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课件(共43张) 教案
读一读
热泪盈眶( 鞠躬尽瘁( 殷切( 殷红( ) )
) 可歌可泣( ) 彷徨 ( 鲜红 ( 鲜为人知(
) ) ) )
读一读
热泪盈眶(kuànɡ) 鞠躬尽瘁( cuì ) 殷切( yīn 殷红( yān ) )
可歌可泣(qì ) 彷徨 (pánɡ huánɡ) 鲜红 ( 鲜为人知( xiān xiǎn ) )
走近人物 问题探究 交流感知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这一转变”是指什么转变?
“巨大贡献”是什么贡献? 贡献如此巨大的邓稼先为何会鲜为人知呢?
问题探究
这一转变?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问题探究
巨大贡献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从这天起中国人 挺直了腰板。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徽省 合肥市,美籍华裔 物理学家,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50年的友谊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亲如兄弟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得知邓稼先逝世后,杨 振宁含泪写出这篇至情 之文
问题探究
鲜为人知的原因?
性格原因 工作性质 工作环境
不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不骄人,不自私 国家机密 忠于国家 戈壁滩 环境恶劣 荒无人烟
朗读《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 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 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 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 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 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人教版语文《邓稼先》
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结构图解
写作手法小结
我国的两弹功臣
郭
赵
彭
永
忠
桓
怀
尧
武
王
钱
淦
三
昌
强
XXX小学
感谢您的观看
七年级 语文公开课 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 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 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发表过大约300篇论文以及《基本粒 子发现简史》
邓稼先
简介
1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第四板块: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的邓稼先。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执著追求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邓稼先。
文章第一部分写的什么?
文章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 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作用引出邓 稼先。
积累阅读
读《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 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__邓稼先2
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同时也
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这一 部分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 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 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 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 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 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 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 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 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3、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 歌,有什么作用?
• 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 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 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 第一部分相呼应。
中国男儿歌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古今多少奇丈夫 峨峨昆仑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资料延伸 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 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 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比如 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在核武器插雷 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 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一次航投实验 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 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 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也因此 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
优质课教
邓稼先教案是指关于邓稼先的教案。
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为中国的核武器和原子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份邓稼先教案的参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国情怀。
3. 学习邓稼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 理解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研制的?
2.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二、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2. 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段,并进行分析。
三、深入探究
1. 提问:文章中提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你认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归纳总结
1.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探讨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 建议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邓稼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邓稼先》学习方针:1、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情与人物形象的联络。
2、体会文章是怎么捉住有体现力的言语动作进行详尽生动的描绘,然后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绘的效果。
学习要点、难点:体会文章层次,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明显的性格特征。
教法,学法: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文字了解通畅,几乎没有难了解的语句,因而,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诵的基础上活跃评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尝爱情,体会宗旨。
预习导航:1、自学提示:学习这篇课文选用了发现阅览法,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览办法,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阅览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能让咱们体验到阅览发现的趣味,培育咱们的阅览审美才能和立异认识,期望同学们在往后的阅览中多加实践。
2、查阅材料:搜集邓稼先的业绩,了解其时的时代背景。
3、给下面的字注音邓稼先功臣至死不懈尽心竭力无垠殷红你觉得还有哪些字需求注音的请按上面的格局写下来。
4、联络上下文,结合语境,查阅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可歌可泣:功臣:尽心竭力,鞠躬尽瘁:鞠躬:名副其实:赴汤蹈火:层出不穷: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需求了解的?请写下来。
讲堂导学:1、全体感悟:①请同学们沟通一下阅览感触。
②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依据标题在自主协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粗心。
③你以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协作探求:①在写邓稼先曾经,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前史? 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好像对邓稼先的巨大效果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证《吊古战场文》的意图是什么?一同该部分中还引证“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意图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耻辱”与“站起来了”对比在一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研读赏析:找出文中直接赞许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效果。
请同学们选用跳读的方法再次快速阅览课文,先用波涛线把你以为美好的语句或阶段标明出来,然后依照“我发现……语句或阶段写得美好,它的美好在于……”的句式安排言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课 邓稼先
2、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突出地表现了他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愿为
祖国献身的精神。
3、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的作 用何在? 既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碎首黄尘,燕然勒 功”,也是对他的高度赞美,邓稼先就是“只手
撑天空的奇丈夫”。
六、品读第六部分
1、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 “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十一、板书设计:
一、引出“稼先”:突出巨大贡献
巨大贡献:两弹元勋——独立完成 二、追忆“稼先”:尊敬怀念 突出表现:勇于献身、坚守戈壁 人格品质:意志坚定、忠厚朴实
无私的精神 三、评价“稼先”:永恒的骄傲 巨大的人生目标 坚定的信念标 永远被人怀念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来的科学家,作者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 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功臣。 异: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 ; 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2、你认为邓稼先的崇高人格有哪些?
