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第一章_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_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从夏朝到秦汉时期,当华夏族,苗瑶族、百越族等民族 开拓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时,边疆各民族先民已在开发 着祖国的边疆。东北部和北部的东胡、乌桓、鲜卑、匈 奴等民族开发了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及华北北 部的广大地区;西域的乌孙、月氏、龟滋等民族开发了 今新疆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西部和西北部的羌、吐蕃 族开发了今青藏高原;高山族开发了台湾岛;百越各民 族开发了今广西、广东及福建、浙江等地。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利用环境不同则 文化殊异。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气候宜于 农耕文化培植,北方游牧文化和西部伊斯兰已经在黄河中下游 地区成长起来。
联合国公布:当今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1、世界气候变暖 2、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3、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4、水资源不足 5、大气污染严重 6、土地面积减少 7、垃圾废物成灾 8、资源再减少 9、农用药害严重。 10、人口膨胀
二、人文地理环境
1、疆域、政区 疆域:
各代不一,现在的疆域定型于乾隆年间: “桑叶”→“雄鸡”。今日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若含山地1000) 政区:商周——分封制,秦汉——郡县制,东 汉——州、郡、县二级制,元——行省制度, 明——省府县,清——省府县,近代——省、 道、县,现代——省、市、县。
秦代版图
今东 云到 南大 、海 广, 西西 、到 北今 到甘 长肃 城、 一四 带川 。、 至
唐代版图
北到疆 外巴域 兴尔东 安客到 岭什大 一湖海 带,, 。 东南 北到 抵南 达海 黑诸 龙岛 江, 以西
元代版图
达藏北 鄂、达 霍云西 次南伯 克,利 海西亚 。北, 至南 今到 新南 疆海 境, 内西 ,南 东至 北西
清代版图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绪论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绪论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绪论笔记中国历史地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地理演变过程。

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社会以及政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十五讲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脉络。

第一讲:中国的地理环境1.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地势东高西低,自然地理条件多样。

2.中国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山、平原、河流等多种类型,对中国的农业、交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北方寒冷,南方温暖,不同气候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第二讲:中国的历史沿革4.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夏朝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5.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事件和发展特点。

6.中国历史的特点包括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地方政府体系等,这些都对中国的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讲:中国的政治格局7.中国的政治格局一直以中央集权为主导,地方政府相对独立但受中央控制。

8.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帝制、共和、社会主义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特点。

第四讲:中国的经济体系9.中国的经济体系一直以农业为主导,近年来逐渐转向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

10.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

第五讲:中国的文化传统11.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多种文化形式,对中国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2.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式,但一直以文化传统为核心。

第六讲:中国的军事制度13.中国的军事制度一直以集权为主导,军队受到政府的绝对控制。

14.中国的军事制度在历史上多次变革,但一直以国家安全为首要任务。

第七讲:中国的外交关系15.中国的外交关系一直以和平、友好为主导,但也保持着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平衡。

16.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从农业文明一开始,中国 人就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的力量有限,但天给我 们下雨,地给我们长庄稼,只要 顺应天意而为就可以了。 替天行道。 大逆不道。
气候与农耕文明
• 一
• 二
节气文化
中医文化
• 安土重迁
天 人 合 一
黄河壶口瀑布 Hukou Waterfall of Yellow Rive
气 候
大部分处于北温带
历史真正的舞台
——黑格尔 干旱与洪水相间 气候多样,四季分明
以农耕为主。
人口
中国人口三大特点:
第一是分布不均衡 。
第二是人口迁移频繁。 第三是多民族融合杂居。
人口增加与农耕区的扩展 Population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Farming Areas

季风气候的影响
东部和中部地区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部地区 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可以得到来自海洋的水 得不到来自海洋的水分 汽 补充
夏季降雨频繁农作物可以生长Fra bibliotek常年干旱
普通农作物不能生长
小结:季风直接造成了中国东、西部的气候差异,也决 定了东、西部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常常把黄河称作“母 亲河”,就是因为黄河中下游地 区集中了许多早期中国人的聚落 和遗址,这里是中国文明的发祥 地。
想一想:
黄河中下游地区 成为中国文明发祥地 的气候条件是什么?
自然与人 Human and Nature
传统的牛耕 Traditional cattle-ploughing
现代农民使用的锄头 A modern farmer using the hoe
古代农具——锄头 Farming implement in ancient times: hoe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环境的国家。

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的历史地理非常广阔且多样化。

从北方的广袤大漠到南方的亚热带雨林,从东海沿岸到青藏高原,中国拥有五大自然地理区域。

这些地理区域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带,因其干旱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壤,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特点。

