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分析教学

合集下载

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资料

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资料
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 合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
可能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
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合 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设计通行能力
实用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
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对 应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
LOS F
17
①A级:车流畅通,平均车速大于48km/h,交通量小于道路通行能力 的60%
②B级:车流稳定,稍有延迟,平均车速大于40km/h,交通量接近道 路 通行能力的70%
③C级:车流稳定,有延迟,平均车速大于32km/h,交通量接近道路 通 行能力的80%
④D级:车流不大稳定,延迟尚可忍受,平均车速大于24km/h,交通 量 接近道路通行能力的90%
⑤E级:车流不稳定,延迟不能忍受,平均车速降到24km/h,交通量 接 近道路通行能力
⑥F级:交通阻塞,平均车速小于24km/h,交通量可能超过道路通行
能力,但已没有意义
2019年10月24日6时30分
18
速A 度
自由流
BC
D
E
稳定流
F
不稳定流
0
2019年10月24日6时30分
强制流
流量
19
同时,由于这几项指标比较易于观测,而且车速和服务交通量也同其它 因素有关,所以取此二者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有一定根据的。
2019年10月24日6时30分
13
3. 服务水平分级
美国分为六级:A级 自由流;B级 低密稳定流; C级 中密稳定流;D级 高密稳定流;E级 接近饱 和状态;F级 过饱和状态。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是城市和地区的动脉,承载着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而道路通行能力则是衡量这些动脉健康程度和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

那么,什么是道路通行能力?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呢?道路通行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和控制等多个方面。

道路的几何设计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基础因素。

比如道路的宽度,包括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较宽的车道可以让车辆行驶更加自如,减少相互干扰,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道路的线型也很重要,直线段和曲线段的比例、弯道的半径、坡度等都会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进而影响通行能力。

另外,交叉口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信号灯设置和转弯半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交通流量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直接体现。

交通流量越大,道路的负担就越重,当流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交通拥堵,通行能力下降。

交通流量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通常较大;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商业区,交通流量也相对集中。

了解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对于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组成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车辆,其性能和尺寸差异较大。

例如,大型货车的行驶速度相对较慢,启动和制动性能较差,会占用更多的道路空间,对通行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小型客车则相对灵活,对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

因此,交通组成中大型车辆的比例越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就越低。

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对道路通行能力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通过优化信号灯的配时,可以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等,也都可以引导车辆有序行驶,保障道路的畅通。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PPT课件
N基本=Q=KV=3600/ t0 =1000V/ L0
2.可能通行能力
N可能= N基本. ∏a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乘
积,如车道宽、侧向净宽、车道序、交叉口等
精选ppt
6
3.设计通行能力
N设计= N可能. ac= N基本. ∏a . ac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积 (车道宽、车道序号、平交口、大型车和道路 纵坡等)。 ac指服务水平系数,我国仍在研究中,目前 以道路分类系数代替。
(一) OD调查的目的 掌握人、车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出行目的、
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OD调查结果计算转换交 通量,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经济指标预测 未来交通需求,为道路规划提供依据。
精选ppt
26
(二) OD调查的内容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三) OD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1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 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 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 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 路口等)。国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 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 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 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 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 同。
交 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 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 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二)通行能力定义
精选ppt
4
1.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数量的多少或能力的大小 服务水平主要反映道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行能力主要用于:
道路设计 确定车道数、服务水平评估、发现瓶颈路段
道路规划 根据交通量预测、投资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 确定路网改进办法与实施步骤 道路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量增长情况,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一级自由流或较为自由;二级处于稳定流中间范围,自由受到限制;三级 处于稳定流的下限,接近饱和流;四级处于不稳定的强制流状态。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F 级
我国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LOS I
LOS II
LOS III
LOS IV
速 度
A
B
C
D
E
自由流


流 不稳定流
F
强制流
0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 公里停车次数等;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经济性(行驶费用)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7)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8) 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9) 市区及近郊干线道路。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得 到的服务程度,即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服务质量。美国 HCM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规定为: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以及影响驾驶员 和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通行能力分析(课堂PPT)

