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1670d2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a.png)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菌种分离即是进行食用菌菌丝纯化的过程,它是制种工作的重要环节,通俗地讲就是把食用菌菌丝从自然中单独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从而获得纯食用菌菌丝的过程。
菌种分离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食用菌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基内菌丝分离法三种。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将食用菌的部分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其特点:一是属于无性繁殖,能够保持原有菌种的优良特性,是生产中获得纯菌种的常用方法,且简单易行,取材广泛,菌丝萌发快。
二是组织分离操作简便,又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
但对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因其子实体种菌丝极少,如用组织分离培养,则往往不易成功。
1.1子实体分离种菇要选择朵大盖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优良品种。
切去菇体基部,在超净工作台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菌盖与菌柄两次,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时,只要将种菇撕开,用消毒后的小刀在菌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切取一小块组织,再用接种针将组织块放入PDA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间。
置于24℃温度下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如香菇、平菇等可以使用此方法。
1.2菌核组织分离茯苓、猪苓、雷丸等食用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
而常见的是它储藏营养的菌核。
用菌核分离,同样可以获得菌种。
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洗净,用酒精消毒,切开菌核,取中间组织一小块,约黄豆大小,接种在PDA培养基斜面上,在24℃下培养,产生菌丝后进行分离纯化。
应注意的是,菌核是储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类杂质,只有少量的菌丝,因此挑选的组织块要大一些,如果组织块过小,则不易分离出菌种。
1.3菌索分离法菌索分离常用于蜜环菌分离。
方法是选新鲜的活菌索,用75%酒精棉球将菌索表面消毒后,去掉菌鞘,把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切成小段,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4℃下培养,有白色菌丝长出且无污染,即表明分离成功。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b473f87f01dc281e43af070.png)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在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细菌、放射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的。
所谓菌种分离,就是把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杂菌分离出来,通过培养,获得纯的优良菌种。
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的分离,可分为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以及基内菌丝分离等。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
这种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且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l)单孢分离法:是每次或每支试管只取一个担孢子,让它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蘑菇和草菇用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有结实能力,可采用此法分离生产纯菌种。
单孢分离生产上较少采用,而且技术复杂,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2)多孢分离法:就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种菇孢子弹射法: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把种菇的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
培养皿放在一个铺有纱布的搪瓷盘上,静置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
形成一层粉末状孢子印(平菇极淡紫色,蘑菇、草菇为褐色,香菇、金针菇孢子印白色)。
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中的琼脂外面或培养皿上划线接种。
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时,选孢子萌发早、长势好的菌落进行试管培养。
还可用孢子采集器收集孢子。
方法是选好种菇后,按上述程序,轻轻掀开玻璃钟罩,将种菇柄朝下插在孢子采收器的钢丝架上,放在培养皿正中央。
随即盖好玻璃罩,用纱布将钟掌周围塞好。
并在纱布上倒少许升汞或无菌水。
移入20℃左右恒温箱培养。
②褶上涂抹法:按无菌操作分离时;应选择成熟的种菇,用接种针直接插入褶片之间,轻轻抹取褶片表面子实体尚未弹射的孢子,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食用真菌的组织分离、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食用真菌的组织分离、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1e85f0216fc700abb68fcd7.png)
(3) 16天时将瓶口的报纸换成透明的塑料片,将罐移到宿舍 16天时将瓶口的报纸换成透明的塑料片, 天时将瓶口的报纸换成透明的塑料片 阳台处,接受散射自然光照.由于所处宿舍阳台面向北, 阳台处,接受散射自然光照.由于所处宿舍阳台面向北,培 养基不会受到阳光直射.周期低温刺激由昼夜温差调节. 养基不会受到阳光直射.周期低温刺激由昼夜温差调节. (4)两周左右以后,表面贴近罐壁的菌丝开始产生瘤状突起, (4)两周左右以后 表面贴近罐壁的菌丝开始产生瘤状突起, 两周左右以后, 为子实体原基,去掉塑料膜.一到两天后, 为子实体原基,去掉塑料膜.一到两天后,成为有菌盖的微 小子实体,菌盖中央凹陷,一些菌盖低于菌柄顶,形成伞形. 小子实体,菌盖中央凹陷,一些菌盖低于菌柄顶,形成伞形. 子实体相继产生并日益长大. 子实体相继产生并日益长大. 分析:在宿舍培养期间,连续降水.湿度极大,温度 分析:在宿舍培养期间,连续降水.湿度极大, 较低,适于菌蕾发育. 较低,适于菌蕾发育.
