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吴道子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正如苏轼所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画史中尊称他为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被称为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等。

吴道子出身于民间画工,“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跟“狂草”闻名的张旭及诗人贺之章学习过书法,受到书家诗人的薰陶。少年时代去四川“写蜀道山水”,已具自己的面貌,青年时代便“于画无所不能”了,被唐玄宗征诏入宫为御用画师,曾随玄宗去洛阳、泰山等地。天宝间奉诏写嘉陵江,曾游蜀山蜀水。但其创作活动并不限于宫廷,长安各寺观都有吴道子所作壁画。

吴道子感情激越,豪放不羁,为人“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他不视财资,潜心艺术。当时,大将军裴曼,欲为其双亲画壁画于洛阳天宫寺,曾以厚金聘之,吴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并说:“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于是,裴即为道子舞剑,道子兴奋之极“挥毫图壁”,“俄顷而成,若有神助”,“为天之下壮观”。

我喜欢的正是他的性格及他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的绘画风貌就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述及对他的作品摹本(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取材广泛表现精当

无论是神话故事、现实生活、历史人物以及山水、龙兽都被一一收入笔底。

如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创作有《上阳宫十八学士图》、《明皇受纂图》;历史题材有《朱云折槛图))(汉代故事);佛教故事有平康坊菩萨寺的《维摩经变》及大量其他作品;道教故事有洛阳城北玄元庙的《五圣千官图》;儒家故事有《孔子及弟子象》;山水创作有《嘉陵江山水》等等。关于他的寺观壁画,朱景玄说:“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纵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兴唐寺,‘御德金刚院,妙迹为多,并有自题经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庶下‘降魔’‘盘龙’等壁,及赵景公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记,皆妙绝一时”。如此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他都处理得生动异常,这说明他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第二、用线独创,别具一格

中国画最早就是用线造型,自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色彩发展了一步,线条却相对地不够突出。到了盛唐时代,线条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因素,这是中国画风格上的转折点,吴道子对此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傅抱石先生说:“他给中国绘画—特别唐以后的中国绘画以无比影响的是对于线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应该把画上面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该服从线。我们知道,六朝以来对于线的运用,虽说重视,但画家们—一例如顾恺之和阎立本,都还没有考虑到应该怎样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变化。吴道子则不同,他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手段。他认为绘画创作,线的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有机联系是传达内容、情感的主要关键。……这样,线的内容丰富了,线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资料中称他画人物的衣饰有迎风飘举的感觉,我以为原因便在于线的变化,也便是所谓‘吴带当风’的真正意义。”

第三、可贵的革新精神

吴道子绘画的技巧是纯熟精妙的,说“穷丹青之妙”,绝不过誉。《历代名画记》说,吴道子作画“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数初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壮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琳矣。”并且说他:“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吴道子画三百里嘉陵江山水只用一天时间,显然不会是这种画法,那是“离披点画”、纵笔挥洒,用笔肯定是简括的。同一个题目和内容,李思洲却画了几个月。

玄宗见后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尽其妙。”这就肯定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乱石崩滩、若可打酌”,我们想象那定是劲健豪爽,自由奔放的。这一变格在当时颇有震动。同时的王维看到吴道子在大同殿的“嘉陵江山水”,大受启迪,在绢上另画一幅,名为“小簇”。可见他研究学习了昊道子的画法,他的特色是重于水墨的渲染。于是朱景玄说他:“山水松石,纵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

