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寒潮预报模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寒潮预报

学习要点

本章介绍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冷空气活动的原地、路径、强度、影响等,并重点介绍了寒潮天气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寒潮指大规模强冷空气自高纬南下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强烈降温和大风等天气,在水汽条件适宜时,会

伴随雨、雪、冻雨等天气。据1951 —1984年资料统计,我国寒潮最多一年出现11次、最少仅2次。寒

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可造成人、畜、农作物冻害;伴随其出现的暴雪、冻雨、冰冻可致道路结冰、河流封冻,严重影响交通和航空,冻雨还会造成电线结冰致使电力和通讯中断。每年的3月和10 —11月是我国寒潮

出现最为频繁的时段,也是对畜牧业、农业危害最严重的时段,因此寒潮是我国一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7.1寒潮概述

7.1.1寒潮标准

每年都会有多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只有当强冷空气的影响造成一定幅度的降温时, 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一次冷空气活动。根据《气象标准汇编》(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气象

出版社2008 ),我国寒潮标准为:某地日最低气温24h内降温幅度》8C,或48h 内降温幅度》10 C,或72h内降温幅度》12 C,而且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C或以下,称之为

次寒潮天气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寒潮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寒

潮的标准也略有差异(如表

7.1 )

表T. 1我国部分省份寒潮标准

如前所述,寒潮可带来剧烈降温及大风、暴雪、冻雨、沙尘、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许多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使公众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前采取有效措施, 防御或减轻寒潮的危害,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中国气象局16号令)。其中依据寒潮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性,规定了寒潮预警标准,将其分为蓝、黄、橙、红四级。

隐藏

7.1.2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7.1.2.1出现时间与变化趋势

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我国寒潮最早出现在9 月下旬,最晚出现

在5月份(张培忠,陈光明1999 ),大多集中在11 月〜次年3月,其中10〜11 月和3

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这是因为春秋两季大气环流处于调整期,冷暖空气

势均力敌,交替影响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容易形成寒潮。而冬季天气形势稳定,冷空气

处于绝对优势,气温起伏变化小,不易形成寒潮。

分析1951 —2001 年51 年的气象资料,发现20 世纪50 、60 年代我国寒潮偏多,70

年代为过渡,80、90 年代偏少,即全国性的寒潮从20 世纪50〜90 年代呈逐渐递减的趋

势(马树庆,李锋,王琪等2009 ),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关系。

7.1.2.2 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寒潮的影响范围,分为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前者指:全国范围内取30 个代表站,分为5个区域(图7.1所示),若有2〜5个区域出现寒潮,且其中包含了华北和长

江两个区的称为全国性寒潮。而区域性寒潮指:只影响北方 2 或3 个区或只影响南方2 个区。据1951 —1980 年资料统计,平均每年有全国类寒潮2.1 次,区域性寒潮北方1.1 次、

南方1.3 次(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2000 )。

从国家气候中心根据1961 — 2005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到的全国年寒潮频次图 (图7.

上可以看出,1961 — 2005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寒潮, 而出现频次较高的区域

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内蒙、东北三省、山东西北部、山西、陕西和江南、西南的部分区域。

一年中寒潮出现最多的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内蒙古北部、东北三省局部,可出现图T. 1寒期分区和站点分布图

15次之多 图T.E 1951 = 2005年中国年寒剌频次

(图 7.3 )。

隐藏

7.1.3冷空气源地

产生寒潮的冷空气最初形成和聚集的地方称为冷空气源地。 有三个(图7.4 )。⑴ 新地岛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约为 60oE 以西,70 oN 以北的区域);

⑵新地岛以东的北方寒冷洋面(约为 60〜100 oE , 70 oN 以北的区域);(3)冰岛以南的洋

面。来自新地岛以西的冷空气经过巴伦支海、俄罗斯欧洲地区进入我国(西北路径),是影 响次数最多(约占50% )、达到寒潮强度最多的一路冷空气;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的冷空 气多经喀拉海、泰米尔半岛、中西伯利亚进入我国(超极地路径),它出现的次数少(约占

20% ),但气温低,容易达寒潮强度;来自冰岛以南洋面的冷空气经俄罗斯欧洲南部或地 中海、黑海、里海的北部进入我国(西路路径),冷空气出现的次数约占 地气温比其它源地高, 一般达到寒潮强度的少, 但在东移过程中与其它源地冷空气汇合后可 达到寒潮强度。 隐藏

7.1.4寒潮关键区与寒潮路径

据统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 95%都要经过一个区域,并在那里积聚加强,该区域即为

寒潮关键区,位于 70〜90oE , 43〜65 oN (图7.4阴影)。

寒潮路径指冷空气主体的移动路线。冷空气从源地进入寒潮关键区有三条路径:1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主要

30%,由于此源 囹T 3 1961-2005年中国年搴潮频次极大值

北路径、n -超极地路径、川-西路路径(图7.4)。从关键区南下影响我国也有三条路径:

西路、西北路、东路(图 7.4 )。西路指从关键区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影

响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西北路指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河套附近南下, 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东路指从关键区经蒙古到华北北部, 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 空的冷空气从渤海折向西南,经黄河下游向南到达两湖盆地。此路径南下冷空气常使华北、

华东地区出现雨雪天气。

图「4冷空气源地C I 西北路径、H 超极地路径、山西路路径) 与赛剽关德区(阴翱)和路径(箭头》,虛

线対次要路径

隐藏

7.1.5寒潮天气

寒潮天气包括与剧烈降温伴随出现的大风、雨雪、冻雨、扬沙、霜冻等。

剧烈降温由强冷平流作用形成;霜冻因强冷空气影响使地面气温降至零度以下产生;

风由强大冷高压前较强的气压梯度 (或气压差加大)与高空风的动量下传作用形成,

并时常

伴有沙尘天气。当冷空气影响时有暖湿气流和上升运动配合就会出现雨雪天气; OOhPa 附近)存在一定厚度的暖层(即温度》 0 C ),暖层以下有气温W 0 C 的冷层时,有可

能出现冻雨。

直达长江

而当中层(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