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

合集下载

主治医师资格考试放射科考试卷(附答案)

主治医师资格考试放射科考试卷(附答案)

主治医师资格考试放射科考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30题,每题1分)。

1、与重症肌无力关系密的纵隔肿瘤是A、胸内甲状腺B、畸胎瘤C、胸腺瘤D、神经源肿瘤E、均不是【参考答案】:C2、螺旋CT不能显示的是A、冠状动脉B、心室壁C、心内膜D、心脏瓣膜E、软斑块【参考答案】:C3、不发生脑膜瘤的部位是A、大脑镰旁B、大脑凸面C、幕切迹D、桥小脑角区E、侧脑室外侧白质区【参考答案】:E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影像特点为A、多发生于气化型乳突B、病变位于乳突气房内C、病灶有硬化缘D、病变大小多为3~5cmE、平片示圆形高密度【参考答案】:C5、疲劳骨折最好发部位是A、第二跖骨B、股骨C、趾骨D、跟骨E、肩关节【参考答案】:A6、骨膜增生不见于A、炎症B、肿瘤C、外伤D、骨囊肿E、骨膜下出血【参考答案】:D7、正常眼外肌最粗的一条是A、内直肌B、外直肌C、上直肌D、下直肌E、上斜肌【参考答案】:A8、肝尾叶的静脉引流入下列哪条静脉A、中肝静脉B、下腔静脉C、右肝静脉D、左肝静脉E、门静脉【参考答案】:B9、成骨型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灶是A、肾癌B、肝癌C、肺癌D、甲状腺癌E、前列腺癌【参考答案】:D10、下列几种球形病灶的钙化特征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结核球--斑点状或环层状钙化B、肺炎性假瘤--粗钙化斑点C、肉芽肿--成层形钙化D、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E、矽肺--蛋壳样钙化【参考答案】:E11、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像后处理技术A、表面阴影显示B、曲面重组C、薄层骨算法重建D、最大密度投影E、仿真内窥镜【参考答案】:C12、关于高分辨率CT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特殊的扫描条件B、用于获得较高的密度分辨率C、用于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D、应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配合应用E、需要特殊的重建算法【参考答案】:C13、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扩张C、肺结核D、机化性肺炎E、胸膜增厚粘连【参考答案】:A14、透视检查的缺点是A、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B、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C、不留客观记录D、操作方便,费用低E、可立即得出结论【参考答案】:C15、喉部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A、X线B、CTC、MRID、超声E、DSA【参考答案】:B16、检查输卵管通畅度的首选方法是A、输卵管通液B、输卵管通气C、子宫输卵管造影D、宫腔镜E、B超检查【参考答案】:C17、骨骺或骨端钙化带凹陷而无硬化,在儿童关节病中常见于A、佝偻病B、坏血病C、缺血性坏死D、粘多糖病E、关节结核【参考答案】:A18、一患者,肺外围有一圆形阴影,轮廓清楚,光整,直径约3cm,其中可见爆米花状钙化,其余肺野外清晰,无自觉症状,首先考虑A、结核球B、错构瘤C、炎性假瘤D、球形肺炎E、肺癌【参考答案】:B19、CT检查应用血管内含碘对比剂时,最重要的是A、CT检查室内备有心肺复苏设备B、与急诊科建立热线电话C、密切观察病人D、学习气管切开技术E、对病人说明使用对比剂的必要性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参考答案】:E20、关于造影检查的错误叙述是A、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B、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C、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D、口服胆囊造影是间接引入法E、静脉肾盂造影属直接引入法中的穿刺注入法【参考答案】:E21、好发于巩膜、球筋膜下间隙内的肿瘤为A、视神经脑膜瘤B、视网膜母细胞瘤C、血管瘤D、泪腺肿瘤E、皮样囊肿【参考答案】:B22、减少与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降低管电压B、减小被照体一片胶距离C、缩小照射野D、使用后盖贴有金属膜的暗盒E、窗口上安装多层遮线器【参考答案】:B23、男性,44岁,有10年饮酒史,8年前曾患肝炎,CT示肝脏左叶和尾叶增大,方叶小,肝裂宽,肝表面不光整,肝内密度不均,呈小灶性略低密度区,增强后早期无明显强化,但延迟8分钟扫描,肝内密度基本均匀,同时脾门及贲门周围见团状软组织影,脾门及贲门周围团状软组织影应考虑A、副脾B、增大的淋巴结C、曲张的侧支循环血管D、肿瘤组织蔓延E、增大的胰尾【参考答案】:C24、引起输尿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A、结核B、炎症C、肿瘤D、外伤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25、MRI在横断位胰腺水平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常位于A、胰头、体交叉的前方B、胰体的后下缘C、钩突的右侧D、钩突的前方E、钩突的后方【参考答案】:D26、关于腰大肌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脊柱腰段的外侧B、与髂肌组成髂腰肌C、止于股骨大转子D、可使髋关节前屈、旋外E、腹部平片可见其影像【参考答案】:C27、选出一种预后可能比较严重的脊椎骨折A、横突骨折B、椎体压缩骨折,骨性椎管完整C、骨折片进入椎管内D、棘突骨折E、单纯上关节突骨折【参考答案】:C28、目前临床应用的MRI是观察存在于人体内的A、分子B、电子C、质子D、光子E、原子【参考答案】:C29、CT值是指A、物质密度的绝对值B、物质厚度的绝对值C、物质衰减系数的绝对值D、物质衰减系数与水相比的相对值E、物质厚度的相对值【参考答案】:D30、SE序列各加权像,均为低信号的病变是A、肝脏淋巴瘤B、孤立性坏死结节C、原发性肝癌D、肝脏血管瘤E、转移性肝肿瘤【参考答案】:B31、关于MR成像流空效应的表述,哪项错误A、于SE序列,终止RF后接收该层面信号时,由于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已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此为流空现象B、血液流空现象使血管腔内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C、流空的血管呈白影D、流空现象不出现于脑脊液E、流动的血液信号还与流动的方向、速度及层流和湍流有关【参考答案】:C32、医师应该向病人说明病情、治疗过程及预后状况。