我最喜欢他的其中一件作品为《送子天王图》,流传至今的《送子天王图》,有人说是李公麟摹本。虽不能断定这就是吴道子的代表作,但把这幅画和传为吴道子作品的《鬼伯》(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石刻)和《搜山图》等画比较,会发现其中风格的一致性,尤其是神怪鬼卒形象,十分相象。所以,这幅画仍是我们研究吴道子风貌的重要依据。《送子天王图》现为日本阿布次孝郎所藏,内容是描写释逝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去拜渴天神的情景。画面上有帝王、后妃、侍从、婴儿、天王武将、神怪。画之前段描绘了骑一兽奔驰的送信之神、雍容端坐的天王及其随从侍女,后段通过净饭王抱着初生的婴儿与摩耶夫人(释迎的母亲)朝拜大自在天神时,诸神见释迩降临震惊下拜的情节,表现了释迎的不平凡。净饭王庄重、肃穆、小心翼翼地抱着释迩,是一种敬谨护持的姿态。他的表情除庄重外还流露出自豪的矜持神态。特别是通过三头六臂、形貌丑怪、法力巨大的大自在天神的惊慌失措、连连叩拜的景象,表明释迎降临的不平凡。净饭王夫妇衣带微微飘举扰如缓步行走。天神衣带回环曲折,表现着叩头连连的动感。

这幅画用行笔劲利,有起落转折的兰叶描来画衣褶,并分别以柔和流畅和坚实的线条表现妇女和神怪的不同肌肤。吴道子把这个印度神话故事以中国手法表现出来。外国故事中国化,佛教故事人间化正是吴道子的一个创造。

研究民族绘画遗产,一直是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发展人物画时,我们不能忽视吴道子这类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如果我们肯下番苦功夫,细致地、系统地研究一下前人,阐扬古人艺术思想,探寻古人的创作经验,无疑是有着“温故而知新”的意义的。

班级:

姓名:

时间:

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姓名:吴道子 别名: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680年(庚辰年) 逝世日期:公元759年 职业:艺术,画家 主要成就: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 代表作品:《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 籍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吴道子画圣故事 吴道子故事之一 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 柏林寺”,便走了进去。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吴道子听了忙磕头拜师。 这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次

美术鉴赏百代画圣吴道子

美术鉴赏-百代画圣吴道子

————————————————————————————————作者:————————————————————————————————日期: ?

? 论文题目:百代画圣吴道子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任课教师: 郭盼盼 学号: 082415137 姓名: 段利峰 评语: 2018年1月1 日

?百代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被称为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等。 一、画风介绍 在绘画史上,吴道子的作品被称为“吴家样”。何为样呢?“样”即“样子”,

即楷模的意思。在艺术上要给人以楷模的作用,首先要具有独特的风范。历史上,与吴道子同样被尊称为“样”的有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和唐周昉的“周家样”。 吴道子的绘画是由张僧繇发展而来的,但在多样地、富有变化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超过了张僧繇,固有“至其变态纵横与造化相上下,则僧繇不能及也”。“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长处的地方,但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他也受到凹凸法的较大影响,成为继“张家样”以后更成熟的宗教画样式。其绘画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用线或主要用线,辅之以淡色来生动表现形象的画法,一反盛唐以前依靠均匀的线条加以重彩的造型路线,在发扬以线作画的民族风格方 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设色浓艳的盛唐时代,吴道子的简淡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显得格外新奇出众。 吴道子早年行笔很细,保持了六朝和初唐的传统,到中年以后,在熟练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的风格,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莼菜条”说法出自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口,它是一种睡莲科植物,其圆形绿叶浮在水面上,根茎在水中生长,其表面附有胶质黏液,所以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莼菜条”是莼菜茎。吴道子用快慢疾徐、粗细轻重、变化富于节奏的“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迎风飘举的宽衣博带、衣褶,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以表现对象的细微的透视变化高、侧、深、斜为目的的,是带有立体感的线条。这种线条比铁线描更敏锐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立体造型,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表现力,使画面效果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称为“吴带当风”,这种风格的问世,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途径。“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语概括。这两句话指出了两者在服装上的不同,前者是其势圆转,衣服宽松,裙带飘举,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之状;后者是体制稠密,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结构严谨。同时,吴又能突破“曹家样”自北齐以来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所以有“吴生始用兰叶描,曹衣出水法全灭”的说法,这也正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手段。“曹家样”和“吴家样”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画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的用笔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吴家样”体现了大唐盛世气势恢弘、开明自信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开创了行笔磊落挥霍,笔势豪放,方圆凹凸的“兰叶描”,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来增强线描所能表达的质感、立体感和表达作者内心感情的力量。“兰叶描”的特点则不同于“莼菜条”。在用笔上打破了传统的描法,他在运笔时压力不均,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将六朝以来“紧劲连绵”变为提按明显,波折起伏,用