(2)待温度降到室温, (2)待温度降到室温,用移液枪将液体培养基内的菌液接入到棉籽 待温度降到室温 壳培养基内,将枪头插到罐底,一边向外拔出枪头一边注射, 壳培养基内,将枪头插到罐底,一边向外拔出枪头一边注射,直到 表面.均匀注射3 5ml后再在表面加上一些菌液 后再在表面加上一些菌液. 表面.均匀注射3-5ml后再在表面加上一些菌液.用报纸封口后移 入实验室抽屉内.白天实验室内气温在16 20内变化 变化稍低, 16- 内变化, 入实验室抽屉内.白天实验室内气温在16-20内变化,变化稍低, 由于在室内,昼夜变温不大. 由于在室内,昼夜变温不大.
(2).发酵培养:摇床种子以10%接种量接入玉米粉综合培养基, (2).发酵培养:摇床种子以10%接种量接入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接 10%接种量接入玉米粉综合培养基 发酵培养 种后保持液面不要过高.25-28℃培养 培养3 种后保持液面不要过高.25-28℃培养3-4天. 分析:本步实验目的为扩增出足量的菌丝体,以备后期发酵用.由 分析:本步实验目的为扩增出足量的菌丝体,以备后期发酵用. 于接种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时带入大量原培养基固体成分, 于接种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时带入大量原培养基固体成分,加之玉米 粉综合培养基内含部分固体成分.干重中培养基固体成分过多, 粉综合培养基内含部分固体成分.干重中培养基固体成分过多,难 以与菌丝体分离,对测得的干重生物量影响过大. 以与菌丝体分离,对测得的干重生物量影响过大.故未进行生物量 的测定. 的测定.
香菇组织分离方法
![香菇组织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38d8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试剂与培养基
制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如孟加拉红培养基、 PDA培养基等。
菌种选择与准备
菌种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香菇品种。
菌种活化
将选定的香菇菌种在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使 其恢复活力。
菌种扩大繁殖
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到更大的培养基上,进行扩 大繁殖,以便后续的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操作步骤
选取菌株
03 香菇子实体分离法
子实体采集与处理
采集成熟、健康的香 菇子实体。
将子实体切割成合适 大小的小块,一般约 为1-2cm。
将子实体清洗干净, 去除杂质和残留物。
无菌操作技术
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 。
使用70%酒精或0.1%次氯酸钠 溶液对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
用无菌水冲洗子实体,去除消 毒剂残留。
湿度控制
维持适宜的湿度,以防止菌种受潮或过于干燥。
3
空气质量控制
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06 香菇组织分离方法的优缺 点及改进方向
香菇组织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分离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小规模实验或分离少量菌株。
可以获得较为纯的菌丝体,减少了杂菌污染的可能性。
香菇组织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香菇组织分离的应用场景
香菇组织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香 菇菌种选育、品种改良等领域;
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 菌丝体培养物,为进一步研究香 菇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
等提供材料;
此外,香菇组织分离技术还可以 用于生产食用菌菇类食品,如香 菇酱、香菇罐头等,提高产品的
品质和安全性。
02 香菇菌丝分离法
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离技术,提高香菇菌株 的纯度和产量。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776c28651e79b896802261a.png)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在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细菌、放射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的。
所谓菌种分离,就是把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杂菌分离出来,通过培养,获得纯的优良菌种。
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的分离,可分为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以及基内菌丝分离等。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
这种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且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l)单孢分离法:是每次或每支试管只取一个担孢子,让它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蘑菇和草菇用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有结实能力,可采用此法分离生产纯菌种。
单孢分离生产上较少采用,而且技术复杂,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2)多孢分离法:就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种菇孢子弹射法: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把种菇的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
培养皿放在一个铺有纱布的搪瓷盘上,静置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
形成一层粉末状孢子印(平菇极淡紫色,蘑菇、草菇为褐色,香菇、金针菇孢子印白色)。
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中的琼脂外面或培养皿上划线接种。
