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实验二、黑曲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和原理2、掌握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工艺3、学会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方法和原理二、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可以用于一切含纤维素的生物质的降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主要有木霉属、曲霉属、根霉属,黑曲霉所产的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能避免酶解产物纤维二糖的阻遏作用,而且安全无毒,故而成为生产纤维素酶的主要菌种之一。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故发酵生产时需有纤维素物质作诱导剂。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底物,用发酵所得纤维素酶对底物进行酶解,测定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可以计算酶活力高低。
还原糖与DNS反应形成棕色物质,颜色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
三、材料与试剂配制1、生产菌种:黑曲霉2、斜面(活化)培养基:酵母膏0.4%,蛋白胨0.6%,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0.9%,马玲薯浸出液7%,琼脂2%,陈海水(或人工海水)配制,pH7.0-7.4。
3、人工海水:NaCl = 24 g/L ;MgSO4·7H2O = 7.0 g/L ;NH4NO3= 1 g/L ;KCl = 0.7 g/L ; NaH2PO4= 2.0 g/ L ;Na2HPO4=3.0 g/ L ,pH7.4。
4、微量元素液:FeSO4·7H2O 5.0mg/L,MnSO4·H2O 1.6mg/L,ZnSO4·7H2O 1.4mg/L,CoCl22.0mg/L,加蒸馏水200ml使之溶解。
5、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麸皮作碳源3 g,氯化铵或硫酸铵作无机氮源1 g,蛋白胨0.05g作有机氮源,人工海水100 ml(含1%微量元素液),自然pH值。
6、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麸皮:稻草粉=2:1作碳源5 g,人工海水12 ml(含1%微量元素液,1%氯化铵或硫酸铵,0.05%蛋白胨),自然pH值。
7、6% DNS试剂:称取酒石酸钾钠182g溶于500ml水中,加热溶解,于热溶液中依次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6g,20.8gNaOH,5g苯酚,5g无水亚硫酸钠,加热搅拌溶解,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酶活测定及复核鉴定-定稿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酶活测定及复核鉴定摘要:试验中的真菌一部分来源于九寨沟的土壤中和枯枝落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河北迁安市及胜利油田的污染土壤中。
包括ACCC 31726、ACCC 32491、ACCC 32567、ACCC 32568等共计29株菌对其进行了微生物纯化、分离、筛选、酶活的测定及复核鉴定等。
关键词:纤维素酶活筛选真菌 ITS 鉴定纤维素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一类天然资源,且可无限再生。
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
并且我国每年产秸秆约7亿多吨,实现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是整个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纤维素资源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实验通过对菌种产纤维素酶活的测定确定其酶活高低,并综合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菌种试验菌种一部分来源于九寨沟的土壤中和枯枝落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河北迁安市及胜利油田的污染土壤中。
包括ACCC 31726、ACCC 32491、ACCC 32567、ACCC 32568等共计29株菌,所有菌种均来源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中心(ACCC)。
1.1.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马铃薯200.0g 葡萄糖20.0g 琼脂15.0~20.0g蒸馏水1000.0mL pH 自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0mL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CMCNa)NH4NO3 1.0g KH2PO4 1.0g KCl 0.5g Mn SO4 0.004g ZnCl20.0017g CoCl20.002g MgSO4•7H2O 0.5g FeSO4 0.01g CMCNa 1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 6.5羧甲基纤维素液体培养基(同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液体发酵培养基玉米秸秆粉(40目)10.0g 麸皮 2.5g KH2PO4 1.5g (NH4)2SO4 1.3g K2HPO4·3H20 2.9g CaCl20.15g MgCl2 1.0g FeSO4 0.005g MnSO40.0061g NaCl 1.0g 蒸馏水1000 mL1.1.3主要试剂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2g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度300~600里泊)溶于200.0mL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溶解,用一层纱布过滤,取滤液100.0mL加pH4.8的醋酸盐缓冲液20.0mL,再加蒸馏水410.0mL,贮冰箱备用。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黄曲霉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用, 最 适 浓度 分 别 为 1 . 0 %、 0 . 6 %, 最适 p H为 6 . 0 。综 合 优 化 后 , 测 得 滤 纸 酶 活和 C M C酶 活 分 别 为 7 . 7 3 U / mL 、 l 1 . 2 8 U / mL 。 相 比 优化前提 高了3 8 . 8 %和4 3 . 7 %。 关键词 : 纤维素 ; C MC酶活 ; 滤纸酶活 ; 发 酵条件优化 ’