浅谈吴道子的画风

浅谈吴道子的画风 【摘要】吴道子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佛教壁画艺术家。史称其“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本文通过对吴道子擅长的莼菜条、兰叶描的吴风样式的研究,来分析、总结他的画风。 ?【关键词】吴道子 “吴家样” ?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汇共同熔铸了唐代美术的辉煌,多数画科从此开始明确并日臻成熟。唐代绘画作为唐代美术的首要组成,亦是雄健磅礴的盛唐气象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绘画也因为唐代多向而频繁的对外交流而更加丰富多彩,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以雄浑博大的气度为世界艺术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人名手至多,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吴道子画风中纵横健拔、高扬揭举的气势,昭示着盛唐画风的开始。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 ?一吴道子生平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禹州市)鸿畅乡山底吴村人,幼年贫穷孤苦,但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 他是一个“幼抱神奥”早熟的画家,也是一个全才的画家,据记 载他的作品有《送子天王图》、《道子墨宝》、《朝元仙仗图》等。 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斐旻,斐旻请吴在天宫寺 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斐旻舞剑以壮气。舞毕, 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 日之中,获睹三绝,真乃人生之幸事”。 ?二吴道子的画风——吴家样 ?在绘画史上,画家的创造,被尊称为“样”的有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唐周昉的“周家样”。那么何为样呢?“样”即“样子”,即楷模的 意思。在艺术上要给人以楷模的作用,首先要具有独特的风范, 吴道子的绘画是由张僧繇发展而来的,但在多样地、富有变化地 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超过了张僧繇,固有“至其变态纵横与造 化相上下,则僧繇不能及也”。“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 长处的地方,但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他也受 到凹凸法的较大影响,成为继“张家样”以后更成熟的宗教画样式。然而吴道子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既熟悉凹凸法 又不为这种技法所囿,他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用线或主要用线,

美术论文(作品赏析)

吴道子介绍 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约680~759年),传为“画圣”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据文献记载曾画过《五圣图》《赵景公寺执炉天女》《菩提寺舍利佛》《天王力士》《地狱变相》《钟馗做鬼》等,均已失传。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有《送子天王图》传为其作,敦煌103窟唐壁画《维摩变相》可见其风格影响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吴道子的佛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十(一作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西京兴唐寺御注金刚经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贤及西面降魔盘龙、小殿前面菩萨,景公寺地狱帝释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等,“皆妙绝当时”。吴道子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只见他“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围观的人群见他画技如此高明,“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他画人物,人体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确。 天宝年间(742—755),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

美术鉴赏_百代画圣吴道子

论文题目:百代画圣吴道子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任课教师:郭盼盼 学号:082415137 姓名:段利峰 2018年1月1 日

百代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被称为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等。 一、画风介绍 在绘画史上,吴道子的作品被称为“吴家样”。何为样呢?“样”即“样子”,即楷模的意思。在艺术上要给人以楷模的作用,首先要具有独特的风范。历史上,与吴道子同样被尊称为“样”的有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