古代的一些帝国,如夏、商、周,在这片地区兴起并繁荣。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一直以来为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年年的洪水灾害。

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农业基地,其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谷物和稻米的种植。

古代的楚汉争霸、三国鼎盛等重要历史事件,都与长江流域密不可分。

西南地区的高山巍峨,河流纵横,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多样性。

东南沿海地带被海洋环绕,其发达的交通和经济条件,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的门户。

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也是多样化的。

中国境内拥有广阔的森林、高山、平原、草地等。

这些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地理位置,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木材、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但也带来了森林砍伐和生态退化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森林资源,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森林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高原,包括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

这些地理特点为中国的农业和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屏障,同时也塑造了中国的地理格局。

另外,这也造就了中国悠久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艺术。

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长江、黄河、松花江是最重要的。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海洋对价值观的影响
海洋文化塑造了中国人敢于冒险、开放进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沿海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重视商业、 敢于探索新领域等。
海洋与海外交流
海洋文化在海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频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海洋文化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影响,丰 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发展 •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 中国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 • 中国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 • 中国地理环境与国际关系
01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地形地貌
山地高原
丘陵岗地
中国地形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包括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 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高原。
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尊重自然、崇尚力量和勇气等。
03
游牧与战争
游牧文化在战争方面也有显著影响,游牧民族凭借马匹和弓箭的优势,
形成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概述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这种文化强调冒险、开放和进取,与内陆文化形成鲜 明对比。
03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 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这种文化强调稳定、勤劳和节俭,注重家庭和土地。
农业对价值观的影响
农业文化塑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崇尚节俭和 勤劳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家 庭观念浓厚、重视孝道等。
农业与科技发展
总结词
近现代时期,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地理(第一章)

中国地理(第一章)

中国土壤类型也多样,包括红 壤、黄壤、黑土等。
中国植被和土壤的分布与气候 、地形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加强 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是重要的
任务。
中国自然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 、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以
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铁 矿石和稀土生产国之一。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 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如推广节水灌溉、培育 新品种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中国工业地理
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布局经历了多次调整,目前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布 局体系。
工业行业
中国的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包括能源、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众多 领域。
中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同 时还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 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也较丰富,但 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
03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农业种类 农业区域划分
农业政策 农业科技
中国农业地理分布广泛,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类 型。
中国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状况,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农业区 ,如东北平原农业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区等。
中国地理
目 录
• 中国地理概述 • 中国自然地理 • 中国人文地理 • 中国地理分区 • 中国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置和疆域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 接俄罗斯、蒙古,西邻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 坦,南接缅甸、老挝、越南。
疆域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 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其历史地理与自然环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和其对这个国家的作用。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东亚的东部和西北部长江中下游。

它地跨东经73°23′-135°05′,北纬18°10′-53°33′之间,东西狭长,南北宽广。

中国的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地中海国家沙特阿拉伯领土总和的4倍。

中国拥有丰富的山脉、河流和平原,形成了其多元化的地理特征。

中国的山脉延绵不绝,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和地形。

大部分山脉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湘西山系和天山。

这些山脉不仅提供了壮丽的风景,还形成了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如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

同时,山脉还为中国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物种多样性。

中国的河流系统也非常发达。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它们分别位于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这两条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长江三角洲和黄河平原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也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

然而,这些河流也经常引发洪灾和干旱,对中国的农业和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环境对其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

古代中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的产生地。

黄河的泥沙富含养分,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同时,黄河的洪水也经常导致毁灭性的灾难,这迫使古代中国人不断寻找灾害管理和农业生产上的创新。

中国的自然环境还为古代中国提供了许多独特的资源。

中国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资源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还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如大熊猫、金钱豹和沙漠绿洲的热带植物。

保护和研究这些独特的生物资源,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仅在自然环境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在人类的努力下不断改变了自然环境。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归纳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归纳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概览(一)疆域1.夏朝的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秦朝后历代王朝的疆域虽时有盈缩,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大3.清乾隆年间,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二)政区(即行政区划,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1.经济发达或处于统治中心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中的地位要比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高2.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秦汉为郡,魏晋南北朝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

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县则最稳定3.在中央集权制前期以二级行政区为主,南北朝以后以三级行政区为主。

(三)民族1.广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泛指历史上形成的人类共同体2.狭义: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前提是一个幅员辽阔、政治经济的统一国家的建立。

它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汉族提供了产生的条件4.汉民族意识的特点:①强调“大一统”观念,不再把“四夷”看作是外国,而是中国的边疆。

