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开放”与“融合”的理论力作——评张杰等著《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su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2018.3

一部 开放 与 融合 的理论力作

评张杰等著«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

秦彩虹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㊀㊀摘要:本文较为深入地评述了2017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杰等著«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一书ꎬ指出该书是国内外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的专著ꎬ为读者描绘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俄苏文论的百年历史画卷ꎬ从时空两个维度ꎬ深入分析了原苏联 国内板块 和 国外板块 的34位理论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ꎬ特别是对一些以往鲜为人知的批评家及其代表性成果进行了客观的评述ꎮ

关键词:俄苏文论ꎻ20世纪ꎻ文学批评

0.引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4月推出了由张杰主持ꎬ张杰㊁汪介之㊁吴晓都㊁康澄㊁田星㊁管月娥和谢明琪参加撰写的ꎬ长达51万字的«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下简称文论史)ꎮ该书不仅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的专著ꎬ而且也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学术界的第一本此类学术成果ꎮ该书为读者描绘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俄苏文论的百年历史画卷ꎬ从时空两个维度ꎬ深入分析了原苏联 国内板块 和 国外板块 的34位理论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ꎬ特别是对一些以往鲜为人知的批评家及其代表性成果进行了客观的评述ꎮ全书按照批评理论的不同类型ꎬ将理论家们或理论流派ꎬ分列专章ꎬ把他们归入三编ꎬ即 宗教 现实 和 审美 ꎬ然后再以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ꎬ既方便读者把握不同理论的特征ꎬ又不失 史 的风貌ꎮ

1. 开放 :多元化话语和正逆向研究

可以说ꎬ«文论史»是一本 开放 与 融合 的理 开放 不只是ꎬ而且是学术观点ꎬꎮ具体说来ꎬ该书ꎬ如对社会ꎬ也注意到西方学界ꎬ揭示了他们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ꎮ此外ꎬ该书还从文学批评的不同功能出发ꎬ克服了以往批评理论研究偏重某一功能的局限ꎬ在充分肯定文学反映现实作用的同时ꎬ也彰显了文学的审美本质ꎬ更是突出了文学探索真理的 信仰 功能ꎮ在具体分析各种文学批评理论时ꎬ本书作者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些思想家或流派的理论贡献ꎬ另一方面也深入揭示了他们的历史局限和存在的问题ꎬ甚至明确指出ꎬ他们的理论成就与存在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ꎬ互为依存ꎮ

从时间维度来看ꎬ«文论史»又是探讨历史渊源的正向发展与接受语境的逆向阐释相结合的一部理论力作ꎮ在该书的开篇ꎬ作者就指出: 任何一部历史既是客观的ꎬ又是主观的ꎬ历史是过去史实的客观记载ꎬ又是当代人主观认知的阐释ꎬ«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也是如此ꎮ («文论史»ꎬ第1页)显然ꎬ这里就是由历史渊源的时间有限性ꎬ拓展到了接受阐释的时间无限性ꎮ任何一部历史都应该是沿着时间轨迹不断延伸的ꎬ是由过去发生直至史实结束的正向发展ꎬ是客观史料的记载ꎬ«文论史»当然也应不例外ꎮ然而ꎬ该书在描绘史实的正向发展时ꎬ又关注到读者接受和学界评价的逆向拓展ꎬ努力处理好客观历史记载与学术接受和研究之间的关系ꎬ把正向与逆向的双向发展交融起来ꎬ让读者既可以清楚哪些是客观的理论和史料ꎬ哪些是后人的研究和评论界的阐释成果ꎬ而且每一研究论述都只是一种阐释ꎬ不可能是终极阐释ꎬ都是探索真理的阶段性成果ꎬ从而使得全书呈现出 开放 的态势ꎮ因此ꎬ本书的 开放 特征增强了其自身的包容性和多元化ꎬ为我国的外国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ꎬ展开了一幅 开放 的㊁动态的历史研究画卷ꎮ