样”和唐周昉的“周家样”。 吴道子的绘画是由张僧繇发展而来的,但在多样地、富有变化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超过了张僧繇,固有“至其变态纵横与造化相上下,则僧繇不能及也”。“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长处的地方,但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他也受到凹凸法的较大影响,成为继“张家样”以后更成熟的宗教画样式。其绘画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用线或主要用线,辅之以淡色来生动表现形象的画法,一反盛唐以前依靠均匀的线条加以重彩的造型路线,在发扬以线作画的民族风格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设色浓艳的盛唐时代,吴道子的简淡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显得格外新奇出众。 吴道子早年行笔很细,保持了六朝和初唐的传统,到中年以后,在熟练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的风格,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莼菜条”说法出自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口,它是一种睡莲科植物,其圆形绿叶浮在水面上,根茎在水中生长,其表面附有胶质黏液,所以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莼菜条”是莼菜茎。吴道子用快慢疾徐、粗细轻重、变化富于节奏的“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迎风飘举的宽衣博带、衣褶,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以表现对象的细微的透视变化高、侧、深、斜为目的的,是带有立体感的线条。这种线条比铁线描更敏锐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立体造型,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表现力,使画面效果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称为“吴带当风”,这种风格的问世,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途径。“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语概括。这两句话指出了两者在服装上的不同,前者是其势圆转,衣服宽松,裙带飘举,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之状;后者是体制稠密,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结构严谨。同时,吴又能突破“曹家样”自北齐以来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所以有“吴生始用兰叶描,曹衣出水法全灭”的说法,这也正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手段。“曹家样”和“吴家样”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画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的用笔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吴家样”体现了大唐盛世气势恢弘、开明自信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开创了行笔磊落挥霍,笔势豪放,方圆凹凸的“兰叶描”,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来增强线描所能表达的质感、立体感和表达作者内心感情的力量。“兰叶描”的特点则不同于“莼菜条”。在用笔上打破了传统的描法,他在运笔时压力不均,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将六朝以来“紧劲连绵”变为提按明显,波折起伏,用笔轻重多变,劲力外张,时提时顿,因而所画线条的粗细随着用笔走势的起伏进行,给人以流畅而强劲的节奏感。粗细不均增强了线条的方向感和运动感,也

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浅析吴道子及其作品 吴道子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正如苏轼所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画史中尊称他为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被称为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等。 吴道子出身于民间画工,“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跟“狂草”闻名的张旭及诗人贺之章学习过书法,受到书家诗人的薰陶。少年时代去四川“写蜀道山水”,已具自己的面貌,青年时代便“于画无所不能”了,被唐玄宗征诏入宫为御用画师,曾随玄宗去洛阳、泰山等地。天宝间奉诏写嘉陵江,曾游蜀山蜀水。但其创作活动并不限于宫廷,长安各寺观都有吴道子所作壁画。 吴道子感情激越,豪放不羁,为人“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他不视财资,潜心艺术。当时,大将军裴曼,欲为其双亲画壁画于洛阳天宫寺,曾以厚金聘之,吴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并说:“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于是,裴即为道子舞剑,道子兴奋之极“挥毫图壁”,“俄顷而成,若有神助”,“为天之下壮观”。 我喜欢的正是他的性格及他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的绘画风貌就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述及对他的作品摹本(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取材广泛表现精当 无论是神话故事、现实生活、历史人物以及山水、龙兽都被一一收入笔底。

吴道子简介讲述

吴道子(唐代画家)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1] 本名吴道子别称画圣字号道子,道玄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禹州)出生时间约公元680年去世时间公元759年主要作品《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主要成就人物画称作“吴带当风”;开创“兰叶描”后世尊称画圣信仰道教目录1 人物生平?年少刻苦?入宫作画?晚年传奇2 主要成就?绘画造诣?为人师表3 人物评价?后世影响?历代评价4 主要作品5 画作风格6 轶事典故?拜师学画?传神之笔?秃尾神马?落笔生光7 后世纪念?建画圣祠?墓址8 史籍记载9 影视形象人物生平编辑年少刻苦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入宫作画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公元713年左右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后官至“宁王友”。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3]公元725(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吴道子陪同前往。事后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车驾过金桥,御路“曲折萦转”。玄宗见数千里间“旗鲜洁,羽卫整肃”,心中非常兴奋,对左右侍从说:“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万岁。于是召来吴道子、韦无忝、陈闳等,命他们三人共同绘制《金桥图》。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主画狗马、骡驴、牛羊等动物之类,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等主题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金桥图》绘成后,“时谓三绝”。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