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
诊断:右耳胆脂瘤型中耳炎
查房内容记录(要求培训医师要注意或要掌握的要点):
1.主要病因及病理机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型中耳炎为形成角化上皮与胆固醇结晶的包囊,侵犯周边造成骨质破坏。
2.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患耳持续或间歇性流脓,伴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分泌物为脓性或粘液脓性,可含豆渣样物,奇臭。
3.治疗目的及与患者沟通: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恢复听力。根据患者病情及听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开放或闭合式乳突手术为主,辅以听力重建术。
参加人员:
查房老师(签名)
年月日
3.检查:鼓膜检查可见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鼓室豆腐渣样物,可伴或不伴外耳道骨质破坏。颞骨CT见:鼓室、鼓窦及听骨链骨质破坏,边缘浓密,整齐。纯音测听:听力损失可轻可重,常为传导性聋,也可见混合型聋。
4.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学与中耳癌及中耳结核鉴别:中耳癌常为血性分泌物,耳痛,外耳道或中耳有新生物,可伴面瘫及张口受限,后组颅神经受损。CT见广泛骨质破坏,肿物活检可确诊。中耳结核可伴其他部位结核病变,听力损失快而严重。CT示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肿物活检可确诊。分泌物涂片、培养有助于诊断。
5.药物治疗及手术选择:骨疡型患者如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有并发症者应行乳突手术治疗。
查房体会:
1.病史询问:带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转归进行询问,对主要症状及相关鉴别诊断进行扩展。
2.体检:正确的检查方法示范,检查的主要内容;颞骨CT片的阅读及手术方式范围的选择。必要时行头颅MRI排除颅内外并发症。

胆脂瘤中耳炎ct诊断

胆脂瘤中耳炎ct诊断

胆脂瘤中耳炎ct诊断1 概述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临床上多为后天继发性胆脂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系化脓性中耳炎局部刺激上皮增生过度而形成。

继发性胆脂瘤源于外耳道上皮细胞,从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处进入鼓室,沿骨面向上鼓室、鼓窦移行生长。

脱落的上皮、角化物不能自洁而聚积成团,体积逐渐增大。

故胆脂瘤为囊性结构,内壁为复层上皮细胞,囊内充满了脱落的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周围可见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

关于胆脂瘤引起骨质破坏的原因,目前认为一是胆脂瘤生长的压力引起周围骨质吸收,另一个因素是胆脂瘤基层的上皮及其下的肉芽内有胶原酶,这种胶原酶和其它蛋白水解酶有分解骨质内的胶原纤维致腐蚀骨质的作用(这也可解释为什么松驰部胆脂瘤常合并盾板和上鼓室外侧壁骨质破坏,而该部位的肉芽肿则不常有此征象)[1]。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同,有的仅有流脓、间歇性、且脓液为粘液性,有的流黄稠脓液、且有臭味,有的可见有白色胆脂瘤上皮,可伴有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耳聋)、耳鸣、面瘫、脑膜炎及耳后肿胀等症状。

鼓膜穿孔若破坏颅板、乙状窦壁形成硬膜外脓肿、脑膜炎,可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发热、头昏、恶心、颈抵抗等脑膜刺激症状。

病变进展较快,常会引起严重的听力损失及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属于慢性中耳炎中较重的一种,多需手术治疗,故术前准确诊断及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CT应用之前,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检,传统的辅助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许氏位、梅氏位)或多轨迹体层摄影。

但由于其分辨率低,对于乳突平片表现为密度增高而无明显骨质破坏的局限性胆脂瘤,易引起漏诊或误诊为板障型或硬化型中耳乳突炎,且不能很好地显示耳内的细致结构、病变部位及细微的听骨破坏。

另外,小儿患者摄片时尚不能很好地合作,由于惧怕、挣扎引起摄片位置的变化,也容易造成乳突平片的结果异常、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局限性[2]。

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概述】胆脂瘤是指鼓室或乳突腔内存在角化鳞状上皮,并呈囊袋样结构,囊内角化物和脱落上皮积聚或含胆固醇结晶,并逐渐扩大形成胆脂瘤,有破坏骨壁的趋势。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胆脂瘤、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先天性胆脂瘤是外胚层的胚胎细胞遗留在颅骨内发展而成的胆脂瘤,多发生在上鼓室或乳突腔或颞骨岩椎。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多由于鼓室负压引起鼓膜松弛部或后上部袋状内陷所致。

后天继发的胆脂瘤则继发于中耳炎鼓膜穿孔。

【病因与发病机制】胆脂瘤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关胆脂形成的机制有各种不同的学说,目前仍有争论。

主要学说如下:1.袋状内陷学说一般认为鼓膜袋状内陷是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的原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或阻塞,产生鼓室负压,引起鼓室隔的鼓前峡和鼓后峡因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泌物或为肿胀粘膜所阻塞,使上鼓室、鼓窦、乳突腔与中、下鼓室、咽鼓管之间不能沟通,上鼓室负压进一步加重,造成鼓膜松弛部局限内陷。

若鼓室或上鼓室负压不能得到解决,内陷呈袋状向上鼓室深部扩大,甚至深入鼓窦、乳突腔,其囊袋内的鳞状上皮不能外移自洁,上皮细胞和角化物不断脱落,积聚成团,由于袋的颈部较狭小或阻塞,囊内压力增加,压迫骨壁或听骨。

在继发感染和异物刺激下,囊壁基质下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分泌胶原酶、溶酶体酶、前列腺素E等,加上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骨壁破坏。

此外,感染将加剧胆脂瘤的发展过程,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2.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由外耳道或鼓膜表面移行至鼓室是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的原因。

