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西方文论课件整理
西方文论绪论一、什么是“西方”?有选择的地理概念,即欧洲、北美。
特定类型系统的文化概念,即发源于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欧洲文化。
“西方”的所指范围是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遗留物;经济与政治的强权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地位的体现二、何谓“西方文论”?文论,亦称文艺理论,对文学艺术现象的性质、特征、效应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加以探讨的学问。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形态,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更深入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三、西方文论与西方文化西方文论的开端扎根于西方文化的源头“两希文明”西方文化中信仰与求知的精神特质为西方文论提供思想文化氛围西方社会文化的近现代转型都推动了西方文论的相应变化西方文论可以作为透视西方文化及其形态的一个途径四、西方文论的分期古典文论:古希腊~17世纪近代文论:18世纪~19世纪后期现代文论: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当代文论(后现代文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一部分古希腊文论一、古希腊社会文化概论地域时间跨度:前3000~前30政治体制生活方式普通人智者二、柏拉图生平经历重点:苏格拉底之死作品:对话《大希庇阿斯》、《伊安》、《斐多》、《会饮》、《国家》、《法律》等对话体思想家柏拉图思想的入口:理想国柏拉图文论思想的入口:理想国里不需要文艺为何需要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求知与哲学王的统治为何理想国里不要文艺?——文艺与感性的天然关系——古希腊宗教信仰——感性对人的品质的败坏,一如文艺对国家正义的破坏柏拉图的文艺观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质:理式世界的仿制品伪真文艺的实质:现实世界的摹仿物更伪伪用摹仿来说明文艺与世界的关系,是古希腊人思考与表述的习惯。
理式(Idea)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存在;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又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现实世界按照理式世界的样子被创造;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可以创造一切,即创世主,柏拉图称为“事物原型”、“绝对真理”;凡人只有抛弃感觉、依赖理智与领悟,方能领略理式世界之一端。
西方文论课件 PPT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 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 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 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 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 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 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 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 (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 (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 的回忆” “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 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 “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 是独立于物质的
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
文艺功用观: (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 邦制定的规范 (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 评: (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 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 (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 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 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 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 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 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 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
艺术的理想化 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 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 人的“心灵的意向” 4、认为画优于诗 “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但画优于诗: (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 (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 (3)更需要智慧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 质主义、反结构主义等。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文论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 性,认为文本与作者、读者、世界的关系 是相对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的。
德里达、福柯、德勒兹、加塔里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与思想
01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论的创始人,认为语 言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 的,文本的意义也是多元的、不 确定的。他主张对文本进行“解 构”,即揭示文本中的矛盾和冲 突,打破原有的意义结构。
法国的布瓦洛、英国的德莱顿等。
思想
主张文学作品应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 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创作原则和艺术标准。
古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学的规 范化和艺术化。
局限性
过于强调模仿和传统,束缚了文学的 创新和个性表达,忽视了文学的情感 和内在价值。
西方文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西方文论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 主义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详细描述
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其发展 过程中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主 义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代表 人物,如古典主义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 比亚、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以及现代主义的卡夫卡等。 这些理论观点和代表人物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目录
