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21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第5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5章 黄酮类化合物

(二) 金属盐类络合反应


5. 氯化锶反应: 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有 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 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二) 金属盐类络合反应


6. FeCl3反应:游离酚羟基 +FeCl3水溶液或醇溶液,呈现颜 色,生成绿、蓝、黑、紫等颜色. 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 色更明显。含有3-OH, 5-OH, 邻 二OH时,可显红、绿等较明显 的颜色。
二、基本结构
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酮
2-苯基色原酮
C6-C3-C6
三、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 二酰辅酶A,B环来自于桂皮酰辅酶 A
四、结构类型


(一)分类依据
(二)结构类型

(三)存在形式
(一)分类依据

a.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B-环联接位臵(2-或3-位) c.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二、分离
硅胶 (一)柱层析 聚酰胺 凝胶 (二)梯度pH萃取法 (三)金属盐沉淀或络合法 极性 氢键 分子大小 酸性 特殊结构
(一)柱层析法

1.硅胶柱层析 2.聚酰胺柱层析 3.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1.硅胶柱层析



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其化学 分子式为mSiO2· 2O nH 应用范围:主要分离小极性和中等极性 的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异黄酮;二 氢黄酮(醇);高度甲基化(乙酰化)的黄酮 ( 醇);多羟基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 吸附规律:极性大吸附能力强


1.组成黄酮苷糖种类 2.黄酮与糖的连接部位 3.黄酮与糖的连接方式
1.组成黄酮苷糖种类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 (醇) 异黄酮(少 黄酮醇类 (苷 ) 数显色) 3-O-糖苷 黄烷醇类 二氢黄酮 醇类(苷) 查耳酮 橙酮
黄酮醇
其它 注:二 黄酮 二氢黄酮 氢黄酮 类化 二氢黄酮 醇-3-O-糖 与磷钼 合物 醇 酸试剂 苷 反应呈 棕褐色
应用:可用于各类化合物的鉴别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具有下列结构:
HO OH HO + O
OH
OH OH O
Mg+HCl H
HO
HO
花色苷元
OH
HO OH
槲皮素 黄色
HO
+
OH
阳碳离子(红色)
2.四氢硼钠反应
OH
OH
HO
O
NaBH4
O
HO
O
二氢黄酮
HO OH
O
HO
H
H+
--H2O
X显红-紫色
此 键 断 开
HCl&#aBH4
+ 二氢黄 酮类 -
OH HO O
黄酮醇的结构展示
示三维立体结构
二氢黄酮醇结构展示
非平面分子
HO OH HO
O OH HO O
二氢黄酮醇结构展示
示三维立体结构
异黄酮结构展示
非平面型分子
HO O
O OH
异黄酮结构展示
示三维立体结构
异黄酮结构展示
示三维立体结构
三、酸碱性
酸性:来源分子中的酚羟基;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
O-
O-
二、溶解度
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乙 醚,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黄酮(醇), 查耳酮:平面型分子 二氢黄酮(醇):非平面型分子 花色素:离子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编辑版pppt
58
一、色谱法
溶于 NaHCO3 Na2CO3 不同浓度的NaOH
样 品
乙醚 乙醚液
依次 萃取
5%NaHCO3 5%Na2CO3
分别 酸化
各 部 分
0.2%NaOH

