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

合集下载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本证要点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释义】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

“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浮缓,又言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与邪相争则见发热、脉浮,故曰“阳浮者热自发”;卫气受邪,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则见汗出,故曰“阴弱者,汗自出”;卫气为风寒所袭,失其“温分肉”之职,加之汗出肌疏,故见恶风恶寒。

太阳中风为表证,其热不似阳明里热发自于内,其热势不高,故曰“翕翕发热”。

太阳中风证表气不和,每每影响里气,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见鼻鸣;胃气上逆,可见干呕等。

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又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卫。

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以和营。

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

要点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释义】本条论太阳伤寒的证治。

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表闭阳郁,不得宣泄,故发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失其温煦之职,故恶风。

寒为阴邪,寒性收引,营阴闭郁故无汗。

头项腰脊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寒邪侵袭太阳经脉,经气运行不畅,故见头痛,腰痛,身疼,骨节疼痛。

肺主气,外合皮毛,毛窍闭塞,肺失宣降,肺气不利,故气喘。

由于其喘与毛窍闭塞相关,故言“无汗而喘”。

麻黄汤方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太阳病辩证论治

太阳病辩证论治

第一节太阳病辩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语解释】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

头项强痛即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恶寒:即怕冷【辩证提要】辩证要点:恶寒(寒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意义: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

凡此后言太阳病者,即具此证此脉。

二、太阳病分类【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语解释】恶风: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之,无风则坦然。

脉缓:指脉象柔缓而不紧急,非怠慢迟缓之意。

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

【辩证提要】辩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词语解释】脉阴阳俱紧: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

急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

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

伤寒:证名,属狭义伤寒。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词语解释】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桂枝汤除用于太阳中风证外,还可用于:①初服桂枝汤,反见烦闷者,表证仍在,无其他里证;②有太阳伤寒见证,但脉浮弱,经攻下及峻汗后正气受损,不耐麻黄汤峻汗者。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伤寒论之太阳病赵鲲鹏

伤寒论之太阳病赵鲲鹏

兼证
主治方中随证加减
本证
太阳病
变证
治则与治法
辛凉解表
温病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 证治之
太阳病治疗与转归
太阳病转归:
(1)痊愈:汗之得法,表解而愈;
(2)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阳明
太阳病 内陷少阳 三阴(少阴多见)
(3)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
第一节 太阳病脉证提纲
太阳病提纲
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 汗出、恶风:太阳表虚证 食少、腹胀、畏食生冷、口干不欲饮:寒 饮内停之太阴病。
• 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汤合外 台茯苓饮,重白术用量(18g),以温中生 津通便。
• 桂枝15g、白芍12g、茯苓20g,党参 15g,白术18g,生姜15g,枳实10g, 陈皮10g炙甘草10g、大枣5枚。
病因:风寒外袭
主症与病机:
脉浮
外邪束表
正气向外抗邪
头项强痛 (风寒犯
太阳经气郁滞
恶寒
表)
卫阳被遏,温煦失职
热型: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卫气
抗邪,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有发热
一症。
释疑:
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
太阳伤寒证早期可有短暂的“或未发热 ”
相对而言“恶寒”更能突出太阳表证的 特征
头为诸阳之会,太阳病必然头痛,故头痛的 减轻与否。决定预后。
✓ 欲作再经,何以要针足阳明?
欲作再经,是指病至第七日尚未痊愈而邪气 有向阳明传变的趋愈,针足阳明的经穴(如足三 里、趺阳)使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则邪气 不得内传,仍可出太阳之表而愈。这与《全匮要 略》“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是一致的。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zyy201002002.aspx
语——整理者注)——秦艽10 g、炒白芍10 g、炙甘
草10 g。整理者遵姚老此方法用于临床,屡用屡效。
(收稿日期:2010-01-20责任编辑:蒋力生)
r……………………………………一飞! ;
新专栏征稿