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这里介绍吴道子绘画作品。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道子是中国画史上的著名大师,堪称唐代画家第一人,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擅长多种绘

画,无论是宗教、人物、山水,甚至是花鸟鱼虫都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历史上对于吴道子的记载很少,但是民间流传的关于吴道子的故事却很多。 唐代初期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赏析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天王送子图》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

公选课作业——吴道子、李思训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 ——吴道子和李思训唐代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这一时期是中国绘画史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当时涌现了大批的著名画家。他们不断吸收西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人物画越来越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作为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吴道子和李思训可谓各有千秋。 吴道子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画家的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生活条件,不再到处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他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笔迹落落,气势雄峻。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画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皆一笔挥就。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变为遒劲,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与曹仲

浅析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张必然 摘要:唐代是我国人物画历史上的一个繁盛时代,以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人物画画家,技法纯熟,影响深远,其人物画具有反映现实生活、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细致精到、富贵大雅、大家气象的特点。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张萱周昉阎立本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以来,历经289年,前后共有21位皇帝,曾先后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亦是继秦汉以来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声誉远扬全球,与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均有来往。 唐朝的经济相当发达,曲辕犁、筒车等新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相对前朝有很大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的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军事力量强大,是唐朝的一个鲜明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末割据混乱的中国,后来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由于经济的发达,文化繁荣,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朝鲜、日本经常派遣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接纳海内外各个民族宗教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文化氛围,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及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岑参,中唐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便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此外,唐朝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则是唐朝中后期著名书法家,世人称“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则是草书大家。 在艺术方面,唐朝也有很大的成就。唐代绘画在前代基础之上得到了全面发展,山水画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继青绿山水风格之后,水墨山水异军突起,后又有泼墨山水出现,其中有以画山水而著名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则被视为文人画的鼻祖,山水画成就突出;花鸟走兽也发展为独立画科,以画花鸟而著称的薛稷和边鸾等;人物鞍马画作为当时主要的画科成就非凡,曹霸、韩幹以画马而著称,人物画方面则以阎立本、张萱、周昉为代表。存世阎立本的《步辇图》(宋摹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捣练图》(宋摹本),周昉的《挥扇仕女图》,韩幹的《照夜白图》、《牧马图》等都是了解唐朝绘画艺术的珍贵作品。除此之外,盛唐时期的吴道子,被后人誉为“画圣”,他兼善人物、山水,并吸收了西域画派技法,画面富有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说,享有崇高声誉。

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

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 线条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画家对线条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周肪、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子昂,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石涛,近代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都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貌。 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6~760前后),被誉为“画圣”,他曾学习过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末弱冠,穷丹青之妙”,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壁画300余幅。他在绘画中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体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吴道子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曹家样”的影响。而成为与之对的样式,人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知道吴道子用笔迅疾,所描绘的线条特别的灵动和圜转,所画衣服,有一种象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唐张彦远平曰:“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令,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中国画最早就是用线造型,自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色彩发展了一步,线条却相对地不够突出。到了盛唐时代,线条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因素,这是中国画风格上的转折点,吴道子对此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傅抱石先生说:“他给中国绘画—特别唐以后的中国绘画以无比影响的是对于线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应该把画上面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该服从线。我们知道,六朝以来对于线的运用,虽说重视,但画家们—一例如顾恺之和阎立本,都还没有考虑到应该怎样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变化。吴道子则不同,他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手段。他认为绘画创作,线的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有机联系是传达内容、情感的主要关键。……这样,线的内容丰富了,线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资料中称他画人物的衣饰有迎风飘举的感觉,我以为原因便在于线的变化,也便是所谓‘吴带当风’的真正意义。” 吴道子的用线有两种,即“药菜条”和“兰叶描”。在他之前,顾恺之的“春蚕吐丝”线条是偏于纤弱柔美的。阎立本的线条则略具浑厚的意趣,吴道子的“药菜条”,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发展,这是一种粗细一致、圆润流畅的描法。“兰叶描”则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创造摆脱了过去细致而变化少的作风。我们从被认为“造吴生闲奥”的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卷》,可以研究一下吴道子的线描风格,那是一种既能表现质感而又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线描。吴道子发展了线描的艺术表现功能,遒劲、雄放、变化丰富线条,生动地表现出物象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人们形容为“吴带当风”。它影响着几个世纪,甚至还普遍见于雕塑艺术中。他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表现功能,敷色极轻淡,使它的份量不超过线条,往往“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嫌素,世谓之吴装”。这是以骨法为主,赋彩为辅的表现方法。吴道子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撷取神髓,把凹凸而、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昊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法、借鉴。宋