4%NaOH

编辑版pppt
51
(二)分离 2.pH梯度萃取法
适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
混合物/乙醚 5%NaHCO3 萃取
5%NaHCO3 酸化 EtoAc
中的应用,熟悉其色谱鉴定方法。
编辑版pppt
3
第一节 概述
编辑版pppt
4
概述
定义: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 央三碳链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8 7
A
6
5
1
2` 3`
O 2 1` B
4`
C
3 6` 5`
4
C6-C3-C6
O
O
2-苯基色原酮
编辑版pppt
5
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为一类植物色素,分 布广,数量大,生物活性温和而且多 样。
水溶性杂质去除。
编辑版pppt
46
(三)碱提取酸沉淀法
• 原理: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加酸后析出。 • 碱:常用Ca(OH)2,或CaO水溶液。 • 优点: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面
可使含COOH的果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形 成沉淀而除去。 •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
44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药材
甲醇或乙醇提取,回收醇
浸膏
加水溶解
水溶液
分别以不同极性溶剂萃取 (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7.8
〔三〕取代图式确实定 —— 芳碳的取代位移
5,7-二OH-黄酮类C-6或C-8的13C-NMR特征
C-6 , C-8 : 90~ 100ppm C-6 > C-8
二氢黄酮中相差0.9ppm
黄酮〔醇〕中相差4.8ppm
O
HO
OH O
C-6 C-8
四、13C-NMR 在黄酮类构造鉴定中的运用
OH
O
OH
1 ''
OH
H
OH
〔五〕取代基质子
Ar-OH : > 8.0 (DMSO-d6中明显,加D2O消逝)
5-OH较其它位置羟基明显处于低场
Ar-OCH3 : 3.5~4.1ppm
Ar-CH3 : 2.0~2.5ppm
〔6位比8位处于高场,化学位移小0.2ppm〕
Ar-OCOCH3:
芳碳的取代位移规律
118.1
126.3 129.0
133.7
156.3O 131.8 163.2
131.6
125.2
178.4 124.0 107.6 126.3 129.0
125.7
O
B环引入取代基时位移效应
取代基 Zi
Zo
Zm
Zp
OH
26.6 -12.8 1.6
-7.1
OCH3 31.4 -14.4 1.0
H-8: 6.3~7.1(1H,d, J=2.5Hz)
HO
O
OH
O OH O
H-6, 6.20, d, J=2.0Hz H-8, 6.49, d, J=2.0Hz
三、1H-NMR 在黄酮类构造鉴定中的运用
黄酮类的1H-NMR特点及运用: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课件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课件

槲皮素(quercetin)具有抗炎、止咳祛痰等作用。降低血 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
芦丁(rutin)是槲皮素的3-O芸香糖苷。用于治疗毛细 管脆弱引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 剂。
HO
O
OH
OH
HO
O
OH OH
O
OH O
rutinose
RUTIN
OH OH O
QUERCETIN
醋 酸 -丙 二 酸 途 径

R CH2 COCoA x 3
O
O
OH
糖 莽草酸途径
OH
CoAOOC
OO
OH OH
O 查耳酮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Vp样作用:芦丁、橙皮苷等有Vp样作用, 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 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扩冠作用:芦丁、槲皮素、葛根素、人工合 成的力可定。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犀草素
8
HO 7
1 2
HO 6
5
O 4 3 OH glc
异 芒 果 素 (isomengiferin)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中的异芒果素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
12.橙酮类(Aurones)
HO
O C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H OH
O
硫磺菊素(sulphuretin)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由葡萄糖分别经桂皮酸途径和醋酸-丙二 酸途径生成对羟基桂皮酸和三分子乙酸,合 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酶的作用形成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再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衍 变为各类黄酮。
治疗冠心病或活血化淤类中药含有黄酮类
芦丁片

药学医学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药学医学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A
B
C
D
构效关系研究
通过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了解 化合物的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药物 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结构多样性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获 得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药物研 发提供更多候选药物。
05
黄酮类化合物在药学和医 学中的应用
05
黄酮类化合物在药学和医 学中的应用
定义
总结词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具 有多种生物活性。
详细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是由两个芳香环通过一个三碳链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通常含有羟 基和羰基。它们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 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分类
总结词
黄酮类化合物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 多个亚类,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 酮、二氢黄酮醇等。
详细描述
根据结构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多个亚 类,如黄酮(Flavones)、黄酮醇 (Flavonols)、二氢黄酮 (Dihydroflavones)、二氢黄酮醇 (Dihydroflavonols)等。这些亚类化合物在 植物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功能,如防御、繁殖 等。
0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与药理作用
通过添加沉淀剂使黄酮类化合物沉淀下来,再进行分离纯化。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纯度 较低。
结晶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使黄酮类化合物结 晶析出,再进行分离纯化。该方法纯度较高,但操作较复杂。
色谱分离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色谱材料上的吸附作用进行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材料包括硅胶、 氧化铝、大孔树脂等。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纯度高,但操作较复杂。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件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件

