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四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自己对于他。
4)满足人的社会性精神和心理需求。消除孤独,共享喜悦,分担忧愁。
A、传播和接收信息渠道多,方式灵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并用
2、人际传播的 B、人际传播信息意义更为丰富复杂。传播语境会有特殊信息意义形成
1、结构性压力。自然灾害,经济萧条等。
? 三个条件: 2、导火线。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变弱。
? 集合行为中群体特点和信息传播机制
案例:海军上尉朱利安?费利克斯在《海流》中提到的事件。
事件启示:群体传播中群体幻觉现象。
产生机制:在期待中的群体;值勤者发现海上有遇难船只的信号这一暗示。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满足个人需求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存在意义 (2)为个人提供信息和安全感
(3)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场所
(二)群体传播及内部机制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岩原勉)
5. 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
第二节: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概念内涵
1.岩原勉: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现实群体多种多样。
2. 坦卡德认为群体的三种形式
? 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组成的长期、严密、面对面联系的一种群体。如家庭、工作群体、军队单位等
(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一种形式(儒家理论)
二、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系组成的新的传播系统。一般是指两个人之间面对面亲身传授,所以有时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另外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借助于物质媒介(信件、电话、电报)进行的一对一传播也是人际传播。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比较信源可信度和解释的可 靠度来寻找不吻合的原因 5 归咎于新信息:降 低信源可信度 退出,采用旧解释 6 归咎于旧解释:降低旧信 源可信度、删除旧解释 成功 11
指定:使用所选的基模 对该事例修改和延伸, 提升基模的可及性,提 升信源可信度,提升对 解释的信任度
Page 5
降低信源可信度 不加解释,退出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传播学教程
一、人内传播
(一)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特点: (1)人体既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信息传输装置(神经 系统); (2)既有记忆和处理装置(人的大脑),又有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 器官及控制这些器官的肌肉神经); (3)人的身体既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又与自然和社会外部环境保持 着普遍联系。
(二)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Page 2
传播学教程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有 意 义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Page 3
退出,采用新阐释
传播学教程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三)人际传播的特点 1.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非制度化的传播。
第四章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衣着打扮;器物的使用)
2、体态
(手势;姿态;表情等) 3、时空 (时间;空间)
二、人际传播
(一)定义
两个个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功能 1、实现自我认知 2、建立和谐关系 3、认识和控制周边环境 4、交流与获得人生经验 5、满足情感需要 (三)特点 1、互动性强 2、手段众多 3、情境性强 (四)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交流 1、物体(衣着打扮;器物的使用) 2、体态(手势;姿态;表情等) 3、时空(时间;空间)
第四章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一)定义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
信息处理的活动。
一、人内传播
(二)重要性
人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 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基 础。
一、人内传播
(三)米德:“主我”与“客我”
理论 (四)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属 性
二、人际传播
(一)定义 两个个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人际传播
(二)功能
1、实现自我认知
2、建立和谐关系
3、认识和控制周边环境
4、交流与获得人生经验 5、满足情感需要
二、人际传播
(三)特点
1、互动性强
2、手段众多
3、情境性强
二、人际传播
(四)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交流
一、人内传播
(五)常见形态 内省式思考;自我暗示等
一、人内传播
(一)定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 (二)重要性 人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三)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 (四)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五)常见形态 内省式思考;自我暗示等
04第四讲_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 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
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
才会出现一次。
排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 岁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 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特点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 程,但它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
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体系统,
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 。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但本质上它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 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
(三)内省式思考
• 内省 日常的、长期的 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 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 • 以解决现实目的为目的 的自我反思,称为内省 式思考。 米德-内省是在遇到困 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 时才会活跃。
• 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环 境和他人有密切联系。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联系过 去和未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2.把握交谈契机
交谈契机,是指交谈双方展开交谈话题的 机会。交谈契机把握得好,交谈就顺势而下, 融洽有味;不合适宜的胡言乱语,就会遇到 麻烦,甚至碰钉子。 访友拜客或有求于人总要先寒暄几句。开 门见山、单刀直入则会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 之嫌。如果场合适宜,说几句“今天天气真 好”之类的话当然不错,但若不论时间、地 点一味是天气如何则未免有些滑稽。最好还 是结合所处的环境顺手牵羊,就地取材来引 出话题。
• 自我 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我,是自 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 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这种互动 。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微信是属于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它是通过手机网络平台,以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与对方进行人际交流。
传输内容的丰富性。
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及显示地理位置等方式显示当前的用户状态,同时朋友圈的用户可以以语音、视频等手段即时发表评价,满足了人们个性化表达,这也可看作是人际传播方式的一种延伸,视频语音等同于面对面传播,但同时也是属于依靠媒介的非面对面传播。
2、信息沟通的即时性。
微信能够显示用户的地理位置,可以选择性的信息沟通,同时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及时了解自己关注的人和事,同时它可以借用微博网站、即时聊天软件发布各种消息并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
传播情境的明显性。
微信的传播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它会因为个人和环境因素,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利用语音、照片、表情等隐藏或表露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利用软件功能显示地理位置,这就构成我们所说的传播意境交流内容的私密性。
微信具有密码保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料、聊天内容等。
他人很难盗取相关资料。
根据人际传播的动机,可以将人际传播分为两类:一是满足性人际传播,二是手段性人际传播。
微信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同时具备有两种动机,因而也可以分成满足性人际传播和手段性人际传播。
1、微信中的满足性人际传播。
满足性人际传播的重点不在于沟通的功利性或实用性目的而在于沟通行为本身以及由这种沟通所达到的一种自我满足,是一般的社会性需要。
尤其是人际感情需要的满足功能。
微信这种感觉满足性人际传播行为主要体现在问候、情感交流、闲聊、娱乐等等方面。
2、微信中的手段性人际传播。
手段性人际交流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把交流本身视为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或目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告知性的交流,这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目的的行为,目的在于使受众接受某种信息的交流,比如班长以微信形式告知同学们考试的相关信息;二是劝服性交流,以劝服为重点的交流,其特点在于不仅传播有关信息,而且还强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使受众在信仰、行为、思想、价值观念上都受到改变。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0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05
自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号表示。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8种形式,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
01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 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02
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第一节、人内传播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
意义:
第一节、人内传播
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
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状况;