粮食短缺 、 饲料资源 紧张 、 能源 危机 和环境 污染等 问题具 有深
远 的意义 : 。
因此 , 本 实验对 从土壤 中筛选 出一种纤 维素酶活性较高 的 黄曲霉 , 对其酶学性质初步探究 , 为今后 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
1材料与方法 1 . 1材料 1 . 1 . 1菌种 黄曲霉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微生物实验室 。 1 . 1 . 2培养基 活化培养基 : P D A 发酵 培 养基 : K N O 3 2 g , N a C 1 l g , Mg s o 4 0 . 5 g , K H2 p o ,l g , N a 2 H P 0 4 l g , 乳酸 0 . 2 %, 羧 甲基纤 维素 钠 1 %, I t 2 0 l O 0 0 mL , p H 自然 , 1 2 1 ℃灭菌 3 0 m i n 。
式中, I 为酶 活 ( U) ; m为 葡萄糖 生成 量 ( m g ) ; v为反 应液 中酶液 加 入 量 ( mL ) ; n为 样 品 的 稀 释 倍 数 ; t为 反 应 时 间 ( ai r n ) 。 1 . 2 . 3反应温度和 p H对纤 维素酶的影响 反应温度设置 3个梯度 , 分别为 4 J D ℃、 5 0 ℃、 6 0 ℃; p H设置 5个梯度 , 分别 为 4 、 5 、 6 、 7 、 8 , 温度 用 水 浴锅 控 制 , p H梯 度 用 p H 4 . 8的柠檬酸钠缓 冲液 和 1 m o l / L的 N a O H溶液 调制 , 分 别 测定各个 条件下的 c M C酶活 和滤纸 酶活。 1 . 2 . 4金属离子的纤维素酶活 的影 响 选取 6种金 属离 子 : Z n 2 、 M 、 F e ¨、 F e “、 Mn z ’ 、 c a 2 , 每种金属 离子设 置 8个 梯度 , 浓度 分别 为 ( a r g / m E ) : O . 2 、 0 . 4 、 O . 6 、 O . 8 、 1 . 0 、 1 . 2 、 1 . 4 、 1 . 6 , 以不添加金属离子 的发酵 培养基 为 对照 ; p H设置 6个梯度 : 4 、 5 … 6 7 8 、 9 ; 蛋 白胨设置 8个梯度 , 含 量为: O . 2 %、 0 . 4 %、 0 . 6 %、 0 . 8 %、 1 . O %、 1 . 2 %、 1 . 4 %、 1 . 6 %; 酵母 粉设 置 4个梯 度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按 照这些条 件配制发 酵培 养基 , 在摇 床上 , 2 8  ̄ C, 1 2 0 r / m i n , 发酵 7 2 h后 , 测 定滤 纸酶活。
酵母菌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秸秆 / %
麸皮 / %
蛋白 胨 /%
酵母 膏/%
1 24
28
5
0.4
3
0.20
0.10
2 36
30
6
0.8
5
0.25
0.20
3 48
32
7
1.0
7
0.30
0.25
2 结果与讨论
2.1 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和菌体质量浓度 酵母菌生长曲线和菌体质量浓度测定结果见图 1。
菌数的对数 logN
▲ 菌数的对数 logN
2.3 发酵菌种产淀粉酶特性的研究
分别测定酵母菌不同培养时间的淀粉酶活性,
试验结果见图 3。
3.0 2.5 2.0 1.5 1.0 0.5
0
12 24 36 48 60 72 96 时间 /h
图 3 FWZ8-12 产淀粉酶曲线
从图 3 可见 :FWZ8-12 菌株开始淀粉酶活性 较低,这可能是因为 PDA 培养基中,由于存在一 定含量的葡萄糖,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碳源的耗尽, 菌株开始合成淀粉酶,在 36 h 时,FWZ8-12 酶活 达到最高。 2.4 单因素试验对 FWZ8-12 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2.4.1 秸秆含量对 FWZ8-12 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按照上述培养方法,分别在 2、4、8、12、24、 36、48、60、72 和 96 h 取培养液 10 mL,稀释一定 倍数后,涂平板,30 ℃静置培养 36 h 后,菌落计数。 1.3.3 酵母菌生物量的测定
15 mL 塑料离心管于 65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分别称质量,备用。按照上 述培养方法,分别在 12、24、36、48、60、72 和 96 h 取培养液 10 mL 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离心管中, 4 000 r/min 离心 10 min,弃去上清液,然后放入 65 ℃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89固态发酵稻草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草粉、 麸皮不同比 例 的 组 合 对 纤 维 素 酶 活 性 影 响 较 大。图 ! 显示, 当稻草粉为 5 A、 麸 皮 为 , A 时, 酶活 力最高。
+*8
发酵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配制固体发酵培养 基 若 干 瓶, 按 温 度 梯 度 +8 G
’%
湖南农业科学
第!期
在 $% & !’ # 范 围 内 温 度 对, 滤纸酶 !" # 分别发酵, 活力影响的 差 异 不 明 显 (图 ( ) , 故选择发酵温度为 $% # 。
!$#
! $# $ !