i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已全面改版,以下重点栏目面向全国征稿: ●理论研究对中医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论述。讨论专题有:中医水理论研究、火理论研究、体;
浮于表与寒邪相争则热势复高;同时,也就造成患者
一时自汗出,一时又欲汗出而不得汗出,即所谓自汗 出而不彻的症象;毛窍开合不利,鼻亦难独任呼吸,
壅塞不通而或鼻鸣;肌肉受邪,影响脾胃升降失常而
干呕。邪正相争于表,卫阳较强,故脉浮;营阴偏弱, 稍按又觉驰缓无力,故脉又现缓弱之象;邪犯通体之 卫气,营血因之阻滞,故而身体四肢及腰疫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证与太阳伤寒表证在 病因病机方面主要有三点明显区别:第一.本证的病 因是挟有寒邪的风邪,与伤寒表证的病因是挟有风 邪的寒邪相较,主因有偏风与偏寒的不同;第二.导 致本证的风邪,其性主动,主疏泄,所以即使是挟寒 的风邪,也没有寒邪凝闭压抑卫气的作用强,故本证 与太阳伤寒表证无汗不同,时而能自汗;第三.正因 为本证无寒闭卫气较甚的机理,故卫气奋起与邪争 之力亦不强,卫气盛实的程度亦较表寒证稍逊,加之 本证尚具营弱之机,则相对表寒的麻黄汤证而言,常 被伤寒注家称为表虚证,然就其实质而言,本证乃属 以寒风之邪偏盛为主,卫营不足为次的偏实证候。
【病案举例】
胡某某,女,32岁,1983年6月2日初诊。(伍 炳彩经治) 患者发热5天,体温波动在38~38.5℃之间, 伴头痛,身体疼痛,口不渴,用西药治疗发热不退,乃 请我出诊。就诊时患者发热有汗,问其恶风否?矢

03(桂枝汤证、桂枝汤禁例)

03(桂枝汤证、桂枝汤禁例)

桂枝汤禁例
1、伤寒表实证(16)
2、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17)
3、里热炽盛者禁用桂枝汤(19)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十三分。
病案举例
张某,男,45岁,1994年12月就诊。 主诉:汗后恶风伴低热2月。
现病史:2月前因工作烦恼,思想压力大而致精神疲惫,经常低热 (T:37.6℃左右),汗出,汗后恶风更甚,尤以背部为著,时 有烦躁、颜面潮红。近半月夜寐不佳,阳举乏力。曾在多家医院
桂枝汤证
[原文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风,桂枝汤主之。
[提要] 太阳表虚证的证治
[讲析]
强调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只要出现卫失外
固,营不内守的病机表现,即可用桂枝汤 治疗。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十三分。
桂枝汤证
[原文 95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 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原文16条]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 误也。
[提要] 太阳伤寒证,禁用桂枝汤
[讲析]
不足以开表驱邪 在卫气郁闭状态下易助热生变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十三分。
桂枝汤禁例
[原文17条] 若酒客病,不可舆桂枝汤,得之 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十三分。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 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 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 愈,宜桂枝汤。
证:常自汗出
因:卫气不共荣气谐和(营卫不和)
病人 治:复发汗,荣卫和
方:桂枝汤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十三分。
桂枝汤证

太阳病总结

太阳病总结

太阳病脉证并治总结太阳病分类: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方药比较
(二)伤寒表实证:方药比较
(三)蓄血证
(四)蓄水证方药比较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变证治则及辩证要点、证候分类)变证治则及辩证要点
证候分类
热证方药比较
虚证中的心阳虚方药比较
虚证中的阳虚兼水气方药比较
虚证中的脾虚证方药比较
虚证中的肾阳虚证方药比较
虚证中的阴阳两虚证方药比较
结胸证方药比较
痞证方药比较
上寒下热证
脏结,结胸,痞证的区别。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表虚)证【词解】[1] 阳浮而阴弱:轻按浮取为阳,重按沉取为阴。