通行能力分析(课堂PPT)
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 公路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道的均匀段上或 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小时所能通 过标准车辆的最大数量;
5
(2)可能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是指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
件下,一已知公路的一条车道或一车道对上述诸条件 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 何,1小时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 准汽车)的最大数量; (3)设计通行能力
双车道公路
信号交叉口 无信号交叉口 市区干道
效率量度 交通密度(小客车辆/km/车道) 平均行程速度(km/h) 交通流率(小客车辆/h) 交通密度(小客车辆/km/车道) 时间延误(%) 平均行程速度(km/h) 平均单车停车延误(s/车) 储备通行能力(小客车辆/h) 平均行程速度(km/h)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15
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 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到可能通 行能力;
而设计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 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 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 和设计的依据。
只要确定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再乘以给定服务 水平下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之比),就 得到设计通行能力。
5.1.2 服务水平概述(续)
(4)服务水平分级
高速和一级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务水 平与运行状态,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稳定流上限,三级为稳 定流下限,四级为饱和流。 双车道公路主要以车辆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分级的主要指标, 延误率在数值上等于排队行驶车辆数与总流量之比,其相应的 服务水平与运行状态应为一级自由流或较为自由,二级处于稳 定流中间范围自由受到限制,三级处于稳定流的下限,接近饱 和流,四级为处于不稳定的强制流状态。 在服务水平选用时原则上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应采用二级服 务水平设计,而其它公路一般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ppt课件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ppt课件
反应过程——外界刺激人体器官 信息感觉神经系统大脑中枢大 脑进行分析、判断指令信息运动 神经系统运动器官实现相应动作。 反应时间——反应过程所需的时间。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分类 简单反应时间——对单一刺激进行
反应。 选择(复杂)反应时间——对多种
不同刺激之间选择一种刺激进行反 应。
二级双车道公路:二级双车道公路的功能是进出一级 双车道公路的连线,不是主要干线,驾驶员不能以 较高的速度行进。常常服务于短距离交通,或长距 离出行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双车道公路分级
• 一级双车道公路
驾驶员期望以相对高的速度前进。 通常服务于长距离交通。 包括:城际间主要路线,连接主要交通源的重要干线,主要通勤
特征是孤辟、行动迟缓、体验深刻, 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 物等 。
驾驶行为:开车时处理情况忧郁不决, 在困难的情况下优柔寡断、遇到危险 情况惊慌失措,面临危险局面感到极 度恐慌,难逃厄运。
双车道公路的交通特征 ——车辆特性
双车道公路的每个行车方向有一条 车道,车行道没分隔。
双车道公路上车辆行驶方式:跟驰 行驶——Car-following model。
特点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 趣容易变换等。
驾驶行为:胆大心细、机动灵活、对 道路条件适应快、应变能力强
气质类型与驾驶行为
2、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 )
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 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
驾驶行为:开车反应迅速敏捷、精力 旺盛、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但 是开车胆大气粗、往往超速行车、强行 超车。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反应时间的测定
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首先受试验者按住电键,当试验者开通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二章1双车道公路具有哪些交通特性?(1)驾驶员交通特性:反应时间,判断能力,驾驶倾向性与稳定性;(2)车辆交通特性:一般车辆运行特性(自由行驶、跟驰、超车、停止超车),慢车运行特性(慢车动力性能、慢车运行特征);(3)道路交通特性:道路宽度,道路线形,视距(停车、会车、超车)。

2计算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分别予以说明。

需要考虑①基本通行能力②行车道宽度对通信能力的修正系数③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④路侧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⑤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3简述自由流速度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自由流速度是指公路上不受其他车辆干扰,根据驾驶员主观意愿自由选择的行驶速度。

影响因素:(1)路面宽度(2)地形条件(3)路侧干扰(4)街道化程度第三章1多车道公路路段的特点是什么?多车道公路车辆经常有外侧车道驶入内侧车道或者有内侧通过外侧车道驶出,这种车道转移常常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外侧车道受干扰最大。

