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
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 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壁内N
- 丛-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激素
内分泌
(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 旁分泌
副交感N和交感N
消化道内机械化 学和温度感受器
粘膜下N丛 ↓↑
肌间 N 丛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交感神经
副 交 感 神 经
交 感 神 经
副交感神经
肌间N丛
粘膜下N丛
(二)植物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副交感神经
1)分泌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N 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 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此外,静息状态 下的Na+少量内流和Cl-的外流也有关。
2.慢波电位
平滑肌 RP并 不 恒定地维持在一 定水平上,能够 在RP的基础上,
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 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自分泌 神经分泌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
(三)三大胃肠激素
三大激素 胃泌素
分泌 刺激物 G 迷走N(Ach)
cells 蛋白质
促胰液素 S cells
胆囊收缩素 I cells (CCK)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功能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慢波电位、动作电位和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1、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发生之后产生的, 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2、肌肉收缩波只出现在有动作电位时,动作电位 数目多,收缩幅度大。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吸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神经分泌: 4.腔内分泌:
复习思考题
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F)
概
述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 收缩。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 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Ca 2+通道开放 →Ca 2+内流→AP 。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系统 1.分类
1)粘膜下神经丛 2)肌间神经丛
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一)壁内N丛支配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 运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N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 NO、CCK、ATP、GABA等。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 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பைடு நூலகம்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二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
[K+]
蛋白质
化学势能
[K+] 电势能
2.基本电节律(BER,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 2)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峰电位于收缩之间存在相关性,每个慢波上出现的数 目越多,收缩力越大。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三)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慢 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ial细胞(是 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 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慢波电位作用: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 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 是控制胃肠运动(蠕动的方向、节律、速度)的起步电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