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
局限性:
第一节、人内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言语交际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认为,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完成一定 类型的行为,这种言语交际可以分为五类: 一、对事物的真相或价值作出判断的那些言语交际。 二、是那些行使权利施加影响或运用权利的言语交际,诸 如任命、表决、劝告或警告。 三、是说话者承担某种行动义务,诸如允诺、保证、表明 信仰或信念。 四、主要与社会行为有关,诸如道歉、祝贺、慰问或挑战。 五、是表示对某事所持态度的言语交际,如争论、答辩、 让步、假设或推测。
一、人际传播的。 其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 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 的一个基本动机。 人际传播的第三个基本动 机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第四,满足基于人的社会 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致可分 为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某 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如信件、电话、电报等等) 的传播。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具 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 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 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 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 1、感觉 2、知觉 3 3、表象 4、概念 5、判断 6、推理
结合以上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 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 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 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 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 的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 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个著名的思维定势例子是“鸟类研究者的偏见”,描述了一个鸟类研究者因为长期研究鸟类而形成了对 鸟类的思维定势,导致他无法正确识别其他动物。这个例子表明,思维定势会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和判断 力,使其难以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案例三:情绪的自我调节
总结词
情绪的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调 节的能力。
创新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 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采用实验、观察、 调查等多种手段,对人内传播 与人际传播进行深入研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联系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个体内部的信息处理和心理活动过程会影响 到人际传播的效果,而人际传播也会对人内 传播产生反作用。
区别
人内传播是个体内心的心理活动过程,不涉 及其他个体,而人际传播是两个或多个个体 之间的信息交流;人内传播是非言语性的, 而人际传播是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结合;人 内传播主要是个体对自我认知和情感的处理, 而人际传播主要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人内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基础,人际传播反过来也会 影响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都涉及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和 反馈等过程。
区别
01
02
03
04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自我传 播,信息在个人内部进行传递 和交流,没有涉及到其他个体 。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自我传 播,信息在个人内部进行传递 和交流,没有涉及到其他个体 。
详细描述
一个著名的自我暗示案例是“皮革马利翁效应”,它描述了一个名叫皮革马利翁的雕塑家,通过强烈的自我暗示, 将自己的雕塑作品赋予生命。这个效应表明,强烈的自我暗示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朝着暗示的 方向发展。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 人际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
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 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 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
第二节、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
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
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符号互动。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 理论观点: (1)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主要观点: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他人对于自 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
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第一节、人内传播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感觉阶段)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解释、定义阶段) 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感情倾向 (判断阶段)
第七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扩展阅读
1.《人际传播教程》(美)约瑟夫·A·德维托 译者:余瑞祥 汪潇 程国静 等 2.《影响力》 (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 *史上最强大、最震摄人心、最诡 谲的心理学畅销书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 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 象。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 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 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 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 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约哈里之窗说明了两个问题:自我表露和反馈。
自我表露和反馈对于有效沟通很重要,是达到扩大开放区域, 使封闭的自我向公众开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的两个 基本途径。
二、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1、面对面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 等 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 口语、类语言等 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 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和动机 1、人际传播: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 息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 : (1)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与世隔绝的生活令人疯狂
二、人际传播的相关理论(难点)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库利 1909年 《社会组织》 “镜中我”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渠道多,方法灵活;
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 1969年 《象征互动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 动性的内在化。
“自我互动” 有助于理解社会传播与自我 的关系:人不但与他人进行传播,而且与 自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
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 种重要的人内传播方式。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 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 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瑞士心理学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 事物,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 (cognitive schema)的东西在起作用。
瑞士心理学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人内传播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人内传播伴随着积极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这是区别 于其他动物传播的根本特点。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 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人内传播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内 传播
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1.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 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 3. 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 的意识的产生
要素
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 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 3、 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 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4、 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 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涵 5、 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 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 的基础上进行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 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 动机制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 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 程进行系统研究 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 策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 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 的我,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 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 这种互动 .