但是,多车道公路车辆超车时不影响对向车流的运行,车辆运行只受同方向车流的影响,故处于不同位置的行车道所受干扰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2对比分析双车道公路和多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二者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双车道公路的通行能力结合行车道宽度、方向分布、路侧干扰及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可以得到。

但对于多车道,一级公路受路侧干扰影响较大。

其中交叉口影响最大,路侧行人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影响较小。

所以多车道通行能力结合基本通行能力、受限车道宽度和侧向净空影响修正系数、交通组成影响修正系数、路侧干扰影响修正系数及驾驶员总体特征影响修正系数可以得到。

第四章1如何选择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选定衡量指标后,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选择衡量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需根据不同形式公路车辆运行规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指标。

对于高速公路,其交通流是非间断流,从其速度—流量曲线上看速度在自由流范围内是直线,说明仅仅用速度作为衡量其服务水平指标是不够的,还需考虑车辆间相互靠近的程度,即车头间距的大小,只有当车头间距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不会影响驾驶员自由选择车速。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PPT学习教案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PPT学习教案

第1页/共18页
2.影响因素
❖ 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 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 境,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 侧向净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 交通条件,指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流特 性、设计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 、长途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中交 通流量,流向及方向分布等。
6
第5页/共18页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2.服务水平概念
❖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 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 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 车速度、舒适、方便、驾驶员的视野,以 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 服务程度。
❖ 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不同称 之为服务流率或服务交通量。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 ,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交通 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 程度或利用率。
12
第11页/共18页
四、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
交织运行特性 交织区的车流运行关键在于车辆运行的
交织操作,它影响到行驶车速,车头时距 以及行车安全等问题,交织长度与交织断 面车道数关系是交织运行效率的两个主要 参数,另一方面随着交织流量增加,操作 困难,速度大降,时距大增,会导致交织 区运行效率下降。
指标 等级 一




交通负荷系数 Z
<0.6
0.6~0.7
0.7~0.8
0.8~0.9
>0.9
效率系数 *E
>0.8 0.8~0.65 0.65~0.5 0.5~0.35 <0.35
交叉口受阻车辆 %
<10
10~15

[课件]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PPT

[课件]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PPT
③设计通行能力:其含义是设计某一公路设施时,根据对交 通运行质量的要求,即在一定服务水平要求下,公路设施所能 通行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因此,设计通行能力与选取的服务水 平级别有关。→ 是道路规划、设计的依据(实用通行能力)
2018/12/2 交通工程
三者间的关系
设计通行能力
指定服务水平 下的V/C比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 析
§5-1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主要反映了道路服务的数量或负荷能力; 服务水平主要反映了道路服务的质量或满意程度
5-1-1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容量)
1. 基本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和在通常的道路、交通、管制 条件下,能合理的期望人和车辆通过道路某一断面 或地点的最大交通体数量。
2018/12/2 交通工程
5. 影响因素
① 道路条件 : 车道宽度、车道数、侧向净空、 附加车道、几何线形、视距、坡度和设计车 速 ② 交通条件 : 车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 方向分布 ③ 管制条件:交通法规、控制方式、管理措施
④ 环境条件 : 街道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横向 干扰、非交通占道 ⑤ 气候条件: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 ⑥ 规定运行条件:计算通行能力的限制条件
2018/12/2 交通工程
各类公路设施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参数
公路设施类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段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及其交织区
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参数
密度(pcu/(km· ln))和V/C 密度和交通量(pcu/(h· ln))
80km/h、60km/h的二级公路路段 延误率(%)和平均速度(km/h)
40km/h的三级公路路段 (含40km/h的山区二级公路路段)
平面交叉(无信号控制) 收费站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1)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1)