2018.3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 融合 :叙述与评论和宏观与微观

«文论史»一书的开放性ꎬ又决定着它的另一特

征ꎬ即 融合 ꎮ这一 融合 首先体现在文学史实与研究个性的相互 融合 中ꎬ让 叙 与 评 相结合ꎮ在«文论史»每一章节本身的描述中ꎬ作者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出各种理论思想的历史原貌ꎬ同时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中研究者们的一些历史评价ꎮ书中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俄文文献资料ꎬ书后又附有 主要文论家及其论著中外文对照表 ꎬ这就成为了客观的 叙 的㊁值得信赖的史实依据ꎮ然而ꎬ在全书的绪论和每一编的概述㊁编末语中ꎬ则鲜明地展现了本书作者对理论史实和历史阐释的评价ꎮ其实ꎬ正确处理文学史实与研究个性之间的关系ꎬ一直是文学史撰写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ꎮ«文论史»的有益尝试ꎬ为文学批评理论界探索了又一新的路径ꎮ

在此基础上ꎬ«文论史»努力把百年历史的宏观把握与具体理论的微观分析相 融合 ꎮ在宏观上ꎬ该书用 一个循环:多元与一元之间 ꎬ概括了原苏联境内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由 多元 到 一元 ꎬ再到 多元 的循环变化过程ꎮ同时ꎬ该书还总结了三股主要潮流ꎬ一是以探讨文学与宗教文化关系为基本目的的宗教文化批评ꎬ二是以社会现实批评为主要特征的各个流派ꎬ三是强调艺术审美本质ꎬ重艺术形式及其功能研究的审美批评ꎮ不仅如此ꎬ«文论史»还指出了ꎬ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思潮发展的三次重心转移和三大发展趋向ꎮ这三次重心转移主要是指ꎬ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地位确立为标志的 社会现实转向 ꎬ以艺术审美本质大讨论为基础的 审美批评转向 ꎬ以及苏联解体前后的 宗教文化批评复苏 ꎮ当代俄罗斯文论发展的三大趋向是ꎬ文学形式研究由语言符号向文化符号的转向㊁文艺本质认识由意识形态本质向审美本质的转向㊁社会历史批评由现实世界向宗教世界的转向ꎮ这些宏观把握无疑来源于对具体理论思潮

的分析ꎬ深入的微观研究呈现于每一章节的字里行间ꎬ为宏观概括和归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3. 方法 :理论的阐释和文本的分析

«文论史»最值得肯定的一个特点就是批评的方

法论特征ꎬ即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相 融合 ꎮ为了避免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相脱节的问题ꎬ该书在«宗教篇»和«审美篇»中ꎬ在阐述每位批评理论家的理论贡献和批评方法之后ꎬ尝试用该批评理论或方法来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解剖分析ꎮ这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批评理论本身的理解和认识ꎬ还可以为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ꎬ探索出新的阐释途径ꎮ在«宗教编»中ꎬ作者以索洛维约夫的理论依据ꎬ分析了长篇小说«彼得堡»的象征艺术ꎻ以舍斯托夫的悲剧哲学为基础ꎬ对契诃夫的创作进行了悲剧式解读ꎻ以别尔嘉耶夫的东正教人本主义为视角ꎬ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民族 神性 等等ꎮ在«审美编»中ꎬ作者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出发ꎬ解读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ꎻ用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ꎬ解释了果戈理短篇小说«外套»的叙事方式ꎻ凭借乌斯宾斯基的视点理论ꎬ对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诗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等等ꎮ

20世纪的百年历程ꎬ既是俄苏文学批评理论界彷

徨和困惑的百年㊁艰辛与痛苦的百年ꎬ更是探索和追求的百年㊁颠覆和创新的百年ꎮ在此期间ꎬ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家们的思维方式㊁审美观念ꎬ甚至价值观和宇宙观ꎬ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ꎮ«文论史»对于学界进一步了解现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起源ꎬ感知20世纪俄罗斯及原苏联境内的各民族的精神生活ꎬ探索文学批评方法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路径ꎮ

[作者信息]秦彩虹㊀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ꎬEmail:qchong1206@163.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