• 西方文论概述 • 古典主义文论 • 浪漫主义文论 • 现实主义文论 • 现代主义文论 • 后现代主义文论
01 西方文论概述
西方文论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西方文论是关于西方文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多元性、历史 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西方文论课件
代表作:
1. 《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 2.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3. 《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
4. 《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美学风格或美学现象二十涵盖了新 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广大领域的一个历史整体表征,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 1.深度模式的削平 2.历史意识的消失 3.主题的零散化 4.距离感的消失
含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又称“批判的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意思潮中 影 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来源于德国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城 的一个“社会研究所“ 学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本杰明:a.创造性的推出艺术生产理论 b.现代艺术(现代人的神话或反讽的乌托邦) 阿多尔诺:a.艺术已进入它的没落时代,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b.否定的艺术与艺术的否定:为现代主义艺术辩护 马尔库塞:a.艺术应当用永恒的审美品质来说明 b.艺术的根本职能是维护高扬和解放人的主体性 哈贝马斯:a.“交往合理化”的文化美学
谢谢观赏
•
意识形态及代表人物
路易斯· 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 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 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镇, 其父是一家银行的经理。1924—1930年在阿尔及尔上小学。1930—1936年 在法国马塞上中学。因德国法西斯入侵而应征入伍,随军驻守布列特尼半岛。 1940年被德军俘虏,关押在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才获释。1945年重返高等 师范学校,在哲学家巴歇拉尔指导下研究哲学。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留 校从教,并于同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62年升为教授,1975年通过答辩,又 被庇卡底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鸠、卢棱、马 克思: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 学》、《自我批评》等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解: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包括意识形态表 象体系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两方面。一方面,他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独特逻 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体系是人们体验自己与自己的生存条件的想象性关系, 是一种无意识的客观结构而且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另一方面, 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套有其具体的实践和机构的物质体系强调了意识形态的物 质性和实践性各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就是意识形态物质性的表现它包括教 会学校家庭政治组织通讯交往及文化设施等阿尔都塞认为:1.任何意识形态 都是受阶级利益支配的,因而不是对真实世界的描绘和反映。2.意识形态是 科学的对象。
西方文论PPT课件
2021
31
第四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一、基本界定: 1.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君主专制时期所倡导的对古典的
摹仿,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的一 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并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 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 其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2.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 (3)文化历史传统
(1)基本思想:神学目的论——宇宙自然、人都由神创 造,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全部欲 望。因此,哲学研究的重点不是自然,而是人类本身 的灵魂。
(2)艺术和美:艺术摹仿自然(通过人的外在方面来表 现其精神性内涵/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3)美和善:相关,“美在功用”。
2021
13
第二节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2021
21
d.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原则
“突转”: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 为逆境;
“发现”: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 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从而形成怜悯与 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2021
22
e.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 失”说.
2021
18
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诗学》
1.文艺本质论 a.文艺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 b.诗比历史更真实 c.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人”:贵族 “诗”:史诗 “历史”:充满或然性的现实 “真实”:反映论
202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PPT课件
b,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不仅 成为整个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 分,同时还履行着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的职能。对消费者来说,大众文化妨碍了 人们自主作出评判和与意识地决策的个体 的发展。如电视节目的主题几乎一律是反 极权主义的,这种表面的、公开的信息系 统使观众相信这个制度的自由性,而在同 时却用来指导受众接受隐藏的极权主义的 寓意,接受这个制度的客观性、合法化。
入理智之年。 (2)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 双重幻灭”的境遇促使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 一重幻灭: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幻灭。两次世界大
战的恶果带来了思考 • 二重幻灭:对苏联的幻灭。
6
• 西马发展的三个阶段 •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20世纪