②主动了解认识少数民族(《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四)人口(五)气候197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C左右;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范围为1-2°C;在每400-800年期间,可以分出50-100年为周期的循环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功过[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系统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气候对婚育年龄的影响(二)气候对生理反应的影响(三)气候对心理感受的影响(四)气候对政治的影响(五)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1.当时非此斩钉截铁的语言难以逆转千年的成见→给予“同情之理解”2.外部因素: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绝对的,没有空气和水,地球将不可能有任何生物的存在,遑论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1.文化背景篇(农业)

1.文化背景篇(农业)

二、民族、人口
(一)民族 1.中华民族是多种民族、多种来源。 2.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
成为主体民族。 3.少数民族在开发建设边疆地区方面做出
贡献。
(二)人口
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特点有三个: 1.人口众多。汉代、北宋、清朝人口数量一直占
世界三分之一。 2.人口分布不均衡。南和北7:3变为4:6。 3.人口迁徙频繁。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
2.水道和水系的变迁。黄河 3.海陆变迁。沧海桑田。 4.黄土高原的变迁。水土流失使原来的“塬”日
渐缩小,地形破碎,生态条件越来越差。 5.沙漠的变迁 。
关于黄河的谚语、名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黄河清,圣人出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
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 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 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
(三)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湖泊的发育和消亡。据统计,中国近30年来消 失的湖泊共计243个,新疆消失湖泊数量最多, 一共62个。
了奴隶社会阶段 。例如匈奴族。 第三,分庭抗礼进取中原时期。北方游牧
民族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辽金夏元。
昭君出塞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生活 方式
2.


居住
文 明
方式




明 的 对
饮食 方式

思考题
(1)生活方式:采集—渔猎 (2)饮食生活:谷物为主—肉食为主 (3)居住方式:固定、安居—移动、流浪 (4)主流观念 农耕文明是循规蹈矩、温和善良 … … 游牧文明是大胆、勇敢、强悍、创新 …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绪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概括地说,也就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就其主要凭借的资料(历史文献)和研究的时间(人类历史时期)而论,它基本上与历史学相同;就其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而论,它又属于地理学的范畴。

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是介于历史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和历史学、地理学的关系都同样密切。

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客体是共同的,只有时间上的差异,地理学是研究今天人类活动的地理,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地理,因此,历史地理学应属于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不同于“考古学”。

后者主要根据历史遗物、遗迹,地理环境只属于它广泛的研究对象之一,其研究的时间包括文字记载之前的原始社会;而历史地理学则主要根据历史文献,研究对象仅限于地理环境并主要是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早在原始社会即已开始,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要内容的历史地理学,也就不能不追溯到原始社会,并把它作为研究的起点和上限,只是人类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才有能力以自己的经济活动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其影响也越来越巨大深刻,以致今天地理环境的面貌,无处不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人类活动的烙印。

另一方面,即使对有文字记载时期的地理环境的研究,除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外,也还必须借助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及遗物等所提供的资料。

因而,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虽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相辅相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地理学也不同于“古地理学”。

后者是研究人类历史以前地质时期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演变规律,也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够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在大地表面引起显著的改变,或留下显明痕迹以前的地理环境变化;而历史地理学所研究的是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地理变化。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中国的发展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川河流的分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的丰富与分布等因素,都与中国的历史地理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影响,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一、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中国地处东亚大陆,地理位置独特,一方面使中国成为连接东亚与西亚、南亚与北亚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也是东亚诸国交流的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中国历史上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思想。

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山川河流的影响中国地形起伏不平,山川纵横。

长江、黄河等大河自北向南贯穿中国大陆,形成了中国辽阔的平原与丰富的农业资源。

这些河流的存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塑造了中国的历史格局。

例如,黄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频繁,经常导致河岸易于泛滥,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重要因素。

而长江流域则因其地理优势,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气候条件的重要性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从南方的亚热带气候到北方的寒温带气候,这种气候差异对中国的农业、工业、资源配置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南方的湿润气候使得南方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等作物,成为中国的粮仓;而北方的干旱气候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培养了北方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

中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资源的丰富与分布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地理环境对资源分布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西南地区则富含煤炭和水能资源;而东北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