脉象轻按明显,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阳浮而阴弱,指脉象浮缓。

同时在此又指病机,阳浮提示卫阳浮盛于外,阴弱提示营阴不能内守,阳浮而阴弱,说明了桂枝汤证卫强营弱之病机。

[2] 啬啬恶寒:啬,音瑟(sè)。

寒冷畏缩之感。

啬啬恶寒,形容恶寒较重。

[3] 淅淅恶风:淅,音析(xī)。

冷水洒身之感。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较重。

[4] 翕翕发热:翕,音夕(xī)。

温暖和煦之感,翕翕发热,形容发热如羽毛覆盖之状。

[5] 鼻鸣:即鼻塞。

由于鼻塞,呼吸时发出鸣响,故曰鼻鸣。

【提要】太阳中风病机及证治。

【分析】言太阳中风,必参第1、2条所述内容。

阳浮而阴弱,既言脉来浮缓之形状,更寓卫强营弱之病机。

《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今卫浮盛于表,与邪相争,故脉浮而发热如鸟羽加身。

营弱是说营阴不能内守,阴泄于外,故脉缓而自汗绵绵不止。

啬然恶寒,淅然恶风,此卫气失于温煦之职是也。

鼻为肺窍,肺合皮毛,今风寒犯表,肺气不宣,则鼻道塞而不畅,气息粗而鸣响。

肺胃相应,气降为顺,今肺气不宣则胃气应之而逆,故而干呕。

就太阳中风证而论,肺胃气逆之鼻鸣干呕,虽多见于临床,然非本证必具之症。

本条恶风与恶寒并举,说明二者虽有轻重之别,然临床上难以完全区分。

恶风者每兼恶寒,恶寒者多伴恶风,风寒相兼,互见为常。

故不可以“中风者恶风、伤寒者恶寒”而论。

【选注】程郊倩:阴阳以浮沉言,非以尺寸言,观伤寒条,只曰脉阴阳俱紧,并不着浮字可见。

惟阳浮同于伤寒,故发热同于伤寒;唯阴弱异于伤寒,故汗自出异于伤寒,虚实之辨在此。

热自表发,故浮以候之。

汗自里出,故沉以候之。

得其同与异之源头,而历历诸证自可不爽。

(《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病脉证篇》)吕搽村: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

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助,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酪、 臭恶等物。 ……………………………… (1 ) 2
4 .太 阳病 , 痛发 热 , 出恶 风 , 枝汤 主之 。 头 汗 桂
… … … … … … … … … … … … … … … … …
2 . 阳病 , 日已去 , 0太 十 脉浮细而嗜卧者 , 已解 外
也 … …。… …… …… …… …… ……… …… … (3 ) 7

思。风性善行数变 , 从外侵犯人身时 , 如矢石 中人 , 所以论名为中风 , 其实 即后世所谓 “ 伤风” 的一种 , 与《 金匮》 所载的“ 中风” 属于卒 中经络脏腑及“ 中 类 风” 的属 于肝 风 内动者不 同。
欲者 汤…… 救,。… (雾 邪宜 ……9 风枝……6 桂 )
1. 阳病 , 3太 下之 后 , 气 上 冲者 , 其 可与 桂 枝 汤 ,
方用前法 ; 若不上冲者 , 不可与之。………… (1 ) 5 1. 4 桂枝本为解肌 , 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 , 汗不 出
者 , 可与 也 。当须识 此 , 令误 也 。 …… … (7 不 勿 1) 1. 酒 客病 , 可与桂 枝汤 , 5若 不 得汤 则呕 , 以酒 客
本证属《 伤寒论》 中的“ 太阳中风” 为太阳病表 , 证 中的一种病证 ; 同时, 中风” 伤寒论》 “ 为《 中以病
因命 名 的一 个病 名 。 中, 去声 , 为 “ ” 中伤 的意 读 众 ,
支・外………汗宜 6 … 未脉…以4 5 病…,弱当解 l 汤 … 解浮,・) . , ………( 昆 。 … … 者…, 太 证 … 阳 ・ 2
(9 ) 3 3