透射电镜观察提示胆脂瘤母组织包含Langerhan细胞、黑素细胞和弹力纤维。

前者是上皮的成分,而后者则来源于鼓膜松弛部,因此也支持鼓室胆脂瘤的上皮移行学说。

此外,影响上皮移行的因素很多,如细胞间钙浓度、白介素-1,热休克蛋白等因素,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关移行机制的假说如下:(1)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后,鼓膜或外耳道的鳞状上皮沿穿孔边缘移行长入鼓室、鼓窦、乳突腔。

医学影像学三基试题三

医学影像学三基试题三

医学影像学三基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01.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影像特点为()A.多发生于气化型乳突B.病变位于乳突气房C.病灶有硬化缘D.病变大小多为3~5cm E.平片示圆形高密度02.以下鼻窦开口确的为()A.额窦开口于下鼻道B.额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C.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D.额窦开口于上鼻道E.额窦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03.以下"血管网状细胞瘤〞特点,哪项不对()A.好发于小脑、脑干B.瘤周水肿不明显C.平扫囊样密度,有壁结节D.好发于大脑半球E.青年女性多见04.关于基底节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基底节是白质构造B.基底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C.基底节包括丘脑D.基底节又称纹状体E.基底节包括囊05.关于肝血管瘤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A.病理上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性血管瘤B.平扫多呈低密度C.增强扫描从病灶周边部开场强化D.病灶边缘增强的密度与同一层面的主动脉密度相似E.与肝癌相比,血管瘤向病灶中心增强的速度较快06.喉癌可分成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和跨声门型、其中声门下型约占喉癌病例的()A.5%B.10%C.15%D.20%E.25%07.以下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防止了辐射损伤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D.对颅颈交界区病灶的显示能力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08.前列腺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B-US B.直肠指诊C.CT D.MRI E.穿刺活检09.关节脱位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的次序为()A.肩关节>足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B.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足关节>肩关节C.肘关节>肩关节>足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D.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足关节>肩关节>肘关节E.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足关节>髋关节10.易压迫椎间孔造成邻近椎弓根和椎体侵蚀的病变是()A.星形细胞瘤B.神经纤维瘤C.血管畸形D.脊髓空洞症E.血管母细胞瘤11.以下各项中不符厚型心肌病诊断要点的是()A.心脏可呈主动脉型B.肺血管纹理多属正常围C.心脏多明显增大D.心脏搏动情况无特殊,可增强,减弱或正常E.局部病例可见左房,右室增大12.关于泪腺混合瘤,以下哪项符合其*线表现()A.眼眶普遍扩大B.眼眶外上壁受压C.眶底受压D.眼眶侧壁受压E.泪腺区钙化13.骨肉瘤*线征象是()A.软组织肿胀B.骨质破坏C.骨膜反响D.瘤骨形成E.以上都是14.关于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描述,以下哪项正确()A.是有包膜的血管性肿瘤B.是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的血管性肿瘤C.是浸润性恶性血管性肿瘤D.常见于老年人E.CT不增强15.关于肺癌组织学分型,以下肿瘤类型哪项不在其中()A.鳞癌B.小细胞癌C.透明细胞癌D.腺癌E.大细胞癌、腺鳞癌、类癌等16.关于大脑半球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岛叶位于额叶深部B.中央前回属于顶叶C.额顶叶以中央沟分界D.半卵圆中心为灰质构造E.扣带回在胼胝体下方17.关于腹膜后间隙肿瘤的CT表现,错误的选项是()A.肾旁前间隙肿瘤可使胰腺向前移位B.肾周间隙肿瘤可引起肾轴旋转C.肾周间隙肿瘤可使肾旁后间隙受压变窄、缩小D.脂肪肉瘤由纤维组织、黏液组织和脂肪组织三种成分组成E.分化程度较低的脂肪肉瘤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18.有关骨转移病变,错误的选项是()A.发病率仅次于肺及肝脏转移B.MRI的检出有高度的敏感性C.MRI诊断的依据是骨皮质破坏D.病变多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E.注射Gd-DTPA可增强19.下述有关病理组织MRI信号强度的表达中,哪项错误()A.脂肪:高T1WI,高T2WI B.含水囊肿:高T1WI,高T2WI C.钙化:低T1WI,低T2WI D.瘤结节:低T1WI,高T2WI E.水肿:低T1WI,高T2WI20.有关鞍上池毗邻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前为额下回,侧为海马,后为脑桥B.前为眶回,侧为颞叶,后为脑桥C.前为额叶,侧为颞叶,后为脑桥D.前为直回,侧为海马,后为中脑E.前为额叶,侧为颔叶,后为延髓21.以下哪项不是提示恶性卵巢肿瘤的指征()A.肿物最大径大于5cm B.囊壁或分隔的厚度超过3mm,厚薄不均C.肿物实性成分多D.肿物的边缘不清晰E.增强扫描时,实性成分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22.男,35岁,剧烈头痛2天,临床拟诊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术前正确地识别和诊断胆脂瘤, 对于计划手术、评估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盾板破坏在冠状位断层影像中全部表现上鼓室盾板变钝或严重破坏。

2 、上鼓室扩大有软组织充填影,听小骨消失。

3 、锤骨移位锤骨周围有软组织充填的密度影。

4 、边缘清楚的扩大骨腔隙,其中有软组织充填扩大的骨腔隙主要位于上鼓室、鼓窦区、或整个乳突区。

软组织充填影像可表现为:(1)均匀充填型;(2)网格型;(3)周边间隙型,即软组织团块与骨壁有间隙。

5 、中耳及周围骨结构组织破坏主要表现为听小骨的破坏或消失,鼓窦天盖、乙状窦壁(6/80)、水平半规管和外耳道后壁的骨质腐蚀和破坏。

6 、除扩大的骨腔隙外,其余骨质表现为硬化型乳突。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CT检查,冠状位是首推的常规位置之一。