3. 抗炎 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等具
抗炎作用。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5. 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大豆素:解除平滑肌痉挛;
大豆苷、葛根素及葛根总黄酮可缓解高血压患者 的头痛等症状;
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奈酚、芫花素、 羟基芫花素:止咳祛痰。
6. 雌性激素样作用
黄烷-3,4-二醇类
HO
OH
R1 OH
OH OHH OH R2
R1=OH,R2=H R1=R2=OH R1=R2=H
无色矢车菊素 无色飞燕草 无色天竺葵素
山酮类
O 5
6
4 3
7
2
8 O1
O glc
HO
O
OH
HO O OH
异芒果素
橙酮和异橙酮类
7 6 5
4
HO
O1 2 CH
O3
OH
OH OH-2H
O
O 8 1
7
2
O 8 1
7
2
6
3
O
5 O4
6
3
54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
C6-C3-C6
(二)分类
1、根据C3链结合状态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15 个类型;
(1)根据C3的氧化程度;有黄酮、黄酮醇,二氢 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黄酮:
O
OH
HO O
OH
O
OH O
木犀草素
HO R1 O
R2 OH O R1 N CH3 H
二氢异黄酮
O
O
RO O
O
O
O
紫檀素R=CH3 高丽槐素R=H
高异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加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确保其在药物、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异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活性部位的构效关系
总结词
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与其构效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其构效关系的了解,可以预测或优化化合物的生物活 性。
详细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主要表现在其黄酮母核和取代基的种类、数量以及位置上。一般来说,黄酮母核上的 羟基数量越多,其抗氧化活性越强。同时,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也会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糖基取代可以 增强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
抑制氧化产物形成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氧化产物的形成,如 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从而减少对细胞的 毒性作用。
抗炎作用
01
02
03
抑制炎症介质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 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 而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细胞因子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 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 减轻炎症反应。
抗炎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 质、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 信号转导途径等。
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增殖,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和
扩散。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 亡,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
抗肿瘤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 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和调节肿瘤免疫等。
抗菌作用
抑制细菌生长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 长,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抗炎药物
抗病毒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对某 些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有 抑制作用,可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 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 槐糖(glc 1→2 glc)、龙胆二糖(glc 1→6 glc)、
芸香糖(rh 1→6 glc)、新橙皮糖(rh 1→2 glc)、刺 槐二糖(rh 1→6 gal)等。
叁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皮肤变色的酪氨酸酶
的作用 制备脉通橙
维C、及化妆品的原 云香糖:
料。
α –L-鼠李糖(1→6)-D-葡萄糖
2. C-糖苷
是一类不通过 O原子,而直接 以C原子与苷元 的C原子相连的 苷类。如前列举 的葛根苷;右图
的牡荆素。
牧荆苷(素)
3.构成黄酮苷的糖类
天然黄酮苷类化合物,因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 及连接方式不同,而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单糖类:
抗肝脏病毒
芦丁
存在于荞麦花中, 治疗高血压,防止脑溢 血。
槲皮素 hu,落叶乔木或灌
木,果实球形,可供 药用,叶可喂柞蚕, 树皮可提取栲胶。
对血小板聚集及血 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是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成 分之一。扩冠,治疗 冠心病。
立可定
人工合成的扩冠药