吴道子介绍

目前流传的被认为是吴道子的作品,例如:《送子天王图卷》、曲阳北岳庙的鬼伯、孔子像、观音菩萨像等,都很值得研究。 《送子天王图卷》(宋代的临本)是否传自吴道子尚缺乏证明,然而是一幅优秀的古代作品。图卷最后一段取材《瑞应本起经》中净饭王抱了初生的释迦牟尼到神庙中,诸神为之慌忙匍伏下拜的故事。净饭王捧着婴儿,以一种小心翼翼的动作,充分透露出这一抱持者的崇敬心情;同时,那一跪拜在地的孔武有力的天神,更不是单纯的跪拜,而是张皇失措、惶恐万状的神态,是精神上完全降服了的表情。净饭王和天神的这两个有充分的心理根据的动作便烘托出还在襁褓中的,在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直接的迹象来的小小婴儿的不平凡和无上威严。这样的表现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的联系以阐明主题,所以在绘画艺术技巧的发展上有创新的意义(图204)。 曲阳北岳庙的鬼伯的形象非常强健有力,是摹刻唐代蒲州刺史刘伯荣所画的壁画。曲阜孔子像是宋代绍圣二年的刻石。观音像石刻在全国各地辗转摹刻,极为常见。这些作品,无论是鬼伯的夸张的激动的表情,孔子群像的构图,观音的姿态,都明显的具有唐代的风格,而且这些作品运用的线纹都是所谓的“蒪菜条”——是历代公认吴道子的特长。 今天已不可能直接见到吴道子的作品,也不能确定那些古代画迹与吴道子有较密切的关系,关于吴道子的艺术成就,我们主要的是从文字记载中加以探讨。 吴道子 唐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相传曾学书丁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做过兖州瑕丘(今山乐滋阳)县尉。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后官宁王友,乾元初(公园758年)尚在。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潮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余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蕙菜条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用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笔迹洗炼劲爽,《历代名画记》评其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区别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劲紧连绵的密体。对其后的宗教人物画和雕塑,都有很大影响。也画山水,曾写蜀中景色。苏轼评他: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存世《送子天王图》,是宋人学吴道子风格的作品;并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是迭经翻摹之本或托名伪作。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时,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很快就熟谙画理。曾有5年担任低级官吏的生涯,后来浪迹东都

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

浅谈画圣xx绘画的线条表现 线条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画家对线条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周肪、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子昂,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石涛,近代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都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貌。 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6~760前后),被誉为“画圣”,他曾学习过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末弱冠,穷丹青之妙”,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壁画300余幅。他在绘画中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体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吴道子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曰: “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曹家样”的影响。而成为与之对的样式,人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知道吴道子用笔迅疾,所描绘的线条特别的灵动和圜转,所画衣服,有一种象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唐张彦远平曰: “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令,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中国画最早就是用线造型,自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色彩发展了一步,线条却相对地不够突出。到了盛唐时代,线条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因素,这是中国画风格上的转折点,吴道子对此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傅抱石先生说: “他给中国绘画—特别唐以后的中国绘画以无比影响的是对于线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应该把画上面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该服从线。我们知道,六朝以来对于线的运用,虽说重视,但画家们—一例如顾恺之和阎立本,都还没有考虑到应该怎样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变化。吴道子则不同,他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