因为胆脂瘤多始发于鼓膜松弛部,由此向上鼓室、鼓窦和乳突方向发展。

资料统计,上鼓室胆脂瘤可呈现四种基本的CT影像学表现。

(1)盾板破坏。

上鼓室的外侧壁,在影像学上被称为盾板。

正常情况下盾板呈锐角。

胆脂瘤的破坏作用可使其锐角变钝或缺失,它被认为是诊断早期上鼓室胆脂瘤的敏感指征。

(2)上鼓室扩大。

胆脂瘤在上鼓室的破坏,直接引起上鼓室的扩大,并在其中可见软组织充填的影像。

(3)听小骨的破坏、移位或缺如。

胆脂瘤常腐蚀听小骨,引起听小骨的破坏、移位,同时在听小骨周围呈现软组织包裹充填影。

破坏严重者也常常出现听小骨缺如。

(4)上鼓室周围骨结构的破坏。

常出现面神经管或水平半规管的骨质破坏。

这些骨结构的破坏,在冠状位最易观察,因此冠状位对于观察上鼓室、鼓窦区胆脂瘤有重要价值。

胆脂瘤继续发展将进入鼓窦和乳突腔,CT轴位将很好的显示这一区域的病变情况。

鼓窦是乳突腔最大的气房。

介于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

成人鼓窦直径在10 mm左右。

鼓窦区扩大,其边缘由于骨质硬化,故呈锐利清晰的边缘,若有软组织充填影,则是胆脂瘤典型的征象。

64排螺旋CT对耳内胆脂瘤的诊断及评价

64排螺旋CT对耳内胆脂瘤的诊断及评价

64排螺旋CT对耳内胆脂瘤的诊断及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耳内胆脂瘤6排螺旋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耳内胆脂瘤患者77例(85耳)的T征象。

结果:耳内胆脂瘤的T表现有外耳道及中耳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相应部位骨质破坏多伴鼓室、鼓窦扩大。

结论:6排T能清晰显示耳部细微结构对病变侵犯范围及程度作出精确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胆脂瘤外耳道中耳体层摄影术胆脂瘤是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引起严重的听力下降及颅内、外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术前正确的影像诊断及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9年6月~1年6月收治胆脂瘤患者77例(85耳)回顾性分析6排T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6排T征象的认识探讨6排螺旋T诊断胆脂瘤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帮助。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7例男例女例年龄6~8岁平均5岁。

均行Philips 6排T颞骨轴位扫描扫描参数:1kVmAs骨算法重建重建厚度1mm。

结果胆脂瘤发生部位:外耳道6耳中耳腔59耳乳突部16耳。

鼓膜异常:鼓膜增厚耳、鼓膜内陷1耳。

软组织病变:85耳均表现为外耳道、中耳或乳突内异常软组织影部分夹杂气泡或骨样密度影;骨性外耳道:15耳单骨壁(下壁)受累;1耳多骨壁受累其中下壁5耳、上壁18耳、后壁1耳、前壁19耳各壁均受累5耳6耳残余骨壁边缘光整5耳边缘不规则7耳骨性外耳道外窄内宽5耳全程扩大1耳骨性外耳道未见异常。

邻近结构:56耳盾板破坏耳听小骨移位、破坏;11耳面神经管受累8耳颞下颌关节受累9耳鼓室盖受累合并颞叶脑脓肿、耳源性脑膜炎5耳伴发耳后瘘管耳伴发迷路炎。

硬化型乳突6耳板障型耳混合型5耳气化型耳。

讨论病因及发病率:外耳道胆脂瘤(EA)是外耳道内角化上皮细胞堆积部分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所致的耳部疾病可伴发骨膜炎及邻近骨侵蚀。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少见。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常引起听力损害及颅内外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患耳长期持续或间断流脓伴恶臭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头痛、发热、眩晕等耳镜检查多有鼓膜穿孔。

耳部常见疾病ct诊断

耳部常见疾病ct诊断

轴位上鼓室及锤砧关节层面
前庭前方可见凹面向后内侧的短弯管状低密 度影为耳蜗中圈,二者之间有厚约2mm的骨 性间隔。前庭内方略呈外窄内宽喇叭状、自 前外向后内通向中颅窝的宽大低密度管影即 为内耳道 ;
面神经管水平段位于上鼓室内壁,表现为自前 内向后外方延伸、经过卵圆窗与砧骨长脚之 间的细管状低密度影,其后端达面隐窝后缘向 下转折移行为垂直段,其前端达岩骨前缘骨壁 下稍变宽大,此即为膝状神经节窝,在此处面 神经管呈锐角向后内方返折移行为迷路段
气房 鼓膜:X线不易显示,
CT和MRI合适的窗宽可见线状结构 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耳部
二、中耳
鼓室分部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平面将其分为上、中、下鼓室三个部分 上鼓室又名鼓隐窝或鼓室上隐窝,它的顶为一骨片,名鼓室盖,将鼓
室与颅中窝分开 中鼓室与上鼓室分界在鼓膜上以锤骨短突为标记,于鼓室内壁则以水
二、中耳
鼓室内容物
听骨、韧带和肌肉
听骨链组成 :锤骨头、颈、柄
砧骨体、长突、短突
镫骨 头、颈、前脚、后脚和足板
两个关节: 锤砧关节、砧镫关节
锤骨柄附着在鼓膜上,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关节,

短突在轴位上指向乳突窦☆入口。
中耳
二、中耳
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鼓窦, 1岁时乳突开始发育,3岁时气化 较明显,按其气化情况可分为气 化型、板障型、混合型和硬化型
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 为鼓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鼓岬后上方有一 凹陷,称为前庭窗龛。鼓岬后下方也有一向内的凹陷,称为圆窗龛。
二、中耳
鼓室各壁
上壁 鼓室天盖 下壁 颈静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包括鼓窦入口和鼓窦 前壁 颈动脉壁 上部有鼓膜张肌,其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

中耳炎胆脂瘤影像诊断

中耳炎胆脂瘤影像诊断

中耳炎胆脂瘤影像诊断慢性中耳炎对于耳鼻喉科外科医生来说,区分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是很重要的,这两种疾病经常发生在气化症不佳的乳突。