【 相关原文 】
1 .太 阳之为病 , 浮 , 项强 痛而 恶寒 。 …… 脉 头

伤寒综述三-太阳病的治疗

伤寒综述三-太阳病的治疗

太阳病的治疗经证府证病位不同,经证在表,故治疗宜以解表为主。

《内经》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即是指邪在肌表的治疗法则。

府证在里,蓄水宜治以化气利水,蓄血宜治以攻瘀逐血,现分别论述如下:(一)中风为太阳表虚证,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方法只须调其营卫,自可汗出病解。

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又凡是营卫不和自汗出的证候,都可用以治疗,不仅限于太阳中风一证。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方组论述:桂枝辛甘而温通卫阳,芍药苦酸而和营敛阴,这两味药相伍配合,在发表中寓有敛汗之意,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生姜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佐芍药以和营,甘草取其调和诸药。

是知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并不是取其直接发汗的作用,而是在于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自出,肌腠之邪亦随之而解。

咨服药后的几点注意:1.桂枝汤本身不是发汗剂,但邪在肌表者须从汗出而解,故在药后片刻最好吃些热的稀粥以助药力,并宜温覆,使易于酿汗。

2.注意微汗而不宜汗出太多,中风证本自汗出,如汗出太多,邪反不易尽去,且有亡阳之变。

3.汗后,证状已全部消除,则不必尽剂,如病犹不解,可连续服。

4.药证相符而服汤后反烦不解,是因经热太甚,可先针刺风池、风府二穴,泻其经热,然后再服桂枝汤。

桂枝汤治禁:原则上讲,凡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都属于桂枝汤的禁例,今所提出的是指疑似之证,可与不可之间的禁例:01.表实无汗者禁用,因桂枝汤只能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而不能开表发汗,故太阳中风证投之有效。

若脉浮紧,发热汗不出的太阳伤寒证,便非其所宜。

如以治表虚之药而治表实之证,即犯实实之戒。

见不2.凡内有湿热,特别是平素嗜酒的人,应该禁用或加减使用,因桂枝汤中药味辛甘为多,湿热内蕴者,服后容易引起呕吐,所谓“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即是此意。

3.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所以里阳素盛或里已化热,即有中风见证,亦当禁用。

《伤寒论讲义》太阳病证

《伤寒论讲义》太阳病证

汗出,恶 风,鼻鸣, 干呕,脉
解肌祛 风,调 和营卫。 桂枝汤 汗出,脉浮缓。
伤 寒
内守,营卫 风 失调。 寒 袭 卫阳被遏, 表 营阴郁滞,
经气不利。
头痛, 浮缓。
发热,
恶风 身痛,腰 寒, 痛,骨节 脉浮。 疼痛,恶
寒,无汗
辛 温 解 发汗解 表 表,宣
肺平喘。 麻黄汤 无汗,脉浮紧。
而喘,脉
浮紧。

主证 汗出——卫外不固,营不人守,营阴外泄。
证 证候
脉浮缓——卫气抗邪于外则浮,营不内守而外泄则缓
(头痛)——太阳经气不利。
副证 鼻鸣干呕——风寒外袭,肺胃不利。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桂枝、芍药、灸甘草、生姜、大枣)
【辨治要点】
病机:风寒袭表,卫阳浮盛,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
肺合皮毛,其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 利,故见鼻鸣,即鼻塞而呼吸不畅之谓。外邪 干胃,胃气上犯,则见干呕。
本条指出,太阳中风证既可见啬啬恶寒,又可 见淅淅恶风,提示二者虽有轻重之别,又难截 然区分。前人有中风则恶风,伤寒则恶寒之说, 实则失之牵强。
生姜
佐桂枝散 风寒以 解肌, 且和胃 止呕
荣弱卫强,相当于后人所谓的营卫不和或营卫失调, 此病机是以卫气的异常为主要矛盾,而营气失和乃卫 失外固所致。由于太阳中风证是因风邪偏胜,营卫失 和所致,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故曰“欲救邪风者, 宜桂枝汤。”
中风、伤寒、温病证治鉴别表