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时,选孢子萌发早、长势好的菌落进行试管培养。
还可用孢子采集器收集孢子。
方法是选好种菇后,按上述程序,轻轻掀开玻璃钟罩,将种菇柄朝下插在孢子采收器的钢丝架上,放在培养皿正中央。
随即盖好玻璃罩,用纱布将钟掌周围塞好。
并在纱布上倒少许升汞或无菌水。
移入20℃左右恒温箱培养。
②褶上涂抹法:按无菌操作分离时;应选择成熟的种菇,用接种针直接插入褶片之间,轻轻抹取褶片表面子实体尚未弹射的孢子,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ea321d79563c1ec5da716c.png)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3.通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1.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各种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不严格,有的要求严格。
[1]碳源: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2]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3]碳氮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 : 1~40 : 1为好。
[4]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5]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6]栽培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36.99%,无氮浸出物73.99%。
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
香菇的栽培技术
![香菇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4dc29f3c8d376eeaeaa31fd.png)
4.间歇期管理
第一潮菇采收后,让菌块继续干燥恢复菌丝生长,积 累养分,在7 -9 d内让菌块含水量降到40%以下,见 菌块上采菇带走培养料的坑周围菌丝发育变成浓白时 再过5~7d。浓白的菌丝开始变成淡红棕色,又可以开 始浸水催菇。如果坑周围菌丝不恢复生长,说明采菇 时菌块含水量低,应适量喷水,恢复菌丝生长后再浸 水催菇。一般菌块可进行3 -4次浸水催菇,每次的间 隔时间应增长,而每次浸水的时间应缩短,因每出一 潮菇,菌块内营养被大量消耗,菌块变软变薄,其吸 水能力增强,因此,要避免浸水时间过长造成菌块松 散。
(2)棉籽壳: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 配方一:棉籽壳98%,石膏1%,过磷酸钙 1%。 配方二:棉籽壳44%,木屑44%,麸皮10%, 石膏1%,过磷酸钙1%。 配方三:棉籽壳94%,麸皮5%,石膏1%, 磷酸氢二钾0.2%。
(3)稻壳粉、稻草粉(稻壳、稻草晒干粉碎): 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 配方一:稻壳(草)粉79%,麸皮20%,石 膏1%,磷酸氢二钾0.2%。 配方二:稻壳(草)粉78%,米糠15%,玉 米粉5%,石膏1%,过磷酸钙1%。
转色过程中必须将菌块上的积水排除,以免菌 丝徒长,不倒伏、不转色,或淹没菌块底部菌 丝。同时也要防止菌块上部过干,菌丝不转色。 在转色过程中,菌块吐水,表面出现大量红棕 色积水,要及时倒掉或用棉球或纱布吸干。
(4)出菇阶段管理 当菌丝生理成熟,菌块表面菌丝转色后,去掉塑料薄膜。打开门 窗通风,使菌块内水分蒸发,这样菌块内的菌丝大量生长,在菌 块内积累养分,同时使菌块结实,这样浸水时不易散碎,一般当 菌块含水量降到40%以下时,就可以浸块。浸水地的大小可根据 栽培块的数量及烘干条件而定,数量不大时可用缸浸块,浸水时 菌块立放,整齐排列,一般不超过三层,摆好后,上面放木条或 木板,均匀压好石头后再加水。以井水为好,加大白天与晚上的 温差,温差达到10℃以上但水温不能低于5℃。加水量以水面淹过 菌块为宜。浸4~24 h,浸水时间的长短可根据菌块含水量、菌膜 厚薄、吸水能力和菌块出菇的次数而定。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b2735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c.png)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汇报人:日期:目录CONTENCT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环境•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的病虫害防治•香菇的采收与加工•培育优质香菇的技术优化与探索•附录: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01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香菇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其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斤重。
菌盖直径5-12cm,扁半球形,表面平滑,初暗红,后转色,边缘波状或浅裂。
菌肉较厚,白色或淡肉色。
菌褶淡肉色,老熟时微红,弯生或呈近直生至疏离。
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或淡黄色,光滑或有绒毛状鳞片。
生活习性:香菇是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菌丝吸收和分解寄主或基质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物质。
在自然条件下,香菇主要分布在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倒木或枯枝上,以及伐木桩、倒木和树枝上。
繁殖与传播:香菇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成熟的香菇子实体散出大量孢子,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萌发形成菌丝。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01020304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香菇的生长环境香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一般来说,在黑暗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香菇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70%之间;在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之间。