2.保健抗氧化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氧化自由基的作 用。如葛根素在0.2mg∕L时能清除多个体系产生的O2-、
黄芩苷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1952年前指母核为2-苯 基色原酮的系列化合物;
现泛指两个苯环(A、B 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联 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C6-C3-C6体系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黄酮)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 ( 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 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概述
分布很广: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且生理活性各样,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研究进展很快。仅截止1974年止,国内外已 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以天然黄酮 类为主,少部分为合成品),并以黄酮醇类 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 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 见 。至1980 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 2721个。
龙胆三糖(下图) β-D- Glc-(1→6)-β-D-Glc- (1→2)-D-fru
⑷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 4-咖啡酰基葡萄糖
4-咖啡酰基葡萄糖
5,7,4,-三羟基黄酮-3-O-(4,-咖啡酰基)葡萄糖苷
山︸奈素
三.生物活性(应用)
1.药品中的应用
心血管系统应用: 芦丁,橙皮苷,香叶木苷等具有维 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防治高 血压、动脉硬化);葛根素,槲皮素,立可定等具有扩 冠作用(治疗冠心病);槲皮素可防止血栓形成。
OH
查耳酮类
(chalcones)
O
二氢查耳酮类 (dihydrochalcones)
橙酮类(澳咔) (aurones)
OH
O
O CH
O
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如水飞 蓟素(silybin)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OH
HO
O
O
OCH3
O CH2OH
OH OH O
水飞蓟素
蓟:ji,草本植物,种类多,如大蓟,小蓟,水飞蓟, 异水飞蓟,次水飞蓟等。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4-咖啡酰基葡萄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 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4,-单糖苷,
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⑴单糖类
D-glucose(D-Glc)葡萄糖 D-galactose(D-Gal)半乳糖 D-mannose(D-Man)甘露糖 L-rhamnose(L-Rha)鼠李糖 L-arabinose(L-Ara)阿拉伯糖 D-xylose(D-Xyl)木糖
•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 成苷类,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
芦丁(槐米——槐树花 蕾)——存在于荞麦花 中,治疗高血压,防 止脑溢血。
黄芩苷——抗菌、抗 病毒、抗癌。能吸收 紫外线,清除氧自由 基,抑制黑色素的生 成,是一种很好的功 能性美容原料。
OH
HO
O
O芸 香 糖 OH O
芦丁
名称 黄酮类
三碳链部分结构
OLeabharlann 黄酮醇类OO
OH O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O
O
O OH
O
名称 黄烷类
三碳链部分结构
黄烷-3-醇类 黄烷-3,4-二醇类
O
OH
O OH
OH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O
异黄酮类
O
O
二氢异黄酮类
O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D-Gal D-Man L-Rha
L-Ara
D-Xyl
新橙皮糖:α-L-Rha-(1→2)-D-Glc
⑵ 龙乳双胆糖糖双β类-D糖-G:aβl--(D-1G→lc4-)(-1D→-G6l)c -D-Glc
麦芽糖α-L-Gal- (1→4)-D-Glc
麦芽糖
乳糖
⑶三糖类
槐三糖 β-D- Glc-(1→2)-β-D-Glc- (1→2)-D-Glc
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等有抗 菌作用;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活性: 槲皮素,黄芩苷,金丝桃、映山红中的 金丝桃苷等各通过不同机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抗炎、镇痛作用: 金丝桃苷有全身或局部点镇痛作用, 其机制不同于吗啡和阿司匹林,是一新型镇痛药。
儿茶素(黄烷醇类)
为何称之为黄酮类?
该类化合物有酮羰基,其母核上常有的羟基、 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助色团的存在, 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之谓黄酮类。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 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虽是植物的非营养成分,但其生物功能多种多 样,如调节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损 伤、作为植物的抗毒素等。
天然黄酮类C-糖苷,如葛根黄素,葛根黄 素木糖苷等,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冠有效成分。
OHHO CH2OR
HO O
HO
O
O
葛根黄素
R=H
葛根黄素木糖甙R = xylos
OH
1. O-糖苷
如前列举的芦丁、黄
二芩.苷黄。酮苷的构成方式
橙皮苷:防治高血压、
动脉硬化、脑溢血、
视网膜出血、牙龈出 云香糖
血等。还能抑制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