Hale Waihona Puke 病机类主证
治 则 方药
鉴别要点

卫阳浮盛以

抗邪,卫外 不固,营不
风寒袭表,卫阳浮盛于表与邪相争,故见发热,即所 谓“阳浮者热自发”。

1-太阳病篇

1-太阳病篇

❖ 即:“咽、淋、瘡、衄、血、汗、寒”及尺 脉迟、尺脉微禁用或慎用麻黄汤等辛温发汗 方剂
(尺脉迟:阴血不足;尺脉微:阳气不足) ❖ 即:“气血阴阳诸不足,虚热、湿热、毒热
均应慎用或禁用辛温发汗剂”
第46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 1.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 道感染等;
❖ 2.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
❖ 3.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 4.其它:脉管炎、荨麻疹、冻疮等。
第47页,共181页。
(三)太阳伤寒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 主之。(31)
第23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1.感冒;
2.颈椎病、偏颈、落枕、肩周炎;
3.痢疾;
4.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5.重证肌无力。
第24页,共181页。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提要】 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释义】
主症: 喘 ——表邪内迫,肺气上逆。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页,共181页。
概说
太阳病是外邪侵犯人体太阳所主肌表 与经络,正邪交争,出现以恶寒发热、头 项强痛、脉浮为主症的疾病(也称表证)
第2页,共181页。
分类
一、太阳病本证 1.太阳中风证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太阳伤寒证
【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解肌、通阳。 附子一枚—— 温经助阳。
第36页,共181页。
5、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伤寒论必背112条文整理版

伤寒论必背112条文整理版

《伤寒论》背诵条文112条太阳病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耳。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二、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三、表郁轻证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

添加标题
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
湿热、阳热、脓毒内伏者(17、19) 伤寒表实证(16) 若其人气不上冲者(15)
(二)桂枝汤禁例
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的证治(原文14/P39) 因: 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输 证: 项背强几几(体征)-----邪犯经输 津液受阻, 经脉失养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 今有汗,故言“反” 恶风------腠理开,毛窍松 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
19.“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
A.身疼痛 B.脉沉迟 C.恶风寒 D.发热 E.无汗
20.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
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
01
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
03
A.一服后汗不出者 B.更服后又不汗者 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D.病重者 E.一服汗出病差
7.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
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 (原文57/34)
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P37)
病人
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P37)
病人
01
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 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 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 方:宜桂枝汤
添加标题
表里同病
添加标题
先表后里
添加标题
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
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 (原文45条/P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的服法:
• 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在于扶正,无须喝热 粥以助汗
• 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 邪
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
(适应证共13条)
• 1.太阳中风证 • 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 • 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 • 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
太 阳 病 脉 浮弱
浮缓-阳浮而阴弱 浮弱-体弱不任峻汗
治 : 当以汗解-解肌祛风 方: 宜桂枝汤
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
(原文44/P34 )
表里同病 先表后里 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
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 仍当解表 (原文45条/P34)
先发汗不解-汗不如法 误治 而复下之-误用攻下 太 阳 目前情况 : 脉浮,病不愈 病 原因: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P37)
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
病 人
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
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
方:宜桂枝汤
主症 病理
病证特点
病机区别
53条
自 汗
54条
卫气虚弱
营 卫
常自汗出,无他症 不能固外
不 和
阳浮-轻取浮
太 阳