(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身高、体形、脸型、 饰物、 发型、服装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自我表达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联系的, 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 值尺度。
重庆的一对新人扮僵尸逛街
新人在洋人街上牵 手漫步,惹来旁人 羡慕眼光,谁知转 过头来,两人却是 一副僵尸扮相,吓 倒一大片路人。新 娘裸露在外的皮肤 全部涂上了白粉, 惟独嘴唇却是鲜红 ,如同刚刚吸完血 ,脖子上还有勒痕 。新郎也是一身白 ,让人不寒而栗。 这对“新人”自称 展现的是行为艺术 。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答:(1)人内传播的含义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内传播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①人内传播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②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③人内传播对社会实践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④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它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1)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
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作为分析、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详尽分析可能性” 详尽分析可能性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2)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核心路径 边缘路径
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 以较为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 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 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内传播属于 人体内部的传播,但它仍然能够通过人的 活动表现出来。施拉姆这样阐释人的传播 行为:
1、一个事件发生了 2、这一事件刺激了A先生的眼、耳朵或其他感觉器官,
腺线,产生紧张(张力)、未讲话前的“感觉”等等 9、接着B先生开始按照他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把这些感
觉变成字句,并且从他“考虑过的”所有字句中 10、他’‘选择”或抽象出某些词,以某种方式安排这
些词,然后B先生相应地讲话,或做出行动,从而刺激了 A先生―或其他某人 11、这样,传播过程就继续进行下去 … …
C、第三,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库利是在
1909 年出版的《社会组织》 一书中提出“镜中 我”概念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 “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自己的想象;二是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 想象;三是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 的情感。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 中我”的主要机制。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 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4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三、人内传播过程的环节、要素 人内传播过程的环节、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四、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一)主我、客我理论 主我、
提出者: 1、提出者:[美]米德 内容: 2、内容:
主我( ——个人本身态度 个人本身态度、 ①自我 主我(I)——个人本身态度、行为的表现 冲动、欲望) (冲动、欲望) 客我(ME)——他人期望的个人表现 客我(ME)——他人期望的个人表现 约束性) (约束性) 主我”“客我” ”“客我 ②“主我”“客我”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主我”“客我”互动形成自我意识,并不断改进、变化, ”“客我 ③“主我”“客我”互动形成自我意识,并不断改进、变化, 形成新自我
三、人际传播的条件
1、传播双方相互吸引 2、媒介上接近 3、时空上接近 4、对自我的认知 5、对他人的认知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一)自我表达的途径=人际传播的媒介: 自我表达的途径=人际传播的媒介: (1)语言 (1)语言 (2)非语言 (二)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1、自我表达目的:为了使他人充分认识、 自我表达目的:为了使他人充分认识、 评价自己 2、同时注意两方面: 同时注意两方面: ①展示个性 需符合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 ②需符合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符合普遍的 真善美价值尺度
(二)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1、提出者:【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提出者: 罗伯特. 2、内容: 内容:
激活基模 新信息————— 新信息————— 强化原基模 强化原基模 与原基模吻合——原基模方式认知 与原基模吻合——原基模方式认知 —— 与原基模不吻合——创建新基模 与原基模不吻合——创建新基模 ——创建
(三)内省式思考
(1)反省 日常、 ★日常、长期的自我反省活动 短期、一时、 ★短期、一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 的自我反思——内省式思考 的自我反思——内省式思考 —— (2)特点: 特点: 并非每时每刻发生,只有在遇到困难、 a、并非每时每刻发生,只有在遇到困难、 障碍等问题时才活跃起来 并不封闭,与外界环境、 b、并不封闭,与外界环境、他人有联系 不仅是一横向过程,也是一纵向过程, c、不仅是一横向过程,也是一纵向过程, 要调动自身经验, 要调动自身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
互动话题: 1.“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你对这两句话怎么理解? 2.你对这个故事怎么认为?(英国前教育大臣教育和就业大臣戴维·布伦基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是指个人接受外部 信息并在人体内部 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5.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 6.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
四、人际传播的基本功能 1.协调人际关系; 2.交流思想感情; 3.统一社会态度; 4.支配他人行动等。
三、人内传播的特点 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四、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1.人际传播实质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精神内容的交换的质量如何,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取决于他的媒体,在这里,媒体也可以理解为任何能够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渠道,人际传播的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的理由就是他的传播的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
人内传播: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
人体有: 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 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 人际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
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 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 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A 与 B 和 X 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 如果 A 与 B 和 X 之间的倾向越强,即双方都希 望能够全面了解 X,并且有关 X 的信息对于 A 和 B 都是公开的、流通的,那么 A 和 B 与 X 的关系像 AB-X 模型一样形成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
第二节、人际传播