绘画艺术欣赏之吴道子

施笔绝踪,磊落逸势 ——吴道子绘画风貌浅析 [摘要]吴道子是我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画家,被誉为“百代画圣”。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正如苏轼所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关键词]吴道子;嘉陵江;绘画;敦煌壁画;李公麟;山水画;人物画;现实生活;段成式;张彦远; 吴道子出身于民间画工,“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跟“狂草”闻名的张旭及诗人贺之章学习过书法,受到书家诗人的薰陶。少年时代去四川“写蜀道山水”,已具自己的面貌,青年时代便“于画无所不能”了,被唐玄宗征诏入宫为御用画师,曾随玄宗去洛阳、泰山等地。天宝间奉诏写嘉陵江,曾游蜀山蜀水。但其创作活动并不限于宫廷,长安各寺观都有吴道子所作壁画。 吴道子感情激越,豪放不羁,为人“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⑴他不视财资,潜心艺术。当时,大将军裴曼,欲为其双亲画壁画于洛阳天宫寺,曾以厚金聘之,吴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并说:“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于是,裴即为道子舞剑,道子兴奋之极“挥毫图壁”,“俄顷而成,若有神助”,“为天之下壮观”。 吴道子的绘画风貌就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述及对他的作品摹本(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取材广泛表现精当 无论是神话故事、现实生活、历史人物以及山水、龙兽都被一一收入笔底。如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创作有《上阳宫十八学士图》、《明皇受纂图》;历史题材有《朱云折槛图))(汉代故事);佛教故事有平康坊菩萨寺的《维摩经变》及大量其他作品;道教故事有洛阳城北玄元庙的《五圣千官图》;儒家故事有《孔子及弟子象》;山水创作有《嘉陵江山水》等等。关于他的寺观壁画,朱景玄说:“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纵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兴唐寺,‘御德金刚院,妙迹为多,并有自题经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庶下‘降魔’‘盘龙’等壁,及赵景公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记,皆妙绝一时”。⑵ 如此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他都处理得生动异常,这说明他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在他的佛教壁画中,最有名的是《地狱变相》,据黄伯恩《东观余论》叙述,这幅画

浅谈吴道子

浅谈吴道子 12雕塑6班陆霖 学号201210120611 一吴道子生平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禹州市)鸿畅乡山底吴村人,幼年贫穷孤苦,但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他是一个“幼抱神奥”早熟的画家,也是一个全才的画家,据记载他的作品有《送子天王图》、《道子墨宝》、《朝元仙仗图》等。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斐旻,斐旻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斐旻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真乃人生之幸事”。二吴道子的画风——吴家样 在绘画史上,画家的创造,被尊称为“样”的有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 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唐周昉的“周家样”。那么何 为样呢?“样”即“样子”,即楷模的意思。在艺术上要给人以楷模的作用, 首先要具有独特的风范,吴道子的绘画是由张僧繇发展而来的,但在多样地、富有变化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超过了张僧繇,固有“至其变态纵横与造化 相上下,则僧繇不能及也”。“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长处的地方,但 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他也受到凹凸法的较大影响,成为继“张家样”以后更成熟的宗教画样式。然而吴道子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集中表 现在他既熟悉凹凸法又不为这种技法所囿,他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用线或主要 用线,辅之以淡色来生动表现形象的画法,一反盛唐以前依靠均匀的线条加以 重彩的造型路线,在发扬以线作画的民族风格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设色浓 艳的盛唐时代,吴道子的简淡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显得格外新 奇出众。 吴道子早年行笔很细,保持了六朝和初唐的传统,到中年以后,在熟练的基础 上创出自己的风格,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莼菜条”说法出自北宋大 书法家米芾之口,它是一种睡莲科植物,其圆形绿叶浮在水面上,根茎在水中 生长,其表面附有胶质黏液,所以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莼菜条”是莼菜茎。吴道子用快慢疾徐、粗细轻重、变化富于节奏的“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迎风飘 举的宽衣博带、衣褶,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以表现对象的细 微的透视变化高、侧、深、斜为目的的,是带有立体感的线条。这种线条比铁 线描更敏锐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立体造型,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 表现力,使画面效果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称为“吴带当风”,这种风格的问世,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途径。“吴家样”与“曹家样”的 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语概括。这两句话指出 了两者在服装上的不同,前者是其势圆转,衣服宽松,裙带飘举,所画人物衣 带宛若当风飘舞之状;后者是体制稠密,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结构严谨。同时,吴又能突破“曹家样”自北齐以来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所以有“吴生始用兰叶描,曹衣出水法全灭”的说法,这也正是中国画发展的 必然趋势。他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 民族线描手段。“曹家样”和“吴家样”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画发展史上两种不