阴弱-重按弱

风 ( 包
病机
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 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
括 、 主证

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 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

翕翕发热-正气抗邪,体温不高
证 ) 辅证
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
干呕-胃气不降
12
治疗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小便难(量少不畅)-----汗多于外,阴亏于内
四肢微急(轻度拘急) 阳虚不能温煦
难以屈伸
阴伤失于濡养
治: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
4.桂枝去芍药汤证
(原文21/P46)
• 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兼胸阳不振的证治
病因:误下
太 阳 脉:促-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


表证仍在----恶寒发热汗出或无汗
(开而不阖)

关 键 时发热自汗出 在
卫虚,发散阳 热功能降低
卫 气
阳郁肌表
(阖而不开)
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二种情况:
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
表阳虚不能外固-----温复卫阳,其汗自止 (不拘时)
时发热,自汗出者
卫阳虚郁,郁久生热,营阴受迫-----应在未 发热之前服桂枝汤------温通卫阳,其汗自止。

卫强 营阴不能内守
病 病因-风邪偏盛
治疗-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 治法(原文24/P34)
• 反烦不解者-邪气较重,初服桂枝汤, 正气得药力之助,正邪搏击
• 治-针药并用。
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
(原文42/P34)
证:外证未解-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
服法:
• ① 药后啜粥 • ② 温覆微汗 • ③ 获效停服 • ④ 未效守方 • ⑤ 药后禁口
案例录像
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
(原文13/P14)
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 • 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 • 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原文95/34)
证-发热汗出

病机 营弱 卫气浮盛于外 汗出
练习一 (单选题)
(一) A1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 2.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
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 3.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
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 4.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诊断: 今脉浮,故在外-表证仍在 治疗-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轻汗)
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
(原文15/P34)
误治-下 太阳病 转归
其气上冲-正未伤,抗邪 于外,表证仍在-桂枝汤
若不上冲-正已伤,外邪 内陷,变生他病-不可与 桂枝汤
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 法 (原文57/34)
正邪相争
表证仍在----头项强痛等 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
温经复阳
6.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62/P49)
•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
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 病 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 人 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
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津液受阻, 经脉失养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
今有汗,故言“反”
恶风------腠理开,毛窍松
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43/P41)
误治----下之 太 证-----表未解,微喘-外邪迫肺 阳 病 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肌祛风,降逆平喘。
汗出者。 • 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
(二)桂枝汤禁例
• 湿热、阳热、脓毒内伏者(17、19) • 伤寒表实证(16) • 若其人气不上冲者(15)
(三)桂枝汤证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 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的证治(原文14/P39)
因: 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输
证: 项背强几几(体征)-----邪犯经输
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原文18/P42)
喘家----素有喘疾 喘家患太阳病 作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新感
加厚朴杏子佳-----降气宣喘
3.桂枝加附子汤证
(原文20/P44)
• 太阳病兼阳虚漏汗的证治
因:发汗-汗不如法,太过

遂漏不止-----卫阳受伤,营阴渗泄
阳 病
证 恶风-----卫伤,表邪未解
原发病-太阳伤寒证 治疗经过-发汗已解 服麻黄汤
伤寒 脉证已愈 病人 目前表现-半日许复烦 余邪未尽,移时复发
汗出肌疏,复感风寒
脉浮数-发热使然 治疗-可更发汗-再次发汗,但改变其手段 方-宜桂枝汤-轻汗
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P37)
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病人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
原 发
证 胸满(胸闷不适)-----邪陷胸中
病 )
胸阳被遏
治:桂枝去芍药汤-பைடு நூலகம்肌祛风,宣通阳气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原文22/P47)
• 太阳病误下,胸阳受损表邪未解的证治
病因:误下 脉微----阳虚较甚,无力鼓动血脉
恶寒甚----表证未罢,加之阳虚
太 阳

胸满----胸阳不足,外邪欲陷
病 (体质较弱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