实验方法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取培养 " / 孢子成熟
变绿后的斜面孢 子, 用限量培养液从菌株斜面上洗 下孢子, 于 #’ 6 、 孢子数含量为 (& F 9 3B. 培 养 = G , !&’ 个 9 31 。 ! $# $# 固体发 酵 固 体 发 酵 培 养 基 装 入 #(& 31 三
图’
)* 值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度 ( $% # , 的 C D ’ + "!! , !9 # , !$ # 范 围 内 ) 7D 表明二者对酶活力影响的差异不显 9 + 8,% F 9 + 9( , 著。各 影 响 因 素 的 主 次 顺 序 为 碳 氮 比 F -./0123 营 养液量 F 发酵 温 度, 与 单 因 子 实 验 结 果 一 致。 通 过 单因子及正交试验, 确定绿色木霉 @6! 、 (’(( 固体发 酵稻草秸秆生产 纤 维 素 酶 的 最 佳 的 条 件 为: 稻草粉 麸皮 ’ R, 起 始 )*( + 9 , % R, -./0123 营 养 液 $9 ?2 , $% 纤维素酶活力可达 # 发酵 ! + ( 0 。在此优化条件下, 9 + !’ <= > ?2 。
里氏木霉发酵亚硫酸盐蔗渣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剖析

0.56
0.86
0.77
0.7
0.48
基于结果,最适合的碳源浓度为10g/L纤维素浓度的亚硫酸盐蔗渣浆
β-葡萄糖苷酶活/(IU·mL-1)
0.36
0.29
0.17
0.13
0.11
pH
6.42
6.08
4.724.4945472h滤纸酶活/(FPIU·mL-1)
0.73
1.03
1.43
1.12
0.69
96
8.31
0.75
0.07
0.23
0.74
产酶历程分析
β-葡萄糖苷酶活/(IU·mL-1)
0.54
0.47
0.62
0.31
0.29
pH
96h
滤纸酶活/(FPIU·mL-1)
β-葡萄糖苷酶活/(IU·mL-1)
7.94
8.08
7.97
7.63
6.87
0.55
0.79
1.20
1.12
0.69
0.13
0.08
0.07
0.09
0.17
3.3 有机氮源种类对里氏木霉产酶的影响
0.60
0.18
0.18
0.29
1:1
72
4.92
1.43
0.62
0.20
0.45
96
8.36
1.20
0.07
0.24
0.64
48
4.21
0.64
0.20
0.18
0.29
1:1.5
72
4.99
1.50
0.70
0.20
0.47
纤维素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纤维素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纤维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复杂多糖,由纤维素主链和纤维素外露的副产物组成。
然而,纤维素的结构特殊,不易降解,因而使得纤维素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纤维素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门领域。
纤维素酶的制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微生物发酵和重组DNA技术。
常见的微生物发酵法包括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主要指利用固体底物如纤维素为碳源进行发酵,如用木霉菌、曲霉菌等发酵制备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则是将纤维素酶产生菌参与发酵系统中,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以菌株培养活跃度为指标。
利用液体发酵法制备纤维素酶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
重组DNA技术制备纤维素酶的方法,是将纤维素酶基因导入在相对于宿主来说载体基因较大的质粒或者经过改造的真核表达质粒中。
1.酒精生产:纤维素酶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首先被人们广泛关注。
利用纤维素酶将植物细胞壁水解产生的纤维素与酵母菌一起发酵,可以达到大大提高酿酒产量的目的。
2.生物柴油生产: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替代能源,而纤维素作为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在生物柴油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有效地水解成可发酵的糖,然后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糖转化为生物柴油。
3.奶牛饲养:纤维素是奶牛常见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是奶牛的消化系统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有限。
因此,添加纤维素酶可以有效地提高乳牛对纤维素的消化率,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乳牛的生产性能。
4.饲料添加剂:纤维素酶也可以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降低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提高饲料的可利用性,减少饲料浪费。
虽然纤维素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酶的稳定性、活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改进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此外,酶制备的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纤维素酶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重要的生产与应用价值。
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其结构复杂,难以降解。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为利用纤维素资源、提高生物质酶解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微生物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通过调节培养条件、选用优良菌株等方式来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
近年来,采用转基因技术制备纤维素酶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将纤维素酶基因导入高效酶产生菌株,可以大幅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
纤维素酶的应用涉及生物质能源、饲料行业、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有效降解成可发酵的糖类,进一步转化为乙醇、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用于替代传统石化能源。
饲料行业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提高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率,增加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食品工业中,纤维素酶可以用于果汁澄清、酒精酿造、食品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纤维素酶的研究还涉及酶学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
