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有感

今年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我为杨校长的教育思想、意念所震憾,为他对教育的爱所感动。杨校长从事教育目标就是为农民的孩子办出最好的学校,让农民的孩子也受到最好的教育。他把他的目标融进了他的教育信念中,引导着他的教育行为。在他人生路上有几次重大选择但他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五里小学。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探索求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从教20多年,始终以满腔热情献身于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总结了20多年来办好乡村教育的三点经验,即办农村教育要学会联合,教农村孩子要学会赏识,当农村教师要学会自信;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把一所只有7名教师、150多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杨瑞清的成功,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坚定信仰,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再发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在行知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曾放弃,他也曾遇到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窘境,那时的他,充满了自卑和失落,但他迎难而上,在中国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扛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旗。

杨瑞清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抓住成长二字。人的一生,只要关注成长,就不用操心成功,更不要操心成绩问题。人专心致致地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你还用担心它不结果吗?还用担心它不成材吗?”这极富哲理,耐人寻味。可悲的是现在有很多树,刚刚长成一点,我们就急切地摇晃着它,抱怨它为什么不结果,为什么不成材,最终导致它结不了果,成不了材。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象“拔苗助长”的做法家长中有之,教师中也有,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成长。巴不得让孩子将所有的知识都学会,都装进他们的大脑,而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

杨瑞清认为,孩子不怕训斥打骂,最怕被感动,被瞧得起,因为要无条件地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信任他的潜力,尊重他的人格,理解他的个性,要看重优点,不纠缠缺点,

用优点激励他不断往前走,形成良性循环;要将所有的孩子都看做好孩子,让这些好孩子拥有好心情,过上好日子。这就是赏识教育。他经常对教师们说:“让孩子们快乐、自信,就等于抓住了一个西瓜,仅仅忙于考试和分数,只是抓住了一粒芝麻。”在他的学校制作了精美的优点卡,要求每一位老师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间、有地点、有细节、有点评地写到优点卡上,每周获得优点卡的学生名单在学校黑板报上公布。学校还请家长替孩子在优点卡上背面写一条优点。这与我们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杀鸡吓猴”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鸡没杀死,猴幸灾乐祸。赏识教育的氛围使人愉悦,“杀鸡吓猴”的教育使人郁闷,愉悦能激励人奋发向上,郁闷则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杨瑞清校长让我们对教育对工作思考,怎样做一名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地告诉了我们。我们会更加努力,成为学生教育路上的启明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