一个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情况的重要发现是骨质侵蚀,上鼓室侧壁和听骨链的侵蚀在胆脂瘤中很常见(约75%)。

侵蚀可发生在慢性中耳炎,但据报道,只有不到10%的患者,听骨链移位可见于胆脂瘤,而不见于慢性中耳炎。

胆脂瘤可表现为肿块,而慢性中耳炎表现为粘膜增厚。

然而,在这两种疾病中,中耳腔都可以完全混浊,使胆脂瘤变得模糊。

下图左,正常气化型乳突;右硬化型乳突。

下图鼓膜增厚了。

在耳廓和听骨链之间可见少量的软组织(箭头),但不存在侵蚀。

这有利于慢性中耳炎的诊断。

下图是一位11岁的双耳感染女孩。

鼓膜钙化(白色箭头),镫骨上有小片软组织沉积(黑色箭头)。

下图慢性中耳炎。

CT表现为鼓室软组织影(黄色箭头),鼓室及乳突混浊。

听小骨周围可见钙化(蓝色箭头)。

胆脂瘤大多数胆脂瘤是后天的,但有些是先天性的。

CT显示胆脂瘤为软组织肿块,大的胆脂瘤可侵蚀听小骨和窦壁。

受影响最大的结构是:•听小骨•外侧半规管壁•鼓室外侧壁下图一位20岁的妇女患复发性中耳炎。

左耳鼓膜上有肉芽组织,听骨链与鼓室外侧壁之间有软组织肿块伴骨侵蚀。

这有利于胆脂瘤的诊断。

继续冠状面注意胆脂瘤位于听骨链与鼓室外侧壁之间(箭头)。

下图为右侧中耳大胆脂瘤,鼓室侧壁及听小骨(箭头)破坏。

胆脂瘤的CT征象如下:1.中耳软组织肿块,在晚期胆脂瘤中,中耳充气部位的存在表示肿块而非渗出。

2.下列部位易发骨质侵蚀:•外耳板(上鼓室侧壁)•外侧半规管•鼓室•砧骨上部结构的长突起面神经管的侵蚀是很难分辨的,因为面神经管壁通常很薄,在CT 上是看不见的。

下图一位50岁的男性,左侧听力受损。

砧骨长突有软组织肿块侵蚀。

这个位置是典型的胆脂瘤。

下图胆脂瘤,它侵蚀了听骨链和外侧半规管壁(箭头)。

增厚的鼓膜穿孔(右图)。

下图巨大的胆脂瘤,严重侵蚀鼓室外侧壁、听骨链及外侧半规管壁。

胆脂瘤型中耳炎护理查房

胆脂瘤型中耳炎护理查房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术前洗澡、更衣 ,保持皮肤清洁;协助医 生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 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 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配合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 术器械传递、敷料更换等工作。
01
02
03
04
疼痛
患者因中耳炎引起的耳痛需要 缓解。
感染控制
需要预防和控制中耳炎引起的 感染。
听力恢复
患者因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 需要恢复。
心理支持
患者因疾病和治疗产生的焦虑 和恐惧需要心理支持。
制定护理计划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 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等。
感染预防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遵 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胆脂瘤型中耳炎护理查房
目 录
• 胆脂瘤型中耳炎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健康教育
01
胆脂瘤型中耳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 部炎症性疾病,由于中耳内胆脂 瘤形成,导致炎症和听力损失。
特点
具有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特 点,可导致严重的听力损失和颅 内并发症。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评估患者情况
01
02
03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中耳炎病 史、耳部手术史等,以及 家族遗传病史。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耳痛、耳 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以 及是否有头痛、发热等全 身症状。
耳部检查

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

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

整理课件
7
整理课件
8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单纯型:
肉芽肿型
胆脂瘤型
整理课件
9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a.鼓室为粘膜增厚、软组织填充;
b.乳突多呈板障型或硬化型,气房积液,气房骨 间隔增厚硬化;
c.骨膜增厚,听小骨无破坏。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肉芽肿型、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原发性者为真性 胆脂瘤(表皮样 囊肿);继发性 者为鳞状上皮化 生
通常合并其他病 变发生,慢性中 耳炎、术后,创 伤后等
整理课件
17
整理课件
18
明显帮助。
整理课件
12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冠状位: 鼓膜嵴变钝,Prussak间隙软组织填充
整理课件
15
胆固醇肉芽肿
肉芽肿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一个特殊类型
气房内出血降解产物,内含胆固醇结晶及慢性炎症细 胞和多核巨细胞
耳镜下鼓膜蓝色(胆固醇肉芽肿、副神经节瘤、高位 颈静脉球、异位颈内动脉)
MRI特征性表现短T1长T2(含铁血黄素)
整理课件
16
肉芽肿型
胆脂瘤型
胆固醇型
CT平扫 邻近骨质破坏 增强 MRI 其他
片状、条索状或 网状
局限性,边缘模 糊不整
强化明显
T1低或等低;T2 高信号
团块状影
团块状影
骨质破坏明显, 无破坏或较轻 边缘整齐,硬化
不强化或边缘强 不强化 化
T1低至稍高不等; 短T1长T2特征性 T2多为高信号; 含铁血黄素
整理课件
1
解剖

【病例】右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右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右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1例CT影像表现胆脂瘤型中耳炎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密切的关系。

中耳发炎长期流脓,鼓膜受脓液腐蚀、穿孔,外耳道表皮易沿穿孔部位进入中耳腔及乳突腔。

其上皮层角化,反复脱落、积累、压迫周围骨质,使之吸收形成空腔。

且细菌繁殖产生乳酸,进一步腐蚀周围骨质,导致炎症扩散。

作为好发部位的左右中耳和乳突,随着胆脂瘤体的增大,压力加大,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而进入颅内,发生看过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

临床表现1.可无症状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

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

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3.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的唯一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

