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案例一:阿根廷金融危机(1970~1980年)

A、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由来及前景

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悲剧如今在阿根廷又一次重演。作为拉美第三大经济实体的阿根廷自1970年以来已经发生8次货币危机。2001年初以来,阿金融形势不断恶化,数次出现金融动荡,7月份危机终于爆发。证券股票一路狂跌,反映一个国家信贷风险度的国家风险指数狂升不止,资金大量外逃,国际储备和银行储备不断下降,同时,政府财政形

势极端恶化,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一、危机的过程

2001年7月,由于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税收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面临丧失对外支付能力的危险,酝酿已久的债务危机终于一触即发,短短一个星期内证券市场连续大幅下挫,梅尔瓦指数与公债价格屡创新低,国家风险指数一度上升到1600点以上,国内

商业银行为寻求自保,纷纷抬高贷款利率,其甚至达到250%~350%。 ①几天来,各商业

银行实际上停止了信贷业务,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换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出售。8月份阿外汇储备与银行存款开始严重下降,外汇储备由年初的300亿美元下降到不足200亿美元。危机爆发后短短几个星期内,阿根廷人已从银行提走了大约80亿美元的存款,占阿根廷私

人存款的11%。 ②11月份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达到250%~

300%的天文数字。受此影响,纽约摩根银行评定的阿国家风险指数曾一度突破2500点。12月,阿实施限制取款和外汇出境的紧急措施,金融和商业市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并进一步削减公共支出,加大税收力度。同时,阿政府与IMF有关12亿美元贷款到位的谈判陷入僵局。有关阿陷入债务支付困境和货币贬值的谣言四起,银行存款继续流失。2002年1月3日,阿没有按时偿付一笔2800万美元的债务,正式开始拖欠该国高达1410亿美元的债务。1月6日,阿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阿新政府提交的经济改革法案,为放弃执行了11年之久的联系汇率制和比索贬值开了绿灯。此后,在国会的授权下,阿终于宣布放弃了比索与美元1∶1挂钩的货币汇率制,阿比索贬值40%。目前,由杜阿尔德总统领导的新政府正号召全国团结起来,积极配合国际经济组织,寻求国外援助,尽快摆脱经济崩溃的厄运。但阿政府

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新经济措施的实施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危机的影响

尽管阿目前的债务危机没有如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那样迅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引发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但其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政府和银行信用降至最低。阿目前政府外债已达1322亿美元,其中946亿美元为政府债务,其余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并且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仅2001年上半年财政赤字就接近50亿美元,由于一再突破国际货币组织规定的财政赤字指标,其与各国借款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谈判举步艰难。与此同时,阿银行面临挤兑危机,各大银行门前纷纷出现排队提款的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实施金融监管,直到目前下令冻结个人存款,甚至

出动警察搜查外资银行,防止大量资金的外逃。

其次,债券市场大幅波动。梅尔瓦股票指数几经反复,政府公债价格一路下跌,在纽约

上市的布雷迪债券价格也遭受相同命运,银行贷款利率更是成百倍的上涨。再次,波及周边国与债权国。首当其冲的是阿根廷邻国,巴西及智利货币兑换美元迭创新低,尽管巴西央行曾入市干预,但是其货币雷阿尔仍大幅贬值。阿放弃比索与美元1∶1汇率而将比索贬至40%,立即在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产生了连锁反应,这两个国家目前已相继宣布货币贬值,以减少阿比索贬值后阿商品的竞争冲击。与此同时,欧洲、中东及非洲等地新型债券、货币

及股票市场,在波兰货币兹罗提及南非货币兰特的带动下全面大跌。

最后,引发社会动荡。阿债务危机爆发后,阿政府数易总统及经济部长,经济政策也屡屡调整,但成效不大。政府先后采取的提高税收,削减公有机构员工工资和补贴,冻结个人存款

等极端措施,遭到民众的强烈反抗,骚乱时有发生。

B、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分析与思考

众所周知, 阿根廷于2001 年至2002 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 并同步发生财政危机、企业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体制危机。对此, 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努力走出危机阴云, 使GDP 逐季增长, 增幅超过0.5%,2002 年第四季度曾高达2.0%,2003 年GDP估计增长6%, 2004 年预计增长5% 。财政经常性账户从2002 年5 月起出现盈余, 收支逐月增加。

一年多来, 阿根廷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金融危机初期, 被迫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通过《公共紧急状态和汇率体制改革法》, 赋予新总统几乎不受限制的经济权力以应对危机。冻结银行存款和对美元存款按121.4 的汇率强制比索化。二是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倒账”( 即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本息)末日与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机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等形式, 获取贷款援助, 减轻和延缓债务偿还负担。

金融危机之后, 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要求下, 在2004 年前先确定一个货币发行控制在30% 的增幅内、通货膨胀5% 的涨幅内的货币政策目标, 然后从2004 年 1 月 1 日起, 根据通货膨胀预期确定保持稳定的浮动汇率制。二是努力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危机发生时, 全国银行由90 多家减少到50 多家, 员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 冻结存款和强制比索化等措施对储户伤害较多( 比索存款贬值2/3以上), 人们不愿也不敢向银行存款。危机之后, 政府向人们发出恢复对银行信心的号召时, 人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 储蓄很快回升,2003 年 6 月已达6472 万比索, 较最低的2002 年7 月的54 包0 万比索增加992 万, 月均增长 1.7% 。三是鼓励银行向私营部门增加贷款, 根本改变危机前要求银行过多向公共部门增加贷款的做法, 促进经济恢复。四是严格限制美元汇出和商品进口, 鼓励农产品出口, 吸引国外游客来阿旅游, 以增加经常性账户盈余。四是在改革税制、加强征管的同时, 努力控制财政支出, 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或盈余。

阿根廷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

( 一) 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 削弱了阿经济竞争力。问根廷之所以在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 即货币发行量以国际储备为基础。1991 年之前常用发行钞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 加上其他因素, 致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1989 年曾高达49% 。1991 年采取货币局制度后, 通胀很快得到控制, 1994 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 3.9% 。但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 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 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进口便宜, 出口较贵, 进而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