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2)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特征(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不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
布、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3) 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划。
(4) 环境条件: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
精选ppt
4
通行能力概述
4. 车辆换算系数和换算交通量
VeV PiEi
式中:Ve-当量交通量;
V-未经换算的总交通量;
Pi-第i类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精选ppt
5
Ei-第i类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通行能力概述
5. 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6. 需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的公路组成部分
(1) 高速公路(控制进入)的基本路段; (2)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 (3)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 (4) 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 (5) 匝道,包括匝道-主线连接部分; (6) 交织区; (7) 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8) 市区及近郊干线道路。
解 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C:
(1) 查表(5-2、5-4)得诸修正系数
fW=0.79,EHV=2.5, fHV=1/[1+0.40×(2.5-1)]=0.625, (2) 计算V/C
fP=1.0
V / C V P / C B [ N f W f H f P ] V 1 / 2 8 [ 2 0 . 7 0 0 . 6 0 9 0 1 . 0 ] 2 0 . 9 5
通行能力概述
2. 计算通行能力的时间单位、交通量和交通流率
由于时间单位愈大,交通不均匀性亦愈大,就愈不能很好反应交通量与运行质量之间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交织区类型( A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 每辆交织的车辆至少需要变换一次车道
第三十四页,共140页
特点:有一股车流不需要变道,另一股至少需要变道一次才能 实现交织目的。
第三十五页,共140页
➢交织区类型( B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第二十三页,共140页
2.特定纵坡段的坡度-坡长范围及相应的上坡段大型车换算 系数(见表5-4及表5-5)
(1)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22kg/kw左右及以下的车辆较
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4
第二十四页,共140页
(2)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77kg/kw左右及以下 的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5
第二十六页,共140页
六、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第二十七页,共140页
第二十八页,共140页
5—3 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
1.交织运行的定义及分类
(1)交织运行的定义
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且在 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织运行
第四页,共140页
❖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
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配时 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 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禁限等措 施。
❖ 其它条件,
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
第五页,共140页
3.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
❖ 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体分析,可 以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要技术 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详解PPT课件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详解PPT课件
第26页/共40页
三、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环形交叉口的车流模型
`
`
` ` `
第27页/共40页
三、环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常规环 形交叉 口通行 能力计 算方法
第28页/共40页
三、环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 根据经验检验,一般设计通行能力应为沃尔卓普公式计算最大值的80%,因此 沃尔卓普公式应修改为:
第1页/共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第2页/共40页
一、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概述 交叉口信号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组成的,用以指挥车辆的通行、停止和左右转弯,随信号灯色的
变换使车辆通行权由一个方向转移给另一个方向,根据信号周期长度及每个信号相所占时间的长短,可以 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第3页/共40页
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特征 : ➢ 交叉口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相交的区域,车辆由此通过,并转换方向,其运行
第20页/共40页
停车让行
减速让行
第21页/共40页
(3)穿越间隙:左转车穿越直行 车;直行车穿越左转车。
(4)计算公式
计算原理:假设主要道路上的车流量优先通过交叉口,主 要道路上的双向车流视为一股车流,交通量不大、车辆之间的 间隙分布符合负指数分布;当主要道路的直行车辆间隙大于临 界间隙α时,次要道路的左转弯车辆可以才能穿越;次要道路 的车流可相继通过的随车时距为β,则
第32页/共40页
设计通行能力Qp应采用上述公式计算Q的80%,计算图式如下图 第33页/共40页
之比。
等级 一


指标
交通负荷系数
Z
<0. 6
0.6~0.7
0.7~ 0.8

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分析
服务水平F:交通处于强制流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 前面的车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在此服务水平中,交通 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直到零为止,而交通密度则随交 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以上六级服务水平描述针对非中断性交通流的公路设 施。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 B两级,二、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四级相当 于美国的E、F两级。
第二节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一、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或称理想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 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 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我国 公路则定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 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理想的交通条件——主要是车辆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车, 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地行驶,各车辆之间 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理想条件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 最大交通通过量,即基本通行能力,亦称理论通行能力,其 公式推导如下:
同时,也因评价设施的性质和车辆运行情况的不同而异 ,如评价信号交叉口采用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时间(秒/辆),无 信号交叉口采用储备通行能力,市区干道采用平均行程速度 等作为主要服务水平评价的依据。又如2000年版美国《手册 》中高速公路采用最大密度,最小速度,最大服务流率和V/ C比,作为服务水平的指标。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值,是随其影 响因素变化而变动的疏解交通的能力。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影响因素 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
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 肩宽度、侧向净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资料资料