20-3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共产党内产生了一些与前苏联和 共产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 大思想分歧的观点、理论和思潮。西方马 克思主义趋于形成。卢卡契、葛兰西、布 莱希特等是其代表人物。
24
马尔库塞对艺术的认识
• 艺术的特质 • 他认为艺术这个词不能用单纯的语言技巧来说
明,也不能用单纯的意识形态来说明,而应当 用永恒的审美品质来说明(也就是用美学的标 准)。他认为美学的标准就是审美形式的标准 (例如红楼梦之所以是艺术就是作者将现实的 社会内容转化成了审美形式。而这个审美形式 不仅指语言更重要的是指整个艺术作品。这样 整部艺术作品是以现实为基础,又是这个现实 的“对立物”。
28
• 他承认大众文化使文化享受退化为了文化 消费;大众文化的“商品偶像的风格”表 明了文化为集权服务的性质。但是他进一 步强调大众文化的价值评价主要取决于大 众传媒作为交往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而不仅仅是市场规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ppt
• 异化表现: • 1、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在所有权上发生分离。 • 2、随着分工的发展,劳动者只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 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他发 现这个机械系统是现成 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它 的规律。 • 3、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即商品与商 品之间的关系。
• 伊格尔顿把文学艺术看成商品。 •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艺术之所以为商品,首先因为它是人 工产品;作家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出版公司的雇佣劳动者。 • 文学艺术也是社会生产。(是与经济基础关系最为简介的 社会生产) • 作者 —— 作品 —— 读者 • 生产 —— 商品 —— 消费者 • (改变艺术形式、艺术家和欣赏者的关系、艺术家之间关 系) • 洞察力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学艺术作品的商品化特征。
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理论
• 布洛赫(1885—1977), 德国,犹太人,主要著作: 《乌托邦精神》、《希望 的原理》 • 1、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 乌托邦哲学 • 2、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 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乌托邦哲学
• 《乌托邦精神》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当时,他深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文化市侩气与伪善性, 严重地压抑着人和人性,人们封闭于“此刻”的黑暗中,失 去了与世界抗争的力量。 • 他认为,资本主义从美学和人类学观点看已经丧失 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的原理》
该书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 中期。
• 1、“希望”是人的最本质的内容 与形式,从人类的大量的“希望” 的表现中发现人类走向完善的 趋势。
• 2、“希望”这种激情是最富有人 性的,仅为人所独有,使人面 向未来尚未产生或尚未被意识 到的东西,面向自由的王国, • 3、人的本质结构是“希望”,人 是正在走向某种超越自己的人, 是开放的、尚未完成的,这种 开放性植根于“希望”,是人的 内在需要。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PPT
• 不存在判断整个批判理论的普遍性标准,因为批判理论总是
以事件的重复出现、因而是以自我再生的总体为根据的。也
不存在可以由对批判理论的接受加以指导的社会阶级。今天,
每个社会阶层的意识都有可能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和腐蚀,
2021/8/28
19
爱欲与文明
•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明是压抑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 但它也创造了非压抑文明产生的前提。这是因为压 抑的根源正在消逝。人们只要通过少量的劳动就可 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极权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对意 识和超我的控制,也使性欲解放有了可能性。马尔 库塞认为,文明的发展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 历程:第一个环节是肯定快乐原则;第二个环节是 超越快乐原则而走向现实原则;第三个环节是超越 现实原则而走向新的快乐原则。这就是文明发展的 辩证法。最后的环节也就是非压抑文明的诞生。而 所谓非压抑文明乃是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和解, 它既是快乐的,又是现实的文明。也就是清除了额
定的理论。
• 对象和方法不同:前者以人为研究对象,关心人
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价值判断,
重视主体的参与作用,强调自我的再创造。对实
证主义方法的批判。
2021/8/28
9
•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即一个人应当公开出版的只 是那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辩护的观点。”(《批判理 论》序言1)
2021/8/28
16
理性与革命
• 以《理性与革命》(1941)的出版为标志,马尔 库塞企图从黑格尔哲学中找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真正出生地和秘密”。按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说法,马尔库塞对待黑格尔的态 度既不是黑格尔本人的,也不是马克思的,马尔 库塞应该被化为左派或青年黑格尔派。在这本书 中,在他称之为“实证理论”和“批判理论”之 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实证理论按世界的本 来面目接受世界,不信任超越的可能性。与此相 反,批判理论把超越作为出发点。这是马尔库塞
西方文论课件
第一章:绪论——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西方文论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文学理论的历史就是人们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文艺思潮的研究等。
批评和研究的展开不能离开特定的文学观。
即批评的标准。
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的文学观念,就成为文论的历史。
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西方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与七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先看两个阶段的情况两个大的阶段即传统西方文论和现代西方文论。
这个分界线基本上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约在1890—1915年之间)。
其依据是欧美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对现代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线的划分(见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西方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比较,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传统文论早期的摹仿说、实用说(即古典主义,如古罗马贺拉斯、十八世纪英国批评家菲利普·悉尼、理查德·赫德、塞缪尔·约翰逊等),后来的表现说(即浪漫主义)、再现说(即现实主义),无论是强调作品表现的对象,还是重视表现的主体作者,都是旨在探讨文学究竟是什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即本质论文学观。