上鼓室内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

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听骨间的传声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甚严重。

病变累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

严重者可为全聋。

4.耳鸣多因耳蜗受累之故。

影像学表现1.最常见影像学表现为中耳腔内的软组织团块影和周围相邻骨质破坏,骨质破坏边缘光滑,有硬化边,可有“鸡蛋壳”征。

鼓室、鼓窦内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团块影为胆脂瘤的直接征象,多为团块状,以上鼓室、鼓窦为主,少数可合并外耳道软组织影,由于HRCT扫描的密度分辨率不高,CT不能鉴别胆脂瘤混杂的肉芽肿和脓性积液。

2.听小骨破坏、移位是胆脂瘤的常见征象,以锤、砧骨为主,且多数破坏较重,由于胆脂瘤的压迫,听小骨常发生移位、脱位。

3.骨壁破坏:盾板骨是外耳道上后壁与上鼓室外壁所形成的锐角骨嵴,容易且较早发生骨质破坏,因此,盾板骨的吸收、破坏是诊断早期胆脂瘤的重要征象。

随着胆脂瘤的增大并压迫周围的骨质,以及瘤体囊壁上皮和肉芽组织分泌的胶原酶的溶骨作用,使听小骨受推移、破坏,室腔扩大。

肉芽肿型与胆脂瘤型中耳炎CT及MRI表现分析

肉芽肿型与胆脂瘤型中耳炎CT及MRI表现分析
MRI:将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利用 DWI 原始图像手动生成表观 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并测量 ADC 值,感兴趣 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大小为 3mm2,每个病灶测 3 次取平均值(图 1)。 将 3D DRIVE 原始图像生成内耳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 1.3. 图像分析
CT:东芝公司 Toshiba Aquilion 16 TSX—101A MSCT;MRI:飞利浦公司 Philips Achieva 3.0T MRI。工作站:CT、MRI 机器自带工作站。 1.2.2. 扫描参数
CT:患者取仰卧位,行轴位扫描,基线为听眶上线(听眉线),扫描范围为 自弓状上缘至乳突尖,层厚 0.5mm,探测器组合为 0.5mm×16,管电压:120KV, 管电流:350mA,球管旋转时间 0.5S。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待进一步后处理。
4
贵阳医学院 2013 届硕士研究生论文
不发育。③硬化型:乳突区由致密骨性结构组成,无乳突小房,可见发育不完 全之乳突窦。④混合型:同时存有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者。
(二)软组织类病灶:①病灶形态、分布、密度、信号,并测量 CT 值及 ADC 值(图 1);②咽鼓管鼓室口、外耳道有无软组织充填。
(三)骨质改变:1、听骨链破坏、移位情况(判断方案:①完全或大部分 破坏:两个及以上听小骨破坏或消失;②局部破坏:听小骨大体结构存在,一 个或多个听小骨局部出现破坏;③吸收、模糊:听小骨大体结构存在,体积缩 小,边缘模糊;④移位:一个或多个听小骨偏离正常位置,可与其他听小骨改 变并存);2、鼓室腔、乳突窦腔和开口是否扩大,鼓室是否硬化;3、鼓室壁及 周边结构:侧壁、顶盖、岩鳞隔、锥隆起、盾板、面神经管、乙状窦壁、颈静 脉管有无破坏;4、骨性边缘是否光整、硬化边及空气间隙征的有无;5、内耳 及外耳道骨壁是否破坏。

耳部CT解剖及常见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部CT解剖及常见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n 耳硬化症在病理上可分为海绵化期及硬化 期。
n 按病变累及部位不同可将耳硬化症分为窗 型、耳蜗型及混合型。
n ①窗型耳硬化症指病变主要累及前庭窗和 /或蜗窗及其周围结构, 多双侧对称T表现为前庭窗 和/或蜗窗周围密度降低, 呈斑点状、裂隙 状或杵状, 窗似扩大;
n 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 低下的个体。
n 致病菌主要为绿脓杆菌, 其发病率较低, 而死亡 率高。
n 导致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如乳突炎, 颅底骨 质的骨髓炎, 第2、3、5、7对颅神经功能麻痹, 乙状窦或颈静脉血栓形成, 脑膜炎或脑脓肿等。
n 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并 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区边缘不清, 无硬化。
耳蜗基底周发育正常, 中间周、顶周相互融合呈囊状, 可伴有前
庭及前庭导水管扩大。
n 耳蜗发育正常,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畸形:
n
1.前庭外半规管畸形
n
2.前庭导水管扩大
n 图1
HRCT 示右侧外耳道骨性闭锁, 乳突未气化,
上鼓室及乳突窦结构未见, 听小骨结构缺如, 外半规管
短小, 前庭窗封闭, 双侧内听道狭窄, 走行异常。a) 横
左侧IP 1 畸形(囊状耳蜗前庭畸形)。颞骨横断面 HRCT 显示耳蜗呈囊状, 内部结构缺如( 黑色箭头所 示) , 前庭扩大( 白色箭头所示)
右侧共腔畸形
右侧耳蜗未发育畸形。颞骨横断面HRCT 显 示耳蜗未发育, 伴前庭、半规管囊状扩张( 白 色箭头所示)
图1
左侧Michel 畸形。颞骨横断面HRCT 显示耳蜗、前庭、内耳道未发育
图2 H RCT 示右侧外耳道骨性闭锁, 外半规管短粗, 前庭大, 前庭窗封 闭。a) 横断面示外半规管与前庭( 融合) 呈囊状, 外半规管前、后脚间骨性 分隔显示不清( 箭) ; b) 冠状面可区分外半规管与前庭结构。

