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2024最新-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2024最新-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一—:实验目的;1.初步教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装配连接方法和气密性的检查;2.要求学生。

学会实验室制取的气体的方法,会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气体;3.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二:教学器材的认识与清点:1、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附集气架)、铁架台(附铁夹)、镊子、酒精灯、火柴、木块、棉花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如何制取氧气的七步骤中注意事项中问题有学生回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2、装:将药品高锰酸钾用纸槽送入试管里,在试管口放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橡皮塞;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应(略倾斜);4、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由前往后加热。

5、收: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采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

6、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7、熄:用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试管里吸入水试管破裂)以防止水槽水倒流热的试管里面使试管炸裂。

四: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收集两瓶气体:收集气体时玻璃片粗糙的接触瓶口。

①一瓶留有水做铁丝燃烧实验----提示学生回答②观察木炭复燃五:要提示药品回收六: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清洁,完成实验记录单。

严老师实验课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实验课的实验步骤细节提示很到位,突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操作很积极但两人配合的不是很好,有个别组实验完成的好效果很高。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氧气的性质》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与性质、氧与金属的反应以及氧气的危害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如氧气的无色、无味、无臭,以及氧气是一种能使物质燃烧的气体等;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如经过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等;3.了解金属与氧的反应产物,如钠与氧的反应生成氧化钠等;4.知晓氧气对人体的危害,如过氧化氢的漂白能力以及对皮肤、呼吸道的刺激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氧气的性质,如氧气是一种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无色气体等;2.理解氧气与金属的反应产生的现象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对人体的危害;2.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量瓶、酸消毒液、排气槽、试管、束管、燃烧装置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实验视频、氧气的制取实验演示视频、图书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氧气的制取实验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何为氧气吗?它有什么性质?Step 2:学习新知1.学生自学课本中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取和反应等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Step 3:展示和讲解1.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2.通过PPT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氧气对金属的反应实验过程和结果。

3.介绍氧气对人体的危害,如呼吸困难、眼睛灼伤、皮肤灼伤等,并通过图书资料或实例向学生展示氧气的危害性。

Step 4:实验操作1.小组实验:学生小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提醒和实验操作技巧指导。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包括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等。

Step 5:讨论和总结1.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氧气的性质初中教案

氧气的性质初中教案

氧气的性质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3.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2.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2. 学生回答:厚衣服、登山绳、防滑鞋、氧气瓶。

3.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讲授1. 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2. 铁丝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学生回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 硫磺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硫磺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学生回答: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4.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教师实验:将氧气通入水中,观察现象?学生回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会看到水中冒气泡。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还了解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同时,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提高了观察与总结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写出木炭、铁丝、硫磺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物质能够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并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等;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3. 理解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2.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八年级下册化学学科内容,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验操作与观察。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设计应注重直观性、操作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重;- 不易溶于水;- 在低温高压下可变为液体或固体。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具有氧化性;- 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与其他物质反应,如与铁、硫等反应。

3. 氧气的制备与实验操作:- 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备氧气;- 氧气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4. 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支持动植物呼吸;- 金属焊接、切割;- 医疗急救;- 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实验观察;第二课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第三课时: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第四课时: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化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氧气的性质”内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用于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性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概述本教学设计以介绍氧气的性质为主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氧气与燃烧的关系- 认识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介绍2.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及实验演示4. 氧气在医疗、工业和矿山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氧气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2. 实验演示法:简单的燃烧实验演示,展示氧气与燃烧的关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氧气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氧气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演示,展示氧气的特性。

4.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搜索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对氧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教材,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2.教学内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氧化反应等。
-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讲授语:
“同学们,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它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促进燃烧等过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观察氧气的这些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理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领。
-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难点:
-氧气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1.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不深,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探讨氧气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分析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讨论如何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氧气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作业评价: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能判断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2)氧气的氧化性。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气化学性质的本质——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人类呼吸、动植物的呼吸、燃烧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

2、讲授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请学生闻一下氧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3)通过对比氧气和空气的密度,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进行氧气溶解性的实验,将氧气通入水中,观察现象,得出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结论。

3、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①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如集气瓶、木炭、氧气等。

②进行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

③引导学生对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等。

④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CO₂。

(2)氧气与硫的反应①同样在实验前介绍仪器和药品,包括集气瓶、硫粉、氧气等。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第三节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1

《第三节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1

氧气的性质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3 )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联系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教具准备氧气、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燃烧匙、火柴、酒精灯‘坩埚钳等。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演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大家知道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就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新课讲授)[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分析]改变条件氧气f液氧f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2.化学性质[提问]如何检验氧气?[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演示]实验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1. 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 氧气-f 二氧化碳[演示]实验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1. 火柴起什么作用?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回答]1 引燃.。