唐朝吴道子的山水画如何

唐朝吴道子的山水画如何 吴道子是中国画史上的著名大师,堪称唐代画家第一人,被尊称为画圣,那么吴道子的山水画如何?下面是本人为你搜 集吴道子山水画如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道子山水画造诣多高 吴道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绘画大师,更是唐朝画家中的第一人。吴道子生于唐朝,最初随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后来改攻绘画,并根据公孙大娘的舞剑表演领悟出用笔之道,才名逐渐显露,并为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所欣赏,被召入宫廷担任画师。吴道子在画史上以佛教题材画和人物画像而著称,除此以外,吴道子山水画造诣也非常高,堪称中国独立山水画祖师。 吴道子山水画多存于寺院的墙壁之上,现在大多绝迹,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中感受这些画作的艺术风貌。吴道子山水画行笔纵放,风格肆纵豪放、气势磅礴。吴道子画山水注重线条,并充分运用笔线体现“疏体”风格,描绘有骨气的写意山水。关于吴道子山水画民间也有很多的传说,最为著名的是吴道子一日画尽三百里嘉陵风光的故事。 传说天宝年间,唐玄宗想看嘉陵江的绮丽山水,命吴道子去写生。吴道子非常高兴,尽情的游历观光,等回到长安时两手空空,唐玄宗问其缘由,吴道子说:“我没画在纸上,都记在心中。”果然,不出一日,吴道子就凭借记忆在大同殿的墙壁上画出了三百余里嘉陵江山水风光。 可见,吴道子画山水不是单纯的临摹和复制,而是注重本身对山水景物的感受与融合,并通过感受作画,他的这种创作方式被后来的画家张璪总结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吴道子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他以豪气的写画开创了盛唐豪迈的画风,成为了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遗憾的是吴道子真迹世间所剩无几,山水画作品更是近乎绝迹。 吴道子的作品 吴道子的第一部作品是享有“时谓三绝”美称的《金桥图》,这是他与韦无添,陈闳三个人一起创作的一部作品。后来,随着吴道子的名声见涨,一时间请他作画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与人物画有关的作品中,出于吴道子笔下的主要有《送子天王图》、《梁武帝》、《朱云折槛图》、《汗光武帝燎衣图》以及《明皇受篆图》等等。由于吴道子最擅长的是画与佛教有关的壁画,所以他在宗教壁画方面给后人留下的作品也是很多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孔雀明王像》、《宝积宾伽罗佛像》以及《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等。 其中他还画过一幅《地狱变相图》,凭借这部作品,吴道子在唐朝迅速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在人物写真方面,吴道子的作品还有《玄元真》、《孔子按几坐像》、《李林甫像》、《杨国忠像》、《一行大师真》以及《颜子像》等等。山水以及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如《华清宫图》、《双林图》以及《南岳图》等这些有名的作品流传下来。 吴道子被称为什么 吴道子画工深厚,画艺卓绝,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被称为什么呢?吴道子被称为唐代画家第一人。不仅如此, 吴道子还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吴道子擅长绘画佛道和人物,其画风承袭南朝梁张僧繇和后来的张孝师,落笔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富有立体感。吴道子绘画人物,善用兰叶状或蓴菜条的线条表现衣袂,带有飘举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