谦逊谈泊,真诚坦白,忠厚朴实。
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 的巨大贡献。
2、说说六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
“小引”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二部分——补充、延伸、扩展 第五部分——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 全文的总结。
七、讨论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 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 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 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 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 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 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 献。1999年,党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 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 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 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 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 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 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 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 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邓稼先
奥本海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不同 性格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复杂的人
奉献 精神
最不引 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朗读体会
• 作者写古代诗文和五四时代的歌曲有 什么作用?
• “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稼 先……手头没有颤抖?”写出作者对邓 稼先的什么感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PPT精品课件
部分来自《点拨》
9.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犹豫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 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 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我为此挣扎许久,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部分来自《点拨》
10.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例句:他年纪虽小,但才气已是锋芒毕露。
11.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例句: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 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
12.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例句:雄武之士当马革裹尸,岂能苟且偷生?
7.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例句:在“儿 童节欢乐歌舞秀”这场演出中,孩子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部分来自《点拨》
8.截然不同: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 大的差别。 例:赵明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李青 截然不同。 在利益面前,一个淡泊如水,视而不见,一个却利欲熏 心,汲汲以求,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爆炸,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邓稼先,突然收到妻子许鹿希 的告急:母亲病危。他的心一沉,脑子全乱了。
北京的家,永远让邓稼先牵挂。当他赶回北京时, 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妻子,没让他回家,带着他直奔医院。
来自《点拨》
消瘦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床边挂着吊瓶,药水正一滴一 滴地滴进血管里……在母亲年迈体弱,最需要照顾时,邓稼先 却长年在戈壁荒原,把侍奉老父老母和抚养幼子幼女的担子 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他觉得愧对母亲,更愧对妻子。他 扑上前抓住了母亲的手,另一只手却被妻子握住了。他哭喊 着:“姆妈,我回来了,我在这儿。”弥留之际,母亲已无 法说话,似乎微微睁了睁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 安慰、一丝欣喜。
邓稼先
悼邓稼先词
(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 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 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 ,用他那“站立”的志气,使中国的 大地上“盛开”了两朵“大写”的蘑 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 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 —邓稼先。
内容赏析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标题连用两个问号的作用? 邓稼先面对谣言,他是怎样做的? 力破谣言,严肃求证→书信证明
(四) 民族感情?友情?
朴实、有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写自己通过邓稼先的来信得到消息,中国 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 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杨振宁真的弄不懂 自己的感情吗?应如何理解。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 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 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 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 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 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 ,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了荡气回肠的中国 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 、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17、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 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18、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 将士战死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 《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 部精力。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课后生字组词
《邓稼先》课后生字组词1.至(zhì):至于、至极、至诚、至亲2.鞠(jū):鞠躬、鞠养、鞠躬尽瘁3.奠(diàn):奠基、奠酒、奠仪4.截(jié):截断、截取、截止、截然不同5.选(xuǎn):选择、选拔、选手、选贤任能6.聘(pìn):聘请、聘书、聘金、聘礼7.坎(kǎn):坎坷、坎肩、坎坷不平8.挚(zhì):挚友、挚诚、挚爱9.梯(tī):梯子、楼梯、阶梯、梯形10.肛(gāng):肛门、肛疾这些生字和组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Vocabulary Formation for New Words in "Deng Jiaxian" after ClassHere are the new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phrases from "Deng Jiaxian" after class:1.Zhì (至): Zhìyú (至于), Zhìjí (至极), Zhìchéng (至诚), Zhìqīn (至亲)2.Jū (鞠): Jūgōng (鞠躬), Jūyǎng (鞠养), Jūgōng Jǐncuì (鞠躬尽瘁)3.Diàn (奠): Diànjī (奠基), Diànjiǔ (奠酒), Diànyí (奠仪)4.Jié (截): Jiétuàn (截断), Jiéqǔ (截取), Jiézhǐ (截止), Jiéránbùtóng (截然不同)5.Xuǎn (选): Xuǎnzé (选择), Xuǎnbá (选拔), Xuǎnshǒu (选手), XuǎnxiánRènnéng (选贤任能)6.Pìn (聘): Pìnqǐng (聘请), Pìnshū (聘书), Pìnjīn (聘金), Pìnlǐ (聘礼)7.Kǎn (坎): Kǎnkě (坎坷), Kǎnjiān (坎肩), Kǎnkěbùpíng (坎坷不平)8.Zhì (挚): Zhìyǒu (挚友), Zhìchéng (挚诚), Zhìài (挚爱)9.Tī (梯): Tīzi (梯子), Lóutī (楼梯), Jīetī (阶梯), Tīxíng (梯形)10.Gāng (肛): Gāngmén (肛门), Gāngjí (肛疾)These new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phrase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while also expanding our vocabulary.。
邓稼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
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主要事迹
精神品质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左)和邓稼先(右)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热泪盈眶 鞠躬尽瘁 殷红 殷切
1. 注意划线词语的发音
检查预习
kuàng
3.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精读品析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写作手法小结
郭永怀
王淦昌
钱三强
彭桓武
赵忠尧
我国的两弹功臣
谢谢观看
jū
cuì
yān
yīn
鲜为人知 元勋 挚友 奠基
xiǎn
xūn
zபைடு நூலகம்ì
diàn
妇孺皆知 孕育 难堪 颤抖
刻画人物的方法
1
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
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
3
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邓稼先(44张)(优秀课件)
中国人就是 从这一天开始拥 有了自己“铁的 脊梁骨”,挺直 了腰板。
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 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杨振宁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明确(3):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 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 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 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 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是 文章结尾处不知自己落泪是为民族 感情,还是为邓稼先,以此正是告 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 稼先而骄傲。
5、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 明白、了解;晓:知道。 6、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7、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 死于沙场。 8、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 复;穷:穷尽。
把握文章的主体
(1)分组讨论,课文每一部
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熟悉字词
1籍(jí ) 2裔(yì ) 3徽(huī) 4氢(qīng) 5宰(zǎi) 6鞠(jū) 7躬(gōng) 8愧(kuì ) 9截(jié ) 10孺(rú ) 11洛(luò) 12萦(yí ng) 13曛(xūn)14铤(dì ng)15覆(fù ) 16签(qiān) 17挚(zhì )18彷(pá ng)19徨(huá ng)20夐xiòng 21(殷)yān 22(鲜)xiǎn 23窦(dòu)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第一单元邓稼先/杨振宁【知识提纯】1.作者微博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背景资料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字词清单】(1)字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 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据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统计,1898年那年,全国各省受灾,真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灾情最严重的是“黑吉二省,哀鸿遍野,百不一存”。
1898年,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竟强行划分了势力范围。
1898年,慈禧太后竟饶有兴趣地坐看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心中其实早已有了主意。
1898年,谭嗣同悲怆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898年,刘胡兰还没有出生。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