研究发现,纤维素酶的降解效果与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对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对不同纤维素酶家族成员的研究,发现其在降解机制、底物特异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深入理解纤维素降解过程提供了基础。
虽然纤维素酶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纤维素酶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纤维素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因此,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效能。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对纤维素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离提纯纤维素酶产生菌

分离提纯纤维素酶产生菌一、目的掌握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特性,了解菌种产酶培养条件。
并掌握其发酵工程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将菌种采样,分离筛选出目的菌,用刚果红进行鉴定,再进行酶活测定。
然后选出高产的酶菌进行扩陪。
主要流程:采集样品→富集培养→平板初筛→纯化培养→定向复筛(产酶发酵→发酵菌株产酶能力测定) →菌株鉴定→斜面保存。
三、实验材料1、样品腐烂桔杆碎屑大田土壤腐烂稻草2、工具仪器小铲、大培养皿、压力蒸汽灭菌锅、生化培养箱、摇床、离心机、培养皿、恒温干燥箱等。
3、主要试剂葡萄糖、pH 值4.6 的醋酸缓冲液、DNS、2%CMC-Na 底物溶液、0.05%水杨苷的醋酸缓冲液、蛋白胨、牛肉膏、KH2 PO4、(NH4 ) 2 SO4、MgSO4 ·7H2O 等。
4、培养基1)富集培养基:KH2 PO4 2 g, (NH4 ) 2 SO4 1. 4g,MgSO4 ·7H2O 0.3 g, CaCl2 0.3 g, FeSO4 ·7H2O 5mg, CMCNa 5 g,葡萄糖2. 5 g,蛋白胨1 g,蒸馏水1 000 mL。
2)筛选培养基(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CMC - Na 5 g, KCl 0. 5 g, FeSO4 · 7H2O 5 mg,KH2 PO4 0. 5 g,硫酸镁0. 25 g,硝酸钠3 g,琼脂14g,刚果红0. 04 g,蛋白胨1. 00 g,蒸馏水1 000 mL;3)种子培养基:纤维素粉30 g/L ,麸皮20 g/L,硫酸铵1. 5 g/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0. 5 g/L,自然pH。
4)发酵培养基:CMC 7 g/L,麸皮6 g/L, 硫酸铵2 g/L,蛋白胨0. 6 g/L,吐温- 80 1. 5 mL /L, KH2 PO42. 0 g/L, CaCl2 0. 3 g/L, MgSO4 0. 3 g/L,硫酸锰0. 3g/L, pH 6,接种量10% ,温度28 ℃,时间52 h,转速200 r /min。
纤维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纤维素的性质和结构。
2. 学习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和活力测定方法。
3. 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分析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效果。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它们分别作用于纤维素的β-1,4-糖苷键,将其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测定还原糖的常用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橙色的氨基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根据光吸收值可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纤维素酶、纤维素、3,5-二硝基水杨酸、氢氧化钠、硫酸、蒸馏水等。
2. 仪器:比色管、水浴锅、电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酶液。
(2)取一定量的纤维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纤维素溶液。
(3)将纤维素溶液与酶液混合,置于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4)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反应5分钟。
(5)取出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用蒸馏水定容。
(6)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2. 还原糖浓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2)取一定量的还原糖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反应5分钟。
(3)取出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用蒸馏水定容。
(4)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确定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效果。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酶 活 单 位 定 义 : 上 述 反 应 条 件 下 ,1min 水 解 底 物 生成1μg葡萄糖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单位, 换算成 每克干物料含有的酶活,以u/g(干物质)表示。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啤酒糟是啤酒生产中最主要的副产物, 啤酒糟 的 处 理 已 成 为 各 个 啤 酒 厂 家 面 临 的 重 大 难 题 之 一 [1]。 啤酒糟的主要成分是麦芽壳和未糖化的麦芽, 这些 物质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而纤维素是纤维素酶的诱 导物, 而且啤酒糟中含有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和多 种无机元素及维生素,质地疏松,是固态发酵生产纤 维素酶的优良基质[2,3]。 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有 细菌、青霉、曲霉和木霉等真菌,其中绿色木霉是产 纤维素酶的重要菌株[4]。
件进行了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组分为:500 mL三角瓶中装入啤酒糟和麸皮30 g,配料比8:2,料水比1:
1.5,在30℃发酵66 h,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达到577.0±4.1 u/g和9818.9±4.2 u/g (干物质);而在含氮量
相等的条件下,实验所添加的几种无机氮对酶活影响不显著。
啤酒糟与麸皮的比例
FPA/u/g
CMCase/u/g
10∶0
45.9±2.1
260.6±7.3
9∶1
252.4±7.2
5023.7±6.2
8∶2
542.5±8.1
9597.0±11.7
7∶3
537.3±6.2
9459.6±11.4
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论文