外耳道胆脂瘤高分辨CT的特征性表现

外耳道胆脂瘤高分辨CT的特征性表现

对 外 耳 道 胆脂 瘤 的诊 断 、 导 手 术方 式 的选 择 , 指 及 术 后 预 后 的评 估 可 提 供 重要 的影 像 学 信 息 。 本 文 通 过 近 年来 诊 治 的外 耳 道胆 脂 瘤 ,总 结 了其 影像
学 特 点 , 同行 交 流 。 与
应 远 高 于 上述 水 平 , 多 发 生 于 成 年人 , 女 发 病 其 男 率相等 , 单侧 耳受 累者 多见 [ 。 由于该 病 具 有 局 ] 部 破 坏 的 生理 学 特 点 ,可侵 犯 中耳 造 成 听 力 不 同 程 度 的 损 伤 ,易 与 胆 脂瘤 型 中耳 炎 在 诊 断 上 相 混 淆。 高分 辨 C hg slt nC HR T 具 有 良好 T(ihr o i T, C ) e uo
下 表 现 为来 源 外 耳 道 的 软组 织 密 度 影 及 受 累 骨 质
耳 道 胆脂 瘤 的病 变 首先 发 生 于 外 耳 道 ,故先 以外 耳 道 骨段 破 坏 为 重 ,区别 于 胆 脂 瘤 型 中耳 炎 的影 像 学特 征 为 : 外耳 道 外 段 狭 窄 , 内段 明 显扩 大 并 呈 烧 瓶状 改变 ,上鼓 室外 侧 壁 及 盾 板 结 构呈 现 由外 向 内的 破坏 性 性 骨 质 缺损 ,并 乳 突 前 壁 骨质 及 颞 颌 关 节 可受 累 :总 体形 成 一 种 由外 耳 道 向 四周 膨 胀 性破 坏 的趋 势 。② 而胆 脂 瘤 型 中耳 炎乳 突 多 为
累; Ⅲ期 5 , 耳 鼓室受累, 其中 5 例锤骨柄及鼓膜受压 、 内移, 3 有 例听骨链不同程度破坏, 例面神经垂直段骨质破坏。【 1 结
论】 外耳道 扩大 , 鼓膜 内移 , 听骨链 部分破坏 、 突腔 阻塞性炎症 等是外耳道胆脂 瘤特征性 的 c 乳 T征象 。

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多层CT表现

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多层CT表现

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多层CT表现王朝阳;全勇;原所壮;宋亚宁【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8(035)006【摘要】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多层CT平扫及冠位重建表现,与手术对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1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轴位扫描,并进行冠状位重建.结果多层CT平扫、冠状位重建、手术所见的听小骨改变如下:锤骨头消失6、5、6个,破坏4、5、5个,移位1、1、1个.锤骨柄消失6、4、5个,破坏5、4、5个,移位1、1、1个.砧骨长脚消失5、6、6个,破坏4、4、4个,砧骨短脚消失7、7、6个,破坏4、4、4个,手术见移位一个,镫骨消失8、6、5个,破坏3、3、4个,关节改变各见1个.结论多层CT能较准确显示听小骨改变情况.听小骨的改变以消失、破坏常见.镫骨改变以冠状位显示较好.【总页数】3页(P40-42)【作者】王朝阳;全勇;原所壮;宋亚宁【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荣成,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荣成,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荣成,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荣成,26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应用多层CT对正常听小骨立体结构的测量 [J], 翟昭华;张小明;黄小华;董国礼2.640层螺旋CT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价值 [J], 罗实;刘兆玉3.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破坏的诊断价值 [J], 程健;杨登法;张国斌;金巧智;蔡志毅;李志海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现与临床手术对照的研究 [J], 廖如云5.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现与临床手术对照的研究 [J], 廖如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CT诊断

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CT诊断

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CT诊断
王筱容;翟冰;刘文华;冯涛
【期刊名称】《中华耳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5(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耳胆脂瘤的CT征象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CT诊断胆脂瘤的敏感性最高在上鼓室(81.25%),最低在乳突(50%).(2)CT 显示胆脂瘤的病理改变为①鼓室乳突腔内胆脂瘤影;②胆脂瘤周低密度环;③鼓室乳突腔边缘骨质硬化;④鼓室乳突腔扩大;⑤听骨链破坏.结论CT检查对于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有很大帮助.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王筱容;翟冰;刘文华;冯涛
【作者单位】山东侨联医院耳鼻喉科,淄博,255031;山东侨联医院耳鼻喉科,淄博,255031;山东侨联医院放射科,淄博,255031;山东侨联医院耳鼻喉科,淄
博,255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CT诊断及评价 [J], 薛正和;刘稳芳;潘利周
2.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 [J], 盛茂;王嗣伟;陶余枝;李群;刘莹
3.高分辨率CT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 [J], 沈帆
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J], 景宏儒;陈志烈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 [J], 白卓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胆脂瘤中耳炎的CT表现特点。

方法对80例耳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结果胆脂瘤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盾板破坏;有软组织充填的扩大的上鼓室;软组织包裹的听小骨移位;有软组织充填的边缘清楚的扩大骨腔隙,充填的软组织可呈均匀型、网格型和周边间隙型;中耳结构骨组织的破坏及硬化型乳突等表现。

结论盾板破坏,有软组织充填的边缘清晰的扩大骨腔隙,中耳腔结构骨组织的破坏,是胆脂瘤CT表现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胆脂瘤;中耳炎;CT
CT features of cholesteatomatous chronic otitis media
CHAN Xu-min, YANG Hua, LI Hong, LI Ming-ho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Xinqiao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bstract】 Objeb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features of cholesteatomatous chronic otitis media. Methods Eighty CT scans of cholesteatomatous chronic otitis media confirmed by surgical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T features of cholesteatomatous chronic otitis media exhibited erosive scutum, enlarged attic filled with soft tissue mass, displaced ossicle enveloped with soft tissue mass,(uniform, graticule or marginal interspace) soft tissue mass filling enlarged and clear margin bony cavity, structural bone erosion and sclerotic mastoid. Conclusion Erosive scutum, soft tissue mass filling the enlarged and clear margin bony cavity and structural bone destruction were the basic CT features of cholesteatomatous chronic otitis media.
【key words】Cholesteatoma; Otitis media; CT scans
术前正确地识别和诊断胆脂瘤, 对于计划手术、评估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对近年来经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片进行了复习和归纳,对胆脂瘤的CT表现特点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前有CT检查,术中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80例(耳)的CT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其中男46例,女34例。