化学初中氧气的性质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的性质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的性质教案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氧气的实验:制氧气实验、燃烧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性质如何影响燃烧等实验结果。

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灯心绒、蜡烛、燃烧瓶等。

2. 实验物质:盐酸、锌粉、过氧化氢溶液等。

3. 课件和讲义。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氧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氧气的性质:讲解氧气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制氧气实验、燃烧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并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掌握并理解。

5. 拓展:介绍氧气在工业生产、医疗、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对氧气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小测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氧气的性质,并进行相关实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质与变化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

通过呼吸、燃烧和腐蚀等现象,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黑板等媒体,向学生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氧气性质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氧气的颜色•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铁架、酒精灯、火柴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置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瓶底的酒精棉芯,然后迅速将氧气收集瓶倾斜,靠近火焰,观察氧气的颜色。

实验2:观察氧气的气味•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氧气导管、石蜡烛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将一端连接氧气收集瓶的氧气导管插入石蜡烛燃烧的火焰中,让氧气从导管进入石蜡烛的火焰位置。

3.用鼻子嗅气体的气味,描述氧气的气味。

实验3:观察氧气对物质的影响•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氧气导管、为供气装置、镁条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将一端连接氧气收集瓶的氧气导管插入为供气装置中,打开气阀,让氧气从导管喷出。

3.将燃烧后的镁条放入氧气导管喷出的氧气中,观察镁条的燃烧情况,描述氧气对镁条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2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2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科学,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性质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燃烧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火焰会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即燃烧需要氧气。接着,我会进一步提问:“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殊性质?”这样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助燃性和氧化性。
(2)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方法。
(3)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化学性质的本质,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3)将氧气性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家庭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进行氧气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
4.调查与思考:针对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烧、氧化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了解氧气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完成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回顾一下氧气的来源和基本性质,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a. 实验一:用一根透明的玻璃管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管内的气泡,问学生气泡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b. 实验二:燃烧一根蜡烛,将一根细钢丝放入蜡烛火焰中,再将该钢丝放入一瓶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问学生气泡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3. 总结性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解释气泡的来源以及其中的气体是什么,引出氧气的性质。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烧、呼吸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5.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导轨实验装置和多个电池制取氧气,学生通过操作并观察,体验氧气的制取过程。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探究的问题?五、板书设计:氧气的性质- 气体、无色无味无臭- 支持燃烧- 促使物质氧化- 具有生命活动六、教学资源准备:1. 视频或图片展示素材2. 实验材料:玻璃管、水、蜡烛、细钢丝、容器等3. 实验装置:导轨实验装置、电池等4. 小组合作及讨论的提示卡片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探索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第一篇:氧气的性质教教案氧气的性质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说出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教学过程氧气的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板书)通常状况下(101 kPa,20℃):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183 ℃氧气会变为淡蓝色的液体,-218℃为雪花状的固体。

二、化学性质(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2)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CO2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SO2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的固体。

(2)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Fe3O4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沙?氧气的性质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三、课内习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板书设计]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01 kPa,20℃):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六、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充分利用视频展示台、分组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用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滴瓶、打火机、坩埚钳、镊子、烧杯;牙签、硫、木炭、石灰水
七、教学过程:
②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了解】:可见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支持燃烧的氧气(空气)、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

【述】:请两位同学将以上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对学生的书写给予评价,并强调反应条件。


【实验探究2】: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提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见过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哪么铁在氧气中能否燃烧呢?【展示课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视频。

(请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注意操作、实验现象)【讨论思考】:通过视频学习思考:①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何将铁丝绕成螺旋状?③为何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④为何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碳的反应
2.与硫的反应
3.与铁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两位同学在黑板
上书写(其他同

在下面书写)
猜想
观察、倾听、思

讨论、交流、思
考、
发言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探究铁在氧气中燃
烧的欲望。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
握观察实验的程
序,并掌握实验探
究的方法步骤。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学以致用。

活动五课堂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色、味、态:
2. 密度:
3.溶解性:
4.三态转化:
二、氧气的检验
三、化学性质
1.与碳的反应
2.与硫的反应
3.与铁反应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首先从氧气用途(能供给呼吸)引入课题,通过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
氧气的欲望。

然后从化学研究对象入手,一步步导入,让学生熟悉研究物质一般方法和
思路。

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金属等物质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通过分
组实验和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中自然获得知识、能力、方法和体验,而不是人为地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
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实验准备还不太充分。

少数小组实验台氧气未收集满,实验现象不明显。

分组实验前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仔细,出现学生实验动手时存在盲目性,还有同学用镊子代替坩埚钳给木炭加热。

二、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节的重点氧气的性质,也就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只有准确的把握目标、重点才能教给学生想学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在设置问题时要避免无意义问题的提出,问题设置要具有梯度性,要能够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要面对全体学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体验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