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论文纤维素是一种在植物细胞壁中广泛存在的复杂多聚糖,由纤维素酶降解后可以产生出可再利用的糖基化合物,如葡萄糖。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可以通过微生物、真菌等生物和工程菌株生产。
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转化、饲料添加剂、纸浆加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生产方面,纤维素酶的生产可以通过发酵的方法进行。
其中,利用微生物生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最为常见。
在微生物方面,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包括链霉菌、枯草杆菌、曲霉菌等。
利用工程技术改造菌株,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稳定性。
生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中,含有适量的碳源、氮源和矿物质等物质,以提供菌株生长和纤维素酶合成需要的养分。
纤维素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生物质转化领域,纤维素酶可以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
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将生物质中的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的糖基物质,然后利用发酵微生物转化为生物燃料。
这一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对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纤维素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动物在消化纤维素时,需要依赖肠道中的微生物产酶,而常规饲料往往存在着无法充分消化利用纤维素的问题。
因此,将纤维素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提高家畜对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增加其对纤维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饲料效益。
此外,纤维素酶还可以在纸浆加工中被广泛应用。
纸浆中的纤维素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原料,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可以实现纤维素的部分降解,从而提高纸浆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此外,在纸浆回收过程中,纤维素酶也可以用于去除纸浆中的沉积物,提高纸浆回收的效率。
总之,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生产纤维素酶,可以提高生物质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开发。
在饲料添加剂和纸浆加工领域,纤维素酶也可以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益。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纤维素酶(知识讲座)

实验一单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本章利用实验室筛选的三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用水稻秸秆—稻草做培养基的主要碳源,进行了单菌株发酵产酶试验,并对其中的高产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
实验流程实验准备(试剂配备,稻草预处理,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菌种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发酵种子液制备——接种发酵——串珠霉、链霉菌、枝抱菌发酵初始产酶活力比较〔通过测定发酵后的试液的OD值,通过查葡萄糖标准曲线确定生成复原糖的含量,计算酶活〕——串珠霉发酵条件优化(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PB设计法)——重要因素的响应面分析(BB设计法)——结果分析〔解释实验图与分析表〕——小结名词解释本实验选取了三种菌,链霉菌、枝抱菌(cladosPorium)、串珠霉(Monilia)。
链霉菌是放线菌目的一科。
枝孢菌是一种能够产生分生孢子的霉菌串珠霉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链孢霉属(Monilia)。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后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是盐。
用于CMC酶活力的测定。
单因素实验: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在变化,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的试验叫做单因素试验。
做单因素试验时为正交试验做准备,为正交实验提供一个合理的数据范围。
本实验中,对串珠霉的优化过程中,为了得到最正确发酵条件,依次确定一个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PB设计法是SAS统计软件中的一种二水平设计法。
它能通过实验设计、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及对回归方程的分析,最终寻找出多因素系统中最正确条件瞬一6习。
SAS中的PB设计法能用最少试验次数,从众多因素中快速有效地筛选出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
BB设计BB设计法提出的中心组合设计是常用的SAS分析方法,适用于2至5个因素的优化实验[67l。
由PB实验得出稻草、鼓皮添加量及pH值是影响纤维素酶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BB设计法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
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纤维素酶的来源及作用机理。
2. 探讨不同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效果。
3. 分析影响纤维素降解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曲霉、黑曲霉、白腐真菌等。
2. 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原液、纤维素酶活力测定试剂盒。
3. 培养基:纤维素培养基、LB培养基、PDA培养基等。
4.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离心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保存的菌株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得到活化菌株。
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采用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测定不同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