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资料资料

各级公路通用的车辆换算系数
车型
中型 汽车
小客车
拖挂车
摩托车
大中小型拖 拉机
畜力车
人力车
自行车
换算 系数
1.0
0.5
1.5
0.5
1.0
2.0 0.5 0.1
2019年7月9日1时37分
8
(2)按设施类型分:
交叉口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路段通行能力 公交线路通行能力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人行道通行能力
2019年7月9日1时37分
22
四级服务水平:
交通需求继续增大,行驶车辆受别的车辆或行人的干扰更加严重,交 通流处于不稳定流状态,靠近下限时每小时可通行的交通量达到最大 值,驾驶者已无自由选择速度的余地,交通流变成强制状态,所有车 辆都以通行能力对应的但相对均匀的速度行驶。一旦上游交通需求和 来车强度稍有增加或交通流出现小的扰动,车流就会出现走走停停的 状态,此时能通过的交通量很不稳定,其变化范围从基本通行能力到 零时,常发生交通阻塞。
评价指标: ①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②车辆行驶时的自由 程度; ③交通受阻或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公里停车 次数等; ④行车安全性; ⑤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⑥ 经济性。
2019年7月9日1时37分
12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
美国道路设施服务水平标准
服务 水平
A B C D E F
双车道公路(平原地形)
时间延误率 平均行驶速度
(%)
(km/h)
≤30
≥93
≤45
≥88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通行能力是道路结构所能够容纳行驶车辆数量的性能量度,对于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路线规划、交通运输规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道路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道路结构应该尽可能少地占用公用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一定时间内,因城市的发展引发的道路交通量的增长需求,避免严重堵车影响道路通行。

下面文章主要是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相关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结构;通行能力;设计要点通行能力的度量是单位时间内所能够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可以指所有车道或单个车道,一般意义上指单个车道更具有比较性,且道路和交通状态处于理想情形。

市政道路交通具有连续性强、交通密度大、交叉口多和交通混合等特点,车辆的行驶规律和习性也显然有别于公路道路。

因此,需要明确地掌握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改善通行可靠性。

1 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1.1 车道被占用在城市道路发展过程中,交通环境成为民生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建设较为落后,交通问题成为诸多城市的发展瓶颈。

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

若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1.2 无控制人行横道现代交通研究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大量的行人交通横穿马路是国内城市道路的显著特征。

在大多数无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乱穿马路现象严重,使得城市道路上的车流受到一定的阻碍。

国内外研究行人过街文献比较多,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进行环境及个人状态对行人意识影响的调查,较全面地描述了行人过街心理。

基于视频监测数据和问卷调查,以交叉口红灯期间的行人行为为对象,构建了过街行为的微观仿真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的系数;
U——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在通常的城市道路设计范围内(坡度≦|4%| )、其I值近似为0.054,取Lo=2m,L1=5m,
则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pcu/h)如表10-3 (P189)所示。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的一条车道理论通
行能力(pcu/h)如表10-4(P189)所示。
交叉口的入口的延误; 6.按区段计算整个设施的平均行程速度。 7.参考表10-9干道服务水平分类表,评定服务水平。
首先考虑的是干道的功能类别:即它是主要干道,还 是次要干道。
“主要干道”为都市区重要活动中心之间和进出该地区 的主要部分的交通服务。
“次要干道”是连接和延长主要干道体系的设施。 典型的郊区设计是指具有部分和几乎全部入口控制、 有分隔的左转车道和不准停车的干道。 中间设计指的是具有部分入口控制的干道。 典型的失去设计指的是对入口支路控制或不控制的干 道,是没有分隔带的双车道或多车道的单向或双向道路。 美国HCM干道分类辅助表 表10-11(P196)
认为对于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取1500 pcu/h是比较合理的。
2.多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多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C=n·Co
三、可能通行能力的确定
1.多车道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其影响用折减系数 a条来表示 据观测,自路中心线起:
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 a条假设为1.00, 第二条车道为0.80~0.89; 第三条车道为0.65~0.78; 第四条车道为0.50~0.65; 第五条车道为0.40~0.52;
a 交1
t1
l t2
/v t3
v
/
a
l2
l/ /v
v
l3
/
b

