献她们(于)太宰嚭”相当于“把她们(八美女)献给太宰嚭”。⑥句中的“进”的近宾语“之”,指代的是铜盘。“进之楚王”就是“进献它(铜盘)(于)楚王”,相当于“把铜盘进献给楚王。”可见“之”所指的是“物”,即与原处近宾位置的“人”交换位置。换言之,如果指代事物的宾语是“之”字,那么必须前移紧跟动词,成为近宾语。下列四个语例也属这种情况。

⑦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韩非子·难二》)

⑧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又献玉斗范增。

(《汉书·高帝记》)

⑩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苏轼《日喻》)

以上⑤⑥⑦⑧⑨⑩各句都是变式双宾语的一种——远近宾语换位。这种双宾语的格式是:动→物+(于)人

2、宾语前置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韩愈《原毁》)

句中的“虞”和“虢”都是动词“谓”支配的对象,作宾语。句中的“怠”和“忌”也都是动词“谓”支配的对象,作宾语。其中都有代词“之”复指,把宾语“虞”和“虢”、“怠”和“忌”提前。

句都是双宾语前置,也有间接宾语单独前置直接宾语仍居谓语动词之后的语例。如:

此之谓有道之国也。

(《韩非子·八经》)

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吕氏春秋·权勋》)

句中的代词“之”和名词短语“有道之国”都受动词“谓”的支配,作宾语,而间接宾语“之”前置。句中的代词“吾”和名词“道”都受动词“假”的支配,作宾语,而间接宾语“吾”前置。看来,前置的间接宾语,大概都是代词。三、使动双宾语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左传·宣公二年》)

对曰:“王遇盗于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

(《左传·定公五年》)

句中的谓语动词“饮”和近宾语“赵盾”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的动宾关系,而是使动关系,“饮赵盾”就是让赵盾饮。“饮”和远宾语“酒”构成一般的动宾关系,“饮”可以直接支配“酒”。“饮赵盾酒”就是让赵盾饮酒。句中的谓语动词“视”和近宾语“之”构成使动关系,“视之”就是使之视。“视”和“背”构成一般的动宾关系,“视”可以直接支配“背”。“视之背”就是使之视背。

由上两例可知,使动双宾语的格式是:(使)动→近宾+远宾=使近宾动→远宾。近宾表达的是“谁”,用的是代词或名词,远宾表达的是“什么”,用的是名词或名词短语。

四、为动双宾语

天生民而立之君。

(《左传·襄公十四年》)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句中的谓语动词“立”和近宾语构成为动关系,“立之”就是为之立。“立”和远宾语“君”构成一般的动宾关系,直接支配远宾语“君”。“立之君”就是为之立君。句中的谓语动词“骄”和两个宾语“妻”和“妾”构成为(对)动关系,“骄其妻妾”就是对他的妻妾很骄傲。这里的双宾语是主语的动作所面对的对象。

由以上两例可知,为动双宾语的格式是:(为)动→近宾+远宾=为近宾动→远宾。双宾语用的是代词、名词或名词短语。

古汉语的双宾语都是受事的,都受动词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它们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动词和宾语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一类是特殊的动宾关系:①使动关系,即动词使近宾语动。

②为动关系,即动词为近宾语动。支配宾语的常见动词有:(1)遗、与、赐、纳、进等表示给予和赠送,如例①②③⑤⑥⑦;(2)语,告,表示告诉,如例④;(3)奉、献等表示恭敬呈递,如例⑧⑨;(4)问、谓、假等表示称说和一般动作行为,如例⑩;(5)饮、视等表示使动;(6)立、骄等表示为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