3. 纤维素降解实验:将活化菌株接种于纤维素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株对纤维素的降解效果。
4. 影响因素分析:分别考察pH值、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对纤维素降解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结果表1 不同菌株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结果菌株名称纤维素酶活力(U/g)枯草芽孢杆菌 0.20曲霉 0.30黑曲霉 0.35白腐真菌 0.40由表1可知,白腐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其次是黑曲霉、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
2. 纤维素降解实验结果表2 不同菌株纤维素降解效果菌株名称纤维素降解率(%)枯草芽孢杆菌 25.0曲霉 35.0黑曲霉 40.0白腐真菌 50.0由表2可知,白腐真菌对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黑曲霉、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
3. 影响因素分析(1)pH值:在pH值4.0-8.0范围内,纤维素降解率随pH值升高而增加,当pH 值超过8.0时,降解率逐渐降低。
(2)温度:在37℃时,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当温度超过50℃时,降解效果明显下降。
(3)接种量:接种量在1%时,纤维素降解率最高,超过1%时,降解率逐渐降低。
五、结论1. 白腐真菌对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黑曲霉、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
2. 纤维素降解效果受pH值、温度、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黑木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 料
1 . 1 . 1 菌种
供 试 黑 木 耳 菌 种 由信 阳农 林 学 院
生物 技术 系食 用菌 实验 室提 供 。
1 . 1 . 2 培 养基 ① 斜 面 P D A斜面培养基 : 土 豆 2 0 0 g 、 葡萄糖 2 0 g 、 琼脂 2 0 g 、 水 1 0 0 0 mL、 p H 自然 ; ② 产纤 维素 酶液 体发 酵培 养基 : 供试 补充 成 分( 羧 甲基纤 维 素 、 蔗糖 、 葡萄糖、 麸皮) 2 0 g ・ L ~,
院 生命科 学 学院 ,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摘要 : 黑 木 耳 作 为 食 用 茵 中的 木 腐 型 茵 类 , 其 降 解 纤 维 素 类 物 质 分 泌 纤 维 素 酶 系 的 能 力很 强 , 对 黑 木 耳 发 酵 产 纤 维素 酶 的 条件 进 行 优 化 。 结 果表 明 : 经优化 黑木 耳产纤 维素酶 系中 C MC 酶 的 最佳 发 酵 条 件 为 , 在 添 加
7 ~l 0 d后 使 用 ; ② 柠 檬 酸缓 冲液 ( O . 0 5 mo ・ L ,
p H4 .4 ,含 羧 甲 基 纤 维 素 钠 0 .5 ) 【 7 ] :A
液( O . 1 oo t L・ L 柠檬酸 ) , 准确量 取 2 . 1 g柠 檬
酸, 用 少 量 蒸 馏 水 溶 液 定 容 至 1 0 0 mL;B 液( O . 1 mo L ・ I . - 柠檬 酸 钠 ) , 准确量取 2 . 9 4 g柠
出, 黑木 耳含 有大 量 的纤维 素酶 酶系 , 只有 这样 它 才 能在 以纤维 素 、 半纤 维素 、 木质 素 为主要 成分 的 腐树 上生 长 , 长 出大量 的子 实体 。 关 于黑木 耳 生 长状 态 与 纤 维 素酶 的关 系 , 韩 增华 [ 2 ] 提 出黑 木 耳 的纤 维 素 酶 、 半 纤 维 素 酶 活 性 与栽 培基 质 的降解 速率 、 子实 体 的产量 关 系密切 ; 陈锡 时[ 3 ] 也发 现 以 木 屑为 主料 栽 培 的 木 耳 , 在 子 实体形 成期 间纤维 素酶 的活性逐 渐上 升; 吕玉 珍E ] 在 筛选 优 良野生 黑木 耳菌 株 时也 以纤维 素 酶 活力 为筛 选指 标 , 最终 确定 N5 6号 菌株 为优 良菌 株 。本 文 旨在 通 过 优 化 黑 木 耳 产 纤 维 素 酶 的 能 力, 来提 高其 对基 质 的利用效 率 , 进而 增加 黑木 耳
纤维素酶研究报告

纤维素酶研究概述摘要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
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
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
纤维素酶在食品行业和环境行业均有广泛应用。
在进行酒精发酵时,纤维素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并对酒质有所提升。
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
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
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关键词:纤维素酶,研究方向,作用机理引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生物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资源总量超过15亿吨。
但是,由于降解工艺的不成熟,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纤维素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可再生资源将会成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材料。
同时,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1]。
而在这一过程中纤维素酶就要扮演最为重要的那一个角色。
纤维素酶的发展纤维素酶的基础研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五十年代初,选育与培养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方法,特别是纤维素酶分析方法不够完善,而且研究目的也只是消极地为了防止微生物腐蚀木材和纸张制品.进入六十年代后,微生物选育与培养以及纤维素酶分析技术有了迅速的进步。
在最初的几年间论文数量呈倍数增长,更不用说现在了。
近年来有关纤维素酶的基础研究,包括酶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以及酶蛋白的基因调控等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
到目前为止,登记在Swiss2Protein数据库的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有649条,基因序列有433条。
我国对纤维素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在纤维素酶的菌种开发、发酵培养、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以及纤维素酶在纺织、能源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较大进展[2]。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和控制纤维素酶是生物降解含β-1,4 糖苷键的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类复合酶的总称。
纤维素酶也是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酶的总称,纤维素酶系包括3 种水解酶,即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只有各组分酶共同作用才能将纤维素彻底水解为葡萄糖[1-2]。