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10℃以上开始长菌丝,5℃以下停止生长。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过量的空气会导致菌丝死亡。
02香菇的栽培技术段木栽培菌砖栽培发酵栽培利用适宜的树木段进行香菇的栽培。
利用特制的菌砖进行香菇的栽培。
通过发酵技术进行香菇的栽培。
香菇的栽培方式选用适宜的原料,如木屑、麦麸、玉米粉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香菇的培养料选择与配制培养料配制培养料选择香菇的接种与培养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菇类菌种之分离培养
![菇类菌种之分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17b22cb2cc58bd63186bd25.png)
菇類菌種之分離培養分離工具:一、工具:解剖刀、尖的鑷子、接種針、70%酒精、瓦斯噴燈等應事先準備齊全,尤其是解剖刀、鑷子、接種針在使用前務必以火焰反覆燒至殺菌完全。
二、培養基:應先配製好適合分離培養菌種的培養基備用,例如PDA培養基,以便於要使用的時候能隨時取用。
三、欲分離菌種前才摘取新鮮的菇體進行分離。
菌種分離方法:一、將欲取用菌肉的工具,如解剖刀、尖的鑷子及接種針分別在瓦斯噴燈上以火焰燒紅後,淬入70%酒精冷卻,再燒紅後再冷卻,如此反覆至少三次,最後一次燒紅浸入酒精後,稍為在火上晃一下,使殘留的酒精燃燒後,稍涼即可使用。
切記:勿在解剖刀等工具還很燙的時候取菌肉,否則菌體會被燒死。
二、將菇體用手從菇傘中央輕輕剝開,絕對避免使菌傘表面或手或其他地方碰到剝開的菌肉,以免雜菌污染。
三、以殺過菌的解剖刀輕輕在菌肉中央割幾個方塊,然後用尖的鑷子或接種針取下一塊菌肉放入培養皿或斜面試管中,也可直接以尖的鑷子夾起一塊菌肉放入培養基中,使菌肉直接接觸到或者最好半插入培養基,然後封起來於恆溫中培養。
接種工具以接種一次為原則,若覺沒有碰到任何可能污染的地方,則可多接種一兩次,若有碰觸到除了培養基以外的其他地方,則應重新燒過殺菌後再行取菌肉,以減少污染。
記住:每一個培養皿或試管應個別寫上編號,並且在記錄簿上記錄分離時間及編號,以利將來試種後追蹤產量最高的菌種。
四、分離後之試管或平板應放置於恆溫箱中培養,觀察菌絲是否從菌肉中長出及觀察有無其他細菌或黴菌污染,若只從菌肉中長則持續觀察至開始旺盛時(亦即剛長出時生長速度慢,但幾天之後突然生長速度變得很快,則表示進入旺盛時期),此時即可進行大量的繁殖。
大量菌種的製備:製備大量的菌種供太空包使用,通常須經過三道的增殖手續。
第一步驟、將分離出來的旺盛時期菌種再經培養皿的大量繁殖:從剛分離或液態氮保存活化的菌種取一小塊洋菜菌絲塊,移入新鮮的培養基中於恆溫室繼續培養,要接多少個培養皿則視所要做的菌種多寡而定。
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推荐5篇)
![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01dd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9.png)
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推荐5篇)第一篇: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香菇的组织分离和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了解、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香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离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四、实验步骤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野生香菇:菌种分离操作步骤
![野生香菇:菌种分离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bfc71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9.png)
野生香菇:菌种分离操作步骤野生香菇是可以分离出菌种的,但分离出的菌种是不是能够成活,能够成活,是否在人工种植中能够适应人工模拟的生长环境,也具有着不确定性。
如果要它成为人工种植中能使用、并且具有优良的抗性、出菇性能、产量性能、质量性能还需进行无数次的驯化,驯化成功才能被作为新品种进行推广使用。
对野生香菇进行分离并不难,其中最容易的就是采用组织分离法。
所谓的组织分离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香菇组织能再生菌丝的特性,取一块香菇的新鲜组织,放进装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再把试管放置在适于香菇菌丝体生长的恒温环境中,进行菌种培育,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一、PAD培养基制作用组织分离法制作菌种,必须先制作好PDA培养基备用。
1.所用原料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水1000毫升。
2.制作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颗粒,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毫升水,进行蒸煮至沸腾。
沸腾状态下保持30分钟后,关火。
用三层以上纱布对锅中的马铃薯进行过滤,把经过过滤得到的马铃薯溶液倒入量杯中。
接着,把葡萄糖、琼脂放入量杯中,并把量杯中的水补足1000毫升后,进行搅拌均匀,使葡萄糖和琼脂充分溶解。
如溶液温度过低,不能充分溶解,可对量杯进行加热,直至全部溶解。
3.灌装试管就是把调节好的培养基趁热用漏斗灌装进早就准备好的试管中,灌装量是试管容积的1/5~1/4,灌装完毕,试管盖紧胶塞,每7支为一组为一组进行捆扎。
4.灭菌把试管放进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灭菌温度121℃、压力0.105Mpa,灭菌时长30分钟,灭菌过程中,要注意排净高压灭菌锅中的冷气。
灭菌后,锅内温度降至80℃时,放净锅中蒸汽,取出试管。
5.摆放试管斜面。
灭菌锅中取出的试管放置在平台上,试管开口端用物垫起,让试管内培养基形成斜面,使试管内培养基最高处处于试管的1/2位置,试管上覆盖毛巾或棉垫类物品,避免试管内出现冷凝水。
试管中的培养基凝固,试管斜面培养基制作完成。
6.杂菌测试。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https://img.taocdn.com/s3/m/ee7aab7ff242336c1eb95e5a.png)
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摆斜面(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三、实验材料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1)母种培养基配制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