而现代西方文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把研究的对象转向作品本身,旨在研究文学文本,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读者感受)和作家(作者意图)没有关系,即本体论文学观(也就是客观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是,批评家和理论家在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到六、七十年代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文学研究的重心彻底由文本转向读者接受,出现了接受论文学观。
这是从问题的实质上看两阶段文论的特点。
另外,从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发展态势上看,特点也格外突出。
传统文论的兴起和发展都比较缓慢,一种文论思潮和观点一般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代文论的发展态势是流派多,更迭快,各流派之间是既有对立和矛盾,又有借鉴和影响,一种文论思想成为主流的时间很短,一个文论家会同时成为两个或多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会容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3.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14.2本雅明
本雅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出身于德国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美学理论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家。
他童年曾受犹太教的影响;1912年进入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后又在慕尼黑、伯尔尼等大学就读,获得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本雅明结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开始认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逐渐走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道路。
1927年他访苏回国后加盟法兰克福学派。
1929年结识布莱希特,在艺术理论上深受其启发。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逃亡巴黎,继续为法兰克福学派撰稿。
1940年9月27日,本雅明不堪盖世太保的疯狂追捕,在西班牙一边境小镇自杀。
本雅明的著述集中于文艺理论方面,主要有:?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1920〕、?歌德的〈亲和力〉?〔1924〕、?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作为生产者的作家?〔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写成,1963年问世〕、?书信集·1936?等。
本雅明从马克思的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论述中受到启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生产观点: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和过程。
这个观点表达在他的?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中。
他认为这个特殊的生产活动也与物质生产过程一样,由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构成。
其中艺术家是生产者,艺术品是商品,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而艺术生产者与艺术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那么组成了艺术生产关系。
艺术创作的“技术〞那么代表着一定的艺术开展水平,构成了艺术生产中的生产力,它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首先,技巧关系到文艺作品的评价原那么,对作品肯定还是否认,不只是看其政治倾向,更要看其技巧是否先进。
第二,他认为技巧概念可以消除形式与内容之间传统的僵硬对立。
形式和内容都包含着技巧,这样,形式和内容的对立便被超越了。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3.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14.1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布莱希特〔Brecht,1896—1956〕,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
布莱希特出生于德国南德奥格斯堡一个造纸厂主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曾学习过医学、自然科学和文学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派往奥格斯堡战地医院护理伤员。
后来他又进入慕尼黑大学继续学习,在学习期间,开始戏剧创作。
1922年,他的剧本?夜半鼓声?上演并荣获克莱斯特奖金,初步显示了戏剧创作的才华。
他先后担任过慕尼黑话剧院导演兼艺术参谋。
1928年他与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结婚。
1933年,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后,布莱希特被迫流亡国外,先后到过瑞士、法国等,后定居在丹麦长达6年时间。
1939年,他写了一篇具有总结性的戏剧论著?戏剧小工具篇?。
1948年秋,布莱希特重返德国,定居柏林,和夫人一道建立“柏林剧团〞,领导柏林剧团继续其史诗剧的实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母亲?、?高加索灰阑记?、?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四川好人?、?论叙事剧?等。
布莱希特生活的时代是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的时代。
当时的文艺作品充满着非理性和一些低级享乐趣味的内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由于受到思想控制而不能认识那个独特时代的真相。
布莱希特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责任感,以理性和科学为指导,强调文艺的战斗性和干预现实的功能,希望能把民众从麻痹的统治中解救出来,与现实抗争。
布莱希特一生中的最大奉献就是他创立了一种与欧洲传统完全不同的非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全新戏剧样式,即以“间离化〞为核心的史诗剧理论。
布莱希特以“间离化〞为核心的史诗剧不同于传统戏剧的样式主要就在于它是以“叙事性〞为主。
叙事性主要突出戏剧中的事件和理智等要素,它和传统的戏剧重冲突和激情以实现净化观众感情的目的不同,布莱希特的史诗剧通过对戏剧中事件和理智等要素的突出,来实现事件和理智本身给观众所带来的惊愕感,进而引起观众的震惊、思考与反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课件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过度解读与评价
解读过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其反叛和颠覆性,忽视了其 中的创新和实验性。
评价过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价过高,将其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颠 覆和超越,忽视了其中的问题和缺陷。
PART 0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未 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哲学与社会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可以与哲学和社会学进行交叉研 究,探讨文学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化研究
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 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心理学与文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家的创作动机和作品人物的心 理活动,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心理结构。