年龄5 ~ 84岁,平均35.7岁。

患中耳炎病史1 ~ 63年,平均13.5年。

48例仅有轴位CT断层, 32例有轴位和冠状位断层。

2 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盾板破坏在冠状位断层影像中全部(32/32例)表现上鼓室盾板变钝或严重破坏。

2.2 上鼓室扩大有软组织充填影,听小骨消失(5/32)。

2.3 锤骨移位锤骨周围有软组织充填的密度影(27/32)。

2.4 边缘清楚的扩大骨腔隙,其中有软组织充填扩大的骨腔隙主要位于上鼓室
(23/80)、鼓窦区(52/80)或整个乳突区(15/80)。

软组织充填影像可表现为:(1)均匀充填型(66/80);(2)网格型(8/80);(3)周边间隙型,即软组织团块与骨壁有间隙(11/80)。

2.5 中耳及周围骨结构组织破坏主要表现为听小骨的破坏或消失(62/80),鼓窦天盖(15/80)、乙状窦壁(6/80)、水平半规管(2/80)和外耳道后壁(2/80)的骨质腐蚀和破 2.6 除扩大的骨腔隙外,其余骨质表现为硬化型乳突(76/80)。

3 讨论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CT检查,冠状位是首推的常规位置之一。

因为胆脂瘤多始发于鼓膜松弛部,由此向上鼓室、鼓窦和乳突方向发展。

根据本资料统计,上鼓室胆脂瘤可呈现四种基本的CT影像学表现。

(1)盾板破坏。

上鼓室的外侧壁,在影像学上被称为盾板。

正常情况下盾板呈锐角。

胆脂瘤的破坏作用可使其锐角变钝或缺失,它被认为是诊断早期上鼓室胆脂瘤的敏感指征[1]。

(2)上鼓室扩大。

胆脂瘤在上鼓室的破坏,直接引起上鼓室的扩大,并在其中可见软组织充填的影像。

(3)听小骨的破坏、移位或缺如。

胆脂瘤常腐蚀听小骨,引起听小骨的破坏、移位,同时在听小骨周围呈现软组织包裹充填影(图2)。

破坏严重者也常常出现听小骨缺如。

(4)上鼓室周围骨结构的破坏。

常出现面神经管或水平半规管的骨质破坏(图2)。

这些骨结构的破坏,在冠状位最易观察,因此冠状位对于观察上鼓室、鼓窦区胆脂瘤有重要价值。

胆脂瘤继续发展将进入鼓窦和乳突腔,CT轴位将很好的显示这一区域的病变情况。

鼓窦是乳突腔最大的气房。

介于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

成人鼓窦直径在10 mm左右[2]。

鼓窦区扩大,其边缘由于骨质硬化,故呈锐利清晰的边缘,若有软组织充填影,则是胆脂瘤典型的征象。

作为胆脂瘤腔隙的软组织充填影像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表现为网格状,有时还可以在软组织和骨壁之间存在一个间隙,这可能是由于胆脂瘤感染液化作用产生的结果。

综上所述,胆脂瘤软组织团块的影像,可呈现3种类型:均匀型,网格型及周边间隙型。

在CT影像中,胆脂瘤的软组织影像难于和肉芽组织区别,胆脂瘤CT值一般在0 ~ 100 HU[3]。

CT值是同一层面范围内的平均值,再加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软组织的特性。

因此CT对区别胆脂瘤团块和肉芽组织不具有区别诊断意义。

其他骨结构组织的破坏征象,如乙状窦壁、半规管、天盖、外耳道后壁缺损等,都是胆脂瘤存在的佐证。

在CT 轴位层面,能得到很好的显示。

本文将硬化型乳突也作为胆脂瘤辅助诊断的特点之一。

硬化型乳突是中耳炎性病变的结果。

此有助于和其他病变相区别,比如结核性中耳炎和中耳癌。

结核性中耳炎多呈现中耳乳突软组织病变的征象,骨质破坏不明显,没有硬化型乳突炎改变[4]。

中耳癌骨质破坏较广泛,是一种超越中耳腔的骨腐蚀,无明显界限或清晰硬化的边缘[5]。

因此强调硬化型乳突炎存在有助于胆脂瘤的鉴别诊断。

与传统的普通X线乳突照片相比,CT能更直观形象地显示中耳乳突结构和胆脂瘤病变的位置,以及显示周围骨结构的细微的破坏。

现代数字X线照片,较普通X照片极大地提高了清晰度,也很经济实用。

但要求医生能够抽象理解乳突的位置影像,其显示微细结构仍远不如CT。

MRI也能清晰具体地显示胆脂瘤,但不能很好的显示周围骨结构病变的情况。

因此,
CT是诊断胆脂瘤的最佳选择。

从根本上说,正确地阅读放射学影像,要熟谙中耳和乳突的解剖学结构,要在医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正常的颞骨立体解剖学图形,训练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审视颞骨的抽象能力。

这对于识别各种中耳疾病,正确地诊断胆脂瘤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Maroldi R,Farina D, Palvarini L,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athologic conditions of the middle ear. Eur J Radiol, 2001,40(2): 78-93.
2 姜泗长, 顾瑞, 王正敏. 耳鼻咽喉科全书·耳科学.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
3 樊孟耘,杨军乐,宁文德,等.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5):424-426.
4 Vaamonde P, Castro C, Garcia-Soto N, et al. Tuberculous otitis meida: a significant diagnostic challeng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4, 130(6):
759-766.
5 Horowitz SW, Leonetti JP, Azar- Kia B, et al. CT and MR of temporal malignanc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o parotid carcinoma. Am J Neuroradiol. 1994, 15(4): 755-762.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年6月5卷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