图中 A 与 B 之间的吸引力越小,A 与 B 之间的距 离就越大,但是他们为了保证这个模型对称,必须维持 A-X 和 B-X 这两条边对等的关系,这种对等关系是建立 联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和 B 对 X 产生了不同的认 识,A 会不顾 B-X,或者 B 会不顾 A-X,那么 A-X 和 BX 之间的影响就会不同,A-B-X 模型就会失去了对称和 平衡,则 A-B 之间的失衡关系更加速了 A 和 B 关于 X 的不一致观点。
第一节、人内传播
(4)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含义:
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
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的, 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 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 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 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 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 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到目前为止, 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到目前为止,传播 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 域:
• 这种理解认为,无论两人交谈,小团体 之间的讨论,组织间的沟通,为了达到 说服效果,改变态度意见,促进双方了 解,只要在面对面的情境(face to face situation)之下,由一方传达对方的情形, 都属于人际传播的形态。实际上,这是 一种宽泛得多的理解,包含了群体传播 (如“团体”可指与个人自然发生的社 会群体,家庭、亲友、社交圈等)和组 织传播
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
• 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以满足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 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 •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 情感沟通的需要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的了际传播具 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 非制度化的传播 私密性
• C.H.库利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概念 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库 利提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 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人内传播 与 人际传播
央 视 大 楼
第一节 人内传播
•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 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 信息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人内传播 •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所谓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 所谓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 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 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等向 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自我表达是否合适, 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自我表达是否合适,直 接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效果 自我表达的媒体:文字、语言、表情、服装、 自我表达的媒体:文字、语言、表情、服装、发 携带品、装饰品、姿态(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型、携带品、装饰品、姿态(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P85-88) P85-88)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主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的
主 我
客 我
的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他人的期待 加 选 互 工 择 、 修 动 改 解 释 自 的 理 解 、 人 自 自 自 自 的 动
内省式思考 ——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研究: 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研究: 何时才会发生内省式思考? 何时才会发生内省式思考? 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 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 周围的社会环境、 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 的联系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过程,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过程,而且 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的、 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的、纵向发展和 创造的过程
第二节 人际传播
•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指个 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 行为。关于此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人际传播包含两个人,这一事实再清楚不过 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规定人际传播的 范围仅限于两个人”。 传播学者斯图尔特指出,“人际的”这一词语 用来修辞“传播”时,不只具有“两个人的”、 “面对面的”、“非正式的等表面的意味。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人际传播有许多种样式, 如相遇、倾心的交谈、争论、讲演、会议、教 学,甚至包括电话、电子信件形式的交谈等
•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 过程不是孤立的, 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 接关系 •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 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和实践性 •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 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 谢谢大家!
作为生理机制的人内传播
人体的生 理机制 感受刺激
感 官 系 统
神经传导
神 经 系 统
大脑活动
人 的 大 脑
肌体反应
肌 肉 神 经 这 些 器 官 的 器 官 及 控 制 发 声 等 表 达
传播 的
传 理
意识(思维) 意识(思维)的产生过程
动物 感觉和心 理到能动的 人的意识的产生 由刺激感应 刺激感应的 刺激感应 反应形式到高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感觉和心理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 互动性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性,人内 互动性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性, 传播不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传播不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具有明 确的互动机制。 确的互动机制。 • 考察人的自我意识的活动,应该是揭示人 考察人的自我意识的活动, 内传播之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把钥匙
由一切物质所 具有的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 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 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
• • • • • •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结合以上分析和论述, 结合以上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人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