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
装管后塞上棉塞。
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
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
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
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
香菇组织分离实验报告
![香菇组织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3194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4.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香菇组织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通过实验,分离出香菇的纯菌种,为后续的香菇育种和栽培研究提供菌种资源。
二、实验原理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香菇组织分离是指利用香菇子实体的菌肉组织作为接种物进行培养,从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该实验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是香菇菌种分离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香菇子实体- 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无菌水- 灭菌锅- 灭菌器械- 玻璃器皿- 显微镜2. 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电子天平- 灭菌柜- 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香菇子实体表面消毒:将新鲜香菇子实体用无菌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棉球擦拭表面,再用无菌水冲洗。
2. 香菇组织分离:- 取一小块香菇菌肉组织,用无菌手术刀切下。
- 将切下的菌肉组织置于无菌培养皿中。
- 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一小块菌肉组织,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
- 将接种后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3. 观察与记录:- 每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当菌落长至适宜大小后,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4. 菌种纯化:- 将单菌落接种于新的PDA培养基平板上。
- 再次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保菌种纯度。
5. 菌种保存:- 将纯化后的香菇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 放入4℃冰箱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香菇组织分离成功,获得了纯菌种。
2. 菌落特征: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质地致密。
3. 菌种纯度较高,未发现杂菌污染。
六、实验结论1. 香菇组织分离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菌种分离方法,适用于香菇菌种分离。
2. 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出香菇纯菌种,为后续的香菇育种和栽培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简述食用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方法
![简述食用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88ce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4.png)
食用菌是指可以食用并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类食物,如蘑菇、姬松茸等。
而食用菌的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则是对食用菌进行研究和培育的重要步骤。
在食用菌的育种工作中,为了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更高产的果实,需要对食用菌的孢子和组织进行分离,以便于选育和培育工作的进行。
下面将从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食用菌孢子的分离方法食用菌的孢子是食用菌繁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孢子的分离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为食用菌的培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食用菌孢子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取材准备:首先需要选取新鲜的食用菌菌丝体,将其移植到含有蔗糖和琼脂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长出菌丝。
(二)孢子成熟:待菌丝长成成熟后,可以使用电镜或显微镜观察孢子的成熟情况,判断孢子是否已经成熟,如果孢子已经成熟,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提取和分离工作。
(三)孢子提取:将成熟的孢子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得到高纯度的孢子悬浮液。
(四)孢子分离:通过对孢子进行稀释和悬浮,可以使孢子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分立的克隆菌落,方便后续的研究工作。
二、食用菌组织的分离方法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是为了研究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进行病原菌的筛查和检测等工作。
食用菌组织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细胞分离:通过组织分离酶的作用,可以将食用菌组织细胞从整个菌体中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细胞悬浮液。