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指原子弹),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了。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他说:“我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喜欢一个“静”字,他说:“平静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一生。
”邓稼先喜欢一个“实”字,他说:“科研工作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
”邓稼先喜欢一个“真”字,他说:“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人,也只有邓稼先这样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曾为他题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的同事和部下当年赠给他一副挽联:“哀君早辞世,功勋在人间。
”邓稼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邓稼先》课文赏析《邓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传记型文章。
作者杨振宁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全文贯穿了对邓稼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文章开头以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为引子,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凸显了邓稼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邓稼先精品课件
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 赞颂之情。
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 质?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4.文中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歌》有什么作用?
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4.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 工作 5.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 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
没有私心
诚真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人物评说
6.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7.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 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 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 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科网 zxxk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 使读者印象深刻。
17
长短句交错使用: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 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 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 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 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 炸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古罗布泊)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 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 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 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 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 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 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 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 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 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 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 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战场。
快速阅读课文,为题目寻找合适的修饰语。
邓稼先 • • • • • • • 伟大的邓稼先 舍己为人的邓稼先 公而忘私的邓稼先 热爱祖国的邓稼先 鞠躬尽瘁的邓稼先 忠厚朴实的邓稼先 ……
背景介绍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 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 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 弟”。此文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 长期交往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 导人作了比较评述。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 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才能、风格、 思想和为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邓稼先
第一课时
确定目标
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快速阅读课文,为标题寻找合适 的修饰语。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9月生于安 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西 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5年赴美,1948年获芝 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 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 国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 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 性工作。他与李政道合作 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 cuì
)
罗布泊( 曛( xūn
pō )
)
Hale Waihona Puke àn)铤( tǐng )
敻夐( xiòng )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鞠躬尽瘁: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露出来。比喻 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至死不渝: 到死都不改变。
截然不同: 形容完全不同,有很大区别。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从这些事例中,你读出了邓稼 先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满腔的爱国 热忱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 年 受 命 研 究 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第一部分 引子,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 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 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赞 扬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 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从而突出表现了邓稼 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 作者写自己从邓稼先那儿得知,
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 你读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抢 答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个国 家的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抢 答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美国杰 出人物是谁?
⑥ 总 结
3、说说文中小标题的作用。
两弹元勋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
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 —— 形 象 地 展 示 了 邓 稼 先 那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 腔热血。 永恒的骄傲 ——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 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跳读课文,发现美点
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 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 美妙的词语或句子标示出来,然后 按照“我发现……词语或句子写得 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 组织语言,准备发言。
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消息时 激动万分。 第五部分 写邓稼先科研工作的荒凉环境及他
的工作才能和责任心。
第六部分 引述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 书信中的话,对邓稼先总结评价,结束全文。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是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 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延伸和扩展,是在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 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 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 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
凡中见高尚。
合作探究,走入文本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思考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说说文中小标题的作用。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奉献精神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
⑦1982 年,“我不能 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 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 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 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 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 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 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 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 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 练,蕴含丰富。
小 结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 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 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 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础,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
科学家、爱国者。
作 业
•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 2、比较阅读《难忘蘑菇云——记两弹 元勋邓稼先》,多侧面了解人物。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 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 深厚博大的民主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 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 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具体 化。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① 引 ②经历贡献 ④从另一角度扩展 子 ⑤具体化
③补充、延伸和扩展
杨振宁与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时合影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 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 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的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元勋( xūn )
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 jū
孕育( yùn ) 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