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刑法题库考试复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60题)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
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2.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
3.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4.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
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是意外事件。
5.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继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互其构成既遂,且通常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
内,该犯罪行为极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7.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8.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一下,数罪并罚时
不超过一年。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9.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的刑罚方法,属于财产刑.
10.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
11.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12.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13.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
全的行为。
1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
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15.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定,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
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16.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17.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8.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1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并证明
其合法来源的行为。
20.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出于私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在刑事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
和法律作枉法决定或者裁判的行为。
21.刑事责任:是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犯罪人应当承受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人接受的否定评价和制裁标准。
2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
能力,简言之,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23.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一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性质或者法律上的后果有误解。
24.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
的犯罪停止形态。
25.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同犯罪、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6.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27.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
28.特殊预防,就是通过适用刑罚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
29.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30.赦免:是指国家对于犯罪分子宣告免予追诉或者免除执行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法律制度。
31.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的行为。
32.伪造货币罪:是指刑法中规定的,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人,非法制造外观上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货币的假
货币,妨害货币的公共信用的行为。
33.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
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34.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刑法中规定的,以盗窃、利诱、胁迫、披露、擅自使用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给商
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5.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的行为。
36.重婚罪,是指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其他人建立夫妻关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7.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之提供隐藏的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以作假证明的方式掩盖其
罪行的行为。
38.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
39.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
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0.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
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4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
刑罚等。
42.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性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
43.身份犯:通常将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构成要件或者刑罚加重减轻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
44.不可抗力:作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
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是不可抗力。
45.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
46.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完成形态。
47.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
48.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回国有的刑罚方法。
49.量刑情节,是指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刑罚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事实情况。
50.罪状,是指刑法分则的具体犯罪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51.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5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具有广泛杀伤力和破坏性的方
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3.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指违反国家信用卡管理法规,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等过程中,妨害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
活动,破坏信用卡管理秩序的行为。
54.逃税罪:是指刑法中规定的,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
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5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
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56.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57.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经常打骂、冻饿、有病不给医治、强迫超体力劳动等方式,从肉体上或精
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
58.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59.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策划、组织和控制多人进行卖淫活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