(二)组织培养:将分离出的食用菌组织细胞进行培养,可以观察到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三)组织切片:将食用菌组织进行切片处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四)组织冻存:将分离出的食用菌组织进行冷冻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通过以上对食用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看出,食用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是食用菌育种和研究工作中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些分离方法,可以为食用菌的培育和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大容山野生香菇分离培养试验
![大容山野生香菇分离培养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8a8741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4.png)
大容山野生香菇分离培养试验吴章荣;陈德荣;卢玉文;秦延春;丘献娟;韦锦福【摘要】从大容山采集野生香菇并进行分离及生长条件试验,以期驯化得到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香菇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大容山野生香菇菌丝以培养基配方④,培养基pH5,培养温度为25℃生长最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尖端整齐,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期刊名称】《食用菌》【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大容山;野生香菇;pH;温度;驯化【作者】吴章荣;陈德荣;卢玉文;秦延春;丘献娟;韦锦福【作者单位】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正文语种】中文大容山位于广西东南部,是桂东南最高峰,属热带季风气候,山高林密,原始森林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
研究从大容山采集到香菇(图1)并进行分离驯化试验,希望获得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香菇新品种。
试验分别从菌盖处菌柄与菌盖处取组织培养块进行分离培养,对比分离的效果;分别运用5 种不同培养基配方,7 种不同的pH,以及不同温度范围进行培养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图1 大容山野生香菇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从大容山上采得的新鲜野生香菇子实体。
经过分离纯化后获得菌株。
1.2 不同部位子实体分离试验选择生长健壮、朵形正常、无病虫、菌膜未破的野生香菇子实体。
取材按菌盖、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两个部位进行分离,培养基为PDA 加富培养基,常规方法制作,置于生化培养箱25℃培养。
1.3 供试母种培养基配方试验设计五个配方:配方①马铃薯100 g,葡萄糖10 g,琼脂8.3 g;配方②马铃薯100 g,葡萄糖10 g,琼脂8.3 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配方③马铃薯100 g,葡萄糖10 g,琼脂8.3 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蛋白胨2 g;配方④马铃薯100 g,葡萄糖10 g,琼脂8.3 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蛋白胨4 g;配方⑤马铃薯100 g,葡萄糖10 g,琼脂8.3 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麸皮10 g。
香菇母种繁育技术
![香菇母种繁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9117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e.png)
香菇母种繁育技术用香菇的组织、孢子或菇木的菌丝经分离、纯化和转管培养出来,再用于繁殖原种或保存用的菌种,称为母种。
但具体如何繁育?有以下几项要点。
一、菌种分离1、组织分离要培养出优良的菌种,必须要有好的母种,好的母种又来源于健壮的香菇个体,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发育正常、个体健壮、没有虫咬的新鲜菇蕾作为分离的材料。
菇蕾采回后,不需用水洗,也不需用药水消毒。
放入干净的培养皿内,用消毒过的手或解剖刀将香菇从中剖开,在盖与柄接触的部分切取黄豆大小的菌肉,放在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塞上棉花即可。
2、孢子分离选择个体强壮,八分成熟的香菇,除去菌柄,菌褶朝下挂在玻璃漏斗上一条特制的铁丝钩上,漏斗盖住培养皿(培养皿放在一只垫有纱布的搪瓷盆中),静放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种子)便大部分落在培养皿内,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即可作为分离培养使用。
孢子接种时,用接种针取出少量孢子,用无菌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
再用接种针,取出少量悬浮液,用划线的方法接种于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后,选择孢子最先萌发并生长最好的菌落进行纯化转管繁殖。
3、菇木菌丝分离选取未出过菇或刚出过菇不久、但已恢复菌丝生长的菇木(肉眼看不见杂菌)一小段,拿回室内,不需表面消毒,用皮带冲在要分离的部分,将树皮取掉,然后用酒精消毒皮带冲,冲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灭菌后,即时打入菇木已取皮的部分,迅速取出皮带冲,用灭过菌的小剪刀在冲口菇木块中间,剪下黄豆粒大小的一块,接入培养基上即可。
以上三种分离法,整个过程均应在无菌室内进行,一切用具均应经过严格消毒,以防杂菌污染。
无菌室事前要用5%的石炭酸喷射,有条件的再经过紫外线灯照射20-30分钟。
接种台上最好铺上一块用2%的来苏尔消毒过的湿纱布。
二、培养菌种分离接种后,放在25℃左右条件下培养,两三天即可看见白色棉花状的菌丝从菇肉或木块上长出,三、四天便可看见从孢子萌发出的白色菌丝,十多天整个试管长满菌丝。
香菇的培育技术和方法