对全球化时代的适应与调整
定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强 调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合,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和修正。
特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意识形态、文化和心理层面 的分析,同时也关注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主体性和解放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动态。
促进跨学科研究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促进了文学、文化和社会学之间的跨学科
研究,推动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PART 04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局 限性
过于强调阶级意识与政治立场
阶级意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过于强调阶级意识,认为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忽视了文学的其他价值和功能。
1 2 3
20世纪初欧洲社会政治背景 一战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 15.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特点】
1、哲学思辨性比较强,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密切。 2、就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呈现出继承与修正并存、发展与误读共处的复 杂情况。 3、从思想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理论主要把 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以马 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者自居。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詹姆逊
“永远历史化”
詹姆逊主张“永远历史化”,即注重探讨事物本身的
历史根源,借以理解事物的概念和范畴的历史性。坚持马 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原则,强调生产方 式影响一切意识形态产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致
力于对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文学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把现实主义看作一个形式问题,把它同一种,唯一的一 种(而且是一种旧的)形式联系在一起,那就等于给它做 绝育手术。现实主义写作不是形式问题。一切有碍于我们 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抛弃,一切有助于我 们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拿来。” ——布莱希特《关于表现主义的争论》
——卢卡契《审美特性》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3、最后,现实主义致力于创造典型。现实主义就是要深入 人的社会关系,去凝炼社会发展甚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 进而表现出人物与现实的丰富多样性中那些持久的东西。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布莱希特(1989-1956)是德国
著名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20 世纪20年代后期转向马克思主 义,剧作有《三分钱歌剧》 《伽利略传》《四川好人》等, 戏剧理论与批评论著有《移情 论批判》《论叙事剧》等。
——卢卡契《审美特性》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3、最后,现实主义致力于创造典型。现实主义就是要深入 人的社会关系,去凝炼社会发展甚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 进而表现出人物与现实的丰富多样性中那些持久的东西。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另一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局限性,如现实感衰微和过于主 观性,未经过滤和升华的印象式直接摹写,晦涩难懂而隔绝于普罗大 众的小众化倾向等。
—— 参见卢卡契《争论不休的现实主义》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布莱希特:肯定现实主义的某些成就,并认为它需要发展 革新,不能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停留于1900年水平的一种叙 事形式。现实主义是一种对待物质世界和社会机制的态度 和积极的、好奇的、实验的精神。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的物化理论
1、 在发展马克思的物化概念时,卢卡契吸收了韦伯对工 具理性的论述,由此开辟了物化批判(或曰工具理性批 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
2、 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一种意识结构。资本主义 建立了世界市场,把一切都纳入市场交换体系之中,形成 了一个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 分工和专门化,经济的各种因素和各个部分以前所未有的 方式独立出来,个人因为分工被孤立化、原子化,使资本 主义的外表显得支离破碎。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流于旁观 和碎片化直观描写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行其道。
第一节:卢卡奇、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现实主义理论是卢卡契文学理论的核心,他的现实主义
理论又和他的物化理论和整体性理论相关联。
马克思的物化理论 物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拜物教所做的发
生学分析时提出的,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 化成物的能力。商品似乎具有支配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 资本也似乎具有使自身价值增值的魔力。
3、转型
20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转型
期,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4、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苏东剧变,西方马
克思主义逐步向后马克思主义转变。
概述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特点】 1、哲学思辨性比较强,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密切。
2、就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呈现出继承与修正并存、发展与误读共处的复 杂情况。
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把现实主义视 为一种审美原则或艺术形式。他把现实主义的形式归结为 “叙事”,叙事既是具体的讲述,又是一种抽象的形式, 是通过一定的叙事结构从原有的具体社会环境的辩证矛盾 中所产生出来的新现实。
同时,他依据现实主义原则,有力地批判了自然主义 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的琐碎直观描写。在此基础上,他率 先确立了艺术形式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重 要地位。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詹姆逊 “永远历史化”