纤维素酶已经广泛应用于酿造果汁与蔬菜加工,粮食工、食品、饲料、造纸、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纺织工业、采油工程、废水处理以及能源制造等各个方面[3-8]。
目前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大多属于丝状真菌,研究较多的有木霉属、曲霉属、根霉属和漆斑霉属,其中曲霉是公认产纤维素酶最高的菌种之一[9]。
而黑曲霉是公认安全(GRAS)的微生物,用其生产酶制剂安全、可靠,不产生毒素,而且生长快、发酵周期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望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植物纤维是再生的生物资源,笔者是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对黑曲霉(A. niger)生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研究,为利用植物纤维素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技术参数。
故希望通过对黑曲霉A3 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以获得酶的高产量,为纤维素酶的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 菌种黑曲霉A3(Aspergillus niger A3):当地采取。
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1.2.1 营养盐液Mandels 氏营养盐液[3],再加入NaNO3 4.0 g/L。
1.2.2 斜面培养基(1)菌种保藏培养基(g/L):麸皮5,蛋白胨1,琼脂20,用营养盐液配制;(2)产孢子培养基:PDA 培养基。
1.2.3 发酵产酶基础培养基产纤维素酶基础培养基(g/L)[4]:玉米芯80,用改良Mandels 氏营养盐液配制,250 mL 三角瓶30 mL 装液量,起始pH5.5~6.0。
上述所有培养基均在1.0×105 Pa、121 ℃灭菌30 min。
1.2.4 斜面培养将接种后的斜面于28 ℃培养4~5 d。
秸秆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进展课程论文模板(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名称****的研究进展专业班级11级生物技术本科*班学号1102420***学生姓名* * *完成日期2014年*月*日目录1 秸秆的研究现状 (1)1.1 秸秆利用情况 (1)1.2 农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 (2)1.2.1 为畜牧养殖业提供饲草 (2)1.2.2 用于还田培肥地 (2)1.2.3 作为工业原料利用 (2)1.2.4 作为燃料利用 (2)1.2.5 还田作肥料 (2)1.3 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方法 (2)1.3.1 直接还田 (2)1.3.2 堆沤还田 (2)1.3.3 过腹还田 (2)2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3)2.1 纤维素酶的来源 (3)2.2 纤素酶的功效 (3)2.3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 (3)2.3.1 改进的C1-Cx假说 (3)2.3.2 顺序作用假说 (3)2.3.3 竞争吸收模型 (3)2.4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3)2.4.1 真菌类 (3)2.4.2 细菌类 (3)2.4.3 放线菌 (4)2.4.4 低等动物和个别高等动物 (4)3 混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4)3.1 混菌发酵形式的选择 (4)3.2 混合菌种的选择 (4)3.3 影响混菌发酵的因素 (4)3.3.1 pH的影响 (4)3.3.2 温度的影响 (5)3.3.3 发酵时间的影响 (5)3.3.4 料水比的影响 (5)3.3.5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产酶的影响 (5)3.3.6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5)4 总结 (6)参考文献 (7)秸秆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进展摘要:秸秆是自然界中最廉价、最丰富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中国全年的秸秆产量超过8亿吨,如果将天然的秸秆降解为可利用的肥料,对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
纤维素酶是降解秸秆最有效的生物催化剂,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酶活,可以在发酵条件的研究方面展开工作。
固发酵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酶产品收率高及后续提取过程简单等优点,所以采用固态发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培养条件的优化能很大程度的提高酶活,本文就对培养条件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黑曲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和原理2、掌握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工艺3、学会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方法和原理二、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可以用于一切含纤维素的生物质的降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主要有木霉属、曲霉属、根霉属,黑曲霉所产的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能避免酶解产物纤维二糖的阻遏作用,而且安全无毒,故而成为生产纤维素酶的主要菌种之一。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故发酵生产时需有纤维素物质作诱导剂。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底物,用发酵所得纤维素酶对底物进行酶解,测定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可以计算酶活力高低。
还原糖与DNS反应形成棕色物质,颜色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
三、材料与试剂配制1、生产菌种:黑曲霉2、斜面(活化)培养基:酵母膏0.4%,蛋白胨0.6%,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0.9%,马玲薯浸出液7%,琼脂2%,陈海水(或人工海水)配制,pH7.0-7.4。
3、人工海水:NaCl = 24 g/L ;MgSO4·7H2O = 7.0 g/L ;NH4NO3= 1 g/L ;KCl = 0.7 g/L ; NaH2PO4= 2.0 g/ L ;Na2HPO4=3.0 g/ L ,pH7.4。
4、微量元素液:FeSO4·7H2O 5.0mg/L,MnSO4·H2O 1.6mg/L,ZnSO4·7H2O 1.4mg/L,CoCl22.0mg/L,加蒸馏水200ml使之溶解。
5、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麸皮作碳源3 g,氯化铵或硫酸铵作无机氮源1 g,蛋白胨0.05g作有机氮源,人工海水100 ml(含1%微量元素液),自然pH值。