![香菇的培育技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49b8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8.png)
香菇的培育技术和方法香菇那可是个好东西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好多人都爱吃呢!那你知道香菇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嘿,这可就有讲究啦!要培育香菇,首先得有好的菌种。
这就好比盖房子得有坚实的根基一样,菌种要是不好,那后面可就麻烦啦!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培养料,就像我们人要吃好的食物才能长得壮实。
常用的培养料有木屑、麦麸等,这些东西可都是香菇成长的“美食”呢。
接下来就是制作菌棒啦。
把培养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好,装到袋子里,扎紧口,这就成了菌棒。
这菌棒就像是香菇的“家”,它们要在里面生活好长一段时间呢。
然后就是灭菌啦。
把菌棒放到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就像给它们洗了个彻底的“热水澡”,把里面的杂菌都消灭掉,给香菇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灭菌完了就得接种啦。
在无菌的环境下,把菌种接到菌棒上,这可是个技术活,得小心翼翼的,不能让杂菌混进去。
接种完了就把菌棒放到培养室里培养。
这时候就像照顾小宝宝一样,要给它们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湿度要刚刚好,光照也不能太强。
等香菇菌丝长满了菌棒,就可以把它们搬到出菇房里啦。
这时候就等着香菇长出来啦。
看着一个个小小的香菇从菌棒上冒出来,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感觉可太棒啦!出菇的时候也要注意管理哦。
要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就像我们人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还要给香菇喷水,让它们喝饱水,长得白白胖胖的。
培育香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需要耐心和细心。
就像种庄稼一样,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收获。
但是当你看到自己培育出来的香菇又大又漂亮,那种成就感可真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说呀,培育香菇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只要掌握了技术和方法,还是能成功的。
大家不妨自己试试,说不定就能培育出美味的香菇来呢!。
香菇菌种的制备
![香菇菌种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2486dc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5.png)
香菇菌种的制备香菇菌种的制备在香菇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养菌种,第二阶段是用培养好的菌种进行栽培。
菌种制作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培养母种(亦称一级种或试管种)用孢子分离。
组织分离或基质内菌丝分离等方法都可获得母种。
第二是培养原种(亦称二级种),利用母种的菌丝体接入木屑或谷粒等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养成原种。
第三是培养栽培种(亦称三级种或生产种),利用原种的菌丝体,再扩大繁殖1次,即制成栽培种,它可以直接投入生产。
这样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不断扩大繁殖后,食用菌菌丝体的数量得到大量的增加。
与此同时,菌丝也越来越粗壮,分解有机质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利用这种菌丝体投入生产,则能生长出健壮的子实体而取得高产。
优质的香菇菌种是获得高产、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菌种制备可经过纯种分离、试验→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制备→菌种保存等流程。
一、纯种分离及出菇试验选择出菇早、出菇均匀、成丛的、朵形好、粗壮肥大、柄短、色泽好、八成成熟的菇体为种菇。
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或菇木分离法,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玉米粉琼脂培养基进行纯种分离,在摄氏22—26度环境中培养,经10—20天长成菌落,挑取色白、健壮、无病虫害菌丝转入斜面培养。
经2—3次纯培养后,并经出菇试验,选取优良菌株用作制母种。
经过组培或孢子培养制成原始母种(保藏种)由原始母种转扩,即为生产母种。
二、母种制备取经出菇试验的纯种,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在摄氏24—26度培养。
母种可转3—4代扩大培养。
1、培养基配方生产母种通常用PDA培养基,选用180×18毫米试管,制成斜面试管接种而成。
PDA培养基配方:土豆(去皮、去芽)200克(也可用淀粉,用量为6克/1000毫升)葡萄糖 20克琼脂 20克磷酸二茎钾 2克复合维生素B 2克旦白栋 5克硫酸镁 0.3克加水 1300毫升上述配方可配制1000毫升溶液培养基。
2、配制方法土豆去皮、去芽,称重,切成0.5厘米厚片,放入24公分铝锅中,加入1300毫升水,煮沸5~8分钟,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重新倒入锅中加入琼脂,煮沸后转小火,使琼脂溶化,将维生素B在研体内加入少量水研磨成稀浆,再倒入锅中,同时,加入葡萄糖、磷酸二茎钾、旦白栋和硫酸镁,搅匀后趁热分装试管,装入试管内的溶液高度以试管的1/4为宜,塞上棉塞,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5个大气压,灭菌30分钟,或用蒸锅蒸75分钟,灭菌后趁热摆斜面,培养基斜面长度以占试管的3/4弱为宜。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0732c30195f312b3069a553.png)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香菇 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别名冬菇、花菇、香菌、厚菇等。
在真菌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门、蘑菇目、口蘑科、香菇属。
在我国的江西、浙江、湖北、广东、四川、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均有分布。