中国资源的地域性分布,既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和差距。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概论
• 1 传说中的行政区划 • 《周礼· 天官· 序官》:“惟王建国,辨 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 极。” • 《 禹贡》 九州: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
中国文化概论
• 2“畿服”制 • 一、最早见于《国语•周语》所说的 “五服”:“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 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 服。” • 二、《禹贡》承袭此说:“五百里甸 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 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 • 三、《逸周书》还有“九服”(《职 方》)和“三服”(《王会》)之说
中国文化概论
• 三、节度使与道
• (1)唐玄宗在边境沿线设置的十个节度
使
• (2)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的设置从边境 扩展到内地,并与道融为一体,道成为具 有军事性质的行政区,形成唐末割据一方 的四十七道。
中国文化概论
• 府的设置 • • • • • 一、与州同级,强调某些州的地位不同于他州 ——五都所在的州以及其他皇帝驻跸过的州 二、唐代十府——开了后来府制的先河 (1)五都所在的州升为府 长安所在的雍州升为京兆府、东都洛阳所在的洛州升 为河南府、北都太原所在的并州为太原府、西都凤翔所在 的岐州为凤翔府、南京江陵所在的荆州为江陵府。 • (2)皇帝驻跸过的州 升为府 • 蒲州升为河中府、华州升为兴德府、陕州升为兴唐府、 益州升为成都府、梁州升为兴元府。
中国文化概论


• 一、政区层级——三级制 • (1)分境内为十九路(《金史· 地理志》) • 十九路为都总管府分路,包括一都(中都)、五京府、 十三总管府 • (2)统县政区为府、州、军(后尽升为州) • • 二、部族制 金代在女真人和渤海人居住地区实行猛安谋克。猛安 相当于州,谋克相当于县。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水田小学韩平会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1.识记中国地势及地形特点。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2)从青藏高原往北往东,是第二阶梯,最南端的云贵高原,它的北部是四川盆地,再往北赵趆过秦岭是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

黄河在东西方向横穿黄土高原。

黄河的东侧是山西高原。

(4)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太行山中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5)太行山北端是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再向北趆过蒙古高原东侧一段多山地区,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

(6)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接壤,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2.识记气候变化大势。

(1)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病虫害等。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竺可桢将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温暖期,这个时期的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暧交错期,这个时期是西周到明朝的初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第四时期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这为“仪器观测期”。

3.领会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长江黄河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而汉水、淮河更是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秦汉以后,郡县制成为国家的基本行政区
划制度。 东汉末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 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合并、撤销了 一些州县,将州改为郡,重新实行郡、县 二级制。 唐代开元年间在全国设置了十五道。安史 之乱后在州上设方镇,形成方镇(道)— —州——县三级制。 宋代设路——州(府、军、监)——县三 级制,全国先后设十五路至二十四路。
666.37 400
唐代版图
安南 唐 岭到 朝 一南 高 带海 宗 。诸 时 岛期 ,面 西积 到为 巴 尔 客 什 湖万 ,平 东方 北公 抵里 达, 黑疆 龙域 江东 以到 北大 外海 兴,
1251.19
北宋版图
448.54 北 宋 面 万积 平: 方 公 里 。万 平 方 公 里 , 辽 面 积 为 283.56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人文地理环境 1、疆域、政区
疆域 各代不一。公元221,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 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 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 东至于海。 此后历代中原王朝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 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还拥有过今天 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现在的疆域定型于乾隆年 间:“桑叶”→“雄鸡”。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二)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只有中国文化开始便在一个复杂而广 大的地面上展开。有复杂的大水系, 到处有堪作农耕凭藉的灌溉区域,诸 区域相互间都可隔离独立,使在这一 个区域里面的居民,一面密集到理想 适合的浓度,再一面又得四周的天然 屏障而满足其安全要求。如此则极适 合于古代社会文化之萌芽与成长。但 一旦其小区域的文化发展到相当限度, 又可藉着小水系进到大水系而相互间 有亲密频繁的接触。因此中国文化开 始便易走进一个大局。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 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 适合发展农业。正是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国文化才得 以形成和延续。因此 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传 统文化就是中国农耕 文化。
•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我国 的地 势比 较封 闭
• 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
•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 三是诗词与气候。
• 2、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 东构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 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 梯。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 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 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 第三阶梯。
第一章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 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一、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疆域、政区、民族和 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一)疆域、政区
历代疆域图
政区
秦、两汉:郡—县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 隋:州—县 唐:方镇(道)—州—县。 宋:路—州(府、军、监)—县
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海洋并非开放的唯一途径,地理环境并非是决定 开放与否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历史上,中国人口有两大特点: • 第一是分布不均衡。 • 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
• 二、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地形、地貌及气候的 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1、气候 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 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南到北,既有热带, 又有寒温带,国土的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 二是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刮北风,夏季多刮南 风,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三是大陆气候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 差较大。
元 明

民国
(二) 民族、人口
(1)民族:
•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中华 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中华 民族现有56个民族。 •其次,要明确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 是靠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再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在历史 发展的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互相融合,共同 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中国多山 多水的地形 地貌,既哺 育了古代文 人,也造就 了极富特色 的中国山水 文化。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 越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 进入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 能动地利用环境; • 到了近、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能力 和程度越来越大,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的决 定作用越来越弱。但反作用也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