l/v
l / v v/2a v / 2b
l——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m/s) a——启动时的平均加速度(m/s2),观测资料 b——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m/s2), b=1.5m/s2 Δ--车辆在交叉口的停候时间,可取红灯时间的一半,一般
第二节 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一、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定是定线行驶的公共
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以 及定线和不定线行驶的小公共汽车、出租车 和客运轮渡等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
二、公共汽车停靠站与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公共汽车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受沿线各停靠
站通行能力的制约,其中通行能力最小的停靠站, 是控制线路通行能力的站点。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取 决于车辆占用停靠站的时间长短。因此,公共汽车 停靠站的通行能力为:
2.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交叉口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用交叉口通行 能力折减系数 a交来表示:
a交
交叉口之间无阻的行程时间(s) 交叉口之间实际的行程时间(s)
a交的值可按交叉口的以下两种不同交通管制的情 况进行计算:
(1)当路段上的行驶车辆受到交叉口信号灯的红灯 听候影响时交叉口折减系数 a交值:
Δ=15~20 s
#########
(2)当路段上的行驶车辆不受信号灯的红 灯影响时,或交叉口上不设红路灯时,交 叉口折减系数a交通用计算公式:
l
a交
l v
1
v 2a
v
2
v 2b
10 5
l——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m/s) a——启动时的平均加速度(m/s2),其值见前 b——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m/s2),其值见前 β1,β2——系数,其值取决于的比值(表10-7), 其中:
美国HCM干道服务水平分类 表10-9(P195)
五、分析程序
1.确定所考虑的干道的位置和长度; 2.按照干道分类,结合自由流速度的测定,确定干道等级
; 3.为了评价,将感到分成区段,每个区段由一个或几个干
道路段组成; 4.计算每个路段的干道运行时间,并以区段汇总; 5.将每个交叉口上需要的资料列表,并计算所考虑的每个
10 7
式中:d——指该车道组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 s/veh)
Tc——信号周期长(S)
g / Tc——该车道的绿信比,即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长度 之比;
X——该车道组的Q/C的值(Q交通量、C为车道组 的通行能力
步骤六:计算平均行程速度
干道速度
3600 长度 每公里的行驶时间 速度 总的交叉入口延误
β1及β2 值 表10-7(P193)
3.行人过街等因素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4.车道宽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考虑上述影响的折减系数,则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
能力为:
C路段 C0 条 • 交 • 综 • 车道
veh / h
四、服务水平分级 对于城市道路来讲,衡量交通服务质量的主要
指标为路段、交叉口的拥挤程度(即V/C)。平均 车速,延误(交叉口)
1.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
,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时距 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可按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两种方法计算。其计算 公式为:
Co=3600/ht

Co=1000v/L (10-1)
式中:Co——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veh/h)
ht——饱和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 v——行驶速度(km/h)
L——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m)
连续车流条件下的车头间距L,可采用下式计算
: L L0 L1 U l v 2
10 2
式中:
Lo——停车时的车辆安全车间距(m) L1——车辆的本身长度(m) V——行驶车速(km/h) l——与车重、路面阻力系数、粘着系数及坡度
步骤五:交叉口数据列表并计算延误时间。
交叉口入口延误可用下式计算:
D=1.3d
(10-6)
式中:D——交叉口入口延误(s/veh);
d——交叉口停车延误(s/veh)
交叉口的随机停车延误方程式为:
d
0.38c1 g / Tc 2 1 g / Tc X
173X 2 X
1
X
12
16 X
/ TC
第一节 城市干道通行能力
一、城市干道交通流特征 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与主干路属交通性道路;次干路兼有交通性和 生活型两重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一般为生 活性道路。
四类道路的交通功能关系如表10-1所示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关系表 表10-1(P188)
二、基本通行能力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