香菇迄今为止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香菇栽培的发源地。
香菇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食,不但具有清香味鲜的独特风味,而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袋栽香菇,能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是今后一个阶段香菇发展的方向。
香菇栽培均以纯丝接种,亦先制备纯菌种。
菌种有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两大类。
根据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制成液体培养基,再加入一定量固化剂如琼脂等,即可制成固体培养基。
一、试验原材料野生香菇、PDA培养基、CPDA培养基、刀、剪、镊子、玻拌等。
二、试验方法1、培养基的制作(1)、配方A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 000ml,pH ~6配方B 综合培养基(CPDA基),PDA加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VB1 5~10mg、琼脂18~20g,水1 000ml,pH ~6(2)、配制方法选择质量好的马铃薯,去皮,挖去芽眼,削掉青绿部分。
切成蚕豆小块称取马铃薯,加水1 000ml,煮沸并保持30min,然后用4层纱布过滤,滤汁内加入琼脂和葡萄糖,在文火上使琼脂融化,加水补足到1 000ml,调pH至~6。
趁热将此汁液装入试管中,每支试管装10~15ml。
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外面再用双层报纸包扎,以防棉塞受潮,将试管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30min,灭好菌后,将试管摆成斜面,待培养基冷却后凝成斜面即为斜面培养基。
2、接种室及接种用具的消毒将无菌室内紫外灯及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打开照射30min,然后将室内的风扇及超净工作台上的风扇打开通风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的组织分离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了解、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离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四、实验步骤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出菇管理
(8)采收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整菇插种法
(1)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 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2、贴附法(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入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香菇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12—24h 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许多孢子。
2、贴附法
(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入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香菇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12—24h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许多孢子。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将贴附在试管壁上的菌褶取出。
(3)将试管放入25℃温箱中培养1—2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选菌丝纯洁、粗壮、生长旺盛的试管进行保存并作出菇实验。
3、悬钩法
(1)、在350ml容积的三角瓶内,装入50ml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瓶口处垂挂一根“S”形的铁丝钩,塞上棉塞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将三角瓶放入30℃培养箱中培养2—3天,使培养基表面的冷凝水蒸发,备用。
(2)将银耳或木耳的新鲜子实体在无菌水中洗涤3次。
(3)在无菌室内用灭菌滤纸将耳片上的水吸干,如耳片过大,可用灭菌刀片切去一部分,然后将耳片悬钩在“S”形钩子上,子实体面朝下放入三角瓶内,将耳片离培养基2—3cm,勿使耳片碰到三角瓶壁,并将三角瓶移到有散射光的地方,在18—25℃下放置12—20h,即将有很多孢子散落在培养基表面上。
(4)取出耳片,将三角瓶至于28—30℃的恒温箱,待孢子萌发后,将萌发的孢子带着培养基块移入新的试管斜面培养基内,继续进行培养,待长出纯净、洁白的菌丝后即视为分离成功。
五、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
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
经过30—
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
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
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4、菌种的选择: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
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
响产量。
一般选择外观为白色的菌种。
如有其它真菌污染, 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色的菌落。
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色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
如果一瓶( 袋) 菌种, 上下色泽不一致, 特别是上部灰暗时, 应剔除不用。
5、优质的栽培材料和良好的栽培环境:原料是提供食用菌发菌和出菇的物质条
件。
不管利用什么原料, 都必须严格掌握质量, 其中生料和发酵料尤为重要。
基本要求是: 原料新鲜、干净、无霉变, 没有因潮湿而产生的结块。
播种前和栽培管理中后期, 必须对栽培场所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