詹姆逊主张“永远历史化”,即注重探讨事物本身的 历史根源,借以理解事物的概念和范畴的历史性。坚持马 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原则,强调生产方 式影响一切意识形态产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致 力于对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文学问题的研究。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理论的形式主义性质》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2、现实主义要不要和怎样发展 卢卡契:倾向于经典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19世纪法、
俄等国经典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现实主义有一些相对稳固的特征,如曲折和变化的结 构,塑造能反映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发展趋向或社会集团本质的典型 人物。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 【背景】 布莱希特向前看的立场与卢卡契坚持传统的现实 主义观念有所抵牾,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关于现实 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即“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
【焦点】 1、如何评价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 2、现实主义要不要在新形势下发展
3、从思想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理论主要把 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以马 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者自居。
概述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不是统一流派,有影响力的分
支有: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英国 马克思主义学派等。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阶段,又称
晚近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阶段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的,产生了如巴尔扎克 等人的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生物学意 义上的‘变异’在不断地发生,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 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内容/主题 现实主义描写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对象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转向更抽象的存在
现实主义 金钱 eg巴尔扎克,狄更斯 现代主义 时间 eg乔伊斯、艾略特、普鲁斯特 后现代主义 空间 eg倾向复制、拼贴、戏仿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间离效果”(又译陌生化效果)理论
布莱希特力图把戏剧的功能从制造幻觉转变为提供反 思性的人生经验,反映现实世界中具有重大社会与历史意 义的问题,让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而非现实情 境。简言之,“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 很简单,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 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他力 主以间离方法将观众从共鸣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批判状态, 并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在舞台上的运用,对戏剧和文学中的 新技术、新手法和新风格异常关注。
——卢卡契《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2、其次,现实主义的目标是要提供一幅关于现实的完整图 画,去除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之间的 对立。
“现实主义……每一种对现实的反映都不是停留在自然主义的直 接表面上,它是要再现对象的内涵整体、它的主要的通过现象表现出 来的感性规定,这就——有意或无意地——创造了一种世界。”
eg 巴尔扎克固然是伟大的作家,但他不注重剪接的客观描写等手
法都已经过时,而诸如多斯·帕索斯这样的作家早已突破巴尔扎克式 的经典现实主义叙事方式。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把现实主义看作一个形式问题,把它同一种,唯一的一 种(而且是一种旧的)形式联系在一起,那就等于给它做 绝育手术。现实主义写作不是形式问题。一切有碍于我们 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抛弃,一切有助于我 们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拿来。”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内容】 1、关于如何评价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
卢卡契:维护现实主义正统地位。
“对于现代主义作家来说,人从根本上就是孤独的、反社会的, 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这种对于历史的拒绝带来了现代主义两 个独有的特点:首先,主人公局限于他个体的经验范围之内。无论对 于他,还是对于他的创造者,自我之外显然不存在影响他或受他影响 的业已存在的现实。其次,主人公自己也没有个人历史。他是‘被抛 入世界’:既没有意义,也不可预测。”因而,“现代主义不仅导致 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毁灭,还导致了文学本身的毁灭。”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詹姆逊
第一阶段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期,即市场资本
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是国内市场的形成
现实主义文学时期
第二阶段
列宁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
段》的时期,出现垄断资本或帝国主义,经济形态是国内
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卢卡契《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评价: 卢卡契对现代主义的观察是敏锐的,现代主义作 品的确失去了整体感,人格的分裂伴随着外在世界的分裂, 具有一定的颓废倾向。但是,他未能理解的一个关键环节 是,现代主义文学恰恰是凭借这种分裂的形式,来抵抗资 本主义的整体控制,所以采用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全然不 同的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早期:以卢卡契、布莱希特、本雅明、葛兰西等 人为代表,关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艺 术生产等问题。
中晚期:以阿多诺、洛文塔尔、伊格尔顿、詹姆 逊、马歇雷等为代表,关注艺术的否定性、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等问题。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
卢卡契(1885-1971,又译卢卡 奇),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 学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主要 著作有《小说理论》《历史与 阶级意识》《欧洲现实主义研 究》《现实主义问题》《历史 小说》《审美特性》等。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
1、首先,现实主义将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视为思维中心 和结构中心,把人物描写、个性刻画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结 合起来,由此深刻揭示人的本质。