6、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麸皮:稻草粉=2:1作碳源5 g,人工海水12 ml(含1%微量元素液,1%氯化铵或硫酸铵,0.05%蛋白胨),自然pH值。
7、6% DNS试剂:称取酒石酸钾钠182g溶于500ml水中,加热溶解,于热溶液中依次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6g,20.8gNaOH,5g苯酚,5g无水亚硫酸钠,加热搅拌溶解,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储存在棕色瓶中放置一周后使用。
(提前配制)8、0.1 mol/L 柠檬酸钠一柠檬酸缓冲液(pH 4.8)0.1mol/L柠檬酸钠溶液100mL:称2.941克柠檬酸钠(柠檬酸钠的分子量为294.12),约20L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mL溶量瓶,定容至刻度。
0.1mol/L柠檬酸溶液100mL:称2.101克柠檬酸(柠檬酸的分子量为210.14),约20L 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mL溶量瓶,定容至刻度。
pH4.8的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100mL:量取0.1mol/L柠檬酸钠溶液54mL和0.1mol/L柠檬酸溶液46mL混合摇匀。
9 1%CMC-Na溶液称取1.0克羧甲基纤维素纳,用pH 4.8的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加热溶解。
10 1mg.mL-1标准葡萄糖溶液1mg/mL葡萄糖溶液250mL: 准确称取无水葡萄糖250mg,溶解定容到250ml。
11、主要仪器:恒温培养箱,摇床培养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冷冻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配制分别按上述方法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固体发酵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
2、孢子悬液的制备:将斜面培养基上的曲霉孢子用少量无菌人工海水洗下,利用玻璃珠在磁力搅拌下搅拌15~20分钟,充分打散孢子,稀释成5x107个/ml左右的孢子悬液。
2、液体发酵产酶试验按6%(v/v )接种量将浓度约为5×10 7 个/ml的菌株孢子悬液接入已灭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100 ml 锥瓶装液30 ml),于35℃、18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6天。
发酵液4℃、5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稀释10倍,测定发酵液中的酶活力。
3、固体发酵产酶试验100 ml三角烧瓶装5g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按1:3(v/w)接种量将浓度约为5×10 7 个/ml的菌株孢子悬液,于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接种48小时后隔天翻曲一次,第四或第五天补充无菌水保持基质水分。
培养6天后,取发酵成熟曲1g,加蒸馏水10ml,搅拌均匀,30℃,浸提lh,双层纱布过滤,滤液经4℃,5000rmp离心15min,上清为粗酶液。
测定时适在0.2~1.0范围。
当分级稀释,使OD5404、酶活力测定及酶活力定义(!)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准确称取无水葡萄糖250mg,溶解定容到250ml 。
分别吸取此液1.0, 2.0, 3.0, 4.0, 5.0 ml 至5个25ml 的比色管中,用蒸馏水定容到25ml(即加水24, 23, 22, 21, 20ml)再分别吸取上溶液各2.5ml 于比色管中(糖液分别含糖量为0.1,0.2,0.3,0.4,0.5mg ),各加2.5mlDNS 试剂,煮沸5min 。
(对照管2.5ml 水代替糖液,冷却,测定OD 540。
表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加样表管号 1 2 3 4 5 6 蒸馏水(mL ) 2.5 - - - - - 标准葡萄糖(mL ) - 2.5 2.5 2.5 2.5 2.5 DNS (mL ) 2.5 2.5 2.5 2.5 2.5 2.5 含糖量(mg )0 0.1 0.2 0.3 0.4 0.5 OD 540以糖含量为横坐标,A 540为纵坐标,(或反过来)绘制标准曲线。
(1)内切葡聚糖酶 (CMCase) 酶活:取适当稀释的酶液0.5 ml ,加入2.0 ml 1% (W/V) 的CMC-Na 溶液(溶于0.1 mol/L 柠檬酸钠一柠檬酸缓冲液,pH 4.8),60℃ 反应30 min ,加入2.5 ml DNS 终止反应,沸水浴显色5 min ,测定 OD 540。
以灭活酶液作对照。
(2)滤纸酶 (FPA) 酶活:取50 mg (1Χ 6 cm) 新华滤纸,加入酶液0.5 ml ,再加入pH 4.8的柠檬酸钠一柠檬酸缓冲液2.5 ml ,50℃反应l h ,其它同前。
酶活力定义: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每分钟催化底物水解生成1 µmol 葡萄糖所需的酶量为 1个酶活力单位 (U)。
酶活力=1805.0301000⨯⨯⨯A 式中A 为由标准曲线查得或回归方程算得的还原糖含量,mg 。
五、实验记录1.固体培养基:6月20日接种 6月21日15点00分无现象 6月22日16点05分出现白色菌丝体 6月24日10点出现大量白色菌丝体和少量黑色孢子 6月25日8点出现大量黑色孢子,白色菌丝体比前天少些2.液体培养基:6月20日接种 6月21日15点00分无现象 6月22日16点05分液体颜色变深了 6月24日10点液体变稠、变黑、出现少量黑色孢子 6月25日8点出现大量黑色孢子六、实验数据1.葡萄糖标准曲线OD数据管号 1 2 3 4 5 6 蒸馏水(mL) 2.5 - - - - - 标准葡萄糖(mL)- 2.5 2.5 2.5 2.5 2.5 DNS(mL) 2.5 2.5 2.5 2.5 2.5 2.5 含糖量(mg)0 0.1 0.2 0.3 0.4 0.5 OD5400.000 0.041 0.370 0.677 1.013 1.1522.酶活力测定OD数据七、数据处理实验数据:CMCase: OD540液体培养基=1.091 OD540固体培养基=0.497FPA: OD540液体培养基=0.623 OD540固体培养基=0.695又由y=2.5689x-0.0997 得x=(y+0.0997)/2.5689 解得:CMCase :x 液体=0.463mg x 固体=0.232mg FPA : x 液体=0.281mg x 固体=0.309mg 因为酶活力=1805.0301000⨯⨯⨯A 则:CMCase :液体酶活力=ml U A /7148.11805.030/101000463.0101805.0301000=⨯⨯⨯⨯=⨯⨯⨯⨯固体酶活力=g U A /5926.81805.030/10101000232.010101805.0301000=⨯⨯⨯⨯⨯=⨯⨯⨯⨯⨯FPA :液体酶活力=ml U A /5204.01805.030/51000281.051805.0301000=⨯⨯⨯⨯=⨯⨯⨯⨯固体酶活力=g U A /4444.111805.030/10101000309.010101805.0301000=⨯⨯⨯⨯⨯=⨯⨯⨯⨯⨯八、结果分析从实验整体看,实验还是成功的,不过还有不少方面存在问题:1.由标准曲线中,R 2=0.9715小于0.99,相关性较弱,可能在各种试剂配制不够准确以及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分析原因有:葡萄糖标准溶液定容操作出现失误,DNS 的加入各个管存在误差,缓冲液配制不精确,测OD 值实验操作不严谨。
2.为使固体发酵培养得菌种充分利用培养基需及时翻曲,能使其能在培养基的其他部位也长出菌落,提高酶产量。
由于翻曲不充分,菌种只在培养基上部生长。
3.液体发酵培养时需在摇床上摇荡培养,菌体生长时能更有效率的利用营养物质,从培养结果看,菌种生长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